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歌

合集下载

明代乐府诗

明代乐府诗

明代乐府诗《明代乐府诗:〈卖儿行〉》原文:“步出西门墙,遥望北邙道。

北邙古冢纷垒垒,松柏萧条愁雾绕。

卖儿三尺余,儿食不知饱。

卖儿身上衣,儿寒不能御。

幽泉深处埋,白骨无人顾。

蝼蚁穴其泥,狐狸咂其雨。

老父饥寒死亦足,儿命难将年月数。

宝弓挂壁鞍挂闾,欲卖儿身不可赎。

儿身虽贱不如畜,天阴雨湿相号呼。

长途望儿不见儿,青山惨淡风悲呜。

君不见富人之子有黄金,满堂偏聚百宝琛。

于今死者日月积,富儿得生贫儿死。

吁嗟乎!贫儿勿复道,使君岂念汝。

人生贵贱百千殊,卖儿岂足偿官租。

青山有地儿不埋,地府冥冥恨无数。

”衍生注释:- “北邙道”:洛阳城北的邙山,自东汉以来就是达官贵人的墓葬之地,这里代指坟地。

- “幽泉”:指地下深处的泉水,此处暗示墓穴。

- “宝琛”:珍贵的宝物。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明代社会贫富悬殊、底层人民生活的极度悲惨。

诗人用“卖儿”这样一个惨烈的场景,展现出贫穷百姓为了生计被逼无奈的绝境。

情感方面充满了深切的同情与悲愤。

对贫者卖儿后的凄惨下场,如儿被卖后可能面临死亡且无人照料的描写,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哀怜。

在表现手法上一是运用对比,将富人的富可敌国,诸如“富人之子有黄金,满堂偏聚百宝琛”与穷人“卖儿三尺余”形成鲜明对照;二是情景交融,“长途望儿不见儿,青山惨淡风悲呜”将父亲卖儿后那种失子之痛和环境的凄惨融为一体。

作者介绍: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很难确切查证,但从诗歌内容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位深切关注民间疾苦、对社会不公有着深刻洞察力的文人。

他目睹普通百姓在社会底层挣扎的惨状,满怀愤懑与同情之情写下此作。

运用片段:例一:在一个关于古代民生的历史研讨会上,一位学者正在讲述明代底层百姓的困境。

他说道:“明代社会贫富差距极大,就像当时的一首乐府诗《卖儿行》中写的那样‘卖儿三尺余,儿食不知饱。

卖儿身上衣,儿寒不能御。

’从这样简单直白的描写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那会儿的穷人走投无路,被迫卖掉自己的孩子仍然难以维持生计,这反映的是多么黑暗的社会现实啊。

明代梅花诗歌

明代梅花诗歌

明代梅花诗歌
《早梅》
明·道源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咏梅九首》
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王元章倒枝梅画》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咏梅花》
明·皇甫濂
坐惜江南树,春当塞北花。

丛中澹芳色,歌里逗年华。

竞月宜香泛,娇风恰影斜。

佳人正堪忆,持此代疏麻。

《梅花》
明· 陆昂
春到南枝与北枝,花开的皪照寒漪。

何人似解相怜意,不把东风玉笛吹。

明代文徵明诗

明代文徵明诗

明代文徵明诗明代文徵明的诗有10首,这10首诗如下:1.《钱氏池上芙蓉》: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2.《采莲图》:横塘西头春水生,荷花落日照人明。

