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课《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3课《空山鸟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空山鸟语》这首曲子,了解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并能够熟练使用简谱进行音乐演奏。
二、教学重点1.学习《空山鸟语》的曲调和歌词。
2.学习简谱的几个基本符号并理解其含义。
3.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韵律感。
4.练习使用简谱演奏乐曲。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3.1 教学内容1.乐曲《空山鸟语》的介绍和演奏。
2.简谱的基本符号介绍和演奏操作。
3.学习简谱演奏《空山鸟语》。
3.2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歌曲《空山鸟语》,并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以及简谱乐谱的历史和作用。
Step 2:学习歌曲老师演唱《空山鸟语》并教授歌词,带领学生一起跟唱练习。
Step 3:学习简谱符号老师介绍简谱的几个基本符号,并让学生做笔记,理解符号的含义和作用。
Step 4:学习《空山鸟语》简谱老师演示如何使用简谱演奏《空山鸟语》,再让学生们跟着老师一起练习。
首先要练习哼唱,再慢慢将手指按在琴键上弹奏出相应的乐谱。
Step 5:合奏练习老师安排学生分为小组练习,先分别练习,再进行合奏,练习出完整的《空山鸟语》乐曲。
Step 6:总结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梳理学生的收获和不足。
四、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并要及时给学生反馈。
可以对学生在合奏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如音准、节奏感、合作默契度等。
同时,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期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延伸由于本节课的时间较短,无法深入涉及乐理知识。
可以在后续教学中逐步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音符的时值、简谱的弹奏技巧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水平。
人音版小学音乐3年级下册3 《空山鸟语》教案

《空山鸟语》教学内容:欣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教学目的:1。
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
2。
了解二胡的音乐与表现力。
教学重点:《空山鸟语》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资料分析:一、《空山鸟语》是“五四”时期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918年,于1928年定稿。
乐曲得名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
乐曲虽为带引子和尾声的多段式结构,却做到了紧而不乱,实在是二胡难得的精品。
引子:八度大跳起伏的旋律,节奏自由,营造了宁静、深邃、神秘、肃穆的气氛,好似让人听到了空谷里的回响。
第一、二、三乐段:旋律活泼、流畅,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第四、五乐段:利用轮指,泛鸣音等二胡特殊技巧,模似了各种鸟鸣,描绘出了鸟儿在天空与森林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鸟鸣与音乐创造性地融合,使其生气盎然。
尾声:采用第一乐段的素材,做到了首尾呼应,完整统一。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中华的民族音乐更是世界音乐的一朵奇葩,从以往的学习当中,我们大家已经初步了解到了民族乐器可分为拉弦乐器、弹拔乐器、吹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等,今天,老师将带你们进入到拉弦乐器的世界。
二、拉弦乐器介绍1。
出示课件乐器图。
师:“同学们,初看老师这里的几张乐器图,有几张好像是一样的,其实它们又是有区别的,老师教你们学会辨别。
乐器的辨别有很重要的两方面,一是形状,二是音色。
”从形状与音色方面给学生以直观演示。
(教师的导语先吊一吊学生的胃口,从言语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器乐欣赏与乐器直接相关,如果不了解乐器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乐曲内涵)并感受拉弦乐器那独有的震撼人心的音色。
2。
重点介绍二胡。
出示二胡图,重点介绍二胡的音色特点(二胡:胡琴的一种,因为有内外两条弦而得名,二胡的内弦音色优雅丰满,外弦明亮刚健。
可以持续出音,强弱自如,音色又接近人声,适于演奏柔和细致的抒情乐曲,还能表现欢快、活泼、激昂深沉的情绪,通过特殊的演奏手法甚至可以模仿鸟鸣、锣鼓、马嘶、马啼声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乐队合奏、独奏及伴奏的重要乐器。
空山鸟语-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空山鸟语-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山鸟语的乐曲特色2.学习空山鸟语的歌词和旋律3.培养学生的良好演奏习惯和合作意识4.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钢琴或电子琴2.教师准备演奏录音或视频3.学生需要准备乐器、乐谱或歌词三、教学内容1. 引入1.教师播放空山鸟语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空山鸟语的特色和美妙。
2.教师简单介绍空山鸟语的来历和作曲家的背景。
2. 乐曲分析1.学生听取乐曲并分析其基本信息:速度、节奏、调式、节拍等。
2.教师带领学生感受乐曲表现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了解其音乐特色。
3. 学习歌词1.教师为学生展示歌词,鼓励学生跟唱歌词。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讲述的故事。
4. 学习旋律1.教师为学生展示乐谱或演奏示范,让学生了解空山鸟语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根据教师示范演奏,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和谐效果。
