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超国民待遇的终结

合集下载

涉外税收超国民待遇何时林

涉外税收超国民待遇何时林

繁杂 , 个体 系是缺 乏整体 性和 统一 整
性 的 。再 力 _ 地 方 保 护 主 义 的 政 策 攀 口i n 比 ,执 法 的 严 肃 性 弱 化 ,涉 夕h 收 政 税
业 、农 林 牧 业 、港 口 、码 头 等 基 础 设
施 项 目 ,都 有 特 殊 优 惠 政 策 ,而 内 资 没 有 ; 此 外 ,外 资 企 业 还 享 有 出 口 税 优 惠 、再 投 资 退 税 、预 提 所 得 税 减 免 加 入 W To组 织 必 将 促 进 我 国 传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和 经 济 开 发 区 ,这 些 地
区 的 税 率 是 1 % 或 2 % ,还 有 按 1% 5 4 0 的 税 率 征 收 ; 其 次 ,位 于 经 济 特 区 的 新 办 的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 营 期 在 1年 经 0 以 上 , 从 获 利 的 第 一 年 起 ,2年 内 免 税 , 后 3年 减 半 征 收 , 甚 至 在 免 税 后 5年 减 半 征 收 。 而 对 内 资 的 新 办 企 业 限 制 较 多 ,优 惠 期 限 也 较 短 ,一 般 从 开 业 之 日 起 , 免 税 1年 或 2年 , 或 第 1年 免 税 , 后 2年 减 半 征 收 ; 再 次 ,外 资 投 一
种 政 府 诱 导 投 资 行 为 ,是 矫 正 市 场
等 优 惠 政 策 。
统经 济运行 以及 政策措 施的 更新 , 改 变 市 场 竞 争 的 方 式 与 手 段 ,力口 我 国 速
纳 入 世 界 经 济 一 体 化 和 全 球 化 的 进 程 。而 涉 夕h 收 优 惠 与 国 民 待 遇 原 贝U 税 的 矛 盾 , 是 摆 在 我 = 前 迫 切 需 要 就 ] 面 解 决 的 问 题 。 国 民 待 遇 原 则 实 际 上 是 非 歧 视 原 贝U 口 方 享 受 的 待 遇 不 应 该 低 于 ,展 夕h 国 民 的 待 遇 , 并 不 但 艮带U 国 政 府 可 一 以 对 夕h 实 施 优 惠 待 遇 。从 我 国 目 前 方 的 情 况 来 看 , 国 民 待 遇 与 超 国 民 待 非 遇 并 存 。一 方 面 , 国 夕 某 些 产 品 和 夕h 资 企 业 的 进 入 和 经 营 还 受 至Ⅱ 的 艮带U ,

超国民待遇应当终结——丰盛的超国民大餐

超国民待遇应当终结——丰盛的超国民大餐


无所 谓 “ 国 民待 遇 ”.中 国 企 业在 国 际 市场 中 ,不仅 遭 遇 着环 保 、知 识产 权 等 壁 垒 。甚 至 面 临 着被 妖 魔化 超 泛 政治 化 的 困 局 ,而 放 眼 国 内 , 外 资企 业 却 处 处 事 受 着超 国 民待 遇 .
最 近 .世 界 银 行对 全 球 商 业环 境 进 行 了 一次 调 查 , 调查 涉 及 从 劳动 法到 腐 败 的十 个 方 面 认 为 中国 商 业 环 境 对 国 内私 企 的抑 制远 远 多 于 外 企 。 而 对 外商 投 资企 业 是 否继 续 蛤 予超 国 民待 遇 的 争论 已 持续 几 年 别 是 在我 国加 入世 贸 组 织 以来 特 激 烈 但 是 , 刺 眼 的 反差 依 然 在 扩 大 .有 关 部 门继 续 为 外 资 企 业 洞 开 “ 国 民待 遇 ” 之 门 。 超
给 予 外 国投 资 及 所 谓超 国 民待 遇 是指 赋 予 外 国投 资 者 超过 本 国 投 资 者 的待 遇
. 。

在 华经 营 的 外
显 然 ,从 目前 中国 企 业 到 海 外投 资 的种 种 反 馈 看 , 中 国企 业 在 发 达 国 家 的 遭遇 。根 本 谈 不 上 国 民 个 方 面 . 争 论更 为
显 而易 见 .如 今 的超 国民 待 遇 已 成 为 内
国 民 待 遇 似 乎 到 了 应 当终
外 资 协调 发展 、 和谐 共 生 的障碍 .超 结 的 时候 了 t 萍1