花深叶暗不辨人,有时叶底闻歌声。

歌声宛转谁家女,自把双桡击兰渚。

不愁击渚溅红裳,水中惊起双鸳鸯。

3.《除夕》:拨尽炉灰夜欲晨,不知飘泊潞河滨。

灯花自照还家梦,道路谁怜去国人。

浩荡江湖容白发,蹉跎舟楫待青春。

只应免逐鸡声起,无复鸣珂候紫宸。

4.《秋兴》:浮云奄忽互相逾,北首长安万里余。

灞上将军真戏尔,回中消息近何如。

祥麟谁见游郊薮,塞雁空闻有帛书。

泽国西风秋正急,有人东望忆鲈鱼。

5.《新秋》:江天七月火西流,残暑萧然一雨牧。

手把芙蓉惊欲暮,身如蒲柳不禁秋。

凉风作意侵团扇,斜日多情近小楼。

有约南湖将艇子,晚香吹满白蘋州。

6.《乞猫》:珍重从君乞小狸,女郎先已办氍毹。

自缘夜榻思高枕,端要山斋护旧书。

遣聘自将盐裹箬,策勋莫道食无鱼。

花阴满地春堪戏,正是蚕眠二月余。

7.《饮酒》:晚得酒中趣,三杯时畅然。

难忘是花下,何物胜尊前。

世事有千变,人生无百年。

唯应骑马客,输我北窗眠。

8.《春归》:三月春光积渐微,不须风雨也应归。

与人又作经年别,回首空惊昨梦非。

江燕雏引芳草满,林莺出谷杏花稀。

沈郎别有伤情地,不为题诗减带围。

9.《夏日睡起》:绿阴如水夏堂凉,翠簟含风午梦长。

老去自于闲有得,困来每与客相忘。

松窗试笔端溪滑,石鼎烹云顾渚香。

一鸟不鸣心境寂,此身真不愧羲皇。

10.《题画兰》:手培兰蕙两三栽,日暖风微次第开。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诗歌鉴赏素材积累·明朝诗歌100首赏析

目录1.高启《梅花》2.王守仁《龙潭夜坐》3.谢榛《秋日怀弟》4.扬基《春草》5.高启《黄氏延绿轩》6.薛慧《泛舟》7.李梦阳《秋望》8.刘羽《一鹭图》9.杨一清《山丹①题壁》10.屈大均《摄山秋夕》11.谢肇淛《钱塘逢康元龙①》12.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13.于谦《上太行》14.李攀龙《平凉》15.孙承宗《二月闻雁》16.吴承恩《舟行》17.谢榛《苦雨后感怀》18.汤显祖《秋发庾岭注》19.袁中道《夜泉》20.沈周《栀子花诗》21.徐祯卿《济上作》22.张弼《渡江》23.高启《春暮西园》24.李攀龙《出郭》26.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27.袁中道《朝耕》28.贝琼《经故内》29.徐渭《题墨葡萄诗》30.粱辰鱼《屈原墓》31王世贞《九日风阻郑家口》32.扬基《闻邻船吹笛》33.于谦《咏煤炭》34.唐寅《菊花》李白《感遇》35.王世贞《登太白楼》36.吴嘉纪《落叶》37.刘基《过南旺守闸》38.徐贲《写意》39.顾炎武《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40.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41.陶安《泊江州》42.黄峨《又寄升庵》43.李东阳《九日渡江》44.高翥《秋日》45.戴珙《盟台夕照》46.茅坤《夜泊钱塘》47.孙承宗《渔家》48.袁凯《江上早行》49.高启《孤雁》50.王灿《客中》51.李攀龙《和聂仪部明妃曲》52.【明】杨基《天平山中》【唐】卢仝《喜逢郑三游山》53.王稚登《新春感事》54.徐祯卿《偶见》55.戚继光《登盘山绝顶》56.何景明《竹枝词》57.徐渭《龛山凯歌》58.金銮《柳堤》59.高启《卖花词》60.顾文昱《白雁》61.戚继光《马上作》62.袁宏道《竹枝词·其四》《竹枝词·其二》63.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64.丘浚《五指山》65.王稚登《湖上梅花歌(其二)》66.王阳明《寻春》67.蓝仁《题古木苍藤图》68.唐寅《画鸡》69.高启《晚次西陵馆》70.汤显祖《香岙逢胡贾》71.杨基《梦游西湖》72.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73.高启《寻胡隐君》74.孟洋《烟》75.韩洽《闻雁》76.何景明《雨夜》77.戚继光《登舍身台》78.钱谦益《和盛集陶落叶》79.谢榛《秋兴》杜甫《秋兴(其三)》80.屈大均《壬戌清明作》81.夏完淳《别云间》82.谢榛《渡黄河》83.袁凯《白燕》84.王世贞《宿香山寺》86.康海《冬》87.李昌祺《归自南阳》88.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89.孙承宗《二月闻雁》90.邵亨贞《贞溪初夏》91.夏完淳《即事(其二)》92.夏完淳《即事》93. 马中锡《晚渡咸阳》94.谢榛《怨歌行》95.高启《秋望》96.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97.【明】高启《咏蔺相如》【宋】范成大《蔺相如墓》98. 吴宪章《访客舟中》杜甫《客至》99.吴文泰《送人之巴蜀》100.杜庠《赤壁》1.阅读下面一首明诗。