5. 合奏练习1.学生分组练习合奏,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奏技巧和合作精神。
2.教师带领学生演奏整首乐曲,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协作的快乐与成就感。
6. 欣赏评价1.学生自由欣赏空山鸟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2.教师总结教学成果,鼓励学生坚持练习和探索自我。
四、教学方法1.听课法:带领学生听取乐曲并分析其基本信息2.实践法:引导学生演奏乐曲和练习合奏3.体验法: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意境4.欣赏法:鼓励学生自由欣赏乐曲并发表意见五、教学评估1.学生自我评估: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表现和不足2.教师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合奏和演奏时的表现和进步情况六、教学扩展1.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其他音乐作品,并尝试演奏或跟唱。
2.教师可以继续介绍空山鸟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音乐的知识。
七、教学注意事项1.学生操作乐器时需注意安全。
2.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避免过度负担。
音乐空山鸟语教案

音乐空山鸟语教案教案标题:音乐《空山鸟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音乐《空山鸟语》的基本曲调和旋律。
2. 通过演奏、欣赏和歌唱,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美感和对音乐的兴趣。
3. 锻炼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略读乐谱,熟悉基本节奏和音符。
2. 学习乐曲的演奏技巧和歌曲的演唱要点。
三、教学准备:1. 乐谱和配乐设备。
2.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3. 课件或图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
4. 演奏乐器,如钢琴或吉他。
四、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图片或播放音乐视频,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并引发他们对鸟语的兴趣。
演奏:2. 展示乐谱以及乐曲的指法、演奏技巧,引导学生快速浏览乐谱,熟悉基本节奏和音符。
3. 教师示范演奏乐曲的主旋律,学生边看边听,注意观察和记忆。
4. 分组或个别指导学生尝试演奏乐曲的主旋律。
合唱:5. 教师引领全班合唱乐曲的歌词部分,注意发音准确和情感表达。
6. 引导学生分组练习歌词部分的合唱,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体验:7.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别自由发挥,使用乐器或身体声音模仿鸟叫声、林间流水等。
辅助音乐为《空山鸟语》的伴奏。
8.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学习。
巩固:9. 复习乐谱的基本节奏和音符,检查学生对乐曲的掌握情况。
10. 整合乐曲演奏和歌曲合唱,演唱《空山鸟语》。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描述自己听到音乐时所想到的景象或感受。
2. 学习其他与自然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春江花月夜》等。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乐谱的快速浏览情况。
2. 评估学生在乐曲演奏和歌曲合唱中的参与度和准确性。
3. 听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的分享。
七、拓展阅读:1. 邀请音乐专业人士或艺术团体来校演出相关音乐作品。
2. 探索有关自然和音乐的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自然和音乐之间的联系。
以上为《音乐空山鸟语》的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请根据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空山鸟语》说课稿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空山鸟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空山鸟语》是一首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三下的教材。
这首曲子以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空山中鸟儿的欢声笑语,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本曲采用二胡独奏的形式,辅以钢琴伴奏,呈现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空山鸟语》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音符、节拍等。
他们对二胡这种乐器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尚未接触过如此高难度的曲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曲目。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山鸟语》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演奏技巧,如运弓、弓法、指法等,熟练演奏这首曲目。
3.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掌握《空山鸟语》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2.重难点二:运用正确的演奏技巧,如运弓、弓法、指法等。
3.重难点三: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空山鸟语》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2.运用示范法,演示正确的演奏技巧。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曲目。
4.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空山鸟语》的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曲式结构、音乐特点,分析演奏技巧。
