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世界的海底光缆

合集下载

海底光缆简介介绍

海底光缆简介介绍

通常涉及到水下机器人、高压喷射清洗等先进技术,以确保光缆的快速
恢复和正常运行。
03
海底光缆的应用与优势
海底光缆的应用与优势
• 海底光缆是敷设在海底地面上的光缆,主要用于全球通信和数 据传输。它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 点。下面将进一步介绍海底光缆的应用与优势。
04
海底光缆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将海底光缆与海洋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海流能)相结合,实现能源与信息的并行传输 ,降低海底光缆的能耗和运行成本。
THANK YOU
海底光缆的铺设与维护技术
01
铺设技术
海底光缆的铺设通常采用船舶拖拽的方式。在铺设过程中,需要确保光
缆的平整和拉伸度,以防止光纤受到损伤。
02
监测与检测技术
为了确保海底光缆的正常运行,需要采用先进的监测和检测技术,实时
监测光缆的状态和性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
03
维护与修复技术
当海底光缆发生故障时,需要采用专业的维护和修复技术进行修复。这
海底光缆面临的挑战
环境因素
海底光缆需要应对各种恶劣的海 洋环境,如深海高压、海水腐蚀 、海洋生物附着等,这些因素都 可能对光缆的结构和性能造成损
害。
技术难度
海底光缆的铺设和维护需要先进 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如深海铺设 技术、故障定位技术、水下机器 人等,技术难度和成本都相对较
高。
安全风险
海底光缆可能遭受自然灾害(如 地震、海啸)和人为破坏(如渔 船拖网、锚击)等安全风险,防
新技术与海底光缆的融合应用前景
5G/6G与海底光缆的融合
5G/6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海底光缆的升级和改造,实现更高速、更低时延的数据传输 ,满足新一代移动通信的需求。

海底光缆简介介绍

海底光缆简介介绍

故障检测
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海底 光缆进行故障检测,确定故障位置和 原因。
故障排除
预防措施
为减少海底光缆故障的发生,应采取 一系列预防措施,如加强巡检、定期 维护、提高施工质量和加强应急预案 等。
根据故障情况,采用相应的排除方法 ,如更换故障光缆段、修复接头等, 以尽快恢复通信。
05
海底光缆的应用与影响
技术挑战
深海环境
海底光缆需要在深海环境中铺设,需要克服高压、低温、黑暗等极 端环境条件。
铺设难度
海底地形复杂,需要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技术,同时需要解决铺设过 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
信号传输
海底光缆需要传输高速数据,需要解决信号衰减、噪声干扰等技术问 题。
维护挑战
故障检测
海底光缆一旦发生故障,需要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故障位置,并进 行修复。
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增加,海底光 缆的安全保护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 展方向,以确保通信安全和数据隐 私。
03
海底光缆的组成与结构
光纤
01
光纤是海底光缆的核心 组成部分,负责传输光 信号。
02
光纤通常由高纯度的石 英制成,具有极低的损 耗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03
光纤的纤芯和包层结构 能够减少信号的衰减和 散射,提高传输质量。
情报传输
海底光缆用于传输军事和情报信息,确保国家安 全和机密。
紧急通信
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下,海底光缆能够 提供稳定的通信通道。
对互联网的影响
全球互联
海底光缆是全球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促进了全球信息交流和 经济发展。
网速提升
海底光缆的高带宽和低延迟特性提升了全球互联网的网速和稳定性 。

世界海底光缆分布图

世界海底光缆分布图

• • • • •
4. EAC-C2C海底光缆 带宽:10.24Tbps 长度:36800km 经过地区:亚太地区 入境地点:上海,青岛
• • • • •
5. FLAG海底光缆 带宽:10Gbps 长度:27000km 经过地区:西欧,中东,南亚,东亚 入境地点:上海
• 6. Trans-Pacific Express(TPE,泛太平洋) 海底光缆 • 带宽:5.12Tbps • 长度:17700km • 经过地区:中国大陆,台湾,韩国,美国 • 入境地点:上海,青岛
世界海底光纜分佈圖
東亞地區
中國地區(華北)
第一个是青岛 (2条光缆)
中國地區(華東)
第二个是上海 (6条光缆)
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區(華南)
第三个是汕头 (3条光缆)
• 1. APCN2(亚太二号)海底光缆 • 带宽:2.56Tbps • 长度:19000km • 经过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 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 • 入境地点:汕头,上海。
• 2. CUCN(中美)海底光缆 • 带宽:2.2Tbps • 长度:30000km • 经过地区: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 美国。 • 入境地点:汕头,上海。
• • • • •
3. SEA-ME-WE 3(亚欧)海底光缆 带宽:960Gbps 长度:39000km 经过地区:东亚,东南亚,中东,西欧。 入境地点:汕头,上海。

