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实验诊断方法
诊断技术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寄生虫学实验诊断技术实验目的:1. 掌握粪便检查的基本操作流程。
2. 学会使用直接涂片法检查蠕虫卵和原虫的包囊及滋养体。
3. 了解寄生虫学实验诊断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1. 新鲜粪便样本2. 洁净的载玻片3. 牙签或棉签4. 生理盐水5. 碘液6. 显微镜7. 保温台(可选)实验步骤:一、蠕虫卵检查1. 将新鲜粪便样本挑取绿豆大小的一块,滴一滴生理盐水于洁净的载玻片上。
2. 用牙签或棉签挑取粪便块,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使涂片厚度适中,透过涂片约可辨认书上的字迹。
3. 在低倍镜下观察,注意虫卵的形状、大小、卵壳表面特征及卵内结构。
4. 如需使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
5. 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
二、原虫检查1. 活滋养体检查:- 涂片方法同蠕虫卵检查。
- 气温接近体温时,滋养体的活动较为明显。
- 如需保温,可用保温台保持温度。
2. 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 涂片方法同蠕虫卵检查。
- 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
- 如碘液过多,可用吸水纸从盖片边缘吸去多余的液体。
- 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取少许粪便在碘液中涂匀,再盖上盖片。
- 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未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实验结果:一、蠕虫卵检查在实验中,观察到以下虫卵:1. 卫氏并殖吸虫卵:卵圆形,大小约80μm×60μm,卵壳厚,卵内含有毛蚴。
2. 钩虫卵:椭圆形,大小约60μm×40μm,卵壳薄,卵内含有幼虫。
二、原虫检查1. 活滋养体:- 阿米巴滋养体:大小约20μm×10μm,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丰富,有伪足。
- 疟原虫滋养体:大小约10μm×5μm,呈椭圆形,细胞质呈颗粒状,有细胞核。
2. 包囊:- 阿米巴包囊:圆形,大小约10μm×7μm,壁厚,内含一个成熟的阿米巴滋养体。
- 疟原虫包囊:椭圆形,大小约10μm×5μm,壁厚,内含疟原虫滋养体。
检验科常见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

检验科常见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检验科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确保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寄生虫感染,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的知识。
一、粪便检测法粪便检测法是检验科中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在寄生虫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该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卵或囊泡,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常见的粪便检测方法有直接涂片法、福尔马林浓度法、酸胆染色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特点,但需要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二、血液检测法血液检测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适用于一些通过血液传播的寄生虫疾病的诊断。
该方法通过血液样本中的抗体或寄生虫特异性抗原的检测,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常见的血液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原虫显微镜检查等。
血液检测法相对于粪便检测法来说,具有操作简便、便于大规模筛查的优势,但也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组织检测法组织检测法适用于一些疑难病例或特殊情况下的寄生虫感染检测。
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或基因分析,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常见的组织检测方法有组织切片检查、PCR检测等。
组织检测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手术取样或侵入性操作,适用范围较窄。
