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换热器讲解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列管式换热器,实现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设计要求如下:1. 列管式换热器采用直管式结构,热传导介质为水和油;2. 设计流量分别为水流量 Q1 = 500 L/h,油流量 Q2 = 300 L/h;3. 设计温度分别为水的进口温度 T1i = 80℃,油的进口温度T2i = 120℃;4. 确定水的出口温度 T1o 和油的出口温度 T2o;5. 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确保换热效果良好;6. 根据设计参数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A 和换热效率η。

设计方案:1. 确定管径和管长:首先根据水和油的流量和温度差,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然后确定换热器的尺寸,其中包括管径和管长。

2. 选择换热器材料:根据换热介质的性质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例如不锈钢。

3. 计算出口温度:根据热平衡原理,计算水和油的出口温度。

假设换热器满足热平衡条件,即水的热量损失等于油的热量增加。

4. 计算换热面积:根据换热器的尺寸和热传导方程,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5. 计算换热效率:根据热平衡原理和换热器的热传导性能,计算换热效率。

实施步骤:1. 根据设计流量和温度差,计算所需的换热面积。

假设水和油的传热系数均为常数,可以使用换热传导方程进行计算。

2. 根据所需的换热面积和理论计算值,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尺寸。

3. 根据所选换热器材料,计算换热器的尺寸和管径。

假设管壁温度近似等于流体温度。

4. 根据热平衡原理,计算出口温度。

假设热平衡条件满足,即水的热量损失等于油的热量增加。

5. 根据所选材料和尺寸,计算换热效率。

假设换热器的热传导系数为常数,使用换热效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总结: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换热器材料和计算换热器的尺寸,实现了水和油之间的热量传递。

根据设计要求,通过计算出口温度和换热效率,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设计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流体性质、流量和温度差等。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XX大学XX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____二零一X年X月X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水冷却煤油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课程:化工原理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设计资料一、设计简介 (5)二、设计任务、参数和质量标准 (7)第二章工艺设计与说明一、工艺流程图 (8)二、工艺说明 (8)第三章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与设备选型一、物料衡算 (9)二、能量衡算 (11)三、主要设备选型 (13)第四章结论与分析结论与分析 (15)第五章设计总结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7)第一章设计资料一、设计简介换热器是许多工业生产部门的通用工艺设备,尤其是石油、化工生产应用更为广泛。

在化工厂中换热器可用作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进行换热器的设计,首先是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当的类型,同时计算完成给定生产任务所需的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工艺尺寸。

根据操作条件设计出符合条件的换热器,设计方案的确定包括换热器形式的选择,加热剂或冷却剂的选择,流体流入换热器的空间以及流体速度的选择。

本课程设计是根据任务给出的操作目的及条件、任务,合理设计适当的换热器类型,以满足生产要求。

1、固定板式换热器(代号G)设备型号内容有:壳体公称直径(mm),管程数,公称压力(×9.81×104 Pa),公称换热面积(m2),如G800I-6-100型换热器,G表示固定板式列管换热器,壳体公称直径为800mm,管程数为1,公称压力为6×9.81×104 Pa,换热面积为100m22、浮头式列管换热器(代号F)设备型号内容有:壳体公称直径(mm),传热面积(m2),承受压力(×9.81×104 Pa),管程数,如F A600-13-16-2型换热器,F代表浮头是列管换热器,B表示换热器为管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课程设计说明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3-20所示。

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性组分。

已知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20301kg h ,压力为6.9MPa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4MPa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的温度为39℃,试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完成生产任务。

已知:混合气体在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 密度 3190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3.297p c kj kg =g ℃ 热导率10.0279w m λ=g ℃ 粘度51 1.510Pa s μ-=⨯g 循环水在34℃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1994.3kg m ρ= 定压比热容1 4.174p c kj kg =g K 热导率10.624w m λ=g K 粘度310.74210Pa s μ-=⨯g目录1、确定设计方案 ............................................................................................. - 4 -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4)1.2流程安排 (4)2、确定物性数据............................................................................................. - 4 -3、估算传热面积............................................................................................. - 5 -3.1热流量 (5)3.2平均传热温差 (5)3.3传热面积 (5)3.4冷却水用量 (5)4、工艺结构尺寸............................................................................................. - 5 -4.1管径和管内流速 (5)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5)4.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6)4.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6)4.5壳体内径 (6)4.6折流挡板 (7)4.7其他附件 (7)4.8接管 (7)5、换热器核算 ................................................................................................ - 8 -5.1热流量核算 (8)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 8 -5.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 8 -5.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 9 -5.1.4传热系数.......................................................................................................... - 9 -5.1.5传热面积裕度.................................................................................................. - 9 -5.2壁温计算. (9)5.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0)5.3.1管程流体阻力................................................................................................ - 10 -5.3.2壳程阻力........................................................................................................ - 11 -5.3.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 11 -6、结构设计 .................................................................................................. - 12 -6.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12)6.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13)6.3管箱结构设计 (13)6.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14)6.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4)6.6外头盖结构设计 (14)6.7垫片选择 (14)6.8鞍座选用及安装位置确定 (14)6.9折流板布置 (15)6.10说明 (15)7、强度设计计算........................................................................................... - 15 -7.1筒体壁厚计算 (15)7.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6)7.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6)7.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校核 (17)7.5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 (18)7.6固定管板计算 (19)7.7浮头管板及钩圈 (20)7.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20)7.9浮头法兰计算 (21)参考文献 ....................................................................................................... - 22 -1、确定设计方案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 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化工设备课件列管式换热器PPT课件

