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课件
脂肪乳的介绍及其临床应用

脂肪乳的介绍及其临床应用
脂肪乳的介绍及其临床应用
1.脂肪乳的定义
脂肪乳是一种含有脂肪粒的乳剂,由脂肪颗粒、乳化剂和稳定剂组成。
脂肪乳主要用于给予患者能量和营养支持,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2.脂肪乳的组成和制备
脂肪乳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颗粒、乳化剂和稳定剂。
脂肪颗粒通常由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等组成。
乳化剂可包括大豆磷脂、卵磷脂等,用于稳定脂肪颗粒与水相的乳化过程。
稳定剂可以增加脂肪乳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如α-生育酚等。
3.脂肪乳的临床应用
3.1 营养支持
脂肪乳作为一种高能量高脂肪的营养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增加能量摄入的情况,如消瘦患者、重症患者、术后恢复等。
3.2 肝豆状核变性
脂肪乳中的脂肪颗粒可以被肝细胞摄取和代谢,从而帮助肝功能并减轻肝豆状核变性病变,对于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3.3 胆汁分泌不足
脂肪乳中的脂肪颗粒可以促进胃肠道分泌胆汁,增加胆汁酸的浓度,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对于胆汁分泌不足患者的营养调理非常重要。
4.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临床试验数据、研究报告、脂肪乳配制方法等,详见附件部分。
5.法律名词及注释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包括但不限于:脂肪乳,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等,请参阅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解。
脂肪乳剂的进展

酸 , 有 1 不饱 和双 键 的称为单 不饱 和脂 肪 酸 , 含 个
含有 多个 不饱 和 双 键 的称 为 多 个 不 饱 和脂 肪 酸 ( UF 。从 碳链 的 甲基 端 开 始 , 第 1个 不 饱 P A) 如 和双 键 位 于 第 三 个 碳 原 子 上 , 称 为 m一3脂 肪 则 酸, 同样 还有 一6 一7和 m一9脂 肪 酸。 、 人体 摄 人的 脂 肪主 要 是 进 行 生 物 氧 化 , 供 提
维普资讯
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20 0 2年第 6卷第 2期
脂 肪 乳 剂 的 进 展
朱维铭
( 南京 军区南京总 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 南京 ,10 2 200 )
关键词 营养 支 持 ; 肪 乳 剂 脂
中图分类号 :4 9 3 R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7 6 1 (0 2 0 — 0 0 —0 A 10 54 2 0 )2 0 10 4
体 不能合 酸 , 3 这
常用 的长链 甘油三酯 脂 肪乳 剂主要 成 分为多 不饱 和脂 肪 酸 , 其是 一6脂 肪 酸 , 源 于 大豆 尤 来
油, 是肠 外营 养 中能量 和必需 脂 肪酸 的主要 来源 ,
种脂 肪酸必 须 从 外 界摄 取 , 因此 称 之为 必 需脂 肪
平 滑肌 , 高 毛细 血 管 通透 性 , 进 血 小板 聚 集 , 提 促
能量 , 而避 免单 纯 应 用 碳 水 化合 物所 带 来 的 一 从
系列 问题 , 免糖 异生 , 到节 氮作用 。摄 人 的脂 避 起
肪还 能 同时 为机体 提供 必 需脂肪 酸 和脂 溶性 维生
素 。 肪 还 参 与 细胞 膜 的 构 成 , 肪 成 分 的 变 化 脂 脂
脂肪乳的介绍及其临床应用

脂肪乳的介绍及其临床应用脂肪乳的介绍及其临床应用1. 脂肪乳的定义脂肪乳是一种由乳脂、乳糖和蛋白质组成的物质,通常用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
它是一种乳状乳脂乳剂,可提供丰富的能量和营养素。
2. 脂肪乳的组成脂肪乳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 乳脂:主要是甘油三酯,提供高能量。
- 乳糖:提供碳水化合物能量。
- 蛋白质:提供氨基酸和肽链,用于细胞修复和新陈代谢。
3. 脂肪乳的分类脂肪乳可以根据其脂肪含量和脂肪源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 低脂肪乳:脂肪含量低于10%。
