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单井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0625

合集下载

测井资料处理及其相关解释

测井资料处理及其相关解释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测井资料处理及其相关解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7.1 测井资料综台解释 comprehensive log interpretation对用多种测井方法获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地质解释。

7.2 测井数据处理 log data processing用人工或计算机处理测井数据。

7.3 测井地层评价 formation evaluation主要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地层的岩性、物件和所含流体性质的过程。

分棵眼井地层评价和套管井地层评价。

7.4 岩石物性 rock properties主要指储层岩石储集流体和流体渗流能力的物理性质。

测井解释中的岩石物性指孔隙度和渗透率。

7.5 储集层基本参数 reservoir fundamental parameter反映储集层性质的有效孔隙度、绝对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或含水饱和度)和储集层有效厚度。

7.6 总孔隙度 total porosity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孔隙体积之和,包括孤立孔隙与被粘土束缚水所占据的孔隙体积。

7.7 非连通孔隙度 non-connected porosity孤立孔隙度 isolated porosity单位岩石体积内与孔隙网络不连通的孔隙体积。

非连通孔隙可能在火成岩或碳酸盐岩中明显发育,如溶洞、铸模和粒内孔隙。

7.8 有效孔隙度 effective porosity单位体积岩石中对流体渗流有贡献的连通孔隙体积。

它不包括孤立孔隙(与其他孔隙之间不连通)以及粘土矿物或其他颗粒吸附水所占据的孔隙体积。

岩心孔隙度测量—般是在干燥状态下进行的,岩心烘干过程基本使粘土束缚水丧失。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7年第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金属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7年第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金属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7年第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金属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等4项行业标准的公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7.01.09
•【文号】国土资源部公告2017年第1号
•【施行日期】2017.01.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标准化
正文
国土资源部公告
2017年第1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金属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等4项行
业标准的公告
《金属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等4项推荐性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现予批准、发布,于2017年4月1日起实施。

编号及名称如下:
DZ/T 0297-2017 金属矿地球物理测井规范
DZ/T 0298-2017 页岩气地面时频电磁法规程
DZ/T 0299-2017 页岩气调查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技术规程
DZ/T 0300-2017 煤田地震勘探规范
2017年1月9日。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1.页岩油气储层地质特征(1)连续型油气聚集单元页岩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其分布在盆地内,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的页岩地层中,自生自储,页岩即是烃源岩,也做为储集层,与常规油气藏不同,没有油水界面、气水界面等流体界面概念,属于连续型油气聚集单元。

(2)岩石矿物组成复杂页岩油气储层不只是指黑色页岩,一切富含有机质,且天然气以吸附态、游离态赋存于岩石中的致密细碎屑岩都可统称为页岩油气储层。

页岩油气储层矿物组成十分复杂,主要有石英、方解石、粘土矿物、黄铁矿等,而且不同盆地页岩油气储层的矿物含量差别很大。

根据矿物组成的不同,页岩油气储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富含方解石的钙质页岩油气储层;另一类是富含石英的硅质页岩油气储层,以及符合粘土矿物的粘土质页岩油气储层。

(3)富含有机质,储集空间类型复杂页岩油气储层既是储集层,又是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储集空间类型复杂,主要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和有机质成熟后热解生成的孔隙为主,部分储层还发育天然裂缝。

(4)基质渗透率极低页岩油气储层物性极差,储层孔隙度一般小于10%,基质渗透率一般为0.0001~0.001mD,渗透率极低,一般以长距离水平钻井结合多级压裂方式求产。

(5)游离与吸附态两种赋存方式页岩气主要有游离态、吸附态两种赋存状态,游离气是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微裂缝中的天然气;吸附气则是吸附于有机质和粘土矿物表面的天然气,以有机质吸附为主,粘土矿物吸附可以忽略。

致密砂岩气则主要是游离气,煤层气主要是吸附气。

2.页岩油气储层测井评价在页岩油气储量评估中,测井专业的主要任务可分为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储层的定性识别;二是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

在储层参数的定量计算中主要包括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孔隙度、饱和度以及吸附气含量等几个要点。

(1)页岩油气储层定性识别页岩油气储层由于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测井响应特征与常规储层有明显不同。

