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

合集下载

气象灾害专题(中图版)

气象灾害专题(中图版)
雷达
预 报
电视广播等
发布预报或紧急警报
监测台风移动方向、速度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
3S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四)台风的防御措施
1.提供淡水资源:例如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可以缓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的伏旱天气。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的雨水,约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1/4以上。
3、位于各大洋西北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都有台风的影响。
热带气旋:运用地图,指出其分布范围;结合必修1知识分析原因
⑴热带气旋源地(成因): ①水温在26℃度以上的广阔的洋面,水汽充足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 ③南、北纬5°—20°,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⑵台风较多的季节:夏秋季节(7-11月)
3.48
距源地远近
1、登陆次数
(三)影响我国的台风
3、影响台风灾情的主要因素
资料三:“中国东部地区影响严重的登陆台风次数”图 “中国东部台风经济损失”图
2、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单位面积的资产密集度也越高,一旦受灾,损失也更大。如广东、浙江等地区集中了我国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资产密集度较高,灾情更严重。
夏秋季节为主;东 部沿海地区为主。
强度、频次、源地远近 经济水平、基础设施、 防灾减灾措施
利与弊
完善基础设施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专题二:气象灾害——寒潮
(一)寒潮的定义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两股强冷空气将于31日影响我国北方和中东部地区。受其影响,将会有明显的大风降温、雨水等天气。气温下降8~10℃,部分地区降温12~16℃以上。
157
3.51

台风

台风

课题:台风一、本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是笔者在“基于网络教学”研讨中的一次尝试,希望通过借助与课题有关的网络平台信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小组合作式学习,完成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

现代生活日益离不开网络。

当前的地理课堂应是充分发挥网络优点,教师对广泛的网络和学习材料信息进行筛选,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充分条件,教师进行必需的传授与合适的指导,获得专业知识技能和拥有科学精神、学会发现与分析、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设计中,阅读并参考了《美国高中地理》。

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1、教学方式采用了网络教学,关注学生发现式学习体验。

2、教学活动关注生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激发情感。

二、教材分析“台风”是高一地理上册中的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的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专题10《季风》之后,在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之前。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全国人口的40%以上,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

台风、寒潮和梅雨,广泛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上海正处其中。

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时十分必要的。

课程标准对台风部分要求要求较高,要求学会阅读气旋示意图,是重点知识内容。

学生不仅学习台风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减灾降险的实用价值。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业水平要求,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关键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1、如何完成学习水平要求简单应用,分析台风的源地、路径、多发季节以及典型台风的天气状况及变化过程。

2、如何完成学习水平要求理解气旋特点,学会阅读气旋示意图的概念。

3、如何真切感受到台风的预报准确和防御的重要性。

教材中从台风的定义、气旋的天气特征,至台风产生的纬度和移动路径,台风对世界的影响,我国台风发生时间、地点,台风的预报和防御。

基于网络教学,为此也对教材做了适当处理,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

通过学习活动单,增加学习的差异性和主体性。

三、学生学情分析高中生个性的发展,高中生在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的诸成分上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专题11-2:寒潮

专题11-2:寒潮

根据热力性质,反气旋分为
暖性反气旋
天气现象
伏旱
冷性反气旋
天气现象
寒潮
2006年7、8月, 重庆市受持续晴热 高温天气影响, 遭受60年一遇的 特大干旱灾害。 大部分地区伏旱 天数超过52天。
伏旱
副高控制下的 伏旱天气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伏旱天气的形成
伏旱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课堂练习
比较
气 旋 反气旋
二、寒潮
1:什么是寒潮?
寒潮(cold wave)是一种冷高压引起的大范围的 强冷空气活动,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2:寒潮会带来哪些的灾害?
灾害天气:雨雪、大风、霜冻、沙尘暴、冻雨 3、寒潮的作用
有助于消灭害虫、小麦越冬、盐业制卤 4、寒潮对我国的影响范围
范围:我国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外
5、如何减少寒潮的危害? 加强监测和预报
蒙古、西伯利亚
我国受寒潮影响的范围
为什么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南岭以南地区很少发生寒潮?
影响上海的寒潮路径
☆地形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东路
青藏高原——地势高,不易受影响
西路
中路
云贵高原——远离冷高压源头;受东西向山脉 的重重阻挡,势力不断减弱。
东北地区——离冷高压源头较近。缺乏东西向 山脉阻挡,多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 空气的通道。
台风、飓 风等
伏旱 寒潮
读下面的“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形成”示意图,回答:
(1)从气压状况分析,A表示_高气压,B表示_低; (2)从气流状况分析,A表示 反__气__旋___,B表示__气__旋____;
(3)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_晴_朗,当B过境时,常出 现_阴_雨天气。
(4)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东_南__风,反气旋的 东部吹_西_北_风。

