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值传递体系新编

合集下载

量块的量值传递系统及量块的检定(一)

量块的量值传递系统及量块的检定(一)

量块的量值传递系统及量块的检定(一)(1)量块的量值传递系统建立量值传递系统的意义,在于保证正确地、合理地举行量值传递,以保证量值的精确和统一。

量块是长度量值传递的实物标准,担负着量值传递的任务.在传递过程中,不同等级的量块,测量不确定度有不同的要求。

必需实行不同等级的量块作为标准,并选取相应精确度的计量仪器及测量办法来测量,这就形成了量块本身的量值传递系统:量块计量检定工作基准波长,目前实际用法的有稳定的氦-氖激光波长和氪-86辐射光波波长,配以相应的量块激光干涉仪或柯式干涉仪作为工作基准仪器,用来检定最高等级标准量块。

我国现行的量块量值传递系统的框图1.4.19所示。

图中符号Ur为测量结果总的相对不确定度;U为测量结果总的肯定不确定度(或称总不确定度)(um);l为所考虑的长度(m),不确定度的置信水平均为0.99。

框图内量值的单位均为毫米(mm)。

图1.4.19 长度计量器具(量块部分)检定系统框图(JJG 2056-90) (2)量块的检定为保证量块量值的精确,必需对量块采取周期检定。

量块检定必需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146-2003举行。

①量块的检定项目: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量块的检定项目及主要检定工具列于表1.4.9中。

表1.4.9 量块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设备注:表中需检定的项目用“+”表示;可以不检定的项目用“-”表示。

②量块的检定条件: a·标准条件。

量块长度检定证书给出的测量结果,应是标准条件下的值。

标准条件规定如下: b.量块检定时的温度要求。

量块检定时,室内温度应稳定,匀称和临近20℃,详细的要求随量块的长度和等级不同而有所差别,其值可参考表1.4.10的规定。

表中所列温度控制项目1是指量块长度测量时,量块和比较仪的温度对20℃偏差的允许值(±℃)。

温度控制项目2指的是长度测量时,量块附近空气的稳定性,温度变幻速度的允许值(℃/h)。

温度控制项目3是指当量块经研合性等表面检定后,放置在恒温风室内比较仪旁边敞盖木盘上,为使温度平衡到与室温相同(20℃)的时光(min)。

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计量基准、标准的作用及法律地位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国家计量基准(主基准)、副计量基准和工作计量基准。

国家计量基准,简称国家基准,是在特定计量领域内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并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经国家鉴定、批准作为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副计量基准,简称副基准,是通过与国家基准比对或校准来确定其量值,并经国家鉴定、批准的计量器具。

工作计量基准,简称工作基准,是通过与国家基准或副基准比对或校准,用以检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

在一个国家内,量值溯源的终点(即量值传递的起点)是国家基准,它必须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它体现了一个国家计量科学技术的水平。

副基准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仅次于国家基准。

它用以代替国家基准的日常使用及验证国家基准的变化。

一旦国家基准损坏,副基准可用来代替国家基准。

然而,并非所有的国家基准下均设副基准,这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工作基准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在国家基准和副基准之下,设立工作基准主要是为了不使国家基准由于使用频繁而丧失其应有的计量学特性或遭受损坏。

计量标准是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计量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这就确立了国家计量基准的法律地位。

计量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分别确立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计量标准及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的法律地位。

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量值传递的作用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实现量值的准确可靠是计量工作的核心。

量值不仅要在国内统一,而且还要达到国际上的统一。

“量值传递”及其逆过程“量值溯源”是实现量值统一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它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贸易结算、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提供了计量保证。