- 中脂肪乳:脂肪含量在10%到20%之间。
- 高脂肪乳:脂肪含量高于20%。
- 脂肪来源:动物脂肪和植物油脂肪乳。
4. 脂肪乳的制备脂肪乳的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乳化:将乳脂与其他成分混合并经过乳化处理,使其形成细小的乳状乳脂乳剂。
- 稳定化:通过加入稳定剂以防止乳脂分离和沉淀。
- 灭菌处理:对制备好的脂肪乳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无菌。
5. 脂肪乳的临床应用脂肪乳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应用包括:- 肠外营养支持:脂肪乳能提供高能量和营养素,用于补充肠道营养不足的患者,如重症监护患者和手术后患者。
- 脂肪代谢障碍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和代谢紊乱可导致脂肪代谢障碍,脂肪乳可用于辅助治疗。
- 营养调节:脂肪乳中的脂肪含量和成分可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进行调节,以满足其特定的营养需求。
6. 附件本文档中提到的附件包括脂肪乳制备工艺图和脂肪乳的临床应用指南。
7. 法律名词及注释- 肠外营养支持:指采用非口服途径提供营养物质的治疗方法,如通过静脉输液给予营养液。
- 重症监护患者:指需要密切监护和特殊护理的重症患者,如重症病房患者。
- 脂肪代谢障碍:指由于遗传或获得性原因导致脂肪代谢异常的一类疾病。
- 代谢紊乱:指机体代谢过程中发生的功能紊乱或异常。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_孙琼华

发生。
而这些疾病的转归又与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改善有关。
因此检查鼻、鼻窦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将有助于对某些鼻部疾病病因的探讨,并对指导用药、判定病情和疗效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判断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的指标是测量黏膜纤毛传输(mucociliar y transport ,M CT )速度和纤毛振动频率(ciliar y beat frequency ,CBF )。
后者近年来在方法学上有较大进展,但需要相差显微镜等特殊的设备,操作复杂。
而测M CT 速度比较方便,临床上多用于判断术后效果。
一般的方法都是测量鼻腔的M CT 速度而间接推算窦腔的M CT 速度,本研究是用活性炭粉末直接测量窦腔的M CT 速度,故更准确。
由于活性炭粉末重量轻、显示清楚、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可用于测量上颌窦黏膜纤毛运动。
虽然全麻对黏膜纤毛运动有影响,但这个影响是整体性的,故对说明问题影响不大。
由于黏膜纤毛不能在空气中活动,所以纤毛细胞表面的黏液毯是绝对必要的。
呼吸道表面的黏液毯分两层,上层为凝胶层,下层为溶胶层,亦称纤毛周围液。
纤毛在溶胶层内可自由摆动[3]。
纤毛摆动有两个相,在/效验相0,纤毛强直向上,此时纤毛顶端接触凝胶层,产生推力;在/恢复相0,纤毛弯曲。
纤毛的振动可以推动黏液毯向后不断移动,而纤毛的生理活动又有赖于黏液毯的质量。
为了促使鼻窦炎术后黏膜功能尽快恢复,除了保持窦口引流畅通、控制炎症、减轻水肿、抑制变态反应外,使用一些促进黏膜纤毛功能恢复的药物在临床上也已引起共识,常用的药物有盐酸氨溴索、标准桃金娘油(商品名吉诺通)等。
由于标准桃金娘油无针剂,动物使用不方便,故选用盐酸氨溴索针剂作为黏膜纤毛运动增强剂。
实验中使用该药动物无不良反应,使用1个月后,统计结果显示两组M CT 速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101),盐酸氨溴索注入组明显高于不注入组。
分析其机制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盐酸氨溴索具有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和分泌,以及活化黏膜纤毛上皮的作用。
医学课件脂肪乳剂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惠特灵教授探索新的脂肪乳剂
• 狗做动物试验 • 剂量:甘油三酯 9 g/kg • 药理作用观察 • 大豆油和卵磷脂为原料效果最好 • 临床试验成功 • 临床试验和动物试验结果高度一致
Development of fat emulsions, Lilian Bjelton, June 2002, OH 3
长链脂肪乳剂代谢特点及临床使用
长链脂肪乳的代谢特点
• LCT
