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健康教育《讲究卫生勤洗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勤洗手 讲卫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勤洗手 讲卫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劳动教育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小学班会教案《勤洗手讲卫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洗手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 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洗手的重要性2. 正确的洗手方法3. 良好的卫生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洗手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坚持正确的洗手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勤洗手吗?洗手有什么好处呢?2. 讲解洗手的重要性讲解洗手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通过图片或案例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3. 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讲解洗手的步骤,包括湿、搓、冲、捧、擦等。

通过示范和互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4. 讲解良好的卫生习惯讲解饭前便后要洗手,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图片或案例展示,让学生了解这些习惯的重要性。

5. 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洗手比赛,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洗手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何改进。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讲解洗手的重要性,教给他们正确的洗手方法。

2. 家长监督孩子在家中的洗手情况,确保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六、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正确洗手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情况。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正确的洗手方法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一、洗手的重要性洗手是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方法之一。

我们的手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如果不及时洗手,这些细菌和病毒就可能通过手传播到我们的口腔、鼻腔和眼睛,导致我们生病。

《勤洗手 讲卫生》(教案)-一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勤洗手 讲卫生》(教案)-一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勤洗手讲卫生(教案)
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与体验的方式,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保障自身健康。

教学内容
•卫生常识知识小测验
•为什么要洗手?
•如何正确洗手?
•手部清洗体验
教学步骤
1. 卫生常识知识小测验
对学生进行简短的卫生常识小测验,根据学生答案引入本课程主题,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卫生习惯。

2. 为什么要洗手?
通过引入病菌的概念,告诉学生手部是最常接触病菌的部位。

因此,洗手可以有效地清除手部的病菌,从而防止疾病的传播。

3. 如何正确洗手?
现场演示清洗手的正确步骤,并且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演示。

具体内容包括:用流动清水打湿手、涂上适量的肥皂、搓揉手心、手背、指缝、指尖、手腕等部位、冲洗干净、用干净毛巾擦干或者摇干,注意不要细菌污染。

4. 手部清洗体验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洗手步骤的正确性,现场进行手部清洗体验,引导学生动手亲自体验洗手的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洗手中的每一个步骤,让学生通过体验感受到洗手对身体的益处。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方案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性,既加深了学生对卫生常识确认度,又让他们体验到洗手的实际操作,使其注意卫生并形成好的卫生习惯。

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也发现了不足之处。

例如,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需要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引导。

同时,老师的带教方式也需要更加灵活地变通,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总体看来,教学尽管有一定不足之处,但其切合一年级学生诉求,让学生感受到了实际操作的乐趣和卫生的重要性。

一年级劳动北师大版《勤洗手 讲卫生》教案

一年级劳动北师大版《勤洗手 讲卫生》教案

一年级劳动北师大版《勤洗手讲卫生》教案[课程标准]本节课遵循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理念,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掌握勤洗手、讲卫生的科学知识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选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劳动课《勤洗手讲卫生》一课,属于生活劳动领域。

本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勤洗手、讲卫生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卫生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忽视细节。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勤洗手、讲卫生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卫生习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勤洗手、讲卫生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4.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洗手液、肥皂、教学PPT、视频资料等。

学生准备:个人卫生用品(如毛巾、香皂、纸巾等),参与本节课的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因不注意卫生而生病的孩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卫生,如何才能做到讲卫生。

这些图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不讲卫生带来的后果,从而引发他们的关注和思考。

随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讲卫生》教案

《勤洗手,讲卫生》教案

《勤洗手,讲卫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洗手的正确方法。

2. 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掌握洗手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

2.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互相帮助和关心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身体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部分学生存在不规范的洗手方式,或者不爱洗手的问题。

此外,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引入(教师手持一盆水果,同时放出一段儿歌《洗手歌》)老师:同学们,你们看到我手里拿着的这个水果了吗?你们知道这些水果在采摘、包装、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很多细菌和病毒吗?那么,我们该如何保证自己的健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洗手歌》,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播放《洗手歌》)第二环节:讲解洗手的重要性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洗手吗?(等待学生回答)洗手可以清洁双手,防止细菌的传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那么,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呢?(等待学生回答)在吃饭前、接触脏物后、上厕所后等情况下都需要洗手。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正确的洗手步骤。

(教师手持洗手液,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洗手步骤,同时向学生讲解)第三环节:学生模仿洗手(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模仿洗手的步骤,相互帮助,纠正不规范的洗手方式)老师:同学们,现在我将你们分为小组,每组4-5人,你们可以互相帮助,模仿洗手的步骤。

请注意,洗手时需要用流动的水和肥皂,双手要洗干净,不要忘记指缝、指甲等细节。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手部卫生要讲究 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手部卫生要讲究 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手部卫生要讲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部卫生的重要性,知道洗手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洗手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手部卫生的重要性2. 正确的洗手方法3. 洗手习惯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手部卫生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手部卫生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一起学习。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洗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正确的洗手方法。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洗手习惯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宣传手部卫生的重要性,监督家人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养成良好洗手习惯。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手部卫生的重要性。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正确的洗手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家校合作,让学生将所学内容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七、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洗手液、肥皂、擦手纸等实践用品。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足够的实践机会。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洗手习惯。

十、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洗手习惯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洗手时间不够、洗手方法不正确等。

