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 9711号台风于1997年8月10日上 午在关岛以东洋面生成,8月18 日21时30分在浙江温岭登陆。 上海随即出现狂风、暴雨、高 潮“三碰头”的严峻局面。上 海市普遍出现8—10大风,普降 暴雨59—87MM,局部地区高达 152MM。 • 直接经济损失约6.3亿元以上。
台风对人类生活就没有好的一面吗?
缓解旱情与酷暑 拥有巨大的能量 调节全球的热量
台风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强降水极易引发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小流域地质灾害。
防御台风的方法
预报预测 沿海防护林 提高建筑质量 加固河塘海堤
2008 年 南 方 雪 灾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 上旬,我国南方地区 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 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 袭击,给电力、交通 运输设施带来极大破 坏,因灾直接经济损 失1516.5亿元。 造成这场灾害的罪魁 祸首就是——寒潮。
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和名称
名 称
热带 低压 热带 风暴 强热带 超强台 台 风 强台风 风暴 风
中心附 近最大 6-7级 风力
8-9级
10-11 级
12-13 14-15 级 级
≥16级
台风是强热带气旋,反过来,强 热带气旋就是台风对吗?
太平洋西部称为台风
太平洋东部和大西洋称为飓风
印度洋称为旋风
袭击上海的9711号台风
讨 论:
梅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梅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灾害?
梅雨:
• 梅雨是个大水库,对春播农业生产极为 有利。 • 梅雨会带来阴雨连绵的天气,梅雨过长 会形成洪涝灾害;过短会出现“短梅” 或“空梅”现象,导致旱灾。
请画出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图
中心气流:下沉
中 心 气 流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三者共同影响下的极端天气现象
台风、寒潮和梅雨共同作用可能 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如暴雨、暴
雪、冰雹等。
这些极端天气现象可能对人类生 活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 房屋倒塌、道路堵塞、农作物受
损等。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密切关注气 象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
减少损失。
三者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台风、寒潮和梅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 多方面的,包括交通、电力、通讯等方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目录
CONTENTS
• 台风 • 寒潮 • 梅雨 • 台风、寒潮、梅雨的关联与影响
01 台风
CHAPTER
台风的形成
01 02
热带扰动
在热带海面上,由于温度高、湿度大,当受到外界扰动时,海水表面蒸 发产生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凝结成水滴并释放出凝结潜热,进而形成热 带扰动。
旋转运动
寒潮的分类
根据强度
根据冷空气路径
分为一般寒潮、较强寒潮和强烈寒潮。
分为东路寒潮、中路寒潮和西路寒潮。
根据影响范围
分为区域性寒潮、大范围寒潮和局地 寒潮。
寒潮的影响
气温骤降
大风雪
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可能导致气温骤降, 对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活造成影响。
寒潮带来的大风和降雪可能造成交通受阻 、电力中断等灾害。
04 台风、寒潮、梅雨的关联与影响
CHAPTER
三者的关联性
台风、寒潮和梅雨都是气象灾害,对 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 影响。
梅雨是特定季节的现象,通常出现在 春季和夏季,与台风和寒潮不同,但 也可能与其他气象灾害相互作用。
台风和寒潮通常不会同时发生,但它 们可以相互影响,如台风带来的强降 水可能引发洪涝灾害,而寒潮则可能 引发冰雪灾害。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知识梳理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知识梳理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知识梳理】(一)台风一、台风的概念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

其破坏力巨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威利风。

二、气旋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的空气涡旋叫气旋。

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

在北半球右偏,反之,左偏。

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

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

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千米,大的可达三、四千千米。

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因此,气旋是全球最常见、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之一。

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进行分类。

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

按世界气象组织所规定的登记标准,当热带气旋的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风速32.6米/秒)以上时,就称之为台风或飓风。

补充:“低气压、气旋、台风” 的区别与联系低气压是就气压的分布状况而言,是静态的;气旋是就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的,是动态的;台风就是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而且台风仅产生于热带洋面,而低气压和气旋也可能出现在陆地上。

三、热带气旋分类台风的风圈分为七级风圈和十级风圈。

七级风圈指在这个范围内平均风力七级或以上;十级风圈指在这个范围内平均风力十级或以上。

例: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8月7日21时)[1]七级风圈半径450千米,十级风圈半径100千米。

