高考语文满分作文36计之借花献佛:巧用诗词增文采素材
古为今用——妙用诗词巧作文

深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写作技法道场
02 移形换影,意境在现,流光又溢彩。
示例: 没有比枫桥更波澜的心情,摇荡清秋的月亮;
写作技法道场
03 穿越时空,以诗言志,旁征又博引。 二、选准诗词,明晰侧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写作技法道场
认知策略发现
是啊,我们这样地崇拜李白、苏轼,这样地反 复咏叹他们的诗词,这样地沉浸在他们的情感表达 中,如果能够天天与他们在一起该有多好!如果能 够拥有这样的朋友该有多么幸福!所以很自然的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这样歌词就出来了。 Nhomakorabea 古为今用
——妙用诗词巧作文
认知策略发现(学习目标)
写作技法道场
01 引用镶嵌,连缀成段,他语写我心。
1.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
”
的流连忘返,是孟郊“
”的惦念牵
挂,是陶渊明“
”的悠闲自得。
2.当读到“
”,我会为文天祥的坚
贞不屈而感动;读“
”我会为李白的飘
逸潇洒而感动……感动穿越古今,铭刻在我们内心的
最深处。
写作技法道场
01 引用镶嵌,连缀成段,他语写我心。
写作技法道场
02 移形换影,意境在现,流光又溢彩。
利用诗词为作文增采

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就不谈使用什么修辞来使得作文更有文采了。
我觉得高中生应该多积累一点诗词,并利用诗词,来为作文增添文采。
文章中巧妙使用诗词,常见主要有如下形式:1、直接引用在作文中,直接引用相关诗句,或对情境进行渲染或对话题或观点进行印证与证明,会使文章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增强作文文采。
例如: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2、灵活仿用有许多优秀的诗词,对于不同的作文话题,却不能完全直接引用。
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巧妙的仿用。
在仿用的时候,主要是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诗词本身便于仿用;二是话题适合使用诗词;三是仿写不要歪曲古代诗词;四是所仿写的原诗句为多数读者所熟悉。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究竟是李白坚定信念的表达,还是他报国无门悲伤至极时的自我安慰。
我不是李白,我不知道。
然而我却知道时下这句话极为流行。
高考落榜生,高喊着这句名言跳楼自尽;无业青年,哼着这句话游手好闲;下岗工人,默念着这句话自暴自弃。
我虽不知道李白的本意,但我深知,上述这群人视这句名言为珍宝,只不过是因为它变成了软弱、自卑、不求上进堂而皇之的挡箭牌。
这看似表达自己内心充满自信的话,其实正映射出他们内心的绝望与空虚。
他们高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而心中却深信:“天生我辈已无用,千载良机不复来”。
我想,李白的不幸多半是环境造成的,可现在的那些人呢?他们的不幸也大都是环境、机遇所致吗?3、巧妙变用通过裁剪、修改原诗文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它没有特别的标识符号。
这种写法,要在充分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围绕情境或话题,将其变化为另一种方式进行再现,或者保留这种形式,或在立意上更深一层或反其义而用之,这种写法,我们暂且称之为“变用”。
2022高考作文技巧-巧用诗词增添文采