《今日诗》与《明日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今日诗》与《明日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今日诗》与《明日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今日诗》是由明代诗人文嘉作品,《明日歌》是明代的钱福所作的一首诗歌。

是两首劝世惜时之诗,前者劝说我们要抓紧今日,后者告戒我们不要等待明日,主旨实为一样,可以说是两首姐妹诗。

两首语言朴实,意味深长,字字真切,句句含情,催人警醒,叫人奋进。

作品原文:今日诗文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注释:复—又。

为—做、干。

朝—日。

姑—姑且(暂时)。

聊—聊且、姑且。

赋—吟颂。

为—给。

作品译文:总是今日又今日,今日能有多少呢!今天又没做事情,那么这件事情何时才能完成呢?人这一生能有几个今日,今日不做事情,真是可惜啊!假如说姑且等到明天到了再去做,但是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啊!现在为诸位写这首《今日》诗,请从今日就开始努力工作吧!明日歌钱鹤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注释:我生—我们。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累—拖累。

(有受影响耽误之意)作品译文:总是在等待明天,又有多少个明天呢?我的一生都在等待明日,什么事情都没有进展。

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只有活在当下才能体会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的真正生活。

百年之中的明天能有多少呢?请诸位听听我的《明日歌》。

作品赏析:《今日诗》和《明日歌》是两首劝世惜时之诗,前者劝说我们要抓紧今日,后者告戒我们不要等待明日,主旨实为一样,可以说是两首姐妹诗。

两首语言朴实,意味深长,字字真切,句句含情,催人警醒,叫人奋进。

人的一生,从小到大到老,都是一个个“今日”连贯起来的,活到一百岁,也只有3万多个“今日”,而真正能用于学习和做点大事的日子,大多数人恐怕只有一万多个“今日”。

明代诗词 明代诗词特点

明代诗词 明代诗词特点

明代诗词明代诗词特点1、清· 龚自珍· 《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清·龚自珍·《夜作》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点评:龚自珍可谓满清为数不多的诗词大家,虽无唐宋一流诗人的气度和格局,但是也有很多优秀作品。

(句意隐晦、思想曲折的弊端。

)3、明·唐寅·《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点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名不虚传也,五百年后,为吾知己。

世人皆谓其风流,然此风流非彼风流。

前半生放纵不羁,孤高自傲,不可一世,奈何生不逢时。

后经宁王叛乱,性情大变,绝意仕宦。

余生潦倒病困,诗文画盈车,却换不来一碗粥,一包药,一件棉衣,落花缤纷,斯为绝唱矣。

明诗中的清流,一代奇才!4、唐寅·《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点评:伯虎兄诸多诗词中,余绝爱此首,深得我心。

当邀友二三,春酒一缸,置于花树下,对酒当歌,慷慨痛饮,只愿复醉不复醒;或于秋江白月,澄水轻舟之上,拥炉煨酒,以诗唱和。

夜静啸月长歌,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明代黄道周诗词明代黄道周诗词明代黄道周的诗词,有以下几首:1、《绝命诗》朝代:明代作者:黄道周纲常万古,节义千秋。

明代招魂诗

明代招魂诗

明代招魂诗明代的“招魂诗”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时期,一些文人学士为了怀念明朝而创作的诗歌。

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明朝的怀念和对清朝的不满,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以下是明代招魂诗赏析的 5 个例子:1. 《招魂》- 陈子龙三户亡秦信不虚,一朝兵起尽熊罴。

堂堂中国空无人,天下为家皆自如。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荒地老无人识,斜日寒烟独倚楼。

赏析:陈子龙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明朝的怀念和对清朝的不满。

这首《招魂》通过描绘明朝灭亡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2. 《招魂》- 夏完淳地下应无酒可沽,人间只有泪堪流。