3.示范演奏:演示正确的演奏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
4.练习环节:学生跟随老师练习,逐步掌握曲目。
5.分组讨论: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爱国情怀。
6.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空山鸟语》1.创作背景2.曲式结构3.音乐特点4.演奏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熟练演奏《空山鸟语》。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人音版三年级音乐下册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空山鸟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空山鸟语是北京版第十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灵秀飘逸,充满诗情画意。
在品析语言和体会感情方面是很好的教学材料。
学情分析: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通常是死记硬背的,难以结合语境来深刻理解,也就难以理解本词在本文中的含义,对句子的分析更是无从下手,通过本课学习,令学生在初步掌握理解品析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再据此感受并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本文学习中,朗读是很重要的体会方法,应用范读令学生体会散文的朗读方法,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通过品词析句,深入体会作者在状物写景中蕴含的微妙情思。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诗化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往往会触动我们的心弦,那么是什么样的声音触动了台湾大作家郭X的心怀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空山鸟语,品味优美的文字,浏览空山、聆听鸟语、感受真情!(出示课题)二、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鸟语,悟真情(音乐:林中鸟叫和轻柔的钢琴曲。
)14段,5段,6段,7段,810段三、品读文章,深入体会作者情思。
1、“空”什么是空山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将它换成大山、深山行不行?强调了山的幽深,寂静(第二段)。
追问:为什么有“鸟语”的还是“空山”呢?有一句诗特别能表现这种感觉,是哪一句呢?王籍入若邪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婉转的鸟鸣更能体现山的幽深。
2、“语”为什么要说鸟语,而不说鸟鸣、鸟啼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语言,表现了一种交流的作用,是要人懂的,而不只是鸣叫。
作者觉得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由此可见作者是很喜爱鸟儿的声音的。
在文中有一句话特别能够表现作者对鸟儿鸣声的喜爱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3、展示学生问题:既然写“空山鸟语”,那么,段2为什么要写山上其他的美丽的风景?(段2还写到哪些风景?)板书明确: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三年级音乐《空山鸟语》教案

三年级音乐《空山鸟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空山鸟语》,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唱准曲调,把握音乐的基本节奏。
3. 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空山鸟语》,理解其音乐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空山鸟语》乐谱、音响设备、教学挂图等。
2. 学生准备:熟悉简单的乐理知识,有一定的歌唱基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空山鸟语》的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讲解:教师讲解《空山鸟语》的背景、作者及音乐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空山鸟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空山鸟语》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2. 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注意: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框架,具体内容还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教学:教师可选用其他同类型的民族音乐作品,如《高山流水》、《渔樵问答》等,让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分析不同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
2.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空山鸟语》的旋律和节奏,创作自己的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音乐素养。
七、教学反馈1. 课堂反馈: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音乐学习情况,鼓励家长支持孩子的音乐教育。
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人音小学音乐三下《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云岗中学:夏明香 2010.4 教材分析:《空山鸟语》是北京版第10四册第2单元的一篇散文。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灵秀飘逸,充满诗情画意。
在品析语言和体会感情方面是很好的教学材料。
