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选择题解题指导专题辅导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题型解析提高解题准确度

中考物理题型解析提高解题准确度

中考物理题型解析提高解题准确度物理是中考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解题准确度是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中考物理题型进行解析,帮助考生们提高解题准确度。

一、选择题解析选择题在中考物理试卷中占据较大比重,正确解答选择题对考生们的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对选择题解析的方法进行讲解。

1. 认真审题:一般情况下,选择题的题目比较短,但其中隐藏的信息往往很多。

考生们在解答选择题时,应该认真审题,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避免因为对题意理解有偏差而导致错误答案的选择。

2. 排除法:当遇到一道较难的选择题时,考生们可以尝试使用排除法,将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掉。

通过缩小答案范围,可以提高猜测的准确度。

3. 联系实际:物理作为一门实用的科学,与生活紧密相关。

在解答选择题时,考生们可以尝试将题目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题意,找出正确答案。

二、计算题解析计算题是中考物理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对考生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物理基础知识有较大的考核。

下面将对计算题解析的方法进行讲解。

1. 弄清题意:在解答计算题前,考生们应该仔细阅读题目,弄清题意。

特别是对于复杂的计算题,考生们在进行计算之前,要明确每一步骤的目的和计算方法,以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2. 建立模型:在解答计算题时,考生们可以尝试将题目抽象成一个简化的模型,将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运算问题。

建立模型后,按照物理规律和公式进行计算,可以提高解题准确度。

3. 注意单位和精度:在进行计算时,考生们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单位,并保持正确的单位换算。

另外,在答题过程中要控制计算精度,保留合适的小数位数,避免舍入误差的影响。

三、解答题解析解答题是考查考生们对物理知识应用和分析能力的较高要求。

下面将对解答题解析的方法进行讲解。

1. 分析思路:在解答解答题前,考生们应该认真分析题目,确定解题思路。

可以先在纸上列出关键数据和已知条件,再根据题目要求展开思路,步骤清晰。

中考物理《选择题解法与技巧》复习教学案

中考物理《选择题解法与技巧》复习教学案

《选择题解法与技巧》复习教学案导疑——情景导入,提出疑问选择题有哪些解题方法?释疑——主动展示,阐述疑点极端法:在符合题目要求情况下,选取一种最为特殊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作出选择。

例1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取相同高度后,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的大小关系为()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无法确定赋值法:是对题中的一些未知量加以合理赋值, 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例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2=2R1,当开关接a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当开关接b点时,电压表的示数()A.小于0.5U0B.等于0.5U0C.大于0.5U0而小于U0D.等于U0假设法:对题中有关过程进行合理假设,推出有关答案。

例3 一根粗细均匀的杠杆可绕中点O自由转动,杆上挂有质量不等的物体A、B,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

现将A、B同时向支点移动相同距离,此时杠杆将()A.仍能平衡B.不能平衡,左端下降C.不能平衡,右端下降D.无法确定排除法:直接判断出现困难,若能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则剩下一个即为所选答案。

例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B.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突然向右倾的原因是汽车向左拐弯D.1N的水不能产生大于1N的浮力概念、规律辨析法:对题目中容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规律进行辨析,确定正误的方法。

例5 下面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静止B.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会改变逆向思维法:从被选的各个答案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为已知条件,经过分析倒推出题中需成立的条件或要求来作出选择。

初中物理老师划重点:掌握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doc

初中物理老师划重点:掌握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doc

初中物理老师划重点:掌握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1.直接判断法。

通过观察,直接从题目中所给出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正确结果,作出判断,确定正确的选项。

它适合于基本不转弯且推理简单的题目。

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

2.淘汰排除法。

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将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答案。

注意有时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是排除正确的选项。

3.逆向思维法。

这种方法是从选的各个答案入手,进行题意分析,即是分别把各个答案中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作为已知条件,经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倒推出题中需成立的条件或满足的要求,从而在选项的答案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4.归谬法反证法。