化工设备课件列管式换热器PPT课件

材料选择
高温材料
对于高温工况,选择耐高温、抗氧化、抗腐 蚀的材料,如不锈钢、镍基合金等。
腐蚀性介质
对于腐蚀性介质,选择耐腐蚀、防腐蚀的材 料,如钛合金、聚四氟乙烯等。
低温材料
对于低温工况,选择耐低温、抗脆化的材料, 如铝合金、铜合金等。
压力容器材料
根据压力需求,选择具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 的材料,如碳钢、低合金钢等。
建立设备维修与保养记录,便于追踪设备运行状况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05
列管式换热器的故障诊断与处理
常见故障及原因
列管堵塞
由于列管内壁结垢、腐蚀或异物堵塞 等原因,导致传热效率下降。
列管破裂
由于列管材质缺陷、焊接质量差或使 用过程中受到过大的压力或温度波动, 导致列管破裂。
热效率低
由于传热面积不足、传热介质流量不 足或传热温差过小等原因,导致换热 器热效率低下。
特点
结构紧凑、传热效率高、适应性 强、操作定、可处理高热量和 腐蚀性介质等。
工作原理
01
热流体通过列管内部,被加热或 冷却的流体在列管外部流动,通 过列管壁进行热量交换。
02
热量通过列管壁从热流体传递到 被加热或冷却的流体,实现热量 交换。
类型与结构
固定管板式
管板与壳体焊接在一起,结构 简单,适用于壳程压力不高、
03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设计参数
传热面积
根据工艺要求,计算所需的传热面积,确保 热量交换的效率和效果。
传热效率
选择合适的传热方式,如导热、对流、辐射 等,以提高传热效率。
压力等级
根据工艺压力需求,选择合适的压力等级和 耐压材料,确保设备安全。
温度范围
根据工艺温度需求,选择耐温材料和结构, 确保设备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的换热器类型,其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维修方便等优点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该换热器由多个平行排列的管子组成,热流体和冷流体分别流过管内外,通过管壁传递热量,实现热量交换。

根据不同的流体流动方式,列管式换热器又可分为纵向流式和横向流式两种形式。

其中,横向流式换热器传热效率更高,但结构较为复杂,维修难度较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浮头式换热器的特点是管板和壳体之间没有固定连接,只有一个浮头,管束和浮头相连。

浮头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以适应管子和壳体的热膨胀。

这种结构适用于温差较大或壳程压力较高的情况。

但是,由于管束和浮头的连接是松散的,因此需要注意防止泄漏。

U型管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的管子呈U形,两端分别焊接在管板上,形成一个U型管束。

壳体内的流体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管内的流体也是如此。

这种结构适用于流体腐蚀性较强的情况,因为管子可以很容易地更换。

多管程换热器:多管程换热器是将管束分成多个组,每组管子单独连接到管板上,形成多个管程。

这种结构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但也会增加流体阻力。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多管程的数量。

总之,列管式换热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及酒精生产的换热器。

不同的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工艺条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换热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保养和维护,及时清洗和更换损坏的部件,以保证换热器的正常运行。

换热器的一块管板与外壳用法兰连接,另一块管板不与外壳连接,这种结构称为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管束可以拉出以便清洗,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约束,因此在两种介质温差大的情况下,不会因管束与壳体的热膨胀量不同而产生温差应力。

但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

填料式换热器的管束一端可以自由膨胀,结构比浮头式简单,造价也较低。

但壳程内介质有外漏的可能,因此不应处理易挥发、易燃、易爆和有毒的介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1列管式换热器[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1列管式换热器[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材化学院专业班学生姓名学号: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设计时间:200 年月日——200 年月日指导老师:吴世彪设计任务:某炼油厂用柴油将原油预热。

