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溅射镀膜ppt课件
合集下载
《等离子体溅射镀膜》课件

VS
溅射功率是等离子体溅射镀膜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它决定了溅射产额和膜层的性质。
详细描述
溅射功率越大,溅射产额越高,膜层的生长速率也就越快。然而,过高的溅射功率可能导致基材损伤、膜层粗糙度增加以及粒子反弹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镀膜要求和工艺条件选择合适的溅射功率。此外,溅射功率的选择还需要考虑靶材的特性和溅射气体的种类。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通过射频电源产生电场,使惰性气体离子化并加速向靶材撞击,将靶材粒子溅射出来并附着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的技术。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射频溅射镀膜技术利用射频电源产生电场,使惰性气体离子化。这些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向靶材撞击,将靶材粒子溅射出来。溅射出来的靶材粒子随后附着在基片上,形成薄膜。该技术具有沉积速率高、薄膜成分和结构可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与直流溅射镀膜技术相比,射频溅射镀膜技术具有更高的沉积速率和更稳定的溅射过程。
总结词
通过高频电源产生电场,使惰性气体离子化并加速向靶材撞击,将靶材粒子溅射出来并附着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的技术。
详细描述
高频溅射镀膜技术利用高频电源产生电场,使惰性气体离子化。这些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向靶材撞击,将靶材粒子溅射出来。溅射出来的靶材粒子随后附着在基片上,形成薄膜。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和良好的薄膜附着力,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05
CHAPTER
等离子体溅射镀膜的优缺点
等离子体溅射镀膜技术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可以快速形成均匀、连续的薄膜。
高沉积速率
由于等离子体溅射镀膜过程中,基材表面受到高能离子的轰击,表面粗糙度增加,使得镀膜与基材的附着力增强。
高附着力
等离子体溅射镀膜技术可以制备高纯度的薄膜,适用于对材料纯度要求高的领域。
磁控溅射镀膜原理及工艺 ppt课件

2.2.2磁场
用来捕获二次电子的磁场必须在整个靶面上 保持一致,而且磁场强度应当合适。磁场不均 匀就会产生不均匀的膜层。磁场强度如果不适 当(比如过低),那么即使磁场强度一致也会 导致膜层沉积速率低下,而且可能在螺栓头处 发生溅射。这就会使膜层受到污染。如果磁场 强度过高,可能在开始的时候沉积速率会非常 高,但是由于刻蚀区的关系,这个速率会迅速 下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同样,这个刻蚀区 也会造成靶的利用率比较低。
(4)(选择操作)打开加热控温电源。启动 急停控制,报警至于通位置,功能选则为烘烤。 (5)但真空度达到5×10-4Pa时,关闭复合真 空计,开启电离真空计,通氩气(流量 20L/min),打开气路阀,将流量计Ⅰ拨至阀控 档,稳定后打开离子源,依次调节加速至 200V~250V,中和到12A左右,阳极80V,阴极10V, 屏极300V。从监控程序中调出工艺设置文件,启 动开始清洗。 (6)清洗完成后,按离子源参数调节相反的顺 序将各参数归零,关闭离子源,将流量计Ⅱ置于关 闭档。
在气体可以电离的压强范围内如果改变 施加的电压,电路中等离子体的阻抗会随 之改变,引起气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改 变气体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电流可以产生更多或更少的离 子,这些离子碰撞靶体就可以控制溅射速 率。