高一地理第一册练习册参考答案(独家简略版)

高一地理第一册练习册参考答案(独家简略版)

⾼⼀地理第⼀册练习册参考答案(独家简略版)⾼⼀地理第⼀册练习册参考答案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填空1、恒星、星云2、矮⾏星、太阳系⼩天体3、⽊星、⽔星;⽔星、海王星;⾦星、⽕星,⾦星⼆、选择1.A2.D3.B4.A5.A6.C7.C、D8.B、C三、连线类地⾏星:⽔、⾦、地、⽕巨⾏星:⽊星、⼟星远⽇⾏星:天王星、海王星四、读图分析1、(1)A、C、B、D (2)D、B、C、A2、(1)⽔星、⾦星、地星、⽕⽊星、⽊星、⼟星、哈雷彗星天王星、海王星3、(1)⽇冕、⾊球、光球(2)、太阳⿊⼦→光球太阳风→⽇冕耀斑→⾊球(3)光球→六千多K ⾊球→四五千⾄⼏万K ⽇冕→⼏百万K (4)A、C五、简答1、恒星能⾃⼰发光;星云与恒星⽐,具有质量⼤、体积⼤和密度⼩的特点。

2、⾏星由固体物质组成;彗星由冰物质组成,质量很⼩。

专题2地球的伙伴——⽉球⼀、选择1.C2.D⼆、读图分析1、新⽉、上弦⽉、满⽉、下弦⽉2、A、C3、⼤三、判断(每句话都有不当之处:轰鸣、凛冽的寒风、沉重的、艰难跋涉、⼀点星光也没有、电闪雷鸣、照亮、飞扬的等)专题3⼈类对太空的探索⼀、填空1、1957;19812、地⽉、太阳、银河3、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选择1.D2.A3.C4.A、B、C三、读图分析C、B、E、D、A专题4地球的运动⼀、填空1、⾚道,两极2、西⼗⼆,东⼗⼆3、减⼀天4、1,快;7,慢5、黄⾚交⾓,23°26′6、23°26′,北回归线,南回归线7、春分,秋分 , ⾚道8、南回归线(23°26′S),⾚道(0°) 9、最长、最短,昼,极昼;极夜10、黄⾚交⾓,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度、昼夜长短,四季更替⼆、选择1.B2.D6.D7.D8.B9.A 10.C 11.C三、读图分析1(1)南、北。

(2)A. 30°S, 45°E;B. 30°N, 135°W。

台风、寒潮

台风、寒潮

台风灾害与防御
1、台风灾害 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等造成。 生命伤亡 财产受损
拔树倒屋、摧毁设施
河堤决口、洪水泛滥、淹没农田村镇
破坏海堤、淹没岛屿
2、台风防御
1、加强监测、预报 2、搞好宣传、提高防台风意识
4)试就上海与新奥尔良两地在位置、地貌、气 候、植被等方面作一个简单比较。
位置 上海 东邻东海, 处长江的入 海口 新奥 尔良 南邻墨西哥 湾, 处密西 西比河河口 地貌 三 角 洲 三 角 洲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性湿润气候 植被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青藏高原以 低温、大风 外的地区 大雪、冻雨
强风特大暴 东部季风区 雨风暴潮
西伯利亚
热带洋面
概念: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 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 雨雪、冻害等现象。
(四)寒潮 时间: 冬半年 危害: 危害农作物,破坏牧场、交通、 通信中断等 防御: 加强预测预报,防抗结合
资料: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三代气象卫星上天,能 随时发现洋面上生成的台风,并加以跟踪监视,每 隔25分钟报告一次台风中心位置。1998年9月,我 国的海洋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上天,它能向地面 中心报告海洋气象情况,供地面中心预报各种海洋 灾害。我国的海洋预报已相当准确了,每个台风我 们都为它编了号,每次大风、寒潮我们都能及时的 发出警报,科学正改变着“天有不测风云”的局面, 这也是无数勇士探测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气象学 家发现大气污染将使飓风增强。如果大气中二氧化 碳含量增加1倍,飓风的最大强度可能增加40%至 50%,飓风的平均强度也会增加。
危害
洪水冲毁、淹没农田和公共设 施等
强烈降温 造成冻害

梅雨教学设计与实践

梅雨教学设计与实践

《梅雨》教学设计与实践设计、执教:青浦高级中学王耀平指导、点评:王健《梅雨》是高二地理上册教材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的内容,教材安排上安排在《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内,是影响我国的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

