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__生__产__力___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
点拨:考查区域环境特征、生态环境问题及农业发展措施。 文字信息中地区位臵和农业类型“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 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和图像信息中的经纬度位臵、大片沙漠、
内流河等都明确告诉我们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温带
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是该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围绕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进行,措施主要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
生态破坏是当今世界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 到区域的发展。结合区域图考查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表现和治理措施一直是高频考点。考查形式上既有选择题也有 综合题,辅以文字图表考查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 对材料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
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生态 问题 代表地区 产生原因 危害 ①水土流失地区:地表肥 治理措施
续表
生态 问题 代表地区 产生原因 危害 治理措施
旱涝、盐碱、气候具有春旱多 风沙是黄淮 风沙、气温年较 海平原(集 差大、降水集中 旱涝 中于冲积地 且变率大等特 土壤贫瘠,农业增产困 灾害 平原、滨海 点;地势低平, 难,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盐碱地治理:调节、 低湿地治理:鱼塘— 台田模式; 控制水盐运动
快、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
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干燥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
应),地面风速增强。
【变式训练】 (2011 年蚌埠模拟)读图 3-2-8,完成 1~2 题。
图 3-2-8
1.图中 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图 3-2-7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库布齐沙漠为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库布齐沙漠为例》课件
(1)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库布齐地区会 演变成“死亡之海”。(6分)(2)分析库布齐沙漠推
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
不利影响。(6分)(3)说明在流动沙丘分布区使用草 方格固沙的好处。
(6分)(4)概括当地光伏发电立体化产业带来的效益。
(6分)
考向探究一:
01
荒漠化的成因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1)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库布齐地区 会演变成“死亡之海”。(6分)
就地 取材
关键词
02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漢,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库布齐地区 曾经森林葱郁、水草肥美,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 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库布齐人民在流动沙丘分布区,先 用草方格固沙,再种植固沙植被。近年来,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 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 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24分)
D.盐碱化
考向探究一:荒漠化的成因
举一反三2
【课堂练习】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 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
原1.上断的流洼期地间增,多山增前大平。原据上此的完洼成地1增-2多题增。大(是20由19于新课A标.II)地面小沉尺降度 个性问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真题盘点
高考真题 2020山东,19(3) 2020新课标III,37
分值
命题情境
4分 西柳沟流域考察的图文资料
24分 毛乌素沙地中沙地与沼泽等的转变和要素统计图

第十五章生态环境规划-精选文档PPT课件

第十五章生态环境规划-精选文档PPT课件

生态环境规划的特点: 综合性 区域性 动态性 政策性
2、生态环境规划的类型
生态规划的类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区域类型划分,包括城市生态规划、区域生态 规划、流域生态规划等; 按行政区划分,包括国家生态规划、省、市级生 态规划、县级生态规划等; 按规划期限划分,包括长远规划、中期规划以及 短期规划(或计划)。
(2)生态保护是实行有效生态管理的关键
生态规划在各项生态管理活动中具有着非常重要 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现行的各项生态管理制度中基 本都是以生态规划或计划为基础和先导。如落实生态 保护目标责任制,就是要把生态规划的总目标分解为 各项分目标以及年度计划指标,然后逐级下达到有关 单位去落实、执行,生态管理机构通过指导、督促、 检查来促使他们完成各项规划指标,从而达到目标管 理的目的。
改善生态质量以及预防生态破坏是生态规划的 中心工作。生态规划就是要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进行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产 生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有计划、有步骤、 有重点地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地改善生态 质量和恢复自然生态良性循环,使人们工作和生活 在一个清洁、优美、安静的环境之中。
3) 生态制约型的生态规划
生态制约型的生态规划是从充分地、有效地利用 生态资源出发,同时防止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产生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来建立生态保护目标,制定生态保 护规划。这种类型的生态规划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服 从生态保护的需要,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在生态保 护基础上的,即经济发展受生态保护的制约。
由于生态规划存在着不同的类型,而不同 类型生态规划的对象、目标、内容、范围以及 期限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由此使各类生态规划 的任务也不尽相同。例如,一个国家或一个区 域的总体生态规划与一个水域或自然保护区的 生态规划所承担的规划任务是不完全相同的。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PPT课件 8(18份) 人教课标版2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PPT课件 8(18份) 人教课标版2

