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活动案例分析与总结

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活动案例分析与总结

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活动案例分析与总结1.导言: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传统的手工艺、音乐舞蹈、戏曲表演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民俗和民族精神,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通过对某幼儿园开展的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探讨其案例特点,以及对幼儿园非遗文化传承的启示。

2.案例分析:某幼儿园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1.活动主题的选择及理念该幼儿园选择在幼儿园文化节中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主题为“中国传统手工艺”。

在活动策划过程中,幼儿园注重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活动内容及形式活动内容包括制陶、剪纸、扎染等多个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

幼儿园邀请了当地的手工艺人和艺术老师来指导孩子们,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3.活动效果及反响通过活动,孩子们对传统手工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增强了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家长们也积极参与,增强了与孩子们共同体验非遗文化的机会。

3.总结及启示1.启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幼儿园让孩子们亲身参与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这种体验式的传承方式有助于激发幼儿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认知。

2.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传承非遗文化该幼儿园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家长的参与,形成了家庭和学校共同传承非遗文化的良好氛围。

家长对传统手工艺的关注和支持,有助于将非遗文化的传承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形成了更广泛的传承网络。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参与非遗文化传承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亲身体验,幼儿不仅能够掌握传统手工艺的技能,更能够感悟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提升综合素养。

4.结语:非遗文化传承活动的意义与展望幼儿园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家校合作,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口头民俗案例

口头民俗案例

口头民俗案例介绍口头民俗是指一种通过口头传承的民间习俗和传统。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口头表达等方式传递的一种文化现象。

口头民俗案例是指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讨口头民俗的形成、演变和传承过程,以及其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多个口头民俗案例,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这一主题。

口头民俗案例一:婚礼习俗婚礼习俗的背景和意义婚礼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各自的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不仅是一种庆祝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凝聚的方式。

通过参与婚礼习俗,人们可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婚礼习俗的案例分析1.婚礼仪式的准备工作–定婚日期和场地–筹备婚礼所需物品和装饰–邀请亲友和宾客2.婚礼仪式的流程–迎亲:新郎和新娘的家人在门口迎接新郎的到来–进门:新郎和新娘一同进入新房–敬茶: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敬茶,表示对双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敬酒:新郎和新娘向亲友敬酒,表示对亲友的感激和祝福–合影:全家人和宾客合影留念3.婚礼习俗的象征意义–红色:红色是中国传统婚礼的主题色,寓意喜庆和幸福–龙凤:龙和凤分别代表男女,象征着男女双全和家庭和睦–糖果:糖果是婚礼上常见的礼品,寓意甜蜜和幸福口头民俗案例二:节日习俗节日习俗的背景和意义节日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时刻,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节日习俗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人们热爱生活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通过参与节日习俗,人们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关爱和团结的力量。

节日习俗的案例分析1.春节的习俗–贴春联:在门上贴上写有吉祥话的红色春联,寓意新年的祝福和希望–吃年夜饭: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象征着团圆和幸福–放鞭炮:放鞭炮的声音可以驱除邪气,带来好运和祝福2.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中秋节的传统美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赏月:家人一同赏月,感受月光的温暖和祝福–点灯笼:点亮彩灯笼,寓意光明和希望3.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参与龙舟比赛,展示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精神–吃粽子:端午节的传统美食,象征着驱邪和祈福–贴艾叶:在门上贴上艾叶,驱邪和保平安口头民俗案例三:庆典习俗庆典习俗的背景和意义庆典是一种集体活动,通过举办庆典可以弘扬文化、增进团结和宣传价值观。

传统文化典型例子

传统文化典型例子

传统文化典型例子1.引言1.1 概述概述: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价值观、信仰体系、生活方式等。

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性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但我们不能忽视它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重要性。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维护我们的民族特色和认同感,还能够为当代社会提供智慧和启示。

因此,本文将就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与发展以及一些典型例子进行讨论,旨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重视。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并为它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与发展以及典型例子展开讨论。