四、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一种新兴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通过测定人体的免疫反应来确定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免疫荧光检测、免疫电镜检测等。
免疫学检测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够检测出低浓度的寄生虫感染,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操作技术。
五、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法是一种基于DNA或RNA的寄生虫感染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有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杂交检测等。
寄生虫实验诊断方法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1临床诊断:A病史、症状、体征 B物理诊断:X线、B超、CT、MRI 2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检查;其他器官组织检查B免疫学方法 C分子生物学方法(一)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肛门拭子检查法;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
要取得准确的结果1)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 3)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取材部位:尽可能取病变部位。
直接涂片法: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
一般要求连续作3次涂片,可提高检出率。
⑴蠕虫卵检查:方法: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
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⑵原虫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查蠕虫卵。
注意事项。
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
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再盖上盖片。
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较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对于新鲜粪便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含卵囊粪便都可用此法染色。
染色过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
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约5mg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轻压,使粪便铺开(20×25mm)。
待粪膜稍干,即可镜检。
玻璃纸准备:将玻璃纸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
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寄生虫学实验诊断技术(4)

寄生虫学实验诊断技术(4)阴道后穹窿、子宫颈及阴道壁上取分泌物,然后在有1~2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作涂片镜检,可发现活动的虫体。
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温。
悬滴法:取阴道分泌物置于周缘涂抹一薄层凡士林盖片上的生理盐水中,翻转盖片小心覆盖在具凹孔的载玻片上,稍加压使两片粘合,液滴悬于盖片下面,镜检。
(四)其它器官组织检查1.骨髓穿刺主要检查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一般常作髂骨穿刺,患者侧卧,露出髂骨部位。
视年龄大小,选用17~20号带有针芯的干燥无菌穿刺针,从髂骨前上刺后约1cm处刺入皮下,当针尖触及骨面时,再慢慢地钻入骨内约0.5~1.0cm,即可拔出针芯,接上2ml的干燥注射器,抽取骨髓液。
取少许骨髓液作涂片;甲醇固定,同薄血膜染色法染色,油镜检。
2.淋巴结穿刺⑴利什曼原虫:检出率低于骨髓穿刺,但方法简便、安全,且患者经治疗后,淋巴结内原虫消失较慢,故仍有一定价值。
一般选腹股沟部,先将局部皮肤消毒,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较大的淋结,右手取干燥无菌的6号针头刺入淋巴结,此时淋巴结组织液自能进入针内。
稍待片刻,拔出针头,将针头内少量的淋巴结组织液注于载玻片上,作涂片染色检查。
也可用摘除的淋巴结的切面做涂片,染色后镜检。
⑵丝虫成虫:可用注射器从可疑的淋巴结节中抽取成虫,或剖检摘除的结节寻找成虫,也可作病理组织切片检查。
3.肌肉活检⑴旋毛虫幼虫:用外科手术从患者的腓肠肌或肱或股二头肌取米粒大小的肌肉一块,置于载玻片上,加50%甘油滴,盖上另一载玻片,均匀用力压紧,低倍镜下观察。
