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泵的轴向力的平衡装置
多级离心泵常见的轴向力平衡装置

多级离心泵常见的轴向力平衡装置軸向力平衡装置的选取是多级离心泵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其目的是平衡轴向力,防止转子的轴向窜动。
文章分析了多级离心泵轴向力产生原因,并介绍了常用的平衡装置。
标签:多级泵;轴向力;平衡装置引言多级离心泵在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被广泛应用。
轴向力平衡装置的选取是泵组设计的关键问题,检查平衡装置是否需要更换或优化也是多级离心泵维修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泵组运转过程中,若平衡装置不能中和泵组产生的轴向力,则会造成泵动静部件摩擦而降低效率,严重时泵转子与各静部件咬死而导致泵损坏。
1 轴向力的产生多级离心泵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包括以下几种:因作用在各叶轮吸入端(驱动端)和吐出端(自由端)的压力不相等,从而产生指向泵驱动端的轴向力;液体从吸入口到排出口改变方向时作用在叶片上的力,指向叶轮背面,称为动反力;由于泵内叶轮进口压力与外部大气压不同,在轴端和轴台阶上产生的轴向力;立式泵转子重量引起的向下的轴向力;其他轴向力。
2 轴向力的平衡装置总轴向力会使转子轴向窜动,造成泵动静部件摩擦,而平衡装置的两端有一个压力差,其中的液体形成一个与总轴向力方向相反的平衡力,平衡力大小随平衡盘的移动而变化,直到与轴向力抵消,但由于惯性的作用转子不会立即停止窜动,而是在平衡位置左右窜动且幅度不断减小,最终停留在平衡位置,故随着运行工况的变化,泵转子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平衡装置的设计为多级离心泵设计中的重点,包括叶轮对称布置(适用于偶数级泵)与平衡盘(鼓)法两大类,平衡盘(鼓)法又包括平衡鼓、平衡盘、平衡盘鼓、双平衡鼓形式,随着结构的逐渐复杂,平衡效果也越好。
平衡盘(鼓)法多与推力轴承配合使用,推力轴承一般只承受5%~10%的轴向力,在设计平衡盘(鼓)时,一般不考虑推力轴承平衡的轴向力,保证泵在推力轴承损坏的情况下,平衡盘(鼓)仍能正常工作。
2.1 叶轮对称布置法叶轮级数为偶数时可采用叶轮对称布置法平衡轴向力,设计上要注意反向叶轮入口前的密封节流衬套尺寸要与叶轮轮毂尺寸一致。
离心泵常见的平衡装置

2012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2012 第1期总第251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T o tal N o.251离心泵常见的平衡装置X李 健,张津波,张 莉,黄 艺(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河北沧县 061723) 摘 要:从离心泵为了平衡掉轴向力,选用的一些常用平衡装置出发,论述了单级离心泵及多级离心泵在现场中最常用的几种平衡方法,对于了解离心泵如何实现平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离心泵;轴向力;平衡装置 中图分类号:T 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1—0094—01 离心泵在石油化工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其轴向力的形成轻者会导致泵体振动,重者有可能会造成机件摩擦、机器损坏。
因此,轴向力的有效平衡是保证离心泵运行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前提。
如何平衡轴向力一直是离心泵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离心泵常见的平衡装置。
1 单级离心泵常见的平衡装置1.1 平衡孔法单级离心泵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便是平衡孔法。
平衡孔法即在叶轮的后盖板上开几个孔,让其进口压力和出口压力联通,以此达到平衡轴向力的目的。
为了使叶轮受力均匀,平衡孔应处于同一直径上均布。
平衡孔的大小通常3mm~5m m。
1.2 双吸叶轮法单级泵还有一种常用的平衡方法,即采用双吸叶轮的方式。
