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溶液特性
次氯酸钠溶液的毒理学特性及危险特征(表-)

次氯酸钠溶液的毒理学特性及危险特征
(表-)
次氯酸钠溶液的毒理学特性及危险特征
1. 毒理学特性
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
以下是其主要毒理学特性:
- 刺激性: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刺激性,可能引起眼睛和皮肤的刺激症状,如痛感、红肿和烧灼感。
- 吸入毒性:吸入次氯酸钠溶液的蒸汽或雾气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 摄入毒性:误食或摄入次氯酸钠溶液可能对消化系统造成刺激,并引起腹痛、呕吐和腹泻等不适。
- 急性毒性: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可导致严重的化学灼伤和腐蚀伤害,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 危险特征(表)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次氯酸钠溶液的一般毒理学特性和危险特征介绍,并非详尽无遗的描述。
在处理或使用次氯酸钠溶液时,请始终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指南,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和应用在各种用途中的稀释比例

次氯酸钠的消毒原理和应用在各种用途中的稀释比例1、次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如何次氯酸钠溶液为什么是消毒液(即为什么有消毒灭菌的特性)?次氯酸钠分子式:NaC10,分子量:含量:工业制备的次氯酸钠含有效氯10-12%,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的次氯酸钠有效氯为左右。
一般由电解冷的稀食盐溶液或由漂白粉与纯碱作用后小滤去碳酸钙而制得。
(1)理化性质纯品的次氯酸钠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工业为淡黄色或乳状剂,有较强的漂白作用,对金属器械有腐蚀作用。
(2)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次氯酸钠属于高效的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包括次氯酸的作用、新生氧作用和氯化作用。
次氯酸的氧化作用是含氯消毒剂的最主要的杀菌机理。
含氯消毒剂在水中形成次氯酸,作用于菌体蛋白质。
次氯酸不仅可与细胞壁发生作用,且因分子小,不带电荷,故侵入细胞内与蛋白质发生氧化作用或破坏其磷酸脱氢酶,使糖代谢失调而致细胞死亡。
R-NH-R+HC10-RNC+H2O(细菌蛋白质)次氯酸钠的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而次氯酸钠在水中能解离为次氯酸NAC10+H2O-NAOH+HC10所以说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高效的消毒液。
(3)影响次氯酸钠杀菌作用的因素①、 PH:PH值对次氯酸钠杀菌作用影响最大。
PH值愈高,次氯酸钠的杀菌作用愈弱,PH值降低,其杀菌作用增强。
②、浓度:在PH、温度、有机物等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氯浓度增加,杀菌作用增强。
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的升高能增强杀菌作用,此现象在浓度较低时较明显。
④、有机物:有机物能消耗有效氯,降低其杀菌效能。
⑤、水的硬度:水中的CA+、MG+等离子对次氯酸盐溶液的杀菌作用没有任何影响。
⑥、氨和氨基化合物:在含有氨和氨基化合物的水中,游离氯的杀菌作用大大降低。
⑦、碘或嗅:在氯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碘或臭可明显增强其杀菌作用。
⑧、硫化物:硫代硫酸盐和亚铁盐类可降低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次氯酸钠使用范围及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含氯消毒液推荐用量。
次氯酸钠危险特性识别表

