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米特反应在论的逻辑观及其意义

合集下载

分析哲学考试答案

分析哲学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是否存在()其实正是传统哲学和当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野。

(1.0分)1.0 分A、本源B、现象C、哲学问题D、文字概念我的答案:C213世纪时在牛津大学开的三门哲学的主修课不包括()。

(1.0分)1.0 分A、道德B、自然C、社会D、形而上学我的答案:C3下面不属于石里克关于可证实思想的是()。

(1.0分)1.0 分A、可证实性的内涵B、经验与逻辑的对抗C、命题的证实D、分析与综合的区分我的答案:D4提出“背返”概念的哲学家是()。

(1.0分)1.0 分A、莱布尼茨B、弗雷格C、康德D、黑格尔我的答案:C5维特根斯坦从()那里直接继承了概念文字。

(1.0分)1.0 分A、罗素摩尔C、斯宾塞D、弗雷格我的答案:D6词的意思通过因果的链条而传递下来的观念属于()。

(1.0分)1.0 分A、逻辑循环理论B、前后一致理论C、同一矛盾理论D、因果指称理论我的答案:D7蒯因提出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一个是分析和综合的区分,另一个是()。

(1.0分)1.0 分A、化合论B、分解论C、还原论D、整合论我的答案:C8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创立者斯宾塞的国籍是()。

(1.0分)1.0 分A、奥地利B、德国C、法国D、英国我的答案:D9莱布尼茨的二进制论文修改吸收了()的思想。

(1.0分)1.0 分A、中国易学B、中国儒学C、中国佛学中国墨学我的答案:A10下面属于统括经验基本形式的是()。

(1.0分)1.0 分A、物质B、思想C、意识D、时间我的答案:D11卡尔波普尔的()明确指出了逻辑主义所面临的困难。

(1.0分)1.0 分A、《经验论》B、《通往奴役之路》C、《科学发现的逻辑》D、《统一科学百科全书》我的答案:C12说话的意义包含的三个层面不包括()。

(1.0分)1.0 分A、交际行为B、纯粹发声的行为C、具有意义的和具有指称的行为D、心理行为我的答案:D13达米特从弗雷格的()入手对弗雷格的哲学展开研究。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摘要分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语言的意义。

自70年代以来,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围绕意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前者提出了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成真条件语义学理论,后者提出了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辨明条件语义学理论。

本文分析了这场争论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策略,并探讨了双方基本观点可能蕴涵的不同的形上学立场。

以此为基础,本文还对争论双方作了批判性的评论,而且提出了一种探索语言意义问题的新思路。

关键词意义真理证实实在论反实在论Abstract Analytical philosophy aims mainly for analyzing themeanings of language. Concerning this there has been a fierceargument between realism and antirealism since the 1970's.D.Davidson who is the leading exponent of realism advanced thetruth-condition semantics based on "truth", and M. Dummettrepresenting antirealism put forward the justification-condition semantics based upon "verification".In this paperthe author makes some critical comments on main questions,ideas, tactics and metaphysical implications showed inthe debate.The author also submits a new suggestion on thequest for the meanings of language.一、争论的背景和焦点(一)毫无疑问,分析哲学的出现是20世纪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数理逻辑(证明论、递归论、模型论和公理集合论)

数理逻辑(证明论、递归论、模型论和公理集合论)

数理逻辑(证明论、递归论、模型论和公理集合论)(2010-10-28 00:14:03)转自新浪博客1930年以后,数学逻辑开始成为一个专门学科,得到了蓬勃发展。

哥德尔的两个定理证明之后,希尔伯特的有限主义纲领行不通,证明论出现新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通过放宽有限主义的限制来证明算术无矛盾性以及把证明形式化、标准化,这些主要是在三十年代完成。

同时哥德尔引进递归函数,发展成递归论的新分支,开始研究判定问题。

而哥德尔本人转向公理集合论的研究,从此出现公理集合论的黄金时代。

五十年代模型论应运而生,它与数学有着密切联系,并逐步产生积极的作用。

1、证明论证明论又称元数学,它研究数学的最基本活动—证明的合理性问题。

研究这类数学基础的问题原来一直是哲学家的事,后来才成为数学家的事。

这个转变发生在1893年弗雷格发表《算术基础规则》之时,后来希尔伯特和他的许多合作者使这种思想发展成一门学科—元数学,目的是用数学方法来研究整个数学理论。

要使数学理论成为一个合适的研究对象,就必须使之形式化。

自从希尔伯特和阿克曼所著《理论逻辑纲要》第一版在1928年出版以来,在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是具有等式的一阶谓词演算(以及高阶谓词演算)。

