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的实践性(课件)
高中历史实践课教案

高中历史实践课教案1. 介绍思路历史实践课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提供给高中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
2. 确定主题和目标我们将选择一个关于古代文明的主题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
通过这个主题,我们将引导学生探讨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3. 布置任务和活动学生将被要求形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特定的古代文明,例如埃及、希腊、罗马等。
然后,他们将开展研究和调查工作,以了解选定文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内容。
4. 资料收集和整理学生将利用书籍、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选定古代文明的资料。
然后,他们将整理这些资料,提炼出关键信息,以备后续使用和展示。
5. 实地考察为了更好地了解选定古代文明的实际情况,学生将有机会进行实地考察。
我们将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遗址或相关展览,使学生亲身感受和触碰古代文明的遗迹。
6. 分析和比较学生将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实地考察的经验,对选定的古代文明进行分析和比较。
他们将探讨各个文明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7. 团队合作和展示学生将分小组展开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每个小组将通过展板或其他适当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通过团队合作和展示,学生将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8. 实践项目作为历史实践课的一部分,学生将通过选择一个特定的项目,来体验选定古代文明的某一方面,例如剪纸、制作古代服饰、书法、传统舞蹈等。
这个实践项目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
9. 反思和评估在整个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有机会进行反思并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展示。
他们将评估自己的工作,发现不足与成长,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研究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10.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个历史实践课教案的实施,学生将全面了解和体验古代文明的魅力,并提升批判性思维、历史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史学概论课件

第四节《史学概论》讲授的基本内容
• 历史学的本体论:历史的本源与性质。书 20页 •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本体论 • 历史学的方法论、认识论及其与本体论的 关系
一、历史学本体论概要
• 1、历史学本体论:历史现象(作为群体和个体的 人和事件)的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 核心是社会历史观 • 历史学的本体论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现象和 过程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发展有没有规律? 如果有规律,那是什么样的规律?是否存在决定 历史进程的根本因素颧终极的原因或动力?如果 有,那是什么样的因素,原因或动力?经济、政 治、思想、以至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 等等因素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各自起什么样的 作用
第三,“温故知新”——传承文化 财富
• 历史学与哲学 • “历史与历史哲学虽殊科,要之,苟无哲学之理 想者,必不能为良吏,有断然也。”——梁启超 《新史学史学之界说》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报任安书》 • 崇拜特殊性而造成了历史学的单一性,崇尚为研 究过去而研究过去,割断了历史学与生活的联系, 并且强调事件的独特性,不仅割断了历史学与科 学的关系,也割断了历史学与哲学的联系,以至 于我们越是探求特殊性当中有无穷无尽的意义, 特殊性当中的一切就越是显得毫无意义。巴勒克 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系主任、华东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 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
葛懋春主要学术成果
• 《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齐鲁书社,1979) • 《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 《胡适哲学思想资料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年) • 《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等 • 《历史科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特性——理论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的三位一体

行 《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程 教 学 时 , 须 恰 如 其 分 中 课 必
地 处 理 好 历 史 性 和 理 论 性 二 者 的 关 系 , 是 充 分 发 这
挥 该 课 程 的 史 学 育 人 功 能 , 彻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贯 化 的理 论 为 中 心 内容 的 教 育 指 导 思 想 的 关 键 所 在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性 是 《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程 与 中 课 中 国 近 现 代 史 专 业 课 最 显 著 的 区 别 。 它 不 是 从 专 业 的角 度 系统 和 全 面 地 介 绍 中 国近 现 代 史 的 各 个方 面 , 是 围 绕 中 国 的 仁 人 志 士 和 人 民 群 众 “ 实 现 而 为 ‘ 族 独 立 和 人 民 解 放 ’ ‘ 家 繁 荣 富 强 ’ 大 历 史 民 与 国 两 任 务 而 斗 争 ” 一 主 题 展 开 . 助 学 生 做 到 “ 个 了 这 帮 两 解 ” 了 解 国 史 、 解 国 情 )和 懂 得 “ 个 选 择 ” 历 ( 了 三 (
一
共 产 党 , 样 选 择 了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必 要 性 和 正 怎 确 性 [ 。 因 此 , 为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 《中 国 近 现 代 2 ] 作 史 纲 要 》 在 强 调 其 历 史 性 的 同 时 , 阐述 历 史 事 实 课 在 的 同 时 , 侧 重 于 用 历 史 事 实 阐 明 中 国 近 现 代 历 史 应
的发 展 规 律 和 经 验 启 示 , 强 这 门 课 程 的 理 论 思 辨 加 性 和 政 治 导 向 性 , 到 于 敏 事 中 寓 论 断 和 引 导 , 正 做 真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共30张PPT)