四、台风的形成台风的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

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

C.冷锋
D.暖性高压
五、准静止锋
锋图
1、当冷暖气团势力力敌,锋面来回摆动。 2、锋线向 冷气团 一侧倾斜。
锋面符号
3、降水发生在冷气团 一侧。
4、过境时: 持续性降水。
5、我国典型的准静止锋: 华南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 清明时节雨纷纷 冬半年,贵阳“天无三日晴” 梅雨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 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 流,读图,回答问题。
台风对人类生活就没有好的一面吗?
• 缓解旱情与酷暑 • 拥有巨大的能量 • 调节全球的热量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巨浪、海潮。强降水极易引发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小流域地质灾害。
1、下列示意图中,反映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 气流运动特征的是( D )
二、反气旋(高压)
中心垂直气流 下沉 天气特征 晴朗干燥 中心气压 高 水平气流方向北半球 顺时针向外辐散 南半球 逆时针向外辐散 强烈发展实例 夏季:副热带高压—伏旱 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寒 潮
23. 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 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A )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反气旋 D. 暖锋
24.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昆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B ) A. 阴雨连绵 B. 风和日丽 C. 晴雨无常 D. 暖锋
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的移动规律
1、盛夏上海出现的伏旱天气,气流运动状况是( B )
2、霜冻对我国农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危害较大。 右图所示,可能发生霜冻的日期是( D ) A.20~21日 B.21~22日 C.22~23日 D.24~25日

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资料

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资料
预报台风,主要预报台风的生成位置、强 度、移动方向、速度以及台风地区的天气。
建立相应的台风防御机制,加固堤防、船 只进港避风、疏散居民等。
热带气旋的强度等级和名称
名称 热带低压 热带风暴 强热带风暴
台风 强台风 超强台风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风力为6-7 级
(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0.8-17.1 米/秒 )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气旋、反气旋和锋面都是常见的天气 系统,是属于小范围的大气运动。而台 风、寒潮和梅雨是常见的 天气现象。两 者之间有何关系?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
主要有气旋、反气旋和锋面
1、气旋与反气旋
小结: 气旋与反气旋 (北半球)
示意图
天气系统(气流状况) 气旋
气压分布
低气压
反气旋 高气压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小结
类型
气团运动
锋面图示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向冷气团移动
锋面移动缓慢
或较长时间在一 个地区摆动
锋面符号
过境前 晴朗

气 过境时 大风、降温、雨雪

天气转好,气温
征 过境后 下降、气压上升
降水位置 主要在锋后
影响时间 主要在秋冬季节
晴朗 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雨过天晴,气温 升高,气压降低
对经济的影响: 易造成干旱
位于西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 (暖高压),为夏威夷高压。
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系统
季节
天气 系统
影响范围
成因
我国大部分地区
形成于蒙古、
冬季 寒潮 (除青藏高原、 西伯利亚的冷高
云贵高原西南部) 压反气旋南下

专题台风寒潮梅雨

专题台风寒潮梅雨
暖锋旳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二)冷锋
暖气团 冷气团
冷锋
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 向移动形成旳锋.冷气团在运动过 程中是暖气团被迫抬升.
暖气团在抬升旳过程中,随高度旳增 长,逐渐产生水汽过饱和现象,以致 产生阴雨天气 冷锋旳雨区在锋后
暖锋
示意符号等
冷锋
冷锋、暖锋辨认措施
后前 后 箭头大致相对
司机注意交通安全”
例3:
某中学气象小
组测得本地2
月份数日气
象统计资料
读后分析:
1、天气变化_暖__ 锋过境造成?锋面过境大致在_9__日前后?
锋面过境时,会对本地天气带来什么影响? 连续性降水,但强度不大
2、锋面过境时,脑溢血、肺结核,尤其是婴幼儿肺炎、 支气管炎、哮喘等发病率都很高,试解释上述现象。
专题11 台风 寒潮 梅雨
锋面、低压和高压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据温度差别,气流分为冷气流(团)与暖 气流(团)
锋面 冷、暖气流交界面称为锋面,叫锋区。
思索:锋面附近可能出现什么天气现象?
(二)暖锋
暖气团
冷气团
暖锋
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 动旳锋
暖气团沿冷气团渐渐爬升,其中水 气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118°E
好防灾、减灾工作。回答1-2题 1 .下列四幅图中,表达台风过境气压变化旳是
B
2 .源于西太平洋洋面旳台风,当中心移入南海,位于 20°N,118°E时,广东沿海地域主要吹
C A.西北风 B.西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总结
常见天气系统
锋面天气
气旋与反气旋
冷锋
暖锋
气旋
天气特征
反气旋