丰盛的
20 0 6年 6月 2 5日 ,财 政部 税政 司司 长 史 耀 斌 在 一个 研 讨 会 上 表 示 .。 随着 经
把 许 多外 资进 来 以后 ,采 项 目当作 允许 类 或 鼓励 类 , 外 国淘 汰 的 、 取 各 种 方法 谋 求对 我 国 市场 污 染 环境 的 工 厂 搬 到 我 国 来 生 产 。 某 些 的控 制权 ,特 别在 我 国 加入 引资 最 发 达 地 区 每 年 创 造 着 令 人 咋 舌 的

超国民待遇

超国民待遇

超国民待遇定义:在中国,原来所谓超国民待遇是指中国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外商直接投资高于本国国民投资的待遇,如中国对外资企业一直采取税收优惠、投资优惠、外汇管理优惠等许多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在开放初期对中国更多地吸引外资的确起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优惠措施也渐渐削减,国家有步骤将外企的政策拉入国内企业同等位置后,这种所谓超国民待遇也将付诸历史。

实例:中国有两类企业享受着非同一般的待遇,一是大型国企,二是外资企业。

大型国企享受着行政垄断待遇,而外资企业则享受着税收、地租、进出口权、关税、水电等待遇,例如税收方面,过去对国企的税收平均是30%左右,民企是20%左右,而外企平均下来只有12%左右。

尽管外资在资金短缺的特殊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外资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负面效应越来越突出:因为外资优先,某些领域被外资控制或垄断。

例如,东南沿海一线城市大卖场业态已经被外资占领了90%外资长期享受特殊待遇,对国内企业而言极其不公平,抑制了企业竞争力,破坏了市场环境而且,某些内资企业利用税收政策双轨制漏洞变脸外资,导致“假外资现象”,国家税款因此流失不少甚至很多外资因为待遇不同,曾经拒绝建立工会损害了职工权益……显而易见,外资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对国家、企业、公民利益都有一定损害,这在任何一个国家无疑都不能容忍。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在“两会”上呼吁有关地方政府取消对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据张近东介绍,一些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使得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享受着地价批租等方面的诸多实惠,而这些待遇又是本国企业所不能享受的,“如果国内企业的租赁费用是2元一天,而外资零售企业的租赁费用却是0.2元一天,两者如何竞争?”“在如今的中国,外企如不及时调整经营战略,接受政府的正常监管,继续抱着‘超国民待遇’不放,肯定没有希望。

”4月22日,一家知名跨国公司中国区公关总监说,日前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是一份标志性文件,意味着“过去那种无条件的‘外资优先’时代结束了。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时机选择研究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时机选择研究

摘要该革开放之初,国民经济受到极大摧残,国内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工业门类不齐全,技术水平落后,已经处在崩溃的边缘。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果断实行了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

由此,外资大量进入我国,我国也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当年为吸引外资而给予外商的“超国民待遇”,在为引资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首先通过对“超国民待遇”形成以及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分析,引出其不利影响。

再通过对取消“超国民待遇”进行利弊分析,说明取消的利益大于弊端。

然后就是取消的时机选择,通过列举诸如现阶段的国际国内环境适合我国外资政策的淡出,我国已具备更吸引外商的投资条件等等说明“十一五”期间是我国逐渐淡出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有利时机。

最后论述了在“超国民待遇”的淡出乃至取消的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超国民待遇;利弊分析;外国投资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opening, national economy are devastated by the maximum. In the homeland, the severity shortage of construction funds, as well as the weakness of infra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main problem Technique level is fallen far behind, almost in the brink of collapse.Comrade Deng Xiaoping who had a wide preview of decisive carried out the economic policy-- reforming and opening resultantly. Hereby, a large amount of foreign capital being attracted, our country has been on the lane of great economic growth. After nearly 30 years of sustaining development, the "super-national treatment, one of the favorable treatment, is doing its drawbacks gradually while making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in attracting investments.This article gets down to the discussion of “super-national tr eatment” influence analysis to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drawing out its negative effect.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bolition of "super-national treatment" we show our conclusion: the benefits of the abolition outweighs its drawbacks.Then the schedule of abolition is considered, we agree on that "11th Five-year Plan" period is right time to fade out foreign "super-national treatment" cited a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vironment, China’s own qualification to foreign investment, etc. Finally it discuss the methods and the detail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parately while in the process of abolition.【Key Words】Super-national Treatment;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Foreign Investment目录1 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形成及其影响 (4)1.1我国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形成 (4)1.2“超国民待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5)2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利弊分析 (6)2.1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有利分析 (6)2.2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不利分析 (9)3 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时机选择 (10)3.1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不可一蹴而就 (10)3.2现阶段是我国逐步淡出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有利时机 (11)4 今后一段时期(十一五期间)的安排 (13)4.1灵活调整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13)4.2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有效监管、密切关注国家经济安全 (15)4.3全面改善投资环境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时机选择研究“超国民待遇”是一个由“国民待遇”派生出来的概念。