氯化物。
禁忌物:
碱类。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毒性资料
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危害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急救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分子式
NaClO
分子量
74.44
类别
第8.3 类其它腐蚀品
危规号
83501
CAS号
次氯酸钠理化性质表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溶解性:溶于水。
燃烧爆炸危险性
危险类别: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无意义
稳定性:
引燃温度(℃):无意义
包装类号:053
禁忌物:碱类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存储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次氯酸钠理化性质表
标识
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
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分子式:NaClO
CAS号:7681-52-9
危规编号:83501
UN号:1791
理化性质
外观及性态: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熔点(℃):-6
闪点(℃):无意义
沸点(℃):102.2
相对密度(水=1 ):1.10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
急性毒性:LD50:8500mg/kg(小鼠经口)
健康危害
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氯化物。闪点(℃)/爆炸上限(v%)/
引燃温度(℃)
/
爆炸下限(v%)
/
危险特性
与有机物、日光接触发出有毒的氯气。对大多数金属有轻微的腐蚀。与酸接触时散出具有强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
建规火险分级
戊
稳定性
不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自燃物、酸类、碱类。
灭火方法
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分子量:74.44
CAS号:7681-52-9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熔点(℃)
-6
相对密度(水=1)
1.10
相对密度(空气=1)
/
沸点(℃)
102.2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溶于水。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LD50:5800mg/kg(小鼠经口);LC50:
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漂白水
危险货物编号:83501
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containing more than5% available chlorine;Javele
UN编号:1791
分子式:NaClO
健康危害
次氯酸钠放出的游离氯可引起中毒,亦可引起皮肤病。已知本品有致敏作用。用次氯酸钠漂白液洗手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急救方法
次氯酸钠溶液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MSDS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眼防护
呼吸系统中已作防护。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饮食,饭前要洗手。工作毕,应淋浴更衣。
危险特性
微黄色或浅绿色液体,碱度2~3%。次氯酸钠溶液微毒,有刺激气味,有腐蚀性,会伤皮肤,是强氧化剂。比重(20℃)1.19。碱度较小的溶液分解较快,放出不稳定的次氯酸,再分解成氯或氧,再转变成氯酸盐。
灭火方法
火灾时用雾状水、砂土、二氧化碳扑救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不稳定
√
避免条件
潮湿空气、热源、高温
次氯酸钠溶液的
物质名称:次氯酸钠;漂白水、漂白液 化学式:NaClO CAS号:7681-52-9
物化特性
熔点(℃)
无资料
沸点(℃)
无资料
比重(20℃)
1.19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呈碱性
外观与性状
浅黄色液,在常温下贮藏时逐渐分解放出氯气。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稳定
禁忌物
易燃物、自燃物、有机物、日光。
燃烧(分解)产物
氯气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
吸入
√
皮肤
口
√
急性毒性
LD50:8910mg/kg(大鼠经口)。
LC50:大于10.5mg/L(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次氯酸钠溶液具有腐蚀性,会伤皮肤、衣服或其他物品。有氯气气味,操作时应戴工作服、手套,避免人体直接接触,造成伤害。
次氯酸钠溶液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次氯酸钠溶液
标识
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
英文名:sodium hupochlorite solution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
CAS号:7681-52-9
危规号:83501
理化性质
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溶解性:溶于水。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
禁忌物:碱类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毒性
LD508500mg/kg(小鼠经口)。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可能引起中毒。
熔点(℃):-6
沸点(℃):102.2
相对密度(水=1):1.10
临界温度(℃):临界压来自(MPa):相对密度(空气=1):
(完整版)次氯酸钠理化特性及危险特性

理化及危害特性表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标识
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式:NaClO
结构式
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CAS号:7681-52-9
危编号:83501
危险性类别:
化学类别
相对分子质量:74.44
理化特性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防护
高浓度环境中,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应急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灭火方法
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储运措施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氯酸钠溶液
次氯酸钠溶液是次氯酸钠的溶解液,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是化工业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用品
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危险性类别腐蚀品
适应证根管冲洗外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环境危害无明显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
伤,具致敏性。
理化性质
1、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2、熔点(℃):-6。
3、相对密度(水=1):1.10。
4、沸点(℃):102.2。
5、分子式:NaClO。
6、分子量:74.44。
7、含量:工业级(以有效氯计)一级13%;二级 10%。
8、溶解性: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具有腐蚀性。
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Fe2+、CN-等离子。
作用与用途
水处理中用作净水剂、杀菌剂、消毒剂。
染料工业用于制造硫化宝蓝。
有机工业用于制造氯化苦,电石水合制乙炔的清净剂。
农业和畜牧业用作蔬菜、水果、饲养场和畜舍等的消毒剂和去臭剂。
食品级产品用于饮料水、水果和蔬菜的消毒,食品制造设备、器具的杀菌消毒。
使用注意事项
1、危险性概述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具有腐蚀性。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该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该品有致敏作用。
该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2、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