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项原则

合集下载

关于商务涉外礼仪

关于商务涉外礼仪

关于商务涉外礼仪在涉外交往中,不管是在正式场合还是在非正式场合同外国友人相见,都应遵守必须的见面礼仪。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关于商务涉外礼仪,盼望能够协助大家!关于商务涉外礼仪1、讲究仪表与衣帽干净,面、手、衣履要干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假设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干净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须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干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对一旁,幸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看法随和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风光。

说话客气,留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随和,面带微笑。

随意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前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搅扰、影响别人,敬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争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静谧。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办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安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与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子因打算未毕而尴尬;迟迟不到,那么让主子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子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子,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需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感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运用:“请”。

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及十二项原则

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及十二项原则

商务礼仪的重要性及十二项原则1.塑造个人与企业良好形象商务礼仪能展示企业的文明程度、管理风格与道德水准,塑造企业形象。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无疑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一个人讲究礼仪,就会在众人面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个组织的成员讲究礼仪,就会为自己的组织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公众的赞誉。

现代市场竞争除了产品竞争外,更表达在形象竞争。

一个良好信誉与形象的公司或企业,就容易获得社会各方的信任与支持,就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所以,商务人员时刻注重礼仪,既是个人与组织良好素质的表达,也是树立与巩固良好形象的需要。

2.规范我们日常商务行为礼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规范各种行为。

商务礼仪可强化企业的道德要求,树立企业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

我们知道,道德是精神的东西,只能通过人的言行举止,通过人们处理各种关系所遵循的原则与态度表现出来。

商务礼仪使企业的规章制度、规范与道德具体化为一些固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对这些规范起到强化作用。

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既表达了企业的道德观与管理风格,也表达了礼仪的要求,员工在企业制度范围内调整自己的行为,实际上就在固定的商务礼仪中自觉维护与塑造着企业的良好形象。

3.传递信息、展示价值良好的礼仪可以更好地向对方展示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她往往决定了机会是否降临。

比如,在公司,你的服饰适当与否可能就会影响到你的晋升与同时的关系;带客户出去吃饭时你的举止得体与否也许就决定了交易的成功与否;又或者,在办公室不雅的言行或许就使你失去了一次参加老板家庭宴请的机会.....这是因为礼仪是一种信息,通过这个媒介表达出尊敬、友善、真诚的感情。

所以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礼仪可以获得对方的好感、信任,进而推动事业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避免一些误区:(一)“这是一天严格的条令,要求人人都去遵守,如此方能做一个‘文明人’”事实上,良好的礼仪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靠外在的条令。

培养良好礼仪的关键就是正确的态度与借此生发出的虚心学习的意愿。

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原则

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原则

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原则在商务活动中,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原则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原则一、维护形象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个人形象在构成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它们亦称个人形象六要素。

第一、是仪容。

仪容,是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

第二、是表情。

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第三、是举止。

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

第四、是服饰。

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

第五、是谈吐。

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

第六、是待人接物。

所谓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二、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

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周恩来同志曾经要求我国的涉外人员“具备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

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在任何复杂艰险的情况下,对祖国赤胆忠心,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甚至不惜牺牲个人一切”。

江泽民同志则指出:涉外人员必须“能在变化多端的形势中判明方向,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站稳立场,再大的风流中也能顶住,在各种环境中都严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体现中国人民的气概”。

他们的这些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我国一切涉外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求同存异第一、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第二、在国际交往中,到底应当遵守何种礼仪为好?首先,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

国际商务礼仪的原则

国际商务礼仪的原则

国际商务礼仪的原则很多的东西都有它自身的原则性,那么你们知道国际商务礼仪有什么原则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际商务礼仪的原则,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国际商务礼仪的原则一、维护形象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个人形象在构成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它们亦称个人形象六要素。

第一、是仪容。

仪容,是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

第二、是表情。

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第三、是举止。

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

第四、是服饰。

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

第五、是谈吐。

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

第六、是待人接物。

所谓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二、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

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周恩来同志曾经要求我国的涉外人员“具备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