头颅一掷万事空,只有青山依旧在。

人生聚首能几时,死别相逢更何有。

魂魄归来兮,哀江南!赏析:夏完淳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和抗清义士,他的诗歌充满了悲壮和慷慨。

这首《招魂》通过描绘明朝灭亡后的悲惨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清朝的不满。

3. 《招魂》- 屈大均故国江山在,荒城草木深。

兴亡何足问,且自把金樽。

赏析:屈大均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明朝的怀念和对清朝的不满。

这首《招魂》通过描绘明朝灭亡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4. 《招魂》- 顾炎武万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赏析: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明朝的怀念和对清朝的不满。

这首《招魂》通过描绘明朝灭亡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5. 《招魂》- 钱谦益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钱谦益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明朝的怀念和对清朝的不满。

这首《招魂》通过描绘明朝灭亡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这些“招魂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明朝的怀念和对清朝的不满,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同时,这些诗歌也反映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学士的思想和情感,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感事 袁宏道诗作

感事 袁宏道诗作

感事袁宏道诗作《明代诗歌·袁宏道·感事》鉴赏袁宏道湖南山色远微清,天天醉在河边。

二关不露,三堂不穿。

自古无中下边防,今有是非。

秋天太阳平,草乱的时候,一对白鸟从人们身边飞走了。

本诗大约写于万历年间,正当明代内忧外患频仍之际。

明朝中叶以来,皇帝往往不临朝听政,只经内监传达旨意。

于是就出现了宦官、后妃擅权干预朝政,并与朝官勾结,形成朋党争斗,使朝廷日无宁时。

这是内忧。

至于外患,当时主要两大祸患;一是历来的东瀛倭寇犯边作乱;同时,又有关外女真满族的频频侵扰。

特别是诗人所处的万历年代,以努尔哈赤为主宰的女真部族进犯朱明王朝的野心日益暴露,成为当时明朝的最大外患。

这就是此诗的历史背景。

****一、疑词诠释:湘山——一名君山,又名洞庭山。

在湖南岳阳之西洞庭湖中。

《史记·秦始皇本记》载:“浮江至湘山祠,……上向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死后葬此。

”露布——对不加封的诏书、简牍之类,或军中告捷文书之称谓。

所以名“露布”者,谓不经封检而宣布,使四方速知,亦名“露版。

”据《公文缘起》云:“露布之名,汉已有之,但非专用于军旅耳。

”《汉书》载,“何武为刺史,齐心劾奏属吏,必先露章。

汉官仪,凡制书,皆玺封,惟赦赎,令司徒印,露布州郡。

”此指军事捷报之传递。

三殿——古代称“三殿”者有四:①即指三御殿。

蒋防《望禁苑祥光》诗云:“树摇三殿侧,反映九城傍”;②宋称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为“三殿”;③清代以宣和殿、中和殿及太和殿为“三殿”;④麟德殿之别称。

