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PPT

新课讲解
活动3: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 活动4: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新课讲解
试一试 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感受声带
振动发出声音。
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
新课讲解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产生的声音就会停止,故A正确,D不正确;物体在真空环境中振动,是不 会发出声音的,故B、C不正确。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不同。 4.知道回声现象,并会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Fra bibliotek新课讲解
思 考 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
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 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 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新课讲解
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 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 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2声音的特性 课件(共29张PPT)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 2.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 3.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 和发声的音调。
探究音调和 频率的关系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数据记录
钢尺 振动 声音 伸出长度 快慢 高低
伸出1/5
最快 最高
伸出1/3
较快 较高
伸出1/2
慢
最低
——有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 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 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 小,音调越低.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 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 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11.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决定 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 动的_____决定的. 1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响度相同 的是___.
5.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 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
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二《声现象》PPT课件

【知识拓展】科学推理法的应用 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中,绝对真空的情况是很难得到的, 所以采用了在空气抽到不同程度时,多次实验比较听到声音的变 化的方法,分析归纳找到了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小的规律 后,再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方法叫理想 实验法(又称科学推理法)。虽然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不是在真 空条件下得出的,但推理过程是科学的、无误的,故这个推论是 正确的。
1.声音是由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波:
。
(2)介质:
。
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3)条件: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速:
(1)定义:
。
(2)影响因素:
和
。
(3)大小: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
。
(4)回声:
。
参考答案: 1.物体振动 2.(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2)传播声音的物质 (3)介质 真空 3.(1)声音传播的速度 (2)介质的种类 温度 (3)340m/s (4)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振动
介质 真空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示范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
第二章 声 现 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体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活动1:如图,在铅笔盒上套一根橡皮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 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边说话,边用手指触摸 声带部分,感受到人发声时,声带处于什么状态?停止发声,橡皮 筋和声带又处于什么状态? 活动2:如图,拍击手掌,观察到金鱼会怎样?一位同学把耳朵贴 在桌面上,另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何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31张PPT)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上午9时9分21.11.1609:09November 16, 2021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振__动___ ,人耳能听到的 鼓声,是由___鼓__皮__的__振__动___的振动而产生,停止 敲击后立即用手轻触鼓面发现它在__振__动___,按住 鼓面则__停__止___发声.
2.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的发声 体分别是 ___空__气____、_马__的__声__带__、____水______。
空气(0oC) 空气(15oC) 空气(25oC) 软木 煤油(25oC) 水(常温)
331 340 346 500 1324 1500
海水(25oC) 1531
冰
3230
铜(棒)
3750
大理石
3810
铝(棒)
5000
铁(棒)
5200
声速的大小跟__介__质_的__种_类__有关; 还跟__介_质__的_温__度___有关。
• 敲响音叉,听声音。 • 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观察到发声的 音叉在振动? 学生亲自实验
应用:
记录声音的振动来记录声音。
演示 将一只电铃接通电源放在 密封的玻璃罩内!
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 能你 铃的槌在敲击铃吗? 看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PPT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 、 响度 、音色 。 1、乐音的三大特征:
2、音调: 指的是声音的 高低 。(不能说为 大小) 1)定义: 2)音调的高低跟 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 。 频率越低,音调越 低 。 3、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 次数 ,叫做频率。1s 内振动的数次越多,频率就越 高 。 20Hz-20000Hz 。 4、人的听觉频率是: 5、次声波:低于 20Hz 的声波属于次声波。地震、 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现象常伴有 次 声波的产生。
人们之间的交流 大象之间的交流
利用B超检查身体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
3、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1)利用超声波击踤人体内的结石 ; 2)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仪表 。 4、人们还用 回声 来进行定位、探测距离等。
五)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含义: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 振动
发出的声音。
五)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不同等级的噪声所带来不同的危害: 1)超过 70dB,就会影响工作效率。
2)长期生活在 90 dB,就会出现神经衰弱,头晕等。 3)突然暴露在 150 dB,就会出现鼓膜破裂出血,头疼 2、噪声的控制: 1)在 声源处 减弱,如: 安装消声器 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安装隔音板 植树造林 3)在 人的耳朵处减弱,如:带耳机 在耳朵中塞棉花
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 最大距离 。
三)声音的特性
6、音色: 1)音色可以理解为音品或声音特色。 2)不同发声体即使它们的发声频率和振幅都 相同,但音色 不同 。人们能把各种不同 的声音区别出来,依靠的是音色 。
四)声音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 2、声音传递信息的事例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3声的利用 课件(共21张PPT)