这种方法是先提出和定理中的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和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

5.概念辨析法。

概念辨析法是对题目中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辨析,确定正误的方法。

6.计算求解法。

计算法是根据命题给出的数据,运用物理公式推导或计算其结果并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物理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

7.推理法。

根据题给条件,利用有关的物理规律、物理公式或物理原理通过逻辑推理或计算得出正确答案,然后再与备选答案对照作出选择。

8.赋值法。

有些选择题展示出一般情形,较难直接判断正误,可针对题设条件先赋值代人进行检验,看命题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结论。

中考物理选择题类型从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来看,单项选择题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且根据试题情景设置不同的选项,可以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和物理情境,使考察目标的知识面增大,还可以根据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易犯的错误设置选项,从而鉴别考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识图、计算等能力,下面就以一节选择题专项练习内容谈谈自己在复习时的体验。

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

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方法物理是一门实证科学,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选择题是占比较大的一部分。

正确解答选择题需要考生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物理选择题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审题准确首先,在解答选择题之前要进行准确的审题。

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概念、实验原理等进行认真理解,将题目所给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只有准确的把握题目的要点和条件,才能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二、排除错误选项当遇到一道选择题时,如果知道某几个选项是错误的,可以先排除这些错误选项,缩小选择范围。

比如,在计算机主板上,北桥芯片的功能是(A)控制I/O设备,(B)控制内存读写,(C)控制硬盘读写,(D)控制显卡工作。

如果知道北桥芯片不控制硬盘读写和显卡工作,那就可以排除选项(C)和(D),只需要在剩余选项(A)和(B)之间进行选择。

三、分析选项解答选择题时,可以通过分析选项的方式进行判断。

首先,可以对比选项中的物理概念和实验原理。

通过对比,找出选项间的异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其次,可以利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分析选项。

对于涉及物理规律和定律的选择题,可以通过对选项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判断选项的合理性。

例如,在一个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力(A)逐渐减小,(B)保持不变,(C)逐渐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

根据重力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保持不变的定律,可排除选项(A)和(C),最后选择选项(B)。

四、运用实例解答选择题时,可以通过举例法进行验证。

可以通过构思具体的实际例子,将选项中的物理概念和实验原理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判断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时,哪个方向的力使物体加速度减小的选择题中,可以构思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由上往下滑动的实例,通过对比斜面的倾角和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得出加速度减小的结论。

五、知识运用在解答选择题时,还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考前指导:中考物理辅导

考前指导:中考物理辅导
1、信息材料、磁、声音的应用部分:没有捷径,要把相关的.概 念背下来,再加上一些典型题的练习,到达学问的融会贯通。
2、家庭用电:家庭用电常考的就是安全用电和电路故障。这个部 分要理解火线和零线的概念,牢记测电笔的用法,插座、灯泡、开关 的正确连接方法。
家庭电路故障缘由是短路或断路,考查点有零线短路、用电器或 插座短路、电路总功率过大。
查方式更敏捷,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 就需要大家在学习时注重思索学问点有哪些实际运用,并形成良好的 解题运算习惯。
最终介绍下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些重要考查点,涉及到的有信息 材料、磁、声音的应用、家庭用电,多项选择题中的实际问题,试验 题和简答题,考试中最简单出现的失分点往往也集中在这几点上,大 家在学习这些学问时要尤其留意。下面对这几类题简洁分析一下。

第3页共3页
3、计算填空:这类填空题在这几年中考试卷中,在填空题出现都
考试卷占着相当比例。选择题中的选项常会对同学选答有迷惑、干扰作
比较简单。
用,因此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因考虑不周、对概念记忆不清晰而出错。所
因为填空题覆盖面广、涉及学问点较多,学习过程中应定期归纳
以要答选择题除了平常对物理概念把握清晰坚固外,还要懂得在选答时
解决问题的能力,仔细做好与复习和错题总结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所学学问进行全面把握、透彻理解。
3、简答题:不要死记硬背,多留意身边的物理问题
2、填空题:定期归纳学问规律和错题,系统化学习
随着课改的深入,简答题要求同学们进行对物理问题的全面表述
填空题是物理命题考试中最常采纳的一种形式。常见有以下几种类