内容水平为C级。

梅雨与生活联系紧密,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考虑不周的情况。

经过组内老师以及同行的指点、对本节课进行三实践两反思,进行如下:第一次备课,我的思路是:由伴随雨声的雨中行人图片导入,介绍梅雨。

气象学上对梅雨的解释,直接过渡到锋,从而介绍锋的相关知识——锋的分类及形成。

其中之一的准静止锋控制下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梅雨对农业的影响。

让本节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开篇由生活中的地理引入,最后再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第一次上课,教师演示伴随雨声的雨中行人图片导入,请学生“说说你的生活感受”,说说“你知道古人有哪些感受吗?”,之后给出气象学上对于梅雨的解释。

气象学上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初夏向盛夏过渡时期,在准静止锋影响下,产生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或称江淮地区)至韩国、日本南部狭长区域内阴雨连绵的天气。

因为该解释里涉及到准静止锋,所以过渡到锋,给学生介绍锋的相关知识:一、锋锋是指冷暖气流相遇所形成的狭窄过渡带。

锋面是指气流相遇的交界面,成为锋面(在中纬度地区最为常见)根据锋面两侧气流的移动情况,可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基本类型。

教师从而介绍第一种锋——冷锋。

(一)冷锋是指冷空气向暖空气方向移动的锋。

锋前:为暖空气,天气温暖晴朗锋后:为冷空气,气温低,天气晴好锋时:冷空气推动暖空气向前移动。

冷空气的前缘插入暖空气的下面,暖空气被迫抬升,并逐渐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冷空气冷锋是影响我国的最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

在秋冬季节活动频繁,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本周一(11月19日),哈尔滨、吉林都降下入冬第一场大雪。

北方地区更为常见。

同步导学3 答案

同步导学3 答案

上海南汇中学地理学科同步导学(高一年级)第三篇 大气与天气、气候(专题8~12)专题8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尘埃2.阅读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辐射类型。

3.大气自地面向高空的垂直分层。

完成下表。

太阳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专题9行星风系1.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地面冷热2.大气环流的成因。

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和海陆热力差异,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3.在图中写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并用箭头画出风带的风向。

4.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的规律。

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专题10 季风1.完成下列表格。

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1.完成下列表格。

每年6-7月,在准静止锋影响下,我国江淮地区至韩国、日本南部狭长区域内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专题12 人类活动与气候1.全球变暖的成因、影响及对策。

人为原因: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森林日益减少。

影响:①海平面上升②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③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对策:①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③加强全球合作2.酸雨的成因、危害、分布区域及对策。

人为原因:燃烧矿物能源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分布:西欧、北美、东亚危害:森林枯死、淡水生物死亡、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室外文物古迹等。

对策:各国协作,使用清洁能源,采用烟气净化等新技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3.臭氧洞的成因、危害、分布区域及对策。

人为原因:人类使用氟利昂。

分布: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危害:①使平流层温度分布和对流层的热量状况变化,引起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灾害;②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生长健康;③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缩短橡胶制品、纺织品、塑料制品等的寿命。

对策:减少人为排放氟利昂4.城市热岛和雨岛的成因及对策。

成因:①人为大量排放热量;②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③生产、生活集中,排放废气多,烟尘、雾、低云多,不易散热;④高层建筑多,通风不良;⑤缺少绿地。

地理探究活动:追风行动

地理探究活动:追风行动

地理探究活动:追风行动
刘育蓓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
【年(卷),期】2010(0)2
【摘要】一、教学课题台风、寒潮和梅雨(第一课时)(上海市高中地理教材,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三篇专题11)。

