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新人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新人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难点)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难点)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重点)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难点)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导入新课】这个世界上果真有神存在吗?神能够指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吗?【讲授新课】(第一课时)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举例】思维: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可见的;不可见的如电磁波、引力、浮力)【探究】P10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提示】能。

这个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名言】P10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问题。

”名言意在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不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A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简言之,就是思维和存在谁先产生,谁后产生,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就是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课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和哲学第二课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导学案(无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知识结构框架填空(含第三课伟大变革部分)二、重点知识解读1.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前者是一般哲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①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基本形态①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②基本形态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图示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系提醒: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三、误区判断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2.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5.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6.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三大哲学派别。

四、巩固训练1.下列能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是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我思故我在③眼闭则花寂④万物皆可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19年1月,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和赵博教授带领的团队首次成功观测到超低温下原子与分子三体系统之间的碰撞共振,揭示了此前只见于理论探讨的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本质,解决了超冷量子化研究领域10余年来未解决的一个难题,这证明了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不可知论的荒谬性③思维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④人类终究能够彻底认识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9年1月3日上午10时26分,经过近27天的太空飞行,嫦娥四号终于平稳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预定目标,这是人类探测器首次软着陆在月球背面。

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①正确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②体现了思维是本原,思维决定存在③表明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表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4.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自 主 学 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10-11,找出下列知识点的关键词: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3、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就是唯心主义。 4、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 成了哲学上的 __________论和 ______________ 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 _____ 性,思维_______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_______正确地反映存在。 5、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 ________的 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_______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 种哲学的基本_______和_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它问题的回答。 6、哲学的基本派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P12-15,找出下列知识点的关键词: 7、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展开的 8、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福建省莆田市第十八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科目: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课题: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及其形态的对比区分;(3)唯心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形态的对比区分【学习重难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前自主学习案一、哲学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1)哲学基本问题:_(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在现实活动中,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哲学的基本派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唯物主义及基本形态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基本派别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分析观点合理性观点局限性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唯心主义基本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观唯心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高二政治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二政治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形态。

(2)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学习重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知识准备(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和。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和历史观上的等局限性。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义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的外化和表现。

3.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和的对立。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有的意义。

学习内容1.课堂探究(P12):你同意上述材料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二课2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哲学生活第二课2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复习学案知识盘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栝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4.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一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与人的主观精神),二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释疑解难: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两对概念一一对应。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而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正确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科学地指出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即谁决定谁呢?凡是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即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称之为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即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称之为唯心主义。

哲学就依此划分成了两大阵营。

哲学上讲的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就是讲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导学案及答案

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比较:
比较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 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 区别 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神。 代表 孟子、慧能、陆九渊、普罗泰戈拉、笛卡尔、贝克 子夏、朱熹、柏拉图、黑格尔等 人物 莱、休谟、康德、费希特、叔本华、杜威等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 联系 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注意: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 主观精神是依赖于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精神是不依赖于人的上 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三.“两个对子”与“两大哲学派别” 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的两大基本 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 主义的哲学体系。 提示: “两个对子”的分歧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点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物质还是意识)。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点是世界的状态是怎样的。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 看世界,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1)请按照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对以上唯心主义命题进行分类。
(2)你是怎么区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请写出二者的区别。
5
(3)请判断: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
【释疑解惑】
一.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比较:
比较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学案
主线: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对子
一、主要知识点:
*1、如何全面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何者为第一性、先有谁后有谁、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划分标准及其基本观点?
划分标准: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基本观点:可知论认为人类可以认识和完全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认为人类不能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世界。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及其观点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②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各自的基本观点、进步性及局限性?
唯物主义有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缺乏辩证思想。

④历史观上往往是唯心的。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局限性:①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缺乏辩证法。

③唯心史观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意义:正确第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各自的基本观点、认识论根源、局限性及可取之处?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认识论根源: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

局限性: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之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认识论根源:把人们思维中的概念夸大为脱离了物质的神化了的绝对。

局限性: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之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7、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和两大阵营(两大基本派别)分别指什么?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二、知识点过关:
1、下列观点分别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判断下列观点分别是属于哪一形态的唯物主义或者哪一
形态的唯心主义?)
(1)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3)水是万物的本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4)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5)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 主观唯心主义 )
(6)气者,理之依也。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辩证唯物主义 )
(8)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客观唯心主义 )
(1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11)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观唯心主义)
(2)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主观唯心主义)
(13)理在事先。

(客观唯心主义)
(14)“8”就是发。

喜鹊报喜。

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

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客观唯心主义)
2、议一议
“疑邻偷斧”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的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都像是偷斧子的。

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并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例子略
三、高考链接
1.(2008江苏卷26)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2、(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

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据此请回答3-4题。

3、(江苏卷)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江苏卷)."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

这表明( )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5、 (江苏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6.“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
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
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
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2010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