学情分析:孩子对词语的理解通常是死记硬背的,难以结合语境来深刻理解,也就难以理解本词在本文中的含义,对句子的分析更是无从下手,通过本课学习,令孩子在初步掌握理解品析词语和句子的方式,再据此感受并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本文学习中,朗读是很重要的体会方式,应用范读令孩子体会散文的朗读方式,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通过品词析句,深入体会作者在状物写景中蕴含的微妙情思。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诗化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往往会触动咱们的心弦,那么是什么样的声音触动了台湾大作家郭枫的心怀呢?今天让咱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空山鸟语》,品味优美的文字,浏览空山、聆听鸟语、感受真情!(出示课题)二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听鸟语, 悟真情(音乐:林中鸟叫和轻柔的钢琴曲。
)1----4段,5段,6段,7段,8—10段三品读文章,深入体会作者情思。
1、“空”——什么是空山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将它换成大山、深山行不行?——强调了山的幽深,寂静(第2段)。
追问:为什么有“鸟语”的还是“空山”呢?有一句诗特别能表现这种感觉,是哪一句呢?王籍《入若邪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婉转的鸟鸣更能体现山的幽深。
2、“语”——为什么要说鸟语,而不说鸟鸣、鸟啼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语言,表现了一种交流的作用,是要人懂的,而不只是鸣叫。
作者觉得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由此可见作者是很喜爱鸟儿的声音的。
在文中有一句话特别能够表现作者对鸟儿鸣声的喜爱-------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3、展示孩子问题:既然写“空山鸟语”,那么,段2为什么要写山上其他的美丽的风景?(段2还写到哪些风景?)板书明确: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云岗中学:夏明香 2010.4 教材分析:
《空山鸟语》是北京版第十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
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灵秀飘逸,充满诗情画意。
在品析语言和体会感情方面是很好的教学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通常是死记硬背的,难以结合语境来深刻理解,也就难以理解本词在本文中的含义,对句子的分析更是无从下手,通过本课学习,令学生在初步掌握理解品析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再据此感受并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在本文学习中,朗读是很重要的体会方法,应用范读令学生体会散文的朗读方法,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深入体会作者在状物写景中蕴含的微妙情思。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诗化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往往会触动我们的心弦,那么是什么样的声音触动了台湾大作家郭枫的心怀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空山鸟语》,品味优美的文字,浏览空山、聆听鸟语、感受真情!(出示课题)
二、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鸟语,悟真情
(音乐:林中鸟叫和轻柔的钢琴曲。
)
1----4段,5段,6段,7段,8—10段
三、品读文章,深入体会作者情思。
1、“空”——什么是空山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将它换成大山、深山行不行?
——强调了山的幽深,寂静(第二段)。
追问:为什么有“鸟语”的还是“空山”呢?有一句诗特别能表现这种感觉,是哪一句呢?
王籍《入若邪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婉转的鸟鸣更能体现山的幽深。
2、“语”——为什么要说鸟语,而不说鸟鸣、鸟啼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呢?
语言,表现了一种交流的作用,是要人懂的,而不只是鸣叫。
作者觉得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由此可见作者是很喜爱鸟儿的声音的。
在文中有一句话特别能够表现作者对鸟儿鸣声的喜爱-------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3、展示学生问题:既然写“空山鸟语”,那么,段2为什么要写山上其他的美丽的风景?(段2还写到哪些风景?)板书
明确: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
------衬托作者对鸟鸣的喜爱。
4、迅速浏览3---5段
品析感悟:
段3”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本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段4为什么又问一遍?
段4:“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而段5又说“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是否矛盾?
明确:过渡,开启下文)
明确:反复,强调,引起读者注意。
强调人能和大自然心灵相通。
明确: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是指大自然中的事物,并不是所有的人。
人不一定能听懂,指的是有的人能听懂,有的人不能听懂。
将自己的心灵紧贴山的心灵的人能听懂,制造出自己的桎梏,将自己套牢的人不能听懂。
四、重点品味三幅鸟鸣图,深入体会作者情思。
文中对红喙小鸟、山雀、鹧鸪的描绘宛如三幅优美的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生选取5—7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状物中所蕴含的微妙情思。
根据生回答情况相机提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一)例如段五:
1、“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
品析:“朝来”如何理解?
什么是谛听?——与前文“用大半天时间”呼应。
作者用大半天时间来“谛听”,表现了什么情感?
——作者对鸟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作者为什么想知道鸟的名字而又觉得没必要知道鸟的名字呢?
