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江苏省海安市曲塘中学顾小伟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二、实验器材创新器材:高频振荡芯片、线圈、灯泡、示波器传统器材: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线框、大小螺线圈、电源、灵敏电流计、滑动变阻器、导线开关三、实验改进要点1.创新实验器材,简单、直观,可操作性强.2.利用灯泡的发光、熄灭表现感应电流的有无,实验现象直观、稳定、持久,有利于观察、对比和分析.3.实验教学过程变化:通过现象观察引发猜想,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结论,再通过动手实验理解结论.四、实验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如何让学生真实地看到感应电流的发生和存在,是探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感应电流使得灯泡发光,让学生感知感应电流的存在.通过改变实验中感应线圈、闭合回路的状态,让学生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后,学生根据条件自己动手设计方案、实际操作,增进学生对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理解,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五、实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分析,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体会物理规律简洁美.2.让学生在变化、对比的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物理实验动手力.3.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建立电磁感应定律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物理学习做准备.六、实验教学内容1.隔空取电→引入新课2.对比实验→展开探究3.归纳总结→得出规律4.动手实践→体验交流七、实验教学过程1.情境引入:灯泡在没有连接电源的情况下也能发光,引入感应电流.2.原因探究:不同的情况下寻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磁场变化、有效面积、磁通量变化).3.动手实践:基于实验室常见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产生感应电流.八、实验效果评价1.构建真实情境,提出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基于对比实验,发现内在规律,引导学生科学探究;3.通过理性分析,合理推演结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4.实施分组实验,加深规律理解,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2)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
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理论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突出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突出了教学的结构化、可视化、探究化与交互性,有别于一般的传统教学。
1.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猜想、实验验证、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
2.自主合作策略:创造小组自主学习、网络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3.综合探究策略:在传统探究的基础上,引入Flash动画模拟,进一步优化探究过程。
4.总结提高策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相关的物理情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及时检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效果。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一、电磁感应的发现1.“电生磁”的发现奥斯特实验的启迪: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能使小磁针偏转,即电流的磁效应2.“磁生电”的发现(1)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根据他的实验,将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分成五类:①变化的电流;②变化的磁场;③运动中的恒定电流;④运动中的磁铁;⑤运动中的导线。
(2)电磁感应的发现使人们找到了“磁生电”的条件,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1. 探究实验实验一: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实验二:通过闭合回路的磁场发生变化2.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这个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三、感应电动势1. 定义:由电磁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
产生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2. 产生条件: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无论电路是否闭合,电路中都会有感应电动势。
3. 方向判断:在内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指向电源的正极,跟内电路中的电流的方向一致。
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
【关键一点】感应电流的产生需要电路闭合,而感应电动势的产生电路不一定需要闭合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1. 定律内容: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个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2. 表达式:说明:①式中N为线圈匝数,是磁通量的变化率,注意它与磁通量以及磁通量的变化量的区别。
②E与无关,成正比③在图像中为斜率,所以斜率的意义为感应电动势五、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产生的电动势公式中的l为有效切割长度,即导体与v垂直的方向上的投影长度.图中有效长度分别为:甲图:l=cdsin β(容易错算成l=absin β).乙图:沿v1方向运动时,l=MN;沿v2方向运动时,l=0.丙图:沿v1方向运动时,沿v2方向运动时,l=0;沿v3方向运动时,l=R.六、右手定则1. 内容:将右手手掌伸平,使大拇指与其余并拢的四指垂直,并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从手心穿入,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这时四指的指向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也就是感应电动势的方向2. 适用情况: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七、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高中物理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无电流产生
开关闭合时,迅速移动变阻器的滑片
有电流产生
结论:
2、分析论证
演示实验1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闭合电路所围面积发生变化(磁场不变化),有电流产生;当导体棒前后、上下平动时,闭合电路所围面积没有发生变化,无电流产生。
演示实验2中,磁体相对线圈运动,线圈内磁场发生变化,变强或者变弱(线圈面积不变),有电流产生;当磁体在线圈中静止时,线圈内磁场不变化,无电流产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归纳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概况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
闭合电路磁通量的变化。
教学媒体
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例题展示
3.关于感应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B.只要闭合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线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C.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电路中一定没有感应电流
D.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
学生解答:
矫正反馈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了磁生电的条件:即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闭合回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其中我们对磁通量的变化应该加深理解,磁通量的变化
包括B的大小方向变化,S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还有磁场和平面间的夹角变化都可能
