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申报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清单》

合集下载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2019)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2019)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2019)【发文字号】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发布部门】上海市政府【公布日期】2019.08.02【实施日期】2019.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已经2019年7月25日市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长应勇2019年8月2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规定(2019年8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8号公布)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奖励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贡献的个人、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本市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奖项设立)市人民政府统一设立“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第三条(奖励原则)科学技术奖励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评奖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奖励委员会设置与职能)市人民政府设立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负责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相关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审定获奖个人和组织(以下统称获奖对象)。

奖励委员会组成人选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分别负责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行政部门与奖励办公室)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提名、评审、监督等相关规则的制定和评审活动的组织、服务工作。

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公室)为奖励委员会的办事机构,设在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相关工作的日常管理。

第六条(奖励类别和等级)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包括七个类别:(一)科技功臣奖;(二)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三)自然科学奖;(四)技术发明奖;(五)科技进步奖;(六)科学技术普及奖;(七)国际科技合作奖。

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公示

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公示

2019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公示1.项目名称:心房颤动发病机制及导管消融关键技术2.项目简介: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房颤总体患病率为0.77%。

房颤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1倍,脑卒中的发生率是窦性心律人群的4-7倍。

房颤病因至今不详,也依旧没有安全有效的根治药物,导管消融在近二十年取得了迅速发展,但对于长程持续性房颤,仍存在较高的复发率,为进一步提高房颤治疗效果,经过多年探索与总结,项目组针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治疗策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心房颤动疾病链”的全新概念,围绕四个关键临床问题,即“房颤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房颤导管消融策略如何优化”、“影响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因素有哪些”、“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怎么办”,从房颤发病机制、易感因素、进展过程、导管消融策略优化、术后复发处理等对房颤进行基础到临床的全程干预,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代表成果如下:一、对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策略优化,特别是针对长程持续性房颤进行攻关。

在国际上首创房颤消融的“CCL”术式:提高了疗效,减少并发症,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在国内首先提出内外科杂交治疗,开创一站式手术模式;国际上率先提出Rotor+环肺静脉消融应用于持续性房颤,显著提高了房颤的术中终止率及远期成功率。

二、对影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预后的各项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对年龄、性别、瓣膜反流、早期药物强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左房壁厚度对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预后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糖尿病合并房颤的治疗以及房颤术后急性心力衰竭等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治疗策略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仍旧是世界性难题,基于本中心国际上最大系列的房颤消融病例,建立了全国最大的导管消融数据库,通过对房颤导管消融复发因素进行系统性研究,包括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房速的治疗、房颤导管消融复发因素、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类型对导管消融影响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019上海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公示

2019上海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公示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提名公示
项目名称:网络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安全可信关键技术及应用;
项目简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数据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其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

区别于传统数据形式,网络大数据具有大规模、混结构、强时变、低密度等特点,现有技术实行海量采集和全量计算,以倒排索引等形式组织数据,通过身份认证和封闭式被动防御进行可信管理与安全保障,导致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不仅浪费大量的存储与传输资源,而且存在效率低下、应变不够、可信难控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等各类研究计划资助下,以大数据勘探为核心,大数据的感、知、联、控为目标,发明并实现了具有自主创新的数据勘探器、挖掘分析器、内容索引器、安全与可信管理器,构建了网络大数据计算分析与安全可信关键技术体系,并在多个领域获得成功应用。

知识产权情况:成果获授权发明/创新专利80项(美国1项,澳洲15项,中国64项),国际PCT 14项;行业标准5项;软件著作权59项;2017年获国家优秀发明专利1项。

发表论文著作情况:发表论文87篇,其中ACM/IEEE系列汇刊29篇,专著1部,SCI 检索58篇,EI检索80篇,谷歌学术引用1500余次;
主要完成单位:同济大学, 东华大学,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蒋昌俊、闫春钢、王鹏伟、章昭辉、丁志军、张亚英、罗清篮、喻剑、李重、赵培海、刘关俊、王成、于皓、王俊丽、史有群
新增直接经济效益:近三年新增产值超过197亿元,新增利润超4.3亿元,新增税收超5.8亿元。

