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

河工大毕业设计说明书作者:学号: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题目: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指导者:张副教授评阅者:2013年 5月 29日目次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原则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的总体方案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机器人机械结构及传动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电机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各关节最大负载转矩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机器人驱动方案的对比分析及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驱动电机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带传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各参数设计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带型选择及带轮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24年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范文

《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四足机器人因其卓越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逐渐在众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适应能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
该设计通过综合串联和并联结构的优势,旨在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移动方式。
二、四足机器人总体设计1. 机械结构本四足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机身、四条腿以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
机身负责承载和控制核心部件,四条腿则采用串并混联结构,以实现更好的运动性能。
2. 串并混联结构腿的设计每条腿由串联结构和并联结构混合组成。
串联结构负责实现腿部的直线运动,而并联结构则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
这种设计使得四足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地形。
三、串联部分设计串联部分主要由大腿、小腿和足部组成。
大腿和小腿采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制成,以减轻整体重量并提高运动速度。
足部设计为可调节的形状,以适应不同地形。
四、并联部分设计并联部分主要起到支撑和稳定作用。
通过多个液压缸或电机驱动的连杆机构,实现腿部在不同方向上的微调,从而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此外,并联部分还可以帮助四足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冲击和振动。
五、控制系统设计控制系统是四足机器人的核心部分,负责实现各种运动控制和协调。
采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和传感器,实现对机器人运动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预设的算法和程序,使四足机器人能够自主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任务。
六、仿真与实验验证为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性能,我们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
通过在仿真环境中模拟四足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分析其运动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对四足机器人进行实际测试,以验证其在不同地形和环境下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七、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串并混联结构腿的四足机器人设计,通过综合串联和并联结构的优势,实现了更高效、更灵活的移动方式。
经过仿真和实验验证,该设计在运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四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模仿动物四肢结构和运动方式设计的机器人,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进行行走和动作。
在设计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时,需要考虑其稳定性、速度、承载能力等因素,以实现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对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
1. 主体结构四足步行机器人的主体结构通常由机身、四条腿和连接部分组成。
机身作为机器人的主要载体,内部通常安装有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和传感器等设备,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和行走。
四条腿通常采用对称布局,每条腿上都安装有多个关节,以实现各种复杂的运动。
连接部分则起到连接机身和四条腿的作用,通常采用轴承和连接杆来实现。
2. 关节设计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关节设计是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部分。
每条腿通常由多个关节组成,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
这些关节可以实现机器人的各种运动,如抬腿、摆动、蹬地等。
在设计关节时,需要考虑其承载能力、速度和精度,以保证机器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3. 动力系统四足步行机器人通常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驱动关节实现机器人的运动。
在设计动力系统时,需要考虑电机的功率、扭矩和速度等参数,以满足机器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需求。
还需要考虑电池的容量和供电系统的稳定性,以保证机器人具有足够的持久力和稳定性。
4. 控制系统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其核心部分,它通过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通过算法和控制器实现机器人的自主运动和行走。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类型和位置、控制算法的精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机器人能够准确地感知环境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5. 材料选择在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中,材料选择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机身和腿部通常采用轻量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如铝合金、碳纤维等。