通常情况下,干酪根形成于还原环境,可以使铀沉淀下来,从而具有高自然伽马放射性特征,干酪根的密度较低,介于0.95~1.05g/cm3之间。

气测井资料解释规程

气测井资料解释规程

气测井资料解释规程(一)解释层段划分;(1)全烃显示值高与基值2倍以上的异常显示段(2)低钻时并有气测异常显示的井段。

(3)混油钻进时,甲烷出现明显变化的异常显示段。

(二)解释结论的确定:(A)油层(1)全烃显示值明显,显示厚度与储层厚度,钻时异常厚度差异不大,峰平缓,呈正态分布。

(2)随钻组分齐全且重烃含量较高,一般在10%以上。

(3)单根峰和钻井循环气显示明显。

(4)三角形图版价值点处与价值区内,且为大倒,中倒,小正,中正三角形,含气量图版处于油区或油气转化带。

(B)气层:(1)全烃显示呈尖峰状且高于油层显示。

(2)含气量图板处于油气转化带或气区。

(3)组分中重烃含量较低,一般仅含少量的C2,C3,甲烷含量占95%以上。

单根峰和钻井液循环气显示明显。

(C)油气层:(1)全烃显示活跃,实时曲线峰形常有分异特征。

(2)单根峰和钻井液循环气显示明显。

(3)三角形图版价值点处于价值区。

(4)含气量图板处于油气转化带或气区。

(三)油水同层:(1)全烃显示明显,显示厚度常低与储层厚度,烃组份缺少i c4或缺少n c4(2)烃组份齐全,但重烃总体含量低与本地区油气显示的一般规律。

(3)非烃组份时常有氢气显示,单根峰和钻井液循环气显示明显。

(4)三角形图版多为大正或打倒或极打倒三角形,含气量图板与油层类似。

(四)气水同层:(1)全烃,烃组分显示与气层基本相同,峰形常有拖尾。

(五)纯水层(1)全烃显示极低,组分为纯甲烷。

(六)含气水层(1)全烃显示明显,常伴随较长拖尾,组分以c1为主,重烃组分仅有少量c2,c3.(七) 含油水层(1)全烃显示明显,组份齐全,但i c4和n c4显示极低甚至缺少i c4或n c4(2)全烃显示较低,组份齐全,重烃组分含量明显偏低(八)气干层(1)气干层,油干层既与流体性质有关有与岩石物性有关需要借助电测地质资料识别。

2-3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范

2-3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范

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程气测录井资料解释规程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色谱气测井资料定性解释的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探井的气测资料解释。

2 解释井段2.1 全烃大于0.2%或高于基值2倍(含2倍)的气测异常井段。

2.2 低钻时并且有气测色谱分析资料的井段。

3 解释工作要求与流程3.1 解释工作要求气测井资料解释以可靠的现场录井资料为基础,以气测井油气显示为主导,及时搜集、分析现场油、气、水显示等情况,进行初步解释,提供中途测试层位和完井方法。

通过计算机处理,进行综合分析解释,确定油气层段、提出试油意见。

3.2 解释工作流程3.2.1 搜集邻近井的地质资料及测井资料。

3.2.2 验收气测井资料。

3.2.3 分析色谱气测井资料与现场资料解释。

3.2.4 分层、选值、计算、绘图解、运用各种资料进行气测井综合分析解释,提出解释结论,进行完井讨论(见图书馆)3.2.5 整理编写单井解释总结报告。

3.2.6 整理有关资料图件、并经审核。

3.2.7 按归档要求归档上报。

4 气测井资料的处理4.1 气测井原图人工处理(采用联机设备的可省略)4.1.1 按每米深度进行人工整理、查出相应的数值填写色谱气测记录。

4.1.2 在原图上划出异常井段,并根据钻时进行深度校正。

4.1.3 查出异常值。

4.2 气测资料计算机脱机处理4.2.1 对气测井资料进行抽查,异常井段、地质设计目的层数据抽查率100%,其它井段数据抽查率10%。

4.2.2 把原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

4.2.3 对输入数据进行审核。

4.2.4 绘制气测录井图。

4.2.5 绘制解释图。

4.2.6 打印解释数据表。

4.2.7 编写气测井解释报告5 气测井解释的基本方法及要求5.1 油、气储集层位置和厚度的确定方法5.1.1 根据全烃含量和钻时确定a、在砂质岩层段,对全烃含量值较高井段参照钻时曲线和全烃显示幅度划分油气储集层的起止深度;b、在泥质岩层段,钻时变化不明显时,应依据全烃曲线的高峰起止值划分油气储集层的起止深度;c、复杂岩层段,根据地质录井资料和测井资料来归位油气储集层起止深度。

(完整版)(精品)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测井监督培训200801)

(完整版)(精品)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测井监督培训200801)