1.3 目的2. 正文2.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探讨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2.2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分析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与方法。

2.3 传统文化的典型例子: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案例,例如古建筑、传统音乐、传统节日等,以展示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之处。

3. 结论3.1 总结传统文化的价值:概括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其所带来的价值。

3.2 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强调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3 展望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展望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措施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探讨传统文化的典型例子,展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承与发展,并强调其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通过分析典型例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进一步传递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从而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同。

首先,通过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们可以认识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体现了民族的历史、智慧和文化传统。

民间祖先崇拜仪式案例

民间祖先崇拜仪式案例

民间祖先崇拜仪式案例
民间祖先崇拜在不同文化和地区有着各种形式和仪式。

以下是一些案例:
1. 中国传统祭祖,在中国,祭祖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仪式。

在清明节和重阳节等特定日子,家人会聚在一起,向祖先敬献食物、烧香、烧纸钱,并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2. 印度祖先崇拜,在印度,祖先崇拜被称为“仙人节”或“沙拉达”。

人们会在特定的节日或仪式上,向祖先的灵魂献花、食物和香料,以示尊敬和感恩。

3. 西非部落的祭祀仪式,在西非的一些部落中,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祭祀仪式,包括舞蹈、歌唱和祭祀仪式,以纪念祖先并祈求他们的保佑和指引。

4. 日本的盂兰盆节,在日本,盂兰盆节是一种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在家中摆放祖先的牌位,献上食物和鲜花,并举行法事和舞蹈以纪念祖先。

总的来说,民间祖先崇拜仪式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但它们都反映了人们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以及对祖先灵魂的祈祷和祝福。

这些仪式也是文化传统和家庭纽带的重要体现。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国农村一度面临着人口流失、经济衰退等问题。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在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上进行挖掘和利用,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维护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几个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

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案例案例一:中国瓷器行业的发展瓷器的传统工艺及文化价值•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瓷器制作过程中的瓷土选料、模具制作、釉料涂覆等环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操作。

•瓷器作为艺术品,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和收藏家的目光。

乡村振兴中的瓷器产业1.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如高温烧成技术、电子窑控制系统等,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保留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从设计到制作均采用传统工艺,增加产品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2.传统工艺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在乡村地区建立瓷器制作基地或工艺展示馆,吸引游客观光、体验传统制作过程。

–通过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3.传统工艺与电商平台的结合:–在电商平台上销售精美的瓷器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利用电商平台的数据分析和推广功能,提升销售业绩和品牌影响力。

案例二: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与传承手工艺品的传统工艺及文化价值•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包括刺绣、剪纸、木雕等多个门类,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传统工匠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工艺流程繁琐。

乡村振兴中的手工艺品产业1.传统工艺技艺的传承:–建立手工艺品传承学校或工作室,培养年轻人学习传统工艺技艺,确保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行业内传承大师的培训、技艺比赛等方式,不断提高工匠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手工艺品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旅游产业结合,将手工艺品作为纪念品、礼品等推广,吸引游客购买。

小学地方文化与民俗第六章案例分析

小学地方文化与民俗第六章案例分析

小学地方文化与民俗第六章案例分析地方文化与民俗是小学生社会科学课程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地方文化与民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本文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具体介绍小学地方文化与民俗的教学实践,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教学内容。

案例一:正月十五元宵节地点:某小学时间:2022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一、案例背景介绍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又称为小年,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

在某小学,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元宵节的由来、风俗习惯以及传统食品。

二、案例分析1. 学生参观元宵节庙会学生们参观了学校里举办的元宵节庙会,游览了各种庙会摊位,了解元宵节时期人们的独特风俗和习惯。

同时,他们还有机会品尝正宗的元宵,领略元宵节的美味。

2. 课堂上学习元宵节民间故事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在思考中获得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理解。

3. 学生制作灯笼学生们在班级里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灯笼,带着美好的祝福和希望。