许多理论可以用一阶理论来表述,它比较简单方便,具有多种形式。

从基础的观点来看,有两个理论最为重要,因而研究也最多。

这两个理论就是形式化的皮亚诺算术理论与形式化的集合论。

因为大多数观代数学理论都可以在这两个理论范围内发展,所以这两个理论的合理性如果得到证实,也就是向数学的可靠性迈进了一大步。

“希尔伯特计划”无非就是要找到一个有限的证明步骤来证明算术的无矛盾性。

这里“有限”的意义是由法国年轻数学家厄布朗明确提出的,他认为下列条件必须满足:必须只讨论确定的有限数目的对象及函数;这些对象及函数要能确定它们的真值产生协调一致的计算结果;一个对象如不指出如何构造它就不能肯定其存在;必须永远不考虑一个无穷集体中所有对象的集合;一个定理对于一组对象都成立的意思是,对于每个特殊的对象,可以重复所讲的普遍论证,而这普遍论证只能看成是结果特殊论证的原型。

达米特语言哲学思想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差异及关系探究

达米特语言哲学思想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差异及关系探究

达米特语言哲学思想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差异及关系探究谢佛荣【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33)011【总页数】9页(P129-137)【关键词】达米特; 逻辑实证主义; 现代主义哲学; 后现代主义哲学【作者】谢佛荣【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1-06达米特的语言哲学思想与逻辑实证主义都以“证实”概念刻画意义引起了学界长期的关注和研究,但是两者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

为了更加清晰地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探究两者在对于形而上学的态度、关于意义的证实理论及选择逻辑理论基础等层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厘清两者的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史上发生了一次深刻的革命,西方哲学从近代“认识论”向“语言学”转向,分析哲学开始慢慢兴起,西方哲学逐渐进入一个分析的时代。

一大批具有数理功底的科学家开始采用现代数学和现代逻辑分析技术研究哲学,把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作为哲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和目的。

在他们看来,科学的任务在于追求科学真理,而哲学在于澄清语言意义。

正如前期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ing Wittgenstein)所言:“哲学的目的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

哲学不是一门学说,而是一项活动。

哲学著作从本质上来看是由一些解释构成的。

哲学的成果不是一些‘哲学命题’,而是命题的澄清。

可以说,没有哲学,思想就会模糊不清:哲学应该使思想清晰,并且为思想划定明确的界限。

”[1]正是基于20世纪现代哲学的这种目的和任务,分析哲学一开始便把反形而上学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

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罗素提出的摹状词理论便是分析哲学的一种典范,他正是通过现代逻辑的分析技术来揭示语句真正的逻辑形式,从而清除像“法国的国王”“金山”等这些摹状词被置于语句的主词位置而作出关于不存在对象的形而上学假定。

社会行为,目的行为以及交往

社会行为,目的行为以及交往

社会行为,目的行为以及交往.txt两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小心而漫长,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

社会行为,目的行为以及交往哈贝马斯著曹卫东译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研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经验问题,亦即一开始就处于开放状态的问题:传统世界观瓦解之后,三种合理性彻底分化了开来,那么,这三种合理性为何没有在现代社会生活秩序当中找到同等重要的代表制度呢?为何没有对日常交往实践产生同等重要的规约作用呢?而韦伯用他的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预断了这个问题,即:只有从目的理性的角度出发,社会合理化的进程才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因此,我想来讨论一下韦伯的行为理论在概念策略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把这一批判当作我的出发点,进一步分析交往行为概念。

我在讨论过程中将不涉及英国语境中分析的行为理论(analytischeHandlungstheorie)[1]。

英国的行为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在其他地方[2]曾有所借用。

这些研究虽然不是铁板一块,但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比如:有共同的概念分析方法,对问题的把握相对而言也都比较严格。

分析的行为理论对于阐明目的行为的结构是很有启发的。

但是,它过于局限在一个孤立行为者的原子论行为模式上,而忽略了人际关系赖以形成的行为协调机制。

分析的行为理论从一个实体世界的本体论前提出发,来构建行为概念,而忽略了行为者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对于社会互动至关重要。

