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经济学之货币政策
2020政府经济学第13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题目1稳定物价始终是世界各国政府谋求的重要目标,一般认为,物价上涨率在()以内,就是物价基本稳定。
选择一项:A. 2% B. 4% C. 3% D. 5%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4%题目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的政策组合的结果是()。
选择一项:A. 利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B. 利率的变化不确定,总产出增加C. 利率下降,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D. 利率的变化不确定,总产出减少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利率上升,总产出的变化不确定题目3按照()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分为供给管理型财政政策和需求管理型财政政策。
选择一项:A. 政策目标的性质B. 政策作用的方向C. 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D. 政策作用的对象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政策作用的方向题目4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各种调控手段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选择一项:A. 心理手段B. 经济手段C. 行政手段D. 法律手段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法律手段题目5“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是通过()中介变量发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作用。
选择一项:A. 国有资产投资B. 公共定价C. 收入分配D. 行政指令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收入分配题目6按照()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微观财政政策、宏观财政政策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财政政策。
选择一项:A. 政策作用的对象B. 政策目标的性质C. 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D. 政策作用的方向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政策作用的对象题目7保持物价稳定通常是指()的相对稳定。
选择一项: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 价格总水平C. 国民生产总值D. 国内生产总值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价格总水平题目8按照()分类,财政政策可以分为配置型财政政策、稳定型财政政策和再分配型财政政策。
选择一项:A. 政策作用的对象B. 政策作用的方向C. 对社会总需求的不同影响D. 政策目标的性质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政策目标的性质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经济学原理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 额外的消费引起总需求进一步增加
乘数效应: 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 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变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18
1.乘数效应
政府购买最初增加 200亿美元使总需求 曲线向右移动200亿 美元
Y 的增加使C上升, 使总需求曲线进一 步右移动
P
▪ 如果政策制定者不作为,这些波动会影响企业,
工人与消费者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33
支持积极稳定政策论
▪ 积极稳定政策的支持者认为政府应该使用政策来
减少这些波动:
▪ 当GDP低于自然产量率时,使用扩张性货币或财
政政策来阻止衰退
▪ 当GDP高于自然产量率时,使用紧缩性政策来防
止或降低通货膨胀
▪ 乘数效应:
政府购买增加1美元使总需求的增加大于1美元
▪ 它适用于改变GDP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国外的经济衰退使其对美国净出口的需求 减少了100亿美元
起初,总需求减少100亿美元
收入的下降使消费减少,从而进一步减少总需求 和收入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23
2. 挤出效应
▪ 财政政策对总需求还有一种相反的效应 ▪ 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 r上升,减少投资,从而减少
经济处于衰退之中,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2000亿美 元就可以结束衰退 A. 如果MPC =0.8,没有挤出效应,国会应该批准
增加多少政府购买来结束衰退? 乘数 = 1/(1 – 0.8) = 5 政府购买增加400亿美元 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5 x 400亿 = 2000亿
28
主动学习 3
参考答案
▪ 就是说:其他条件不变,Y 增加会引起货币需求
西方经济学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十五章货币理论与政策学习辅导1.古典经济学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数量论是古典经济学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货币理论。
货币数量论是指货币的价值完全决定于货币和商品在交换中的数量关系。
即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数量成反方向变化,与商品的数量成同方向变化。
具体地说,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的实际数量增加,货币的价值就减少;货币的实际数量减少,货币的价值就增加。
另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增加,货币的价值也增加;商品减少,货币的价值也减少。
现金交易方程:(1)对货币和商品实际交易数量的理解。
货币数量不是指货币的简单数量,而是指货币的实际数量与其流通速度的乘积。
包括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为什么要考虑货币流通速度?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有关,即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定时间内的货币数量是货币数量与货币周转次数的乘积。
这里所说商品数量包括商品和劳务数量,也是指一定时间内商品劳务实际数量与商品劳务周转次数的乘积。
(2)费雪现金交易方程费雪方程的公式如下:CV1+DV2=P·EQ;如果令M=C+D,用V代表V1和V2,用y代表EQ,用Y 代表Py,则变为:Y=MV第一,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M与V成反向变化。
第二,在费雪方程中,价格P为因变量,货币数量M、货币流通速度V和商品和劳务数量y为自变量(一般y变化较小)。