●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 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 13.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 用了声能_____的性质。
● 14.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叫________,低于20Hz声音叫________.这 两种声音人耳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
● 15.有些动物(如狗、大象)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________ (选填“超”或“次”)声波产生.地震中有的被掩埋者通过敲 击身边的墙体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利用了声音可 以在________ 中传播的原理.
利 用 声 呐 探 测 海 深
2.回声定位:
汽车的倒车雷达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 圈一圈的水波向四周散去,水面上 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 的 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
水波是一种波动,水波能传递能量。 声波也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
二.声与能量
●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 11.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 ___; 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 可以____。
● 12.期末考试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 传递_______;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 分析,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件 (共41张PPT)

易错题集
14.(2017•乌鲁木齐)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 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 法中正确的是( C ) A.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易错题集 15.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B.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 同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 信息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 减弱噪声
易错题集 2.(2015•高新区一模)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 产生的原因”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 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C )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C.说明发声体在不停地振动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 超声波
易错题集 9.(2016滨州)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 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 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 是 ( C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 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
易错题集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 规格的琴弦,如表所示:
易错题集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③ 、 ⑤ 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④ 、 ⑤ 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 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20 、 0.4 。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3节《声的利用》ppt共23张

你身边还有什么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例子?
①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②超声波加湿器 ③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 【课外拓展】 学生阅读P40科学世界,了解天坛的
“回音壁”、“圜丘”等我国古代奇妙的 古代声学现象。
判断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
①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是利用声音来了解物体的某些特征
②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是指物体获得能量后,物体产生 的一系列变化
回声测距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下面实例你都 能看出声音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
B超检查
(三)声与能量
想一想,烛焰为什么会抖动?
答案: 声波影响下的疏密相间的空气挤压了烛焰。
超声波清洗镜片
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在这些情景中, “声”分别都起了什 么作用?
你身边还有什么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①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声判断悬崖与船的距离 ②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但是 动物能听到,它们会有反常的表现; ③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小结
传递信息
声音的内容含义 回声测距
B超、彩超、超声波探伤
声的利用
传递能量
超声波的使用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某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 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
度是____3_0_0_0____ m(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这种方法_不___能______(能或不能)用来测
量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_真__空__不__能_传__声____。
C.利用超声波将药物击碎后与空气混合形成”药雾”
D.根据隆隆的雷声,我们可以判断出大雨将至
①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②超声波加湿器 ③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 【课外拓展】 学生阅读P40科学世界,了解天坛的
“回音壁”、“圜丘”等我国古代奇妙的 古代声学现象。
判断声音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
①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是利用声音来了解物体的某些特征
②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是指物体获得能量后,物体产生 的一系列变化
回声测距还有一些其他的应用,下面实例你都 能看出声音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
B超检查
(三)声与能量
想一想,烛焰为什么会抖动?
答案: 声波影响下的疏密相间的空气挤压了烛焰。
超声波清洗镜片
二、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在这些情景中, “声”分别都起了什 么作用?
你身边还有什么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①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声判断悬崖与船的距离 ②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但是 动物能听到,它们会有反常的表现; ③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小结
传递信息
声音的内容含义 回声测距
B超、彩超、超声波探伤
声的利用
传递能量
超声波的使用
C.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超声波
D.鼓面振动产生了电磁波
7.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某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 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