这样可以保证机器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又不会增加过多的重量,从而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效率。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主体结构、关节设计、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材料选择等。
可实现跳跃功能的四足机器人单腿结构设计与运动建模分析

3、增强四足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针对不同的地形和障碍物,研究如何调整 机器人的单腿结构和控制策略,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参考内容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机器人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双足行走、人脸识别、语言 处理等复杂功能上,更在仿生学领域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其中,四足仿生机 器人以其灵活的步态和强大的适应能力,成为了机器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次演示将重点探讨四足仿生机器人单腿系统的设计、构造和控制。
2、材料选择
四足仿生机器人单腿系统的材料选择对于机器人的性能至关重要。考虑到强度、 重量和耐用性,通常会选择铝合金、碳纤维等轻质高强度材料。此外,为了提 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还可以考虑使用弹性材料作为关键部件。
二、四足仿生机器人单腿系统的 构造
四足仿生机器人单腿系统的构造需要精确计算和控制,以确保机器人的稳定性 和灵活性。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单腿系统的各部分构造。
跳跃功能分析
实现跳跃功能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能量储备和高效的能量释放。在四足机器人的 单腿结构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跳跃功能:
1、能量储备:在机器人单腿的某一部位设置一个弹性装置,如弹簧或橡胶, 当机器人行走时,该装置储存能量。
2、能量释放:当机器人需要跳跃时,通过控制系统触发弹性装置释放能量, 从而推动机器人跳跃。
2、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主要分为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两种。模拟控制是通过模拟电路来实现 对单腿系统的控制;数字控制则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对单腿系统的控制。 数字控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精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之,四足仿生机器人单腿系统是实现机器人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部分。通 过合理的设计、构造和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使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的四足仿生机器人将会更加智能、高效、灵活 和耐用,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四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模拟动物四肢步行方式设计的机器人,在各种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也愈发复杂和精密,因此对其结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四足步行机器人具有在不平整地形环境下运动的能力,可以应用于野外探测、紧急救援等领域;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是实现其高效稳定运动的基础,对于提高机器人整体性能至关重要;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的不断进步,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智能化和自主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需要不断优化其结构设计。
深入研究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对于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高机器人的复杂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未来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1. 分析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的关键部件,探讨它们在机器人性能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总结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原则,包括机械传动系统、传感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要点。
3. 探讨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方法,比如模块化设计、优化设计等方法,以提高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效率。
4. 通过案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四足步行机器人,分析其结构设计的优劣之处,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以及对未来技术发展的展望。
通过对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的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未来机器人设计和制造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四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模仿动物四肢运动方式的机器人,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其在军事侦察、紧急救援、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效率和灵活性,还可以深入挖掘动物运动机制,为生物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作效率:四足步行机器人具有灵活的运动方式和稳定的机械结构,可以适应不同地形和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四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仿生机器人,以动物的四足行走方式为原型,采用四条腿进行移动。