量值传递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6量值传递-溯源与检定测试

6量值传递-溯源与检定测试
• 而量值传递是上一级量值检定部门将自身的量值传递给低于 其准确度等级的部门,主要是指国家强制性检定的内容。
• 溯源和传递的主要区别在于溯源是自下而上的活动,带有主 动性;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的活动,带有强制性。
• 另外,国家计量基准通常都与别国计量基 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进行比对或接受量值传 递,从而与国际量值保持一致。所以,溯 源亦可达到与国际量值的统一,是发展国 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 一个重要措施。
六、量值传递的法制基础: ①计量法及有关法规; ②计量检定系统; ③计量检定规程; ④具行法定性质的操作规范.
七、量值传递的组织基础:
①国家计量部门; ②各级地方计量部门; ③各部委系统的计量部门及有关研究机构; ④各企业、事业单位的计量机构及有关实验室; ⑤培养计量人才的院校.
第二节 溯 源
四、量值传递的方式
量值传递的方式:有用实物标准进 行进级传递,有用传递标准全面考核 (MAP),有发放标准物质(CRM),有 发播信号等.
1、 用实物标准进行逐级传递
这是传统的量值传递方式,即把计量器具, 送到具有高一等级计量标准的计量部门去检定;对 于不便于运输的计量器具,则由上一级计量技术机 构派员携带计量标准到现场检定.这种传递方式比 较费时、费钱,有时检定好了的计量器具,经过运 输后,受到振动、撞击、潮湿或温度的影响,丧失 了原,它还是量值传递的主要方式.
• 量值传递应本着精度损失小、可靠性高和简单易 行的原则。
• 量值传递一般应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的规定逐级 进行。某些特殊情况,经上级计量主管部门同意, 可越级进行传递。
• 各级计量标准的精确度,基本上是根据计量检定 系统,由国家计量基准或上级计量标准确定的。
• 至于各级计量标准之间的精确度差,前已提及,不 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的计量领域,有不同的要求。 根据误差理论,当相邻的上下级标准的精确度相差 10倍时,上级标准的误差一般便可忽略不计,即对 下级来说,上级标准的结出值可以认为是精确的; 若两者都只含有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已修正), 则精确度相差3倍,即可将上级标准的误差忽略不计、 实际上,这对于某些计量领域,是难以实现的。我 国如此,外国亦如此。具体的精度 差是多少,上级 标准的误差可否忽略或如何处理等,在量值传递的 技术文件中应有明确的规定。

【资料】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汇编

【资料】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汇编

2020/7/15
5
量பைடு நூலகம்传递与量值溯源的区别
(1)量值传递(dissemination of the value of a quantity) 就是通过检定或校准,将国家 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类标准逐级传 递到工作用的计量器具,以保证被测对象所测得 的量值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量值溯源(traceability)是量值传递的逆过 程。
“溯源性”,即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 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 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 际计量基准相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
2020/7/15
6
(2)量值传递是政府部门对企业提出的 要求,要求把计量基准复现的量值能传递 下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为;溯源性在 西方国家用得较多,表示计量检测设备的 检定、校准等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自身要求, 希望获得准确的量值,因而是自下而上的 追溯。
2020/7/15
3
3.量值溯源的途径和手段
(1) 量值溯源的保障
我国早在1985年就颁布了《计量法》,同时 还制定了与其配套的法规性文件,并且制定了较 为完善的检定系统表、检定规程与计量技术规范 等,为量值溯源提供了法律保证和技术依据。
依法设置了一套计量行政机构和计量技术机 构。这些机构正在履行各自的职能、为社会各界 提供计量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确保了国家计量 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目前已形成完 整的计量基础体系和计量标准体系,在中国计量 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建立了门类齐 全的计量基准、标准,并多次参加国际比对,实 现了国际互认。
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
一、量值溯源的概念和要求
1.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概念
量值传递:是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 过检定/校准(或其他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 标准,并依次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计量对 象的量值准确一致的全部过程。

浅析电能计量标准量值传递体系管理

浅析电能计量标准量值传递体系管理

方面执行监督管理 的职 能,另一方面提供准确可靠 的数据,
最大程度 的合理利用分配现有 资源 , 从过去 的狭 义计量发展为 广义 计量 , 生 更 好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社 会 效 益 。 产
33 标 准装 置 的管 理和 维护 _ 331 标 准装 置 的建 立 . .
根据 电力部 门的特殊 需要 , 建立本部 门使用 的计量标准器 具 。 于新购 置的标准装置 , 对 根据 ( F 0 3 2 0 计量标准考核 ( 13—08 I J 规范》 规定 , 必须试运 行半年, 在此 期间考 察标准装置的重复性 及 稳 定 性 。经 过 试 运 行 考 察 后 , 用 单 位 填 写 《 量 标 准 考 核 使 计 ( 复查) 申请 书》 《 和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等技术文件, 根据 《 计量 标准考核办法》 的有关规定 向主持考核 的质量技 术监 督部 门提 出对标准装置 的考核 申请 , 经省级计量行政 部门主持考核合格 的标准装置才 能正式启用 。此举 保证 了标准装 置与 国际建立基 准量值传递的一致 性、 统一性和准确性 。
计划 。 计划 主要 内容有 : 中周 期检 定饭 准的计量器 具名称 、 集 型 号、 生产 厂家、 确度等 级 、 准 测量范 围、 原证 书编 号、 效期 、 有 标 准 负责人、 承担检 定的单位及 处室等 内容 。对于使用 中的计量
标准 装置, 为保 证 标 准 装 置在 持 续 运 行 中能 继 续 保 持 正 常 工 作
电力计量标准 严格按照 JF 0 3 20 《 J 1 3 — 0 8 计量标准考核规 范》 的 要求进行规范管理 。 对计量授权 、 计量标准器及 配套 设备、 计量 标准 量值溯源 与传递 、 境场地 、 定人 员等 方面工作进 行系 环 检 统规划 , 形成系统管理 。加强 电力计量标准管理, 保证量值的准