载体+LPL
水解: LCT
LCFA
肉毒碱
氧化: LCFA
线粒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氧化
LCFA和MCFA进入线粒体代谢途径
血液
细胞
LCT
LPL
LCFA 载脂蛋白
LCFA
CoA
FFA-CoA
CPT
MCT
LPL
MCFA
MCFA
CoA
LCT=长链脂肪乳 MCT=中链脂肪乳 LPL=脂蛋白脂酶 LCFA=长链脂肪酸 MCFA=中链脂肪酸
• LCT (soybean oil) Intralipid® 长链脂肪乳剂(大豆油) 英脱利匹特®
• LCT (soy/safflower) 长链脂肪乳剂(大豆/红花)
• MCT/LCT 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
• Structured Lipids(MCT/LCT) Structolipid® 结构脂肪乳剂
脂肪乳剂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脂肪乳剂的发展史
• 牛乳输注给霍乱病人 • 静脉输注脂肪乳剂的研究 • 以棉籽油为原料的脂肪乳剂上市 • 以大豆油为原料的脂肪乳剂上市
加拿大 1873 日 本 1920 美 国 1960 瑞 典 1962
英脱利匹特® ,世界上第一种能安全应用于人体的脂 肪乳剂,也被称为第一代脂肪乳。
脂肪乳剂用于亲脂类药物毒性救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 肪乳剂 ; 脂 亲脂类药 物 ; 局麻药毒性 ; 类复苏 ; 质 脂 脂
池; 救治机制 近年来 , 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例报告都显示静 脉输注 脂肪乳剂能减轻多种 亲脂类 药物的毒性 , 提示脂肪乳剂 具有 毒性救 治作用。脂 类复苏的理论与实验可追溯至几十 年前 。 16 9 2年 , usl等… 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 : R se l 在使用硫 喷妥钠
脂肪乳剂用于亲脂类药物毒性救治 的研 究进展
彭玉 璇 , 小美 , 封 于布 为
( 上海 交通 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 医院麻 醉科 , 上海 202 ) 00 5
di1 .9 9 ji n 10 —17 .0 1 1 .0 o:0 36 /.s .0 1 9 82 1 .10 5 s
碱缺乏 的病人 ( 诊断为异戊 酸酸 血症 ) 在皮 下 注射 了 2 g 2m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1 9 8 2 1 ) 1—19 0 A 10 —17 ( 0 1 1 4 4— 3 中国图书分类号 : -5 R 4 .5 R 7 . R 0 ; 94 1 ; 97 6
的布 比卡 因后发生恶性室性 心律失 常 , 推断是此种遗传性 的 代谢异常导致 了脂肪酸在线粒体 的蓄积 , 从而提高 了布 比卡
的增高而增高 。另外 , 在相应 的复苏 实验 中 , 脂肪乳 剂使 布
比卡 因的 L 5增加 了 4 % , 1. g・ g 提 高至 1 . Do 8 从 2 5 m k 85 m k ~。Weneg g・ g ibr 等 在非 啮齿类 的大动 物实验 中同样 证实 了脂肪乳剂救治布 比卡 因导致 的心脏毒性 的有 效性 : 脂 肪乳剂能改善血 流动力 学 , 提高 心肌 的 p H值 和 氧分 压 , 进
2024ω-3鱼油中_长链脂肪乳注射液PPT
02 安全性 — 作为临床常用的肠外营养脂肪乳, 安全性更高
说明书收载及国内外安全性信息
• 在正确使用本品的情况下(包括进行剂量监测,观察安全性限制,按说明书使用),不良反应十分罕见(<1/10,000),详情见说明书 • 国内外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近五年在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上报本品相关不良反应报告共计81例,基本为说明书中已列入的不良反应,且发生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一
[7]严超英.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营养指南(推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4):1117-1120. [8]彭聿平,邱一华.手术应激与免疫抑制.生理科学进展,2006,37(1):31-36.
4
[9]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成人肠外营养脂肪乳注射液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3, 22(11): 1259.
