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与中日关系

合集下载

日本历史及中日关系

日本历史及中日关系

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起来,英勇抗战, 终于战胜日本法西斯。
平型关大捷 抗、日台战儿争庄中战的役三大、战百役团是大什战么?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在曲折中前进,改革 开放后,迅速崛起……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政府签署了 《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家,都受西方列强侵略,都有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危机.
革 实施的改革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奋 起 直 追
Hale Waihona Puke 结果及原因地主阶级只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没有从制 度上革新. 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
使日本逐步由封 建社会转变为资 本主义社会,摆 脱了沦为半殖民
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地国家的危机
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 众,改革措施大多没
“相逢一笑泯恩仇”
然而 ,
中日关系
发展很不顺 利……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自2001年起先后六次参 拜靖国神社
展望未来——
你认为中日两国怎样才能长期、健康、 稳定的发展?
日本:应正视历史,诚心悔过, 以史为
鉴,面向未来。
中国:中国应勿忘国耻,发展经济,提高综合
国力,加强两 国的友好交往与合作,
日本历史上三次腾飞
日本历史及中日关系
武凤彦
背景: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时间: 7世纪中期

改革者: 孝德天皇

学习对象: 中国隋唐

内容: 改革日本的经济政治制度

意义: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过渡的标志

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

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

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一、早期的互动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秦朝统一六国,这个时期的日本正在通过侵略和合并形成一个统一国家。

公元57年,中国东汉的使者到达日本,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式开始。

1.两国第一次互动公元57年,日本遣唐使团成员私自前往中国,结果被当地士兵所击杀,这个事件成为了首次日本和中国交流的事件。

2.日本对汉文化的接受日本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大规模的模仿中国的文明和文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化也逐渐渗透到日本,成为了一部分日本文化的重要成分,包括艺术、文学、哲学等。

二、唐朝和平安时代随着中国唐朝的兴起,日本和中国的交流开始进入高峰时期。

中国和日本这两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史称为唐朝和日本的“大唐东游”时期。

1.文化繁荣唐朝时期日本的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不仅艺术、文学、哲学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就连一般工艺业与商业领域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大量中日人士往来此时期中日之间的交流增多,有许多人士去到彼此国家学习、旅行、做生意、扩展人际关系等等。

三、明朝和江户时代随着日本进入江户时期,中日两国的交流进入了新的阶段。

明朝末期,中国与日本的贸易逐渐恢复。

不久之后,日本也展开了对清朝的贸易。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影响力开始逐渐减少。

1.两国的矛盾在江户时期,日本和中国之间曾经有一些争端。

主要原因是两国之间的资本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2.互相学习尽管两国间存在矛盾,不过日本仍然有一些学习中国的活动,包括在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

同时,中国也吸收了日本的某些技术和文化。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互相学习的道路,也有激烈的对抗。

然而,无论什么时代,两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都会互相影响。

今天中日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两国需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日本概况—日本历史及中日关系

日本概况—日本历史及中日关系

日本概况
古坟时代(公元三世纪末----公元七世纪初)
3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州中部以大和地方(今奈 良县)为中心兴起了另一个更发达的奴隶制国 家--大和国。 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 小国。首脑称“大王”,后改称天皇。 5世纪开始使用汉字。 6世纪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传入日本。 仁德天皇墓
大和政権と古墳時代
佛教成为国家宗教。 752年东大寺建成。 鉴真东渡日本, 759年唐招提寺建成。
正仓院 东大寺大佛
唐招提寺
遣唐使井真成的墓誌銘 日本遣唐使所乘船
日本平城京(奈良)
唐朝长安城






