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与积累优秀教案
作文素材积累教案设计

作文素材积累教案设计一、引言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训练方式,但许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感到素材不足。
因此,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作文素材的重要性;2. 掌握常见的作文素材来源;3. 运用各种方法积累作文素材。
三、知识点1. 作文素材的概念和种类;2. 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素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介绍作文素材的种类和积累方法;a) 事实例子:引入真实发生的事件或事例,如新闻报道、历史事件等;b) 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例如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新闻价值、独特性等;c) 阅读积累: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各种素材,如名言警句、名人事迹等;d) 归纳总结:将个人经验、观察、阅读等整理成为素材库,方便日后使用;e) 社交网络:利用社交媒体或网络平台,搜索相关话题并获取素材;f) 创造想象:通过想象力创造一些虚构的情节或场景,拓宽作文的内容;g) 其他方法:如诗歌、歌曲、电影等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作文素材。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活动;a) 选择一个具体的主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来源中寻找和收集相关素材;b) 学生将自己积累的素材写成一篇短文,并与同学分享。
4. 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根据已积累的素材进行作文写作;a) 描述一个你见到过的令人难忘的场景;b) 以一个名人的名言为题材,谈谈你的感悟;c) 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用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为支撑。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作文素材的重要性以及多种积累方法。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练习,他们能够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库,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期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这些素材,写出优秀的作文作品。
高中写作素材积累教案

高中写作素材积累教案一、引言写作是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面临着素材不足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本文将介绍一种高中写作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2.学会运用各种途径积累写作素材;3.掌握有效的写作素材整理和归类方法。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 理解素材的重要性学生首先将学习素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丰富的素材可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并对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 积累素材的途径在此环节中,教师将介绍不同的途径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如: - 阅读: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报纸、杂志等获取素材;- 观察: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来积累素材;- 登门拜访:学生可以参观博物馆、展览、企业等地,收集素材;- 采访:学生可以采访人物,了解他们的经历和观点,以此作为素材;- 互联网资源: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讯、文章、论坛帖子等进行素材积累。
3. 整理与归类素材的整理与归类是保证写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步骤。
在这一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积累到的素材进行分类,便于日后使用。
例如: - 按主题分类:将素材按照不同主题归类,如教育、环境、科技、社会等;- 按类型分类:将素材按照人物、事件、报告、统计数据等进行分类;- 制作素材库:建立电子或纸质的素材库,方便学生随时查找和运用。
四、案例分析在本环节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案例,引导学生使用积累到的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话题,要求学生自行选择适当的素材,进行写作练习。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素材的运用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在课程结束前,教师需要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素材积累进行总结,并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素材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作文训练: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作文训练: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作文材料积累与运用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掌握积累作文材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进行作文创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作文材料积累与运用的重要性。
2. 讲解积累作文材料的方法,如阅读、观察、思考等。
3. 示范运用材料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思考作文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2. 讲解作文材料积累与运用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探讨积累作文材料的方法。
4. 示范运用材料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
5. 让学生进行练习,运用所学方法积累材料。
第二章:阅读积累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通过阅读积累作文材料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善于阅读的习惯。
3. 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通过阅读积累作文材料的方法。
2. 讲解如何从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材料。
3. 示范运用阅读材料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对作文材料积累的重要性。
2. 讲解通过阅读积累作文材料的方法。
3. 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从阅读中获取有价值的材料。
4. 示范运用阅读材料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
5. 让学生进行练习,运用阅读积累的材料进行作文创作。
第三章:观察积累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通过观察积累作文材料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3. 提高学生对观察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通过观察积累作文材料的方法。
2. 讲解如何从观察中获取有价值的材料。
3. 示范运用观察材料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认识到观察对作文材料积累的重要性。
2. 讲解通过观察积累作文材料的方法。
3. 让学生进行观察练习,从观察中获取有价值的材料。
4. 示范运用观察材料进行作文创作的过程。
5. 让学生进行练习,运用观察积累的材料进行作文创作。
第四章:思考积累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通过思考积累作文材料的方法。
高考作文素材与积累优秀教案

