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解析

合集下载

给水厂课程设计讲解稿件

给水厂课程设计讲解稿件

给水厂课程设计讲解稿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和管理的兴趣和责任感。

1.了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地位。

2.掌握给水厂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

3.了解给水厂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

4.能够分析给水厂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水厂进行简单的管理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给水厂运行和管理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社会公共事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运行流程和主要设备。

1.给水厂的基本概念:介绍给水厂的定义、功能和在我国城市供水系统中的地位。

2.工作原理:讲解给水厂的工作原理,包括原水处理、水质检测、水厂调度等。

3.运行流程:介绍给水厂的运行流程,包括原水输入、预处理、絮凝沉淀、过滤、消毒、出水等。

4.主要设备:介绍给水厂中的主要设备,如絮凝剂投加设备、沉淀池、过滤池、消毒设备等,并讲解其功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给水厂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运行流程。

2.讨论法:学生就给水厂运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给水厂的运行和管理。

4.实验法:安排学生参观给水厂,实地了解给水厂的运行情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科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与给水厂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给水厂的运行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庆大学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解析

重庆大学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解析

目录给水处理厂设计................................. -6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6 -1. 设计原始资料............................... -6 -2. 净水厂设计............................... -9 -2.1设计原则................................ -9 -2.2厂址选择 (10)2.3水厂工艺流程选择.......................... -10 -2.4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112.4.1 混凝剂 ............................. -11 -2.4.2 混合设备 ........................... -12 -2.4.3 絮凝设备 ........................... -14 -2.4.4 沉淀池 ............................. -15 -2.4.5 滤池 ............................. -16 -2.4.6 消毒 ............................. -17 -2.4.7 水厂工艺流程 ......................... -18 -2.4.8 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 -18 -2.4.9 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 -19 -2.4.10 净水厂的高程布置 ....................... -20 -2.4.11 水头损失计算表 .......................... -21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22 -3.1设计水量.................................. -22 -3.2 配水井设计.............................. -22 -3.2.1 设计参数 ........................... -22 -3.2.2 设计计算 ........................... -22 -3.3药剂投配设备设计........................... -23 -3.3.1 溶液池容积 ......................... -23 -3.3.2 溶解池容积 ......................... -23 -3.3.3 投药管 ............................. -24 -3.3.4 计量投加设备 ......................... -24 -3.3.5 药库的设计 ......................... -24 -3.4 机械混合池.............................. -25 -3.4.1 设计参数 ........................... -25 -3.4.2 设计计算 ........................... -25 -3.5折板絮凝池................................ -25 -3.5.1 设计参数 ........................... -25 -3.5.2 设计计算 .......................... -26 -3.6平流沉淀池................................ -31 -3.6.1 设计参数 ........................... -31 -3.6.2 平面尺寸计算 ......................... -31 -3.6.4 进出水系统 ......................... -32 -3.7 V型滤池 ................................ -34 -3.7.1 设计参数.......................... -34 -3.7.2 池体设计......................... -34 -3.7.3 反冲洗管渠系统设计 ..................... -36 -3.7.4 滤池管渠布置........................ -37 -3.8 消毒设施的设计 (44)3.8.1 加氯量与储氯量 (44)3.8.2 加氯设备 .......................... -45 -3.8.3 力口氯间 ........................... -45 -3.9清水池................................. -45 -3.9.1 平面尺寸计算 ......................... -45 -3.9.2 管道系统 .......................... -46 -3.9.3 清水池布置 (47)3.10吸水井及二泵房............................ -48 -3.11冲洗废水回收池............................ -48 -3.12高程计算................................ -49 -3.12.1 清水池............................ -49 -3.12.2 滤池-清水池.......................... -49 -3.12.3 滤池............................. -50 -3.12.4 沉淀池-滤池........................... -50 -3.12.5 折板絮凝池........................... -51 -3.12.6 混合池............................ -51 -3.12.7 配水井............................ -51 -污水处理厂设计................................ -53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 -53 -1. ................................................................................................... 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始资料与设计规模-53 .............................................................................................................. -1. 1设计原始资料.............................. -53 -1.2 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 -56 -1 . 