四月提纲指方向
1%; ……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有封建剥削形式。
的矛盾日趋尖锐,所以积极筹划与德、日之间的战争。 ③革命阶段: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不同性质的阶段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经济因素:俄国是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3)历史材传统料与社一会环境:1革9命世前存纪在大8量0农年奴制代残余俄; 国出现了第一批垄断组织,1900—1903年危机以后,垄断组 石 具油备产某织量 些只 共广及 产美 主泛国 义的 的发特27征. 展,否起定商来品货。币和俄市场国规律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辛迪加。1900年,巴库的五大石油公司
材料五 1916年底,前线俄军尚有29多万士兵连步枪都没有,只能几个人合用一支。
控制了全国石油产量的45%;南俄的7大铁矿控制了全国生铁产量的57%。20世纪初, 探究:苏联的探索之路,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哪些启示?大道行思,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终极目的到底为了什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具列备宁某 提材些出共将料产俄主国二义革的命特从征资1,产9否阶世定级商民纪品主货革末币命和向,市社场会俄规主律义国革命进推进入的战帝略和国策略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 推③翻革了 命占沙阶皇段全专:制经国统历治了的,资形产4成阶/了级5两民。个主政革俄权命并和国存社的会在局主面义经革命济两个和紧密政相连治不同生性质活的阶中段 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
历史学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历史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核心在于对历史的理解与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学实践教学的内涵、意义以及实施策略,以期为历史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历史学实践教学是指在历史学教育过程中,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历史剧创作、历史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中深化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实践教学是历史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历史学实践教学的内涵1. 实践性:历史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互动性:实践教学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跨学科性:历史学实践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考古学、文献学、艺术学等,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4. 融合性:实践教学将历史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历史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历史学实践教学的意义1.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提高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实践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4. 丰富历史学教育形式:实践教学为历史学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四、历史学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历史学教育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历史剧创作、历史演讲、辩论等环节。
2.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将实践教学融入历史学课程体系,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件

2.意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 事件。
(1)建立了第一个 无产阶级 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 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的 解放斗争 ,改变了 20 世纪的世界格局。
(3)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竞争, 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摘自《列宁全集》
[探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 为什么要实现快速工业化战略。
[提示] 原因: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 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 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
[明历史解释]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材料三 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 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我们 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因此中央委员会认 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完全成熟。中央委员会建 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 际问题。
——摘自《列宁选集》第三卷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 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列宁主义形 成。在列宁主义指导下,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家面临着严 峻的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反攻,为了稳固新生政权,维护社会秩 序稳定,苏俄联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 策”。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苏联强大国家的基础,但这种发 展模式后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ppt课件

1840年,鸦片战 争爆发,宁波即 成为抗英战场。 清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10月 10日凌晨,英舰 炮轰镇海口,之 后英军占领宁波 府,1842年5月7 日,英军为集中 兵力进犯乍浦而 退出宁波,次日 退出镇海。
6
《南京条约》,又激起宁波民众 新一轮抗英斗争的高潮
“黑水党”,给野蛮的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
宁波博物馆,是宁波城市文化的核心与窗口。它是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 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 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 同时,充分体现 "独特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11
NB7000
12
13
1
中国近现代史
何为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 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
2
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组员
姓名
翁慧婷 翁慧婷 李思佳 王显玲 陶霜霜 杨逸歌 叶佳鸿
开馆以来,宁波博物馆秉持“百姓博物馆”、“大资源观”和“休闲博物馆”理念,充 分发挥自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 教活动,为公众构筑起一种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同时,宁波博物馆力求学术创新,牵 头搭建起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和“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两大国家级专 业平台,另辟蹊径拓展博物馆研究职能,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1]
7
8
9
10
历史研究的实践与研究