鉴真准备东渡(6次)
鉴真抵达日本后受到欢迎
日 本 官 员 纷 纷 前 往 东 大 寺 礼 拜 。
德川家康
江户时代(公元1603年----公元1868年) 该时期是建造城堡的黄金时代。姬路城(1609) 是这一时代的代表作。 1853和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前来 叩关,两次强行驶入江户的浦贺港,用武力打开 日本闭关自守的大门。 1867年德川第十五代将军向天皇返回 政权。
姬路城(俗称白鹭城)
日本与宋关系的正常化和抗元斗争
公元1274年和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两次派兵征 服日本,结果都应为台风以及幕府執權北條時宗抵抗而失 败了。
日本概况
镰仓时代(公元1192年----公元1333年) 武家政权时代的开端,开始了武家和公家的对立。 1192年源赖朝称“征夷大将军”正式在镰仓(今神 奈川县境内)建立幕府。 1274、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侵日未果。
与中国的交往 – 正史中最早的记载
范哗《后汉书·东夷传》,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2年(公 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 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日本崛起与中日关系

日本崛起与中日关系
历史中考专题复习
()
第一次腾飞
古代日本:大化改新 646年
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第二次腾飞 近代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第三次腾飞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崛起 20世纪70年代
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大 化 改 新
1、西汉时,中日就有往来,东汉光武帝时, 背景: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给“汉 时间: 646年 倭奴国王”金印。 改革者: 孝德天皇 2、隋唐时,日本遣使来中国。唐朝去日本 学习对象:中国隋唐 的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日本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 改革日本的经济政治制度 内容: 人的某些风尚。 意义: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3、明朝时,日本倭寇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 启示: 要善于吸纳世界各国先进文明, 区,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平息倭 促进本国飞速发展 寇,他训练的军队称为“戚家军”,戚继 光成为民族英雄。 日本人的大唐文化节
过渡的标志
日本文字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 (1840--1919) 危机加重 ;通过武装倒幕推翻幕府统治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时间: 1868年 “废藩置县” 1.政治上: “殖兴产业” 2.经济上: 明 内容: 3.社会生活上: “文明开化” 治 “富国强兵” 4.军事上: 维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新 性质: 使日本逐步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 影响: 会,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成为 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 1900年,日本参与了八国 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 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 亚洲强国,是日本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 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 并 走上了 对外侵略扩张 的道路。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日本侵华与中日关系问题

日本侵华与中日关系问题

日本侵华与中日关系问题首先是日本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的,因为他的性质是半封建,带有浓厚的侵略性质.再者是当时的整个世界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日本国内各种矛盾尖锐,为了转移人们的对本国的视.最后就是日本在很早以前就制定的大陆政策,建立"东亚大共荣圈"。

从中国方面看,日本之所以将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作为主要侵略对象,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块“肥肉”,且距日本很近,便于日本用兵;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存在着重大弱点和缺陷,给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机。

日本之所以走上侵略扩张道路,根子还在于它的民族文化中存在着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1884年中日甲午战争影响: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据台湾、澎湖并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的各种侵华权益,从而跻身于侵华列强的行列。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影响:整个东北三省基本上都沦入日军之手。

接着日本在这块大地上炮制了一个伪满洲国,以掩饰它对中国领土的侵吞。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影响:场战争的规模之大,地域之广,时间之长,战斗之激烈,日军表现之残暴,对中国破坏、侵害之重,都超过百年来所有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

这是一场集日本及所有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之大成的战争。

中日关系: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

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

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

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第二,要深化互利合作。

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尤其要加强能源、环保、信息通信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第三,要扩大人员交往。

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议会、政党、团体、文教、青年等方面的往来与合作,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

第四,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格局。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专题一、日本史(见《面对面》P162)1、646年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制国家,日本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但明治维新很不彻底;改革后的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国策,迅速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灾难。

3、两次工业革命在日本交叉进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4、一战时,日本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为首的同盟国作战。

一战后成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5、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为摆脱危机,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新内阁上台,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亚洲战争策源地。

6、1936年、1937年,德意日法西斯勾结,形成了法西斯的“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即形成了轴心国集团。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旨在重新瓜分世界,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7、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8、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9、1942年夏,日本在中途岛战役中大败。

中途岛战役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10、1945年初,美英苏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11、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中国军队对日军发动全面反攻。

12、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举行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日本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13、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的军事占领,并对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