2. 1污水处理厂设计流量........................ -56 -1.3污水处理程度............................ -56 -1.3.1设计进水水质指标......................... -56 -1.3.2设计出水水质指标......................... -57 -1.3.3处理程度.............................. -57 -2.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比选......................... -58 -2.1 工艺流程方案选择考虑因素........................ -58 -2.2 不同工艺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59 -2.2.1 SBR 工艺........................... -59 -2.2.2 氧化沟工艺.......................... -60 -2.2.3 两种工艺的比较.......................... -61 -2.3 处理构筑物比选........................... -61 -2.3.1 格栅 ............................ -61 -2.3.3 二沉池 ............................. -64 -2.3.4 厌氧池+卡鲁塞尔氧化沟 .................... -65 -235 ....................................................................... 消毒设施-65 -236 浓缩池.............................. -66 -2.4 污水处理厂平面及高程布置 ....................... -66 -2.4.1 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 -66 -2.4.2 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 -67 -2.5 构筑物简介............................. -68 -2.5.1 粗格栅提升泵房........................ -68 -2.5.2 细格栅.............................. -69 -2.5.3 曝气沉砂池........................... -69 -2.5.4 厌氧池+氧化沟........................ -70 -2.5.5 辐流沉淀池............................ -71 -2.6主要构筑(建)物一览表.......................... -72 -第二部分设计计算书............................. -73 -3. 工艺流程与设计流量 .......................... -73 -4. 处理构筑物计算.............................. -73 - 4.1粗格栅 ................................. -73 -4.1.1 设计参数............................ -74 -4.1.2 设计计算........................... -74 -4.2污水提升泵房............................ -76 -4.2.1 提升泵的设计流量....................... -76 -4.2.2 集水井.............................. -76 -4.2.3 泵的选择........................... -76 -4.3细格栅................................. -77 -4.3.1 设计参数............................ -77 -4.3.2 设计计算步骤......................... -77 -4.4沉砂池 ................................. -79 -4.4.1 设计参数............................ -79 -4.4.2 设计计算........................... -79 -4.5厌氧池 ................................. -80 -4.5.1 设计说明........................... -80 -4.5.2 设计参数........................... -80 -4.5.3 设计计算........................... -80 -4.6 氧化沟................................ -81 -4.6.1 设计说明............................ -81 -4.6.2 设计参数............................ -82 -4.6.3 设计计算........................... -82 -4.7 二沉池................................ -85 -4.7.1 设计参数............................ -85 -4.7.2 设计计算........................... -85 -4.7.3 进水系统计算......................... -86 -4.7.4 出水系统计算......................... -87 -4.7.5 排泥部分计算......................... -88 -4.8 接触池和加氯设备........................... -88 - 4.8.1 设计参数........................ -88 -陈小军水处理厂综合设计482 接触池设计计算........................ -89 -483 加氯量设计计算........................ -89 -4.9 配水配泥井............................... -89 -4.9.1 设计参数............................ -90 -4.9.2 设计计算........................... -90 -4.10贮泥池................................. -90 -4.10.1 设计参数............................ -90 -4.10.2 设计计算............................ -90 -4.10.3 设备选择............................ -91 -4.11污泥浓缩与脱水............................ -91 -4.11.1 设计说明........................... -91 -5. ........................................................................................ 污水处理厂高程计算-92 -5.1 污水高程计算............................. -92 -5.2 污泥高程计算............................. -93 -5.2.1 输泥管............................. -94 -5.2.2 高程计算............................ -94 -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给水处理厂设计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 设计原始资料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目的:通过设计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净水厂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在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分析及解决实际工程设计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在设计运算、绘图、查阅资料和设计手册以及使用设计规范等基本技能上得到初步训练和提高。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

《城市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一、目的和要求1、 掌握给水处理厂设计的一般步骤、内容和方法,并提高设计计算、绘图能力,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对给水处理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的总结和学习,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3、 熟悉一些设计常用资料,并能应用之4、培养自己刻苦钻研、严格细致、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二、设计内容(一) 设计规模与工艺流程1、设计规模水厂设计水量应按城市的日用水量(取100000m 3/d)加上水厂的自用水量计算,自用水量按日用水量的5%算,则水厂设计水量为: Q 0=1.05Q d =1.05×100000=105000 m 3/d一级泵站、配水井、加药间、药库、加药间、氯库、二级泵站、土建工程均一次建成。