取下肌肉须立即检查,否则幼虫变得模糊,不易检查。
⑵猪囊尾蚴:摘取肌肉内的结节,剥除外层纤维被膜,在2张载玻片间压平、镜检。
也可经组织固定后作切片染色检查。
4.皮肤检查疥螨,蠕形螨,利什曼原虫等。
⑴疥螨:参看“疥螨和疥疮”!一节。
⑵蠕形螨:参看“蠕形螨和蠕形螨病”一节。
⑶利什曼原虫:在皮肤上出现丘疹和结节等疑似皮肤型黑热病患者,可选择皮损较明显之处,作局部消毒,用干燥灭菌的注射器,刺破皮损处,抽取组织液作涂片;或用消毒的锋利小剪,从皮损表面剪取一小片皮肤组织,以切面作涂片;也可用无菌解剖刀切一小口,刮取皮肤组织作涂片。
寄生虫实验诊断方法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1临床诊断:A病史、症状、体征 B物理诊断:X线、B超、CT、MRI 2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检查;其他器官组织检查B免疫学方法 C分子生物学方法(一)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肛门拭子检查法;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
要取得准确的结果1)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 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 3)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取材部位:尽可能取病变部位。
直接涂片法: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
一般要求连续作3次涂片,可提高检出率。
⑴蠕虫卵检查:方法: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
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⑵原虫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查蠕虫卵。
注意事项。
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
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再盖上盖片。
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较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对于新鲜粪便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含卵囊粪便都可用此法染色。
染色过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
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约5mg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轻压,使粪便铺开(20×25mm)。
待粪膜稍干,即可镜检。
玻璃纸准备:将玻璃纸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
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检查寄生虫的方法

检查寄生虫的方法
检查寄生虫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客观症状检查:通过观察宠物的行为和外观来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
如宠物是否有不寻常的消瘦、呕吐、腹泻、恶臭的粪便等症状。
2. 粪便检测:将宠物的新鲜粪便送往兽医诊所或实验室,进行寄生虫卵或幼虫的检测。
通常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并进行寄生虫的鉴定和计数。
3. 血液检测:通过采集宠物的血液样本,用于检测寄生虫的抗体或DNA。
这种方法常用于检测一些血液寄生虫,例如疟原虫、狗心丝虫等。
4. 组织检测:以手术方式获取宠物的组织样本,如肌肉、皮肤等,并进行寄生虫的检测。
这种方法常用于检测一些组织居住的寄生虫,例如犬绦虫、钩虫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该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因为专业的兽医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和诊断寄生虫的存在。
同时,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测和预防对于宠物的健康至关重要。
寄生虫学 第七章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

第七章 寄⽣⾍病的实验诊断 寄⽣⾍实验诊断是诊断寄⽣⾍的主要依据,实验诊断包括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其他实验室常规检查,详细见第⼆⼗⼀章。
⼀、病原学诊断 根据寄⽣⾍⽣活史的特点,从病⼈的⾎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活体组织中检查寄⽣⾍的某⼀发育⾍期,这是最可靠的诊断⽅法,⼴泛⽤于各寄⽣⾍病的诊断。