在机器人的设计过程中,结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分析角度,对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进行详细讨论。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要考虑机器人的外形和尺寸。
机器人的外形应该尽可能地接近真实动物四足的形态,这有助于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进行步行。
机器人的尺寸要适中,既不能太大以限制机器人的移动能力,又不能太小以限制机器人携带和执行任务的能力。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要考虑机器人的材料选择。
机器人的各个零部件需要选择轻量、强度高、耐磨损的材料,以确保机器人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结构破损或零部件失效的情况。
常见的材料选择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等。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要考虑机器人的关节设计。
机器人的关节部分是机器人进行步行和运动的关键部分,要确保关节的灵活度和可控性。
关节部分的设计要考虑到机器人的运动范围和力量传递的需求,要能够实现机器人在不同地形和环境中的步行和运动。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还包括机器人的传动系统和感知系统。
机器人的传动系统用于控制机器人的四条腿进行步行和运动,传动系统需要设计合理,能够提供足够的力量和控制精度。
机器人的感知系统用于感知环境和障碍物,为机器人的导航和避障提供支持,感知系统的设计需要结合机器人的结构和任务需求进行。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还要考虑机器人的电源和控制系统。
机器人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供给,以保证机器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不会因电量不足而停止工作。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对机器人的步行和运动进行精确控制,实现机器人的稳定行走和任务完成。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器人的外形和尺寸、材料选择、关节设计、传动系统和感知系统、电源和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机器人在不同环境和任务中的稳定步行和运动。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

四足步行机器人结构设计分析四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模仿动物四肢行走方式的机械装置,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是其性能表现的关键,本文将针对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四足步行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四足步行机器人通常由机械结构、传动系统、传感器系统和控制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1. 机械结构: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械结构是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承载整个机器人重量和提供运动支撑的关键。
一般来说,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能够稳定地支撑自身重量,并克服外部环境的摩擦力和阻力。
2. 传动系统:四足步行机器人的传动系统用于实现机器人四肢的运动控制,一般采用电机和液压缸等执行机构作为驱动装置,并通过传动装置将动力传递到机器人的四肢上。
传动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能够实现灵活的步态控制和高效的动力传递,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和适应性。
3. 传感器系统:四足步行机器人的传感器系统用于获取机器人周围环境的信息,并将其反馈到控制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等,用于实现机器人的环境感知和自主导航能力。
4. 控制系统: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用于实现对机器人运动和姿态的精确控制,一般包括运动控制、姿态控制和步态规划等功能。
控制系统的设计应保证机器人能够实现稳定、高效的步行运动,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导航和应急反应能力。
二、四足步行机器人的结构设计要点1. 机械结构设计要点(1)结构设计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和刚度,以支撑机器人的重量和提供稳定的运动平台。
(2)结构设计要符合机器人的运动特性和应用环境,以保证机器人在各种复杂地形下能够稳定行走。
(3)结构设计要考虑机器人的组装和维护便捷性,以提高机器人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2. 传动系统设计要点(1)传动系统设计要具备高效的动力传递和快速的响应性能,以实现机器人的灵活运动控制。
毕业论文设计-可变形仿生翻滚四足机器人结构设计(全套图纸)

可变形仿生翻滚四足机器人结构设计摘要:移动机器人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人类无限幻想和智慧的结晶。
移动机器人在军事、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还有着许多潜在的应用前景。
移动机构决定了移动机器人的综合移动性能,是移动机器人能够在工作环境中实现快捷、平稳、精确、高效移动的关键。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移动效率,同时也为了降低机器人结构的复杂性,本课题从现代仿生学原理出发,将自然界中的翻滚运动引入到四足机器人结构当中,并借鉴可重构机器人理论,首次提出一种具有翻滚模式和步行模式的可变形仿生翻滚四足机器人,达到用一种机构实现两种运动的目的。
本文对可变形仿生翻滚四足机器人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选定了结构参数,和驱动方式。
详细地对机器人的本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机器人关键部位进行了校核。
本课题提高了四足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拓展四足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而且丰富了移动机器人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对移动技术的发展和高机动性移动平台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四足机器人;仿生翻滚;可重构机器人;设计校核全套图纸加153893706Structural Design for a Reconfigurable Bionic RollingQuadruped RobotAbstract : Mobile robot is the product b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also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infinite fantasy and wisdom. Mobile robot have many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military, production, liv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move mechanism of the robot determines the