2、工艺流程原水混 合絮凝沉淀池滤 池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二级泵房用户(二)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1、管式静态混合器的设计(1)已知条件 设计进水量为`431010/Q m d =⨯,自用水量取总用水量的5%,则总进水量为531.0510/Q m d =⨯。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20m ,进水管采用两条DN800. (2)设计计算a 、进水管流速v 据D=800mm ,31050000.608/3600242q m s ==⨯⨯,查水利计算表知v=1.27m/s 。

b 、混合器选择 选用管式静态混合器,规格DN800静态混合器总长4600mm 。

混合井占地面积采用7.25m m ⨯。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A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要点本水厂采用平流式沉淀池,该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水厂; 其优点:(1)造价较低。

(2)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

(3)对原水浊度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

(4)带有机械排泥设备时,排泥效果好。

其缺点:(1)占地面积较大。

(2)不采用机械排泥装置时,排泥较困难。

(3)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主要设计要点:(1)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和沉淀后的水质要求确定,一般采用1.0~3.0小时。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指导教师给水处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目的与任务1.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净水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给水处理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掌握净水厂设计的方法,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设计和绘图水平。

在教师指导下,基本能独立完成一个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锻炼和提高分析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任务根据已知资料,进行城市给水处理厂的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包括:1. 给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确定与工艺设计;2. 取水构筑物形式的选择与设计计算;3. 给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如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二泵房、加氯间等的工艺计算;4. 对处理厂进行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 设计说明书说明工程概况、工程规模、水质水量、工艺流程、设计参数、主要构筑物的尺寸和个数、主要设备的性能和数量等。

2. 设计计算书净水工艺流程选择确定,各构筑物尺寸的主要计算过程、主要设备(如水泵、鼓风机等)的选取、给水处理厂的高程计算等。

3. 设计图纸净水厂平面布置图;净水构筑物高程图。

三、设计资料1.城市概况B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沅水上游,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雪峰山区,东接溆浦、洞口,南邻绥宁、会同,西界芷江,北依怀化。

地处东经109°32′至110°31′,北纬26°91′至27°29′。

B市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中国冰糖橙之乡。

市区为B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位于沅江与巫水交叉处。

根据B 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B市将发展成为一个融工、商、贸于一体的新兴工业城市和环境优美、对外交通便捷的生态宜居城市。

2.自然特征1、地形整体而言,地形北高南低,临巫水两侧地势高程较小。

整个县城地势平坦,规划区域内地形高差较小。

2、气候B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全年的平均气温在17度左右,月平均气温最热29.5℃,最冷-9.2℃。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给水厂设计总说明书

目录第一章前言 (4)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4)1.1.1 总体目标 (4)1.1.2 具体目标 (4)1.2主要设计指导思想、设计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1.2.1 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4)1.2.2 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1.3 设计参考资料 (5)1.4 设计成果 (5)第二章给水厂处理工艺的选择 (6)2.1 设计资料 (6)2.1.1城市现状 (6)2.1.2水文及水文地质资料 (6)2.1.3水源水质资料 (6)2.2给水处理流程的选择 (7)2.2.1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 (7)2.2.2 本设计净水处理工艺流程 (7)2.3 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8)2.3.3絮凝池 (9)2.3.4 沉淀池 (10)2.3.5 滤池 (11)第三章主要单体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13)3.1 加药间设计计算 (13)3.1.1. 设计参数 (13)3.1.2. 设计计算 (13)3.2 混合设备设计计算 (15)3.2.1设计参数 (15)3.2.2 设计计算 (15)1.设计管径 (15)2.混合单元数 (15)3.混合时间 (15)4.水头损失 (15)5.校核GT值 (16)3.3 机械絮凝池设计计算 (16)3.3.1 主要设计参数 (16)3.3.2 计算 (16)3.4沉淀设备的设计 (20)3.5 滤池设计计算 (25)3.5.1 计算依据 (26)3.5.2 设计计算 (26)3.5.3 校核强制滤速v′ (27)4.5.4 滤池高度 (27)3.5.5 水封井的设计 (27)3.5.6 水反冲洗管渠系统 (28)3.5.7 滤池管渠的布置 (30)3.5.9 反洗空气的供给 (36)3.5.10 设备选型 (38)3.6清水池设计计算 (38)3.6.1清水池平面尺寸的计算: (38)3.6.2清水池的管道系统 (39)3.6.3清水池的布置 (40)3.7 液氯消毒及加氯间设计 (40)3.8 泵房设计 (42)3.8.1 一级泵房设计 (42)3.8.2 吸水井设计 (45)3.8.3二泵房的设计 (45)第4章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47)4.1 工艺流程布置设计 (47)4.2平面布置设计 (47)4.3 水厂管线设计 (48)4.4 高程布置设计计算 (48)第一章前言1.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给水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生毕业后经常能用到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给水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给水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1.1 设计水质水量1.1.1 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基础资料:1.厂区地形平坦无高差。