随着中国国共内战的爆发和冷战的兴兴起,为遏制共产主义,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的基地,美国变削弱日本为扶植日本的政策,对日本进行了大量援助。

日本的民主改革和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

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1.战争的正义性,正义必胜。

2.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全国各族人民及海外同胞的大力支持。

4.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实现了国共合作一致对外。

5.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帮助及美苏等国际援助和支持。

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战场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是遭受疯狂的掠夺与蹂躏的奋起之战。

中日关系60年来的中日关系发展进程有几大阶段。

第一阶段,建国开始直到60年代,中日仍处于敌对状态,民间交往时断时续,微弱地存在着;第二阶段,70年代到80年代,中日建交,两国关系缓和,80年代是中日关系的高潮时期;第三阶段,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日本感到了威胁,同时两国经济关系大大加强。

怎样处理中日问题?中日关系仍十分微妙,但是微妙的背后,中日经济、商贸、文化等的交流和发展的主要的,中日关系处在一种良性的竞争中,这是适应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的。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日本还存在军国主义残余,他们朝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行径严重损害了与周遍国家的民族感情。

对此,我们不呢感放任日本篡改二战历史,不能让历史虚无主义侵蚀我们自己,盲目的主张排外民族主义,我们要抗议日本做伤害中日人民友谊和感情的事,要坚决与历史虚无主义做斗争,牢记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们奋力前进,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去处理国际关系中国与国、国与民族、国与组织的关系。

总之我们的目的是团结合作,共同发展进步,这其中也包括中日关系的良性,健康的发展。

历史问题涉及对那场给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的认识问题,更涉及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日本历史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

日本历史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日本的“第一位老师”是谁?日本先后对他的第一 位老师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结果如何?
中国。日本在1894年发动了甲午战争,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 《马关条约》;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结果中国人民取 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对于这两次战争的结果,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两次战争一败一胜,感触最深的是落后就要挨打,要 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团结就是力量。等等。 (3)材料二中造成“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B 美国对日本的扶植;C 日本引进最 先进的科技,大力发展教育,不断发展经济等。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觉得日本的“第一个老师”应该向 “学生”学习借鉴些什么?
(2)结合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认识,谈谈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 “冰”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的领导人,头脑中仍然存在着军国主义思想,他们否认日本所犯下的侵略罪行 。
(3)据上表,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
中日两国的经济友好往来日益密切。
(4)请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小明同学为即将召开的主题班 会拟定一个最贴切的题目。
邦交正常化
单项选择题
一、选择题 1、日本明治维新得以顺利推行的最重要的政治前提( C) A、民族危机空前 B、人民起义不断 C、推翻了幕府统治 D、完成了军事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中,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措施是( A ) A、创办近代企业 B、承认土地私有 C、提倡文明开化 D、强化军队思想教育 3、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经历了一个由削弱日本到放宽对惩罚 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B ) A、远东军事委员会的决定 B、中国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形势 C、朝鲜战争爆发 D、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质: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军国主义复活。
影响: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人民的感情,不利于 日本同亚洲各国特别是同中国的友好往来,不利于 世界的和平安宁,威胁到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请你结合钓鱼岛事件,谈谈你的看法。并谈谈我国 政府应从哪些方面维护钓鱼岛的领土主权?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本政府的这 一行径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 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 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 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 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 口岸开设工厂等。
大大加深了中国 的半殖民地化程 度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 中国完全陷入半
——《鉴真东渡日本 》
近代中日关系——战火连绵
时间
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结果 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31-1945年 抗日战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 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 上签字
回顾近代史中日之间都发生过哪些战争?结果如何?
1.加强对钓鱼岛的监管,维护领土主权。 2.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海岛管理、开发的法规和政策,维 护海岛安全。 3.增强国防力量,确保战胜种种挑战。
……
今后发展中日关系的措施
1.中国人要牢记历史,对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 军国主义立场,要提高警惕,绝不让战争悲剧 重演。
2.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开展经济 文化交流与合作。 3.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
侵华战争
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 殖民地半封建社
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 会的深渊
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
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
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
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请你选择其中一次战争,结合条约内容解释其影响。
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 战争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 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 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 口岸开设工厂等。
大大加深了中国 的半殖民地化程 度
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 中国完全陷入半
现代中日关系— ?
现阶段影响中日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
1.历史问题:如修改教科书问题、参拜靖 国神社问题 2.日本侵华遗留问题:如遗留化学武器问 题和强征劳工等引起的民间赔偿问题 3.领土问题:如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 东海油田问题等 ……
你如何看待教科书事件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事件?
目的:否认侵略,美化战争,掩盖日本在中国及亚 洲犯下的滔天罪行。
遣 唐 使 来 4世纪 华
鉴 战甲 侵八
真 争午 华国

