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赏菊的古诗.doc
重阳节古诗菊花绽放寓意新

重阳节古诗菊花绽放寓意新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或踏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农历中的重要日子。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纷纷采集菊花、登高赏景、祭祖、饮菊花酒,感受秋天的美好。
古人对菊花的喜爱可见一斑。
在唐代,菊花已经成为重阳的代表花卉。
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的“茱萸”指的就是菊花。
这是宋代以后,重阳节开始有了以观菊为特色的活动,人们在此时登高赏菊,表达思念亲人的情感。
菊花绽放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首先,菊花是秋天最美丽的花卉之一,象征着坚贞、高洁和不畏寒冷的品质。
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菊花在世人面前绽放自己的美丽,传达着秋天的喜悦与丰收。
其次,菊花绽放正值重阳佳节,古人认为九九重阳,九为阳数,具有吉祥之意。
因此,菊花的绽放也寓意着新的开始、繁荣和好运的到来。
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普通百姓,都以菊花的绽放来祈求新的一年能够充满希望与好运。
随着时代的变迁,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尽管大部分人不再采摘菊花来酿酒,但赏菊仍然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菊花展览会在各地举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品种的菊花,体验秋天带来的美好。
此外,一些地方还组织山水画、剪纸、书法等文化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重阳节的庆祝当中。
重阳节的古诗是表达对重阳节的热爱与祝福的另一种方式。
这些古诗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菊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秋高气爽和思念亲人的情感。
在古人笔下,菊花不仅仅是美丽的花卉,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比如苏轼的《题菊花》:“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帘外雨响连篇字,窗前光景一筹迟。
”这首诗以菊花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永恒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这些诗词在漫长的岁月中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思考与启发。
重阳节古诗菊花绽放寓意新,菊花的绽放不仅代表了新的开始和希望,更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望。
重阳的古诗《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日》原文译文赏析《九日》唐代:李白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译文】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参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
手携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细细欣赏。
这里地处偏僻,怪石嶙峋,松树古远,微风吹来,响起松涛声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注释】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
云景好:景物好。
流霞:美酒名。
搴(qiān)菊:采取菊花。
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觞(shāng):古时的酒杯。
落帽:典出《晋书》,据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发觉,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文辞优美,语惊四座。
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空:徒然。
友生:朋友。
【赏析】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诗。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开篇写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
秋日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浮,它们时而分开,时而连成一片,时而像一团团的棉球,时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涛,变幻不定,千姿百态;秋日的大地,明丽清爽。
只见层叠的山峰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开怀畅饮,而且边饮酒边赏菊。
“泛寒荣”,一方面表现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地远松石古”四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赏秋时的见闻和感受。
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处,松柏葱茏,怪石嶙峋,阵阵微风吹来,响起松涛清越高雅的音韵,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九九重阳节赏菊的诗词

九九重阳节赏菊的诗词江上秋风来,九九重阳节。
赏菊花,寄相思,情绵绵。
一、古人的赏菊文化古时九月九,重阳节日临,人们纪念阳光明媚的秋季,也是重阳之时赏菊。
自古以来,赏菊便成为了一种文化传统,在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走入花园,赏菊花,领略秋日的美丽。
赏菊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对菊花的赞美更是琳琅满目。
明代文学家文徵明曾有诗句:“封梨花麦穗芒芒地,负雪石菊蕊蕊黄”,表达了他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而清代文学家袁枚也在他的作品《赏菊集》中写道:“菊花开,白日明,青松高授凉。
羊屐拖栖舍,茶炉倚舟舫。
”可见古人赏菊的情趣。
二、九九重阳节的菊花吟咏赏菊之时,更少不了古人的诗词吟咏。
唐代文学家杜牧在他的诗作《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利用了重阳节这天的景色,将牵牛织女的传说与赏菊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祝福。
宋代文学家陆游也在他的诗作《九日登高望京塘》中写道:“乘舟尽日只八九,何处长江更远?最是一年秋好风,萧萧暮雨洒车船。
”陆游以“九日”象征九九重阳节,借景抒怀,描述了秋天的景色与九九重阳的意境。
三、当代的赏菊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赏菊活动也逐渐演变,并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文化活动。
如今,在九九重阳节这天,各地菊花展览会纷纷开启。
人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菊花品种,不仅仅有传统的黄菊,还有红、白、紫等色彩缤纷的菊花。
此外,九九重阳节赏菊的活动也不再局限于园林,而开始陆续出现在公园、广场等地。
人们可以在市区闹中取静的公园中边赏菊边漫步,尽情感受秋日的凉爽。
赏菊的活动也逐渐成为人们减压、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
四、赏菊之美的意蕴赏菊不仅仅是欣赏花朵的美丽,更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菊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即使在寒冷的秋风中依然傲然挺立。
九九重阳节赏菊之时,人们也常常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通过赏菊来明白人生的价值。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像菊花一样坚韧不拔,以乐观的态度应对一切挑战。
重阳节古诗亲情之光永恒