国内经济发展的缺陷及建议

国内经济发展的缺陷及建议

国内经济发展的缺陷及建议一、取消“超国民待遇”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诸多影响1、我国取消外企“超国民待遇”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不利影响早在20XX年和20XX年,国家便已修改了三大外资法,同时还取消了关于外资可以享受“次国民待遇”。

而在此情形下,若继续在短时间内修改外资法,进而再次取消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条款,那么这将直接暗示外来投资者国内引资政策和立法都在朝着不利于投资者在东道国发展的方向转变。

这样一来,会直接挫伤外来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信心,从而难以不断扩大外来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规模。

因此,在短时间内,不需要对外资法进行多次修改,同时也不能快速将所有关于外资“超国民待遇”等条款予以取消。

2、取消外企“超国民待遇”策略后对我国招商引资带来的影响“遵守约定”为一国际惯例,同时这也是各项国际经济活动当中所要遵循的一原则。

结合此项原则,当某个国家在吸引外资并且承诺给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时,除在遇到某些巨大情形变更时,就要严格按照当初给予投资者的承诺来履行。

因此,在外资立法中,必须严格按照“遵守约定”原则,同时这也会政府和外资法的信用问题。

在过去几年内,我国吸引大量外资是为弥补我国现代化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因此,对外来投资者承诺个多种优惠政策,同时借助外资法将具体规定予以明确,这样一来,外来投资者无论是在税收,还是在产品进出口方面都可以享受到一些特权。

但是,这些特权完全不符合“国民待遇”原则要求,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尽管是现在,上述种种承诺也对我国吸引外资是十分有利的,这主要是由于诸多优惠政策都可以作为外来投资者在我国投资的一个主要原因。

若没有各种优惠政策,外来投资者不愿意来我国投资。

所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发展,我们依然要继续遵守上述种种承诺。

虽然有时需要修改外资法,我们也要尽量将上述优惠承诺予以保留。

二、取消外企“超国民待遇”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超国民待遇这一时代的终结加上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会大大降低外商在华投资的热情,不时出现的关于中国自主创新政策和市场汇入的声音也加深了这一顾虑。

外资“超国民待遇”时代谢幕

外资“超国民待遇”时代谢幕

具 体 到 “ 号 文 ” 利 用外 资目标 上 9 ,从
” 作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 9 号文)是一份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标志性文件, 意味着 “ 过去那种无条件的 ‘ 外
资优 先 ’ 代结 束 了。 时 ”
来看, 要是根据我国经济 发展 需要, 主 结
根据 “ 号 文”规定,中国对 高科 技 合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扩大开 9 产业、服务业、节能和环保产业的海外投 放领 域,鼓励 外资 投向高端 制造 业、高新
2 素有关,此次利用外资政策也是适 应这 个 而外企平均下来是 1%左 右,如果在同一 缺口。外 资企业 的落 户,在 创造税 收和就 个行 业经营的话, 于国企和民企 来说是 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管理 理念。因此,张 对 变 化 , 励 外资 更多 地 走 向中西部 鼓 招商引资对 于中国来说, 无论是 至 于 严 格 限 制 “ 高 一 资 ” 和 低 水 不公平的。从市 场竞争原则来看,要市 场 燕生认 为, 两
动力 已逐 渐 减 弱。外企 如 不及 时 政 策。
国家发 改 委对 外 经 济研 究所 所 长 张燕 的, 但 这 种 变 化 不 是恶 化 ,是 经济 发展待遇’不放, 肯定 生解读说 :一些政策的调整是为了完善市 客 观要求。对待此 次外资新策 不能误 读, 没有希 望。 ”4月2 ,一 家知名跨国公 司 场经济 体制,力求让 企业在 公平、规范的 外资在中国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不可持续, 2日 应
REVI S 观察 EW J
-VI EW S dUNE 1 20 0
要 是 在 中国规 范 投 资,不是 靠 以前 ‘ 国民 超 待 遇 ’ 存 的外 资企 业 都 不会 有 太 大 问题 , 生
已经规范的企 业不会把这做作一个很大的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背景材料】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建议》指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资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热点分析】观点1.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命题角度(1)着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层次并增强国内配套能力。