第2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初三物理复习指南题型解析与技巧

初三物理复习指南题型解析与技巧

初三物理复习指南题型解析与技巧一、选择题选择题在初三物理考试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我们需要掌握解题的技巧。

解决选择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理。

1. 理解题意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

确保自己对问题完全理解,避免选错答案。

2. 找出关键信息在选择题中,关键信息可能包括物理规律、公式、实验数据等。

我们可以根据关键信息来推理和解答问题。

3. 分析和推理通过分析关键信息,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推理和解答问题。

例如,根据公式来计算物理量的大小,或者利用物理规律来解释一些现象。

4. 排除干扰项在选择题中,通常会有一些干扰项,我们需要通过排除法来确定正确答案。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干扰项的分析,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

然后,我们可以对剩下的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合适的答案。

二、计算题计算题通常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已知的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解决计算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选择适当的公式,并进行数据的运算和推理。

1. 建立物理模型在解决计算题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建立一个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出计算的关键点。

2. 选择适当的公式在选择公式时,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选择适合的公式。

如果条件不完全,我们需要通过物理规律来进行推理,然后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3. 进行数据运算和推理在进行计算时,我们需要将已知的数据代入公式中,并进行运算。

在运算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精度的控制。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结果来进行推理,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三、解答题解答题需要我们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论述。

解决解答题的关键在于理清思路,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合理的论证和结论。

1. 理清思路在解决解答题时,我们需要先理清思路,明确问题的要求和目标。

然后,我们可以将问题进行分解,列出解题的步骤和方案。

一玩转中考物理题型选择题解题指导

一玩转中考物理题型选择题解题指导

八步赶蟾――选择题解题指导选择题是中考物理试卷物理局部必考题型,绝大多数省市试卷为单项选择题,个地省市也有多项选择题。

选择题在结构上主要包括两个局部:一局部叫题干,由陈述句或疑问句构成,它是表达题中的物理现象的过程;另一局部叫选项,它包含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或错误答案,通常有四个选项可供选择。

近年来山西理综试卷物理局部考查的都是单项选择题,即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选择题对知识的覆盖面大,往往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知识漏洞,给出正、误并列的现成答案选项,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区分是非,区别真伪,作出选择,它具有客观性、广泛性、多样性、迷惑性等特点,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解答选择题的根本根据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以及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解答时只能认真分析题设与所问,切忌乱猜乱选。

为了迅速得到正确答案,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善于把物理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生产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要善于把多种解答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下面,我就给同学们介绍几种解答选择题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直接判断法所谓直接判断法,就是通过观察,直接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条件,应用所学知识和规律推出正确结果,作出判断,对照选项确定正确的答案。

例1.如图〔甲〕所示,物体甲重30N,被50N 的水平压力F 甲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如图〔乙〕所示,物体乙重60N,在40N 的水平拉力F 乙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那么物体甲受到的摩擦力f 甲和物体乙受到的摩擦力f 乙分别是〔〕A.f 甲=30N,f 乙=60N B.f 甲=30N,f 乙=40NC.f 甲=50N,f 乙=60N D.f 甲=50N,f 乙=40N解析在图〔甲〕中,物体甲在竖直方向上保持静止,摩擦力f 甲与其重力G 甲是一对平衡力,即f 甲=G 甲=30N;在图乙中,物体乙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f 乙与拉力F 乙是一对平衡力,即f 乙=F 乙=40N。

【备考】中考物理题型解读与技巧点拨 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技巧(解析卷)

【备考】中考物理题型解读与技巧点拨 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技巧(解析卷)

专题一选择题解答技巧从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来看,选择题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它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形式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迷惑性。