一般来说:提高电压可以提高离化率。这样 电流会增加,所以会引起阻抗的下降。提高电 压时,阻抗的降低会大幅度地提高电流,即大 幅度提高了功率。如果气体压强不变,溅射源 下的基片的移动速度也是恒定的,那么沉积到 基片上的材料的量则决定于施加在电路上的功 率。在VONARDENNE镀膜产品中所采用的范围 内,功率的提高与溅射速率的提高是一种线性 的关系。
3试验
3.1试验目的
①熟悉真空镀膜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②了解磁控溅射镀膜的原理及方法。 ③学会使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
《真空溅射镀膜》课件

特点:薄膜厚度均 匀,附着力强,耐 腐蚀,耐磨损
应用:广泛应用于 电子、光学、机械、 化工等领域
发展:随着科技的 进步,真空溅射镀 膜技术也在不断发 展和完善
溅射现象和物理基础
溅射现象:高能粒子轰击固体表面,使表面原子或分子脱离表面,形成溅射粒子 物理基础:粒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产生能量交换和动量交换 溅射粒子的能量和动量:取决于粒子的质量、速度和角度 溅射粒子的沉积:溅射粒子在真空中飞行,最终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
光学镀膜广泛应用 于眼镜、太阳镜、 手机屏幕、显示器、 汽车玻璃等领域。
光学镀膜可以提高 透光率、反射率、 散射率等光学性能 ,改善视觉体验。
光学镀膜还可以提 高基材的耐磨性、 耐腐蚀性、耐热性 等物理性能。
半导体产业
半导体制造:真空溅射镀膜在半导体制造中用于沉积薄膜,如金属薄膜、氧化物薄膜等
半导体封装:真空溅射镀膜在半导体封装中用于保护芯片,提高芯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用领域:溅射镀膜广泛应 用于电子、光学、机械等领
域
06
真空溅射镀膜质量检测 与控制
镀膜材料检Leabharlann 方法电子探针分析:分析镀膜的 化学成分和元素分布
光学显微镜观察:观察镀膜 表面的形貌和结构
X射线衍射分析:分析镀膜 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观察 镀膜表面的微观结构和缺陷
镀膜厚度测量和控制技术
电源稳定性:保证 电源的稳定性,避 免电压波动对设备 造成影响
电源保护:设置电 源保护装置,防止 电源故障对设备造 成损坏
控制和测量系统
控制系统:控制溅射镀膜过程的参 数,如温度、压力、气体流量等
反馈控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控制 系统的参数,实现精确控制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优秀课件

高的气压下,平均自由程短,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使离子被加速。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优秀课件
2)辉光放电的I-V特性
被激导电及 非自持暗放电
自持暗放电
直流辉溅光射薄放膜制电备技的术优秀伏课件安特性曲线
●AB段:电压增加,而电流密度增加很小,说明电 压不够。
●BC段:电压不变,电流密度增加很快。说明电离 已经产生,但电源的阻抗很大。
克鲁克斯暗区:电子能量太大,不易与正离子复合发光。 电离产生低速电子。
负辉光区:大量电离区,产生大量的正离子,正离子与 电子复合发光。该区是正的空间电荷区, 也是主要的压降区。
法拉第暗区:少数电子穿过负辉光区,电子动能小。 正光柱区: 上述少数电子加速,产生电离。 负辉光区以后:等离子体密度低,几乎无电压降,类似
解释:溅射与热蒸发 二者的复合作 用。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优秀课件
2. 溅射原子的角度分布
2.1 与入射离子能量的关系
现象:入射离子能 量越高,角分布越 趋向于余弦分布, 但在低能状态下 (几千ev)并非如 此。欠余弦分布。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优秀课件
蒸发原子的角分 布为余弦分布。
2.2 与入射离子的角度的关系
等 离 子 空 间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优秀课件
第二节、溅射的基本原理
1、溅射时入射粒子的来源:气体放电 所谓气体放电是指电流通过气体的现
象,气体放电将产生等离子体。一般是利 用辉光放电,根据所加电场的不同,又分 为直流辉光放电、射频辉光放电,而其他 如三极溅射、磁控溅射时的辉光放电都是 在此基础上的改进。
2、为什么用氩等溅射惰薄膜性制备技气术优秀体课件?