不仅学习了灯笼的制作过程,也懂得了灯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

4. 校园文化展示活动学校举办了校园文化展示活动,学生们亲手制作了元宵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挂件等,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学习成果。

三、案例意义1. 增加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知。

通过实际参与各种元宵节活动,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元宵节的含义和起源,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更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从而培养起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弘扬地方传统文化。

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参与中传承,从而保护和推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案例启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 学校应该加强地方文化与民俗教育的实践环节,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中国传统老街案例分析(成都太古里 宽窄巷子)

中国传统老街案例分析(成都太古里  宽窄巷子)

项目展示 休闲及文化店铺的设计
虽然小镇整体格调是关中民俗,但在其休闲及文化店铺的设计风格上,却充满了台湾和丽江式的文化情怀
“陕西丽江”
精致的店铺装修,清新可人的文创产品,时不时能见到暖心的文案宣传,高水平设计的店铺门头美陈, 都成为吸引人落座休闲的关键道具。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当民俗现代休闲功能及美学结和在一起,构成了我们 所谓的现代意义上的乡愁的元素
袁家村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面。三十多年间,以打造“关中印象体
验地”为发展目标,使得它从贫困村转变为全国知名的度假村,并先后被评为 “中国十
大美丽乡村之一”、“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乡村旅游 创客示范基地”,同时成为全国休闲乡村建设的“样板村”。 在这个人气比肩之镇,民俗美食、休闲娱乐极其成功的项目,在其经营模式上更是沿用 了互联网思维,让社群组织自治管理在项目上获得了最佳的实践。
位于宽巷子。复原了1935年成都一个七口小康之家的生活场景。布局为典型的川西民居,细节 处得到保留,比如堂屋内的神龛、祖先牌位,老人房中的竹躺椅、麻将,闺房中的女中校训、月份牌,新房中 的胭脂盒、留声机,儿子房中的国际象棋、收音机等。
特色产业
特色三、成都宽窄巷子里的琉璃会
中国琉璃鉴赏标准级作品生产厂商香港星工坊琉璃艺术品公司创建,是中国第一家全面展示古法琉璃
特色产业
特色五、黛堡嘉莱
小洋楼是窄巷子和井巷子之间一个漂亮的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有中国式的屋顶,西式的罗马圆柱撑起了二 楼的露天阳台,长拱形的窗户上六角星的窗棂让整个建筑很有灵气黛堡嘉莱巧克力是中国大陆地区第5家直营店, 也是第一家法式沙龙概念店。
中西文化里的浪漫
特色产业
特色六、MY COFFEE和JiongBox创意盒子

非遗创业项目案例分析

非遗创业项目案例分析

非遗创业项目案例分析
1.江苏南京:秦淮灯会
秦淮灯会是流传于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活动,又称金陵灯会、夫子庙灯会,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举行,每年持续50多天,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天下第一灯会"和"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唯一一个集灯展、灯会和灯市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灯会,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灯会。

项目亮点有哪些?
1.良好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形成了传承和保护的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等组织机构,出台多项规划、制度、办法。

2.多方合作,保障资金支持。

融合政府、企业、非遗传承人、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保障对非遗传承和旅游利用的资金投入。

3.以会带旅,以旅促会。

灯会带动非遗挖掘,非遗挖掘带动传承人保护,传承人带来传承产品,产品销售带动传承积极性,传承积极性保障了非遗传习所,传习所优化了景区吸引力,如此等,通过秦淮灯会形成了丰富的、可进化的非遗传承的生态链。

4.品牌化发展、国内外双修。

通过统一形象标识体系的设计进行品牌化发展。

与境内外主流媒体密切的传播合作、交流办展、邀请驻华使馆官员参展等方式积极的走出去,在国际上形成了广泛传播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俗文化案例分析
关键词: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俗文化
摘要:
民俗文化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是一个民族自由表达情感、展现独特精神风貌和世界观的一种行为方式。

民俗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民族的经济、政治、宗教等文化形态,蕴涵着民族的哲学、艺术、宗教、风俗以及整个价值体系的起源。