柴油和原油的有关参数如下表, 两侧的污垢热阻均可取1.72×10-4m2·K/W,换热器热损失忽略不计,管程的绝对粗糙度ε=0.1mm,要求两侧的阻力损失均不5设计内容:(1) 设计方案的确定及流程说明(2) 换热面积的估算(3) 管子尺寸及数目计算(4) 管子在管板上的排列(5) 壳体内径的确定(6) 附件设计(选型)(7) 换热器校核(包括换热面积、压力降等)(8) 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一览表(9) 对本设计的评述或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10)参考文献图纸要求:1、换热器化工设备图(1#图纸)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材化学院化工系目录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概述··················································································································一、换热器的概念二、换热器的分类三、列管式换热器的标准简介四、列管式换热器选型的工艺计算步骤第二节换热器设备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一、合理的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二、安全可靠性三、安装、操作及维护方便四、经济合理第三节列管式换热器结构及基本参数········································································一、管束及壳程分程二、传热管三、管的排列及管心距四、折流板和支撑板五、旁路挡板和防冲挡板六、其他主要附件七、列管式换热器结构基本参数第四节设计计算的参数选择·······················································································一、冷却剂和加热剂的选择二、冷热流体通道的选择三、流速的选择四、流向的选择第二章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第一节换热面积的估算 ································································································一、计算热负荷二、估算传热面积第二节换热器及主要附件的试选 ·················································································一、试选管型号二、换热器结构一些基本参数的选择第三节换热器校核 ········································································································一、核算总传热系数二、核算压强降第四节设计结果一览表 ································································································第五节设计总结及感想 ································································································一、设计总结二、感想参考文献 ···························································································································第一章 文献综述(略)第二章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 换热面积的估算一、计算热负荷(不考虑热损失)由于设计条件所给为无相变过程。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课 程 设 计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9-1班 何兵2012年6月29日设计题目 学 号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设计时间: 指导老师:何兵设计任务:年处理41050 吨40%乙醇水溶液的精馏塔预热器1.设备型式 卧式列管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1)原料温度20℃,进料热状况参数q=;(2)加热蒸汽采用绝压的饱和蒸汽;(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10Pa;(4)每年按330天计算,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5)设备最大承受压力:P=;设计报告:1.设计说明书一份2.主体设备总装图(1#图纸)一张,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3#图纸)目录1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乙醇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器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器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器的主要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壳式换热器特殊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管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艺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计方案及设计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选型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化⼯原理课程设计)⽬录§⼀.任务书 (2)1.1.化⼯原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2.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1.3.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内容1.4.设计任务和操作条件1.5.主要设备结构图1.6.设计进度1.7.设计成绩评分体系§⼆.概述及设计要求 (4)2.1.换热器概述2.2.固定管板式换热器2.3.设计要求§三.设计条件及主要物理参数 (5)3.1.初选换热器的类型3.2.确定物性参数3.3.计算热流量及平均温差3.4.管程安排(流动空间的选择)及流速确定3.5.计算总传热系数3.6.计算传热⾯积§四. ⼯艺设计计算 (9)4.1.管径和管内流速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4.4.换热管选型汇总4.5.换热管4.6.壳体内径4.7.折流板4.8.接管4.9.壁厚的确定、封头4.10.管板§五.换热器核算 (14)5.1.热量核算5.2.壁温核算5.3.流动阻⼒核算§六. 设计结果汇总 (18)§七. 设计评述 (19)§⼋. ⼯艺流程图 (19)§.九.符号说明 (21)§.⼗.参考资料 (22)§⼀.化⼯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1.化⼯原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化⼯原理课程设计是学⽣学完基础课程以及化⼯原理课程以后,进⼀步学习⼯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程设计能⼒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综合运⽤化⼯原理和相关选修课程的知识,联系⽣产实际,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次⼯程设计的实践。

通过这⼀环节,使学⽣掌握单元操作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标准,正确选⽤公式和数据,运⽤简洁⽂字和⼯程语⾔正确表述设计思想和结果;并在此过程中使学⽣养成尊重实际问题向实践学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树⽴正确的设计思想、经济观点和严谨、认真的⼯作作风,提⾼学⽣综合运⽤所学的知识,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换热器的设计年级2008级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设计者姓名刘国雄设计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完成日期2010年 11 月 25 日目录概述1.1.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 6 -1.2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 9 -2.蛇管式换热器.......................................................................................................................... - 9 -3.套管式换热器.......................................................................................................................... - 9 - 1.3换热器材质的选择.............................................................................................................. - 10 - 1.4管板式换热器的优点.......................................................................................................... - 11 - 1.5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 12 - 1.6管板式换热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 13 -1.7确定设计方案...................................................................................................................... - 14 -2.1设计参数.............................................................................................................................. - 14 - 2.2计算总传热系数.................................................................................................................. - 15 - 2.3工艺结构尺寸...................................................................................................................... - 16 - 2.4换热器核算.......................................................................................................................... - 18 -2.4.1.热流量核算............................................................................................................... - 18 -2.4.2.壁温计算................................................................................................................... - 20 -2.4.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 21 -概述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35%~40%。

