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

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
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
赵彦修校长在山东师大建校6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根据新华网山东频道直播整理)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金秋济南,泉水欢歌。
今天,是山东师范大学4万师生、各届校友倍感自豪和激动的日子,因为我们魂牵梦绕的山东师范大学走过一个甲子,迎来了60华诞!盛世相约,群贤毕至。
今天,更是山东师范大学全校师生、全体校友倍受感动、倍感温暖的日子。
因为许多领导、嘉宾带着对山东师范大学的关心支持与厚爱,从世界各地、全国各地会聚到这里,共同见证山东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盛典!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山东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拨冗光临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以及专程返校的各位校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广大校友,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时光流转,岁月代序。
山东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文脉深厚。
远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
1903年,师范馆从山东大学堂独立出来,成立山东师范学堂。
1912年,改为国立山东高等师范学校,与当时的北京、南京和武汉高等师范学校同为全国四大高等师范学府。
此后由于战乱等原因,学校几经辗转,历经变迁,但始终文脉传承,弦歌不辍。
1944年,山东省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后更名为山东师范学院,济南解放后,并入华东大学教育学院。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山东师范学院。
1950年10月,学校开始招生,由此开启了建设现代大学的漫漫征程。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的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同时并入。
1953年,原山东财经学院并入学校。
1958年,学校的艺术系、体育系分别独立出去,逐步建成现在的山东艺术学院、山东体育学院。
2021年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工作计划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工作计划

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工作计划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工作计划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工作计划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工作计划山东大学是一所诞生于济南、主要依托于济南而成长壮大的百年名校。
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以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学术实力的不断提高,学校以“担承社会责任,服务山东发展”为己任,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全面实施了“山东大学服务山东行动方案”,使之成为山东大学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基本教育发展理念之一,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格局。
济南是山东省会,也是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济南在全省的政治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科教中心、文化中心、交通物流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地位,决定了济南的城市品牌优势和省会经济优势。
因此,山东大学服务山东,首先要服务济南。
服务省会济南,要突出重点,按照“大学城市合作大有可为,名校名城互动空间无限”的总体思路,通过建立互利互惠的工作机制,搭建山东大学与济南市全面合作的发展平台。
一、继续推动与济南高新区的全面合作围绕着济南市IT业人才培养培训的需求,继续加强与济南市高新区合作共建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完善学院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以“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工程化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创造条件,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IT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品牌。
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方针,加快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
要加强学校与济南高新区的协调与沟通,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继续从政策环境、发展模式、支持措施、配套服务等方面,搭建大学科技园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市电子信息行业、气象服务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一流的高性能计算数据处理服务。
积极落实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区签署的“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开发使用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领域,发挥大学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的资源优势,协助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孵化服务内容,以提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开发区科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研究型大学服务区域地方发展的对比性研究与作用探索

C h i n a 。 。 。
。 1 l ;
研究型大学服务 区域地平 余 勇刚 于翔 ( 浙 江大学计 算 机科学 与技 术学 院 浙江杭 州 3 1 0 0 2 7 )
摘 要: 在2 1 世纪, 社会 发展的 大趋 势之一 便是教 育 、 科技 、 经济逐渐一 体化 , 研 究型大学社会服 务职 能 日益凸显 。 研 究型大 学与区域地 方协 同创新 , 共谋 发展 , 这既体 现 了研 究型大学适应 时代发展要 求 , 肩 负社会 责任 ,同时也是 推动大 学 自身发展 的 内在 需求 。 对接 需求 , 整合 优 势 , 立足 长效 , 协 同创新 ,在合 作 中实现 大 学与 区域地 方 的共赢 发展 。 关键词 : 研 究型大学 区域 发展 协 同创新 中 图分类 号 : G 6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o 1 3 ) 0 1 ( b ) - O 1 6 1 - 0 2
科学 研 究 的概 念 在 1 8 l 0 年 首 创于 德 国 , 的科研水平 , 这是其最本 质的特征 。 普鲁 士教育大 臣的洪堡 , 奉 命 创 建 了柏 林 在美 国的高等 院校分 类 中, 研 究 型 大 洪 堡大 学 , 第一次提出“ 科 研一 教 学一 学 习 学 是 一 种 最 重 要 的类 型 。 按 照 美 国 卡 内 基 体化” 的说法 , 被称 为洪堡原则 。 过 来 半 教 学 促 进 基 金 会 提 出 的 《 高 等 教 育 机 构 分