明确:从小就喜欢这种鸟,故而想知道它的名字;名字无从得知,人赋予鸟的名字,对鸟本身没有意义,鸟不一定喜欢,故而觉得没必要知道名字。
(二)例如段6
思考:①展示生提出问题:听到山雀子嘹亮的鸣声,为什么作者的感情却是悒郁和怅然?
阴翳是什么意思?——与阳光相对。
悒郁是什么意思?——与欢乐相对。
追问:作者为什么而悒郁?
“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快乐呢?”
追问:人为什么不能永远快乐呢?
“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
明确: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失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快乐,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
板书:情感-----对少年时光的留恋
对鸟儿那样自由生活的向往
想必有同学会纳闷:作者情感应该和眼前所见景致保持一致啊,还是想不明白!---------乐景哀情!(在人多时候最沉默,笑容也寂寞)
(三)例如段7
思考:①如何理解“梦境”?
众鸟默默之中,鹧鸪的缥缈鸣声引起了作者的注意,勾起了作者的联想。
“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
”“古老的世界”指的是什么?
明确:是记忆中的儿时的故乡。
追问:“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作者的梦境中出现了故乡中哪些熟悉的景物?
明确:江南的淡烟疏雨;暗绿的石头城的苔痕;寂寞的长檐飞角的小街;苍凉的江畔的落日;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
追问:作者想要重温这个梦境,表现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故乡的深切的怀念。
小结:作者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板书:情感----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咱们班也有外地来的同学,长久地离开家乡,在读到这幅鹧鸪图的时候,想必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②文章描绘了三种鸟在山林中鸣叫的情景,宛如三幅优美的画面。
写三种鸟的段落可以互换吗?
明确:不能。
“朝来-----过午之后”,三幅图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体现作者浏览空山,聆听鸟语的过程以及情思的变化,所以不能互换。
五、齐读8---10段
1、段8说“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前面也说了“风景很美”那为什么不边欣赏风景边听鸟叫呢?
明确: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此刻,作者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已经完全敞开了自己的心灵(或将自己的心灵紧贴了山的心灵),陶醉在自然中的鸟鸣带给自己的美好意境之中。
2、“段8……“自然的消息”如何理解?
明确:大自然中的鸟鸣带给作者的那种“自由、欢乐、朦胧又美好的感觉。
”
段8、9”还要做些什么呢?为何要重复?
明确:照应3、4段的形式,过渡、反复,提示下文,强调作者的“志趣”。
3、开头“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却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
开头和结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是想做山中的鸟,而不是其他地方的鸟?
明确:鸟是大自然的代表,充满着自由与欢乐,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作者由“喜欢听鸟叫,到想要敞开自己的心灵,做一只鸟,在山中”
内心由“热爱大自然-----渴望完全融入大自然!”
意思更深入了一层!
追问:反映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确: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
4、作者再三把话题从鸟引到人世或人,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同学们认为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
生自由发言。
正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所以才会在理想世界去不断追求!
师“知人论世”小结:
“郭枫印象”:
本名郭少鸣,他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台湾作家,作品风格灵秀而飘逸,创造出情融于景、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
他的散文对台湾社会现象的审视,剖析了社会丑态和病态。
正是他看透了社会的丑态和病态,所以他渴望自由!以至于不单单喜欢听鸟声,还有着更迫切的愿望。
--------典型的托物言志文章!(板书)“托物言志”
三、课堂小结
一篇文章、一本书,自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书籍既是作者的“产品”,又受时代的孕育,所以作品与作者、时代有一种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文章是作者心灵的产物,所以其中必有作者之情,必有作者之理;聆听空山鸟语,我们读出的更是作者满腔的情语!
花
树
板书设计:石优美的风景对大自然的热爱山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空山云幽静的环境
抒情:对少年时光的留恋红喙小鸟:缠绵、重复;
鸟语对故乡的深切怀念(状物鸟语山雀:短促、嘹亮;
鹧鸪:断续、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