comprehensive move performance, also it’s the key for robot to work smooth, accurate and quick, efficient in the surrounding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obot move efficiency, and also to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 this paper is based upon the modern bionics principle. The rolling style in nature is put into robot structure. Referencing reconfigurable robot theory, a reconfigurable bionic rolling quadruped robot is put forward, which has two move modes---- walk model and rolling model. In this way, it can achieve the purpose of using a mechanism to get two movement models.General scheme design of the robot is made in this paper,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drive mode are selected. Robot body structure is designed detailed, and the key parts of the robot are checked in this paper.This topic raised the ability for robot to adapt environment, expand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robot, and also enriched the discipline theory andpractice for robotics. It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technology and high mobility mobile platform. So this paper ha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Key words:quadruped robot; bionic rolling; reconfigurable robot; design and check目录第一章绪论 (6)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6)1.2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7)1.2.1工业领域 (7)1.2.2农业生产 (7)1.2.3科技探索 (7)1.2.4医疗服务机器人 (8)1.3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8)1.3.1轮-足复合式移动机构 (8)1.3.2仿生翻滚与翻转移动平台 (9)1.4主要研究内容 (11)第二章移动机器人系统 (12)2.1移动机器人系统组成 (12)2.2 传统移动机器人简介 (12)2.3 腿式移动机器人 (13)2.3.1双腿 (13)2.3.2四腿 (14)2.3.3六腿 (15)2.4腿式机器人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6)2.5轮式移动机器人 (17)2.5.1单轮滚动机器人 (17)2.5.2 两轮移动机器人 (18)2.5.3 三轮及四轮移动机器人 (19)2.5.4 复合式移动机器人 (21)2.6轮式移动机器人性能比较 (21)2.7履带式机器人 (22)2.7.1单节双履带式机器人 (23)2.7.2双节双履带式移动机器人 (23)2.7.3多节多履带式移动机器人 (23)2.7.4多节轮履复合式移动机器人 (24)2.7.5自重构式移动机器人 (24)2.7.6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5)第三章总体方案设计 (26)3.1 结构外形设计 (26)3.2 仿生翻滚运动方案设计 (27)3.3结构基本参数 (28)3.4驱动方案选择 (29)第四章机器人设计 (30)4.1 电机选择 (30)4.1.1 电机扭矩 (30)4.1.2确定电机型号 (31)4.1.3选择联轴器 (32)4.2 机械结构设计 (33)4.2.1 材料选择 (33)4.2.2 机体设计 (33)4.2.3 大腿机构设计 (35)4.2.4 小腿机构设计 (36)4.2.5 足部设计 (36)第五章设计总结 (37)5.1主要内容小结 (37)5.2设计心得体会 (38)参考文献 (38)致谢 (41)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移动机器人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更是人类无限幻想和智慧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说明书作者:学号:系: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题目: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结构设计指导者:副教授评阅者:目次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原则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四足仿生移动机器人的总体方案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机器人机械结构及传动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电机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各关节最大负载转矩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机器人驱动方案的对比分析及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驱动电机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带传动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各参数设计及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带型选择及带轮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工作装置的强度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轴的强度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轴承的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1.1 绪论随着机械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等学科的发展,促进了机器人应用到更广泛的行业领域内。
由于人类探索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加速了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
自然环境中有约50%的地形,轮式或履带式车辆到达不了,而这些地方如森林,草地湿地,山林地等地域中拥有巨大的资源,要探测和利用且要尽可能少的破坏环境,足式机器人以其固有的移动优势成为野外探测工作的首选,另外,如海底和极地的科学考察和探索,足式机器人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足式机器人的研究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现研制成功的足式机器人有1足,2足,4足,6足,8足等系列,大于8足的研究很少。
曾长期作为人类主要交通工具的马,牛,驴,骆驼等四足动物因其优越的野外行走能力和负载能力自然是人们研究足式机器人的重点仿生对象。