测井监督培训课程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蔡文渊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2008年1月内容⏹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资料数据处理基本方法⏹砂泥岩地层测井解释方法⏹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测井解释方法⏹测井资料地质应用⏹测井资料工程应用⏹生产测井解释方法简介第一部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测井)之一。

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电、磁、声学、放射性及核物理等地球物理响应特性,测量物理参数的方法。

⏹用物理学的原理解决地质学的问题。

第一部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方法众多。

电、声、放射性是三种基本方法。

特殊方法(如电缆地层测试、地层倾角测井、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其他形式如随钻测井。

⏹各种测井方法基本上是间接地、有条件地反映岩层地质特性的某一侧面(岩石物理性质)。

第一部分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就是按照地质任务选择多种测井方法组成综合测井系列,根据测井解释原理和方法,结合地质、钻井、开发等资料,进行测井资料数据处理,作出综合性的地质解释,解决地层和储层划分、油气层和有用矿藏的识别与评价、以及勘探开发中的其他地质问题。

一、测井解释的主要任务✓地层评价✓地质解释及应用✓工程检测及应用✓产吸剖面解释裸眼井(地层评价)测井系列套管井(地层评价)测井系列生产测井及工程测井系列1、地层评价裸眼井、套管井地层评价:➢岩性识别与评价——泥质、矿物成分及含量,岩性剖面➢储层划分及参数计算——孔、渗、饱及厚度等➢油气层(其他矿藏)识别与评价常规地层评价(单井)主要任务——划分单井地质剖面——储集层评价1)储层划分2)岩性评价3)物性评价4)含油性评价5)油气层及产能评价2、地质解释及应用➢综合录井剖面成图、岩心归位、地层对比➢构造解释与沉积相分析➢油藏描述➢储量参数计算3、工程检测及应用➢井斜、方位、井径等井眼几何形态➢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剖面➢固井质量评价➢套管工程检测➢射孔质量、酸化和压裂效果检查4、产吸剖面解释➢产液剖面解释➢吸水剖面解释➢确定出水、串槽层位二、测井解释模型测井信息地质信息测井记录的各种岩石物理参数:电阻率、声波时差、体积密度、自然电位…解释成果:岩性(矿物成分含量)、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二、测井解释模型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的对应关系广义上:测井信息与地质信息客观关系的形象化描述,如岩电关系等。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
测井资料处理解释
内容
引言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储集层分类及所需确定的储层参数 测井系列的选择 纯岩性模型测井响应方程
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方法
岩性的定性解释 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 储集层岩性和快速孔隙度的直观解释
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
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 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 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 泥质砂岩地层评价方法
储集空间与砂泥岩剖面有本质的差别,以次生 孔隙为主 其它岩类储集层(膏泥岩、火成岩)
前两类是主要的储集层。不同类型的储集层具 有不同的地质特征。
1、碎屑岩储集层
碎屑岩储集层为陆源碎屑岩,主要包括砂岩、 粉砂岩、砂砾岩和砾岩。其储集空间以碎屑颗粒 之间的粒间孔隙为主,有时伴有裂隙(缝)、微孔 隙以及成岩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次生孔隙。在碎 屑岩储集层的上下一般以泥岩作为隔层,故在油 井剖面中常常是砂岩、泥岩交替,测井解释称之 为砂泥岩剖面。
选择合适的测井系列 裸眼井地层评价
测井系列 套管井地层评价 生产井地层评价
资料质量合格 真实性、可靠性 收集第一性资料 (直接),以便选择合适的地
质解释模型 综合测井、地质、试采资料
由于测井信息的间接性、多解性,故由测井资 料计算得到的地质信息可能存在假象,因此在测井 资料的综合解释中,必须作综合分析判断和验证。
采用泥质岩石模型(单、双矿物)
交会法、迭代法对测井资料作Vsh、油气密度
的影响校正
定量计算Vsh、φ、K、Vma1、Vma2

自动定量解释、自动显示解释成果。
内容
引言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储集层分类及所需确定的储层参数 测井系列的选择 纯岩性模型测井响应方程

