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读后感范文800字(精选3篇)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在翻开《菊与刀》这本书之前,我对日本这个国度的印象,就像一团纠结在一起的线团,看似清晰却又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仿佛是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试图解读日本文化密码的奇妙旅程就此展开。
书中对于日本文化中“菊”与“刀”这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象征的探讨,让我时而惊叹,时而沉思。
“菊”,那是日本皇室的象征,代表着优雅、柔美与精致;而“刀”,则象征着日本武士的勇猛、好斗和坚韧。
这种看似极端的两面性,却在日本文化中和谐共存,实在是令人称奇。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所描述的日本人对于“义理”和“人情”的看法。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
电影里,有一个角色因为背负着对家族的“义理”,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人,去完成一项艰难且可能会危及生命的任务。
当时我就在想,这也太夸张了吧,怎么能为了所谓的“义理”做到这种地步?但看完《菊与刀》后,我好像有点理解了。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义理”是一种沉重但又必须承担的责任,就像背着一块大石头爬山,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却不能轻易放下。
他们认为,违背“义理”所带来的耻辱,比死亡还要可怕。
而“人情”呢,则是他们内心深处那些柔软的情感,比如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关心。
然而,在很多时候,“义理”和“人情”会发生冲突,这时候日本人就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挣扎之中。
记得有一次,我去日本旅游,在一个小乡村里迷路了。
当时天色渐晚,我心里那个着急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正巧碰到一位老人家,我赶紧上前问路。
老人家一开始特别热情,又是比划又是解释,可我还是一脸懵。
后来,他干脆直接放下手里的活儿,亲自带我走了好长一段路,直到把我送到了正确的方向。
在送我的路上,我跟他闲聊,发现他其实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他说不能把一个迷路的客人丢在那里不管,这是他的“义理”。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日本人对于“义理”的执着。
还有一件小事,也让我对日本人的性格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在一家小餐馆吃饭,不小心把汤汁洒在了桌上。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读罢《菊与刀》,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杂陈。
这本书对于日本文化的剖析,真的是太深刻、太独到了。
作者笔下的日本,就像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谜团。
一方面,他们追求极致的优雅和美感,就像那盛开的菊花,娇艳而迷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有着如刀一般的坚韧和决绝,冷酷而无情。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日本人对于“义理”和“人情”的看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觉得这两者有时候很难分得特别清楚,但是在日本人那里,却有着严格的界限和标准。
比如说,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觉得对某人负有“义理”,而做出一些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里面的男主角为了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老大,哪怕知道那是违法犯罪的事情,也毫不犹豫地去做,只因为他觉得那是他必须履行的“义理”。
还有日本人对于“耻感文化”的重视。
他们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如果做了什么让自己觉得羞耻的事情,那简直是天大的灾难。
这让我想到了我认识的一个日本朋友。
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去玩,她不小心在众人面前摔倒了,当时她的脸瞬间就红透了,之后的好几天都闷闷不乐,总觉得自己出了大丑。
再说日本人对于等级制度的尊崇,那真的是到了一种让我们难以理解的程度。
在家里,长辈有着绝对的权威;在公司,上司的话就是圣旨。
这种等级分明的观念,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曾经在日本的一家公司实习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我就发现,下属对上司说话都是毕恭毕敬,甚至点头哈腰的,而且绝对不敢反驳上司的意见。
书中还提到了日本人对于战争的看法,这也是让我感触颇深的一点。
他们认为战争是一种必要的手段,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目标和荣誉。
这和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和平、正义的战争观念完全不同。
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日本的侵略行为,他们那种疯狂和残忍,或许正是源于这种扭曲的战争观念。