这种泵型的叶轮虽然只是一级,但是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是由两个背靠背的叶轮组合而成,液体由进口管线进入后,由于其进口管线中间有隔板,将一个进口分成两个进口,从叶轮的两侧同时进入,产生两个轴向力,由于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达到平衡的目的。
双吸泵的特点是扬程低、排量大,广泛应用于液体提升及消防泵。
2 多级离心泵常见的平衡装置2.1 平衡盘法分段式多级离心泵由多个叶轮串联组成,液体由吸入口进入第一级叶轮后,产生高压的液体由第一级的叶轮出口流向第二级叶轮入口,如此逐级加压,到最后一级叶轮时,其承受的轴向力是前几个叶轮承受轴向力之和,为了平衡掉这么大的轴向力,我们选择使用平衡盘法。
水泵的常见平衡装置结构探讨

水泵的常见平衡装置结构探讨摘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水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械,轴向力平衡装置是离心泵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装置之一,它能够保证其运行过程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就水泵的轴向力平衡装置原理和结构进行了比较和探讨,以便做好水泵平衡装置的维护工作,提高水泵运行的稳定性。
关键词:离心泵轴向力平衡装置平衡盘单侧进水的离心泵在工作时水泵内吸入端的压力一定小于压出端,这样压力高的一端压出端的压力作用在叶轮上,使转子受到一个从压出端指向吸入端的一个力,这个力叫轴向推力。
轴向力必须采用不同的方法平衡,否则将使动、静部件发生摩擦或碰撞。
平衡离心泵轴向推力的方法很多,下面就一些常用方法加以介绍。
一、平衡孔平衡法平衡孔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叶轮前都装有卡圈(密封环),在叶轮吸入口相对的叶轮后盖板上加工有平衡孔,使叶轮进口前后两侧的压力相等,作用在叶轮上的轴向椎力得到平衡。
这种平衡方法简单可靠,缺点是部分流体经平衡孔漏回叶轮的吸入侧时,将使叶轮流道中流体受到干扰,造成涡流损失,使泵的效率降低1。
图1 平衡孔的结构图-2 平衡管平衡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平衡管平衡法平衡管结构如图-2所示,平衡管是将叶轮后侧靠近轮的空穴与水泵吸水侧用管子连接起来,以使叶轮卡圈(密封环)以下两侧的力相平衡,从而消除了轴向推力。
采用平衡管平衡轴向推力的效果比较可靠、简单,但是效率比较低,泵内的损失比较大。
所以在一些小型离心泵中常采用平衡孔和平衡管综合使用方法效果更好。
三、对称进水平衡法在单级大流量离心泵中常采用双吸叶轮自动平衡轴向推力,多级大容量离心泵把叶轮设计为偶数,使其一半叶轮从左侧进水,另一半叶轮从右侧进水,这样两侧的轴向推力基本相等,自动平衡了轴向推力。
为了安全可靠可以采用推力轴承平衡剩余的轴向推力。
四、平衡鼓平衡鼓是个圆柱体,装在末级叶轮之后,随转子一起旋转。
离心泵的基础知识(定义,原理,分类)

一、离心泵的概述离心泵引就是根据离心力原理设计的,高速旋转的叶轮叶片带动水转动,将水甩出,从而达到输送的目的。
离心泵有好多种,从使用上可以分为民用与工业用泵;从输送介质上可以分为清水泵、杂质泵、耐腐蚀泵等。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驱动机通过泵轴带动叶轮旋转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液体沿叶片流道被甩向叶轮出口,液体经蜗壳收集送入排出管。
液体从叶轮获得能量,•使压力能和速度能均增加,并依靠此能量将液体输送到工作地点。
在液体被甩向叶轮出口的同时,叶轮入口中心处形成了低压,在吸液罐和叶轮中心处的液体之间就产生了压差,吸液罐中的液体在这个压差作用下,不断地经吸入管路及泵的吸入室进入叶轮中。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离心泵之所以能把水送出去是由于离心力的作用。
水泵在工作前,泵体和进水管必须罐满水形成真空状态,当叶轮快速转动时,叶片促使水快速旋转,旋转着的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叶轮中飞去,泵内的水被抛出后,叶轮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区域。
水源的水在大气压力(或水压)的作用下通过管网压到了进水管内。
