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一地理《地图知识》系统知识点汇总.docx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知识结构梳理精版

地理必修一中图版知识结构梳理精版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纬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 亚寒带针叶林带
纬 度
寒带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亚寒带气候 寒带苔原气候 寒带冰原气候
典型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海陆差异 洋流影响 地形影响 释放废热 改变大气成分 改变下垫面性质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影响 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主要特征
类型 气压 近地面气流状况
天气 我国典型
状况 水平方向 垂直方向 特征 的天气
低压 中心 由四周向中心流
(气旋)
低四 周高
入,北逆南顺
高压 中心
高四 (反气旋)周低
基本规律
大 气 运
季节

移动
东亚

季风环流

南亚

气旋 局部环流
反气旋
三圈环流
形成三圈环流的 影响因素:
• ①高低纬度之 间受热不均
• ②地转偏向力
冬夏海陆的气压差异及亚洲的季风环流
一月 七月
亚欧大陆 北太平洋 气压中心 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东亚季 风风向
南亚季 风风向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流水作用
沉积地貌
侵蚀地貌
风力作用
沉积岩
沉积地貌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层
地垒 地堑
沟谷、瀑布、溶洞 黄土高原的沟壑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2024年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高中必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分支。

在高中必修一的地理课程中,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地球和地图、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水文循环与地表水、气候与气候变化、生物与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地理等。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分为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和西半球。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3. 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球的季节变化是由地轴倾斜和地球公转引起的,分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季节。

4. 经度和纬度:经度是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西方向测量地点的方式,纬度是以赤道为基准,南北方向测量地点的方式。

5. 地图的投影方法:地图的投影方法有等距、等角和等面三种,每种投影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6. 地图上的图例和比例尺:图例用于解释地图上的符号和色彩,比例尺表示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7. 地图的使用和阅读:理解地图的表示方法和符号意义,能够准确地读取和使用地图中的信息。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包括板块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运动,板块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和地热活动,地质作用运动主要包括抬升和沉降。

3. 地震的发生和传播: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产物,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产生不同类型的地震波。

4. 火山和地热活动:火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壳下部的高温物质通过火山口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

5.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大陆板块在地球表面的相对运动,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球运动的一种理论。

三、水文循环与地表水1. 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水从地球上的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地图知识讲解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地图知识讲解

105° 90°
75°
105°

90°

75°
60°
60°
45°
45°
西经
30° 15°

15°30°
东经
经线的应用:划分东西半球 20°W和160°E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80°
西半球
160°E

20°W
东半球
160°E
东西半球划分
西半球 东半球
160°E
东半球 西半球
20°W
东半球
南北半球划分 南半球
北半球 赤道
南半球
二、利用经纬度及经纬网定位
经线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半圆,又称子午线。
经线特点 1. 是半圆 2. 长度相等 3. 指示南北方 向
二、利用经纬度及经纬网定位
经度
本初子午线(0°经 线)的确定。
(经过英国伦敦 格林尼治天文台 原址的那根经线)
经纬网图中方向的确定 经线指示 指向北极向北 南北方向 指向南极向南
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
与自转方向相同向东 与自转方向相反向西
经纬网图中方向的确定
B
C
D
西北
180 135 °

135 °
90 °

45 °

90 °
60 °30 °

45 °

经纬网图中方向的确定 甲地在乙地什 么方向,丙地 在丁地的什么 方向。
三、据经纬度及经纬网判断方向 2、方向的判断 经纬网图中方向的确定
乙在丙的什 么方向?
甲在丙的什 么方向?
三、据经纬度及经纬网判断方向

(完整版)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地理 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 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doc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doc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3、晨昏线: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晨线。

4、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23°26′)——夏至、冬至。

5、地方时的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6、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小于 7.5 舍大于 7.5 入),区时差=时区差7、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的地方时间为世界时,也称标准时间,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

8、日期分割:地方时为 0 点的经线(自然的日界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 (所以180°经线的地方时间是几点,“今天”的范围此时就占全球二十四分之几),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9、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要加一天。

10、晨昏线中隐藏的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间是 6:00;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间是18:00;晨昏线与此时出现极昼最低纬度的切点处的地方时间为 0:00;晨昏线与此时出现极夜最低纬度的切点处的地方时间为:00。

11、公转:速度:1 月初--近日点—速度最快,7 月初--远日点—速度最慢;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候、热带草原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与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候消失。

高一地理地图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图必背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图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分为内部的核心、地幔和外部的地壳。