3、辉光放电过程
定义:是指在低气压(1~10Pa)的稀薄气体中,在 两个电极间加上电压时产生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第三章薄膜的物理气相沉积-溅射法PPT课件

6
3.1 气体放电现象与等离子体
直流电场作用下物质的溅射: 对系统抽真空后,充入适当压力
的惰性气体,如Ar。在正负电极间外 加电压的作用下,电极间的气体原子 将被大量电离。电离过程使Ar原子电 离为Ar+和可以独立运动的电子,其 中的电子会加速飞向阳极,而Ar+则 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飞向作为阴极的 靶材,并在与靶材的撞击过程中释放 出相应的能量。离子高速撞击靶材的 结果之一是使大量的靶材表面原子获 得相当高的能量,使其可能脱离靶材 的束缚而飞向衬底。
由于气体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的自然游离数是恒定的, 所以,当正离子和电子一产生,便被电极拉过去。即使再 升高电压,到达电极的电子与离子数目不变。此时的电流 密度很小,一股情况下仅有10-16—10-11安培左右。此区是 导电而不发光,所以称为无光放电区。
15
2、汤生放电
随着电压逐渐升高,电离粒子的运动速度也随 之加快,即电流随电压上升而增加。当这部分电离 粒子的速度达到饱和时,电流不再随电压升高而增 加。此时,电流达到了一个饱和值,曲线中第一个 垂直段(AB段)。
12
为维持放电进行,下述两个过程必不可少 1)、电子的繁衍,开始由阴极表面发射出一个 电子(初始电子),该电子在电极间电压的作用 下,向阳极运动。当电子能量超过一定值后,使 气体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后者被电离为一个离子 和一个电子。这样,一个电子就变为两个电子, 重复这一过程,即实现电子的所谓繁衍。 2)、二次电子发射过程:离子在阴极电位降的 作用下,轰击阴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
维持辉光放电的电压较低,且不变。从D到E 之间区域叫做“正常辉光放电区”。
19
在正常辉光放电时.放电自动调整阴极轰击面积; 最初,轰击是不均匀的,轰击集中在靠近阴极边缘处, 或在表面其他不规则处。随着电源功率的增大.轰击区 逐渐扩大,直到阴极面上电流密度几乎均匀为止。
3.1 气体放电现象与等离子体
直流电场作用下物质的溅射: 对系统抽真空后,充入适当压力
的惰性气体,如Ar。在正负电极间外 加电压的作用下,电极间的气体原子 将被大量电离。电离过程使Ar原子电 离为Ar+和可以独立运动的电子,其 中的电子会加速飞向阳极,而Ar+则 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飞向作为阴极的 靶材,并在与靶材的撞击过程中释放 出相应的能量。离子高速撞击靶材的 结果之一是使大量的靶材表面原子获 得相当高的能量,使其可能脱离靶材 的束缚而飞向衬底。
由于气体分子在这种情况下的自然游离数是恒定的, 所以,当正离子和电子一产生,便被电极拉过去。即使再 升高电压,到达电极的电子与离子数目不变。此时的电流 密度很小,一股情况下仅有10-16—10-11安培左右。此区是 导电而不发光,所以称为无光放电区。
15
2、汤生放电
随着电压逐渐升高,电离粒子的运动速度也随 之加快,即电流随电压上升而增加。当这部分电离 粒子的速度达到饱和时,电流不再随电压升高而增 加。此时,电流达到了一个饱和值,曲线中第一个 垂直段(AB段)。
12
为维持放电进行,下述两个过程必不可少 1)、电子的繁衍,开始由阴极表面发射出一个 电子(初始电子),该电子在电极间电压的作用 下,向阳极运动。当电子能量超过一定值后,使 气体原子发生碰撞电离,后者被电离为一个离子 和一个电子。这样,一个电子就变为两个电子, 重复这一过程,即实现电子的所谓繁衍。 2)、二次电子发射过程:离子在阴极电位降的 作用下,轰击阴极表面,产生二次电子。
维持辉光放电的电压较低,且不变。从D到E 之间区域叫做“正常辉光放电区”。
19
在正常辉光放电时.放电自动调整阴极轰击面积; 最初,轰击是不均匀的,轰击集中在靠近阴极边缘处, 或在表面其他不规则处。随着电源功率的增大.轰击区 逐渐扩大,直到阴极面上电流密度几乎均匀为止。
溅射薄膜制备技术PPT课件

●F点以后:弧光放电。特点是两极间电阻很小。
.
3)巴刑(paschen)定律
在气体成分和电极材料一定时,击穿电压只与气 压及电极距离的乘积相关。
.
起辉电压存在最小值:
pd太小——二次电子在碰撞阳极前不能进行 足够数量的电离碰撞。
pd太大——气体中产生的离子,由于非弹性 碰撞被慢化、减速,到达阴极时无足够能量来 产生二次电子
SE0.5(1000~5000ev)
Ⅲ能量大于数万ev,
离子注入,溅射率
.