提名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提名等级: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信息
13. Guo Ruitang, Lu Chenzi, Pan Weiguo,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isoning effect of Zn and Pb on Ce/TiO2 catalyst for low temperatur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with NH3.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2015, 59:136-139.
(5)开发了全流程多污染物协同高效减排技术。成功研发了 基于多种燃煤烟气污染物高效脱除的电站环保岛关键技术,形成 了燃煤电站锅炉超低排放环保工艺路线与成套装备,建成了一批 国家环保升级改造工程和新机组应用项目,成功实现高效多污染 物协同控制,排放指标优于超低排放要求。
基于上述技术发明,形成了基于全流程燃煤烟气污染物协同 控制的电站锅炉高效环保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成果的推广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套技术已成功应用于 240 余个 燃煤电厂环保岛工程项目(单台最大机组容量 1350MW),并成功 实施了越南、土耳其等海外工程项目。本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 水平。
10. Guo Ruitang, Pan Weiguo, Zhang Xiaobo, Ren Jianxing, Jin Qiang, Xu Hongjian, Wu Jiang. Removal of NO by using Fenton reagent solution in a lab-scale bubbling reactor[J]. Fuel,2011,90:3295-3298.
9. He Ping, Zhang Xianbing, Peng Xiaolong, et al. Effect of fly ash composition on the retention of mercury in coal-combustion flue gas[J].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6,142:6-12.

2019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 华理和上化院多项科技成果获奖

2019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 华理和上化院多项科技成果获奖

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的“双峰分布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注塑级树脂及其制品动态锁模成型技术”项目团队科技前沿2019年度上海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华理和上化院多项科技成果获奖5月19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召开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2019年度为上海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大会上斩获颇丰,分别获得多项奖项。

华东理工大学的田禾院士获得科技功臣奖,这是华理建校以来首获此殊荣;由华理作为牵头单位的项目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华理教师参与的项目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郭志前获得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田禾院士静心治学、潜心育人,牵头建设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前沿科学中心,聚焦重要前沿领域持续攻关,组建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开展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向田禾教授颁发科技功臣奖。

近年来,华理在科研基地平台、科研创新团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以重要项目、重点人物为抓手,精心组织开展科技奖励申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在此次大会上共有22项成果(人)获得表彰,获奖总数是学校历史最好成绩。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科研成果“双峰分布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注塑级树脂及其制品动态锁模成型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申请相关专利18项,实现了国内高性能UHMW -PE 注塑级树脂及成型技术的关键突破,解决了国内高性能UHMW -PE 注塑级树脂“有无”的问题,在国内首先实现UHMWPE 注塑成型工业示范线建设,设计产能达到180万件/a ,应用于上海三菱中高速电梯、核电站等高端部件,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及发展应用前景,荣获技术发明二等奖。

“高品质桃醛的连续化生产工艺和香气品质评价关键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项目开发了桃醛产品香气品质在线评价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生产技术的原料转化率低、能耗高、产品香气品质差等难题,提高了桃醛产品的收率和香气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于提升国内香料行业生产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

2019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公室2019年4月目录上海市科技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2)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3)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18)上海市自然科学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33)上海市技术发明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56)上海市科技进步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79)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102)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奖提名书及填写说明 (126)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专业(学科)评审组评审范围 (136)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142)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143)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提名书(2019年度)一、基本情况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公室制二、工作简历三、被提名人简介(限1200字以内)四、被提名人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限5页)五、被提名人发表论文、专著及被引用情况六、知识产权情况七、被提名人曾获奖励情况八、被提名人工作单位意见九、提名意见(单位提名填写此栏)(专家提名填写此栏)十、评审意见十一、附件目录1、公开发表的主要论文及专著;2、他人引用的论文、专著;3、技术评价证明及知识产权证明;4、经济及社会效益证明;5、被提名人近期标准照片及工作照片各一张;6、其他。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提名书》填写说明《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提名书》是上海市科技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应严格按照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当年提名通知要求执行。

提交的提名书书面材料和电子版材料,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上海市科技功臣奖提名书》要严格按照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当年提名通知的要求填写、报送。