这样循环不已,就可以实现连续抽水。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离心泵启动前一定要向泵壳内充满水以后,方可启动,否则泵体将不能完成吸液,造成泵体发热,震动,不出水,产生“空转”,对水泵造成损坏(简称“气缚”)造成设备事故。
离心泵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叶轮吸入方式分:单吸式离心泵双吸式离心泵。
2按叶轮数目分:单级离心泵多级离心泵。
3按叶轮结构分:敞开式叶轮离心泵半开式叶轮离心泵封闭式叶轮离心泵。
4按工作压力分:低压离心泵中压离心泵高压离心泵边立式离心泵。
叶轮安装在泵壳2内,并紧固在泵轴3上,泵轴由电机直接带动。
泵壳中央有一液体吸入4与吸入管5连接。
液体经底阀6和吸入管进入泵内。
泵壳上的液体排出口8与排出管9连接。
在离心泵启动前,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启动后,叶轮由轴带动高速转动,叶片间的液体也必须随着转动。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缘并获得能量,以高速离开叶轮外缘进入蜗形泵壳。
多级离心泵常见的轴向力平衡装置

究方 向: 采购 管理。
6结束 语
些无人值守岗位的需求, 可是实现其远程控制。
参 考文献
智能电话远程控制系统设计采用了 2 8 个引脚的 P I C 1 6 F 7 3 单片机 作为系统的核心信息检测 、 信息处理 , 以及控制实现的实现模块 , 充分 利用硬件资源和单片机内部结构资源, 并充分结合软件编程, 使其发挥 最大作用实现了对语音、 密码 、 显示等服务, 丰富了设计的功能 , 系统运 行更 加人性化 , 有 很强 的可操作性 。该 系统做 到了高稳定 性 、 低成本 、 小 体积 、 内嵌容易, 可以远程通过语音提示 , 实现人机交互 , 实现对家里面 空调器、 洗衣机、 电饭煲、 电灯等设备的开关实现 ; 符合未来家电的智能 化、 网络化发展方向。另外 , 本设计也可以用在工业 、 农业等领域 , 对一
2 . 3平 衡盘法
△P 2
图 3双平衡鼓 示意 图
3结束语 平衡装置 的设计 是多级 泵设计 中 的关键 问题 之一 ,选 择合适 的平 衡装 置对泵 组平稳运行 、 节省维护 费用意义重 大。 作者简介: 王胜坤( 1 9 8 6 , 8 一 ) , 男, 北京, 研究生学历 , 助理工程师, 研
科 技 创 新
2 0 1 3 年 第 2 o 期I 科技创新与应用
多级离 心泵常见 的轴 向力平衡 装置
王 胜 坤 罗 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中国核 电工程有 限公 司, 北京 1 0 0 8 4 0 ) 摘 要 : 轴 向力平衡装置的选取是 多级 离心泵设计 中的关键 问题 , 其 目的是平衡轴向力 , 防止转子的轴向 窜动。文章分析 了多 级 离心 泵轴 向力 产 生原 因 , 并 介 绍 了常 用 的平 衡 装 置 。
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平衡装置改造

严 重 时 刚换 上 备 件 ,启 动后 立 刻 磨 损 。 由于泵 两 端 支 承轴 承 为 中分 式 巴 氏合 金 滑 动 轴 承 ,运 行 时 形 成 动 压 润滑 ,使 转 子 沿轴 线 窜 动 灵 活 ,保 证 平 衡 装 置灵 敏 可靠 。平 衡 盘 的过 度 磨 损 ,会使 动 静 部 件 相碰 擦 ,导 致转 子导 叶几 乎 全 部 报废 、电 动 机 轴承损 坏 的严 重事故 。
使 用 ,水 泵 的工 作 运行 工 况稳 定 ,很 少 出现 剧烈
的平衡力不足 以平 衡轴向推力 ,最终造成平衡盘 和平 衡 座 咬死 。而 且 ,由 图 1 以看 出 ,在 平 衡 可 盘与平衡座形成的高压密封腔 中 ,水通过轴 向间 隙泄 漏 ,后 面没 有节 流措 施 ,当平 衡 盘 向右 移 动 、
厂 提供 了 4台 D 20 10 1 G 5— 6x 0型锅 炉给水 泵 ,其轴 向力平 衡结 构均 为平 衡 盘 。但 设 备运 行 时 间不 长 ,
就 相继 出 现 了一 系 列 问题 :振动 超标 、轴 瓦烧 坏 。
我公司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配合用户 ,多次到现 场 ,对 水 泵 进 行 了拆 检 ,发 现平 衡 盘 严 重 磨 损 , 比较 严 重 的 是 有 的平 衡 盘 由 于 高 速 磨 损 、发 热 , 导 致烧 结在 一起 。有时一 月 之 内数 次更 换 平衡 盘 ,
多级离心泵轴向力平衡方法有哪几种?