第三章量值传递解读

第三章量值传递解读

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在国家基准和副基准之下,设
立工作基准主要是为了不使国家基准由于使用频繁而丧失 其应有的计量学特性或遭受损坏。
计量标准是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 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计量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
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这就确 立了国家计量基准的法律地位。计量法第六条、第七条、第 八条分别确立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计量标准及企、事 业单位计量标准的法律地位。
个闭环式的传递过程,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传递标准”完成对 参加者实验室的测量系统(包括标准、方法、人员、环境、设 备等)进行全面考核,并直接溯源到国家基准。通过“核查标 准”,使量过程始终处于连续的统计控制之中,以保证测量不 确定度的有效性。 中国进行MAP方案的研究已多年,近几年,在中温、活度、 微波功率、衰减、量块、维氏硬度、电阻、直流电压、磁性材
2.量值传递的作用
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实现量值的准确可靠是计量工 作的核心。量值不仅要在国内统一,而且还要达到国际上的统 一。“量值传递”及其逆过程“量值溯源”是实现量值统一的 主要途径与手段。它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贸
易结算、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提供了计
量保证。 量值传递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 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 具,以保证对被测量值的准确和一致。即保证全国在不同地区, 不同场合下测量同一量值的计量器具都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工作。
各等级计量标准直至工作计量器具的主从检定关系所作的技术
规定。它由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制定、修订、批准颁布。基 本上一项国家计量基准对应一个计量检定系统表。

第七章 量值传递

第七章 量值传递

第二节 计量检定
一、计量检定概述
计量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 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 加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
计量检定具有法制性,其对象是法制管 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计量检定的依 据是按法定程序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执行检定。我国《计量法》规定“计 量检定必须按照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二、计量检定系统的内容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一般是用图表结合文字说 明的形式来表达。其主要内容包括:
(1)引言。引言主要说明该检定系统表的适 用范围。
(2)计量基准。说明国家量值传递体系顶端 的构成和计量基准的能力。
(3)计量标准器具。说明国家量值传递体系 中部的构成,按等/级划分(必要时)及各 种或各等/级计量标准的能力。
单元检定法的步骤如下: (1)分析影响被检计量器具准确度的
各项因素,并列出函数关系式。 (2)分别计量各项因素造成的误差,
对其中能列出函数式的通过计算求出 该分项的最大误差,对其中难以列出 函数式的影响因素,可通过分项实验 的办法求出它们对受检计量器具准确 度实际产生的误差值。 (3)列出各分项误差对总误差的关系 式。 (4)综合各项因素造成的总误差,以 判断是否合格,也有误差来源比较少 的计量器具,只要各单元误差在各自 的允许范围内,即可认为合格,而不 必求出总误差。
检定印、证的种类有: 1.检定证书; 2.检定合格证; 3.检定合格印:鉴印、喷印、钳印、
漆封印; 4.检定结果通知书; 5.注销印。 96年7月1日正式推出使用同国际惯例接
轨的《检定/校准证书》。
第三节 计量检定系统
一、检定系统表的作用 计量检定系统又称为计量检定系统表,是为规定量值传递
程序而编制的一种法定性的技术文件,其目的是保证单 位量值由计量基准经过计量标准,准确可靠地传递到工 作计量器具。 计量检定系统表的组成包括: ——从计量基准到工作计量器具的各种计量器具和量值传 递关系; ——允许(或推荐)使用的方法和测量仪器; ——标准器复现或保存量值的不确定度要求; ——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进行量值传递时应达到的最佳测 量能力要求。 一个计量检定系统表就决定一个物理量的量值传递或溯源 体系。只有按照计量检定系统表的规定程序进行检定, 才能够保证表中所列各等级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的 测量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并最终溯源到计量基准的量 值。

(最新经营)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

(最新经营)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

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计量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它是按国家规定的准确度等级,作为检定依据用的计量器具或标准物质;它处于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将计量基准所复现的单位量值,通过检定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从而确保工作计量器具量值的准确可靠,确保全国测量活动达到统一。

为使各项计量标准能在正常技术状态下进行工作,保证量值的溯源性,《计量法》规定建立计量标准,并要依法考核合格,这样才有资格进行量值传递。

计量标准考核:对用于开展计量检定、进行量值传递资格的计量认证。

它包括对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环境条件、人员和管理等四个方面的技术状态考核。

计量标准考核是计量监督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实施《计量法》的技术基础和依据。

计量器具: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理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量值传递是上一级量值检定部门将自身的量值传递给低于其准确度等级的部门,主要是指国家强制性检定的内容。