表1 2 0 1 1年 中国 3 6所 研究 型大学 排名 l 2 3 4 5 6 7 8 9 1 O l l 1 2 l 3 l 4 1 5 l 6 l 7 l 8 校 名 浙江大学 北京大学 清华 大学 上 海交通大学 钉 日大学 南京大学 中山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哈尔滨工业火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南 开 大 学 吉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山东 大 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大学 科研 得分 l 2 4 . 8 4 l 1 7 . 6 6 l l 3 . 2 l 9 2 . 7 4 8 2 . 0 9 7 4 . 3 0 5 8 . 9 7 5 5 . 4 ( ) 5 3 . O 5 5 2 . 6 6 5 0 . 9 0 4 8 . 5 2 4 7 . 1 O 4 6. 7 7 4 4 . 9 5 4 3 . 3 0 3 5 . 3 l 3 5 . 1 8 备注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 工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 工程大学 9 8 5: [ : 程大学 9 8 5 : 1 二 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程 大 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 程 大 学 9 8 5』: 程大学 9 8 5 工程大学 排名 l 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2 8 2 9 3 0 3 l 3 2 3 3 3 4 3 5 3 6 校名 东南大学 北京 师范大 学 大连 理工大 学 天津大学 厦门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 : 亡 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重 庆 大 学 湖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理_ 工 : 大 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科研得分 3 3 . 5 8 3 3 . 4 7 3 3 . 0 8 3 1 . 0 9 2 9 . 8 9 2 9. 7 0 2 7 . 7 2 2 7 . 6 7 2 7 . 1 6 2 7 . 0 2 2 6 . 8 1 2 6 . 5 9 2 5 . 8 7 2 2 . 8 7 9 9 6 7 2 1 . ( ) 5 1 9 . 7 5 1 9 . 4 0 备注 9 8 5工程 大学 9 8 5工程 大学 9 8 5 : 【 程 大学 9 8 5工程 大学 9 8 5工程 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 工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 j : 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程 大学 9 8 5工 程 大 学 9 8 5工程大学 9 8 5工程大学 2 l 1: 【 程 大 学 2 l 】工程大学 2 l 1 : 程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体系构建初探_王新程

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体系构建初探王新程丁家德(济南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南250001)摘要: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中所提出的“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的发展战略,从组织联盟概念的辨析出发,在纵向的时间维度上系统梳理了电大历史上已有的外部支持体系运行所取得的经验与成绩;在高校联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中,与其他高校联盟进行横向比较。
进而分析“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构建的特点与优势所在,探究联盟的组织模式和核心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国家开放大学组织结构变革中外部支持体系的运作建议。
期望通过上述研究,从“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理论体系架构及实现途径上,做出有益探索,对高校发展的外部支持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发展战略;组织变革;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7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57-0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办好开放大学”。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确定了10大类50项重点改革任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承担了其中“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试点项目。
在中央电大和全国电大系统基础上组建国家开放大学,将是这个世界最大的巨型大学系统一次深刻的组织变革。
这一变革不仅发生在系统内部,同样也将影响到“利益相关者”,重建其外部支持体系。
教育部通过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体制机制”部分指出:“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必须依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
在教育部的协调支持下,成立相关联盟。
”国家开放大学支持联盟(以下简称“国开支持联盟”)体系中设计了大学支持联盟、行业支持联盟、企业支持联盟和城市支持联盟,分别在系统外部的不同维度,促进和支持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这一崭新的外部支持体系的设计,是广播电视大学三十多年建设和发展传统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也是对我国高校发展联盟战略的借鉴和发展。
【大学介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简介

【大学介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简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创建于1984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第一所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由高校和地方政府联合共建的大学,是在改革开放中诞生、并在改革开放中保持较高水平发展的高校,是山东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1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1628亩,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共有32个本科专业,涉及文、经、法、理、工、管6大学科门类,现有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学院、法学院、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山东大学韩国学院、海洋学院、艺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九个学院和应用数学系、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两个系;研究生专业29个;全日制在校生1万3千名,其中本科生1万2千多人。
2002 --- 2021年,我校共承担纵横向科技项目1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180篇,出版学术著作45部,获得地市级以上奖励44项。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坚持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的24所高校签定了合作交流协议,特别是与韩国10余所高校交往密切,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增强。
2021年以来学校承接中国数学会70周年年会、中澳百名大学校长高等教育论坛、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及全国性的重要学术会议40余个,接待专家学者3000余人,其中院士50余人次。
2002年以来,举办院士、专家学术报告会三百余场。
在20年的办学实践中,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始终把握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
