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山行》《夜书所见》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4 古诗三首
从哪里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秋季?
荷尽
4 古诗三首
从哪里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秋季?
残菊
4 古诗三首
傲霜枝
4 古诗三首
品读诗句
举,向上托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花凋谢连那擎 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 花枝还傲寒斗霜。
4 古诗三首
石径
弯曲 绵长
4 古诗三首
人家
4 古诗三首
品读诗句
因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来是因为这 深秋枫林晚景,经霜 的枫叶比江南二月春 花还要红。
4 古诗三首
红于: 比……还要红。
4 古诗三首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温馨提示: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
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也可以 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 古诗三首
我会认
◇ 正字音
径斜赠残犹 傲君橙橘挑
4 古诗三首
我会认
◇ 识字方法
形近字认字组词: 熟字加偏旁: 顺口溜:
径( )
曾——赠
斜:余斗放歪斜
经( )
4 古诗三首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4 古诗三首
拓展学习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陶渊明
4 古诗三首
品读诗句
逗引
蟋蟀
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课件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九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课件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九

挑:[ tiǎo ]挑逗 [ tiāo ]挑水
形近字组词:
傲:[ào]骄傲 遨:[áo]遨游
萧:[xīao]萧瑟 箫:[xīao]吹箫
挑:[tīao]挑水 逃:[táo]逃跑 桃:[táo]桃子
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古人 也有许多写秋季的诗篇,那么今天我们 就一起走进《古诗三首》吧!
课文早知道:
2.“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客”是什么谁?
答:指得是诗人自己。因为自己在外地, 就像客人一样,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
课文赏析:
3.作者在夜里见到了什么情景呢?
答: 夜色深了,还有几个小孩在篱笆 下点着灯斗蛐蛐 。
课堂小结:
同学们 : 这三首古诗,所写的季节虽然是一样的,但 所写的景物不同、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 同。希望大家熟背后用心体会。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 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 ,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文翻译: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文翻译:
远上寒山石径斜,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石路上寒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白云生出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停下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晚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经过霜染比二月花儿还红啊。
课文赏析:
1.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 漂亮的景色和事物呢? 你能在图中找出来吗?
①寒山 ⑥枫林
③白云 ④人家
诗文翻译:
萧萧梧叶送寒声,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思念起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斗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

三上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附课后习题答案

三上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附课后习题答案
收获的季节
橘子青绿
第3课时
夜书①所见
注释 ————— ①【书】写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 逸,南宋诗人。诗以七言绝 句最佳。主要作品有《游园 不值》《嘉兴界》《四朝闻 见录》等。
品读诗文
自由地大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夜书Fra bibliotek见shào
[宋]叶绍翁
xiāo
sòn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品读诗文
朗读古诗,说说古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山径
白云
人 家
枫 林
霜 叶
品读诗文
朗读古诗,品读诗意:
山路绵长 点明深秋季节
远上寒山石径斜
相呼应,写出了山 势的高而缓。
品读诗文 使人联想到炊烟
白云生处有人家 袅袅,鸡鸣犬吠,一
一个“生”字形 驱寒山清冷之意。 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等各种动 态美,也说明山很高。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菊 jú
结构:上下 部首:艹 书写指导:下边部分的“米”,左边有一部
分写在“勹”的外面,使整个字 重心更稳。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残 cán
结构:左右 部首:歹 书写指导:左边的“歹”不要多一点,起笔横的
长度不要超过竖中线。右边部分斜钩 要写得舒展,不要忘写右上角的点。
诗文解读
荷尽①已无擎②雨盖③, 菊残④犹⑤有傲霜⑥枝。
径 jìnɡ
左窄右宽,书写时注 意左部细长,右部稍宽。

上下结构,书写 “霜” 时“雨”扁宽, 下部“木”“目”等分。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字的?
一斗有余,就是不正。
看到“斜”可以联想到弯弯曲曲的 小路伸向远方的样子,所以“斜”的意 思就是弯曲不直。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优质课获奖作品)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优质课获奖作品)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与反思《山行》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诗人笔下的深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重点、难点】1、理解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设计思路】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学习情境,本首诗优美生动,可以在带领学生感受古诗蕴涵,利用直观的欣赏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师:你们感觉这怎么样?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诗意的诗。

)师: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三年级第四课古诗三首组词

三年级第四课古诗三首组词

三年级第四课古诗三首组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是《古诗三首》,分别学习是《山行》《赠刘景文》及《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现把本科相关生字及词语学习内容整理分享如下。