2.原水水质分析表原水水质分析表3.滤砂筛分资料(请改组成所需d10=0.5mm,K80=1.8的滤料)。

4.该水厂所在地区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1.1.2 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Q d=Q a*K d=60000×1.5=90000m3/d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Q=(1+a)Q d =1.08×90000=97200m3/d式中Q——水厂日处理量;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Q a——平均日设计供水量(m3/d),为6万m3/d;Q d——最高日设计供水量(m3/d);K d——供水量日变化系数,取1.5。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1.2.1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

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

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

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1.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净水厂课程设计说明书

净水厂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计算内容 2.1. 设计水质水量(1)、设计水质: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2)、设计水量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

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6%,则设计处理量为:dQ=q ×(1+0.06)=55000×(1+0.06)=58300(m3/d ) 式中: Q ——水厂日处理量;a ——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6%; Qd ——设计供水量(m3/d ),为5.5万m3/d 。

根据水厂设计水量1万~5万dm3小型水厂,5万~10万d m 3为中型水厂,10万d m 3以上为大型水厂的标准可知水厂为中型水厂。

2.2. 水厂工艺方案确定及技术比较(1)、给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及确定方案一:原水 → 一泵房 → 静态混合器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平流沉淀池 → 普通快滤池 → 清水池 → 二泵房 → 用户 方案二:原水 → 一泵房 → 扩散混合器 →机械搅拌絮凝池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 平流沉淀池 → V 型滤池 → 清水池 → 二泵房 → 用户(2)、方案技术比较:综上所述:根据以上各构筑物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并进行比较,本设计选用方案一较合理。

2.3给水单体构筑物设计计算 2.3.1 混凝剂配置和投加 (1)、设计参数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参考有关水厂的运行经验,选精致硫酸铝为混凝剂。

最大投加量为20mg/L ,精致硫酸铝投加浓度为10%。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课程设计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课程设计

某给水厂设计说明课程设计目录给水处理厂设计 (1)第一部分 (1)设计说明书 (1)1.1设计原始资料 (1)1.1.1.设计水量 (1)1.1.2.给水水源 (1)1.1.3.水源水质资料 (1)1.1.4.净化水质要求 (1)1.1.5.混凝剂 (2)1.1.6.消毒剂 (2)1.1.7.气象资料 (2)1.1.8.常规工艺流程 (2)1.2.工艺流程 (2)1.3.设计水量及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 (2)1.3.1.总设计水量 (2)1.3.2.配水井 (3)1.3.3.混合设备 (3)1.3.4.絮凝池 (4)1.3.5.沉淀池 (5)1.3.6.滤池 (6)1.4.净水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6)1.5.净水厂的平面布置 (7)1.6.水厂高程布置 (7)1.7.水头损失计算表 (8)第二部分 (8)设计计算书 (8)2.1.水厂设计水量 (9)2.2.配水井 (9)2.2.1.设计参数 (9)2.2.2.设计计算 (9)2.3.管式静态混合器 (10)2.4.往复式隔板絮凝反应池 (10)2.4.1.设计参数 (12)2.4.1.设计计算 (12)2.5.上向流斜管沉淀池 (19)2.5.1.设计参数 (19)2.5.2.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普通快滤池 (22)2.6.1.设计参数 (22)2.6.2.设计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消毒 (27)2.8.清水池 (28)2.8.1.设计参数 (28)2.8.2.设计计算 (28)2.9.二泵房 (31)2.9.1配水井 (31)2.9.2泵房设计 (31)2.10.投药间 (32)2.11.加氯间 (33)2.12.冲洗废水回收池 (34)2.13.高程计算 (34)2.13.1.清水池 (34)2.13.2.普通快滤池—清水池 (34)2.13.3.普快滤池 (34)2.13.4.沉淀池→普通快滤池 (35)2.13.5.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35)2.13.6.管式混合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 (36)2.13.7.配水井—管式混合器 (36)2.13.8.配水井 (37)给水处理厂设计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1.1.设计原始资料1.1.1.设计水量设计水厂总供水量为1.2万吨/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说明书1.1 总体设计1.1.1 工程规模水厂建设总规模为39m /d 万,水厂自用水量按7%考虑,并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预留远期生产用地。

