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渠化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红旗渠建设的历史和当代价值

红旗渠建设的历史和当代价值红旗渠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该工程以其壮观的规模和里程碑的意义,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红旗渠的建设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智慧。
本文将探讨红旗渠建设的历史和当代价值。
一、红旗渠建设历史红旗渠的建设始于1960年代末期,是为了解决中国西北地区农业灌溉的问题。
在这个时期,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攻坚计划,积极地发展农业生产,以解决农民的生计问题。
1960年代末期,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因为当时的西北地区缺乏水源和灌溉系统。
党和政府认为解决灌溉问题是促进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关键,这就引发了红旗渠的建设。
邓小平于1960年首次提出“打好渠子,解决眼前问题”的号召,开启了红旗渠的建设计划。
整个工程涉及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包括挖掘工程、灌溉工程和水利工程等部分,工程规模之大、难度之高,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
在建设过程中,许多劳动者和农民在挖掘沟渠、运输土石、挖井、修建泵房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随着项目的进展,红旗渠的规模不仅越来越大,而且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红旗渠建设的过程中,许多机械设备、建筑材料、节能方法和管理经验也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完善,使得这项工程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
二、当代价值红旗渠建设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中国农村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更在于它对于当代中国的启示和价值。
以下是红旗渠对当代的启示和价值之一。
1. 构建现代化农业红旗渠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了基础。
当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农村地区口碑不佳、生产水平有所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考虑建立一些例如红旗渠的灌溉系统并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加强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和改良,可以更好地为农村地区提供可靠的、可持续的安全供水,并创造一个更加有效、生产率更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2. 推动区域和平发展红旗渠的建设是一个支持区域和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水利工程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水利工程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的需求和管理越来越成为重要的问题。
水利工程作为管理和调配水资源的关键手段,在满足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需求的同时,也扮演着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当前水利工程发展的趋势,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 水资源管理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资源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目前,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利用这些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监测和预测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优化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预见水资源管理技术将得到更大的突破和应用,为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2.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例如河流改道、水库兴建等。
未来,水利工程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工程措施,例如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等,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3. 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和自动化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和错误。
智能化技术则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智能监测和管理,更好地掌握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和应对。
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预见水利工程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水资源管理服务。
4. 跨界合作与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水资源是各个领域的重要资源,涉及到水利、农业、工业、生态等多个领域。
未来,水利工程将与其他领域展开更加紧密的合作,形成跨界合作的新模式。
同时,共享经济模式的兴起也将影响水利工程的发展。