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

要注重完善投资软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命题角度(2)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要根据我国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引进外资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更好地把引进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

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

命题角度(3)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要进一步完善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和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双向对外开放格局。

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

提高综合统筹能力,完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宏观指导和服务。

浅谈取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

浅谈取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

浅谈取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内容摘要:论文关键词: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内资企业论文摘要:自12月1日起,税务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取消超国民待遇,开始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实行内外资企业统一。

这标志着中国将在税收制度上彻底结束对外资企业“优待”,内外资企业的税制实现全面统一。

这一政策的取消,标志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意味着国内的内资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

一、什么是“超国民待遇”所谓“超国民待遇”是指中国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外商直接投资高于本国国民投资的待遇,外资企业在中国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投资优惠、外汇管理优惠等许多优惠政策,比如“三免两减半”,即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从获利年度起免征、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

这些优惠政策在开放初期对中国更多地吸引外资的确起了重要作用。

12月1日,我国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据了解,城市维护建设税根据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县城(镇)和其他地区,分别按照其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7%、5%、1%三档税率征收;教育费附加目前统一按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税额3%的比率征收。

至此,内外资企业税制实现了全面统一,外资企业在税收政策上享受的“超国民待遇”被彻底终结。

二、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产生的原因1.国际引资政策竞争日益激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依旧需要大量的外来资金。

根据WTO相关协议的规定,在国内规章中,东道国应给予外国企业和外国产品不低于本国企业和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外资的流入,的确对东道国可以产生许多积极效应,如弥补投资缺口、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吸引外资的重要性。

2.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大量流入中国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给予外商超国民待遇便成为了我国吸引外资的一张重要王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超国民待遇的终结
作者:
来源:《商周刊》2014年第22期
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加快法治市场经济的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

随着中国法治化的推进,中国市场将从行政监管向法治监管加快转型。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需要转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遵守中国的法律;同时,要放弃超国民待遇,真正凭实力展开竞争。

外资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过去36年来,我国通过吸引外资,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且有效地借鉴了外资带来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但客观地看,外资在过去的发展中也具有粗放式发展的特点,并享受着某些超国民待遇。

随着中国发展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中国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难以持续。

客观地说,这对外资企业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法治环境改善将提高中国各项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有利于营商环境的根本性改善。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机制中,确有一些法治程度低、随意性强的安排,客观上影响了企业经营。

随着中国法治环境的改善,市场主体将从中获得极大的收益,外资企业也将享受到相应的制度红利。

另一方面,客观来讲,在过去竞争性地方政府格局下,一些外资企业客观上享受了超国民的优惠政策。

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竞争性地方政府把扩大投资、做大GDP作为发展导向。

外资企业成为各地争相吸引的引资对象。

不少地方以吸引500强的数量为荣。

这也使外资享受了某些超国民待遇。

中国加快依法治国进程,意味着外资将面对更加规范的监管,更加公平的待遇以及更加透明的制度环境,也意味着这些超国民待遇将逐步取消。

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推进这方面的进程。

这也是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重要部分。

总体来看,走向法治中国,要求外资尽快转变理念,主动适应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简政放权和负面清单等改革上,的确有重大进展。

对内资企业来说,效果比较明显。

社会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新注册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对外资企业来说,也有实实在在的利好。

尤其是在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外资的投资空间越来越大。

比如,前不久国家允许几个省市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这标志着中国医疗市场开始逐步向外资开放。

此外,中国在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试点,也将使外资享受到更大红利。

近期,一些大的跨国公司陆续遭反垄断调查,甚至被开出巨额罚单。

对于外资在中国发展的理念问题,是继续依靠超国民待遇来跑马圈地,还是依靠法治来规范竞争?对外资来说,恐怕务实的选择是后一条路。

最近,中国政府对葛兰素史克、高通、微软开展了反垄断调查,恰恰说明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步好转。

可以预期,四中全会后,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治理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这不仅仅是针对外企,也会针对内资企业。

中国的市场将从行政监管向法治监管加快转型,反垄断将成为规范市场秩序的新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