但是,病原学诊断⽅法检出率较低,对轻度感染常反复检查,以免漏诊;对于在组织中或器官内寄⽣⽽不易取得材料的寄⽣⾍,如异位寄⽣,其检出效果不理想,则须应⽤免疫学诊断⽅法。
⼆、免疫学诊断 寄⽣⾍侵⼊⼈体,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利⽤免疫反应的原理在体外进⾏抗原或抗体的检测,达到诊断的⽬的称为免疫学诊断。
包括⽪内反应和⾎清学诊断。
⽪内反应的特异性较低,可供初次筛选病⼈之⽤。
⾎清学诊断包括应⽤不同的反应⽅法检查特异性抗原或抗体。
特异性抗原阳性表⽰有现存感染,⽽特异性抗体阳性表明患者过去或现在的感染,因⽽可作为诊断或辅助诊断。
1.⽪内反应是⼀种速发型变态反应,操作简单,并且可在短时内观察结果,⼀般认为其阳性检出率可达90%以上,但特异性较低,寄⽣⾍病之间有明显的交叉反应;病⼈治疗若⼲年⽪内试验仍呈阳性反应。
因此,⽪内反应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也不宜⽤于疗效考核,只能在流⾏区对可疑患者起过筛作⽤。
2.⾎清学诊断 近40年来,在⾎清学诊断研究⽅⾯,不仅⽅法多样,⽽且已从简单⾎清沉淀试验和凝集试验发展为微量、⾼效和快速的免疫标记技术,以及具有分⼦⽔平的酶联免疫印渍技术,这些诊断技术可⽤以检测感染宿主体内的循环抗体或循环抗原,并可望⽤以鉴别不同的病期、新感染活动期或治疗效果的评价等。
⾎清学诊断⽅法在弥补病原学诊断的缺陷⽅⾯,将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
⽬前,国内已有⼏种寄⽣⾍病⾎清学诊断⽅法,不但可⽤作辅助诊断,也可作为治疗病⼈的依据,并逐步推⼴到临床和现场应⽤。
(1)循环抗体(CAb)检测:经动物实验和病⼈的检测表明,寄⽣⾍感染者⾎清抗体⽔平的动态变化,⽤现有的⾎清学诊断⽅法均可有效的反映出来,特异性抗体阳性表明患者过去或现在的感染。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

寄生虫实验指导简答题1. 肝吸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哪种检出率高1)诊断方法:①直接涂片法②集卵法③十二指肠引流胆汁检查2)用十二指肠引流法检出率高但少用,集卵法检出率较高。
2.血吸虫病的病原诊断方法有哪些?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用何种病原学诊断方法?为什么1)诊断方法:①粪便直接涂片法②集卵法③毛蚴孵化法④透明法⑤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2)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宜采用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3)原因:由于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发病时间长,结肠肠壁的虫卵肉芽肿纤维化,使沉积在肠壁中的虫卵脱落进入肠腔的机会少,因此粪便检查难以检出虫卵。
3.肺吸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1)病原学检查:粪便或痰中查到虫卵,摘除的皮下包块中查到虫体即可确诊。
2)免疫学检查:①皮内实验:常用于普查,阳性符合率可达95%以上,但常有假阳性和假阴性。
②检测抗体:可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卫氏并殖吸虫抗体③检测循环抗原:可进行早期诊断,并用于疗效考核。
4.寄生虫学检验的目的是什么寄生虫学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特点、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理诊断和辅助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5.日本血吸虫的致病虫期有哪几个?致病因素是什么?引起哪些临床表现1)日本血吸虫的致病虫期有:尾蚴、童虫、成虫、虫卵四个时期。
2)致病因素是:尾蚴、童虫、成虫、虫卵不仅对宿主造成机械性损伤,而且不同虫期释放的抗原均能诱发宿主的免疫应答。
3)临床表现:尾蚴:尾蚴性皮炎。
童虫: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以肺部最明显,重者可出现出血性肺炎。
成虫:可引起静脉内膜炎或静脉周围炎,并可能形成血栓,其代谢产物等可引起复合型超敏反应。
虫卵:形成虫卵肉芽肿。
6.哪些寄生虫不寄生在肠道,但可在粪便中检查到虫卵?为什么1)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均不寄生在人体肠道,但可在粪便中查到它们的虫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1临床诊断:A病史、症状、体征B物理诊断:X线、B超、CT、MRI2实验室检查:A病原学方法:粪便检查;血液检查;排泄物分泌物检查;其他器官组织检查B免疫学方法C分子生物学方法(一)粪便检查:直接涂片法;厚涂片法;浓集法;毛蚴孵化法;肛门拭子检查法;钩蚴培养法;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带绦虫孕节检查法。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
要取得准确的结果1)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4小时;2)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3)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4)取材部位:尽可能取病变部位。