偶见
罕见 罕见 罕见
注:十分罕见 (<1/10,000);罕见 (≥1/10,000至<1/1,000); 偶见(≥1/1,000至<1/100)
5
03 有效性 — 可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且高效满足早产儿、新生儿、婴幼 儿等人群的营养需求
给予早产儿含鱼油的肠外营养 ,可以缩短肠 外营养天数 ,出院体质量也明显更高[1]
• 本品胃肠道疾病、血管疾病、呼吸困难、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本品EPA+DHA的含量更高[9],能更好的抑制炎症,调节免疫 • 本品ω-6: ω-3PUFA比例更低[9] ,更趋于理想的人体可利用比例[10]
• ω-3脂肪酸是抗炎因子前体 , 主要代谢为DHA和EPA ,是发 挥抗炎 、调节免疫作用的核心 物质[9]
免疫抑制:手术后细胞免疫受到明显抑制,手术创伤越大,对免疫的抑制 作用越强[8]
脂肪乳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脂肪乳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脂肪乳剂是构成TPN中非蛋白质能量的来源之一。
传统的以大豆油为基础的长链脂肪乳,由于长链脂肪乳存在导致脂质过氧化、免疫抑制、诱发炎症和损伤内皮系统作用的潜在风险,因此,研究出了中/长链脂肪乳剂、鱼油、橄榄油、结构脂肪乳剂、SMOF等。
不同脂肪乳剂的差别主要在于甘油三酯的不同,即结合于甘油的脂肪酸的不同,而脂肪酸的不同代谢特点决定了各种脂肪乳剂在临床中的不同应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瑞典Wretlind教授成功研制出以大豆油、蛋黄卵磷脂为基础的脂肪乳剂,结束了数十年来以高渗葡萄糖为非蛋白质能量的静脉营养的应用,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新纪元[1]。
研究发现,PN中无脂肪乳剂时,出现肝脏脂肪变性;而PN中应用脂肪乳剂,既为机体提供能量,又提供必需脂肪酸(efficient fatty acid, EFA),并抑制了PN 时肝脏的脂肪变性[2]。
从最早的长链脂肪乳剂到最近的SMOF (soybean,MCT,olive oil,fish oil),脂肪乳剂的发展历经近半个世纪。
随着人类肠外肠内营养学的研究进展和制药工艺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长链脂肪乳剂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种新型的脂肪乳剂。
脂肪乳剂是一种水包油性乳剂,主要由甘油三酯、磷脂组成的乳糜颗粒溶液,其中加入适量等渗剂。
不同脂肪乳剂的差别主要在于甘油三酯的不同,即结合于甘油的脂肪酸的不同。
根据脂肪酸碳链的长短,由2~4个碳原子构成的称为短链甘油三酯,由6~12个碳原子构成的称为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 triglyceride,MCT),由14~24个碳原子构成的则为长链甘油三酯(long-chain triglyceride,LCT)。
此外,根据有无双键及双键数目将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无双键)、单不饱和脂肪酸(含一个双键)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两个及两个以上双键);后者又依据第一个双键所处位置分为ω-3、6、7、9脂肪酸。
脂肪乳在急性脂溶性药物中毒中的应用进展
脂肪乳至少l mL/ ,可 kg 3 ~ 5 min 再重复1 次,共2 丙咪嗪中毒模型所致的循环衰竭较氯丙咪嗪特异性
次;之后以0. 25 mL/ kg 维持,直至血流动力学稳定。 拮抗剂碳酸氢钠更迅速有效,提示在治疗TCA 中毒
等 建议静脉推注速率 、 ( Rosenblatt [3,10]
1. 2 2 mL / kg
缓、低血压、心脏骤停的发生。综上所述,当TCA 引 全进入组织前建立体外透析以加速毒物清除。有研
起心律失常时,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无效;相反,还会 究证明脂肪乳序贯血液灌流对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
加重心律失常,这与标准心肺复苏指南相悖。 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脂肪乳与
99
山东医药2018 年第58 卷第37 期
救治 。 [27] Rietjens 等[28]推荐大剂量CCB 中毒导致 难治性休克时可早期使用脂肪乳。大剂量CCB 或 β 受体阻滞剂中毒导致难治性血管性休克时使用脂 肪乳治疗有效。
患者持续昏睡,生命体征不平稳[20]。有研究结果显 示,脂肪乳可在短时间内降低地西泮血药浓度,减少 中毒患者氟马西尼用量,缩短住院时间。有研究将
心肌细胞提供能量底物,且改善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及心肌的收缩力。
关键词:急性药物中毒;脂溶性药物;脂肪乳
: doi 10. 3969 / j. issn. 1002266X. 2018. 37. 029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R595. 4
A
受体阻断作用、快Na 离子通道阻滞作用等。因此, 磷中毒鼠模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生理盐水治疗组
当TCA 过量时对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毒 (A)、20%脂肪乳治疗组(B)、解磷定+ 阿托品治疗
脂肪乳剂的发展及其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而SMOF lipid?又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处的一个产品,这是来源于大豆油、椰子油、橄榄油