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

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

1000
975 低压
中心
北逆南顺
低压 中心 975
1000 1025
台风
• 什么是台风?
– 台风是一种气旋
• 为什么会形成台风? • 台风大多在哪里形成?
世界热带气旋源地分布图 读图说出世界热带气旋的源地主要集中在哪?
阿拉伯S海
SS
孟加拉湾
西北太平洋
SS
S 西北大S西洋SS S
东北太平洋S
S
澳大S利亚
高压 102中5 心
1000 975
高压 中心 1025 1000 975
北顺南逆
寒潮
• 什么是寒潮?
– 满足一定条件的冷空气活动
上海寒潮标准
• 24小时内降温 ≥ 10℃,日最低气温 ≤ 0℃ • 24小时内降温 ≥ 6℃,日最低气温 ≤ 5℃
• 我国的寒潮大多来自哪里?
为什么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受寒潮影响?

锋前
冷锋
气压 气温 天气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风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 定义 • 形成过程 • 符号: • 降水位置
暖锋

锋前

锋后
暖锋
气压 气温 天气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暖Hale Waihona Puke 暖锋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暖锋过境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阴雨连绵 暖锋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专题11 台风、寒潮和梅雨
寒潮
• 什么是寒潮?
– 满足一定条件的冷空气活动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
1、锋与天气
2、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
(1)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2)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3、影响我国的部分气象和气候灾害
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

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2)我国东部地区雨带移动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 台风寒潮梅雨【知识梳理】(一)台风一、台风的概念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

其破坏力巨大,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威利风。

二、气旋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的空气涡旋叫气旋。

北(南)半球,大气中水平气流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

在北半球右偏,反之,左偏。

在同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低,又称低压。

气旋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悬殊。

小气旋的水平尺度为几百千米,大的可达三、四千千米。

气旋中,天气常发生剧烈的变化,因此,气旋是全球最常见、人们最关心和最早研究的天气系统之一。

通常按气旋形成和活动的主要地区或热力结构进行分类。

按地区可分为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极地气旋性涡旋等;按热力结构可分为冷性气旋和热低压等。

按世界气象组织所规定的登记标准,当热带气旋的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风速32.6米/秒)以上时,就称之为台风或飓风。

补充:“低气压、气旋、台风” 的区别与联系低气压是就气压的分布状况而言,是静态的;气旋是就气流的运动状况而言的,是动态的;台风就是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

而且台风仅产生于热带洋面,而低气压和气旋也可能出现在陆地上。

三、热带气旋分类台风的风圈分为七级风圈和十级风圈。

七级风圈指在这个范围内平均风力七级或以上;十级风圈指在这个范围内平均风力十级或以上。

例: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8月7日21时)[1]七级风圈半径450千米,十级风圈半径100千米。

四、台风的形成台风的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

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

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

三是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

四是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

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五、台风的分布和台风路径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常发生在南、北纬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以西北太平洋广阔的低纬洋面为最多。

西北太平洋热带扰动加强发展为台风的初始位置,在经度和纬度方面都存在着相对集中的地带。

在东西方向上,热带扰动发展成台风相对集中在4个海区:1、中国南海海区;2、菲律宾群岛以东、琉球群岛附近海面(最重要的地区);3、马里亚纳群岛附近海面;4、马绍尔群岛附近海面。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7至10月。

其它季节明显减少。

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

造成台风路径多种多样的原因,主要是台风在大气运动过程中,受到复杂大气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目前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出生”在西太平洋上,其常见路径有:1)西移路径,2)西北移路径,3)转向路径,4)特殊路径(如打转、蛇行、停滞、突变等等)。

热带气旋的移动速度平均约20~30公里/小时,转向时移速较慢,转向后移速较转向前要快些。

六、台风的结构台风的范围很大,直径从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垂直厚度为十余公里,垂直与水平范围之比约一比五十。

台风在水平方向上一般可分为台风外围、台风本体和台风中心三部分。

台风外围是螺旋云带,直径通常为400-600公里,有时可达800-1000公里;台风本体是涡旋区,也叫云墙区,它由一些高大的对流云组成,其直径一般为200公里,有时可达400公里;台风中心到台风眼区,其直径一般为10-60公里,大的超过100公里,小的不到10公里,绝大多数呈圆形,也有椭圆形或不规则的(参见“图表解读”)。

台风在垂直方向上分为流入层、中间层和流出层三部分。

从海面到3公里高度为流入层,3-8公里高度左右为中间层,从8公里高度左右到台风顶是流出层。

在流入层,四周的空气作反时针(在北半球)方向向内流入,愈近中心风速愈大,把大量水汽自台风外输入台风内部;中间层气流主要是围绕中心运动,底层流入现象到达云墙区基本停止,尔后气流环绕眼壁作螺旋式上升运动;中间层上升气流到达流出层时便向外扩散,流出的空气一部分与四周空气混合后下沉到底层,一部分在眼区下沉,组成了台风的垂直环流区。