海底电缆

海底电缆
光纤的传输容量大,中继站间的距离长,适用于海底长距离的通信。用于海底光缆的光纤比陆地光缆所用的 光纤有更高的要求;要求低损耗、高强度、制造长度长,光缆的中继距离长,一般都在50公里以上,在光纤的传 输性能方面要求在25年以内不会变化。在海底光缆的结构方面:要求能经受强大的压力和拉力,特别是深海光缆 (敷设在水深1000米以上海底的光缆),在敷设和维修作业中除了光缆本身的重量外,还要加上海浪加到光缆上 的动态应力,在如此大的负荷条件下,光缆的应变要限制在0.7~0.8%之内;海底光缆的结构要求坚固、材料轻, 但不能用轻金属铝,因为铝和海水会发生电化学及应而产生氢气,氢分子会扩散到光纤的玻璃材料中,使光纤的 损耗变大。因此海底光缆既要防止内部产生氢气,同时还要防止氢气从外部渗入光缆。为此,在90年代初期,研 制开发出一种涂碳或涂钛层的光纤,能阻止氢的渗透和防止化学腐蚀。光纤接头也要求是高强度的,要求接续保 持原有光纤的强度和原有光纤的表面不受损伤。
容量
海底电缆最多可以搭载80Tbps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据量,相当于在一秒钟内传输4.7GB容量。
普及度
现在99%的越洋互联数据传输通过海底电缆进行传输。目前海底电缆共有公里长,共连接33个国家和四大洲。
故障史
鲨鱼虽然被摄像头记录下破坏海底电缆一次,但是2006年后鲨鱼和其他鱼类导致的海底电缆故障不到1%。
产品历史
1850年,人们在加莱(法国)和多弗(英国)之间铺设了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1858年8月由塞勒斯-韦斯 特-菲尔德创立的一家英国私人公司在爱尔兰(欧洲)与纽芬兰(北美洲)之间完成铺设了第一条洲际海底通信电 缆。
同陆地电缆相比,海底电缆有很多优越性:一是铺设不需要挖坑道或用支架支撑,因而投资少,建设速度快; 二是除了登陆地段以外,电缆大多在一定测试的海底,不受风浪等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所以, 电缆安全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

海缆结构与作用是什么意思

海缆结构与作用是什么意思

海缆结构与作用是什么意思海缆是指铺设在海底的电信通信线缆,也被称为光缆。

它是连接世界各地的互联网和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缆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对于全球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缆结构。

海缆通常由多根光纤组成,外部包裹着保护层和绝缘层。

保护层通常由钢丝绳或聚乙烯材料制成,用于保护光纤免受海水腐蚀和外部压力。

绝缘层则用于隔离电信信号,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海缆还包括了导线、防水层和外护套等部分,以确保海缆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海缆的作用。

海缆在全球通信和互联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连接世界各地网络的主要通信介质,承担着跨洋和跨海的通信任务。

海缆不仅可以传输电话、数据和视频等多种信息,还能支持云计算、物联网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

由于海缆的传输速度快、带宽大、稳定性高,因此成为了全球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缆的重要性。

海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海缆是全球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网络,支持了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和信息传输。

其次,海缆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重要通信通道,它承载着大量的商业数据和金融交易信息。

再次,海缆是科学研究和教育交流的重要工具,它支持了科学家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交流。

最后,海缆还是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的重要考量,因为它关系到各国之间的信息安全和通信安全。

海缆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海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

未来,海缆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会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海缆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

其次,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海缆的传输速度、带宽和稳定性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再次,随着全球通信网络的不断扩张和升级,海缆的建设和维护也将会成为全球通信产业的重要议题。

总之,海缆是连接世界各地的互联网和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对于全球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底电缆全球通信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

海底电缆全球通信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

海底电缆全球通信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海底电缆是连接全球各个地区的重要通信纽带,承载着跨洋通信和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重要任务。