由于行为被还原成了对客观世界的有意干预,目的-手段关系的合理性也就走到了前台。

最终,分析的行为理论还认为,它的使命就在于从元理论的角度阐明基本概念;它没有注意到,行为理论的基本立场具有重要的经验意义,所以也就未能与社会科学的概念建立起联系。

分析的行为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但对于社会理论来说,这些问题都过于一般。

在分析的行为理论范围内,经验主义所展现还是过去的老一套;比如:什么精神与肉体的关系(唯心主义 vs.唯物主义);什么理由与原由(意志自由vs. 决定论);什么态度与行为(客观主义的行为描述vs.非客观主义的行为描述);什么行为解释的逻辑学意义;以及因果性、意向性等等。

论达米特的时间哲学

论达米特的时间哲学

发表的《 产生过去》 Bi bu t at一文 。 ( r gA ot h Ps n e )
维普资讯
20 06年 第 4期 总第 2 8期
江 苏行政学院学报
J un f in s miirt n Isi t o ra o a guAd ns ai n tue l J t o t
No 4, 0 6 . 20 Ge ea o 8 n r lN .2
后将 要发 生或 不会 发 生 的事 情 , 我们 无 法 用 将 但 来 时态表 达过 去 已经 发生 的事情 。我们 只能在表
发生做出了因果解释 , 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充分 其 必要条件 , 我们才能决定我们会把其 中的哪一个
看 作是 原 因 、 哪一 个看 作是结 果 。在这 里 , 达米 特
达米 特对 时 间问题 的思考 首先 是来 自关 于原 这样 的时间 方 向 , 这里 需要 考虑 的是 , 但 为什 么两
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问题。按照休谟 的因果观 ,

个事件同时发生, 而我们却把其 中一个 叫做 “ 原 因” 而把另外一个叫做 “ , 结果” ?就是说 , 我们有 什 么根 据把 这两个 事件 做这 样 的区分 ?这显 然不 能简单地用充分必要条件的理由加以解释。唯一
达米特 从 时 间 问题 上 对 因果 关 系 的这 番 思
考, 最早见于他 15 94年发表 的《 果可 以先于其 结 原 因吗? ( a n fc Peee tCue ) 》 Cna f t r d s as9 一文 。 E e c i .
但 他对 时 间问题 的最 为 重 要 的 阐述 是 在 16 94年

米特指出, 解决这个矛盾 的关键在于 , 我们如何解

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

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

第3章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可以认为分析哲学的核心是语言哲学,大致说来,语言哲学主要有三个特征:一个是以句子为出发点,另一个是从句法到本体和认识,还有一个是挑战常识。

1以句子为出发点在我们的思想中,首先形成与事物相关的概念,然后形成与事物具有什么样的性质的相关的判断,然后形成与这些判断相关的推论。

因此,我们考虑问题的点是概念。

但是在语言哲学中,句子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1.1逻辑原子论逻辑原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素和维特根斯坦。

他们认为世界是由事实构成的。

事实与句子是对应的,因此事实的结构与句子的结构也是对应的。

罗素认为,最为明子的事情是:世界包含着事实,而且还有与事实有关的信念。

事实乃是与我们的想象和思考没有关系的东西,无论我们如何考虑它们,它们是怎么样,就怎么样。

我们的信念与事实有关,正由于与事实有关,我们的信念才有真假。

他还特别强调,我们所要认识的外在世界并不是完全由许多特殊的事物描述的,我们必须还要考虑他称之为事实的东西,而他称之为事实的东西就是我们“用句子表达的”那种东西,而且它们如同桌椅这样的特殊的事物一样,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他甚至明确地说:“世界是由种种事实组成的。

”从罗素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他强调的核心是事实,而事实是由句子表达的。

因此他强调的核心是句子。

并且他还谈到真假,显然,真假总是与结合在一起的,单个的词是没有真假之说的,因此,他的这些考虑都是从句子出发的。

1.2语境原则在语言哲学中,语境原则(context principle)(或整体原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这条原则是:必须在句子中考虑语词的意义。

这说明,不能随便地任意地对语词进行分析。

语境原则最初是由弗雷格提出来的。

他在《算术基础》中提出了三条基本的方法论原则:第一,要把心理学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明确区别开来;第二,必须在句子联系中语词的意谓,而不是个别地研究语词的意谓;第三,要时刻看到概念和对象的区别。

