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与综合解释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与综合解释

一、简要叙述测井地质研究的工作流程。(15)

二、请简述测井数据标准化方法与步骤。(15)

三、储层体积模型的原理及其含义。(15)

四、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有哪些地质应用?(15)

五、请列出常用的孔隙度解释模型。(20)

六、油层的定性识别方法有哪些?(20)

参考答案

一、简要叙述测井地质研究的工作流程。

A 区域地质分析,分了解目标区内地层、构造、沉积、生储盖层性质及其组合、工程地质等基础资料。初步了解研究区内主要存在的地质问题与关键难题,以及测井地质学可能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B岩心、野外露头观察与岩石物理实验,

岩心和露头观察与岩石物理实验是测井地质的基础。通过岩心、地质录井及露头地质资料以及测井资料的初步分析可以初步建立地层层序、岩性组合、井旁精细构造、沉积微相、油气层分布、生储盖组合、裂缝与地应力等概念模型。岩心样品的岩石物理包括物性,饱和度、孔隙结构、岩石矿物、粘土矿物、电学、核磁共振、电化学等。为测井地质研究提供定量分析的基础。C数据准备,包括测井资料、地质、岩石物理实验与分析的准备和预处理。针对不同的地质任务,整理:①测井资料(图与磁带);②各种地质图件与数据;③岩石物理实验数据。

D“地质刻度测井”或“岩心刻度测井”,即“四性关系”研究,立足地质、岩心与岩石物理实验与研究,建立精细的测井储层与地质解释模型,通过地质与岩心精细观测和岩石物理实验研究建立储层性质、岩心的地质事件和测井响应的精确关系,这是测井地质学研究的关键。

E测井地质学处理与解释,包括对储层参数的求取、沉积、构造等地质参数的分析等;测井储层描述与测井地质解释有三个层次:单井测井解释(它与勘探进程同步)、精细测井解释、多井测井解释(油藏描述)。

F地质目标评价,通过针对地质目标的各种测井地质评价参数、综合编图,阐明地质目标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为勘探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二、请简述测井数据标准化方法与步骤。

测井数据标准化实质上是依据同一油田的同一层段往往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物理特性分布规律,对油田各井的测井数据进行整体的分析,校正刻度的不精确性,使测井资料在同一油田范围内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具有统一刻度,达到全油田测井资料的标准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取标准层;一般地选择目的层井段内或其附近、厚度大于5米、岩性均一、平面分布稳定、不受含油气影响的致密石灰岩、较纯的泥岩、或是孔隙度分布稳定的砂岩等建立标准化模型,采用趋势面分析法或其它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校正。2 趋势面图的形成;通过区域化回归,弄清测井参数区域化变化特征,定量表征其区域化变化;3 残差图;通过实测值与趋势值的对比,求取残差值,作为校正量;4 测井曲线区域化校正用

残差进行曲线校正,即:Δt校正=Δt原始-Δt残差。三、简述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其应

用。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即根据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和岩石中各物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按体积把实际岩石简化为性质均匀的几部分。岩石的宏观物理量看成是各部分贡献之和。

①按物质平衡原理,岩石体积V等于各部分体积Vi之和,即 V=V1+V2+…+…V n,那末1=( V1+V2+…+…V n)/V,Φi=V i/V

②岩石宏观物理量M等于各部分宏观物理量M i之和,即M= M1+M2+…+…M n,那末当用单

位体积物理量(一般就是测井参数)表示时,则岩石单位体积物理量m就等于各部分相对体积与其单位体积物理量乘积之和m= m1V1+m2V2+…+…m n V n。

对于纯水层,储集岩分成岩石骨架和孔隙两部分,孔隙中完全充满水,此时可建立起两端元的地层解释模型,对于油水层则孔隙中充满的是水和油气,则可建立起三端元或四端元的地解释模型。这是进行测井理论解释的基础。

四、自然电位测井曲线有哪些地质应用?

1. 识别储层,进行地层对比。由于SP在储集层处表现为负异常,因此,可用来划分渗透层。另外,它和

2.5米底部梯度电阻率测井一起构成现场1:500的标准曲线,主要用于井间地层对比。

2. 可用于判断油、水层。由于油层的内电阻高,自然电动势小,故SP曲线幅度低;而水层的内电阻低,自然电动势高,故SP曲线幅度高。据此可以推测油、水层。

3. 利用水层的SP值,可计算地层水电阻率(Rw),它是油、水层评价,含油饱合度计算的关键参数。

4. 可用于确定泥质含量依据公式V sh=1-PSP/SSP,其中PSP为解释层的自然电位幅度(mv);SSP:纯水层的自然电位幅度(mv)。

5. 可用于进行沉积微相分析。早在70年代初期,皮尔逊(Sylvain J.Plrson)就已经用SP曲线进行沉积相分析,后来SP曲线沉积相分析在国内各油田得到广泛推广,其基本原理与GR相似,但在反映地质变化上不如GR细致。

三、请列出常用的孔隙度解释理论解释模型及其影响因素、适用条件。

六、油层的定性识别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五种方法:

1油层最小电阻率法,包括估算法和统计法,前者是通过经验公式估计,后者根据岩层

电阻率于岩心观察(或试油资料)的统计,确定油层最小电阻率。

2标准水层对比法首先,在解释层段用测井曲线找出渗透层,并将岩性均匀、物性好、深探测电阻率最低的渗透层作为标准水层。然后,将解释层的电阻率与标准水层相比较,凡电阻率大于3~4倍标准水层电阻率者可判断为油(气)层。

要注意条件,进行比较的解释层与标准水层,在岩性、物性和水性(矿化度)方面必须具有一致性。

3 径向电阻率法这是采用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曲线进行对比的方法,它依赖于储集层的泥将侵入特征,从分析岩层的径向电阻率变化,进而区分油、水层。一般情况下,油(气)层产生减阻侵入,水层产生增阻侵入。此时,深探测视电阻率大于浅探测视电阻率者可判断为油(气)层,反之为水层。

与油层最小电阻率法和标准水层法相比,径向电阻率法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岩性、物性等变化造成的影响,但在使用径向电阻率法识别油(气)层时要注意:①为突出径向电阻率的变化,用于互相比较的不同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曲线,应具有相似的纵向探测特征,即井眼、围岩影响要相似,因此,最好采用具有纵向聚焦的测井系统,如深、浅感应或深、浅侧向测井曲线的对比;②油(气)层在/比值较大的情况下,也可能造成增阻侵入。

4邻井曲线对比法

如果相应地层在邻井经试油已证实为油(气)层或水层,则可根据地质规律与邻井对比,这将有助于提高解释结论的可靠性。

5不同时间的测井曲线对比法在适当的不同时间里,对同一井段进行同一测井方法的重复测量并加以对比,其测井值的变化可近似认为是前、后两次测井时泥浆侵入深、浅不同引起的。这种变化,在油(气)层和水层是有区别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