作为全球通信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海底电缆的建设、维护和发展都对全球通信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海底电缆的建设海底电缆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专业知识。

首先,建设者需要选定合适的海底电缆路线,考虑到地理环境和通信需求等因素,确定最佳的布线方案。

然后,建设者需要进行海洋勘测和深海测量,以获取准确的地理数据和海底地形,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之后,通过特殊的海底电缆敷设船,将电缆沉入海底,并进行精确的敷设和定位操作,确保电缆能够稳定地铺设在海底。

最后,对电缆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验,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二、海底电缆的维护海底电缆的维护是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海底电缆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海水腐蚀、地震、海底滑坡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电缆的损坏或故障。

因此,定期巡检、维修和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巡检人员通过专业设备检测电缆的温度、压力、电流等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

对于故障电缆的修复,在海底修复船的支援下,维修人员会进行必要的切割、连接和测试操作。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升级海底电缆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也是维护工作的一部分。

三、海底电缆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全球通信需求的不断增长,海底电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也促使了海底电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当前,高速、大容量的海底电缆已成为主流的通信方式,这些电缆能够以每秒数十TB的速度进行数据传输,满足了全球通信的需求。

同时,为了提高海底电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设者还不断研发新的材料和技术,应对各种复杂的海洋环境。

例如,采用更坚固的绝缘材料和保护层,以抵御海水腐蚀;利用先进的光缆技术,提高传输速度和带宽等。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未来海底电缆还将承担更多的任务,如智能交通、海洋观测等。

海底电缆知识

海底电缆知识

海底电缆知识海底电缆是一种在海底埋设的电缆,用于传输电力、通信信号或互联网数据。

它在国际通信、能源传输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海底电缆的基本知识:1.结构与构成:导体:海底电缆的导体通常由铜或铝制成,用于传输电力或信号。

绝缘层:为了防止电流泄露,导体外部覆盖有一层绝缘材料,常用的有橡胶、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等。

护套:电缆外部包裹有一层护套,用于保护电缆免受海水、生物腐蚀以及外部物理损害。

2.应用领域:通信:大部分海底电缆用于跨越海洋,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通信网络,为国际电话、互联网和其他通信服务提供支持。

能源传输:一些海底电缆用于将电力从陆地传输到离岸能源设施,如海上风电场。

科学研究:海底电缆还用于连接海洋传感器、地震监测设备等,支持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

3.铺设过程:海底电缆通常通过专门设计的船只进行铺设。

这个过程需要考虑海底地形、海流、水深等因素,确保电缆的安全稳定地铺设在海底。

电缆通过专业的设备从船上放置到海底,有时需要使用遥控潜水器等工具协助操作。

4.海底电缆维护:由于海底环境的恶劣性质,电缆需要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这包括检查绝缘层的完整性、清理附着在电缆上的海洋生物、修复受损的部分等。

5.环境和生态考虑:海底电缆的铺设和维护过程需要考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估通常在电缆项目启动前进行,以确保最小化对海洋环境的不良影响。

6.国际合作:由于海底电缆通常横跨多个国家的海域,国际合作是保障海底电缆安全运行的关键。

相关国家和地区之间需要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海底电缆的管理和维护。

总体而言,海底电缆作为连接全球信息和能源的关键基础设施,对于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支持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海底电缆简介

海底电缆简介
电信号。
信号调制
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海底电缆采用各种调制技术, 如振幅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 等。
带宽分配
海底电缆的带宽需要根据不同业务 需求进行分配,包括语音、数据、 图像等,以满足各种通信需求。
关键技术
01
电缆设计与制造
海底电缆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腐蚀和海洋生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
设计和制造需要特殊的材料和工艺,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02
放大器技术
由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衰减,因此需要采用放大器技术对信号进行放
大,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03
光纤技术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海底光缆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同轴电缆,成为主
要的通信方式。光纤技术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
点。
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
使用专用电缆敷设船进行海底电缆的 敷设作业,具备定位、敷设、埋设等 功能。
相关设备与技术
01
02
03
深海机器人技术
利用深海机器人进行海底 电缆的敷设、维修和检测 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安 全性。
水下无损检测技术
采用超声波、磁粉探伤等 水下无损检测技术,对海 底电缆进行定期检测,确 保其安全运行。
光纤传感技术
适用范围
电力输送
海底电缆可用于跨海电力输送, 将电力从陆地输送到海岛或海上 平台等设施。
通信传输
海底光缆可用于跨海通信传输, 构建海底通信网络,实现大容量 、高速度的信息传输。
04
海底电缆的传输原理与技术
传输原理
电磁感应
海底电缆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 发送端将电信号转换成磁场,通 过电缆传输到接收端,再转换成
将多根绝缘线芯按一定规则绞 合成电缆,提高整体机械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接世界的海底光缆
那么今天我们所享受到的互联网“宽带”沟通又是如何实现的呢?答案就是海底光缆。