而量值溯源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它要求实验室针对自己检测标准的关联量值,主动地与向一级检定机构追溯高于自己准确度的量值,确定自己的准确性。

溯源和传递的主要区别在于溯源是自下而上的活动,带有主动性;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的活动,带有强制性。

三、我国的量值传递系统我国现行计量体系的法律依据是198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计量法》第五条至第十条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可以建立本部门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计量基准、标准的作用及法律地位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国家计量基准(主基准)、副计量基准和工作计量基准。

国家计量基准,简称国家基准,是在特定计量领域内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并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经国家鉴定、批准作为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

副计量基准,简称副基准,是通过与国家基准比对或校准来确定其量值,并经国家鉴定、批准的计量器具。

工作计量基准,简称工作基准,是通过与国家基准或副基准比对或校准,用以检定计量标准的计量器具。

在一个国家内,量值溯源的终点(即量值传递的起点)是国家基准,它必须具有最高的计量学特性,它体现了一个国家计量科学技术的水平。

副基准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仅次于国家基准。

它用以代替国家基准的日常使用及验证国家基准的变化。

一旦国家基准损坏,副基准可用来代替国家基准。

然而,并非所有的国家基准下均设副基准,这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工作基准在全国作为复现计量单位量值的地位在国家基准和副基准之下,设立工作基准主要是为了不使国家基准由于使用频繁而丧失其应有的计量学特性或遭受损坏。

计量标准是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计量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这就确立了国家计量基准的法律地位。

计量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分别确立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计量标准及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的法律地位。

中国的量值传递体系
量值传递的作用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实现量值的准确可靠是计量工作的核心。

量值不仅要在国内统一,而且还要达到国际上的统一。

“量值传递”及其逆过程“量值溯源”是实现量值统一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它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科学实验、贸易结算、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提供了计量保证。

量值传递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级计量标准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量值的准确和一致。

即保证全国在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下测量同一量值的计量器具都能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工作。

量值传递的方式
量值传递的方式传递中主要环节传递领域
用实物标准逐级传递基准、标准普遍适用
计量保证方案(MAP) 基准、传递标准、核查标准适用于某些领域
发放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理化分析、电离辐射等
发播标准信号标准信号时间频率、无线电等
计量保证方案(MAP)是一种新型的量值传递方式,是一个闭环式的传递过程,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传递标准”完成对参加者实验室的测量系统(包括标准、方法、人员、环境、设备等)进行全面考核,并直接溯源到国家基准。

通过“核查标准”,使量过程始终处于连续的统计控制之中,以保证测量不确定度的有效性。

中国进行MAP方案的研究已多年,近几年,在中温、活度、微波功率、衰减、量块、维氏硬度、电阻、直流电压、磁性材料测量等方面进行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计量保证方案的实施,必将进一步
完善国家的量值传递工作。

中国的量值溯源体系
The Metrological Tracebility System in China国家计量基准
National Primary Standards副计量基准
Secondary Standards工作计量基准
Working Standards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国家专业计量站)
Public Standards (State Motrological centres in special Fields)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国家专业计量分站) Public Standards (state Metological Subcentres in Special Fields)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省级)
Public Standards (province level)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市级)
Public Standards (city level)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县级)
Public Standards (county level)部门最高计量标准
Highest Standards of Dopartments部门计量标准
Standards of Depantments企业、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
Highest Standard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企业、事业单位计量标准
Standards of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工作计量器具(企业、事业、市场等)
注:1.本溯源体系的建立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国家计量基准、副计量基准、工作计量基准保存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及其它技术机构。

Notes:1.Establishment of the metrological tracebility system based on the Law on Metrolog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National primary standards,secondary standards and working standards Conserved in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trology ,National Institu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NationaI Research Centre for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s and other technical services.
量值传递在技术上需要严密的科学性和坚实的理论依据,并要有较完整的国家计量基准体系、计量标准体系;与此相对应的是在组织上需要一套相应的计量行政机构、计量技术机构及其它有关机构,还要有一大批熟悉计量业务工作的专门人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量值传递体系。

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法》及有关法规、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计量技术规范等为量值传递工作提供了法制保证和技术文件依据。

计量检定系统表是国家对计量基准到各等级计量标准直至工作计量器具的主从检定关系所作的技术规定。

它由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制定、修订、批准颁布。

基本上一项国家计量基准对应一个计量检定系统表。

检定系统表引言主要说明该体定系统表的适用范围
计量基准器具主要说明计量基准器具的用途,级成基准的全套主要计量器具名称,测量范围及其不确定度
计量标准器具主要说明各等级计量标准器具的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允许误差
工作计量器具主要说明各种工作计量器具的名称,测量范围,以及有关规定所要求的误差(如:示值误差、引用误差、最大允许误差等)
检定系统框图分三大部分,即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其间是检定方法,用点划线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