(1)平衡鼓法这是一种径向间隙液压平衡装置,它装在最后一级叶轮和平衡室之间,和泵轴一起旋转的称为平衡鼓轮,静止部分称为平衡鼓轮头。
用一根管线平衡室与泵进口连通,这样平衡室内的压力就等于进口连通管线中损失压力之和。
平衡鼓法平衡原理:平衡鼓轮前面是最后一级叶轮的后泵腔,其压力接近于泵的排出压力,因而平衡鼓两个端面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压力差,能够把平衡鼓轮向后推,从而带动整个转子向后移动。
如果我们设法使这个推力和离心泵的轴向力相等,就能够达到平衡轴向力的目的。
(2)平衡盘法(下图):平衡盘是一种轴向间隙液压平衡装置。
装在最后一级叶轮与平衡室之间,和轴一起转动的称为平衡盘,静止不动的称为平衡环(套)。
平衡原理:从叶轮出来的一部分液体经过平衡盘与平衡环之间的轴向间隙漏入平衡室,再用管路把平衡室与泵吸入口连通,这时平衡盘背面所受的压力是平衡室压力。
平衡盘正面最小直径上受到的压力是泵的吐出压力,而在周界上是平衡室压力。
只要选择好平衡盘的内、外直径尺寸,就可以使平衡盘正面与背面的压力差和泵的轴向力相等,从而达到平衡的目的。
平衡盘法假如泵的轴向力增加,这额外的压力就会把泵的转子推向吸入口侧,从而使平衡盘和平衡环之间的端面间隙减小。
此时通过这个间隙的漏失量将减少,平衡室压力下降,这时平衡盘前后的压力差增加,将转子向吐出口方向推,直到与轴向力平衡为止。
反之,如果泵的轴向力减小,就会造成平衡盘与平衡环之间的轴向间隙增大,漏失量增加,平衡压力增高,直到又获得新的平衡为止。
(3)平衡盘与平衡鼓组合法(下图):平衡盘与平衡鼓组合实际上是一种径向、轴向液压平衡装置。
高压多级离心泵普遍采用此法,平衡效果好,组合法的平衡原理与上述两法相同。
平衡盘与平衡鼓组合法(4)叶轮对称布置平衡法:在多级水平中开式离心泵中通常采用叶轮对称布置平衡法来平衡轴向力,使成组叶轮的吸人口方向正好相反,从而起到平衡轴向力的作用。
在泵上也要安装止推轴承。
离心泵的主要工作原理

多级离心泵的主要工作原理(1)叶轮被泵轴带动旋转,对位于叶片间的流体做功,流体受离心力的作用,由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围。
当流体到达叶轮外周时,流速非常高。
(2)泵壳汇集从各叶片间被抛出的液体,这些液体在壳内顺着蜗壳形通道逐渐扩大的方向流动,使流体的动能转化为静压能,减小能量损失。
所以泵壳的作用不仅在于汇集液体,它更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
(3)液体吸上原理:依靠叶轮高速旋转,迫使叶轮中心的液体以很高的速度被抛开,从而在叶轮中心形成低压,低位槽中的液体因此被源源不断地吸上。
气缚现象气缚现象:如果多级离心泵在启动前壳内充满的是气体,则启动后叶轮中心气体被抛时不能在该处形成足够大的真空度,这样槽内液体便不能被吸上。
这一现象称为气缚。
为防止气缚现象的发生,多级离心泵启动前要用外来的液体将泵壳内空间灌满。
这一步操作称为灌泵。
为防止灌入泵壳内的液体因重力流入低位槽内,在泵吸入管路的入口处装有止逆阀(底阀);如果泵的位置低于槽内液面,则启动时无需灌泵。
(4)叶轮外周安装导轮,使泵内液体能量转换效率高。
导轮是位于叶轮外周的固定的带叶片的环。
这些叶片的弯曲方向与叶轮叶片的弯曲方向相反,其弯曲角度正好与液体从叶轮流出的方向相适应,引导液体在泵壳通道内平稳地改变方向,使能量损耗最小,动压能转换为静压能的效率高。