2022高考作文技巧:巧用诗词增添文采在作文中善用诗歌的方法有很多,比方巧用诗歌拟出题目,或者用作题注,或者用诗歌故事和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边肖巧妙地运用诗歌来增加文采。
欢送阅读。
纵观中国历年来的优秀作文,不难发现,精彩的语言和深刻的文化思维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怎样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巧用诗词,用诗词装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增加文章的文化厚度。
在作文中善用诗歌的方法有很多,比方巧用诗歌拟出题目,或者用作题注,或者用诗歌故事和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如何用诗歌在文章的段落中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
一般可以专注题目,发散思维,搜索相关诗词,比照写作。
例如,下面关于“生活〞主题的段落引用了四位诗人的诗来解释“生活〞:人生就是龚自珍对“落红不是无情之物,化为春泥保花〞的执着;人生是文天祥“自古未死,心存羞光〞的高洁精神;生活是苏东坡《任平生风波》的超脱和豁达;人生是杜甫“花瓣已落尽似泪,孤鸟已吟悲凉〞的无奈与悲伤。
诗歌的直接引用让我们深情地感受到这四位诗人的形象,写作的排比显示出作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得文章的文采“跃上纸面〞。
另一个例子是作文《望月》中的一个片段:“唯有河上清风,山中明月,是耳之声,目之色不尽。
是造物主无止境的占有,我和儿子是相容的。
〞这个月是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的祝福。
“从花丛中的一壶酒里,我单独喝了下去。
我身边没有人。
直到,我举起我的杯子,我请求明月,把我的影子带给我,让我们三个。
〞月亮是我们的知心朋友,每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都会和我们说话。
“这么亮的微光在我的床脚,会不会已经有霜了?我抬起头来看,发现是月光,又沉了回去,我突然想到了家。
〞月亮是流浪者思念家乡的一杯苦茶。
“生生世世无限,江悦年年貌相似。
不知江悦在等谁,却见长江送水。
〞月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人生的又一良药。
对诗歌的引用和评价,让我们将作者对诗歌的分析、欣赏和理解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让千古明月高悬于我们的上空,让我们思考百年前和千年前古人的梦境,让文章具有深刻的文化思考。
高考写作技巧巧用诗词笔下生花

高考写作技巧巧用诗词笔下生花高考写作技巧巧用诗词笔下生花巧妙地运用诗词名句,能使文章内涵丰富,意境优美,文采飞扬,大气磅礡,富有感染力。
纵观几年来高考满分作文及已在报刊公开发表的学生作品,这类富于文化气息的文章有相当的数量,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赞誉。
可以说,用好诗词名句,确实可使文章锦上添花,那么怎样使古典诗词名句“入文”呢?一、用诗词名句做文章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
高考中,借用古典诗词为文章标题新颖别致,富有内涵,能展现个人的文化底蕴,迅速攫住阅卷教师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2003年高考作文满分卷中,有一福建考生的标题为老杜的诗句“月是故乡明”,该标题不仅扣住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之间的关系”这一话题,同时“因为爱,所以偏执”的主题又回扣了标题,文韵俱佳,耐人寻味。
另如2003年全国卷中的《感时花溅泪》《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畏浮云遮望眼》《海棠依旧,绿肥红瘦》等,均为考场佳作。
二、用诗词名句做文章的小标题。
文中使用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充分展示个人的文字功底。
另外从阅卷老师的角度讲,可以迅速把握文章,节省时间与精力,作文的“含金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浙江台州中学陈雅同学的文章《阳光总在风雨后》(载《语文世界》高中版2004年12期),使用了以下几个小标题: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③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三个小标题分别借用了郑板桥《题竹石》、于谦《石灰吟》、高明《琵琶记》中的诗句。
这几个小标题使得文章眉目清晰,结构新颖,文脉贯通,真正达到了“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的目的,独运匠心的构思和诗句的使用,彰显出作者非凡的才思。
三、直接引用诗词。
直接引用诗词是语言富于文采和个性的集中体现,是高考作文取胜的一大法宝。
2004年高考福建卷有一佳作《苏轼的赤壁》,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
高考作文:巧用诗词添文采

高考作文:巧用诗词添文采高考作文:巧用诗词添文采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就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使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的厚度。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讲讲如何在文章语段中使用诗词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
一般可以围绕话题,发散思维,搜寻相关的诗词,排比成文。
比如下面关于“生命”主题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诗人的诗句对“生命”作了解释: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直接引用诗词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这四位诗人的形象,而排比成文更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跃然纸上”。
再比如作文《望月》中的一个片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
”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对诗句的引用和评价淋漓尽致地将作者对诗词的分析鉴赏和感悟能力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那轮万古的明月高悬在我们的上空,使我们遥想百年、千年之前古人的梦想,使文章有了深刻的文化思考。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借古诗文妙笔生花