历史研究的实践与研究历史,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兴衰荣辱、智慧与愚昧、进步与停滞。
对于历史的研究,不仅是对过去的追溯,更是对当下和未来的启示。
历史研究是一项严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敏锐的洞察力、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的实践首先离不开对史料的搜集和整理。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石,没有丰富而准确的史料,历史研究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史料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官方文献、私人笔记、考古发现、民间传说等等。
研究者需要广泛涉猎各种史料,对其进行筛选、甄别和考证,以确保所使用的史料真实可靠。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具备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分辨出史料中的真伪和价值。
比如,在研究古代某一王朝的政治制度时,研究者不仅要查阅官方正史中对该制度的记载,还要关注当时官员的私人笔记、奏折等,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这一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
同时,对于一些考古发现,如竹简、碑刻等,也要进行认真的解读和分析,这些实物资料往往能够提供正史中所没有的细节和信息。
除了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历史研究还需要研究者具备分析和解读史料的能力。
史料往往是零散的、片段的,需要研究者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将这些零散的史料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图景。
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运用多种方法和理论,如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去审视历史事件和现象。
以研究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为例,研究者不仅要关注当时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的史料,还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当时的经济结构、市场机制、货币流通等问题。
同时,结合社会学的知识,探讨经济发展对社会阶层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运用,研究者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上的经济现象。
历史研究的实践还要求研究者注重实地考察和调研。
有些历史问题,仅仅依靠文献资料是无法完全解决的,需要研究者亲自到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进行实地考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 [唐]刘知幾:《史通》外篇《史官建制》。]
• 古代罗马最重要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同样将“赏善罚恶”作为 “历史之最高的职能”,同样将“千秋万世的唾骂,悬为对奸言 逆行的一种惩戒”。
东西方古典史学同大于异
•
东西方古典史学存在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在东方,历史学在各种学问中地位崇高
;在西方,历史学在知识领域中或多或少被低矮化和边缘化了。然而,二者的相同之处
历史学的实践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所 彭卫
历史学是一个复杂的角色
• 历史学的基本价值:它是多重指向的有机结合体: • 在求真的取向上,历史学扮演了追问和揭示历史真相的角色,显示出历史学的科学
性; • 在体察人性因素对人类进程确定和不确定的影响上,历史学扮演了探究至今尚不够
明晰的人类活动的创造力、各种历史活动的因果联系、个体与集体的历史经验如何 影响着当下以及人类精神世界内在“美”的角色,显示出了历史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 结合; • 在省察人的道德情操对历史过程的建树和破坏上,历史学扮演了反思在过往岁月中 人类的情怀的塑造和变化的角色,显示出了历史学的伦理性; • 在对上述这些结果的综合思考以及对以后发展的预判上,历史学则扮演了连接起过 去与今天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人们走向未来的角色,显示出了历史学的实践性
的哲学和普遍性的诗的地位都要高于史学,前两者属于“真知”(episteme)的思
想类型,后者属于“意见”(doxa)的思想类型。历史学只能提供低于“真知”的