不过,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想,我们不能仅仅通过一本书就完全定义一个国家和民族。
就像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一次错误,就否定他的全部。
刀和菊读后感模板6篇

刀和菊读后感模板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刀和菊读后感模板6篇很多人在读后感中表达了对作者的深深钦佩之情,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多思考多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刀和菊读后感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菊与刀》读书笔记800字五篇

《菊与刀》读书笔记800字五篇《菊与刀》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文化人类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46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菊与刀》读书笔记800字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菊与刀》读书笔记800字五篇(一)如果问及对日本的印象,我想大部分的人会摇头,甚至会有人对此深恶痛绝。
从中国当年的屈辱史,到现在日本对钓鱼岛的抢占,都让日本成为中国人心中无解的结。
但日本仅仅是一个残忍,喜爱杀戮的民族吗?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找到了答案。
“黩武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是本尼狄克特对日本人性格的形容,这种矛盾的民族特性,贯穿了日本整个文化。
本尼狄克特女士用菊与刀象征着日本文化精神矛盾的两极。
“菊”是日本的国花,是日本皇室的象征,代表着恬淡,高雅。
“刀”是日本武家的象征,代表着凶残狠毒,有着暴力倾向。
二者结合,正好印证了日本民族的复杂,矛盾的性格。
首先,日本人对于精神崇拜感远远超过了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他们甚至认为,精神甚至可以超越死亡这一物理事实。
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传奇,而是真实的,确确实实的故事。
另外,令人震撼的是,日本等级制度的森严。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国家的关系的整个观念中,日本人对等级制是一种信赖,一种基本的信赖。
天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信仰。
是一种精神力量。
即使明治维新,天皇的统治力量更加强大。
在日本的文化中,“忠”,“孝”,“情义”都占很重要的地位。
日本虽然从中国引进儒家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但是却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
中国文化中的“仁”是一种内省力量,来调和各种矛盾。
但在日本是不接受的。
在中国,不仁的帝皇会被百姓反对,因为他不仁。
但在日本,日本人对待天皇的态度是无条件服从的。
具体来说,“忠”,“孝”在日本人看来是无条件的,而对中国人来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仁”。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菊与刀》读后感1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士道的象征,这二者体现了日__化的双重性——温和又好斗,爱美又黩武,尚礼又倨傲,善变又顽固,驯服又专断,忠贞又反叛,勇敢又怯懦。
本是作为一个西方人没有带感情色彩和主观意识,比较冷静的旁观者来写这本书的,应该是比较客观吧,这本书在日本也引起轰动。
我的爷爷是在抗日战争时加入共产党打日本人的,他的两个血气方刚堂弟当时还在北京和天津的大学读书,立即会到家乡抗日。
对于当初日本人的凶残,爷爷奶奶一直记忆犹新,那么多的中国人,那么大的中国一下子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日本人整个村庄的屠杀。
为什么?爷爷最气愤的日本人再凶残也是明枪明刀的,最可恶就是那些助纣为虐的汉奸,没有他们日本人只不过是没有翅膀的老鹰。
汉奸给日本人出谋划策的残害自己的同胞,而且是暗箭难防。
经常听到这种评价,中国人单打独斗是条龙,在一起就内斗——不团结。
我不知道这样的评价是否正确,但起码可以引以为戒。
强大的堡垒,从内部更容易攻破。
比如说,一些外贸出口的产品,同是中国的企业能不能有全居观念,不要相互砍价格挖墙角,大家团结起来,有一个行业联盟,大家都赚钱,不好吗?。
其实从本的描述中并没有表扬日本人聪明,聪明并不是日本人的强项,相反中国人反而被认为聪明,聪明的人为什么没有优势呢?什么时候才能像美国人那样被日本人崇拜。
是不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缺点,因为每个人都太过聪明,太过聪明,就容易太过自我。
西方国家老是说我们不民主,恐怕西方似的民主在中国会产生水土不服吧。
也许我们自己的人类学专家可以像本一样研究研究,探讨探讨了。
《菊与刀》读后感2这是社科类领域一向力荐的书籍,美国人写的,语言上我觉得有点罗嗦,挺考验耐性的,但不影响他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日本人的国民性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日本人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有礼,既顽固又能适应,既驯服又恼怒于被人推来推去,既忠诚又背叛,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好新。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菊与刀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菊与刀读后感1比起前面介绍的这些书,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周作人的《日本管窥》,今天看都没什么价值,尤其是《日本国志》。