借古诗文妙笔生花作者:冯金英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25期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作文增辉添色呢?1 妙引古诗文名句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
如一考生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苏轼的豁达与超脱。
又如2005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何处散发弄扁舟》化用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让人产生一读为快的想法。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如一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
’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
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
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
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
如一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
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素材妙用 (诗词+解读+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素材妙用: 诗词+解读+范文+点评诗词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解读这是一首题画诗,画名为《风竹图》。
诗的前两句点明诗人的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面风来疏竹的主题。
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
后两句写诗人恪尽职守、关怀百姓。
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宣示,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
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间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
范文无穷远方,从脚下开始常一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类诗词作品最令人怦然心动。
它们既不伟岸雄奇,也不精巧绝伦,但关注着每一个平凡普通的生命,散发着感人的力量。
它们中的杰出代表,前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后有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它们讲述着“为生民请命”的中国故事,念念不忘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今天更是迸发出了为时代冠名的最强回响。
在这样一个精彩纷呈的大发展时代,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只是高楼大厦、高铁高速,看到的只是种种“惊喜和壮举”,“伟大和成功”,他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些“大”背后的“小”——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这些“小”,是大树上的“一枝一叶”,真实地存在着。
事实上,许多时候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怎能不去关注,不去走近,不去讲述?写字楼格子间里白领的996,快递小哥为了赶时间的极速飞车,新城市人的安居梦……尽管这些只是大时代的小细节,但一个成熟的社会不能忽视它们,我们也应以这些普通的视角去感知世界,感受“一枝一叶”的呼唤。
这样做,体现的是我们对待世界的温情,是一种有情怀、有担当的态度。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先生曾这样告诫学生:“假如你以后从事扶贫工作,请努力理解穷人的生活压力,不要将自己想象的方案强加给他们。
巧借梅花一脉香——作文中明引诗词添文采