根据试题情景设置不同的选项,可以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和物理情境,考察目标的知识面大。

解答时,一定要避免题目的干扰和误导,防止和减少凭猜测确定答案的做法;二要认真审题,明确对选项的要求,如所要选择的选项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错误)”的,防止由于“眼误”而导致解题错误;三要针对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技巧一:直接法这种解题方法直接运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对备选项中的答案进行判断。

选项常以物理学史、物理单位、物理观象、物理结论等内容为主,对应的题型多数是识记型选择题。

这类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的题目。

【例题展示】例题1(2017•齐齐哈尔)根据生活经验,以下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 kg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D.中学生的鞋长约为42 cm【分析】联系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C【跟踪训练】1.(2017•大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可以传播B.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C.蜡烛放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等大、倒立的虚像D.在石油勘探时常采用人工地震,利用探头接收地下不同层间界面反射回来的声波,从而探测出地下油矿【答案】D【解析】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像到物的距离、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故B错误;凸透镜成像时,u=2f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错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可以探测地下油矿,故D正确;综上选D.2.(2017•昆明)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来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对以下自然现象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B.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汽化C.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凝固D.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升华【答案】A【解析】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起淡淡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深秋时节,树叶、瓦片上出现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综上选A.3.(2017•益阳)下列有关生活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用电器与插座是串联的B.使用螺丝刀形状试电笔时,手指不能接触其顶部的金属帽C.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而应先切断电源D.电能表只准接在空气开关之后【答案】C【解析】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插座就是插接用电器的,所以用电器应与插座并联,故A错误;使用试电笔时,如果手指碰不到其顶部的金属帽,氖管就不会发光,测电笔无法正常工作,故B错误;家庭电路中的触电,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接触造成的;在家庭电路发生触电时,应当立即切断电源,迅速使触电人脱离带电体,故C正确;据家庭电路的构成可知,家庭中的电能表应该安装在空气开关前面,故D错误;综上选C.4.(2017•乐山)下列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发动机用水作为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B.打开香水瓶不久,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是因为香水发生了升华现象C.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因为蒸发放热D.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答案】A【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冷却用水作为工作物质,故A正确;打开香水瓶盖后,满屋子都能闻到香气,是因为香水发生了汽化现象,故B错误;在发烧病人的额头上擦冷水降温,是利用水蒸发吸热的原理,故C错误;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D错误;综上选A.5.(2017•齐齐哈尔)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C.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答案】C【解析】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AB错;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若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当物距等于原来像距时,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若换用材料与口径相同但更厚一些的凸透镜,焦距更小、会聚能力更强,像距更小,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故D错;综上选C.6.(2017•广元)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灯泡L1,L2均不发光,且电流表Ⓐ和电压表Ⓥ指针均指在零刻度.现将灯泡L1和L2位置对调,其余元件位置不变,重新闭合开关S 时,发现两只灯泡仍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仍然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发生了明显偏转,依据上述信息可以判断()A .灯泡L 1的灯丝断了B .灯泡L 2的灯丝断了C .电源接线处松脱D .电流表损坏了【答案】B【解析】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到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有断路,则可能是灯泡L 2的灯丝断了或电流表损坏了;将灯泡L 1、L 2的位置对调,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断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两接线柱到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是通路,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发生断路,即灯泡L 2的灯丝断了,故ACD 错误,B 正确,故选B .7.(2017•常州)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10Ω,R 2=30Ω.闭合开关S ,电压表V 1与V 2的示数之比是( )A .1:3B .3:1C .3:4D .4:3【答案】C【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V 1测R 2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 2测电源的电压,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由U I R=可得,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111222101303I U R R I U R R Ω====Ω,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压表V 1与V 2的示数之比:122233134U U V U U V V ===+.故选C . 8.(2017•广元)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容器底部,上端与物体A 连接,现向容器内注水,当水的深度为h 时,弹簧长度恰好为原长,此时物体A 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已知物体A 体积为V ,容器内部底面积为S ,水的密度为ρ水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物体A 受到的重力G A =13ρ水gV B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23ρ水ghS C .物体A 的密度为ρA =13ρ水 D .若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A 浸没水中,则弹簧对A 的拉力F′=13ρ水gV 【答案】D 【解析】当A 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即23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为原长,则说明此时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等,物体重力G=F 浮=ρ水gV 排=ρ水g 23V=23ρ水gV ,故A 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ρ水gh ,由p=F S 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pS=ρ水ghS ,故B 错;物体A 的质量2233gV G m V g g ρρ===水水,物体A 的密度:2233A V V ρρρ==水水,故C 错;若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A 完全浸没,A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下的拉力及浮力作用,所以F 浮=G+F 拉 ,则F 拉=F 浮﹣G=ρ水gV ﹣23ρ水gV=13ρ水gV ,故D 正确;综上选D .技巧二:排除法按照题意的要求,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对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或对选项本身的科学性进行判断,将与题干无关或缺乏科学性的选项排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选择题解题指导
选择题是物理中考中常见的客观题之一,并且在总分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但是同学们在考试时如果不细心,就会很容易丢分。