P与M、V成同方向变化,P与y成反方向变化。
从长期看,国民收入和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不大,货币需求数量的变化是最根本的,一般物价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即M增加过快,物价就上涨得快。
但费雪认为M的变化不影响y,是一种片面观点,实际M的变化对y有很大影响。
(3)现金余额方程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和庇古等人首先提出来的,又称为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
认为,居民为方便需要拥有货币,但拥有多少为最佳状态?考虑三个问题。
持有货币越多,越便利;持有货币购买消费品(含劳务)会带来效用,持有货币越多,所得效用越多(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持有货币进行投资可得到利益,持有货币越多,投资越多,所得收益就越多(当项目的净现值为正时)。
第十三章微观经济学习题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填空题1.宏观经济政策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一般说来,常用的政策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需求管理的主要政策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 在经济萧条时期,应运用_____________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上__________有价证券,___________贴现率,_________法定准备率等,这样可以__________货币供给量, _________利息率,____________总需求。
5.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6. 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率越低,货币乘数则________________,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也就__________________。
7.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8.财政支出按支出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经济萧条时期,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__财政政策来刺激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充分就业;在经济繁荣时期,存在过度需求,会引起通货膨胀,政府则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财政政策,来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物价稳定。
10.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银行学》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 和分类
三、通货膨胀的分类 (一)按物价上涨速度快慢划分的通货膨胀类型 1.温和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
它是指通货膨胀率低,而且呈较为稳定、缓慢的上 涨,物价较为稳定,货币不会有明显的贬值。西方 经济学家认为:爬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和国 民收入的增加都有积极的刺激作用。
◦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所产生的部门和个人间财富再分配的收 益与损失从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基本得失相抵。
◦ 在通货膨胀环境下,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率 的变动而相应升降。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五、资源配置扭曲效应
◦ 一般的,通货膨胀会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导致价格机制无 法正常发挥作用。
◦ 通货膨胀同样会扭曲货币的使用。 ◦ 通货膨胀会增加企业的菜单成本。 ◦ 通货膨胀会助长投机并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 在通货膨胀期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调整往往滞后,使
◦ 总需求给定是假设前提。既然存在这样的前提,当物价 水平上涨时,取得供求均衡的条件只能是实际产出的下 降,相应的则必然是就业率的降低,因而这种条件下的 均衡是非充分就业的均衡。
◦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论者主要关注由经济中某些垄断性 因素引起的成本上升,这可以归结为两种类型的成本推 动,即工资推动和利润推动。
2.“促退论”
◦ (6)通货膨胀会使国内商品价格上涨相对高于国际市场 价格,从而会阻碍本国商品的出口,导致国民收入减少。 尤其是对出口依赖程度较大的国家,受通货膨胀的打击更 为严重。国内物价的上涨还会鼓励外国商品的进口,加剧 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影响国内的进口替代品生产企业的 发展,并导致贸易收支逆差。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 和分类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十三章汇率决定理论

四、购买力平价说的评价
积极意义: (1)是影响最大的汇率决定理论 (2)开辟了从货币角度分析汇率决定的先河 (3)对长期均衡汇率的变化趋势如何进行预测提供了方法
• 缺陷: • (1)只分析了物价对汇率的影响,不能解释与通货膨胀无直接关系,却对
• 经济实力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衰退、 高通货膨胀 率、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外汇储备短缺以及经济结 构、贸易结构失衡,本币不断贬值
(八)其他因素
• 汇率变化常常是十分敏感的,一些非经济因素、非 市场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波及到外汇市场。一国政 局不稳定、有关国家领导人的更替、战争爆发等等, 都会导致汇率的暂时性或长期性变动。
❖ 纸币成为法定的偿付货币,简称法币。
❖ 政府规定纸币代表的金量并维持纸币黄金比价。
❖ 纸币充当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 黄金只发挥储藏手段和稳定纸币价值的作用。
•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国际 金融陷入极大混乱,各国黄金储备比例失调,国际信用瓦 解,迫使各国放弃金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英国于1931 年,美国于1933年,法国于1936年先后放弃金本位,从 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 持续了一个世纪左右的国际金本位退出历史舞台,各国开 始普遍实行纸币本位制。
• 在纸币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它们各自在国内所代表 的实际价值,而货币的对内价值又是用其购买力来衡量的。因此, 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就成为纸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