我知道的最后一本企图全面而笼统介绍日本的书,是台湾人许介麟写的《谁最了解日本》,许同志对他之前所有写日本的书都很不屑,但似乎也没看出格外有价值的观点出来,也许是他的决心和掌握的史料与他所掌握的理论工具太不成比例的缘故,总之,我对此书没什么特别印象,如果不是通过GOOGLE,我甚至不记得这本书的名字和作者本人的准确名字。
当然,他给了我一个按图索骥的作用,要我知道原来还有许多好书。
其实,赖肖尔(六十年代美驻日大使)的《日本人》也比《菊与刀》在全面了解日本近现代历史更有价值,但为什么上述书在中国统统不如《菊与刀》更著名,这真是件邪门的事情,也许,所谓民族性的判断之类东西,比起单纯的结合历史分析的东西,更能满足大众猎奇的口味,也许,对大众而言,一个人、一个国家全面而真实的面目并不值得特别关心,能提供多少新鲜奇特想象的东西才最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菊与刀读后感2下面我来写一下随感:以前我在影视作品中对日本的印象大概就是冲动又冷静:他们时而向属下大发雷霆,时而看到局势不可挡就选择静思,冥想,练剑……我看到过很多战争失败后那种冷静而高傲的日本将军,他们不向敌人低头,也不会卸下任何有损于名誉的东西,最后他们会优雅而帅气地选择自杀,我觉得那个瞬间真的好酷,感觉那一瞬间他们让我们忘记生命的价值,感觉他们的选择是对生命办的最隆重的仪式……但是读了此书,我觉得我的感觉没错,他们就是这么讲义气,这么果断,就是很有仪式感。
我觉得他们那种不会向敌人低头,被征服了仍然不让他们踩头的行为真的很酷,打败了其他民族仍然不会踩踏他们尊严的行为真的很高尚,但是我觉得日本社会真的很压抑,感觉做人很累,还有日本人的性格好极端啊,真的感觉他们在压抑人性。
难怪在很多日本的文学作品中都能看得到那种颓废至极的人,走向死亡的人。
菊与刀读后感800字

菊与刀读后感800字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菊与刀读后感800字(一)对于日本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我想所有稍微了解中国近历史的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这种情感也许会随着时代改变而变化,随着那场战争越来越离我们远去而有变化,但是中国与日本却永锭会有剪不乱理还乱的微妙关系。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从小到大看过不少抗日影片,上过历史课,同时又在日常生活水平使用着日本的产品,享用着日货带来年方便。
所以我对日本也怀有矛盾的心情。
所以对于自己这种矛盾的心情,我也希望通过更多的了解日本,了解日本人而找到更适合的态度。
于是决定选择此书。
如书名“菊与刀”所述,日本人呈现给世人的是极为矛盾行为。
“菊花与刀”两者都是这幅画中的一部分。
日本民族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有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层,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一切矛盾的气质都是在最高的程序上表现出来的。
”为了解释日本人的心理特征,民族特征当然不能忽视社会压力对成人的约束作用。
但是作者也没有忽略对日本人个体的成长过程所受的培养模式的关注。
这其中就涉及到社会化地人格的塑造作用。
根据美国社会学者帕森斯的理论,“人格也是一个系统,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机制将文化械式——价值、信仰、语言和其符号内化为人格系统,使人格系统得以结构化,通过这个过程,行动者才愿意把动机的能量投放于角色之中,即愿意遵守规范,进而使人格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机构相一致”。
一个好的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这种洞察力不仅体现在对研究对象的解程度上,我想还应该体现在对事特发展趋势的准确预见性上。
在本书的末尾一章“投降以来的日本人”中,作者提到日本的国家非军事化,将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并预言:“日本假如不把军事化列入预算,她如愿意,不需多少年便能工巧匠自己人的繁荣打下基础,并可成为东方贸易中不可缺的国家。
菊与刀读后感

菊与刀读后感当我翻开《菊与刀》这本书,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日本文化深处的神秘大门。
这本书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剖析,让我这个对日本充满好奇的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书中所描述的日本文化中的“菊”象征着优雅、柔美,而“刀”则代表着刚猛、暴力,这种看似矛盾的组合,却在日本人的性格中和谐共存,实在是让我感到惊奇不已。
就拿我曾经的一次日本旅行经历来说吧。
我在京都的一个小街巷里,看到了一家传统的茶馆。
茶馆的门口摆放着几盆精致的菊花,那花朵开得娇艳欲滴,花瓣层层叠叠,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走进茶馆,里面的布置简约而典雅,木质的桌椅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墙壁上挂着几幅优美的字画。
穿着和服的女侍者微笑着迎接我们,那笑容温柔得如同春日里的阳光,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我们点了一份抹茶和一些精致的点心。
女侍者用熟练的手法为我们冲泡抹茶,那动作优雅流畅,仿佛在进行一场艺术表演。
她将抹茶端到我们面前,微微鞠躬,轻声说道:“请慢用。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日本文化中“菊”的一面,那种优雅、细腻、注重礼仪的特质,让人陶醉其中。