一、被提名人基本情况1.“提名者”:此栏需提名单位加盖公章,或提名专家签名。

2.“最高学位”:指在国内外获得的最高学位。

3.“奖励类别”:选择基础研究类或技术及产业化类。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9年度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的决定-沪府〔2020〕24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9年度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的决定-沪府〔2020〕24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9年度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的决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9年度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的决定沪府〔2020〕24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为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全市各行各业加强质量管理,追求卓越绩效,提升本市整体质量水平和竞争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上海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在组织和个人自愿申报、有关部门推荐的基础上,经资格审查、资料评审、现场评审、综合评价和上海市政府质量奖审定委员会审定,市政府决定,授予下列组织和个人2019年度上海市政府质量奖并予表彰:一、授予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和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所长姜健2019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

二、授予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等10家组织和上海三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曹一峰等5位个人2019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

希望获奖组织和个人继续坚持以质取胜,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

希望全市各级组织和个人以获奖组织和个人为榜样,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全市产品、工程、服务和人居质量,为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9年度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名单上海市人民政府2020年4月26日附件2019年度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名单一、2019年度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组织: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个人:姜健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所长二、2019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组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卡斯马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三枪(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北高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个人:曹一峰上海三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立军上海海淞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经理郭秀玲上海沙涓时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华克勤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章毅中国干细胞集团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结束——。

上海科技进步奖名单

上海科技进步奖名单

上海科技进步奖名单近年来,上海科技界一直以来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为了表彰和鼓励那些在科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每年都会举办上海科技进步奖评选活动。

在今年的评选中,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终于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科技项目和人才。

以下是2019年度上海科技进步奖的名单:一、科技项目类1. 某大学团队“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影像智能诊断系统”项目获得一等奖。

该项目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医疗影像诊断,为医生提供科学决策支持,大大提高了医疗诊断的效率和准确度。

2. 某企业研发团队“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二等奖。

该项目围绕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展开,成功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低功耗的新型半导体器件,为电子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突破。

3. 某研究院团队“高性能储能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三等奖。

该项目致力于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创新性的设计和优化,开发出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的新型储能材料和储能系统,为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科技人才类1. 张科技博士荣获“青年科技创新奖”。

张博士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内外专利。

他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李工程师荣获“科技领军人才奖”。

李工程师在工程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曾主持多个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工作,成功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3. 王教授荣获“杰出科学家奖”。

王教授在理论物理学领域有着卓越的研究成果,发表了多篇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和引用。

他的研究成果为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理论突破。

除了以上获奖者,还有许多优秀的科技项目和人才在评选中获得了各类奖项和荣誉。

这些项目和人才的脚步遍及各个科技领域,涵盖了医疗、材料、能源、电子、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申报2015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项目清单项目一、项目名称:新型光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学及其光催化作用的科学问题研究项目简介:本项目开展新型光催化剂设计、光催化去除污染物性能优化及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

主要贡献:(1) 光催化剂制备方法学创新---率先将超临界、EISA、醇热醇解和喷雾干燥技术引入光催化剂制备,揭示材料组装生长规律;(2) 光催化材料创新---可控调控组成、形貌结构及晶面生长,制备出核壳、纳米管、花球、介孔单晶、特定晶面暴露等多级结构的修饰和非修饰TiO2及非TiO2光催化剂;(3) 光催化理论创新---深化光催化反应机理及构效关系研究,提出多次反射增强光捕获的模型,探索光催化剂能级调变与光激发活化机理,实现复合材料及光催化偶合反应体系协同作用促进光生电荷分离,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

在大量实验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实现高效光催化的三条经验规则,并开发了全天候污水净化系统和吸附-光催化复合空气净化器,已实施应用。

本项目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8257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237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2126114033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07091、21407106、21377088、20907032、21047009、21207090、21477079、21007040)、霍英东基金(142022)等资助,属于光(电)化学、催化、材料化学及环境化学交叉技术领域。

环境净化是当今全球研究热点和难点。

光催化由于条件温和、易操作、能直接利用太阳光、去污普适性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有望成为新一代高效节能的绿色环保技术,存在的瓶颈是太阳光利用差和量子效率低导致光催化效率不高,关键科学问题是如何提高光的捕获及利用率、减少光生电荷复合率、阐述光催化作用机理及构效关系等。