引起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从而使回路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案例长治一中姚愿茹一、设计思想为了响应我校〔长治一中〕组织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展示的教学要求,表达新课程中科学探究的要求,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知识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对学生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领悟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和方法,进而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基础虽然较好,思维较活跃,但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欠佳,使得在分析与论证的环节中对于实验现象的归纳不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来总结,本案例设想将探究性学习有机的融入课堂教学中,从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中,给学生逻辑思维的点拨,引导学生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和数据进行分析、应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通过分析和归纳,找出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首先提出法拉第“磁生电〞的设想,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获得亲身经历和感性认识,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分析,抽象概括出结论,最后再通过两个思维拓展给学生留下新的悬念,驱使学生作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以利于学生的课后学习发展。
二、教学现场1、实验探究探究实验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探究实验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和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探究实验3:模仿法拉第的实验〔对于以上的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都能够很顺利的根据课本上的提示很完整的连接好电路图并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实验现象,并能完成实验前设计的表格〕2、分析与论证师:同学们,大家试想三种情形下都是利用磁场产生了电流,其中肯定有某种共同的原因,我们应该象法拉第坚信磁场能产生电流一样坚信这一点。
只是我们通过表象暂时还无法得知其本质的原因。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讨论三个实验产生感应电流的共性。
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2课件:第一章 第1、2节 电磁感应的发现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在闭合电路中是否产生感应电流,取决于穿过电路的 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而不是取决于电路有无磁通量。
(2)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 动是引起电路磁通量变化的具体形式之一。但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不 一定总会引起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如图所示,矩形线框 abcd 在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向右平 动,虽然 ad、bc 边都切割磁感线,但穿过线框的磁通量没有 变化,因而没有产生感应电流。
(5)只要闭合电路内有磁通量,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6)线框不闭合时,即使穿过线框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框中也没
有感应电流产生。
(√)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很多科学家致力于磁与电的关系的探索,为什么他们在磁生电的
研究中没有成功? 提示:很多科学家在实验中没有注意磁场的变化、导体与磁场 之间的相对运动等环节,只想把导体放入磁场中来获得电流, 这实际上违反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2)怎样理解“电生磁”? 提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是无条件的,无论电流是恒定不变的, 还是变化的,只要有电流,它的周围就一定有磁场。
(3)S 内有不同方向的磁场时,应先分别计算不同方向磁场 的磁通量,然后规定从某个面穿入的磁通量为正,从该面穿出 的磁通量为负,最后求代数和。
(4)有多匝线圈时,因为穿过线圈的磁感线的条数不受匝数 影响,故磁通量的计算也与匝数无关。
2.求磁通量的变化的三种方法 方法一:当磁感应强度 B 不变,而磁感线穿过的有效面积 S 变化时,则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ΔΦ=Φt-Φ0=B·ΔS。 方法二:当磁感应强度 B 变化,而磁感线穿过的有效面积 S 不变时,则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ΔΦ=Φt-Φ0=ΔB·S。 方法三:若磁感应强度 B 和回路面积 S 同时变化,则穿过 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ΔΦ=Φt-Φ0。 注意:此时,ΔΦ=Φt-Φ0≠ΔB·ΔS。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知识点归纳

电磁感应知识点总结一、电磁感应现象1、电磁感应现象与感应电流.(1)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2)由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物理模型上下移动导线AB,不产生感应电流左右移动导线AB,产生感应电流原因:闭合回路磁感线通过面积发生变化不管是N级还是S级向下插入,都会产生感应电流,抽出也会产生,唯独磁铁停止在线圈力不会产生原因闭合电路磁场B发生变化开关闭合、开关断开、开关闭合,迅速滑动变阻器,只要线圈A中电流发生变化,线圈B就有感应电流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
....中磁通量发生变化2、产生感应电流的常见情况 .(1)线圈在磁场中转动。
(法拉第电动机)(2)闭合电路一部分导线运动(切割磁感线)。
(3)磁场强度B变化或有效面积S变化。
(比如有电流产生的磁场,电流大小变化或者开关断开)3、对“磁通量变化”需注意的两点.(1)磁通量有正负之分,求磁通量时要按代数和(标量计算法则)的方法求总的磁通量(穿过平面的磁感线的净条数)。
(2)“运动不一定切割,切割不一定生电”。
导体切割磁感线,不是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的充要条件,归根结底还要看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否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流的方向1、楞次定律.(1)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阻碍”的含义.从阻碍磁通量的变化理解为:当磁通量增大时,会阻碍磁通量增大,当磁通量减小时,会阻碍磁通量减小。
从阻碍相对运动理解为:阻碍相对运动是“阻碍”的又一种体现,表现在“近斥远吸,来拒去留”。
(3)“阻碍”的作用.楞次定律中的“阻碍”作用,正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反映,在克服这种阻碍的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4)“阻碍”的形式.1.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即“增反减同”。
2.阻碍相对运动,即“来拒去留”。
3. 使线圈面积有扩大或缩小的趋势,即“增缩减扩”。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说课稿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对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入探究,也是后续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的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从而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还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磁现象和电现象,知道了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
但对于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于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缺乏系统的理解和认识。
然而,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
(2)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3)能够运用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判断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2)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与磁通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1)对磁通量变化的理解。
(2)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知识回顾:
1.电流的磁效应: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发现载流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这种作用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2.电磁感应现象:
①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磁生电”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
②法拉第把“磁生电”的现象分为五类:变化中的、变化中
的、运动中的、运动中的、运动中的。
3.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意义
电磁感应的发现不仅对物理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而且对整个现代文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实验探究:
实验一:序
号
操作方法有无电
流
1
2
3
4
5
6
7
实验结论:
实验二:
实验结论:
序
号
操作方法有无电
流1
2
3
4
5
6
7
实验三:
实验结论:
作业:
矩形线圈ABCD 位于长直导线附近,线圈与导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序号 操作方法 有无电流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