台风气温愈到中心愈高,气压愈到中心愈低。

七、台风的危害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台风会造成洪涝灾害,严重威胁航运安全,能摧毁地面建筑、道路、庄稼等。

1、强风: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

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2、暴雨: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

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

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

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3、风暴潮: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

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

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八、台风的功劳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

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其一,提供大量淡水资源。

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约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1/4以上,对改善这些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二,起到调温作用。

赤道地区接受日照量最多,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会消失。

台风可以缓解高温和旱情,使天气变得凉爽。

其三,保持热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放出的能量。

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其四,维持地球生态。

能量巨大的台风在形成及运行时,借助闪电等作用,可以击碎水分子长链,形成具有活性的短链水分子。

而地球上的生物在吸入这些短链水分子后,可增添生命的活力,从而使地球生态持久发展下去。

其五,增加捕鱼产量。

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九、如何防御台风1、加强监测(气象卫星)、预报。

2、建立台风防御机制、制订防台减灾的预案,如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加固堤防、船只进港避风、疏散居民。

(二)寒潮一、寒潮的概念(1)一般概念:寒潮是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冻灾、雨雪等天气。

寒潮是强烈的冷高压活动,是我国冬半年重要灾害性天气过程。

寒潮所到之处,寒风猛烈,气温剧降,低温、霜冻、冰雪等灾害性天气常相继出现,给农作物、交通运输、城市建设以及人民生活造成损害。

(2)中国气象局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3)上海标准:24小时内降温≥10℃,日最低气温≤5℃;或24小时内降温幅度≥7℃,日最低气温≤-6℃。

各地寒潮的标准不一致,是因为一是发布寒潮警报应以是否损害农作物为标准;二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强冷空气长途跋涉,到了南方后强度明显减弱,一路上气团会发生变性,气温逐渐升高,因而南方地区难以达到规定的寒潮标准,例如:最低气温没有降到5℃以下,但对农作物的危害还是很大的。

因此,各地的标准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

二、寒潮的形成北极地区因太阳高度角极小,地面和大气吸收的热量亦极少,终年为冰雪覆盖。

冬半年因太阳斜射,加以昼短夜长,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更少,其放出的热量远远超过所吸收的热量,因此温度就更低,天变冷,蒸发少,空气越来越干燥,空气热胀冷缩的特性,致使寒潮发源地带的空气越缩越紧,密度增大,重量加重,造成向地面下沉的趋势,形成地面上的冷高压,使寒冷程度逐渐加强,范围扩大。

冬季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40-50℃之间,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过零下60-70℃的低温。

这些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有利的大气环流引导之下,大规模向南倾泻而下。

这就是寒潮爆发。

三、影响中国的寒潮路径主要有三条:①西路,自西伯利亚,经新疆、青海、河西走廊,沿青藏高原东侧南下,经常可达华南。

这路寒潮对中国西北、西南、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②西北路(或中路),自蒙古侵入中国,经河套地区、华北平原南下,直达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区,冷空气多从北纬25—30°入海。

这路寒潮影响中国的次数最多、强度最大。

③北路(或东路),自贝加尔湖以东侵入中国,经内蒙古、东北地区、华北平原南下。

这路寒潮强度较小,发生次数也较少,常常只影响到东北地区,在北纬35°以北入海。

从我国的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最多,华北次之,西北和长江流域再次之,华南最少。

四、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寒潮的功与过寒潮天气带来的灾害主要是:风灾、雪灾、冻灾以及由风灾引起的火灾。

寒潮造成的灾害主要有: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线电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寒潮灾害的特征:影响范围大;常有多种并发灾害,如冰雹、大风、降雪或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多发生在冬春两季。

但寒潮也能消灭害虫,帮助小麦越冬,有利于盐业制卤等。

2、寒潮的防御目前,对寒潮无有效的防御方法。

但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三)梅雨和锋面系统一、梅雨1、什么是梅雨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指湖北宜昌以东的26°-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阴雨连绵的天气。

此时,降雨次数多,降水量大,正值江南梅子黄熟的季节,称为“黄梅雨”,简称“梅雨”。

由于这段时期,多雨阴湿,日照时间短,因此衣物极易发霉变质,又俗称“霉雨”。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在我国则是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

2、梅雨的天气特征梅雨是一种大范围的降水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