中国大地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内容大致可分为民间交际礼仪习俗、民间人生礼仪习俗(包括诞生、成人、婚嫁、丧葬习俗)、民间服饰习俗、民间饮食习俗、民间建筑与居住习俗、民间交通行运习俗、民间商业习俗、民间信仰习俗、中国岁时节日习俗、民间姓氏习俗、中国民间艺术等等。

涣涣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其民俗文化的形成史,是民俗文化诞生的摇篮。

中国是世界4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我们这条屹立在东方的巨龙正在腾飞.现在GDP是全球第二位,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物质文明的背后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
我出生在中国的边陲小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里是中国朝鲜族的聚居地.如果说语言是打开一个民族的钥匙那么,我觉得民俗文化就是进入大门后你穿的鞋子,加速你去了解它.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文化特性在发展的浪潮中没有接收给好的民族文化那么它必将堙没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延边的民俗风情
(1)服饰
朝鲜族喜穿素白衣服,一般为短衣长裤。

男子上衣斜襟无扣,用布条打结外加坎肩,下衣裤裆肥大,裤脚系带。

妇女短衣斜襟无钮扣,以彩带为结,长裙分缠裙、筒裙(只限婚前)。

老年妇女多穿白色长裙,中年妇女多穿缠裙,长及脚跟。

年轻妇女的裙幅多为色彩鲜艳的绸缎。

近代男子多穿平面白胶鞋,劳动时穿草鞋。

女子穿船形胶鞋。

现在除节日或民族集会外,朝鲜族基本不穿民族服装,和汉族已无甚差别。

(2)饮食
朝鲜族以为米饭为主,多为大米饭、二米饭,汤每餐必备,尤喜喝大酱汤。

辣白菜,一般制法将白菜用盐水浸泡几天,洗后,再抹入辣椒、葱、蒜、姜等调料。

有条件时还可加苹果、梨片等,然后窖藏,半月后便可食用。

还可用萝卜、芥菜、英菜等同法腌制。

冷面,三分淀粉、七分面压制而成。

煮熟捞出冷却,再用牛肉或鸡肉熬汤,并放入甘草、胡椒、花椒、生姜、味精、糖醋等制成冷面汤,吃时再放入牛肉片、黄瓜丝、芝麻、辣椒面等适口调料。

狗肉是朝鲜族喜吃的肉食之一,除婚丧及节日不吃狗肉外,其他季节都可吃狗肉。

但多半是在伏天或患者康复时为补养而杀狗。

杀时将狗吊起,四蹄放血,退毛。

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朝鲜族饮具器皿别具风格,一般一灶两锅,其锅邦深底阔,特别铁盖,便于焖饭,但炒菜不便。

一般是一锅饭、一锅汤。

桌中间一盆饭,一人一匙,并备有凉水。

器皿讲究卫生,女人用坛罐顶水(现已不见)。

3)居住
多居马尾式住宅,建于近水源方便之处。

房屋以木搭架,用拉哈辫抹泥为墙,屋顶四面坡,用稻草覆盖。

每房有四扇或五扇门(同时也是窗),室内通屋为炕,进屋脱鞋,盘腿而坐。

农村在房屋东端室内养一头大黄牛,院内放牛车及捣米用的杵臼。

近年朝鲜族已发生变化,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民族风格的室内设计日渐减少,一切向现代化发展。

(4)礼仪
朝鲜族礼节很严。

晚辈对长辈说话必须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见面也要用敬语;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须走在长者后面;路遇认识的长者,要问安让路;就餐时给老人摆单人桌,父子不同席,儿媳恭顺地侍候,待老人吃完,全家才能就餐;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席间若无法回避时,年轻人应举杯背席而饮;年轻人不能在老人面前吸烟,不能借火,更不能和老人对火。