本项目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1)光催化剂合成方法学与组装生长机理研究;(2)光催化剂结构组成调控及其促进光利用的研究;(3)协同效应及其促进电荷分离的研究。

本项目历时近10年,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承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一批科研项目,已发表49篇SCI论文,主编英文专著1部,其中在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论文5篇,Environ. Sci. Technol.上发表论文1篇,为Chem. An Asian J.撰写综述1篇;论文他引2593次(SCI他引2334次),其中,20篇重要论文他引2106次(SCI他引1913次),8 篇代表作他引1498次(SCI他引1379次),单篇最高他引597次(SCI他引559次),ESI论文4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9件(授权20 件);承办了全国催化剂制备科学与技术研讨会、全国光催化和光化学会议、全国精细化工催化会议、全国环境化学大会、资源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担任中国光催化专委会副主任、Appl. Catal. B副主编等,申报成功环境科学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功能材料教育部创新团队、资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普林斯顿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组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本项目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纳米半导体制备技术,拓展了光催化剂范畴,深化了光催化理论研究,为推动化学、材料和环境学科发展,推广光催化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产权情况:代表性论文专著目录: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李和兴,2卞振锋,3朱建,4霍宇凝,5张蝶青项目二、项目名称:丹参等中药活性成分的代谢调控关键技术与作用机理研究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中药资源学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中草药生物技术的创新,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项目完成人团队长期从事中药资源生物技术研究,针对中草药中有效成分含量低、品质退化严重、合成调控机理不清,以及活性成分作用与体内蛋白互作机制不明等问题,以丹参酮、莨菪碱及食源多酚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有效成分的代谢调控、中药材品质改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及体内作用机理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概括如下:1) 在丹参中率先克隆出HMGR、DXS和GGPPS等丹参酮代谢合成相关基因,分析了12条相关基因表达与丹参酮积累的依存关系,阐释了4种诱导处理促进丹参酮合成积累的分子机理;2) 在国际上首次用转基因技术证实了丹参酮合成依赖于MEP途径,并利用基因共转化策略使得转基因丹参发根中丹参酮含量提高了4.7倍;3) 从三分三中克隆了5条莨菪烷生物碱代谢合成基因,并首次将TRI与PMT或H6H组合共转化三分三,显著促进了三分三中总托品烷生物碱的积累;4) 建立了适用于研究中药活性成分与血液载体蛋白互作的模型,利用多光谱表征手段结合定量构效关系对有效成分与血液载体蛋白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系统阐释了食源多酚物质与血液载体蛋白质相互作用规律。

以上研究成果为解析中草药品质形成机制,利用生物技术手段获取中药活性成分,深入阐述中草药成分体内作用机理及新药保健品开发等提供了良好借鉴。

本项目研究期间(2007-2013年),在国际著名期刊如《Metabolic Engineering》(IF=8.258)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5.548)等上发表SCI论文68篇(其中20篇代表作,经检索截至2015年4月23日被SCI引用404次,他人引用277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

相关学术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及高度评价,如欧洲学者Pavlov教授撰文高度评价我们的工作"创新性地利用遗传工程和诱导子技术,推动了丹参次生代谢合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利用push-pull策略有效提高了丹参中丹参酮的含量,并阐明了HMGR、GGPPS、DXS的功能以及它们在丹参酮合成中的重要性"。

申请人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霍英东青年基金人才计划(2012)及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人才计划(2009)等人才计划。

本项目相关科技成果先后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苏州大学药学院,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及绍兴市医学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或单位应用,有力推进了相关单位的科学研究进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相关科技成果还被上海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添年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及上海尚宗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应用于丹参酮等中药提取物的制备及相关保健品与药物研发,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知识产权情况: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1开国银,2肖建波,3张彤,4崔丽洁项目三、项目名称:(中文)动力系统周期解的分支研究(英文)The bifurcation of periodic orbits in dynamical systems 项目简介:众所周知,微分方程理论在数学及自然科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微分方程作为数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其他科学领域进行研究的得力工具,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该方向的研究。