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在任何复杂艰险的情况下,对祖国赤胆忠心,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甚至不惜牺牲个人一切”。

江泽民同志则指出:涉外人员必须“能在变化多端的形势中判明方向,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站稳立场,再大的风流中也能顶住,在各种环境中都严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体现中国人民的气概”。

他们的这些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我国一切涉外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求同存异第一、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第二、在国际交往中,到底应当遵守何种礼仪为好?首先,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

涉外商务礼仪基本原则

涉外商务礼仪基本原则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全球多种文化并存,对礼仪的认识因国别、地域、宗教信仰、文化背景、政治制度等不同而千差万别。

长期以来的国际交往,使相互间在习俗礼仪方面的交流与了解增多,先进文明的习俗礼仪在更大的范围内被认可与采用,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为国际社会所通用的外事礼仪规范,即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实际上就是我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涉外商务礼仪就是商务工作者在对外经济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和国家尊严,并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友好的各种礼节、仪式及惯用形式,是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逐步形成的、是国际间通用的礼仪规范。

其基本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形象,仪表得体在涉外商务活动中,人们普遍重视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在交往对象眼里是所属国家、地区和所属单位的形象,反映所属团体对交往对象尊重和重视的程度,直接体现着个人教养和品位,客观地反映了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

因此,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2)不卑不亢,言行适度不卑与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每一个涉外商务工作者,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眼里,不仅代表自己的形象,而且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与民族的形象。

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分寸适度。

既要热情友好,又不可热情“过度”;既要自尊自爱,又不可过于矜持;既要客气谦虚,又不可妄自菲薄;既要展示自己,又不可自吹自擂。

做到这一点,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3)入乡随俗,求同存异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存异就是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与禁忌,并予以尊重。

在国际交往中,针对礼仪的差异性,一般采用下列方法:其一,求同存异,规避麻烦;其二,“以我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基本采用本国礼仪;其三,“兼及他方”,即在涉外交往中基本采用本国礼仪的同时,适当地采用一些交往对象所在国现行的礼仪。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

六、涉外交往中的数字、肢体和颜色 禁忌
(1)数字禁忌。各民族及不同宗教信
仰的人们对数字均有一些忌讳, 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信徒十分 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这一数 字和日期是厄运和灾难的象征。在涉外 活动中要避开与“13”、“星期五”有 关的一些事情,更不要在这一天安排重 要的政务、公务、商务及社交活动。
(二)保守机密
一方面不要随意议论对方的礼遇与参观访
问中遇到的问题,如有意见需向对方提出, 应报告代表团或组织的领导,不要擅自对 外表态。对外联系要统一领导,专人负责; 另一方面,必须牢记保守党和国家、本组 织的机密,绝不允许以友好、坦诚为借口, 向外宾提供机密或在谈判时对我方不利的 情况或者资料。
(7)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包括正一派和
全真派两大派别,所有道士不分男女可 尊称为道长。农历初一、十五及道教节 日期间,道士和虔诚的道教徒一般都要 素食。道教活动场所特别是殿堂内禁止 人大声喧哗、打闹嬉戏、行为不端。
在与道士直接面对的场合和进入道教
活动场所,女士衣着要端庄,不能过 于暴露。 道士的服饰物品特别是法服冠帽等忌 讳别人触摸。 与道士交往一般行抱拳礼。 与全真派道士交往,一般不询问年龄、 出家入道原因和有关家庭的问题。
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
示赞赏,会跷起大拇指,表示“真 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 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想 赞赏伊朗人忌伸大拇指。 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尼泊尔 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
另外注意适当地运用手势,可
以增强感情的表达;但与人谈 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 宜过大,应给人含蓄而彬彬有 礼的感觉。
方向礼拜五次,要注意避开他们朝拜 的方向。 伊斯兰国家规定星期五为休息日(聚 礼日),穆斯林晌午要到清真寺集体 做礼拜,即聚礼。 穆斯林忌讳用左手给人传递物品,特 别是食物。给穆斯林递东西时,注意 不要用左手。