【解析】第3题,从景观图上可以看到蒙古包,应该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区。 该地区降水较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金缺乏,小水电站、薪炭林、 核电站建设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当地风力较大,适合风力发电。第4题,当 地主要的生产活动是放牧,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场荒漠化,荒漠化最有效的治 理措施是恢复其地表自然植被。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第2课时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重点和措施。
2.通过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的分析,初步掌握区域 生态建设和防治方法。
3.通过对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的案例 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 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 (1)预防潜在的①荒__漠__化__威__胁_;(2)扭转②正__在__发__展__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③_生__产__力___。 3.防治原则 (1)坚持维护④生__态__平__衡__与提高⑤经__济__效__益__相结合;(2)⑥__治__山____、治水 、治碱(盐碱)、⑦____治__沙____相结合。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 低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环境整治
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 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村新能源建设
推广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减少农村对传 统能源的依赖。
工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
工业污染治理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废水、废气处理效率。
循环经济与资源回收
《生态环境保护》ppt 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5
目录
Contents
• 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案例 • 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01 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生态环境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措施 ,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预防环 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维护生态平 衡和人类健康。
建立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对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补偿和 修复。
04 生态环境保护的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 2 3
创新技术
介绍最新的环境科学技术,如空气污染控制技术 、水处理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等,及其在生态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智能监测
阐述如何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环境管理 提供科学依据。
循环利用
清洁能源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 赖,降低环境污染。
推进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减量化。
绿色生产与消费
绿色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绿色消费
引导公众进行绿色消费,购买环保 产品和服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 响。
绿色出行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课件2新人教版选修4

针对训练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B两城市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写出图示地域范围内各级城市的数目:直辖市
________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________个,地级
市________个.由此可以看出城市级别与城市数
目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镇间的平均距离,总结这
①确定区域内城镇 发展的战略②建立 合理的城镇体系结 构③安排基础设施 和社会服务设施 ④注重环境保护规 划⑤制定实施规划 的政策措施
3.城镇合理布局的意义:合理的城镇布局, 可使一定地域范围内规模、职能各异的城镇, 组成具有一定地域结构并相互联系的有机整 体,进而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取得最佳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1.城镇合理布局: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要使地区城 镇合理布局,必须从自然环境条件、现有产业基础、 交通运输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 综合考虑,既要使大中小城市数量比例协调、规模 有序分布,又要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以高级中心城市 带动较低级城镇,同时促进周围乡村社会经济的全 面发展.
种距离的大小与城镇级别高低之间的关系.
解析:这是一幅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从图 中可以看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量和服务范围的大 小之间的关系,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距离 也越远. 答案:(1)上海 杭州 (2)1 3 8 城镇级别高,数目少,城镇级别低,数目 多 (3)城镇级别高,彼此距离远;城镇级别低,彼此距离 近.
1.能结合实例对区域城镇的合理布局提出建议。
2.了解城乡协调发展的措施及其意义。
基础自主学习
一、城镇合理布局与联系
地域结构 并相互联系的有机 组成具有一定__________ 城镇合理 整体,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 1. 布局的意义 社会效益 和___________ 经济效益 获得最佳的____________

健全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PPT简洁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课件

健全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PPT简洁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课件

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2023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推动实现生态环境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

”这一重要论述,为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加强新时代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1.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不断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是以保障生态功能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环境管理制度,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在生态环境源头预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在具体制度设计层面,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并根据各区域不同生态环境特征,结合各种环境要素的保护需要,划分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三类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制定差异化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根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制度形成经历了不断更新升级、日臻完善的过程,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已开始探索环境分区治理,针对地表水、大气和噪声等单一环境要素设立了不同的环境功能区划。

步入21世纪,我国环境治理模式开始由单一环境要素治理转向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治理,先后设立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

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划定生态红线,对各类主体功能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环境标准和环境政策”。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开始制定更为系统全面的生态环境分区治理方案。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C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9:47:12 A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2/282021/2/282021/2/28Feb-2128-Feb-21