二是充分依靠山东大学雄厚的办学资源和学科、人才、师资队伍的优势,高水平、高起点促进学校快速发展。
三是充分依靠威海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和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主动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特色带动发展,以应用促进提高,积极探索校地共建这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确立了“四个基地”的办学定位,即在山东大学整体办学规划的指导下,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山东大学本科教育的基地、山东大学对外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基地、为地方尤其是为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基地、对东北亚尤其是对韩国教育研究与交流的基地,为山东大学创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史上最全的关于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资料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创建于1984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 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山东大学在威海设立的一个校区。
学校在“统分结合、优势互补、各具特色、一体发展”的“大山东大学”发展架构下,面向全国一本线上招生。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有着非常明确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新的山东大学成立之后,山东大学明确了威海分校4个基地的办学定位。
第一个就是山东大学本科教育的基地,山东大学1/3的本科生在威海;第二就是山东大学对外学术交流与研究的基地,大家知道威海自然环境非常有优势,每年夏天,很多的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安会排到威海召开;再一个呢就是山东大学服务地方特别是为威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基地;还有一个就是山东大学对西北亚尤其是韩国教育、研究与交流基地,据统计,威海分校是与韩国高校我交流最频繁的高校之一。
(引用自分校招生办主任王福安在做客新浪高考咨询时说的话)1、分校是不是211工程院校的问题(1)(引用自总校招生办主任朱德建在做客新浪高考咨询时说的话)山东大学是首批建设的211高校之一,也是目前正在建设的985工程院校中的一所。
威海分校是山东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个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到整个管理,它都是在山东大学的办学格局指导下来办学。
从整个学生在管理、教学各个方面,只是在两地办学,整个学生毕业证也没有什么区别,盖章都是山东大学,签章也都是我们的校长签的,没有什么区别。
(2) (引用自分校招生办主任王福安在做客新浪高考咨询时说的话)实际上,山东大学威海分校不是一个独立的学校,只是山东大学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一个校区或一个校园。
刚才也说过,招生计划下来之后分开招生,分别培养,威海分校招的学生在威海培养,但学生毕业时颁发的毕业证都是山东大学的毕业证,落款及校长签章都是一个。
(3)(引用自百度知道)是211工程院校,部属重点,因为它有211工程的直拨款项,并且分校也有985工程的拨款,不过是通过总校申请获得的,从这一点,也可以说它是985工程院校,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分校,就像一楼说它是三本一样,所以在找工作时,用人单位如果不相信,学校可以开具证明。
校友会换届工作报告

校友会换届工作报告山东大学烟台校友会成立五周年工作报告山东大学烟台校友会会长刘全顺尊敬的母校领导、各位嘉宾,全体理事及校友代表:现在,我代表山东大学烟台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以下简称“烟台校友会”或“校友会”)向本次庆典大会汇报烟台校友会成立五年来的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2006年3月26日,山东大学校友会文化科技交流委员会暨烟台校友会成立,开启了山东大学烟台校友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五年来,在母校领导和山大校友总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各兄弟省市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下,烟台校友会紧紧围绕组织建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会际沟通能力的提升这条主线,集智合智融智而为,顺势借势造势而动,推动了校友会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运作的正常轨道。
一、以组织建设能力提升为基准点,架构校友联络立交(一)大“理事会”建制,引擎作用发挥到位。
烟台校友会成立之初,我们就组建了108人的理事会、10人的秘书处,领导和承办校友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确保了烟台校友会会务工作和组织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
2010年3月,第一届理事会期满后,我们在招远市召开理事会换届大会,选举产出180人的第二届理事会。
同时,秘书处成员也由10人扩大到23人。
今年秘书处又下设了组宣、外联、青联、文体、财务、策划、培训、经济及健康促进等部,明确分工,更好地服务校友会。
本次会议将新增补名誉会长2人、顾问3人、副会长12人、常务理事8人、理事7人,理事会成员增加到203人,理事会力量更加壮大了。
五年来,在理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在秘书处的辛勤工作下,我们先后成功举办了两次校友代表大会、成立一周年庆祝大会和四次理事会、校友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年提高。
宋华西秘书长在2008年9月召开的山大全省地方校友会秘书长会议和2008年12月召开的山大校友全国工作会议及2010年12月11日山大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常务理事会年会上均作了典型交流发言。
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实现途径

Vol.29No.2Feb.2013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9卷第2期(上)2013年2月1威斯康星思想及其内容1.1何谓“威斯康星思想”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校长万?亥斯(CharlesRiehardVanHise,1557-1918)领导威斯康星大学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他认为,大学除了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外,还应担负起为本州经济服务的使命,因此,万·亥斯以本州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威斯康星大学办学的根本立足点,依托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播和研究的功能,为本州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这就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WisconsinIdea)”.“威斯康星思想”的出现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说19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最高荣誉属于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的话,那么20世纪大学新潮流的开拓者的勋章应当授予万·亥斯领导的威斯康星州立大学”[1].1.2“威斯康星思想”的主要内容万·亥斯在担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期间,认为要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不应该固步自封的守在知识的象牙塔里,大学创造的知识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其存在的价值是无法体现的,更不能刺激大学的进步.