单井测井解释流程和一般步骤

单井测井解释流程和一般步骤

单井测井解释流程和一般步骤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单井测井解释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井下地层的物理性质进行测量,结合地质背景和钻井资料,解释地层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为油气藏评价和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SH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XXX XXXXX—XXXX页岩气单井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he process and interpretationof single well logging data in shale gas reservoir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2012.6.20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测井系列及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1)4.1 测井系列选取原则 (1)4.2 页岩气测井系列 (2)4.3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 (2)5 资料收集 (2)5.1 区域资料、邻井资料 (2)5.2 本井资料 (2)6 测井资料预处理 (2)7 测井资料处理 (2)7.1 建立测井解释模型 (2)7.2 参数计算模型选择 (2)7.3 测井数据处理程序选择 (5)8 处理结果检验 (5)9 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6)9.1 有利储集段划分 (6)9.2 有利储集段评价 (6)9.3 可压裂性分析与评价 (6)9.4 测井解释成果审核 (6)10 测井解释成果要求 (6)10.1 测井曲线图、处理成果图件及成果表 (6)10.2 测井解释报告 (7)附录A(规范性附录)页岩气探井测井项目 (8)附录B(规范性附录)页岩气生产井及水平井测井项目 (9)附录C(资料性附录)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华东石油局测井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河南石油勘探局测井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清钊、龚劲松、李绍霞、李群德、路菁、张军、于文芹页岩气单井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页岩气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页岩气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 5132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SY/T 5360 单井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流程SY/T 5945 测井资料解释报告编写规程SY/T 6451-2011 探井测井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技术规范SY/T 6488-2000 电、声成像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规范SY/T 6617-2005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规范SY/T 6546-2011 复杂岩性地层测井数据处理解释规范Q/SH 0030-2006 川东北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规程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于本标准。

3.1 页岩气 shale gas页岩气是指主要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暗色泥岩、页岩的天然气。

3.2 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ontent(carbon)生油岩中烃类和干酪根裂解所产生有机碳的重量百分含量。

3.3 有机质成熟度指数 Organic matter maturity index表征烃源岩成熟度的一个参数。

4 测井系列及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4.1 测井系列选取原则4.1.1探井采集的测井信息应满足,一是能够建立评价泥页岩所需参数的解释模型和建立识别页岩油气有利储集段的解释标准,二是能够建立利用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资料评价岩层可压裂性的模型,为水平井部署提供技术支持。

4.1.2开发井和水平井采集的测井信息能够准确评价泥页岩所需的参数,识别页岩油气有利储集段,对岩层可压裂性进行分析,为完井分级压裂提供评价成果。

4.2 页岩气测井系列页岩气探井必测和选测项目见附录A。

页岩气开发井和水平井必测和选测测井项目见附录B。

4.3 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要求测井原始资料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按照SY/T 5132的规定执行。

5 资料收集5.1 区域资料、邻井资料区域资料、邻井资料收集按照SY/T 6451标准执行。

5.2 本井资料5.2.1 录井及工程资料录井及工程等资料收集按照SY/T 6451标准执行。

5.2.2 岩心实验分析资料5.2.2.1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量、薄片、全岩矿物衍射、岩电参数、压汞、核磁共振实验等。

5.2.2.2总有机碳、岩石热解参数、镜质组反射率等。

5.2.2.3岩石力学参数、动静态弹性力学转换参数、构造应力刻度系数、声波纵横波速度等。

6 测井资料预处理测井资料的检验、校正与编辑等参照SY/T 6451-2010中第3.3、3.4条执行。

7 测井资料处理7.1 建立测井解释模型7.1.1 岩心分析数据整理岩心分析数据整理参照SY/T 6451执行7.1.2 测井解释模型建立应用岩心分析资料结合测井资料建立岩性组份和含量、有机质丰度、孔隙度、岩石力学和裂缝等参数的解释模型。

7.2 参数计算模型选择由于页岩储层的矿物组份、有机质成熟度等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计算矿物组份与含量、有机质丰度、孔隙度、含气量、岩石力学及裂缝等参数时,应考虑区域内地质特点、岩心资料及测井资料录取情况,选择适合于本区域内页岩气储层评价参数的计算模型。

7.2.1 矿物组份与含量计算模型7.2.1.1有岩心分析资料和元素俘获测井数据时,利用岩心资料刻度元素俘获测井资料建立的钙质岩类、硅质岩类、粘土、长石、黄铁矿等参数的解释模型计算。

7.2.1.2有岩心分析资料,无元素俘获测井数据时,利用岩心分析数据刻度常规测井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回归、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建立的钙质岩类、硅质岩类、粘土、长石、黄铁矿等参数的解释模型计算。

7.2.1.3无岩心分析资料时,有元素俘获测井数据时,利用元素测井经验模型进行计算钙质岩类、硅质岩类、粘土、长石、黄铁矿等参数。

7.2.1.4 无岩心分析资料时,无元素俘获测井数据时,应用去铀伽马、中子-密度交会等方法计算各种矿物成份与含量,具体参照标准SY/T 5360执行。

7.2.2 有机碳丰度(TOC)测井计算模型7.2.1.1线性回归法岩心分析数据刻度自然伽马能谱、体积密度、声波时差等测井资料,采用一元或多元回归建立的解释模型计算TOC。