退耕还湖;建立 自然保护区;防 治污染
三江源地区; 东北沼泽开 发;长江中下 游围湖造田
【小结】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图 4-1-8
【典例 2】(2010 年新课标卷)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 之一。1998~2006 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 11 次。
图 4-1-9 分析甘肃民勤春季沙尘暴频发的地理因素。
保护植被,防止 云 贵 高 原 ( 石
过度砍伐、过度 漠化);西北地
放牧;发展节水 区(沙漠化);灌
农业,合理利用 溉 农 业 区 ( 次
水资源
生盐碱化)
续表:
生态 问题
产生原因
危害
治理措施
代表地区
调蓄水量作用减
弱;调节气候能力 湿 地 围湖造田;过度开发;水
下降;生物多样性 破坏 污染
减少;纳污能力下
[名师点拨]考查沙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成的原因。沙尘天气形成需要的 物质条件——沙;需要的动力条件——风。
[答案]民勤地区沙漠广布(沙源丰富,植被少),春季升温快、 降水少,地表干燥,易起沙;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 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干燥天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 地面风速增强。
【变式练习】 3.(2010 年广州质检)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 况比较图(图 4-1-10),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图中 B 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 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名师点拨]本题考查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 理措施。分析思路:区域定位→了解自然背景,生产方式。第(1) 题,读图可知环境问题分布的地区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为 主,其显著的自然特征是气候干旱;第(2)题,干旱环境之下存 在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如果经济发展与当地环境不协调,极 其容易产生荒漠化;第(3)题,在已知环境问题的前提下,找到 原因,针对原因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一般来讲自然原因改造 起来不太容易,解决的措施主要从人为原因入手。
图 4-1-3 根据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来湖面演变的 总体趋势,并简析该趋势发生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后果。 点拨:本题考查了湿地(主要考查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和后 果。结合图文资料,乍得湖面积越来越小,除自然原因外,还 与人口的不断增长,乍得湖沿岸农业开发和过度取水有关。湖 泊面积的缩小会加剧当地的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 产难以为继等问题。
答案:1.B 2.D
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生态 问题
产生原因
危害
治理措施
代表地区
地表肥沃土壤流 水 土 降水强度大;土质疏松;
失,影响农业可持 流失 地表起伏大;植被破坏
续发展
黄土高原地 恢复植被;修梯 区;南方丘陵 田;打坝淤地 地区 ( 红漠化
现象)
石漠化—— 岩溶地区植 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的 荒 漠 结果;沙漠化——干旱地 土壤肥力下降,影 化 区植被破坏引发;次生盐 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碱化——干旱、半干旱地 区不合理灌溉引发
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是区域自然和人文双重因素 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就是当地干旱缺水的 自然环境和人类对草场资源的过度开发共同造成的,因此分析 一个地区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要分析当地的自然背景、分析 当地人类长期的生产方式,找到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才能找 到问题产生的症结,对症下药。区域生态与发展问题的研究思 路如图 4-1-5:
[答案](1)D (2)B (3)A
【变式训练】 (2011 年蚌埠模拟)读图 4-1-7,完成 1~2 题。
图 4-1-7
1.图中 A 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
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 取哪些措施?
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 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2011 年浙江卷)图 4 -1 -2 为我国某区域示 意图,完成问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 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 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 主要措施是什么?
图 4-1-2
点拨:首先根据经纬网进行空间定位→确定气候、水文、 土壤、植被、地形等自然环境特征→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依 据自然特征和生产方式确定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以及治理措 施。
答案:自然环境特征: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 植被稀少等。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2/28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草地。 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3.(2011 年上海卷)读乍得湖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
湖面伸缩性很大。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 3 000 多万人靠乍 得湖为生。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 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还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 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 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然而,在他 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随之出现。
图 4-1-10 A.甘肃省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点拨:读图可知,甘肃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 例最大;内蒙古与宁夏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相等, 但两省土地总面积不同,因而水土流失的面积不同;云南、贵 州位于岩溶地貌区,因过度砍伐或开垦造成植被破坏而引起水 土流失,出现石漠化现象。
专题四 区域的综合发展
第1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2011 年广东卷)石羊 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 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 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石羊河流域示意 图(图 4-1-1)。
图 4-1-1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_气__候,目前 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__________。
点拨:第 1 题,A 位于贺兰山以东的宁夏平原,黄河流经, 灌溉农业发达,人们在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 灌溉方式,易使地表积水;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 干旱,蒸发强烈,积水蒸发后,盐分积聚在地表,导致土壤盐 碱化。第 2 题,注意题干的设问为“人为原因”,即何种不合 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草原退化为沙漠。
4.(2010 年浙江卷)图 4-1-4 是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 问题。
图 4-1-4 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 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答案: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 气温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生态破坏是当今世界比较突出的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 到区域的发展。结合区域图考查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表现和治理措施一直是高频考点。生态环境问题在 2011 年广东 高考中占 14 分左右。考查形式上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辅以 文字图表考查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对材料信息分 析、处理的能力。
图 4-1-5
【典例 1】(2010 年佛山一模)读我国部分地区简图(图 4-1 -6),回答(1)~(3)题。
图 4-1-6
(1)我国该区域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
A.地形起伏大 C.河流短小但水资源丰富
B.降水自西向东减少 D.气候干旱
(2)本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 (3)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 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 D.大力发展耕作业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答案:演变趋势:卫星影像示意图说明,乍得湖近五十年 来湖面的面积急剧缩小。
演变原因:全球变暖导致干旱加剧,荒漠化趋势严重造成 沙漠逐步南侵;人口增长过快,农牧业过度发展,沿湖国家缺 乏统筹安排等。
产生后果:湖水日趋枯竭,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程 度加剧,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农牧渔生产难以维系, 生存条件恶化。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8日星期 日2021/2/282021/2/282021/2/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