直接涂片法:用以检查蠕虫卵、原虫的包囊和滋养体。
方法简便,适用范围广,但检出率相对较低。
一般要求连续作3次涂片,可提高检出率。
⑴蠕虫卵检查:方法:一般在低倍镜下检查,如用高倍镜观察,需加盖片。
应注意虫卵与粪便中异物的鉴别。
虫卵都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卵壳表面光滑整齐,具固有色泽;卵内含卵细胞或幼虫。
⑵原虫检查:1)活滋养体检查:方法同查蠕虫卵。
注意事项。
2)包囊的碘液染色检查:方法同上,以一滴碘液代替生理盐水。
若同时需检查活滋养体,可在用生理盐水涂匀的粪滴附近滴一滴碘液,再盖上盖片。
涂片染色的一半查包囊;末染色的一半查活滋养体。
3)隐孢子虫卵囊染色检查:目前较佳的方法为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
对于新鲜粪便或经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的含卵囊粪便都可用此法染色。
染色过程是先用金胺-酚染色,再用改良抗酸染色法复染。
厚涂片透明法(改良加藤法)取约5mg粪便,置于载玻片上,覆以浸透甘油-孔雀绿溶液的玻璃纸片,轻压,使粪便铺开(20×25mm)。
待粪膜稍干,即可镜检。
玻璃纸准备:将玻璃纸浸于甘油-孔雀绿溶液中,至少浸泡24小时,至玻璃纸呈现绿色。
使用此法需掌握粪膜的合适厚度和透明的时间。
如粪膜厚,透明时间短,虫卵难以发现;如透明时间过长,则虫卵变形,也不易辨认。
沉淀法:原虫包囊和蠕虫卵的比重大可沉集于水底,有助于提高检出率。
但比重较小的钩虫卵和某些原虫包囊则效果较差。
方法:自然沉淀法;离心沉淀法;醛醚沉淀法;自然沉淀法:取粪便20~30g、加水成混悬液,经金属筛过滤,再加清水冲洗残渣;过滤粪液在容器中静置25分钟,倒去上液,重新加满清水,以后每隔15~20分钟换水一次(3~4次),直至上液清晰为止。
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作涂片镜检。
离心沉淀法:将上述滤去粗渣的粪液离心(1500~2000rpm/min)1~2分钟,倒去上液,注入清水,再离心沉淀,如此反复沉淀3~4次,直至上液澄清为止,最后倒去上液,取沉渣镜检。
醛醚沉淀法:置粪便1~2g加水10~20ml调匀,将粪便混悬液过滤,离心(2000rpm)2分钟;倒去上层粪液,加水10ml混匀,离心2分钟;倒去上液,加10%甲醛7ml。
5分钟后加乙醚3ml,塞紧管口并充分摇匀,取下管口塞,离心2分钟,即可见管内自下而上分为4层。
取管底沉渣涂片镜检。
如检查原虫包囊,可加卢戈氏液染色,加盖片镜检。
浮聚法:利用比重较大的液体,使原虫包囊或蠕虫卵上浮,集中于液体表面。
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饱和盐水浮聚法;2.硫酸锌离心浮聚法;3.蔗糖离心浮聚法饱和盐水浮聚法:此法用以检查钩虫卵效果最好。
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
饱和盐水配制:将食盐徐徐加入盛有沸水的容器内,不断搅动,直至食盐不再溶解为止硫酸锌离心浮聚法:此法可用于检查原虫包囊,球虫卵囊和蠕虫卵。
取粪便约1g,加水充分搅碎,按离心沉淀法过滤,反复离心3~4次,至水清为止,最后倒去上液,在沉渣中加入比重1.18的硫酸锌液(33%的溶液),调匀后再加硫酸锌溶液至距管口约1cm处,离心1分钟。
用金属环取表面的粪液置于载玻片上,加碘液一滴,镜检。
蔗糖离心浮聚法:此法适用于检查粪便中隐孢子虫的卵囊。
取粪便约加水并过滤。
取滤液离心5~10分钟,吸弃上清液,加蔗糖溶液再离心,然后如同饱和盐水浮聚法,取其表液膜镜检(高倍或油镜)。
卵囊透明无色,隐孢子虫的卵囊在漂浮液中浮力较大,常紧贴于盖片之下,但1小时后卵囊脱水变形不易辨认,故应立即镜检。
也可用饱和硫酸锌溶液或饱和盐水替代蔗糖溶液。
毛蚴孵化法取粪便约30g,先经重力沉淀法浓集处理,将粪便沉渣倒入三角烧瓶内,加清水(去氯水)至瓶口,在20~30℃的条件下经4~6小时后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结果。
,如见水面下有白色点状物作直线来往游动,即是毛蚴。
肛门拭子检查法适用于在肛周产卵(蛲虫),或常在肛门附近发现虫卵(牛带绦虫)的虫卵检查法。
棉签拭子法:用浸泡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肛门周围擦拭,随后将棉签放入盛有饱和盐水的试管中,用力搅动,迅速提起棉签并弃去,再加饱和盐水至管口处,覆盖一载玻片,5分钟后取载玻片镜检。
也可将擦拭肛周的棉签放在盛清水的试管中,经充分浸泡,取出,弃去。
试管静置10分钟,或经离心后,倒去上液,取沉渣镜检。
透明胶纸法:用长约6cm,宽约2cm的透明胶纸粘擦肛门周围的皮肤,取下胶纸,将有胶面平贴玻片上,镜检。
钩蚴培养法:根据钩虫卵在适宜条件下可在短时间内孵出幼虫的原理设计的方法。
虫卵计数法:虫卵计数用于估计人体内寄生虫的感染度,常用司徒尔(Stoll)氏法,即司氏稀释虫卵计数法定量透明法适用于各种粪便内蠕虫卵的检查及计数。
方法:将所得虫卵数×24,再乘上述粪便性状系数,即为每克粪便虫卵数(eggs per gram,EPG)。
(二)血清检查:是诊断疟疾、丝虫病的基本方法。
涂制血膜用的载玻片用前需经洗涤液处理,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在95%酒精中浸泡,擦干或烤干后使用。
厚薄血膜同片制作:检查疟原虫。