此用第一义,泛指朝廷。

垂衣——即“垂裳”。

原是定衣服之制,以辨贵贱,昭示天下以礼也。

后用以称喻盛世之治。

《周易·系传》有注云:“垂衣裳以辨贵贱,乾尊坤卑之义也。

”用此,以说明朝廷已失“乾尊坤卑”之制,礼法不张。

白鸟——可以有三解:一曰泛指白羽之鸟,如鹤、鹭之类;二曰天鹅,亦名鹄,俗称白鸟;三曰,蚊子之别称。

据《本草》附录云:蚊子,一名白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阁体与茶陵派
(一) 台阁体
• 约永乐至成化年间形成的“台阁体”,体现了 洪武朝以后一段长时期里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 审美意趣, 并作为典范而广泛地影响文坛。
其主要人物是“三杨”:杨士奇、 杨荣、 杨溥
• 台阁体台阁体指明代永乐、成华年间以馆 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 种文学创作风格。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 ,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 "颂圣德,歌太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 丽。
陈子龙《秋日杂感》
■ ■ ■ ■ 行吟坐啸独悲秋,海雾江云引暮愁。 不信有天常似醉,最怜无地可埋忧。 荒荒葵井多新鬼,寂寂瓜田识故侯。 见说五湖供饮马,沧浪何处着渔舟。
■ 暮愁:崔颢《黄鹤楼》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的紧缩。
■ 不信有天常似醉:李商隐《咸阳》“自是当时天地醉, 不关秦地有山河”句意
■ ■ ■ ■ ■ ■ 喇叭,锁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明代诗歌
笫 一 节
明 代 前 期 诗 歌
• 自洪武至成化百余年间,是元代至明代文学发展 流程中的断裂时期。
• 政治高压 • 文道合一”
高启
• 高启,字季迪, 号青丘子, 晚号槎轩,长洲(今江 苏苏州) 人。 • 七言歌行和七言律诗。 • 作品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 流露出忧郁、 苦
闷、彷徨、 孤独的情绪。
• 高启诗文共有二千多篇, 有《高太史大全集》 传世。 著名的诗歌有《登金陵雨花台望大 江》 、 《青丘子歌》 、 《梅花诗》 等。 • “吴中四杰” : 高启、 杨基、 张羽、 徐 贲。 • 另外, 袁凯少时因赋《白燕》 诗而出名, 人称“袁白燕” 。
《湖州歌送陈太守》
■ 草茫茫,水汩汩。上田芜,下 田没,中田有麦牛尾稀,种成 未足输官物。侯来桑下摇玉珂, 听侬试唱湖州歌。湖州歌,悄 终阕,几家愁苦荒村月。