给水处理厂的主要构筑物拟分为2组,每组4.5万3m /d 。

1.1.2 设计出水水质水厂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5749GH -85)。

1.1.3 水处理工艺流程方案拟定1.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拟定为使出厂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按照技术合理、经济合算、运行可靠的指导思想,设计水处理工艺流程。

水厂采用的处理工艺流程为:↓↑水厂处理工艺流程2. 主要处理构筑物的选择(1)混合工艺混合是原水与混凝剂或助凝剂进行充分混合的工艺过程,是进行絮凝和沉淀的重要前提。

混合是将药剂充分、均匀地扩散于水体的工艺过程,对于取得良好的混凝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混合问题的实质就是药剂水解产物在水中的扩散问题。

混合的方式有很多种,常用的有水泵混合、管式混合、机械混合。

①水泵混合水泵混合是将药剂投加在取水泵吸水管或吸水喇叭口处,利用水泵叶轮高速旋转以达到快速混合的目的。

它适用于一级泵站距处理构筑物较近(120m以内),优点是设备简单;混合充分,效果较好;不另消耗动能。

缺点是安装管理较复杂;配合加药自动控制较难。

②管式混合目前广泛采用的管式混合器是静态管式混合器,是利用水厂进水管的水流,通过管道或管道零件产生局部阻力,使水流发生涡旋,从而使水体和药剂混合。

管式混合的优点是设备简单;不占地;在设计流量范围,混合效果好。

缺点是当流量过小时效果下降。

但从总体经济效果而言还是具有优势的。

③机械混合机械混合是依靠外部机械供给能量,使水流产生紊流。

它的优点是水头损失较小,适应各种流量变化,能使药剂迅速而均匀的分布在原水胶体颗粒上,同时使胶体颗粒脱稳,具有节约投药量等特点。

缺点是增加相应的机械设备,需消耗电能,同时也增加了机械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管理维修比较复杂。

本设计推荐使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2)絮凝工艺絮凝过程是将投加混凝剂并充分混合的原水,在水流作用下使絮凝粒相互接触碰撞,以形成更大的絮粒,以适应沉淀分离的要求。

为了达到完善的絮凝效果,必须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混凝剂水解后产生的高分子络合物形成较强的吸附架桥连接能力,这是由混凝剂的性质决定;二是保证颗粒获得适当的碰撞接触而又不致破坏的水力条件,这是由设备的动力学条件决定。

所以絮凝池形式的选择,应根据水质、水量、沉淀池形式、水厂高程布置以及维修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絮凝的方式有很多种,可分为机械和水力两大类,常用的有机械絮凝池、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网格(栅条)絮凝池等。

①机械絮凝池机械絮凝池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反应时间12~15分钟,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但机械设备维护量大,管理比较复杂,在国内尚未普及。

②隔板絮凝池隔板絮凝池的优点是构造简单,管理方便,当水量变化不大时,絮凝效果好。

缺点是絮凝时间较长(15~24分钟),絮凝池容积大,且当水量变化大时,絮凝效果不稳定。

它适用于水量大于30000m3/d的水厂。

③折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利用在池中加设一些扰流单元以达到絮凝所要求的紊流状态,使能量损失得到充分利用,能耗与药耗有所降低,停留时间缩短。