涉外商务礼仪的原则与要点

涉外商务礼仪的原则与要点

涉外商务礼仪的原则与要点涉外商务礼仪,在涉外交往中,商务人员要懂得涉外商务礼仪这样在与外商或外国朋友、华侨、港澳台同胞的谈判人员交往的过程中崭露头角,展示我们国人最好的一面。

涉外商务礼仪为您介绍涉外商务礼仪要点,涉外商务礼仪中的见面礼仪,拜访礼仪等。

以下是店铺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和整理的涉外商务礼仪原则与要点,希望大家喜欢!涉外商务礼仪拜访原则1、提前预约拜访外商时,一定要提前预约。

拜访的时间一般在上午十点或下午四点左右。

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住所进行拜访。

在约定的具体时间通常应当避开节日、假日、用餐时间、过早或过晚的时间,及其他一切对对方不方便的时间。

若因事急或未有约定又必须前往,尽量避免在深夜打搅对方,万不得已在休息时间约告对方,见面首先应立即致歉意,再说明打扰的原因。

2、信守时约应邀到外商家中拜访、作客,应按主人提议的时间准时抵达,过早过晚均不礼貌。

这不只是为了讲究个人信用,提高办事效率,而且也是对交往对象尊重友好的表现。

万一因故不能准时抵达,务必要及时通知对方,必要的话,还可将拜访另行改期。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记住向对方郑重其事地道歉。

3、主动问好当到达地方之后先通报然后再进入,当主人开门迎客时,务必主动向对方问好,互行见面礼节。

倘若自己到达后,主人这处尚有其他客人在座,应当先问一下主人,自己的到来会不会影响对方。

为了不失礼仪,在拜访外国友人之前,就随身携带一些备用的物品。

主要是纸巾、擦鞋器、袜子与爽口液等,简称为“涉外拜访四必备”。

4、举止优雅即使所谈事情需要时间很短,也不要站在门口谈话;若主人未邀请入室,可退至门外,进行室外交谈。

在拜访外国友人时要注意自尊自爱,并且时刻以礼待人。

与主人或其家人进行交谈时,要慎择话题;对主人准备的小吃,不要拒绝,应品尝一下;准备的饮料,尽可能喝掉。

无主人的邀请或未经主人的允许,不得随意参观主人的住房和庭院;5、把握时间在拜访他人时,一定要注意在对方的办公室或私人居所里停留的时间长度,在一般情况下,礼节性的拜访,尤其是初次登门拜访,应控制在一刻钟至半小时之内。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精选多篇)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精选多篇)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精选多篇)
1. 尊重他人文化和宗教信仰
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他人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涉外交往中,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传统,应该理解并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例如,在与中东国家人民交往时,要尊重他们的信仰,不得在公共场合吃猪肉或饮酒。

在与印度人交往时,应该避免直接用左手触及食物或物品,因为在印度文化中,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

2. 注意语言和口音
在涉外交往中,语言和口音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正确的语言和口音,以避免被误解或误解对方。

在和非母语人士交流时,应尽量保持简明扼要的语言和慢慢清晰的语速,以便对方理解。

3. 注意身体语言和打扮
除了语言,身体语言和打扮也是涉外礼仪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不同的文化而言,身体语言和打扮也有其独特的规范。

例如,在与日本人交往时,应该避免大声喧哗,不要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

并且,要穿着得体、整洁,避免穿着过于暴露或华丽的服饰。

4. 把握时间和场合
在涉外交往中,把握时间和场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活动来选择合适的礼仪和表现方式。

例如,在商务拜访中,要提前了解各方的行程安排和时间表,并且准备好礼物和名片。

在正式场合中,要注意着装得体,避免随意言谈或挥手行为。

5. 尊重差异和文化多样性
最后,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尊重差异和文化多样性。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要尊重他们的差异和文化多样性,不要武断地认为自己的文化是正确的,而不去理解对方的文化。

应该适应对方的方式和思维,积极沟通和交流,并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项原则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项原则涉外商务礼仪的十二项原则一、维护形象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

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个人形象在构成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它们亦称个人形象六要素。