于是,威斯康星大学开始着力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也是在这一时期,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被正式确立了下来,威斯康星思想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大学应该积极参与本州的各项事务.在万·亥斯看来,“为全州服务”的理念是威斯康星思想理论体系当中的核心部分,既然接受了本州政府捐赠的土地,那么就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本州的各项事务中来,万·亥斯认为促进本州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是威斯康星大学对于本州的特殊责任.当时威斯康星大学积极参与本州事务的程度,被美国一位著名新闻记者斯特雯斯(LincolnSteffens)曾经精辟评价说“在威斯康星州,大学就像猪栏或农具存放室那样贴近勤劳农民的生活.大学实验室被视为能工巧匠生产机器的一部分.”[2]第二,大学应该与州政府紧密合作.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的发展与当时的州长拉福莱特(RobertM.LaFollette)是有密切关系的.万·亥斯认为,“州立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她和州的紧密联系中,州需要大学来服务,大学对州负有一定的责任”.于是,威斯康星大学加强了与本州的合作关系,具体做法是:一方面,采用各种渠道传播知识,向全州公民普及教育.为此,威斯康星大学专门设立了知识推广部,向公民开设函授课程、学术讲座等.同时还建立了流动图书馆,向全州各地传送书籍、信息资料,以帮助本州公民提高文化素养.另一方面,推行专家服务的措施.威斯康星大学为了将高深知识很好的在社会推广并更好地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结合,专门派出一定数量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专家教授走出校园,走进政府、企业、工厂参与指导,帮助他们决策和建设.这项举措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途径———基于威斯康星思想的启示李晓娟(1.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2.昌吉学院,新疆昌吉831100)摘要:“威斯康星思想”的产生使大学直接参与并服务于社会的职能正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对于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讲,基于威斯康星思想的启示积极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不仅仅能够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兴旺,加速人才的培养,还能够使大学自身在经济上获益.关键词:威斯康星思想;社会服务职能;途径中图分类号:G6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2-0239-03239--第三,大学还应该致力于学术自由.这里的“学术自由”指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研究以及学术成果发布的自由,学生同样拥有学习的自由.“每个学生都有在州立大学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高深学术生活的平等权利.任何更狭隘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3]在校长万·亥斯看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2威斯康星思想对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育职能拓展的启示从威斯康星大学模式到美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启示,大学的功能是需要不断拓展和延伸的.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产生,也表明了高等教育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像我们今天熟知的斯坦福+硅谷模式不正是在成功的践行威斯康星思想吗?大学作为高深知识的发源地,在直接推进并保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社会技术的进步和革新又在不断推动大学学科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当然,万·亥斯虽然如此强调大学为社会服务,但并没有忽视大学的其它职能,他正确地指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州立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和服务都应当考虑州的实际需要.因此,他经常告戒教授们,不应忘记最大的服务是自己创造性的研究工作和培养新一代的学者.[4]美国大学开创出了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这是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最大贡献.威斯康星大学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双赢发展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伴随着中国高校规模的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自高校扩招以来,一大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统计,教育部共批准设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220余所,这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由高专高职、师专独立或合并升格的方式形成的,还有小部分来自于成人高校转制形成,不管是基于何种来源方式,现在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位置.当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与其他类型学校不同,需要认真思考并给予准确定位.关于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的问题,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在积极探索中.眼下,高等教育的地方化逐步成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客观要求,高等教育的地方化的特点即要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与规划、资源配置、形成优势和特色都要以此为前提.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地方高校在发挥社会服务职能过程中,不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违背了办学规律和实际情况,出现了定位模式“趋同”,办学方向“迷失”,为“特色而特色”的倾向.直接造成学科专业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生产率与投入不相匹配,而导致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结构性失业的加剧.因此,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若想站稳脚跟,必须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资源优势,找准定位,建立既适应自身发展要求,又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办学特色之路.3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途径3.1立足本土,明确办学理念,走地方特色发展之路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先导,打造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特色有多种路径可选择,问题在于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多方成熟的论证才可确定.我国存在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结构组成,不同类型的大学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同地域的不同高校,在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要确立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必须准确分析学校发展和生存的历史条件和背景,科学合理定位,而地方高校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地方性”.