然而,当我在东京的街头看到一群年轻人在玩一种叫做“极限运动”的项目时,我又看到了日本文化中“刀”的一面。
他们骑着摩托车在街头飞驰,发动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速度快得让人胆战心惊。
他们的脸上带着无所畏惧的表情,仿佛在向世界挑战。
还有一次,我在一个公园里看到两个小孩在争吵,突然间其中一个小孩猛地推了另一个一把,那股狠劲让我吓了一跳。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菊与刀》中所描述的日本民族性格的复杂性。
他们可以在某些时候表现得极其优雅、温和,但在另一些时候又会展现出果断、决绝甚至是凶猛的一面。
在日本的企业中,也能看到这种“菊与刀”的特质。
他们注重团队合作,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彬彬有礼,工作环境整洁有序,这是“菊”的体现。
但同时,他们在追求目标时又会表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决心,不惜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这便是“刀”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与刀》读后感范文800字(精选3篇)《菊与刀》读后感范文800字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菊与刀》读后感范文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菊与刀》读后感800字1
也许正是这种性格使得日本人总是选择与强者为伍,虽然这种放弃并不一定绝对的好,但不放弃就意味着必然被淘汰。
似乎祖先早在冥冥之中有指引,起步向来很晚的日本人,总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不论是在辉煌的中华文明引领世界之时,还是摩登的欧美文化风靡全球之日,日本总会是那个弄潮儿,尽管总有人说什么。
也许他们会为这些言语改变什么,不过他们对自己道路的信任让他们坚持走着该走的路。
这点毋庸置疑。
在东北生活多年的我,对日本必定没什么好感,从小到大,大大小小的反日活动也都参加过,不过这也勾起了我对这个遥远而又陌生的国度的兴趣。
虽然课本里说,日本真正的发展是在明治维新后,其实日本早在幕府末年就开始对西方文明研究,列强的侵华给当时的统治者很好的借鉴——肯定日本人打不过“老师”都打不过的人。
近乎全日本,是用欢迎的态度来迎接美国人的。
不过这种极度的
转弯也为日本开始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序幕。
这个序幕,开的似乎不只是一个强国,更像是一个传奇。
地大物博的地方战火满天,这个狭小而贫瘠的土地却成了真正的“太阳”,这一切让人无可奈何,又毫不惊讶。
有时候我觉得,日本的强大得益于其国土的狭小。
我们常说绝境逢生,可能就是在说日本吧。
央视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毋庸置疑,日本人心大得过这个宇宙。
由于在地图上要用放大镜才找得到,日本人特别怕被世界遗忘。
而这种惧怕恰恰让日本有能力强起来、站起来,站得住、站得稳。
似乎在国人的记忆中日本就是那个侵略者、那个传说中的帝国主义、那个危险地不能再危险的邻居;可是在日本的新闻中中国永远是头条,任何举动都会让国人第一时间抓住。
当《菊与刀》还在中国的日学史上占主导的时候,日本以悄然研究中国的韩寒。
有时候日本人比我们更了解我们。
看日本,更是看中国,看我们可能走的路,看我们可能的归宿,看我们看不到的东西。
我相信那句话“假凤虚皇者误国”,话难听但路对,道理都在逆耳忠言里,绝路都在谗言美句中。
高速的经济带来的自大,正弥漫着这个正经历极富极贫的国度,清醒——也许更难得。
《菊与刀》读后感800字2
这是社科类领域一向力荐的书籍,美国人写的,语言上我觉得有点罗嗦,挺考验耐性的’,但不影响他的学术价值,对于了解日本人的国民性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日本人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有礼,既顽固又能适应,既驯服又恼怒于被人推来推去,既忠诚又背叛,既勇敢又怯懦,既保守又好新。
这些特点全都有极端的表现。
”这是书中归纳的日本人的本性,也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表现,所以用菊与刀来形容再生动不过了。
这些特点用专业的语言解释可能会比较枯燥,换个角度来解读一下,会通俗一些:一个人同时拥有九阴和九阳神功,两种至阴至阳的功力融合在一个身体里,如果这个人没那个运用自如的能力,掌控不了,两种力量在他体内乱窜,一会儿好一会儿坏的,不把他折磨死也得精神上备受摧残,心智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问题;如果能使用至阴的力量那更恐怖了,周芷若那样的天才要不是后来向善了,那得是多大的祸害!从把一招九阴白骨爪运用的炉火纯青的梅超风身上就可见一斑;要是发挥至阳的力量,一个张无忌横空出世,具有普世情怀,那这个世界可真是阳光明媚了;只可惜,日本只有前两种情况出现过,至少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后者是没看到。
二十一世纪之前各个时期的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变态及禽兽行为暂且不提,即使是现在的基本和平年代,一个岛就让他明媚不起来了。
日本人性情极端,矛盾的融合在一起,不同场合不同时期不同需求有不同表现,了解日本国民性,是为了知道怎样与之交往,然知彼容易知己难,能够知己、愿意改变自己更难;当我们放眼天下洞察世界时,也要经常闭上眼睛好好看看自己,知己知彼,我们与其交往或交手,趋利避害,因势导之,因利用之,因事击之,因害避之,有进有退,方才可以保持关系平衡;拥有九阴神功也好,九阳神功也好,或二者兼而有之也好,都未必是好事,因为凡是绝招都是致命的!仁义礼智信德……几千年来塑造了中华国民性,大走中庸之道,极端性总是被
排斥的,因为太阴的总是祸国殃民,可是真在路上遇到梅超风了你能怎么办?就算不想有绝招怎么也该有一招半式让人忌惮的吧!如天龙八部少林寺里的那个扫地僧一般也行啊!尤其是当人性面对的既非善亦非恶,而是家与国、战争与和平、生存与自由、责任与权力的时候,又当如何判断如何表现?感性的说一句,当我国人受辱,国土被犯,以恶对峙是为恶?以善对之是为善?