一、前七子的复古运动
• 所谓“前七子”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 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的 文学群体。 • 李梦阳 ( 1 473—1 530 ) 字献吉,号 空同 子, 庆阳(今属甘肃)人。有《空同集》。 • 何 景明 ( 1 483—1 521 ) 字仲 默, 号 大复 , 河 南信阳人。有《大复集》。
《梅花》九首其一
■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 刘基
• 刘基的文学思想与宋濂大致 相近。但不同的是:刘基在 学术方面涉猎广泛,个性又 慷慨豪迈,所以思想不那么 拘谨,理学家的气息较少。
■ 埋忧:仲长统《述志诗》“寄愁天上,埋忧地下”意 ■ 瓜田:邵平故事,秦封邵平为东陵侯,秦亡,他隐居 于长安城东种瓜为业。 ■ 沧浪: 《渔父》意,“渔父莞尔笑,鼓枻而去,乃 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 葵井:《十五从军征》“中庭多旅谷,井上生旅葵。”
王磐《朝天子》
• 李梦阳《秋望》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何景明《秋江词》
■ 烟渺渺,碧波远。白露晞,翠莎晚。泛 绿漪,蒹葭浅。浦风吹帽寒发短。美人 立,江中流。暮雨帆樯江上舟,夕阳帘 栊江上楼。舟中采莲红藕香,楼前踏翠 芳草愁。芳草愁,西风起。芙蓉花,落 秋水。江白如练月如洗,醉下烟波千万 里。
• 台阁体乃是明代诗歌发展中的一股逆流。 明人 自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 “永乐以还 ,尚台阁 体。诸大老(指三杨)倡之,众 人靡然和之,相习成风,而真诗渐亡矣。 "(沈德潜 《明诗别 裁》)
• 李东阳与“茶陵派” • 以湖南茶陵人李东阳 (1447 — 1516) 为代表 , 是台阁体向拟古主义过渡的一个流派。李东 阳企图改变并且事实上也冲击了台阁体的垄断 地位,但又没有完全摆脱台阁体的影响。他论 诗主张宗法杜甫,但强调的不是杜诗的现实主 义精神,而是着眼于杜诗的格律声调。他的诗 多 摹 拟之作,有《拟古乐府》一百首。他的理 论和创作,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有明显的影 响。
李攀龙《挽王中丞》
■ 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 ■ 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
王世贞《登太白楼》
■ ■ ■ ■ 昔闻李 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 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 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潺济水流。
第三节晚明诗歌
• 自万历初开始,明代文学——包括诗歌、散文、 小说、戏剧等各个领域,逐渐出现全面上扬的 势头。而且,在倡导个性解放,要求摆脱礼教 束缚、肯定人的自然欲望、重视表现真实情感 等方面,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学都显示出鲜明的 一致性。这表明明中叶以来社会经济形态和意 识形态的变化已经广泛地影响到文学创作 ,并 藉此表现新的人生理想与生活追求,以及因此 而带来的困惑与苦恼。晚明诗文也体现了这一 特征。
• 七子派的理论纲领是“文必秦汉,诗必 盛唐”。 • 借助文学复古而欲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 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
• 虽然复古的取向上是一致的,但在方法 上复古派之间存在严重分歧,李梦阳主 张刻意古范,尺寸古人;何景明则主张 如同佛教那样,“借筏以登岸,登岸则 舍筏”,然后去“自筑一堂奥,自开一 户牖”。
吴中四才子
• 明中期文学复兴在南方的主要代表是被称为 “吴中四才子” 的祝允明、 唐寅、文征明和徐 祯卿。 • 吴中文学对后来文学进程的影响却远逊于前七 子, 有多方面的原因 。
• 吴中诸子对国家政治秩序的关怀不像李、 何那样热切,而对于个人在社会中遭到压 抑的感受却特别敏锐;他们同商业社会、 市民阶层的联系也更为密切,因而也更敢 于肯定物质享乐的要求。
袁宏道《山阴道》
■ 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 ■ 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 ■ 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 ■ 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
明后期其它诗人
■ 继晚明江南士大夫政治团体东林党后,明末江 南地区一些文人组织相继崛起。崇祯初年, 太 仓人张溥、 张采等发起带有政治团体性质的文 社——复社。与此同时, 松江人陈子龙和同邑 夏允彝、徐孚远等创建几社, 与复社彼此呼应。 这是两个在当时有较大影响的文人团体,以 “复古学” 为宗旨, 企图从文化上复兴传统精 神, 挽救明朝政府的危亡。 ■ •陈子龙与夏完淳
• 茶陵派 明成化到弘治年间,针对台阁体 卑 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诗学汉唐 的复古主 张,对后来“前、后七子”的 文学复古发生了 很大的影响。因李东阳 是湖南茶陵人,所以后 人将这一诗派称 之为茶陵派。
第二节明中期诗文
• 约从弘治一种稳定 推进并趋向复杂的态势,出现一些影响较 大的文学流派,杠相间有融合,亦有冲突。 贯穿千文学发展进程的主线,是在反对程 朱理学、要求维护正常的人性、追求新的 精神支点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文学逐渐 摆脱官方政治的束缚,重新走上正常的发 展轨道。
祝允明《秋日闲居》
逃暑因能暂闭关,未须多把古贤攀。 并抛杯勺方为懒,少事篇章恐碍闲。 风堕一庭邻寺叶,云开半面隔城山。 浮生只说潜居易,隐比求名事更艰。
后七子
• 明代前七子于嘉靖 ( 1522—1566 ) 初逐渐 偃旗息鼓,至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 贞为首的后七子重新在文坛举起了复古的 大旗,声势赫然,为众人所瞩目。其成员 除李、王外,还有谢楼、吴国伦、宗臣、 徐中行、梁有誉。后七子中以王世贞声望 最显, 影响最大。特别是 隆庆四年 ( 1570) 李攀龙去世后,更是成为文坛宗主。
• 相较而言,吴中诸子留给世人的更多是— 个疏离缙绅阶层行为范式的市井文人形象。
• 唐寅 《桃花庵歌》 :
•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 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 醒半醉日复日, 花落花开 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 马足贵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 比贫者, 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 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 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酒无花锄做田。
• 从总体上看,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 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而比起前七子, 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 化和具体化。
• 与前七子相类似的是,后七子创作的弊病也在于 过分注重对古体的揣度模拟,以至于难脱蹈袭的 寀臼。
• 李攀龙(1 51 4—1 570) 字于鳞, 号沧 溟,山东历城人。 嘉靖二十三年(1 544) 进士,授刑部主事, 历官顺德知府、 陕西 提学副使、 河南按察使等。 有《沧溟集》 。 • 王世贞(1 526—1 590) 字元美, 号凤 洲、弇州山人, 江苏太仓人。 嘉靖二十六 年(1 547) 进士, 授刑部主事。 一度弃 官,复出后历任浙江右参政、 山西按察使、 南京刑部尚书等。 有《弇州山人四部稿》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