1、寒
拼音:hán
组词:寒冷、严寒、天寒地冻
2、径
拼音:jìng
3、斜
拼音:xié
组词:斜视、斜坡
4、霜
拼音:shuāng
组词:下霜、冷若冰霜、霜冻、霜降、白霜
5、赠
拼音:zèng
组词:赠与、馈赠、赠送、赠礼、赠品
拼音:liú
组词:老刘、刘海
7、盖
拼音:gài
组词:瓶盖、盖子、锅盖、遮盖、铺天盖地8、菊
拼音:jú
组词:菊花、墨菊、秋菊
9、残
拼音:cán
组词:残忍、摧残
10、君
拼音:jūn
组词:君子兰、君临天下、君王
11、橙
拼音:chéng
组词:橙子、橙花、橙黄、橙红、橙色
拼音:sòng
组词:赠送、送伞、运送、欢送、送信
13、挑
拼音:tiǎo(多音字,还可以读:tiāo,可组词:挑水、挑担等)组词:挑拨离间、挑灯夜战。

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全部

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全部

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全部三年级古诗三首上册为:《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具体内容如下:1、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字词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2、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词语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作品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3、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词句注释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白话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4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一、教材分析本课3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通的佳作。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励诗。

诗人一反常情,以“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物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的一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表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二、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山行》。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五、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课件,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古诗三首课后答案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古诗三首课后答案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古诗三首课后答案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答:秋季。

《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霜叶就说明是秋天。

《赠刘景文》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你的脑海中,大海的项链是什么?你的脑海中,大海的项链是什么?答:大海的项链是金色的项链,指的是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脚印。

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快乐的午餐》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快乐的午餐》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杯子有7个勺子有5个盘子有6个杯子最多。

勺子最少。

4、人之初课后练习三题,看看你能完成吗?人之初课后练习三题,看看你能完成吗?5、小练笔:仿照课文四季写句子,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小练笔:仿照课文四季写句子,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示例一:桃花红红,他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西瓜甜甜,他对小朋友们说:我是夏天。

高粱红红,他红着脸说:我是秋天梅花香香,他对雪人说:我是冬天。

示例二:草坪绿绿,他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荷花红红,他对鱼儿说:我是夏天。

树叶飘飘,他对小朋友说:我是秋天。

雪人开心地说:我就是冬天。

示例三:柳枝嫩绿,他对小燕子说:我是春天。

烈日炎炎,他对禾苗说:我是夏天。

树叶黄黄,他对大雁说:我是秋天。

雪花飘飘,他高兴地说:我是冬天。

6、语文园地三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

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在写下来。

写话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

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在写下来。

点拨: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交代玩具的名字,然后把玩具介绍一下,再说说你的玩具有哪些玩法,怎么玩。

注意把话说完整。

例:我有好多玩具:布娃娃、变形金刚、赛车、积木、皮球、篮球在这些玩具中,我最喜欢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是我今年过生日时爸爸给我买的礼物,每天作业写完我就开始玩变形金刚,有时我把变形金刚变成,有时我把变形金刚变成一个机器人,有时又把它变成一架大飞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案(含教学反思、备课素材)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 个字,会写“寒、径”等13 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 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 会认“径、斜” 2个字,会写“寒、径”等4 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学生自由交流)2.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 (课件出示2—5)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

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学生活动倾听、交流甫相提,称为“小杜” ,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 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 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 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 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 (课件出示 9)阅读与交流的要求:(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 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 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 10:生字)(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径”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 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 11、12) ① 山行:在山上行走。

② 远上:登上远处的。

③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 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 天的山)。

④ 石径:石子的小路。

⑤ 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⑥ 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 车:轿子。

⑧ 坐:因为。

学 习 生 字【设计意图:这是对会写字的识记和书写设计的环节。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这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2. 学生自选作业。

(课件出示18)(1)画: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找: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收集杜牧的诗,借助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词,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诵读古诗,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1. 默写古诗《山行》2. 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 (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课时赠刘景文【课时目标】1.会认“赠、刘”等8 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 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 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

(3)对比朗读。

(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课件出示28)橙黄橘绿图。

(板书:橙黄橘绿图)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齐读诗句。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一)谈话过渡: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1. 教师范读。

2. 学生自由体会读。

3. 个人比赛读。

4. 男女生比赛读。

5. 齐读。

6. 指导背诵。

(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设计意图:诵读古诗,【课堂作业新设计】1. 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 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板书设计】赠刘景文荷花荷叶图菊花图橙黄橘绿图【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 “傲霜枝”这样的词语。

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 “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 ,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 。

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第三课时《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 认识“挑” 1个生字,会写“送、挑” 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

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3. 朗读指导。

4. 齐读。

5. 师范读。

6. 齐读。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谈话过渡:谁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

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

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1. (课件出示38)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2. 理解词语,初知大意。

3. (课件出示39)(1)萧萧:风声。

(2)梧:梧桐树。

(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4. 齐读。

5. 师范读。

6. 齐读。

7. 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