(5)后盖板上的平衡孔消除轴向推力。
离开叶轮周边的液体压力已经较高,有一部分会渗到叶轮后盖板后侧,而叶轮前侧液体入口处为低压,因而产生了将叶轮推向泵入口一侧的轴向推力。
这容易引起叶轮与泵壳接触处的磨损,严重时还会产生振动。
平衡孔使一部分高压液体泄露到低压区,减轻叶轮前后的压力差。
但由此也会引起泵效率的降低。
(6)轴封装置保证离心泵正常、高效运转。
离心泵在工作是泵轴旋转而壳不动,其间的环隙如果不加以密封或密封不好,则外界的空气会渗入叶轮中心的低压区,使泵的流量、效率下降。
严重时流量为零——气缚。
通常,可以采用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来实现轴与壳之间的密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轴向力的平衡装置
单吸单级泵和某些多级泵的叶轮有轴向推力存在,该力只靠泵轴向的止推轴承难以完全承受,必须安装轴向力平衡装置。
产生轴向推力的原因主要是作用在叶轮两侧的流体压强不平衡所引起的。
图4-12为作用于单吸单级泵叶轮两侧的压强分布情况。
一般认为叶轮与泵体之间的液体压力按抛物线形状分布。
在密封环直径以外,叶轮两侧的压是对称的,无轴向力。
但在以内,作用在叶轮左侧的压力是人口压力,作用在叶轮右侧的压力是出口压力,且,存在压力差。
两侧压力差与相应面积的乘积再积分,就是作用在叶轮上的轴向力。
所以,离心泵的轴向力总是指向叶轮的吸入口方向。
对于单吸多级泵,每级叶轮都产生轴向力,其值可能很大,仅靠轴向止推轴承平衡会使轴承无法承受,将严重降低其使用寿命。
图4-12叶轮两侧压强分布图
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平衡轴向力的方法,如利用叶轮的对称性、对叶轮结构进行改造、增设专门的平衡装置等,在应用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轴向力的平衡方法有:(1)利用叶轮的对称性平衡轴向力,采用双吸叶轮或对称排列的方式。
图4-13叶轮对称排列平衡轴向力
对于单级泵,利用双吸叶轮,使叶轮两侧盖板上的压力相互抵消,可以很有效地平衡轴向力。
对于多级泵,利用对称排列方式,即将总级数为偶数的叶轮,如图4-13所示背靠背或面对面地串联在一根轴上。
这种方法不能完全消除轴向力,一般还应安装止推轴承。
卧式多级泵和立式多级泵,常采用此法。
(2)改造叶轮结构平衡轴向力。
对于单吸离心泵,可以适当改变叶轮结构,消除或减少轴向力。
主要的有3种方法:
图4-14改变叶轮结构平衡轴向力
(a)平衡孔法(b)平衡管法
①平衡孔法。
即在如图4-14(a)所示的叶轮后盖板上开一圈小孔,称作平衡孔,使后盖板密封环内的压力与前盖板密封环内的压力基本相等。
由于前、后盖板密封环直径相同,故大部分轴向力可以被平衡。
②平衡管法。
如图4-14(b)所示,在前、后盖板上都安装有直径相同的密封环,并自后盖板泵腔处接一根平衡管,使叶轮背后的压力液与泵的吸入口接通,以消除大部分轴向力。
③安装专用的平衡装置。
对于单吸多级泵,特别是分段式多级泵,叠加的轴向力很大,一般依靠平衡装置平衡轴向力。
主要有:
a.自动平衡盘平衡轴向力。
自动平衡盘多用于多级离心泵,安装在末级叶轮之后,随转子一起旋转,如图4-15所示。