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水利设施和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渠化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运 开 发后, 在 江 西 省 境内 将 建 成 长 达 393km , 通航1 000t 级船队的航道。航线经鄱 阳湖口入长江, 可与长江干流及各支流相互 贯通, 实现江河直达和江海联运。1985 年国 家计委批准信江航运工程计划任务书, 工程 主要由界牌、八字咀、双港三级渠化枢纽组 成。第一级界牌枢纽, 已于 1992 年开始施工, 回水 48km 至流口, 水级 6. 5m; 第二级八字 咀枢纽, 由西大河貊皮岭枢纽和东大河虎山 咀枢纽组成, 距界牌 54km , 水级 6. 5m ; 第 三级双港枢纽, 距八字咀 54km, 水级 3. 4m 。
化工程始于 60 年代, 由西津、贵县、桂平三 个梯 级组成。其中最上 一级西津枢纽 已于
1965 年建成, 是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的综合 利用枢纽。水级 21. 5m , 回水 169km, 直抵 南宁, 设有双级船闸一座, 闸室有效尺度为 190m×15m×4. 5m , 可通过 2×1 000t 级船 队; 第二级为贵县渠化枢纽, 于 1977 年完成 初步设计, 目前正开始进行工程前期工作。水 级 14m , 回水里程 103km, 与西津枢纽下游 水位衔接, 设单级船闸一座, 闸室有效尺度 同 西津船 闸; 第三级为桂 平渠化枢纽, 于 1983 年完成 初步设计, 1986 年动 工兴建, 1989 年 2 月建成通航。水级 9m, 回水里程 113km , 与贵县枢纽下游水位相衔接, 设单级 船闸一座, 有效尺度为 190m×23m×4. 5m , 可同时通过两队 2×1 000t 级船队。该渠化 工程的完成, 结合浔江、西江、珠江的大规 模整治工程, 千吨级驳船可由广州直溯南宁, 成为我国南方的运输大动脉。 2. 2. 2 信江航道渠化工程[ 2, 3]
渠化工程方案

渠化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渠化工程是指利用人工手段调整水资源的流向、流量和水质,以满足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工业用水、生态环境和其他用途的需要。
在中国,由于地广人稀、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渠化工程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效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制定并实施渠化工程方案,对促进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的和意义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渠化工程的实施,可以将雨水、江河湖泊等水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和调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满足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的需求。
2. 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
渠化工程可以有效地调整水资源的流向和流量,改善水体的水质,提高水资源的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3. 促进农业和乡村经济发展。
渠化工程可以为农田灌溉、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促进农业和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保障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
渠化工程可以为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提供稳定的水资源支持,保障城市和工业的正常运行。
5. 保障人民生活和环境安全。
渠化工程可以为人民生活提供清洁水源,保障人民的生活用水和环境安全。
三、项目范围和规模1. 项目范围:本项目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和调整工程、灌溉和排水工程、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工程、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程等。
2. 项目规模:本项目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一系列渠化工程项目,总投资额预计达到数百亿元,项目规模较大。
四、项目技术方案1. 水资源调配和调整工程:通过建设水库、引水渠和调蓄池等工程设施,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地调配和调整,实现各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灌溉和排水工程:通过建设灌溉渠道、农田排水设施和节水灌溉技术等,满足农田灌溉和排水的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工程:通过建设供水管网、水处理厂和工业用水系统等,保障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促进城市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嘉陵江渠化工程

嘉陵江渠化工程1. 引言嘉陵江渠化工程是中国的一项重大工程项目,其目标是将嘉陵江进行渠化,以改善水运运输的能力、提供可靠的洪水控制和水资源利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嘉陵江渠化工程的背景、目标和实施计划。
2. 背景嘉陵江是中国重要的内河之一,流经四川、重庆等地,流域面积广阔。
然而,由于江流曲折、水力不稳定,嘉陵江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水运运输能力不足和洪水威胁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决定进行嘉陵江渠化工程,以提高嘉陵江的水运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 目标嘉陵江渠化工程的主要目标包括:3.1 提高水运能力通过对嘉陵江进行渠化,提高江面航道的通航深度和宽度,增强水路运输能力。
这将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并改善内陆地区的物流运输效率。