第一、是仪容。

仪容,是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

第二、是表情。

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第三、是举止。

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

第四、是服饰。

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

第五、是谈吐。

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

第六、是待人接物。

所谓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二、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

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周恩来同志曾经要求我国的涉外人员“具备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

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在任何复杂艰险的情况下,对祖国赤胆忠心,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甚至不惜牺牲个人一切”。

江泽民同志则指出:涉外人员必须“能在变化多端的形势中判明方向,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站稳立场,再大的风流中也能顶住,在各种环境中都严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体现中国人民的气概”。

他们的这些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我国一切涉外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求同存异第一、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第二、在国际交往中,到底应当遵守何种礼仪为好?首先,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

再者,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在国际交往中,究竟遵守哪一种礼仪为好呢?一般而论,目前大体有三种主要的可行方法。

其一,是“以我为主”。

所谓“以我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依旧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

其二,是“兼及他方”。

所谓“兼及他方”,即中涉外交往中基本下采用本国礼仪的同时,适当地采用一些交往对象所在国现行的礼仪。

其三,则是"求同存异"。

所谓“求同存异”是指在涉外交往中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误会,最为可行的做法,是既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更要对于国际上所通行的礼仪惯例认真地加以遵守。

四、入乡随俗“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之所以必须认真遵守"入乡随俗"原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国为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中,形成各自的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种“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的局面,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世间任何人都难以强求统一的。

原因之二,是因为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尊重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容易增进中外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外国友人表达我方的亲善友好之意。

五、信守约定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

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

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对一般人而言,尤须在下列三个方面身体力行,严格地要求自己。

第一,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

第二,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

第三,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地负担按照规定和惯例因此而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

六、热情有度“热情有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的含意是要示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

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守好“热情有度”这一基本原则,关键是要掌握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具体的“度”。

第一,要作到“关心有度”。

第二,要作到“批评有度”。

第三,要作到“距离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不同的情况。

其一,是私人距离,其距离小于0.5米之内。

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

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其二,是社交距离,其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

它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离"。

其三,是礼仪距离。

其距离为大于1.5米,小于3米。

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其四,是公共距离。

其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同陌生人相处。

它也被叫作"有距离的距离"。

第四,要作到“举止有度”。

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作到“举止有度”,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

二是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

七、不必过谦不必过谦的原则的基本含意是:在国际交往中涉及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

八、不宜先为所谓“不宜先为”原则,也被有些人称作“不为先”的原则。

它的基本要求是,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作才好的情况时,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宜急于抢先,冒昧行事。

也就是讲,若有可能的话,面对这种情况时,不妨先是按兵不动,然后再静观一下周围之人的所作所为,并与之采取一致的行动。

“不宜先为”原则具有双重的含意。

一方面,它要求人们在难以确定如何行动才好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采取任何行动,免得出丑露怯。

另外一方面,它又要求人们在不知道到底怎么作才好,而又必须采取行动时,最好先是观察一些其他人的正确作法,然后加以模仿,或是同当时的绝大多数在场者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九、尊重隐私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

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其一,是收入支出。

其二,是年龄大小。

其三,是恋爱婚姻。

其四,是身体健康。

其五,是家庭住址。

其六,是个经历。

其七,是信仰政见。

其八,是所忙何事。

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

为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十、女士优先所谓“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时。

“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实际行动,去尊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

“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所有的妇女都一视同仁。

十一、爱护环境作为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之一,“爱护环境”的主要含意是:在日常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爱惜和保护。

在涉外交往中,之所以要特别地讨论“爱护环境”的问题,除了因为它是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社会公德之外,还在于,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它已经成为舆论备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国际交往中与此有涉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要明白,光有“爱护环境”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

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

第二,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在“爱护环境”的具体问题上要好自为之,严于自律。

具体而言,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特别需要在“爱护环境”方面备加注意的细节问题,又可分为下列八个方面。

其一,不可毁损自然环境。

其二,不可虐待动物。

其三,不可损坏公物。

其四,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

其五,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

其六,不可随地吐痰。

其七,不可到处随意吸烟。

其八,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十二、以右为尊正式的国际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时,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时的具体位置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

诚信商贸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