文化 的重 要地位 。但教师 教、学生学这 些诗词名篇 时若只 诗 词 名 句在 字 里 行 间 增添 文 采 , 成为 文 章 的 一个 亮 点 。
定 位 于 诗 词 鉴 赏 和 背 诵 默 写 ,则 是 大 大 浪 费 和 忽 视 这 笔 财 富 的价 值 , 因 为 应 该 把 它 融 入 到 写 作 这 一 广 阔天 地 , 让 它 发 挥 更 大 的 作 用 。教 师 作 文 教 学 时 引 导 学 生 从 浩 瀚 的 传 统 明 引诗 词 添 文采 ,可 以在 文 章 的 不 同位 置 体 现 :
词……, 留下 了灿 烂的艺术瑰 宝。教育部新颁 布 的语文课 别 嵌 入 文 章 中一 句 话 的 不 同位 置 , 从 而 使 语 言 灵 活 生 动 。
程 标 准 中 明 确 规 定 学 生 要 “ 读 古 代 诗 词 ,有 意 识 地 积 暗 引 和 嵌 引 要 求 熟 背 众 多 诗 词 , 并 具 有 一 定 的 综 合 运 用 能 诵 累 、 感 悟 和 运 用 ,提 高 自 己的 欣 赏 品位 和 审 美 情 趣 。 ” 在 力 , 才 能 恰 到好 处 地 将 诗 词 引入 , 让 文 章 流 光 溢 彩 。最 简 高 考 背 景 下 的 诗 词 鉴 赏题 和 名 句 名 篇 默 写 题 也 可 看 出 诗 词 单 而 直 接 的 莫过 于 明 引 , 即直 接 把 诗 词 引用 到 文 章 中 , 让
虽 然 你 没 有 明确 地 表 明 自己 的 观 点 ,但 能 从 字 里 行 间揣 摩 对 这 个 社 会 缺 乏 诚 信 显 得 几 多无 奈 和 伤 感 , 同 时 也 给 人 以
到你 的感情 ,是赞成 的,还 是否定 的。正确的情感意 向应 启发应 该 流 露 出对 “ 、善 、 美 ” 的 赞 颂 , 对 真 “ 、 丑 、恶 ” 的 鞭 挞 ,应 该 有 强 烈 的 社会 责 任 感 ,不 能 假 冷 眼 看 世 界 , 正 确 把 握 好 揭 露 黑 暗 和 歌 颂 光 明 的关 系 , 文 章 最 好 给 人 一 个 光 明 的 “ 巴 ” 。在 这 里 笔 者 也 给 大 家 举 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花献佛:巧用诗词增文采
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就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
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使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的厚度。
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
在这里我们重点来讲讲如何在文章语段中使用诗词增添文采。
一是直接引用诗词。
一般可以围绕话题,发散思维,搜寻相关的诗词,排比成文。
比如下面关于“生命”主题的一段文字,就是引用了四位诗人的诗句对“生命”作了解释: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一蓑风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直接引用诗词让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这四位诗人的形象,而排比成文更显示了作者对语言的把握能力,使文章的文采“跃然纸上”。
再比如作文《望月》中的一个片段: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
”月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人人共享的天赐之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是我们招之即来,尽可倾诉的知己。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游子思乡念亲的一杯苦茶。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又是我们参透历史,顿悟人生的一剂良药。
对诗句的引用和评价淋漓尽致地将作者对诗词的分析鉴赏和感悟能力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那轮万古的明月高悬在我们的上空,使我们遥想百年、千年之前古人的梦想,使文章有了深刻的文化思考。
一是化用诗词。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我们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比如下面这些语段: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里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话题“乐观”片段
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
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面对选择》片段
出自内心真诚的心灵选择,才能勾画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
——《美丽一次》片段
是的,摒除了浮华,去掉了雕饰,我们就像一枝出自清水的芙蓉,透着迷人的清香。
——《简单》片段
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冷香飞上语文》
这些文字没有直接引用杜甫、刘禹锡、龚自珍等的诗句,而是将他们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自己作文语言中的一个成分或是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的意境进行大胆的描写。
这样的语段让我们联想起诗句的意境,带领我们进入似曾相似的诗歌意境,但是又能感受到作文创作者的心声。
同样它也能增加文章的文采。
当然写作这样的语段,最重要的是作者对诗词的分析、感悟和概括能力。
如果不明白诗的意境,随便套用,那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一是仿用诗词。
这种方法就是根据诗词的形式,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达自己情意的目的。
比如一篇以“家”为话题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
夜来幽梦忽还乡,水汪汪,捕鱼忙。
四寂无声,惟有馨风凉。
料得年年思家时,明月夜,芦苇浜。
作文很好地仿用了苏轼《江城子》的下阕: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苏轼的《江城子》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回忆往日的美好时光,看看这凄凉的短松岗,唯有自己“形影相吊”,怎不叫人思绪万千,愁肠寸断!而对“家”的思念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家乡乡亲忙碌的身影,热闹的劳动场面,相对于自己身边的“四寂无声”,唯有无限的思念了!
可以说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不仅古典诗词适于仿用,现代诗词亦可借来“攻玉”。
比如作文《责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非常巧妙地对文章作了一个漂亮的结尾:
诗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而面对责任,我想说:从今天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恪尽职守,坚守岗位\从今天起,关心环境与他人\我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责任,四季如春。
有人说,如果你的文章不能像太阳那样熠熠生辉,就让它像月亮一样光彩照人;如果不能拥有月亮的光彩,就让它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如果不能像星星一样闪光,那么,至少要留住几只萤火虫,把文章点亮。
我想,诗词就是“萤火虫”,用好了这只“萤火虫”,相信它一定会为你的作文增添绚丽的色彩,照亮你深厚的文化思考,照亮阅卷者“疲惫”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