折板絮凝池的优点为絮凝时间短,絮凝效果好,容积较小。

缺点是构造较复杂,水量变化影响絮凝效果。

它适用于水量变化不大的水厂。

④网格(栅条)絮凝池网格(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

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交错流动,直至出口。

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网格或栅条。

通过网格或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网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絮凝条件。

它具有絮凝时间短、效果较好、构造简单等优点。

缺点是当水量发生变化时将影响絮凝效果;安装维修比较麻烦;絮凝池末端的竖井底部容易产生积泥现象。

另外少数水厂还发现在网格上滋生藻类,堵塞网眼的现象。

由于机械絮凝在我国尚未普及,本设计仍考虑采用水力絮凝形式。

在多种水力絮凝形式中,根据上述描述,本设计采用折板絮凝池。

(3)沉淀和澄清工艺①沉淀工艺给水处理中的沉淀工艺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悬浮固体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它担负着去除80~99%以上的悬浮固体,其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出水水质。

目前国内最为广泛采用的沉淀池是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

a)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应用最早,可谓是经久不衰。

平流沉淀池设计的关键在于均匀布水、均匀集水和排泥彻底与方便。

平流沉淀池的进水来自絮凝池,经过穿孔花墙,以达到在整个池断面内均匀布水;平流沉淀池出口段一般采用堰口布置,或采用淹没式出水孔口,以使沉淀后的水尽量在出水区均匀流出;至于及时排泥,国内采用的桁架式吸泥机是一种很好的排泥方式。

平流沉淀池的优点是对水质、水量的变化适应性强,潜力大,处理效果稳定;构造简单,池深较浅,造价较低;操作管理方便,施工较简单;采用机械排泥效果好。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需维护机械排泥设备。

b)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是设置斜管的沉淀池,依靠斜管的高效沉淀性能使得水中的大颗粒絮凝体分离出来,然后沿斜管滑落至池底部,而后采用穿孔管、污泥斗、刮泥机或吸泥机排至池外。

斜管沉淀池具有占地面积小、停留时间短、沉淀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

缺点是斜管耗用较多材料,老化后尚需要更换,费用较高;对原水浊度适应性较平流池的差;斜管沉淀池的停留时间短,要求配套的絮凝池有良好的絮凝效果;斜管内易滋生藻类和积泥,要经常停池冲刷。

②澄清工艺澄清池是在竖流沉淀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集混合、絮凝、沉淀于一体的水处理构筑物,它是利用池中积聚的泥渣与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清水较快分离的净水构筑物,可充分发挥混凝剂的作用和提高澄清效率。

目前国内应用最多且运行管理经验较成熟的澄清池是机械搅拌澄清池。

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利用机械搅拌的提升作用来完成泥渣回流和接触反应。

加药混合后的原水进入第一反应室,与几倍于原水的循环泥渣在叶片的搅动下进行接触反应,然后叶轮提升至第二反应室继续反应,以结成较大的絮粒,再通过导流室进入分离室进行沉淀分离。

国内给排水工程师普遍认为,机械搅拌澄清池是一种比较好的池型。

其优点是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较大;对水质、水量的变化适应性强,出水水质好;水头损失小,能适应大、中型水厂。

缺点是增加了一套机械搅拌设备,使维修工作量增加。

本设计采用沉淀工艺,使用平流沉淀池。

(4)过滤工艺过滤是净水厂最关键的处理工艺部分。

它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过程。

它不仅将水的浊度降低到1度以下,而且可以去除水中的部分有机物等,还使水中的细菌、病毒裸露出来,因此,过滤工艺的好坏直接决定净水厂的最终水质。

国内目前全部采用的是快滤,主要池型有普通快滤池、双阀滤池、无阀滤池、移动罩滤池、虹吸滤池和V型滤池等。

①普通快滤池以石英砂作为滤料的普通快滤池使用历史最久,是国内水厂普遍采用的一种滤池。

它的优点是有成熟的运转经验,运行稳定可靠,出水水质好;采用砂滤料,材料易得,价格便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能保证反冲洗时配水均匀,因而单池面积可做得较大。