动力系统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基本框架,到80年代才逐步完整起来,而动力系统分支理论的发展则稍缓慢,这是因为结构不稳定系统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分支现象,分支发生的层次也不尽相同,这导致分支理论的内容不断向纵向深入发展。

数学家D.Hilbert于1900年提出了有关极限环的第16问题,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涉及代数曲线含有闭的分枝曲线的最大数目,后半部分寻求平面多项式系统的极限环的最大个数和相对位置。

Hilbert第 16问题迄今尚未完全解决。

考虑动力系统的多样性,很多学者利用Melnikov函数方法,平均法,改变稳定性的方法,Poincare映射等一系列的方法理论深入研究Hilbert第16问题的后半部分。

近几年非光滑动力系统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并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已出版多本专著,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

本项目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新地发展Melnikov函数理论、Hopf分支方法、同宿分支与异宿分支方法,系统建立了Melnikov函数的渐近展开理论和获得极限环的新方法-通过研究同宿轨稳定性、改变同宿轨稳定性而产生极限环,由此给出了寻求“意外极限环”的新方法。

2. 致力于Hilbert第16问题的相关研究,通过我们对Hopf分支方法、同宿分支与异宿分支方法建立的新方法,深入研究了一般平面多项式系统和Lienard型多项式系统的极限环个数,获得了迄今最佳结果(即所获得的极限环个数依赖于系统的次数,并且达到目前最大)。

3. 建立了研究非光滑系统的新的分支理论,深入研究了非光滑系统的Hopf 分支,建立了这类系统的Poincare回归映射,得到了分段线性系统2个极限环的存在性,以往人们只获得一个极限环。

建立了分段哈密顿系统在分段扰动下的Melnikov函数,这为研究平面非光滑系统周期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有效的工具。

4. 系统深入地研究了闭轨族周期函数临界点的分支问题,分析了局部临界点的分支以及等时中心的扰动等。

本项目的研究历时10年,先后受到四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10371072 多参数扰动系统的分支与理论研究;10671127 几类微分系统周期解与渐近性态的研究;10971139 动力系统周期解与稳定性研究;11271261光滑与非光滑系统的定性分析与极限环分支)。

在国际重要SCI期刊“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Nonlinear Analysis-Real World Applications”、“Nonlinear Analysis-Theory, Method, Solution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Journal of Dynamics and Differ en tial Equation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等发表了100余篇的学术论文,被同行学者引用超过600次。

代表性论文专著:1.On Hopf bifurcation in non-smoothplanar systems/Journal ofDifferentialEquations/Han Maoan,ZhangWeinian,发表于2010年05月01日,2010年248卷9期2399-2416页;2.Limit Cycles Near Homoclinic and Heteroclinic Loops/Journal ofDynamics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s/Han Maoan,Yang Junmin,TartaAlexandrina-Alina等,发表于2008年12月01日,2008年20卷4期923-944页;3.Lower bounds for the Hilbert number of polynomial systems/Journal ofDifferential Equations/Han Maoan,Li Jibin,发表于2012年02月15日,2012年252卷4期第3278-3304页;4.Limit cycle bifurcations by perturbing acuspidal loop in aHamiltoniansystem/Journal of DifferentialEquations/HanMaoan,ZangHong, YangJunmin,发表于2009年01月01日,2009年246卷1期129-163页;5.Bifurcation of limit cycles by perturbing a piecewise linearHamiltonian system with a homoclinic loop/Nonlinear Analysis-Theory Method&Applications/Liang Feng, Han Maoan, Romanovski Valery G.,发表于2012年07月1日,2012年75卷11期4355-4374页;6.Twelve limit cycles in a cubic case of the16th Hilbertprobl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furcation and Chaos/Yu Pei,HanMaoan,发表于2005年07月01日,2005年15卷7期2191-2205页;7.Hopf bifurcation for near-hamiltonia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OF BIFURCATION AND CHAOS/ Han Maoan, Yang Junmin, Yu Pei,发表于2009年12月01日,2009年19卷12期4117-4130页;8.Anti-periodic boundary value problem for first order impulsivefunctional differentialequations/Applied MathematicsandComputation/ Ding Wei,Xing Yepeng,Han Maoan,发表于2006年03月01日,2006年186卷1期45-5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