《菊与刀》读后感800字3
国庆在高铁上读完这本书,因为书名,将其误解为是一贯的女人和效忠的故事,读来发现是比较类议论文,主要讲述一个美国人对日本文化的解读,与西方国家和邻边亚洲国家对比,义理在日本是独有的有别于义务的特征。
研究者会将群性凸显,个性弱化,日本人大多数会有这些特质,或者说这些是与其他国家的人最大的不同点,所以被放大和称奇。
1、誓死效忠
只要说话,所有人唯命是从,默认是仁的化身;二战投降尤其明显,从电台传出天读投降战书的声音,所有战士放下武器,礼貌友好地接待“敌人”,半天不到,美军已经可以松懈防御,去当地小店闲逛。
2、生活阶层固化
士农工商在中国也有,科举出现之前,农民是无法改变所处阶层的。
日本也是一样,长期以来,士官都是最受尊重,商人被轻视。
每个阶层的人都保持着自己该有的生活方式,不同人群给孩子买的玩具
也是有区别。
而在美国,这是根据收入决定,有钱便可以买更贵更好的,在日本即使有钱也不能买,这是社会规范,大家必须遵守,否则尊严受到鄙视。
3、竞争
美国推崇竞争,经济要发展,生活水平要提高,都来源于和他人不断的比较竞争优化。
而在日本,小孩在学校就没有竞争,分数取决于品德,不是来源于考试分数,所有人参与义务教育,保持不留级,强调从小建立自己和从前的自己比较的意识,和新中国一样。
从兴趣爱好出发,日本人喜欢剑道、插花、茶道、琴艺,都是养心的,不易与他人有冲突,只是不断提高自身。
无关他人风月,只顾自己心悦。
日本的匠心全世界有名,一家店几代人只卖拉面或者和果子,祖父的配方和品类与孙子的无差,不受市场干扰,专心做好自家的面和点心,客户的光顾和一再光顾让店主非常满足和感恩,比赚钱更加重要和有尊严。
4、义理重于义务
父母抚养自己,自己赡养父母抚养子女,这是义务。
赡养岳父岳母就是义理,路上偶得帮助,也是义理。
义理包含恩和辱,既要报恩,也要报辱。
并且,随着时间流逝,义理成倍增长计息。
路边乞丐被施舍半个馒头,一年后可以还一个,十年必须还一车,这是基本原则。
对于父母和子女的义务也是非常重的负担,父母可以安排政治婚姻和不喜欢的工作,他必须不争不吵的安然接受,并用一生扮演好这个角色。
这又让人不禁联想到日本特别变态的综艺和习以为常的AV,他
们无处发泄内心的不满,只能通过看似娱乐的应酬缓解巨大的内心压力。
名誉甚于一切:自杀剖腹都是来自于日本战俘的传说,为了尊严为了名誉,死亡是小事一桩。
5、冷静是美德
三从四德在日本被发扬光大,但是最重要的是隐忍后表现出的冷静。
得体端庄一直保持,即使坐过山车,哈哈。
这是我内心OS的,在日本刺激惊险的游戏应该有市场还是没有市场呢?内心渴望却不敢尝试的煎熬,会让其黑暗化,心照不宣的撒谎装逼。
性冷淡风格的MUJI备受好评,这也是日本国人喜欢的简约得体优雅风格,淡妆自然配色,不像韩国可爱和美国时尚大胆,重视品质与舒适度。
这也让人与人之间保持着客气和友好的距离,淡淡的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