缺点是阀门较多,管理较为不便,造价略微偏高。

②双阀滤池目前采用的双阀滤池有鸭舌阀式双阀滤池和虹吸管式双阀滤池。

前者是以鸭舌阀取代进水阀、虹吸管取代排水阀;后者以虹吸管取代进水、排水阀。

双阀滤池其实跟普通快滤池差不多,只是减少了两个阀门,以降低工程造价。

③无阀滤池无阀滤池是一种没有任何阀门的滤池,它的优点是构造简单,价格低廉,且能自动进行反冲洗。

缺点是清砂、换砂不方便,且因采用小阻力配水系统,当单个滤池面积大时,反冲洗配水不均匀。

它适用于小型水厂一般在1万m3/d以下,单池面积一般不大于25 m2。

④移动罩滤池移动罩滤池由于设备维修量较大,对设备的要求较高,难于控制,目前国内已很少使用。

⑤虹吸滤池虹吸滤池是中型水厂常用的滤池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中、小阻力配水系统;用真空系统控制进水和排水虹吸管,以代替进水、排水阀门;利用滤池本身的出水及其水头进行冲洗,以代替高位冲洗水箱或水泵。

它的主要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池较深、处理效果不稳定、滤料冲洗频率大、耗能高等。

⑥V型滤池V型滤池是法国开发研制的均质深层截污过滤技术。

V型滤池采用均质深层滤料,不均匀系数很小。

此举能大大提高滤料层的孔隙率,使滤速得以提高,过滤周期延长(比一般滤池长2~3倍),滤料层利用率高,且滤后水质好。

另外V型滤池采用先气冲,后气水混合洗,表面扫洗的独特形式,具有同时可节省冲洗水量和电耗,是一种高效节能型的过滤设施。

具有高度自动化程序控制,可减少运行管理人员。

单池面积可达150m2以上。

该滤池的缺点是造价高,对管理技术水平需求高,维护费用高且难度大。

本设计采用V型滤池。

1.2 水处理构筑物1.2.1 配水井配水井设计规模为4012.5m3/h,配水井是为了改善进水泵池来水的水流条件,均匀分配原水至各组处理构筑物,确保运行的稳定性。

配水井同时作为滤池上清液的接纳点。

配水井水停留时间采用2.5min,配水井有效容积为3167.19m。

配水井外径为6m,内径为4m,井内有效水深05.9H m,配水井总高度为6.2m。

配水井进水管采用1100DN mm钢管,配水管管径800DN mm钢管。

↓↓↓↓↓↓↓↓水厂处理工艺流程框图(构筑物)1.2.2 絮凝沉淀池处理规模设计规模为4012.5m 3/h ,絮凝沉淀池共分为2组,每组处理水量为2006.25 m 3/h 。

1. 混合混合采用玻璃钢管式静态混合器,近期采用2个。

每组混合器处理水量为0.557m 3/s ,水厂进水管投药口至絮凝池的距离为10m ,,进水管采用两条DN800钢管。

管式静态混合器,规格DN800,静态混合器采用3节,静态混合器总长4100mm ,管外径为820mm ,质量1249kg ,投药口直径65mm 。

水流经过管式静态混合器的水头损失为0.3m 。

2. 絮凝反应(絮凝)工艺采用折板絮凝池。

采用2座,每座絮凝池分为并联的两组,每组设计水量为30.2785/q m s =。

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絮凝池尺寸:17.2517.20 4.10L B H m m m ⨯⨯=⨯⨯,有效水深为3.80m 。

分三段絮凝,第一段采用相对折板,第二段采用平行折板,第三段采用平行直板。

每段絮凝区分为串联运行的两格。

各絮凝段的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

各絮凝段主要指标折板布置采用单通道,折板板宽采用500mm ,夹角90°,板厚60mm 。

各絮凝区之间进水孔尺寸如下:① 第一絮凝区进口流速3v 取0.3/m s ,进水孔宽取0.90m ,高取1.03m ; ② 第二絮凝区进口流速3v 取0.2/m s ,进水孔宽取1.20m ,高取1.16m ; ③ 第三絮凝区进口流速3v 取0.1/m s ,进水孔宽取1.50m ,高取1.86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