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

在做选择题时,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有:
一、推理无据、主观臆断
例1 弹簧测力计拉着重5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0.3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现在使物体以0.6m/s的速度在原来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A、5N
B、10N
C、0N
D、15N
错解:选B项
错解分析:主观臆断,以为物体速度增加一倍,摩擦力也增加一倍,因此选B项。

正确解法: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题目中速度的改变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所以正确答案应选A项。

二、概念模糊、理解不深
有些同学平时学习时不去认真分析概念的含义,对概念认识模糊,理解不深刻,遇到涉及有关概念的题目时,盲目解答。

例2 起重机吊着103N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移动5m,起重机对物体做的功为()
A、5×103J
B、2000J
C、0
D、5J
错解:选A
错解分析: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概念模糊,只考虑力和距离,没有注意概念中提到“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正确解法: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所以起重机对物体没有做功。

因为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而移动的距离在水平方向上。

正确答案应选C项。

三、审题不细、盲目乱套
例3 一支1m长、底端封闭的玻璃管内装有760mm高的水银柱,当玻璃管倾斜一定的角度时,玻璃管受到的压强()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错解:选C
错解分析:错解原因是审题不细,把题目看成是托里拆利实验,将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大气压支持水银柱不变,理解为压强不变,导致错误。

正确解答:当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内水银柱深度变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以知道,玻璃管底受到水银的压强变小,所以正确答案应是B 项。

四、分析不细、挖掘不尽
同学们由于解题时粗心,对题目没有细心分析,题目中所隐含的条件没有挖掘尽,引起错解。

例4 一个物体重100N,放在水平面上,一个人第一次用60N的力竖直向上拉,第二次用80N的力竖直向上拉,问物体受到的合力第一次比第二次()
A、大
B、小
C、相等
D、无法比较
错解:选A
错解分析:对物体受力没有全部找出,漏掉一个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误以为物体只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合成,物体第一次受到的合力等于20N,大于第二次受到的合力20N,故错选A项。

正确解法: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竖直向上受到拉力和地面支持力作用,由于两次拉力均小于重力,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作用,两次受到的合力均等于零,所以正确答案应选C。

五、思维定势、缺乏分析
例5 某物体重0.3N,把它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溢出重0.2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A、可能是0.25N
B、可能为0.1N
C、一定为0.1N
D、一定为0.2N
错解:选D
错解分析:平时练习接触到的题目是将物体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浮力等于溢出的水重;但该题目却没有提到烧杯中是否装满了水,定势思维一时无法转移又缺乏认真分析,引起错解。

正确解法:题目中没有提到漂浮,选项C和B可以先排除;若烧杯中水装不满,F浮>
G物;若烧杯中水装满,F浮=G物;这两种都有可能,选项D也可以排除,所以正确答案应选A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