其实所谓的全球互联网,就是世界各国的网络相互联接而组成的超大型局域网,其中实现洲际间的联接靠的是卫星通信和海底光缆。

不过考虑到卫星通信带宽有限且价格不菲,因此全球90%以上的国际数据都是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的,也就是说,基本上是海底光缆构建了今天的全球“宽带”互联网!比互联网早100年的海底通信两大发明引领两次变革
说起海底通信,其历史比互联网还要早100年,只不过当时的海底通信还是借助电缆来实现的——1850年盎格鲁-法国电报公司开始在英法之间铺设了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当时只能发送莫尔斯电报密码;而到了1866年,英国在美英两国之间铺设全成了跨大西洋海底电缆(The Atlantic Cable)的成功铺设,首次实现了欧美大陆之间跨大西洋的电报通讯。

随后,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人们对于实现全球沟通的梦想越发强烈,这也加速了全球海底电缆的建设——1902年环球海底通信电缆建成。

而说起我国的第一条海底电缆,则可追溯到清朝时期,当时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为实现两岸的电报通信,于1886年开始铺设通联台湾全岛以及大陆的水路电线,并于1888年建成,其中一条是福州川石岛与台湾沪尾(淡水)之间的水路电线(全场177海里),另外一条为台南安平通往澎湖的水路电线(全长53海里)。

当然,人类的梦想是永无止境的!进入20世纪50年代,随着互联网开始崭露头角,人们对于海底通信的通话质量、以及数据传输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就在这时,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问世了(1960年),人们开始尝试借助激光
实现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数据信息。

随后进入20世纪70、80年代,互联网已经开始在全球的发达国家中兴起,而海底电缆的不足(带宽有线、传输稳定性差等等)也开始逐步凸显,因此,具备传输距离长、容量大等特性的光纤(即海底光缆)被寄予了厚望!
1988年,美英法之间的首个越洋海底光缆(TAT-8)系统建成,该海底光缆全长6700公里,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高达280Mb/s,速度远超海底电缆,这也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正式到来。

随后一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公里)也建设成功,从此,洲际间的海底通信全部由光缆取代了同轴电缆;同年,我国也开始步入海底光缆时代。

贰全球海底光缆及我国海底光缆分布
全球海底光缆概况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全球海淀光缆的建设也在不断提速,目前全球已投入使用的海底光缆超过230条,实现了除南极洲之外的六个大洲的联接;此外还有十余条正在建设的海底光缆;而想要清晰、全面地了解全球海底光缆的分布,可参考TeleGeography提供的2015全球海底光缆布局图。

TeleGeography提供的2015全球海底光缆布局图
我国海底光缆概况:4个入口和8条光缆
我国于1989年开始投入到全球海底光缆的投资与建设中来,并于1993年实现了首条国际海底光缆的登陆(中日之间C-J海底光缆系统);随后在1997年,我国参与建设的全球海底光缆系统(FLAG)建成并投入运营,这也是第一条在我国登陆的洲际海底光缆;而时间来到2000年,随着亚欧海底光缆上海登陆站的开通,我国实现了与亚欧33个国家和地区的联接,也标志着我国海底通信达到了新的高度。

亚太2号海底光缆(蓝色)
东亚海底光缆系统(左)和城市到城市海底光缆(右)
东南亚及日本海底光缆
环球海底光缆
亚欧海底光缆
中美海底光缆中美直达海底光缆
数量虽少安全性高
通过上述介绍不难看出,无论是登陆站数量,还是海底光缆数量,我国(大陆地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均相对较少,但其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要知道,海底光缆同样会带来网络安全威胁,而我国只有四个登陆站允许入境,这就为安全防护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即只需加强这四个“入口”的安全防护能力,即可抵御外来的网络安全威胁。

