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PPT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 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 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 进学生的学习。
9
10
பைடு நூலகம்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文史学院
1
第一部分 初中历史课程的定位
课程性质
如何定位 基本理念
设计思路
2
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一、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 必修课。 二、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 史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5
第二部分 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 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力: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
6
二、过程和方法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
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 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 的过程。
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 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 体学生,为学生进 入和适应社会打下 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 教育打下基础。
4
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 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 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 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 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7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_图文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_图文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2年历史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2022年历史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原有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了一段 时间,需要根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 反思,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课程标准的 科学性和指导性。
新课标意义阐述
1 2 3
强化历史学科育人功能
新课标更加注重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通过 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社 会责任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历史学习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 生的综合素质。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新课标的实施将推动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促进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 果。
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教学内容更新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内 容,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 整性,同时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
的联系。
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 式教学、情境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 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2022年历史新课标《义务教育历史 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13
目录
• 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意义 •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介绍 • 课程目标与内容结构调整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建议 • 评价方式改革及其实施策略 • 教材编写与选用指导意见 • 教师培训与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内容结构优化方向
整合课程内容
突出重点内容
新课标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 和优化,将原先分散的知识点 进行归纳和梳理,形成更加系 统、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整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新 课标突出了重点内容,即对于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中的重要 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深入讲 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01
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意义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现代史部分更新完善
及时更新史实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更新 现代史部分的内容,确保 史实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关注社会热点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引入 相关历史内容,增强历史 与现实的联系。
强调历史反思
引导学生对现代史进行反 思,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 响和启示。
世界史视野拓展延伸
拓展世界史范围
引入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帮 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多样性和
多元评价
倡导多元评价,重视过程 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全 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 发展情况。
实践性原则
强调历史学习的实践性, 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探 究学习。
02
课程目标与原则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
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能够形成对历史发展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等核心素养。
突出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 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 自豪感,开阔国际视野,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注重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 时空观念。
近代史部分重点突
01
02
03
明确历史主题
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进 程为主题,突出近代史的 核心内容。
强化历史思辨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 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历史 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
拓展历史视野
引入多元的历史资料,帮 助学生全面了解近代史的 背景和内涵。
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理解历史对现实的影响和启示,提高历史学习的现实 意义。

初中历史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历史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2.《历史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01年-实验稿) (以下简称“旧课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新课标”)
3.大纲-课标对比研究
■《历史教学大纲 》基本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 处理教材内容的若干原则 (2000年试用修订版删除,增加 “教学评估”) 教材的安排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教学内容
初一、二(上):中国历史 高一(上):中国近现代史 初二(下)世界历史 高一(下)、高二:世界历史
■1996年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供试验用) ■1988年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初审稿) ■1992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 ■2000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 版)
(1)进程-----课标

教科书
实验
1999年启动 2001年颁布课标 (实验稿) 2001年编写出版教材 开始实验
(2)教学-----存困惑
孩子与家长热情不高,担心课改影响孩 子的考试,不很配合和支持 校长在应试与素质之间徘徊 课堂教学的形式特别是学生学习的方式 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5.课标的修订 进程
历史学科的课标修订,情况比较特殊,它是初高中联 动的。可以用以下这几个年代来说明相关的进程: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2011年

思路 变化 立意和取向
二、七年级课标内容及其解读
1.七年级概述解读 2.阶段“课程内容”与 “教学活动建议”解读

(1)史前时期
●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 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 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及其作用。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 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 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 会变化。 ● 通过商鞅变法,知道改革使秦 国逐渐强大起来。 ●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 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 影响。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解读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解读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解读注:红色字体为课标重点增加的新内容;蓝色字体为课标局部修改的新内容。

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为完成这一使命,历史教育要在唯物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为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民族凝聚力,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发挥重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教育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历史课程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一、课程性质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具有认识社会的功能,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由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组成。

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走向,坚定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学习世界历史的重要史事,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了解世界多元文化的由来,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拓展国际视野,更好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历史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

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逐步形成实事求是、注重证据的意识,养成辩证地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023人教版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ppt课件

2023人教版初中历史新课标解读ppt课件
影响
新课标的实施将对初中历史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将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还将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生素质的提升。同时,新课标的推广和应用也将促进历史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新课标的意义与影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
课程性质
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历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程地位
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程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总结
结构合理
新课标在结构上更加合理,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注重实践
新课标注重实践性的教学,增加了许多实践活动,如历史调查、资料搜集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历史意识。
进一步发展
01
随着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新课标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增加更多的知识点和注重核心素养
02
未来新课标可能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历史意识、文化素养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时俱进
03
未来新课标可能会更加注重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对历史进行解读和阐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与历史的关系。
意义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初中历史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历史意识
培养思考和判断能力
课程目标
重点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技能,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
难点
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理解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课件

第三部分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新课堂——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重心转变
(1)从教走向学,实现从学生中心到以学习为中心; (2)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教学,实现课程内容结构化;从关注碎片化课时目标 到系统化设计单元目标,实现目标构成链条; (3)从关注三类知识(横向知识体系;纵向知识体系;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到关注 学科素养达成,实现从教分到育人转变; (4)从关注知技概念理解到关注概念迁移、运用,实现从刷题到解决问题,从 理解概念到运用概念,在此过程中达成素养;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变化比对 第二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三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第四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程理念介绍 第五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增知识点介绍
第四部分 新课程理念介绍
1、“大概念教学”
“大概念”教学是一种基于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它以构建深厚的知识结构和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强调将重点放在理解概念以及原理等基本知识结构上,注重知识 的整体性、系统性,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拓展。
“大概念”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授一些核心概念和原理,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历史领域的知识,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协助学生建构 历史知识体系,更高效地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这个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 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在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思 维能力的培养,实现对历史知识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运用。
《义务教育教材(2024版)》内容解读PPT
➢ 统编版2024 七年级历史上册
时间:2024.08
前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 和实践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 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 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 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 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
9
10
5
第二部分 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 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能力: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力;
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
•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6 。
二、过程和方法 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
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 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 学习的过程。
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 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7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 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 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 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8
第三部分 初中历史课程的评价方法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解读
文史学院
1
第一部分 初中历史课程的定位
课程性质
如何定位 基本理念
设计思路
2
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一、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 必修课。
二、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 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心和自信心;
3
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
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 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 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 入和适应社会 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 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4
初中历史课程的设计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 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 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 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