地球被赤道划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同时被本初子午线划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

二、地球的经纬度和定位地球上的位置通过经度和纬度来描述。

经度是指从地球中心垂直于赤道面的圆弧,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纬度是指从地球中心到地球表面某一点的弧长,以赤道为基准,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三、地球的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特征。

常见的地貌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主要由内部地质作用和外部风化、侵蚀、沉积等地表过程共同作用而成。

四、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若干个大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移动,形成了板块构造。

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拉开、滑动,造成了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地质灾害和地貌变化。

五、地球的气候地球气候是指在长时间尺度上,某一地区的气候条件与特征。

地球的气候受到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

六、地球的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台风和沙尘暴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七、地球资源与环境保护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然而,人类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已经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八、地球的人口与城市化地球上的人口呈现不平衡的分布,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逐渐向城市集聚。

人口和城市化带来了人口迁移、城市规划和资源调配等问题。

九、地球的区域发展与合作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存在差异。

为了实现互利共赢,各国之间加强了区域发展和合作,建立了国际组织和机制,推动了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共同发展。

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地图知识

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地图知识

第一单元地图知识
1.经度的递变: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

0°以东,180°以西,为东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

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分
母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
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11.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3.等高线图中海拔与高差的计算
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二段元、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二段元、地球地图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地图知识1.经度的递变: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度数减小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半球的划分:20°W 往东至160°E 为东半球,20°W 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6.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1)两地同位于东经度,度数大的位置在东. (2)两地同位于西经度,度数小的位置在东. (3)两地分别位于东经度、西经度,有两种情况.①若经度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度的地点在东; ②若经度之和大于180°,则西经度的地点在东. 7.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负相关):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小。

8.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极点投影图可通过自转确定方向。

9.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就是两个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地球概论)1.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半径约200亿光年)——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日地平均距离1.5亿km)——地月系(地月平均距离38.4万km)。

2.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

3.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高一地理教案《地图知识》系统知识点汇总《地图知识》系统知识点汇总
第六单元地图知识
[知识要点]
一.地图上的比例尺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式子表示就是: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达方式:
1.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CM代表实地距离多少KM。

如图,2.文字式:用文字写成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0KM。

3.数学式:用数字表示图上的比例尺大小。

例如:1:1000000
根据比例尺,可以在地图上量算出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衡量,即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比例尺愈大。

二.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一般把它的上方定为北,下方定为南,左方定为西,右方定为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我们就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如图2
3.经纬网地图: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批示东西方向,在经纬线成圆弧形的情况下,确定方向时要特别注意。

如图3 三.图例和注记
1.图例:它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含义的说明,即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各种符号和颜色叫图例。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

四.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它们均是表示地面高度的方法。

五.等高线和等深线
1.概念:在地图上,把陆地xxx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

用等高图可以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

在一同幅图上,等高线愈密集,表示地表坡度愈徒;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地表坡度愈缓。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能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在地图上,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2.地形图: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状况的地图,为地形图。

用等高线绘制成的地形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

通过等高线可以判读一幅地形图所表示的实际地形的部分特点:如图4
《1》坡度徒缓:(在概念中有叙述)
《2》(1)顶、盆地和洼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内高外低为山顶,内低外高为盆地或洼地。

《3》(1)脊和山谷:一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

《4》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两组对峙的山脊等高级及两组背向的山谷等高线交界处)。

《5》陡崖:等高线密集到相重合处。

3.地形剖图:地形剖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面某一方向部出的垂直断面图。

这是为了更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了地面起伏和坡度的情况。

如图5
[复习指导]
地图是用符号,文字和颜色,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事物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缩绘于平面上的图。

人们通过地图可以了解某个地区,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地理事物的数量、质量特征和时、空分布状况。

是作为人们认识其活动地域环境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所以本章的地图知识是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甚至其它学科知识(历史)的必备基础。

在学习本章知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大小、内容详略关系
一般来说,所画地区范围愈小,要求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该愈大;反之应愈小。

在同样大小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就越小,反映内容就越详细,精确度就越高;反之,表示的范围就越大,内容就越简略,精确度就越低。

二.地图判别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判定要本着:先经纬网判定,无经纬网,再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定;如果地图上,即无经纬网,又无指向标,则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原则判定方向。

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定东的方向。

即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的为东方向,反之则为西方向。

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这意味着,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沿着逆时针方向为东方向。

南极为中心的地图,地球自转方向则是顺时针方向。

三.等高线地形图与地表的三种地形类型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