重阳节古诗亲情之光永恒重阳节古诗亲情之光永恒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每年九月初九,人们以登高、赏菊、佩茱萸、饮菊花酒等方式庆祝这一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不仅感受到了秋高气爽的美好,更重要的是亲情的升华和亲人间的宝贵时光。
古人亲情的表达方式多以诗词形式流传至今,他们通过咏史铭辞,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和感激。
以下是几首重阳节的古诗:1.《九日九日重阳九》秋高气爽日沉沉,九日重阳九几春。
九天九地九霄云,九国九州九九人。
九十九家九九烟,九拜九归九家人。
九重九河九九秋,九里九山九九楼。
2.《江城子·重阳日菊花黄》重阳日菊花黄,登高九万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时值九秋云飞沙,北去何足挂念,却望南国,愁百忧千。
3.《九日登高》登高元九,重阳颠顶,视越长江,眺望楚云。
盘龙桥断,斜阳起时,倚杖思家,孤影西身。
这些古诗以极简的语言表达了亲友之间深沉的感情,以及与亲人共度节日时的喜悦与思念。
正是这些经典诗句的传唱,让重阳节的亲情之光永恒。
亲情无疑是人生中最温暖的力量。
它不分距离,不分时空,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和生活。
无论是身处异地的游子,还是忙碌于工作的父母,每当重阳节的钟声敲响,亲情的光芒便照亮了内心。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更加珍惜与亲人相聚的时刻。
无论是远行还是远游,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都会尽量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重阳。
登高赏菊,忆往昔,聊表心意,传承着古人对亲情的真挚感激之情。
父母的慈爱与付出,是我们成长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重阳节是我们向父母表达敬意和感激的时刻。
在这一天,我们可以为父母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或者亲自下厨,为他们煮上一桌丰盛的重阳佳肴。
通过这些小小的举动,我们将亲情之光点亮,让父母感受到我们深深的爱意与感谢。
除了亲人,重阳节也是和朋友共话亲情的好时机。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邀上仅有的几位好友,一同登山赏景、品尝美食、畅谈人生。
这样的聚会,既是友情的升华,也是对亲情的延续和庆祝。
送重阳节的诗

送重阳节的诗一、原文:《重阳思乡》九九重阳至,秋高菊正黄。
登高遥望处,不见旧家乡。
风冷添愁意,云深惹断肠。
茱萸今在手,谁与话重阳。
二、衍生注释:- “九九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习俗。
-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邪避灾。
在诗里茱萸也是唤起思乡之情的一个媒介。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的主题是重阳节思乡。
借着重阳节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2. 情感:整首诗满溢着浓厚的乡愁。
从开头描绘重阳时秋高气爽菊花开的景象,到登高看不到故乡时的失落。
风冷云深的描写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孤独、凄凉的感觉,而手拿着茱萸却无人共话重阳,更是将这种思乡之情和孤独感推向了高潮。
3.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诗中的秋景描写与诗人的思乡愁绪相互映衬,如“秋高菊正黄”描绘的美景,本应该是喜乐的,但紧接着的思乡之苦却让这美景蒙上了一层忧伤的色彩。
“风冷”“云深”的景象,更是把内心的愁绪具象化了。
- 对比衬托。
用重阳佳节的欢聚习俗和自己独自思乡的情境相对比,如最后一句中茱萸应该是和家人亲友共享重阳的象征,却自己独自持有,更加突出孤独感。
四、作者介绍:我们暂且把这位作者假设为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
他常年远离家乡在外打拼,在重阳节这个本应阖家团圆的节日里,对着周围的节日氛围,更加思念故乡。
他可能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也可能是一位在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普通人。
因为对家乡的深刻眷恋,才在重阳之际借诗抒情。
五、运用片段:1.小明是一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今年的重阳节,公司组织大家去山上登高活动。
当他站在山顶的时候,望着远方山峦起伏,看着漫山遍野盛开的菊花,心中突然涌起一阵思乡之情。
他长叹一声说:“九九重阳至,秋高菊正黄。
登高遥望处,不见旧家乡。
就像诗里说的一样,这儿景色再美,也不是家乡啊。
”2.在养老院里,一群老人们聚在一起过重阳。
重阳节赏菊的诗句