3.2 洪水控制嘉陵江流经的地区常年面临着洪水威胁,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风险。
渠化工程将通过修建防洪堤、加强水力调控等措施,有效减少洪水威胁,提供可靠的洪水控制。
3.3 水资源利用渠化嘉陵江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渠道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更加高效地调度江水,满足当地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等需求,提供稳定的用水来源。
4. 实施计划嘉陵江渠化工程将分为若干阶段进行实施。
以下是工程实施计划的大致框架:4.1 前期调研进行嘉陵江渠化工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研,包括地质勘测、水流分析、环境评估等。
这将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的数据和参考。
4.2 工程设计根据前期调研结果,制定嘉陵江渠化的具体方案和工程设计图。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江面宽度、渠道深度、堤防建设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的具体措施。
4.3 施工阶段根据工程设计图,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嘉陵江渠化工程的实施。
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4.4 工程验收嘉陵江渠化工程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
验收合格后,可以投入使用。
5. 结论嘉陵江渠化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项目,旨在提高嘉陵江的水运能力、洪水控制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
红旗渠产业发展趋势

红旗渠产业发展趋势红旗渠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建成以来,红旗渠已经走过了近六十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红旗渠的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红旗渠产业发展的趋势。
首先,随着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红旗渠的传统农业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农业业态逐渐无法满足农民群众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日益明显。
因此,红旗渠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力度,促进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例如,可以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红旗渠还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农产品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其次,红旗渠的工业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中国东部地区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加速,红旗渠要积极抓住机遇,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
例如,可以引进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升级和转型。
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红旗渠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新经济业态,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再次,红旗渠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具有巨大的潜力。
红旗渠位于四川省湘江上游的山区,山水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此外,红旗渠还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是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象征。
因此,红旗渠可以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提供旅游服务,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例如,可以建设高品质的旅游设施和景区,推出深度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同时,还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红旗渠的教育、文化、健康等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可以在红旗渠周边建设高水平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红旗渠还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挖掘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渠化工程的发展趋势

渠化工程的发展趋势
渠化工程是指人类利用水利技术和工程技术,在自然界收获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商业发展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工程。
渠化工程包括水利河道开发与改造、水库建设、排洪调水、水源开发利用、灌溉设施建设、农田流域水资源管理、城市雨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等,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渠化工程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推动。