(5)婚姻
朝鲜族青年男女在共同的劳动或学习中,产生爱情欲订婚时,必须先向各自的老人表明心意,以后,由男方父母带儿子去女方家求婚。

如女方父母拒见,则预示婚事不谐。

如双方老人见面,男女青年则可旁听,说明婚事有成功希望。

如双方父母议妥,则男青年需先向妇方父母叩头,然后,女青年再向男方父母叩头。

男女青年还必须明确表示愿意赡养双方老人,到此,亲事即告订妥。

订亲后,选吉日。

由男方携佳肴至女家,由女方邀亲友共同饮酒。

至夜幕降临,方撤下酒席,奏乐。

不分男女老少,一同跳舞。

唯女方父母告退归家,以表不忍女儿即将离家外嫁。

朝鲜族人无女方向男方索取财物的陋习,只由男方买些服装和姑娘所爱之物相赠,以表订亲之意。

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各备丰盛酒席。

男方先备牛车,车上铺新被,新郎偕同二三名傧相,身穿礼服胸佩红花,去女家接新娘。

至女家,新郎先被推进一无人的房间——室内摆放一桌丰盛酒席,女方给新郎连斟三杯酒。

其后,新郎将酒菜各选一点,用一张白纸包上,带上一瓶白酒,请人送回自家,表示婚事惬意,女家招待甚丰。

接着女家又给新郎送上一碗大米饭,里面埋上三个鸡蛋。

新郎要剩半碗饭一个鸡蛋给新娘,象征此后共吃一锅饭,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永成鸾凤之好。

傧相于席间也选一点菜肴,带回家中,以示同喜。

此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向老人行跪拜礼,以谢玉成。

然后新娘带妆奁上车与新郎回家。

回归途中,赶车人故意把车赶进横垄地里任其簸簸,同车人欢笑一团,乐不可支。

车进村边,村人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娘。

此时由男家向赶车人献出一小桌酒菜。

宴罢,赶车在村中转几圈,再乘兴将车赶到新郎家。

新郎新娘下车后,步入屋内举行婚礼,仪式与在女方家相似。

仪式后,在场男女老幼同歌共舞。

此时,新郎新娘“三问三答”,其内容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幼辈的爱抚及双方海誓山盟之类的话语。

宴罢,客归,新郎新娘入洞房。

婚事完毕。

(6)建筑
朝鲜族多数村落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

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地板隔成单间,各个屋之间有门道相连通。

屋内设有平地火道,即使在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

室内有平炕,进屋后要脱鞋,席炕而坐。

(7)服饰
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服装。

妇女穿短衣长裙,这也是朝鲜族妇女服装的一大特色。

短衣朝鲜语叫:
"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用带子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也叫做"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

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而成,色彩鲜艳。

朝鲜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下穿裤腿宽大的长裤。

外出时,多穿以布带打结的长袍。

现在基本上不穿,改穿制服或西装。

往往地理环境,人文素质,气候条件等,很多方面对民俗文化有有着巨大的变化,朝鲜族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但是他们也有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朝鲜族得以在中国发展.
民俗文化,对很多发面会有深远的影响比如说足球吧,比如巴西足球的技术精湛,阿根廷足球的自由奔放,荷兰足球的全攻全守,意大利足球的防守反击,英国足球的长传冲吊,西班牙足球的短传渗透,韩国足球不惜体力地奔跑,尼日利亚足球的快速,美洲人生活比较随意所以像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能踢出自由华丽的足球,欧洲人做事比较严谨讲究整体所以他们足球是团队的足球,非洲人直接所以他们的节奏很快,亚洲做事很努力,讲究技巧但是饮食文化使我们的身体素质不如。

别人导致我们的足球水平一直不是很高.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明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及其历史文化渊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

对民俗文化发掘、整理、提高后进行产业化开发,使之形成独特的文化产业,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使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地方经济得以振兴,文化产业得以强化。

古老的民俗文化在改革开放几十年后,展现出了它前所未有的现代魅力
以上这些是我对民俗的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延边论坛
旅游管理系2010级王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