重阳节赏菊的诗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
这一天是秋季的高峰时期,正是金秋十月时,菊花盛开正艳。
因此,赏菊成了人们在重阳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
下面我将为大家呈现一些描绘重阳节赏菊的美丽诗句。
1. 水调歌头·重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八阵图重阳沧茫起渺,百花齐放云霄。
满目朱门丹叶,阵花争艳江潮。
菊花芬芳绽盛,香浮长空鸟啣。
福泽皆从朝至,花开如傲九九。
3. 七言绝句·菊花寒露贪寒草,重阳待菊花。
秋风送香客,醉倚满园纱。
4. 减字木兰花秋花不晚娇气足,草生犹有健笔功。
英雄无泪坛前唱,菊韵直迎凝碧空。
5. 赏菊行黄花慢慢开,在秋风吹拂下。
金秋最美时,正值重阳佳节里。
菊花绽放风姿绰约,花心琳琅满园里。
彩蝶翩翩翻飞,为菊花献舞艺。
白雁南飞破晓天色,添彩铺展云霞里。
赏菊人潮涌动,乐曲声声抚耳畔。
欢笑声声入耳间,喜迎节日光辉章。
重阳节,赏菊花,共乐一片晴天下。
6. 题菊花山水秋正浓,金菊花儿红。
芬芳满园香气扑鼻,色彩斑斓映眼红。
盛开的花儿似锦绣,明艳夺目又迷人。
丰收的季节好心情,一片美景让人陶醉。
重阳赏花游园乐,佳节花前笑颜开。
这些诗句描绘了重阳节赏菊的美妙场景,使人感受到金秋的韵味和菊花盛开的美丽。
重阳赏菊既是一种欣赏花卉的乐趣,也是对金秋季节的赞美和对重阳节传统的传承。
在重阳节这一天,不妨去赏菊,深刻体验这些优美诗句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九九重阳节现代七绝诗

九九重阳节现代七绝诗1. 《重阳登高》重阳佳节去登高,山顶风光真美妙。
难道这景不迷人?心中欢喜乐陶陶。
例子:哎呀,那风景就像一幅绝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2. 《重阳思亲》九九重阳念亲人,思念如雨湿我心。
这情怎不让人忧?盼望团圆泪满襟。
例子:我就像那迷失的小鸟,渴望着亲人的怀抱。
3. 《重阳赏菊》今日重阳菊正黄,千姿百态散芬芳。
怎不叫人陶醉呀?花海中游心飞扬。
例子:那菊花的姿态就跟跳舞的仙子似的。
4. 《重阳感怀》岁岁重阳今又来,时光匆匆不等待。
难道不该珍惜吗?把握当下莫徘徊。
例子:时间就像那奔腾的江水,一去不回头啊。
5. 《重阳聚首》重阳时节友相聚,欢声笑语乐无比。
这般欢乐不常有?珍惜此刻好情谊。
例子:大家聚在一起,就像一家人一样亲密。
6. 《重阳敬老》九九重阳敬老人,传统美德铭记心。
这是多么重要啊!尊老爱老传真情。
例子:敬老就如同守护珍贵的宝藏。
7. 《重阳秋景》重阳之际秋意浓,满山红叶映碧空。
怎能不美到极致?如诗如画入眼中。
例子:那秋景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杰作。
8. 《重阳闲游》重阳无事四处游,田园风光眼底收。
难道不好好享受?放松身心乐悠悠。
例子:我就像那自由的风,在天地间穿梭。
9. 《重阳夜思》重阳夜晚月如钩,思念连连无止休。
这般情思多深沉?辗转反侧心忧愁。
例子:那月亮好像懂得我的心事。
10. 《重阳感悟》重阳过后又一年,人生苦短莫等闲。
这道理还不明白?努力奋斗勇向前。
例子:人生就像一场赛跑,要奋力冲刺。
我的观点结论:重阳节是个富有意义的节日,这些七绝诗表达了对重阳的不同感受和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时光,关爱亲人,传承美德。
描写菊花的诗句古诗(经典赞美秋菊的古诗)