该平衡装置有两个间隙,一个是轮毂或轴套与泵体间的径向间隙b0=0.2~0.4mm;另一个是平衡盘端面与泵体上平衡圈间的轴向间隙b0=0.1~0.2mm;平衡盘后面的平衡室用连通管与泵的吸入口连通,压力接近吸入口压力p0。
图4-15平衡盘装置
液体在径向间隙前的压力是末级叶轮后盖板下面的压力p,通过径向间隙后下降为p',压力降Δp=p-p'液体再流经轴向间隙后,压力降为p0,轴向间隙两边的压力差Δp2=p'-p0;平衡盘两边的压力差Δp=Δp1+Δp2=(p-p')+(=p'-p0)=p-p0。
而在平衡盘两边的压差只有,故液体对平衡盘就有一个力P,此力与轴向力方向相反,称为平衡力,其大小应与轴向力相等,方向相反,即F—P=0,此时轴向力得到完全平衡。
这种装置中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各有其作用,又互相联系,可以自动平衡轴向力。
当工况改变,轴向力F与平衡力P不相等时.转子就会轴向窜动。
若转子就向左边的吸入方向移动,轴向间隙b0减小,液体流动损失增加,漏失量减少,平衡盘前面的压力p'增加。
在总液压差不变的情况下,因泄漏量减少,下降,因而压差增大,平衡力P随之增大,转子开始向右边的出口方向移动,直至与轴向力平衡为止。
若轴向力F<P,转子向右移动,轴向间隙b0增大,流动损失减小,泄漏量增加,平衡盘前压力p'减小,Δp1增大,Δp2减小,平衡力P随之减小,转子又开始向左移动,直至再与F平衡。
由于泵的工况不断变化,以及转子惯性力的作用,转子不会总停留在一个位置,而是在某一位置左右作轴向窜动,因此,平衡盘的平衡是动态的。
鉴于此,采用平衡装置时,一般不安装轴向止推轴承。
轴向间隙b0很小,当转子窜向左边时,平衡盘与平衡圈间可能产生严重的磨损。
为了增加耐磨性,平衡圈一般采用不锈钢,平衡盘采用磷锡青铜等材料制成。
由于平衡盘可以自动平衡轴向力,平衡效果好,而且结构紧凑,因而在分段式多级离心泵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存在窜动,使工况不稳定,且平衡盘与平衡圈经常磨损,此外还有引起气蚀、增加泄漏等不利问题,故现代大容量水泵已趋向于不单独采用。
b. 平衡鼓平衡轴向力。
图4-16是平衡鼓装置,它是安装在末级叶轮后面与叶轮同轴的鼓形轮盘,其外圆表面与泵体上的平衡圈间有0.2~0.3mm很小的间隙。
平衡鼓左侧压力接近叶轮出口压力为p2;平衡鼓后面的连通管与泵吸入口连通,平衡鼓右侧的压力接近泵的吸入压力p;平衡鼓两侧产生压差Δp=p2—p0,因而在平衡鼓上有一个与轴向力方向相反的平衡力P。
平衡鼓的主要优点是当转子轴向窜动时,不会与静止部分发生摩擦;缺点是不能完全平衡轴向力,在单独使用时,必须安装双向止推轴承。
为了减小密封长度,增加阻力,减少漏失量,平衡鼓和平衡圈可制成迷宫形式。
c. 平衡盘与平衡鼓组合装置平衡轴向力。
图4-17是采用平衡盘与平衡鼓组合装置,可以由平衡鼓平衡50%~80%左右的轴向力,剩余的轴向力由平衡盘承受。
这样,既减轻了平衡盘上的负荷,保持较大的轴向间隙,避免了由于转子窜动而引起的磨损,又可以自动地平衡轴向力,而无需安装止推轴承。
目前在大流量高压头的分段式多级离心泵中,大多采用此种组合装置。
离心式泵除以上介绍的主要部件外,尚有泵轴、托架、联轴器、轴承等其他部件。
图4-16平衡鼓装置图4-17平衡盘与平衡鼓组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