操作步骤、优缺点检查微丝蚴⑴新鲜血片检查:晚间9时至次晨2时取血1滴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现蛇形游动的幼虫后,仍须作染色检查,以确定虫种。
⑵厚血膜检查:厚血膜的制作、溶血、固定与姬氏液染色同疟原虫。
但需取血3滴,也可用苏木素染色法染色。
(三)排泄物与分泌物等的检查痰液痰中可能查见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棘球蚴的原头蚴、粪类圆线虫幼虫、蛔蚴、钩蚴、尘螨等;卡氏肺孢子虫的包囊也可出现于痰中,但检出率很低。
肺吸虫卵检查:直接涂片法;浓集法直接涂片法:在洁净载玻片上先加1~2滴生理盐水,挑取痰液少许,最好选带铁锈色的痰,涂成痰膜,加盖片镜检。
如未发现肺吸虫卵,但见有夏科-雷登晶体,提示可能是肺吸虫患者。
浓集法:收集24小时痰液,置于玻璃杯中,加入等量10%NaOH溶液,使痰液消化成稀液状。
以1500rpm 离心5~10分钟,弃去上清液,取沉渣滴涂片检查。
溶组织内阿米巴大滋养体检查:取新鲜痰液作涂片。
天冷时应注意镜台载玻片保温。
高倍镜观察。
如为阿米巴滋养体,可见其伸出伪足并作定向运动。
十二指肠液和胆汁用十二指肠引流管抽取十二指肠液及胆汁,以直接涂片法镜检;也可经离心浓集后,吸取沉渣镜检。
可检查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华支睾吸虫卵、肝片形吸血卵和布氏姜片虫卵等;急性阿米巴肝脓肿患者偶在胆汁中发现大滋养体。
尿一般先离心,后取沉渣镜检。
但乳糜尿需加等量乙醚,用力振荡,使脂肪溶于乙醚。
然后吸去脂肪层,离心,取沉渣镜检。
鞘膜积液主要检查班氏微丝蚴。
阴囊皮肤经碘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取鞘膜积液作直接涂片检查,也可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离心,取沉渣镜检。
阴道分泌物检查阴道毛滴虫其它器官组织检查1.骨髓穿刺主要检查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
一般常作髂骨穿刺,取少许骨髓液作涂片;甲醇固定,同薄血膜染色法染色,油镜检淋巴结穿刺⑴利什曼原虫:检出率低于骨髓穿刺,但方法简便、安全,且有一定疗效考核价值。
淋巴结组织液注于载玻片上,作涂片染色检查。
也可用摘除的淋巴结的切面做涂片,染色后镜检。
⑵丝虫成虫:可用注射器从可疑的淋巴结节中抽取成虫,或剖检摘除的结节寻找成虫,也可作病理组织切片检查。
肌肉活检⑴旋毛虫幼虫从患者的腓肠肌或肱或股二头肌取米粒大小的肌肉一块,置于载玻片上,加50%甘油滴,盖上另一载玻片,均匀用力压紧,低倍镜下观察。
取下肌肉须立即检查,否则幼虫变得模糊,不易检查。
⑵猪囊尾蚴:摘取肌肉内的结节,剥除外层纤维被膜,在2张载玻片间压平、镜检。
也可经组织固定后作切片染色检查。
皮肤:检查疥螨,蠕形螨,利什曼原虫等。
⑴疥螨:⑵蠕形螨:⑶利什曼原虫:直肠粘膜:用直肠镜从直肠粘膜病变组织内可查见日本血吸虫卵及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
日本血吸虫卵:用直肠镜自直肠取米粒大小的粘膜一块,经水洗后,放在2载玻片间,轻轻压平,镜检溶组织阿米巴:用乙状结肠镜观察溃疡形状,自溃疡边缘或深层刮取溃疡组织,置于载玻片上,加少量生理盐水,盖上盖片,轻轻压平,立即镜检。
也可取出一小块病变的粘膜组织,固定切片,染色检查。
免疫学诊断环卵沉淀试验(COPT)是以血吸虫整卵为抗原的特异免疫血清学试验原理:卵内毛蚴或胚胎分泌排泄的抗原物质经卵壳微孔渗出与检测血清内的特异抗体结合,可在虫卵周围形成特殊的复合物沉淀,在光镜下判读反应强度并计数反应卵的百分率称环沉率。
方法:塑料管法COPT: 双面胶纸法COPT: PVF抗原膜片法: 血凝板法: 组织内环卵沉淀反应:酶联环卵沉淀反应方法评价: COPT可作为诊断血吸虫病的血清学方法之一,及临床治疗病人的依据;可用作考核治疗和防治效果的方法;并且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疫情的方法。
皮内试验:利用宿主的速发型变态反应,将特异抗原液注入皮内,观测皮丘及红晕反应以判断有无特异抗体(IgE)的存在称皮内试验(IDT)。
方法:取皮试液0.1ml作皮内注射,20min后判断皮试结果。
结果判断标准: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异常全身反应。
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皮内试验用于多种寄生虫病的检测,如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等。
最常用于血吸虫病的调查。
操作简单,并且可即时观察结果,适宜现场应用。
大多用粗制可溶性血吸虫虫卵抗原(稀释度为1:4000)或成虫冷浸抗原(稀释度为1:8000),其阳性率在93%~97%,但有部分假阳性反应(2.1%~3.5%),并且对其他寄生虫病交叉反应较高。
皮内试验的应用范围:①过筛方法,先作皮试,阳性者再作进一步追查;②临床辅助诊断;③考核预防效果,用作检查新感染的方法,特别对儿童。
染色试验(DT)是比较独特的免疫反应,是目前诊断弓形虫病较好的方法,可用于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原理:新鲜活弓形虫滋养体胞质对碱性美蓝有很强的亲和性,能被染成蓝色;但当弓形虫受特异性抗体和辅助因子协同作用后,细胞变性、细胞膜破裂,细胞质外溢,虫体不着色。
新鲜弓形虫滋养体和正常血清混合,在37℃作用1小时或室温数小时后,大部分弓形虫失去原来的新月形,而变为圆形或椭圆形,用碱性美蓝染色时着色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