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利用、开发和节约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对换热器的要求也日益加强。

换热器的设计、制造、结构改进及传热机理的研究十分活跃,一些新型高效换热器相继问世。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

在换热器设计中,首先应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用的类型,然后计算换热所需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尺寸。

换热器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再沸器、深冷器、过热器等。

换热器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蓄热式和间壁式。

其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广泛,按照传热面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又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面式换热器和扩展表面式换热器(板翅式、管翅式等),如表2-1所示。

表2-1 传热器的结构分类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以下各项基本要求。

(1)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传热量、流体的热力学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相态等)与物理化学性质(密度、粘度、腐蚀性等)是工艺过程所规定的条件。

设计者应根据这些条件进行热力学和流体力学的计算,经过反复比较,使所设计的换热器具有尽可能小的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传递尽可能多的热量。

其具体做法如下。

①增大传热系数? 在综合考虑流体阻力及不发生流体诱发振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高的流速。

②提高平均温差? 对于无相变的流体,尽量采用接近逆流的传热方式。

因为这样不仅可提高平均温差,还有助于减少结构中的温差应力。

在允许的条件时,可提高热流体的进口温度或降低冷流体的进口温度。

③妥善布置传热面? 例如在管壳式换热器中,采用合适的管间距或排列方式,不仅可以加大单位空间内的传热面积,还可以改善流体的流动特性。

错列管束的传热方式比并列管束的好。

如果换热器中的一侧有相变,另一侧流体为气相,可在气相一侧的传热面上加翅片以增大传热面积,更有利于热量的传递。

(2)安全可靠换热器是压力容器,在进行强度、刚度、温差应力以及疲劳寿命计算时,应遵照我国《钢制石油化工压力容器设计规定》与《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规定》等有关规定与标准。

这对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起着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安装、操作与维修直立设备的安装费往往低于水平或倾斜的设备。

设备与部件应便于运输与装拆,在厂房移动时不会受到楼梯、梁、柱的妨碍,根据需要可添置气、液排放口,检查孔与敷设保温层。

(4)经济合理评价换热器的最终指标是:在一定的时间内(通常为1年)固定费用(设备的购置费、安装费等)与操作费(动力费、清洗费、维修费等)的总和为最小。

在设计或选型时,如果有几种换热器都能完成生产任务的需要,这一指标尤为重要。

动力消耗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而流速的提高又有利于传热,因此存在一最适宜的流速。

传热面上垢层的产生和增厚,使传热系数不断降低,传热量随之而减少,故有必要停止操作进行清洗。

在清洗时不仅无法传递热量,还要支付清洗费,这部分费用必须从清洗后传热条件的改善得到补偿,因此存在一最适宜的运行周期。

严格地讲,如果孤立地仅从换热器本身来进行经济核算以确定适宜的操作条件与适宜的尺寸是不够全面的,应以整个系统中全部设备为对象进行经济核算或设备的优化。

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难度很大,当影响换热器的各项因素改变后对整个系统的效益关系影响不大时,按照上述观点单独地对换热器进行经济核算仍然是可行的。

1.1.换热器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设计课题工程背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各种石油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等)进行冷却,本设计以某炼油厂冷却煤油产品为例,让学生熟悉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

设计的目的:通过对煤油产品冷却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达到让学生了解该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并能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类型,同时还能根据传热的基本原理,选择流程,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计算传热面积以及计算流体阻力。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584, 1.98,2.2176,2.4552,2.6928)×104吨/年煤油(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①煤油:入口温度(140℃、120℃、100℃),出口温度40℃②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50℃③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④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4)设计项目①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1)目录;(2)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3)论述换热器总体结构(换热器型式、主要结构)的选择;(4)换热器加热过程有关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面积、换热管型号、壳体直径等);(5)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6)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说明;(7)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选做);(8)附属设备的选择(选做);(9)参考文献;(10)后记及其它。

4.设计图要求用594×841图纸绘制换热器一张:一主视图,一俯视图,一剖面图,两个局部放大图。

5.设计思考题(1)设计列管式换热器时,通常都应选用标准型号的换热器,为什么?(2)为什么在化工厂使用列管式换热最广泛?(3)在列管式换热器中,壳程有挡板和没有挡板时,其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有何不同?(4)说明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计算步骤?(5)在换热过程中,冷却剂的进出口温度是按什么原则确定的?(6)说明常用换热管的标准规格(批管径和管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