和鱼油混合的翩荆,即含概了上述产品的各种优点,可能更加符合于机体正常生理需要和维护 代谢的内环境稳定。另外,在长链甘油三酯(LCT)和中链甘油i酯(MCT)脂肪混合乳 剂中添加维生素E的产品也已问世,利用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进而维护细胞膜的稳定性, 防止其受自由基或脂质过氧化产物的损害,起到保护脏器的作用。 在儿科临床,特别是危重患儿,生长迟缓或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对脂肪乳剂的耐 受性降低。如从理论上来说,脂肪乳剂代谢生成的游离脂肪酸,可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的结 合位点,从而加深新生儿黄疸程度及延缓黄疸的消退。尽管引起核黄疸的风险非常小,但临 床上当未结合胆红素大于170仙mol/L时,仍建议限制脂肪用量。又如,脂肪酸氧化前,L一肉 碱可以增加其跨线粒体内膜的转运,但脂肪乳剂中并不含有肉碱。尽管有报道指出PN时伴随 低血浆肉碱浓度,但没有充分证据提示应当常规补充肉碱。也有报道脂肪输注可引起呼吸窘迫 早产儿动脉氧分压下降,其机制可能是由于其一些血管活性的代谢产物导致肺血管乏氧性收缩, 进而加重肺通气灌注失衡,但前瞻性随机研究并未证实早期应用脂肪乳剂与迟发性慢性肺病有关
脂肪乳剂的发展及其在儿科临床的应用
Wretlind首次成功研发并将脂肪乳剂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整整40余 年的历史。由于脂肪乳剂良好的理化性质及其代谢特点,使其l临床应用相当普遍。脂肪乳剂 的基本原料无毒性,经过乳化后所形成的脂肪微粒与天然乳糜极相似,具有高能量密度、等 渗性溶液、无利尿作用、以及在应激状态下仍能被人体良好代谢和利用等优点。在静脉营养 支持时,常因单用葡萄糖而很容易发生高血糖等现象,特别在严重应激状态下,糖代谢异常 的现象将更明显。因此目前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时,已不再单独使用葡萄糖,而是将葡萄糖、 氨基酸和脂肪乳剂等制剂混合配制后使用。在实施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时,我们主张采用全营养 混合液的输注方式,如此可以使得脂肪乳缓慢而均匀地输入,以减少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另外,对于少数特殊情况,例如高胆【司醇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或免疫功能不良 者,则应考虑合理选择或慎用脂肪乳剂。由于这些原因使其在肠外营养的应用及其发展中占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依据机体能否自行合成分类 ◊ 非必需脂肪酸 ◊ 必需脂肪酸
• 依据不饱和双键有无、多少和位置分类
➢ 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
➢ 单不饱(MUFA)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n-3(-3)、n-6(-6)、 n-9(-9)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3
脂肪主要的生理功能
• 氧化供能,显著节氮作用; • 提供机体必需脂肪酸; • 参与细胞膜的构成及功能发挥:
• 代谢过程需要肉毒碱的参与; • 影响机体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 • 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10
中链甘油三脂(MCT)的特点
• MCT较少与白蛋白结合,不易被脂化,半衰期为 LCT的一半左右;
• 不在肝脏或组织中沉积,对肝功能无影响,不干扰 胆红素的代谢;
• 不依赖肉毒碱转移,直接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供 能迅速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CSPEN-ICU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1
营养素的内涵
• 三大营养要素:碳水化合物 氮(氨基酸和蛋白质) 脂肪(各种脂肪乳剂)
• 维生素(水溶性、脂溶性) • 微量元素 • 水和电解质(K, Na, Cl, Mg, Ga等)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2
脂肪酸的分类
• 依据脂肪酸碳链的长度分类 ➢ 短链脂肪酸(2C - 4C) ➢ 中链脂肪酸(6C - 12C) ➢ 长链脂肪酸(14C - 24C)
➢ 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 参与肺泡膜的构成,影响肺功能
• 影响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和表面活性物质的 产生
• 携带脂溶性维生素,并协助其吸收利用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4
脂肪乳剂的发展简史和分类
• 第一代:长链脂肪乳剂(1962年) Intralipid
• 第二代:中长链脂肪乳,(1984) “力保方宁、卡路等”
12
MCT/LCT对COPD病人肺功能影 响
Days
18 16 14
P<0.05
12 10
8 6 4 2 0
MCT/LCT
LCT
Marsili J Clin Nutr 1992;11(Suppl 45)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13
MCT有助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2
自然杀伤细胞活性
1.5
1
用后 用前
我们的研究:在老年术后患者对比两种脂肪乳
• RCT的研究; • 30例老年胃肠肿瘤手术后的患者; • 接受6天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 • MCT组使用中长链脂肪乳(卡路); • LCT组使用长链脂肪乳(英妥利匹特);
中华胃肠杂志,2002,3。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16
中长链脂肪乳可能促进蛋白代谢
0.5
用后 用前
0
LCT
MCT
参考文献: Sedman,P.C et al.