“意见”[ 杨共乐:《中国传统史学是一门治国之学——以古代中西史学的比较为视
角》,《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
如果学者们想要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借以预见未来(因为在人类历 史的进程中,未来虽然不一定就是过去的重演,但同过去总是很相似的),从 而判明这部书是有用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我的著作不是为了迎合人们 一时的兴趣,而是要作为千秋万世的瑰宝。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通》外篇《史官建制》。]而在古代西方历史学却远未达到这样的地位,但这并没有
妨碍古代西方史学家在史学实用价值和实践性方面,获得与他们的东方同行们相同的认
识。在“东”与“西”的两种史学类型中,东方史家的追求显示了历史学价值的指向和表现,
西方史家同样显示出这种指向和表现,而且由于其在知识体系中特定的学术位置即历史
• 人类对历史的经验与现实关系的思考要早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 的出现。在中国古代,殷商之后,周人即有“非天庸释有夏,非 天庸释有殷,乃惟尔辟……乃惟尔商后王,逸厥逸,图厥政,不 蠲烝,天惟降时丧”[ 《尚书·多方》]的总结和“宜鉴于殷,骏 命不易”[ 《诗·大雅·荡》]的忧患意识。前者确定了“历史” 之于“今天”的意义,后者则确认了人们自主认识“历史”之于 “今天”的必要,而这两个方面,正是以后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 历史学关于历史与现实关系的观念的基本来源。
•
历史学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古代希腊的设置与东方世界就出现了差异。在古
代希腊,不仅作为知识王冠的哲学的地位远在史学之上,就是诗“也比历史学更富
有哲理、更富有严肃性”,因为诗“意在描述普通性的时间”,而历史学则“意在
记录个别事实”。[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吴寿彭译:《形而上学》,
从研究历史中所得到的真知灼见,对实际生活说来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因 为历史,而且只有历史,能使我们不涉及实际利害而训练我们的判断力,遇事 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取鉴前人的覆辙,是教人如何英勇豪迈地面对困难、战胜 命运的唯一方法,除此以外别无他途。罗马统治时期希腊史家波里比阿(前 204—前122)
• 在历史真相的光芒下,你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耕种各样的事例。 你应该把这些事例作为借鉴:如果是好的,那末你就模仿着去做; 如果那是罪恶昭彰而最后身败名裂的,那末你就要引为大戒,竭 力避免。帝制时期罗马史家李维(前59—公元17)
学不那么被人们所看重,它的显示更有意义。
逻辑的证明
•
首先,是个人知识的有限与人类知识的无限的关系。首先,是个人知识的有限与人类知识的无限
的关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大宗师》。]
•
夫人寓形天地,其生也若蜉蝣之在世,如白驹之过隙,发端庸浅。犹且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
更为引人注目。在古代东方,历史学是一门在“不虚美,不隐恶”的要求下求真的学问,
古代西方同样是如此。在古代东方,历史学是与国家治理高度关联的实用学问,古代西
方也并不逸出此外。尽管古代东方历史学的地位几乎无与伦比,如刘知幾所说“史之为用
,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 [唐]刘知幾:
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6页。]就整体而言,古希腊的思想“不仅与历史思想的成
长格格不入”,而且其本质“是基于一种强烈的反历史的形而上学”,即历史学不
能认识永恒的事物。[ [英]柯林武德(R.G.Colingwood)著,何兆武、张文杰译:
《历史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因此,能够认识永恒性
而名不闻。上起帝王,下穷匹庶,近则朝廷之士,远则山林之客,谅其于功也,名也,莫不汲汲焉,
孜孜焉。夫如是者何哉?皆以图不朽之事也。何者而称不朽乎?盖书名竹帛而已。向使世周之与莽、卓,夷、惠之与跖、蹻,商、冒之与曾、闵,但一从
物化,坟土未干,则善恶不分,妍媸永灭者矣。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音成空寂,而
• 司马迁的历史学实践纲领被他概括为“原始察终,见 盛观衰”[ 《史记·太史公自序》。]。以今日的学术 理念观之,它包括了方法(即“原始察终”)和目标 (即“见盛观衰”)两项内容。“始”和“终”要求将历史 过程看作是一个前后相继并有密切联系的过程,“盛 ”和“衰”则提出将对这个过程的认识凝聚在一个时代 的变局上。显而易见,它体现的主要是历史学的政 治实践性,而这种政治实践性在司马迁之后,成为 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