因而四足机器人在足式机器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直以来也是国内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作为机器人的一个极其重要分支,四足移动机器人相对与两足步行机器人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较好的稳定性,而且结构又比六足、八足步行机器人简单,因而深受到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
在四足移动机器人中,机构重要部分之一足结构的设计,是机器人设计的关键,设计得当可使其机构简单大大简化控制方案。
有学者认为:从稳定性和控制难易程度及制造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四足机是最佳的足式机器人形式,四足机器人的研究颇具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日本在四足机器人研究领域最具成果,最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是电气通信大学研制成功的采用基于神经振荡子模型CPG(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的控制策略[1]而CPG是足式机器人近10年来在控制方面取得的最具突破性成果[2]。
2000-2003年研制成功具有宠物狗外形的机器人用一台PC机系统控制,瑞士Maxon直流伺服电机驱动,每个关节安装了一个光电码盘、陀螺仪、倾角计和触觉传感器。
基于CPG的控制器用于生成机体和四条腿的节律运动,而反射机制通过传感器信号的反馈,来改变CPG 的周期和相位输出。
机器人能够实现不规则地面的自适应动态步行,显示了生物激励控制对未知的不规则地面有自适应能力的优点。
美国的四足机的典型代表是卡耐基美隆大学研制的BigDog,外形体特和比例很像一条凶猛的猎犬,是仿生机器人中最像仿生对象的机器人之一,它能够在泥泞地面或粗糙的瓦砾地面以不同步态自如行走,最大负载52KG,具有很强的野外行走能力。
最大的特点是在剧烈的侧面冲击作用下,仍具有很好的机体平衡能力,能保持平衡而不倒,如图1所示。
现已计划深入研究BigDog四足移动机器人,使其性能达到实现多种动态移动,如平衡、走、爬行、跑等,并使其多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3],具备识别粗糙地形、运载货物能力、自主控制能力等。
图1 美国卡耐基美隆大学研制的BigDog加拿大McGill 大学智能机器中心机器人技术实验室研制了Scout-I与Scout-II 两代四足移动机器人,Scout-I的每条腿仅有l个自由度,髋部也只有1个驱动器,主要被用来进行行走控制,它的机械结构虽然简单,却有着良好的动态稳定性,如图2;图3自主型奔跑机器人Scout-II,也是髋部只有1个驱动器,但只需改变前腿和后腿的触地力矩和触地角度4个参数,控制两个自由度的变量,进而就可以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图2 Scout-I 图3 Scout-II 1998年BISAM四足机器人由德国开发。
该机器人主要结构由头部、4条腿和主体组成。
四足机器人总重为14.5kg,内部装有立体摄像头、处理器、微控制器及电池。
法国的Bourges (France)大学也研制成功SILO4系列四足机器人。
韩国设计一款了从地面到墙壁的行走的四足爬墙机器人MRWALLSPECT-III,并完成了试验。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四足移动机器人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
非常规行走机构的研究从70年代开始,由吉林工业大学陈秉聪教授和庄继德教授分别带领两个研究小组研究。
1985年,一台具有两条平行四边形腿主要用于无硬底层的水田耕作的步行机耕船台车试验成功,并土槽中表现出较高的牵引效率。
1991年,JTUWM 系列四足步行机器人由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成功研制。
JTUMM—III,仿制马腿的3个自由度,各个关节的运动由直流伺服电机分别驱动。
该机器人采用两级分布式控制系统,有PVDF测力传感器装在脚底,采用模糊算法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位置和力混合控制,实现了四足步行机器人JTUMM—III的慢速动态行走,极限步速为1.7 km/h 。
为了提高步行速度,将弹性步行机构应用于该四足步行机器人,起到缓冲和储能作用[4]。
另外,198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张启先教授的指导下,孙汉旭博士进行了刚性足步行机的研究,试制成功了一台四足步行机,并进行了步行实验。
清华大学机器人及智能自动化实验室正在研制QW-1四足全方位步行机器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对现有地面移动机器人特点分析及结构形式基础上,提出名为HIT-HYBTOR的轮足式四足移动机器人概念模型,3个自由度的轮腿机构被四个独立驱动的轮代替,构成2个自由度的髋关节,有1个自由度的膝关节,轮式机器人和足式移动可以根据环境需求切换。
该模型结合了足式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的优点,轮式和足式两种运动方式根据不同的环境变换,以达到较高的移动速度和良好的运动灵活性的统一,如图下4。
图4 HIT-HYBTOR1.2.2 机器人研究的关键技术运动稳定性研究和步态规划行走稳定性和步态规划是研究足式机器人的不可分割两个基本问题。
四足式机器人因满足三点支撑而容易保证静态稳定性,难点是如何实现动态稳定性[5]。
四足机步态规划方面,目前研究较多的步态方式是模仿马等四足动物行走典型步态:如爬行(Crawl),对角小跑(Trot),溜蹄(Pace),跳跃(bounding),定点旋转(Rotation),转向(spinning)等。
这几种步态在实验室条件下均有成功的试验记录。
标准步态比较容易实现,现阶段大量的文献所研究的是这几种标准步态及其转换的规划和控制问题。
如爬行步态(crawl)的规划与稳定性控制[6~9];对角小跑稳定性步态规划控制(trot)[10~13] ;溜蹄(pace)步态规划控制的有。
跳跃步态稳定性与步态规划奔跑是足式机器人快速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步态,且机器人要想越过大于等于自身大小的障碍物,一般移动方式显得无能为力,而动物利用跳跃步态可轻易越过较大的障碍。
另外在月球,火星等外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跳跃式前进的效率上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
目前对四足机步态研究,跳跃步态的研究是最具挑战性的难点问题,原因是:(1)需要复杂的机体和腿机构的协调动作控制,同时腿机构的摆动惯性力对机体姿态的动力学性能影响明显增大,成为系统不可忽略的动力学因素。
(2)腿机构的缓冲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机体的关节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力,有可能损坏关节和驱动元件。
(3)跳跃步态需要更大的瞬时驱动力,现有的腿机构的驱动元件的功率密度还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解决跳跃步态的有效方法是仿生学的应用。
腿机构的设计:腿机构是足式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腿机构的自由度数和工作空间是足式机器人能够实现的可能步态的几何基础;另外足的布局形式,腿的质量都对稳定性和步态也有较大的影响。
要适应野外环境的顺应行走,对腿机构有特殊的要求。
行走效率及便携式能源:在运动过程中各关节的关节角在不断的变化中,力或力矩的传递效率平均值较低。
且行走速度与负载有很大的关系。
腿机构的效率和能量利用率目前还很低。
高效的动物腿机构给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机器人各关节的驱动方式与动物存在很大的不同,动物的肌腱肌肉均是具有弹性的储能元件。
机器人的腿机构和关节均为刚性连接,不但不能储能,且因触地的冲击,要消耗掉许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