在水利改革的推动下,渠化工程不断推进,以解决水资源环境问题,维护水利资源,提高水利工作效率,实现安全水利,满足人民生活需求。
以厦门市水利技术改革为例,厦门市投资大量资金用于水利改造,将渠化工程纳入改革的框架中,结合现代技术,加强渠化建设,从而改善水利环境,提高水利效率,同时发展水利产业和水利文化,大力改善泉州市的水利条件。
另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促进了渠化工程的发展。
中国政府在渠化领域出台了《渠化工程投资规划》,下达大量政策性资金,从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支持渠化工程,推动渠化工程的进展,实现渠化技术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渠化施工水平,实现高效发展。
此外,科技技术也在推动渠化工程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渠化工程的开发与改造将非常快速地进行。
渠化工程的机械化建设和规划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比如信息化管理系统、遥感技术等,以及新型的水利处理技术,如土壤保持、河道治理
技术、湿地康复技术等,使渠化工程更加安全、高效、智能化。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渠化工程发展趋势令人看到希望。
工程技术的提高,资金投入的增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渠化工程的发展朝着安全、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渠化工程

第一章 绪论1、水运的优越性(1)航道建设与水利资源综合利用和综合开发相结合;(2)水运的运输能力大;(3)水运的运输成本低;(4)便于实行大、中小船舶及长、短途运输的结合。
2、现代化的内河航道网的要求 (1)航道成网,四通八达(2)全面规划,统一标准(3)统筹安排,综合利用(4)更新设施,科学管理。
3、我国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布局:简称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
形成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和 急弯,裁直航线,缩短航程;(2)航道加宽,水深增加,较大幅度地增加航道尺度,改善了河流航行条件,提高航道的通过能力;(3)渠化河段内的流速随水面比降减小而降低,有利于船舶航行,降低了运输成本;(4)有利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灌溉、发电、防洪、供水、渔业等),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
5、连续渠化的概念和作用(1)概念:连续渠化是指在河流上建造一系列闸坝,将整条河流分为若干河段,下一级闸坝的回水与上一级闸坝相衔接,并满足通航标准所规定的通航水深,从而使整条河流成为彼此连接的区划河流。
(2)作用:连续渠化的河流消除了天然河段, 其通过能力不再受天然河段的控制,而是取决于河流上通航建筑物的通过能力,因而可根据需要大幅度提高其通过能力;连续渠化河流可将河流的落差集中分配到各个渠化梯级上,以充分利用这些落差进行发电、灌溉,因而能最充分利用河流的水力资源。
6、局部渠化的概念和适用条件(1)概念:局部渠化是只对局部河段进行渠化,两渠化河段之间还有一段天然河段,各个渠化河段互不相接。
(2)适用条件:多用于河流航行条件较好,仅个别河段水深不足或滩险、急弯碍航严重而用整治工程措施难以改善航行条件的河段。
局部渠化河流由于在各渠化河段之间还夹有天然河段,其通过能力仍受天然河段的控制。
7、高坝渠化和低坝渠化的概念和特点 (1)高坝渠化:拦河坝较高,渠化水头较大者成为高坝渠化。
特点:高坝渠化坝上壅水位高,上游形成的水库大,回水里程长,淹没损失大,多用于多目标开发的河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道技术政策”, 规划了我国到 2000 年航道 发展目标: 重点建设通航 1000t 级船舶的干 线航道以及通航 300~500t 级船舶的航道, 为调整运输结构、增加水运比重创造条件。自 80 年代以来, 出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 国重点航道进行建设的局面。“七五”期间完 成了一批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 “八 五”期间, 内河航运建设又进入了新的阶段。 1993 年在建项目达 138 项, 当年完成 45 项。 2. 2. 1 广西西江干流渠化工程[ 1]
我国古代水运事业有过伟大的创造和辉 煌的成就, 但由于遭受封建统治的长期束缚 和帝国主义的侵略, 解放前我国水运事业的 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解 放前夕, 全国仅有渠化河流两条: 一条是四 川省的綦江, 于 1940 年至 1944 年间, 在约 50km 长的河段上建成 6 个渠化梯级, 航道 水深 1. 5m , 通行 20t 至 30t 的船舶, 是我国 第一条渠化河流; 另一条是四川省的威远河, 回水里程 130km, 总落差 65m , 共建 8 个梯 级, 航道水深 1. 0m , 一般通行 15t 的船舶。建 国前夕, 总的渠化里程约 300km, 小型船闸 约 30 座, 内河航道大多处于天然状态, 通航 里程73 000km , 能通航的仅24 000km 。
邵 水 邵东—邵阳 57. 0 32. 2 8
航道保证 水深( m)
1. 0 1. 0 1. 0 1. 0 0. 8 1. 0 1. 8
1. 0
船闸尺度( m) 长×宽×槛上水深
通航船舶 建成 ( t ) 年份
( 45~63) ×9×1. 5 ( 18~36) ×( 6~8. 4) ×1. 4
45×6×1. 2 ( 40~42) ×( 8~11) ×1. 2 ( 17. 7~42) ×( 7. 5~13) ×1. 2
西江河流开发建设以航运为主, 兼顾发 电。西江航运干线由郁江航段及西江航段、东 平航段组成, 是珠江最大的内河运输线, 是
·4·
连接云贵与广东、港澳的主要交通通道。沿 河经济发达, 水陆联运条件很好。1984 年经 国家批准, 西江航运建设工程列入国家基本 建设规划。工程主要包括郁江航段的渠化工 程及桂平以下河段的疏浚整治工程。郁江渠
界牌、虎山咀 ( 东大河) 、双港枢纽船闸按三 级建筑物设计, 其闸室有效尺度为 175m × 14m ×3. 5m , 貊皮岭 ( 西大河) 枢纽通航 300t 级船舶, 其闸室有效尺度为 135m ×12m × 2. 5m。 2. 2. 3 昌江渠化工程
昌江航道治理工程为江西省 “七五”期
间水运建设的重点项目。该工程治理河段从 景德镇至波阳, 按五级航道标准, 通航 300t 级船舶, 全长 90km 。工程内容包括上段景德 镇至凰岗 38km 的鲇鱼山、凰岗两级渠化及 下段凰岗至波阳 52km 的疏浚整治。其中鲇 鱼山枢纽于 1983 年开工, 1987 年船闸和泄 水闸建成, 1989 年电站正式发电。凰岗枢纽 位于鲇鱼山枢纽下游 18km 处, 于 1987 年秋 开工, 1991 年建成, 1992 年蓄水通航, 两级 枢纽船闸的闸室有效尺度均为 135m ×12m ×2. 5m 。 2. 2. 4 四川渠江、綦江渠化续建工程