下降
1.2 与靶材原子序数的关系
Ⅰ溅射率呈现周期性; Ⅱ同一周期中,溅射率基本随Z增大。
说明与外电子d壳层 的填满程度有关。 另外,升华热小的金 属S大;表面清洁的 S大。
.
1.3 与入射原子序数的关系 Ⅰ溅射率呈现周期性,总趋势随Z增大而增大; Ⅱ同一周期中,惰性元素的溅射率最高,而中部 元素溅射率最小。
电子优先到达固体表面!
.
结果:任何与等离子体接触的表面自动处于一 个负电位,并在其表面处伴随有正电荷的积累。 形成等离子体鞘层。
.
鞘层电压:
Vp
kTe ln( m e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e
1
)2
典型值:-10V,并变化不大。
在薄膜制备中的意义:离子受到加速,轰击基片,
电子受到减速,需大的能量方能到达基片。
2、为什么用氩等惰性气体? .
3、辉光放电过程
定义:是指在低气压(1~10Pa)的稀薄气体中,在 两个电极间加上电压时产生的一种气体放电现象。
1) 为什么会产生辉光放电
空气中有游离的离子,在电场加速获得能量后, 与气体分子碰撞并使其电离,产生更多的离子,使 更多的分子电离。之所以需要低气压,使因为在较 高的气压下,平均自由程短,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使离子被加速。
《磁控溅射镀膜技术》课件

要点二
溅射参数与工艺条件
溅射参数和工艺条件对磁控溅射镀膜的沉积速率、膜层质 量、附着力等有着重要影响。主要的溅射参数包括工作气 压、磁场强度、功率密度等,工艺条件包括基材温度、气 体流量和组成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优化和控制,可以获 得具有优异性能的膜层。
磁控溅射镀膜设备
03
与系统
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的组成
多元靶材磁控溅射
技术
研究多种材料同时溅射的工艺技 术,实现多元材料的复合镀膜, 拓展镀膜材料的应用范围。
磁控溅射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
磁控溅射与脉冲激光沉积技术结合
01
通过结合两种技术,实现快速、大面积的镀膜,提高生产效率
。
磁控溅射与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结合
02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磁控溅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镀膜性
磁控溅射机制
在磁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运动轨迹发生偏转,增加与气体分子的碰撞概率,产 生更多的离子和活性粒子,从而提高了溅射效率和沉积速率。
磁控溅射镀膜的工艺流程
要点一
工艺流程概述
磁控溅射镀膜的工艺流程包括前处理、溅射镀膜和后处理 三个阶段。前处理主要是对基材进行清洗和预处理,确保 基材表面的清洁度和粗糙度符合要求;溅射镀膜是整个工 艺的核心部分,通过控制溅射参数和工艺条件,实现膜层 的均匀、致密和附着力强的沉积;后处理主要包括对膜层 的退火、冷却和清洗等处理,以优化膜层性能。
纳米薄膜的制备与应用
总结词
纳米薄膜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许多 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详细描述
磁控溅射技术可以用于制备纳米级别的薄膜 ,如纳米复合材料、纳米陶瓷、纳米金属等 ,这些薄膜在催化剂、传感器、电池等领域 有广泛应用。
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
磁控溅射镀膜技术 PPT课件

• 阴极暗区宽度一般为1-2cm,镀膜设备中 阴极与基片距离大多5-10cm,可知两极 间只存在阴极暗区和负辉区,尽量减小 极间距离(靶-基距),获得尽量高的镀 膜速率。
• 阴极暗区边缘的电位几乎接近阳极电位, 相当于在辉光放电时,等离子体将阳极 推到阴极暗区边缘,此时真正的阳极在 哪里并不重要。
• 1936年和1940年Penning相继发明圆柱和 圆筒磁控溅射阴极。-- Penning放电、 Penning规、Penning离子源相继出现
• 196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采用10米的连续 溅射镀膜装置镀制集成电路的鉭膜,首 次实现溅射镀膜产业化。
• 1970年圆柱磁控溅射阴极获得工业应用
2、发展概况(3)
• 溅射镀膜中放电气体压力通常选P=1x10-2 至5x10-4Torr,工作点选在左半支曲线, 对于相邻的相互绝缘的两个导体,要求 有足够高的耐击穿电压U,相互之间距离 不宜太大,d=1.5--3.0mm
2、放电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提倡“一 拖二
辉光放电中靶电压与靶电流关系曲线称 靶的伏安特性曲线.