中联

日军
九 一 八 事 变
末-5
世纪初 645
1868
唐朝时 唐玄宗时 1894-1895 1900-1901
1931
胜抗 利日
战 争
中 日 建 交
20世纪70年代
1945
1972
大 大 明 1.请你在时间轴上任选一个历史 经世资
和 化 治 事件进行讲述。并说出选择此事 济界本
军事 “富国强兵”,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
意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的 强国和唯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 义社会。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改革后,日本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
善于学习 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
中日关系
古代中日关系—友好交往
吏治理。
经济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日本二官八省示意图
通过两幅图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大化改新
背景: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隋唐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时间:646年 内容:方面
改革者:孝德天皇 内容
从内容可以 得出什么结
论?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二官八 政治 省”,地方划分为国、郡、里三级行政区,由中央派官
列举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中日友好交往形成的 原因是什么?
史实:1.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
2.唐朝高僧鉴真历尽磨难,到达日本,传播 佛教;介绍中国的建筑、医药、书法、绘画等。 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保存完好(传播了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
原因:唐朝的繁荣和强盛
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或粮匮,或失向,历十二载, 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
①、





请你帮照片配上名字并写一段简介 ,然后按时间排序。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 主题是什么?这个主题所反映的战争与前面战争的结局有什么不同?
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的对比
战争
结局
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 清政府腐败、落后和统治者的避战求 和、妥协退让;日本正处于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
吏治理。
废除氏族贵族控制下的部民制,将部民和土地收归国有 经济
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意义:大化改新后,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部民摆脱了 贵族控制,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
背景:日本内忧外患,封建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面对中日关系,青少年应怎么做?
1.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 于世界强国之林; 3.呼吁日本右翼势力,深刻反省历史,不要再把日 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
侵华战争
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 殖民地半封建社
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 会的深渊
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山
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
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
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请你选择其中一次战争,结合条约内容解释其影响。
《南京条约》通商口岸示意图(局部) 《马关条约》通商口岸示意图(局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战争及条约
战争名称 条约名称
条约内容
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中国开始从封建
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 社会变为半殖民
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辨别场景 请你辨别下列图片分别属于哪个条约签订的场景?
签《 订辛 会丑 场条
约 》
签《 订马 场关 景条
约 》
《南京条约》签订 时的场景(绘画)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战争及条约
战争名称 条约名称
条约内容
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中国开始从封建
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 社会变为半殖民
抗日战争
中国胜利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 党实行全民族抗战,坚持敌后抗战;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反法 西斯同盟国家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扭转了近代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反帝斗争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中国的民族独立 和解放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对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统改 一新
维 件的理由。
大第主

2.通过观察时间轴,说出本节课 研究的主题。
国二义
日本历史和中日关系
日本历史
大化改新
背景: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隋唐制度和文化的影响。
时间:645年 内容:方面
改革者:孝德天皇 内容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二官八 政治 省”,地方划分为国、郡、里三级行政区,由中央派官
时间:1868年 内容: 方面
改革者:明治天皇
内容
为什么明治维新 使日本从封建社 会过渡到资本主
义社会?
政治
“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废除封建身份制度。确认 土地私,利用国家资金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发展 工商业
文化 “文明开化”,全面引进西方的教育、文化科学和生活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