7.2.1.2电阻率与声波时差重叠法(LogR∆法)在成熟度可以确定的前提下,通过(1、2)计算TOC:目的层段按式(1、2)计算LogR ∆:LogR=log(R/R)+0.02(t t)∆⨯∆-∆基线基线 (1)(2.207-0.1688LOM)TOC=LogR10*C∆⨯ (2)式中:R——计算点的电阻率值,Ω.m;t∆——计算点的声波时差值,μs/ft;R基线——普通泥岩电阻率值,Ω.m;t∆基线——普通泥岩的声波时差值,μs/ft;C——大于1的乘法因子,取值根据地区TOC分析资料或者地区资料确定。

LOM为有机质变质作用和成熟度的等级,LOM越大,成熟度越高。

LOM可以实验分析或从埋藏史和热史评价中得到。

LOM取值根据分析结果或者地区资料确定。

7.2.1.3体积模型法利用声波时差(或岩性密度、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和电阻率测井的参数对,即ΔT和Rt1值,确定100%含有机质、100%含水、纯岩石骨架、纯粘土数值,通过三角形方式计算TOC。

7.2.3 孔隙度计算模型7.2.3.1 岩心分析资料刻度岩性密度(或补偿密度)、补偿中子、声波时差,采用一元或多元回归方法建立的孔隙度模型计算。

7.2.3.2 利用核磁共振实验横向弛豫时间T 2截止值资料,刻度测井数据计算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等。

7.2.3.3 利用常规孔隙度测井资料计算地层孔隙度式(3)是利用密度测井资料计算地层总孔隙度(T φ):TOCm b mTOC TOCm fl(1)T W W ρρρρφρρ--+=- (3)式中:φT ——总孔隙度,小数;b ρ——测井得到的地层体积密度,g/cm 3; m ρ——岩石骨架颗粒密度,g/cm 3; TOC ρ——有机质密度,g/cm 3;TOC W ——测井计算的有机质质量分数,小数;fl ρ——孔隙中的流体对地层体积密度的贡献,g/cm 3。

利用补偿中子测井和声波时差测井的计算孔隙度,考虑有机质的影响后,也可以得到类似于密度测井计算孔隙度的模型。

7.2.4 含气量估算方法 7.2.4.1 吸附气含量估算方法 7.2.4.1.1 线性回归法利用实验得到解析气含量与补偿密度测井值建立的区域含气量经验模型计算。

7.2.4.1.2 等温吸附线法按式(4)朗格缪尔方程估算吸附气含量:pp pv G l l s += (4)式中:Gs ——吸附气含量,m 3/t ;l V ——达到饱和时所吸附的气体量,又称朗格缪尔体积,m 3/t ; l P ——吸附量达到饱和吸附量一半时的压力,又称朗格缪尔压力,MPa ;p ——储层压力,MPa 。

7.2.4.2 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7.2.4.2.1 直接估算法页岩气游离气含量=页岩气吸附气含量。

7.2.4.2.2 经验模型估算式(6)为游离气含量计算模型:1((1))cfm eff w g bG S B ψφρ=⋅-⋅ ...................... (6) 式中:cfm G ——游离气体积,m 3/t ;g B ——气相地层体积系数;eff φ——有效孔隙度,小数;b ρ——地层体积密度,g/cm 3;ψ——转换常数,取值为32.1052;w S ——含水饱和度,小数,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见附录C 。

7.2.4.3 总含气量估算方法总含气量=游离气含量+吸附气含量。

7.2.5 岩石力学参数计算用岩石力学试验资料刻度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信息,建立提取地层的纵横波时差及比值,计算泊松比、杨氏模量、切变模量、体积压缩系数、地层破裂压力梯度等岩石力学参数及水利压裂裂缝高度的方法。

利用多极子声波测井进行岩石各向异性分析,结合电成像等测井技术分析主应力方向。

7.2.6 有机质成熟度指数计算利用孔隙度测井资料与岩心分析资料获得的经验模型进行计算。

7.2.7 裂缝参数计算利用岩心资料刻度成像测井资料,计算页岩储层裂缝宽度、长度、密度等参数,并描述裂缝的产状、岩性等。

7.3 测井数据处理程序选择根据区块的地质特点、地层岩性及采集的测井资料,选择适合的矿物组份和含量、孔隙度、地化、岩石力学、地应力等参数解释模型、响应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