• 用大功率启动新靶,材料表面出气,局 部真空变坏
• 直流溅射情况,靶面有不良导体形成 • 靶设计、安装不当,及在运用过程中受
力、受热引起的机械变形,造成的局部 击穿
3、辉光放电区电位分布---靶-基距
(1)阿斯顿暗区 (2)阴极暗区,克罗克斯暗区(3) 负辉区
(4)法拉第暗区 (5)正辉柱 (6)阳极暗区 (7) 阳极辉柱
• 在靶电源为恒功率模式下,随反应气体 (如氧)流量变化(增加或减小),靶 电压变化呈非线性,类似磁滞回曲线
4、硅靶通氧反应溅射制备二氧化硅:靶电 压随氧气流量变化曲线有滞回现象(反应 溅射的固有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2、辉光放电的条件
在气体成分和电极
材料一定条件下, 起辉电压V 只与 气体 压强P 和电 极距离 d 的乘积有 关——巴邢定律。
精品ppt
15
☆讨论: (1)P过低,d过小——电子很容易跨越电极之间的空 间而没有发生与气体分子的碰撞; (2)P过高,d过大——电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又过于 频繁,此时,电子获得的能量较低,不足以引起气体分 子的电离。
量,在此空间产生大量的正离子和低速电子。
(4)负辉光区-正离子的质量较大,向阴极的运动速度较
慢,故由正离子组成了空间电荷并在该处聚集。正离子
浓度很大,而电子碰撞后速度减慢,与正离子的复合几
率增多,同时低速电子使气体分子激发产生明亮的辉光。
精品ppt
18
进入负辉区的电子可分为两类:快电子(数量少, 能量大)和慢电子(数量多,能量小)。慢电子形成 负空间电荷区,形成负电位梯度。在负辉区产生激发 碰撞,电子与正离子复合几率增多。
精品ppt
11 11
(5)非正常辉光放电区(EF区域) E点以后,当离子轰击覆盖整个阴极表面后,继续增加
电源功率,会使两极间的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 进入非正常辉光放电状态。
精品ppt
12 12
特点: ➢ 电流增大时,两放电极板间电压升高,且阴极
电压的大小与电流密度和气体压强有关。 原因:此时辉光已布满整个阴极,再增加电流时,
第三章 溅射镀膜
§3-1 §3-2 §3-3
溅射镀膜的特点 溅射的基本原理 溅射镀膜类型
精品ppt
1
“溅射”: 指荷能粒子轰击固体表面 (靶),使固体原子(或分子)从表面射出的现 象。
溅射原子:射出的粒子,大多呈原子状态。
荷能粒子:轰击靶材,可以是电子、离子或中性 粒子。
因离子在电场下易于加速并获得所需动能, 故大多采用离子作为轰击粒子。该离子又称入射 离子,这种镀膜技术又称为离子溅射镀膜或淀积。
精品ppt
22
直流溅射沉积装置
精品ppt
3
§3-1 溅射镀膜的特点
与真空蒸发镀膜相比,溅射镀膜有如下的优点: (1)任何物质均可以溅射,尤其是高熔点、低蒸气
压元素和化合物。 (2)溅射膜与基板之间的附着性好。 (3)溅射镀膜密度高,针孔少,且膜层的纯度较高。 (4)膜层可控性和重复性好。 缺点: (1)溅射设备复杂、需要高压装置; (2)溅射淀积的成膜速度低,真空蒸镀淀积速率为0.1~
精品ppt
8
(3)过渡区 (CD区域 ) 离子轰击阴极,释放出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与中性气体分子
碰撞,产生更多的离子,这些离子再轰击阴极,又产生新的更 多的二次电子。一旦产生了足够多的离子和电子后,放电达到 自持,发生“雪崩点火”,气体开始起辉,两极间电流剧增,
电压迅速下降,放电呈现负阻特性。
精品ppt
9