【总页数】3页(P47-48,46)
【作者】刘育蓓
【作者单位】上海市复旦实验中学,2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r——以地理小课题探究活动为例 [J], 王思思
2.学生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以地理小课题探究活动为例 [J], 王思思
3.追风行动——记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追风小组” [J], 胡敬
4.基于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实践探究活动实施——以石狮沿海地区潮汐观测为例 [J], 龚钰娟
5.中印高中地理教材探究活动难度定量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与NCERT版的自然地理部分为例 [J], 孙元礼;刘攀;刘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冷锋
D.暖性高压
五、准静止锋
锋图
1、当冷暖气团势力力敌,锋面来回摆动。 2、锋线向 冷气团 一侧倾斜。
锋面符号
3、降水发生在冷气团 一侧。
4、过境时: 持续性降水。
5、我国典型的准静止锋: 华南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 清明时节雨纷纷 冬半年,贵阳“天无三日晴” 梅雨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 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 流,读图,回答问题。
台风对人类生活就没有好的一面吗?
• 缓解旱情与酷暑 • 拥有巨大的能量 • 调节全球的热量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巨浪、海潮。强降水极易引发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小流域地质灾害。
1、下列示意图中,反映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 气流运动特征的是( D )
二、反气旋(高压)
中心垂直气流 下沉 天气特征 晴朗干燥 中心气压 高 水平气流方向北半球 顺时针向外辐散 南半球 逆时针向外辐散 强烈发展实例 夏季:副热带高压—伏旱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寒 潮
23. 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 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 )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反气旋 D. 暖锋
24.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B )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暖锋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1、盛夏上海出现的伏旱天气,气流运动状况是( B )
2、霜冻对我国农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危害较大。 右图所示,可能发生霜冻的日期是( D ) A.20~21日 B.21~22日 C.22~23日 D.24~25日
冷气团 150C
暖气团
250C
上海
冷气团、暖气团温度、湿度、密度、气压、有何差异? 冷气团:冷、干、重、气压大 暖气团:暖、湿、轻、气压小
4、5月 华南地区
湿热夏季风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B.夏季风强弱影响 雨带北进快慢: 夏季风强—北涝南 旱; 夏季风弱—南涝北 旱。 C:雨带出现在副高 的北缘。 干冷冬季风 雨带位置
年降水量 递减
7、8月 北方地区
6、7月 江淮地区
4、5月 华南地区
湿热夏季风
1、“春雨贵如油”这句农谚形容的是春旱严重地区雨水对 庄稼生长的重要性,其最适用的地区是( D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2、导致上海6月份降水量偏多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A ) A.准静止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C.寒潮的利弊: 弊: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牲畜和农作物冻伤。 利:消灭害虫,帮助小麦越冬,有利于盐业制卤等。
D.寒潮的标准:上海标准为:24小时内降温幅度≥10℃,日最低 气温≤0℃。
关于伏旱
北半球夏季,中国长江流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暖性 高压)的控制下,晴热少雨,伏旱的发生比较频繁,高达50%。
三、冷锋
锋图
锋面符号
1、当冷气团势力强,冷气团主动向暖空气方向移动, 暖气团 被迫抬升并后退。 2、锋线向 冷气团 一侧倾斜。 3、降水发生在冷气团 一侧。
冷锋过境前后,上海的天气、气温、气压状况?
上海
1、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 2、过境时:刮大风、降温、雨雪(阵性降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过境后: 冷气团控制,天气转好,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一场秋雨一场凉”
四、暖锋
锋图
锋面符号
1、当暖气团势力强,暖气团主动向冷空气方向移动, 暖气团主动爬升, 冷气团 后退。 2、锋线向 冷气团 一侧倾斜。 3、降水发生在冷气团 一侧。
暖锋过境前后,上海的天气、气温、气压状况?
上海
1、过境前:冷气团控制,晴朗,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2、过境时:云层加厚,连续性降水。 3、过境后: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气压降 低。
“一场春雨一场暖”
1、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 为暖锋天气示意图 B. 为冷锋天气示意图 C. 锋面过境前,甲地气温较低、刮风下雨 D. 此时甲地为狂风暴雨天气 2、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城市某年连续4天的天气预报。 据图判断,这一期间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为( C )
A.气旋
B.暖锋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CDCBD ACCA A DCA (1)西北风 反气旋 下沉 (2)乙 乙处等压线稀疏 (3)冷 狂风、暴雨、降温 (4) BD
A:时间与区域: 5月登陆——华南地区 (此时华北地区春旱) 干冷冬季风 雨带位置
6月停滞——江淮地 区(6月中旬-7月上 旬梅雨受准静止锋 影响) 7-8月到达——华北、 东北地区(此时江淮 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 制,出现伏旱)
9月上旬——雨带南移
年降水量 递减
7、8月 北方地区 6、7月 江淮地区
高 高
北半球
南半球
关于寒潮
A.北半球冬季,形成于蒙古-西伯利亚的冷性高压活动频繁, 经常有强冷空气进入我国,给各地带来严寒、大风、霜冻、 暴雪、冻雨、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这种大范围的强烈冷空 气活动称为寒潮。 B.我国的寒潮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第二年初春。能够影响 我国除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西南部以外的大部分地区。
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
一、气旋(低压)
中心垂直气流 上升 天气特征 阴雨 中心气压 低 水平气流方向北半球 逆时针向内辐合 南半球 顺时针向内辐合 强烈发展实例 台风


北半球
南半球
1.台风源地:世界台风多源于5°N~20°N的热带洋面。 2.影响我国的台风的移动路径
海上转向和北上
西北行 西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