[5]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把握“地方性”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紧密依托所在区域的经济支撑作用,在重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等方面应结合当地的经济特征和产业结构;在人才培养、招生就业方面应致力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院校的发展规划上,着力于培育具有地方特点的科研特色,实现地方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3.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必须明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是以通识为基础、具有创新潜力的技术和技术开发应用型人才.因而,在培养目标上尤其强调应用性,培养的重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6].在培养规格上,不是“精英”型,应为“大众”型,即以培240--养本科生为主,随着发展需要,适量培养研究生;在培养类型上,不是“研究型”和“技能型”,应为“应用型”,即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把握好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应围绕社会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面向社会服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师资状况等因素确定人才培养规格.3.3调整专业结构,学科建设定位服务地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本着专业、学科建设定位服务地方的原则,充分考虑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层次以及相关的行业背景,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与其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培养对口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体到做法上,首先应整合现有资源,对原有的基础性学科专业进行改造,保留老牌的基础性学科,同时设置新的应用型强的学科结构,合并分的过多过窄的专业.其次,在调整专业上要淡化专业意识,拓宽基础,加强能力的培养,尽可能与地方产业达成对接,使其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3.4加强产学研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产学研结合机制是指教学、科研、生产三方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教育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互利互补、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的制度,主要表现为:教学、科研与生产的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即理论原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包括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结合,互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等[7].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产学研结合已成为新的趋势,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加强产学研结合,不是指学校如何加强与地方企业和研发部门的合作,也不是学校在办学中除了教学、科学研究外,引入产业这项内容,而是要将产学研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当然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校企合作,应该制定政策鼓励成果转化,支持校方的科研人员主动与企业联系和合作,同时,就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问题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及时了解信息,使培养和需求相辅相成.作为企业,应该充分借助高校的科研资源、科研力量,推动技术开发和科技攻关,例如邀请学校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技术课题,或聘请专任教师进企业讲学,还可以定期派出员工赴高校进修培训以提高业务素质.此外,地方政府作为学校和企业的强大后盾,作用十分重要,地方政府应该树立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和谐互动发展的观念,向高等教育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证,鼓励和保障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参考文献:〔1〕康健.威斯康星思想与当今高等教育改革[J].外国教育,1988(4):21-25.〔2〕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大光.范·海斯的高教思想[J].高教文摘,1990(6):30-32.〔4〕康健.“威斯康星思想”与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J].高等教育研究,1989(1).〔5〕张国军.浅析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及其几对基本关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148.〔6〕向梅梅,刘明贵.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质量观构建的思考[M].//向梅梅,刘明贵.落实质量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7〕顾伟忠,刘兰·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1):75.2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校地合作。
制定服务山东行动方案,同省内12地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20余个县区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学校优势资源走向地方、服务地方。
引入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资源项目,同十余家省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方面加强协同创新。
与企业合作发起成立“2025创新创业联盟”,借助“互联网+”和高校科研集聚优势,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高校、企业、地方三位一体线上线下互动的科创体系。
服务转型升级。
合作共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电动汽车电网接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一批高端平台。
积极承担地方重大科技项目,近三年累计承担各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1283项、企业技术课题1216项。
校地共建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并以此为依托,推动宽带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脑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等11个高端科技平台落地,“SiC单晶重大项目”等一批重大成果实现转移转化。
加强决策咨询。
发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和人才优势,打造山东发展研究院、半岛发展研究院、省会城市圈城市发展研究院等智库,组织开展“新常态下山东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省民营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下乡土文化传承的具体路径研究”等,为地方重大决策提供咨询。
定期发布《中国县域居民发展评价与排名》,科学评估评价县域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