(4)正常辉光放电区 (DE区域) 当电流增至C点时,极板两端电压突然降低,电流突
然增大,并同时出现带有颜色的辉光,此过程称为气体
的击穿,图中电压VB称为击穿电压。 在D点以后,电流与电压无关,即增大电源功率时,
电压维持不变,而电流平稳增加。
精品ppt
10
正常辉光放电的特点:
(1)电子和正离子是来源于电子的碰撞和正离子的轰
精品ppt
17
(1)阿斯顿暗区- 靠近阴极的一层极薄区域,由于从阴极
发射的电子能量只有1eV左右,不能发生激发和电离。
(2)阴极辉光区- 紧靠阿斯顿暗区,辉光是在加速电子碰
撞气体分子后,由于激发态的 气体分子衰变 和进入该 区的 离子复合 而形成中性原子所造成的。
(3)克鲁克斯暗区- 电子被加速后,动能较大,不易与正 离子复合,故形成暗区,宽度与电子平均自由程有关, 随着电子继续加速,很快获得了足以引起气体电离的能
精品ppt
77
(2)汤森放电区(BC区 ) 随着电压升高,带电离子和电子获得了足够能量,运动速
度逐渐加快,与中性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电离,使电流平稳增 加,但电压却受到电源的高输出阻抗限制而呈一常数。
上述两种放电,都以有自然电离源为前提,如果没有
游离的电子和正离子存在,则放电不会发生。——非自
持放电。
击,即使自然游离源不存在,导电也 将继续下 去。
(2)维持辉光放电的电压较低,且不变 。
(3)电流的增大与电压无关,只与阴极板上产生辉光
的表面积有关。
(4)正常辉光放电的电流密度与阴极材料和气体的种类 有关。
气体的压强与阴极的形状对电流密度的大小 也有影响。电流密度随气体压强增加而增大。凹面形阴 极的正常辉光放电电流密度,要比平板形阴极大数十倍 左右。
☆实际情况: 在大多数辉光放电溅射过程中,要求气体压强低,P*d 一般都在最小值的右边,故需要相当高的起辉电压。 在极间距小的电极结构中,经常需要瞬时地增加气体 压强以启动放电。
精品ppt
16
3、 辉光放电区域分布
辉光放电时,有明显的辉光产生,根据其发光强度不 同,从阴极到阳极,整个放电区域可划分为几个区域。
离子层已无法向四周扩散,正离子层便向阴极 靠拢,使正离子层与阴极间距离缩短。要想提 高电流密度,必须增大阴极压降使正离子有更 大的能量去轰击阴极,使阴极产生更多的二次 电子。 ➢ 由于正常辉光放电时的电流密度仍比较小,一 般薄膜溅射选择在非正常辉光放电区工作,有 利于提供大面积的均匀溅射和薄膜沉积。
5μm/min,而溅射速率为0.01~0.5μm/min; (3)基板温升较高和易受杂质气体影响。
精品ppt
44
§3-2 溅射的基本原理
溅射镀膜基于荷能离子轰击靶材时的溅射效应,
整个溅射过程都是建立在辉光放电 的基础之上,
即溅射离子都来源于气体放电。气体放电是离子溅 射过程的基础。
一、气体放电现象 考虑直流电场作用。
精品ppt
13
(6)弧光放电区(FG区域 )
两极间电压降至很小的数值,电流大小几乎是由外电 阻大小决定,而且电流越大,极间电压越小。
危害:
(1)极间电压陡降,电流突然增大,相当于极间短路;
(2)放电集中在阴极的局部地区,致使电流密度过大而
将阴极烧毁;
(3)骤然增大的电流有损坏精品电ppt源的危险 。
精品ppt
55
1、气体放电过程
V=E-IR
直流气体放电体系
精品ppt
6
(1)无光放电(AB区域 )
当两电极加上直流电压时,由于宇宙线产生的游离 离子和电子是很有限的(这些少量的正离子和电子在电场 下运动,形成电流),开始时电流非常小,仅有10-16~1014安培左右。此区是导电而不发光 ,无光放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