描写菊花的诗句古诗(经典赞美秋菊的古诗)转眼又是一年重阳节,万花已凋谢,却正是赏菊的好时节!菊花,在百花凋零之时傲霜盛开,在秋风中开得飘逸潇洒,留给世人阵阵怡人香气,为这萧索的秋天增添了一抹不朽的亮丽!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十二首赏菊的诗词,九九重阳赏菊花!赏菊宋-杨万里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妍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鹧鸪天-赏菊宋-葛胜仲黄菊鲜鲜带露浓。
小园开遍度香风。
自篘玉酝酬秋色,旋洗霜须对晚丛。
香在手,莫匆匆。
寻芳今夜有人同。
黄金委地新收得,莫道山翁到底穷。
满江红(重阳赏菊,时予已除代)宋-叶梦得一朵黄花,先催报、秋归消息。
满芳枝凝露,为谁装饰。
便向尊前拚醉倒,古今同是东篱侧。
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彭泽。
顺首去,年时节。
开口笑,真难得。
史君今郡更,自成行客。
霜鬓不辞重插满,他年此会何人忆。
记多情、曾伴小阑干,亲攀摘。
赏菊明-成鹫终岁颇勤动,凛秋花正开。
黄金非所羡,白首乃怜才。
赏菊明-魏时敏短篱疏雨正离披,淡白深红朵朵宜。
自计老年才思减,重阳过后不题诗。
西园赏菊明-王恭秋风萧瑟过重阳,黄菊花开酒正香。
人世相逢须尽醉,牛山何必涕沾裳。
十月六日约同会诸公赏菊明-区越本是重阳萼,天留十月开。
不知陶靖节,仍为菊花来。
清浊从头有,浅深宜自栽。
半酣花压帽,新月澹城隈。
十月赏菊体斋席上限韵明-李东阳寻芳何意到君家,雨过高城少暮沙。
此夜幽欢还月下,去年孤馆各天涯。
狂思晚节曾吹帽,寿拟春期及进瓜。
不是老来诗骨健,谁能白发对黄花。
次韵答白仲安明府赏菊作清-林占梅最羡君高雅,何年共结邻。
诗情工写景,笔意善传神。
把酒常邀月,看花不在春。
能知閒淡趣,自是个中人。
月夜赴友人赏菊分赋赠之清-安超日落西园晚,溪流罨画深。
金樽遥月影,黄菊淡人心。
旧雨多情话,新诗共醉吟。
灞桥风景到,踏雪再相寻。
顾培园宫赞寓斋灯下赏菊探韵限为字清-查慎行劈笺重和去秋诗,叶底花前榻未移。
却对清尊惊候晚,尚留名种爱开迟。
閒情特许携灯就,画藁犹烦蘸笔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九重阳节赏菊的古诗
由于重阳节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节日传统极其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不计其数的诗篇流传人间:这些诗或悲伤或豁达、或思乡或忧国,但无论哪一种,都在向世人诉说着关于重阳的情怀。
那么我们就来欣赏一下重阳节的古诗吧!
九九重阳节:登高,读诗,赏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醉花荫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九九重阳·古诗欣赏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
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是有其他活动的。
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
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活动之一。
金秋九月,菊蕊笑绽,氤氲芬芳,故而九月也叫"菊月"。
菊也和九九重阳密不可分。
重九也叫"菊节"、"菊花节"。
在这天,人们就有了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的习俗。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便反映了唐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白居易也作有《重阳席上赋白菊》,来表达当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诗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以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赏菊的同时,人们自然想到了以菊花入酒,浸泡而饮,希望能延年益寿。
除去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更是重阳节的重要项目。
重阳糕是用面粉蒸制,以枣、栗、肉为佐料。
蔡云的《重阳糕》中有着形象的描述:《重阳糕》
唐蔡云
蒸出枣糕满店香
依然风雨古重阳
织工一饮登高酒
篝火鸣机夜作忙
重阳食糕的习俗,是想借"糕"谐"高",以求步步高。
此外,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