卫生安全教育勤洗手教案

卫生安全教育勤洗手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洗手的重要性,认识到洗手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卫生安全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洗手的重要性2. 正确的洗手方法3.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洗手对于预防疾病的作用2.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洗手液、肥皂、毛巾3. 健康知识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勤洗手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细菌,预防疾病。

二、讲授新课1. 洗手的重要性a.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数量对比。

b. 学生观察图片,讨论洗手的重要性。

c. 教师总结:洗手可以去除手上的细菌,预防疾病,保护我们的健康。

2. 正确的洗手方法a. 教师展示正确的洗手步骤:湿手、搓肥皂、揉搓手掌、揉搓手背、揉搓指缝、揉搓指甲、揉搓手腕。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洗手。

c. 教师讲解每个步骤的作用。

3.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a. 教师展示健康知识卡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情况下需要洗手。

b.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c.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保护自己的健康。

三、巩固练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洗手比赛,看谁洗得又快又干净。

2. 学生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洗手心得。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洗手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勤洗手。

教学延伸:1. 家长配合,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2. 学校开展“洗手之星”评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

2. 调查学生在生活中的洗手习惯,了解教学效果。

3. 收集学生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备注: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勤洗手 讲卫生》(教学设计)-一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勤洗手 讲卫生》(教学设计)-一年级劳动北师大版

勤洗手讲卫生 (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一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是讲述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洗手。

希望通过本设计能够让一年级的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卫生的概念和卫生的重要性。

2.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

3.掌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卫生。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描述卫生的重要性,并能够给出一些具体的卫生措施。

2.能够正确演示如何洗手。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注重个人卫生。

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们的卫生意识。

2.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3.让学生们爱护自己的身体,注重个人卫生。

教学过程热身活动1.欢唱《清洁的一天》。

2.阅读《我爱洗澡》这本绘本。

3.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卫生吗?”4.提问:“为什么我们要注重卫生呢?”5.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卫生呢?”主体活动1.讲解卫生的重要性。

–卫生对人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保持卫生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卫生,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

–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们明白卫生对身体的影响。

2.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

–描述正确的洗手步骤。

–演示正确的洗手方法。

–让学生们自己尝试洗手,并互相帮助。

3.小组讨论。

–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卫生。

–听取小组发言,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4.课堂小结。

–小结课堂内容,强调卫生的重要性。

–询问学生们学到了什么。

–确认学生们对卫生的理解和正确的洗手方法。

结束活动1.安排担任“卫生小卫士”的同学,他们要在班级内担任带头人,带领同学们做好卫生工作。

2.通过比赛的形式,展示自制的“洁净用品”,让同学们感受到卫生的重要性和好处。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判断其是否理解卫生的重要性,并能否正确地描述卫生的措施。

•观察学生的洗手过程,判断其是否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表现,评估其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重个人卫生和健康。

教学资源准备1.绘本《我爱洗澡》。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讲究卫生勤洗手全国通用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讲究卫生勤洗手全国通用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讲究卫生勤洗手(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洗手的重要性,认识到讲究卫生、勤洗手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3. 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健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讲解洗手的重要性。

2. 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

3. 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洗手过程,互相检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增强健康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洗手液、纸巾。

2. 学具:洗手液、纸巾、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不讲卫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讲究卫生?引入本课主题——讲究卫生,勤洗手。

2. 讲解洗手的重要性(10分钟)讲解洗手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让学生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说明不洗手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

3. 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5分钟)演示正确的洗手步骤,包括湿手、取洗手液、搓手、冲洗、擦手等。

引导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4. 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完成洗手过程,互相检查(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自主完成洗手过程。

相互之间进行检查,确保洗手步骤正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洗手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讲究卫生勤洗手1. 洗手的重要性2. 正确的洗手方法七、作业设计2. 和家长一起制定家庭卫生计划,提高家庭卫生水平。

八、课后反思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再次强调洗手的重要性,以及正确洗手方法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重视实践活动。

在学生自主完成洗手过程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操作步骤,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对于操作不规范的学生,教师应耐心地重复演示,并解释正确洗手步骤的重要性。

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真正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在学生互相检查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同伴的洗手步骤,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做到正确洗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健康教育《讲究卫生勤洗手》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知道小手的重要,了解病从口入,一定要保证小手的清洁卫生,并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病从口入,一定要保证小手的清洁卫生
教学难点:
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教具(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师:小朋友,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评一评,谁的小手最干净?
2、学生互相检查,报告情况
3、师:你知道小手不干净对我们有哪些危害吗?
4、学生说:病从口入
5、师:我们的小手整天要接触许多的东西,沾上了很多细菌,小朋友不仅靠它做事情,还
要拿吃的东西,这样就容易生病。

那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6、学生交流:勤洗手
7、师:可是有许多小朋友把手往水笼头下一伸,就好了,你们说对吗?
8、说说正确的洗手方法
9、师拿出准备好的水、肥皂,请学生来示范,学生评价
10、师生编儿歌,改编,读歌谣
一双小手用处多,
大小事情靠它做。

东摸摸,西碰碰,
脏兮兮呀病菌多,
讲究卫生勤洗手,
干干净净抗病魔。

板书设计:
讲究卫生勤洗手
洗手的方法,怎么样来讲究卫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