信江航运建设可行性研究是 1982 年交 通部建设前期工作中一个重点项目。信江航
运 开 发后, 在 江 西 省 境内 将 建 成 长 达 393km , 通航1 000t 级船队的航道。航线经鄱 阳湖口入长江, 可与长江干流及各支流相互 贯通, 实现江河直达和江海联运。1985 年国 家计委批准信江航运工程计划任务书, 工程 主要由界牌、八字咀、双港三级渠化枢纽组 成。第一级界牌枢纽, 已于 1992 年开始施工, 回水 48km 至流口, 水级 6. 5m; 第二级八字 咀枢纽, 由西大河貊皮岭枢纽和东大河虎山 咀枢纽组成, 距界牌 54km , 水级 6. 5m ; 第 三级双港枢纽, 距八字咀 54km, 水级 3. 4m 。
12 建解国放 前45我年国来渠我化国工渠程化发工展程历的 发史展的概简况单回顾
我国是世界 上最早发展水运的国 家之 一, 也是世界上最早兴建渠化工程和利用船 闸通航的国家。早在秦始皇时代 ( 公元前 214 年) 就开凿了灵渠, 连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 系, 成为中原和岭南之间唯一的水上交通捷 径, 在灵渠上创设斗门 18 座, 形成我国最早 的船闸。
40×10×1. 0 ( 147~160) ×( 12~14) ×2. 5
20 1968 18 1976 25 1960 20 1973 15 1965 10 1965 50 1965
( 55~60) ×( 12. 5~12. 9) ×1. 2 10 1959
志溪河 灰山港—竹荆寺 45. 0 67. 9 16 湖
新中国成立后, 水运事业同其它部门一 样有了较大发展。根据河流特点, 结合灌溉、 发电、防洪等进行综合开发的渠化工程取得 较大地进展。概括起来, 有过两次较大的发 展时期。 2. 1 50 年代后期至 70 年代末的发展
我国河流渠化工作始于 40 年代, 但发展 较快集中在 50 年代末至 70 年代中期。1958 年至 1962 年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 全国 同时有十几条小河进行了渠化或分段渠化工 程, 渠化里程约1 500km , 加之 20 多条河流 的整治工程, 使这个时期通航里程达到历史 上最高纪录: 14. 4 万 km , 水深 1. 0m 以上的 内河航道里程延伸了近 5 万 km 。这一时期的 渠化河流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广东等省 的丘陵地区, 多系长江、珠江的二、三级支 流。50 年代至 70 年代期间建成的渠化河流 简况见附表。由表可见, 这一时期的渠化工 程基本上位于小河支流上, 船闸尺度小, 且 大多是广室闸室; 通航保证水深小, 一般为 1. 0m 左右, 多数通航 10~30t 的船舶, 少数
第 15 卷第 4 期
水 利 水 电科 技 进展
1995 年 8 月
我国渠化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陶桂兰
( 河海大学航运及海洋工程系 南京 210098)
摘要 本文对我国渠化工程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回顾, 对我国建国 45 年来尤其 是 80 年代以 来进行 渠化的河流及其渠化工程梯级布置、通航建筑物概况 、工程进展情况作了介绍, 分析了目前渠化工程建 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渠化工程 河流渠化 渠化梯级 通航建筑物 综合利用
化工程始于 60 年代, 由西津、贵县、桂平三 个梯 级组成。其中最上 一级西津枢纽 已于
1965 年建成, 是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的综合 利用枢纽。水级 21. 5m , 回水 169km, 直抵 南宁, 设有双级船闸一座, 闸室有效尺度为 190m×15m×4. 5m , 可通过 2×1 000t 级船 队; 第二级为贵县渠化枢纽, 于 1977 年完成 初步设计, 目前正开始进行工程前期工作。水 级 14m , 回水里程 103km, 与西津枢纽下游 水位衔接, 设单级船闸一座, 闸室有效尺度 同 西津船 闸; 第三级为桂 平渠化枢纽, 于 1983 年完成 初步设计, 1986 年动 工兴建, 1989 年 2 月建成通航。水级 9m, 回水里程 113km , 与贵县枢纽下游水位相衔接, 设单级 船闸一座, 有效尺度为 190m×23m×4. 5m , 可同时通过两队 2×1 000t 级船队。该渠化 工程的完成, 结合浔江、西江、珠江的大规 模整治工程, 千吨级驳船可由广州直溯南宁, 成为我国南方的运输大动脉。 2. 2. 2 信江航道渠化工程[ 2, 3]
·3·
附表 50~70 年代我国渠化河流简况¹
省 份
河流
起迄地点
里程 落差 梯级数 ( km) ( m) ( 个)
滏溪河 双河口—邓关 69. 0 13. 8 4 琼 江 三家—河口 115. 0 57. 5 13 四 妻阝 江 蓬莱—河口 34. 0 17. 5 4 球溪河 北斗—河口 52. 0 27. 6 4 川 大清流河 清流—大河口 155. 0 110. 0 16 小安溪 双石桥—龙桥 127. 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 0 11 渠 江 达县—渠河咀 359. 0 75. 4 3
渠江是四川省的主要通航河流之一, 50 年代开始进行渠化工程。上起州河达县市, 下 至 渠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口渠河咀, 全长 358km , 按四级航道规划了河市坝、金盘子、 舵石鼓、南阳滩、风洞子、梁滩、四九滩、富
流滩、鸡心子九个渠化梯级。于 1965 年建成 舵石鼓、南阳滩、梁滩三个梯级后, 因资金 困难等原因停建, 未能形成连续的深水航线。 改革开放以来, 工农业迅速发展, 虽有襄渝 铁路和公路运输, 仍感交通紧张, 急需完善 渠江渠化工作。“七五”计划开始, 交通部同 意将渠江渠化续建工程作为全国综合开发水
1. 2
130×11×( 1. 6~1. 8)
100 1970
¹ 引自郑庆茵. 我国河流渠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渠化工程论文集. 交通部水运工程科技情报网, 1986: 1~11
可通航 100t 的船舶; 梯级水头小, 除个别梯 革的时代, 改革也给航道事业的发展注入了
级外, 一般水头不超过 10m, 各个梯级的回 活力。党的十二大提出把交通运输作为我国
利资源试点河流。其中自下而上规划的第三
个梯级渠江四九滩航电枢纽已于 1988 年正 式开工, 1991 年 4 月蓄水通航, 枢纽中设船 闸一座, 有效尺度为 160m ×12m ×2. 5m, 可 通航 3×500t 级船队, 设计水头 10. 10m 。
綦 江 于 1940 年 已 渠 化 赶 水 至 顺 江 134km 河段, 至今尚未完建, 需继续完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