Effects of Different Lipid Emulsions On Ly脂m肪ph乳oc剂y的te应Fu用n现cti状on和D进u展r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14
MCT有助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
项目
前ALB (g·L-1) 转铁蛋白 (g·L-1)
ALB (g·L-1)
TP (g·L-1)
组别
MCT组 LCT组 MCT组 LCT组 MCT组 LCT组 MCT组 LCT组
术前
0.20±0.05 0.21±0.04
2.8±1.3 2.1±0.7
39.0±4.4 39.8±5.1 65.8±4.8 67.4±6.2
术后8D
0.18±0.05 0.15±0.04 2.4±1.0 2.6±0.9 33.6±4.8 32.7±6.4
61.9±5.9 61.7±5.2
差值
-0.02±0.03 –0.06±0.03*
-0.4±0.6 -0.5±0.4 -5.3±4.9 - 6.0±5.3 -3.8±6.0 -4.8±5.1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18
橄榄油脂肪乳
20%大豆油 Soybean oil
and
80%橄榄油
Olive Oil
• 第三代:橄榄油脂肪乳、结构脂肪乳 和鱼油脂肪乳(1998)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5
脂肪乳的发明者 Prof. Arvid Wretlind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6
脂肪乳的重要作用
• 2001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对肠外营养进行了系统评价; • 总结了41个RCT研究; • 对比含脂肪乳的PN与不含脂肪乳的PN; • 对象是围手术期的患者; • 结果:使用含脂肪乳的PN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7
PART 1 对比长链和中长链脂肪 乳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8
长链甘油三酯(LCT)的作用
• 能量的重要来源 • 提供必需脂肪酸 • 提供多不饱和脂肪酸 • 调节细胞膜(包括肺泡膜)的生理功能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9
LCT 的不足
• 经淋巴管吸收,速度慢,淋巴系统异常或乳糜 微粒合成障碍者不适用;
注现状和进展
17
显著的节氮效应和可能改善预后指标
氮平衡
30
27.3
25
20
27.3
15
10
5
0 氮平衡
-5
-10 -17.9
-15
-20
-17.5
预后指标
16
14
13.214
12
10
8
6
4
3
2
2
0
MCT组 LCT组
P > 0.05
P < 0.05
感染并发症 术后住院日
3.5
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活性
3
2.5
2
用后
1.5
用前
1
0.5
用后
0
用前
机制:清除迅速 且完全,不封闭 机体网状内皮系 统,而且亚油酸
LCT
MCT
和花生四烯酸的
水平较低,免疫
参考文献: Sedman,P.C et al.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抑制作用减轻。
15
Effects of Different Lipid Emulsions On Lymphocyte Function Dur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 以乙酰辅酶 A和酮体两种形式供能,显著的节氮效 应;
• MCT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 脂肪乳剂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素,改善机体对葡
11
危重病人不同脂肪乳剂清除率
200
180
甘油三酯浓度(mg/dl)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LCT
20
MCT/LCT
0
0
1
2
3
4
5
6
7
Jeeva Nutrition 1995;脂1肪1乳:剂2的7时 应5用间 现状(和进天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