叁没那么简单:海底光缆的设计与铺设
海底光缆的设计:防腐蚀、防渗透、还要防鲨鱼
相比同轴电缆,光纤的优势相当明显,但其本身却是相当脆弱的,因此这就对保护光纤的海底光缆外围保护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来说,海底光缆的设计必须保证内部光纤不受外力和环境的影响,其基本要求包括适应海底压力,耐磨损、不易腐蚀等等;同时还要防止内部产生氢气(因此不能用铝)及外部氢气入侵(防气体渗入);此外,其还要有合适的铠装层防止渔轮拖网、船锚及鲨鱼的伤害。

而当光缆断裂时,还要尽可能的减少海水渗入光缆内的长度;同时能承受敷设与回收时的张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海底光缆的使用寿命一般要求在25年以上。

海底光缆的结构(图片来自网络)
法国电信的光缆敷设船及水下机器人(小图)
海底光缆铺设过程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一次海底光缆的铺设过程,其中在浅海区域,敷设船停留在距离海岸数公里的位置,通过岸上牵引机的牵引,将放置在浮包上的光缆向岸边牵引,然后拆除浮包,使光缆沉至海底;而在深海区域,敷设船主要负责释放出光缆,然后由水下检测器搭配水下遥控车进行水下监视和调整,以避开海底不平整、有岩石的地方。

随后,水下机器人开始进行三步工作:第一步,利用高压冲水在海底产生一条深约2米的沟槽;第二步将光缆放入沟槽之中;第三步,借助旁边的沙土将其覆盖好。

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一条洲际海底光缆是难以一次完成铺设的,因为目前最先进的光缆敷设船也就只能搭载2000公里长的光缆(且目前的铺设速度仅能达到200公里/天),因此铺设要分段进行,而每一段的“光缆对接”,都需要在敷设船上完成,并需要极高的技术。

肆海底光缆修复:比铺设更加困难!
海底光缆修复:比铺设更加困难!
其实自诞生之日起,海底通信就面临着各种威胁和挑战,而一旦海缆(包括电缆和光缆)被破坏,通信就将被中断,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

而说起海缆的中断,其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它们极易遭到捕鱼船(拖网)、船锚的破坏,甚至还会被鲨鱼咬断。

还好,随着相关法规(禁止在海缆上方区域停船抛锚)和海缆防护能力的提升,这些破坏海缆的情况开始显著减少。

不过还有一种破坏海缆的情况难以避免,那就是地震。

例如在2006年台湾地区发生的强震,就造成了多条国际海底光缆受损、甚至中断,导致国内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访问国外网站;同样的,2011年日本地区发生的强震,也导致国内用户无法登录到美国网站。

所以说,海底光缆的受损不可避免,因此修复海底光缆,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作。

人工完成海底光缆探索及简单修复
光纤对接过程对技术要求极高(图片来自网络)
谷歌“FASTER”跨太平洋高速互联网光缆
海缆将步入融合时代不只是传输与通信
目前来看,全球绝大多数的海底电缆和光缆是相互独立铺设的,但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海上风力发电、海上石油平台等海上作业系统的全面发展,一根海缆要同时实现电力传输和远程控制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海底电缆和光缆也必将走向融合,即打造成为海底光电复合缆。

当然,未来海缆肩负的重任还不只是通信与数据传输,因为在物联网时代,其还可以搭载传感器潜入深海海底,当海底发生地震(将引发海啸)时,通过海缆上众多传感器收集的海底数据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这样既可对海啸压力进行检测,又可提前评估潜在的威胁并发出警告,帮助沿海地区或相关政府防患于未然。

通信需多维度发展才能赢得未来
海底光缆虽然已经成为构建全球“宽带”互联网的支柱,但对于政府及军事机构而言,海底光缆的安全性还不足,例如在美苏冷战时期著名的“常春藤之铃”行动,就是利用海底光缆实现了“监听”,而时至今日,窃听海底光缆甚至已成情报机构的一种“标准作业”。

此外还要关注的是,让一个国家的互联网瘫痪无需发动网络战,仅需水下呼吸器和一把海缆剪刀。

这种事儿看似有些天方夜谭,但其实在2013年的埃及就发生了人为破坏海底光缆的行为(穿潜水服剪断海底光缆),导致埃及的网速瞬间下降了60%。

卫星宽带传输将是未来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