度是____3_0_0_0____ m(声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这种方法_不___能______(能或不能)用来测
量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因为 _真__空__不__能_传__声____。
C.利用超声波将药物击碎后与空气混合形成”药雾”
D.根据隆隆的雷声,我们可以判断出大雨将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率越高,音调越 高 。 频率越低,音调越 低 。 3、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 次数 ,叫做频率。1s 内振动的数次越多,频率就越 高 。
4、人的听觉频率是:20Hz-20000Hz 。 5、次声波:低于 20Hz 的声波属于次声波。地震、 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现象常伴有 次 声波的产生。3
三)声音的特性
7
五)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不同等级的噪声所带来不同的危害: 1)超过 70dB,就会影响工作效率。
2)长期生活在 90 dB,就会出现神经衰弱,头晕等。 3)突然暴露在 150 dB,就会出现鼓膜破裂出血,头疼
2、噪声的控制:
1)在 声源处 减弱,如: 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安装隔音板 植树造林 3)在人的耳朵处减弱,如:带耳机 在耳朵中塞棉花
8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 工作 、
休息和 生活的声音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来源:
3、声音的等级划分: 1)人们以 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 0dB指的是人们刚刚能听得到的声音,属听觉的最下限 。
3)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dB—40dB 。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举出一些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子:
3、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4、哪些例子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如: 月球上的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 5、介质:象 固体 、 液体 、 气体 一样能传播声
2.骨传导感知声音的途径: 振源— 头骨、颌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 3、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 距离 一般
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 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 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2
三)声音的特性
1、乐音的三大特征:音调 、响度 、音色 。
2、音调: 1)定义:指的是声音的 高低 。(不能说为 大小) 2)音调的高低跟 频率有关。
6、超声波:大于 20000Hz 的声波属于超声波。 7、响度:
1)定义:指的是声音的 大小(或 强弱 )
2)响度的大小跟 振幅 和离声源的远近 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 。 振幅越小,响度越 小 。 离声源的越近,响度越 大 ;离声源的越远,响度越 小;
3)增强响度常用的方法:
减少声音的分散(如:喇叭)
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 最大距离 。
4
三)声音的特性
6、音色: 1)音色可以理解为音品或声音特色。 2)不同发声体即使它们的发声频率和振幅都
相同,但音色 不同 。人们能把各种不同 的声音区别出来,依靠的是音色。
5
四)声音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 m/s。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 快 ,在
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 快 。
1
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振源— 声波— 外耳道 — 鼓膜— 听小骨 — 耳蜗 — 听觉神经 — 大脑 。
人们之间的交流 大象之间的交流 利用B超检查身体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
3、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1)利用超声波击踤人体内的结石 ; 2)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仪表 。 4、人们还用 回声 来进行定位、探测距离等。
6
五)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含义: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 振动
发出的声音。
4、人的听觉频率是:20Hz-20000Hz 。 5、次声波:低于 20Hz 的声波属于次声波。地震、 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现象常伴有 次 声波的产生。3
三)声音的特性
7
五)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不同等级的噪声所带来不同的危害: 1)超过 70dB,就会影响工作效率。
2)长期生活在 90 dB,就会出现神经衰弱,头晕等。 3)突然暴露在 150 dB,就会出现鼓膜破裂出血,头疼
2、噪声的控制:
1)在 声源处 减弱,如: 安装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安装隔音板 植树造林 3)在人的耳朵处减弱,如:带耳机 在耳朵中塞棉花
8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 工作 、
休息和 生活的声音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的来源:
3、声音的等级划分: 1)人们以 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 0dB指的是人们刚刚能听得到的声音,属听觉的最下限 。
3)较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dB—40dB 。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举出一些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子:
3、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4、哪些例子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如: 月球上的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交谈 5、介质:象 固体 、 液体 、 气体 一样能传播声
2.骨传导感知声音的途径: 振源— 头骨、颌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 3、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 距离 一般
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 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 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2
三)声音的特性
1、乐音的三大特征:音调 、响度 、音色 。
2、音调: 1)定义:指的是声音的 高低 。(不能说为 大小) 2)音调的高低跟 频率有关。
6、超声波:大于 20000Hz 的声波属于超声波。 7、响度:
1)定义:指的是声音的 大小(或 强弱 )
2)响度的大小跟 振幅 和离声源的远近 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 。 振幅越小,响度越 小 。 离声源的越近,响度越 大 ;离声源的越远,响度越 小;
3)增强响度常用的方法:
减少声音的分散(如:喇叭)
8、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 最大距离 。
4
三)声音的特性
6、音色: 1)音色可以理解为音品或声音特色。 2)不同发声体即使它们的发声频率和振幅都
相同,但音色 不同 。人们能把各种不同 的声音区别出来,依靠的是音色。
5
四)声音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 m/s。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 快 ,在
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 快 。
1
二)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振源— 声波— 外耳道 — 鼓膜— 听小骨 — 耳蜗 — 听觉神经 — 大脑 。
人们之间的交流 大象之间的交流 利用B超检查身体 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
3、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1)利用超声波击踤人体内的结石 ; 2)利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仪表 。 4、人们还用 回声 来进行定位、探测距离等。
6
五)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含义: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无规则 振动
发出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