达米特的意义构造论 - 山西大学认知与分析哲学研究中心

达米特的意义构造论 - 山西大学认知与分析哲学研究中心

第24卷,第5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Vol.24 No.5 2007年10月 Science,Technology and Dialectics Oct.,2007・科学哲学・达米特的意义构造论王航赞,郭贵春(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 要:达米特指出,要从语用实践层面定位意义理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言语者的语言能力给予详细的说明,为此,他提出了意义的构造主张。

我们认为,对意义的构造分析包含着特定的意向内容,它集中地表现出意义形成的主体性维度和理性基准、分析意义的构造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达米特的意义理论以及当代反实在论的一般主张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隐含知识;意向;确证;构造;反实在论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80(2007)05-0044-05 当代英国哲学家达米特对传统的真值条件意义观提出了批判。

他把意义与言语者联系起来,通过分析言语者的语言实践能力来揭示意义的内涵。

因而,他以“构造”这个概念来解释意义,因为,它能“详述实际能力,它认为言语者拥有的能力即是一种理论化知识的显示。

”[1]达米特强调,在语用过程中,言语者具有特定的隐含知识,它对整个语言活动具有某种导向功能。

这即是构造意义的前提,它在理论上为言语者的达意性活动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们认为,一旦把言语者的语言能力归结为一种知识的拥有及其语用过程中的某种呈现,那么它在本质上就表明言语者的意向在意义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 意向:意义的本体设定“理解”一词始终被达米特看作为意义理论的中心概念,他力求在语言实践这一平台上把言语者因素包容进意义分析的具体过程,通过对言语者自身因素的描述来建构意义理论的内容。

所以,达米特对意义理论的定位是“反柏拉图主义”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在于使用”思想予以认可。

1.隐含知识的预设从理解的角度看,句子的意义必须是被赋予的,这种赋予性只有在言语者介入的情景下才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米特反应在论的逻辑观及其意义
【摘要】:“实在论”是哲学家常常使用的一个术语,围绕着这一术语所形成的“实在论问题”是长期以来哲学上所集中讨论的一个论题。

在达米特看来,要解决实在论,就有必要对实在论论题给出科学的表述。

他致力于这种形而上学的描述并给出了这种形而上学描述的逻辑基础。

达米特着重论证了一种反实在论的哲学观点,他对反实在论的表述着重是从真值和意义上进行的。

在他看来,反实在论的意义观点主张通过诉诸于和语言使用者使用这些语句而显示的能力相关的条件来解释陈述的意义。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观点,具有自己独立的逻辑基础。

这种逻辑不是古典的二值原则——即坚持每一陈述都确定为真或为假——这是实在论的逻辑基础,而是一种拒绝二值原则的直觉主义逻辑。

由于我们思想世界的复杂性,古典二值逻辑的简单性就不能成为反映我们复杂思想世界的逻辑基础。

而直觉主义逻辑在对陈述的意义值以及意义的阐明上具有更普遍的适应性,因为它把陈述的真值看成是一种证实它或者推翻它的证据的情形。

达米特在语言哲学框架下对反实在论论题及其逻辑基础的研究具有特定的示范性,这不但丰富了当代实在论论题上争论的层次与方式,而且还推动了逻辑学的发展,奠定了他在当代哲学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达米特反实在论观点的提出。

包括两部分,分别为传统的直觉主义和二值原则的困境。

第二章阐述了达米特反实在论的逻辑观点,着重论述了他在真值和意义阐述上使用的直觉主义逻辑原则。

第三章阐述了
达米特反实在论逻辑观的意义问题。

【关键词】:达米特反实在论逻辑直觉主义二值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1-09
【目录】:中文摘要6-7ABSTRACT7-8前言8-10第一章达米特反实在论逻辑观的提出10-181.1传统直觉主义的困境10-131.2二值逻辑的困境13-18第二章达米特反实在论逻辑观的内涵18-332.1对实在论真概念的反思18-242.1.1真概念的起源18-212.1.2真概念的本质21-222.1.3真概念的反思22-242.2达米特的直觉主义逻辑观24-33第三章达米特反实在论逻辑观的意义33-463.1推进了当代实在论论题的发展33-373.2消解了实在论真值概念的困境37-413.3对现代逻辑的启示41-46结语46-48参考文献48-50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0-51致谢51-52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52-5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