三、纸币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 (一)国际收支
• 汇率变化
国际收支
• 国际收支逆差或贸易逆差 外汇收入<外汇支出 供给< 需求 本币贬值
• 国际收支顺差或贸易顺差 外汇收入>外汇支出 供给> 需求 本币升值
西财《西方经济学》(王哲)教学资料包 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财政政策:政府为提高就业水平,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而采取的有关税收、借债水平和政府支出的政策,即政府为了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其收入和支出水平所做出的决策。
自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这就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预算平衡。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货币乘数:又称货币创造乘数,是指基础货币量变动引起货币总供给量变动的比率。
法定准备金:准备金在存款中最低的比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因而这一比率称为法定准备金。
贴现率:商业银行在用现金购进未到期票据时,可按该票据到期值的一定百分比作为利息预先扣除,这个百分比就叫做贴现率。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与利率的货币政策手段。
挤出效应:若政府实行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了,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人们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需要相应减少,这就要求利率上升。
利率的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挤出效应”。
二、单选题1—5 DAABA 6—10 CCCAA三、简答题1.答: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并不是完全就业,而是维持一定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时所维持的失业率要在社会可允许的范围之内,能为社会所接受。
经济增长: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本章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本章教学重点:财政政策效应、货币政策效应本章教学难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货币乘数本章教学目标: 1.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 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3.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4. 掌握货币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支撑课程目标本章总课时:4第十三章第一、二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一、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二、教学重点:财政政策效应三、教学难点: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四、教学目标:1. 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 掌握财政政策的工具及其运用;3.掌握功能财政思想,理解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原理;五、学时分配:2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第十三章第三、四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分析和协调一、教学内容:货币政策、经济政策的局限性二、教学重点:货币政策三、教学难点:货币乘数四、教学目标:1. 理解货币乘数2. 理解货币政策效应3. 了解货币政策的局限性五、学时分配:2 六、教学过程1.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一)财政政策的时滞 识别时滞—— 识别时滞是指 对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宏观经济指标变量的衡量等 都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决策时滞—— 决策时滞是政 府在判断了形势、 认清了大 局后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措施 所需要的时间。
实施时滞—— 实施时滞是指 从一项政策出台到真正对经 济运行产生影响所经历的时 间。
(二)经济的不确定性 例如,乘数效应的大小难以准确地确 定;总需求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作用达 到预期目标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无法 确定等。
(三)实施财政政策存在公众的阻力 政府紧缩性财政政策中的增税措施, 一般会遭到公众的普遍反对; 减少政 府购买可能会引起大垄断资本集团 的反对;削减政府转移支付则会遭到 一些平民的反对。
(四)公众预期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卢卡斯批评” ——卢卡斯指 出,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做出 预期时, 不但要考虑过去, 还 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 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二、财政政 策和货币政 策的局限性 和协调 15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贷款能力下降 货币总量下降 利率上升 投资、消费、净出口下降 总需求(AD)下降 实际GDP下降且通货膨胀下降。
三、金融经济学
疯狂的贪婪是历史上每个投机盛行时期的特征。 伯顿· 麦考尔,《漫步华尔街》
金融资产类别
货币 储蓄账户 政府证券 股票 金融衍生产品
资产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收益率和风险。
股票市场
买卖(公众所拥有的)公司的股票的场 所。
关于股票价格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会波动
股 票 市 场 价 格 ( 年 价 格 )
“实 际”S&P
2000
S&P 500
年份
个人金融策略
1. 了解你的投资。 2. 分散,分散,这是金融预言家的法则。 3. 考虑普通股指数基金。 4. 最小化不必要的花费和税收。 5. 使你的投资与你的风险偏好一致。
第14章Biblioteka 货币政策一、央行控制供给的工具
(一) 公开市场业务
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证券,降低或提高银行 的贷款能力,减少或者增加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重要货币政策工具。
(二)贴现率政策
贴现率:央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货币政策相对次要的工具
(三)改变准备金要求 法定准备金比率的规定
二、货币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