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一、故事导入新课从前有个国王,为了庆祝自己的七十大寿,请来了不少画师为他画像。
但这个国王相貌丑陋,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
第一位画师将国王画得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有神,国王看了勃然大怒:“这画的是我么?推出去斩了!”第二位画师一看战战兢兢地给国王画像,他如实的将国王的相貌画了下来,国王看了十分生气,当即就把他杀掉了。
第三个画师认真地将国王看了几眼,思索了一番,很快就画好了。
国王看了连声叫好,并重重地赏了这个画师。
大家猜画师是怎样画得?原来第三个画师画的是《国王打猎图》,只见国王一条腿跪着,一条腿弯着,闭着一只眼睛,另一只却炯炯有神,皑皑白雪映衬着国王黑色的脸,显得庄严又威风。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正如苏轼的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大家想不想写作文时既有内容也能像第三个画师一样得到阅卷老师的连声叫好呢?今天我们继续写作系列二,探讨祖文素材的积累与多角度的运用。
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作文素材的来源前几天期中考试之后,我们班一位同学跟我说:“老师,我发现背诵政治对写作文用处可大了!以后得好好学习政治!”其实我想告诉大家,不仅可以从政治教材里面寻找写作素材,其他各科教材里都有写作素材,①从各科教材中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作品等,。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内容情感真实。
③从平时的阅读资料中找,比如作文素材等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网络、电视中的精彩热点栏目,甚至手机微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写作也是如此“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料的眼力。
”四、课文中的作文素材有哪些?1、经典的文言文、诗词歌赋、名言名句、典故成语。
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件、故事情节、典型环境。
3、作者的生平经历、典型事迹。
可能有同学会说:“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吧!”其实,现在时代不同啦,我们不仅要读好圣贤书,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尤其关注反应社会问题的视频以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的素材。
高考语文历年满分作文汇编2复习获奖教案

高考语文历年满分作文汇编2复习获奖教案高考语文历年满分作文汇编2复习获奖教案雨又下了起来,淅淅沥沥的。
雨中的景物朦胧了,像宣纸上的图画,向四周渗润.摔破的玻璃罐仍躺在那儿,玻璃屑闪烁着光芒,似乎在向路人示威。
破碎罐中黑糊糊的东西在雨水的冲刷下,向四周流淌,蚕食着洁净的水泥路面。
忽然,雨雾中出现了一把伞,像一片云飘向候车亭,刚才打伞的那一对青年男女又回来了.女的气呼呼地说:“你真是个倔牛,人家都不管,你来扫它干什么!〞男的笑了笑,一边用扫帚去清扫着,一边说:“你刚才不是说中国人的公德心差吗,我就证明给你看,咱中国人是讲究公德的。
〞女的一撇嘴:“我又不是说你,算了,回去吧。
〞“要走你走!〞男的仍旧忙着干活。
空中,银丝样的雨飘洒着,交织成一张大网洒下来.男的头发已被淋湿了,在发尖上凝成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一切静了下来,只有“哗哗〞的雨声和“刷刷〞的扫帚声.拿着伞的那位姑娘呆呆地立着,似乎明白了什么,终于,她放下伞,拉住男的,说:“让我来吧,倔牛。
〞男的笑了:“让我们一起来。
这种事儿,需要从我做起。
如果大家都赌气不做,那可真没人做了!〞女的也笑了:“行了,别说教了。
〞候车亭里的人都静静地望着他俩.雨还在下,冲洗着大地;树更绿了,花更艳了…那明亮的街灯河北考生雨正在下着,悄无声息地……路灯仍然朦朦胧胧.穿运动鞋的小青年一边走着,心中一边回想着那刚才的一幕。
“那摔成了好几瓣的玻璃罐,那摊黑糊糊的弄脏了街道的脏东西,还有那避雨亭下等车人责备的目光……〞小青年想着这些,心情无法平静了。
雨大了,小青年有些冷。
“那碎玻璃片会不会扎破路人的车带?那黑糊糊的东西会不会弄脏了行人的鞋子,我是不是太缺德了?人家定要骂的。
〞“对!大丈夫敢作敢当!既然是我弄的,我就要负责。
〞想到这些,小青年的心反而平静了,他径直朝家走去。
回到家,没顾上换掉湿衣服,小青年马上拿了扫帚和铲子,沿着原路回到了那候车亭旁。
雨已经停下好一会儿了,天也不怎么冷了,那路灯也发出了明亮的光。
高考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教案

高考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教案教案标题:高考作文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教学目标:1. 了解高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2. 掌握积累高考作文材料的方法和技巧;3. 学会有效地运用作文材料,提升作文的质量。
教学内容:1. 高考作文要求和评分标准的介绍;2. 积累高考作文材料的方法和技巧;3. 运用作文材料的技巧和策略。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高考作文的重要性和难点;2. 提问学生对高考作文的理解和困惑。
二、讲解高考作文要求和评分标准(15分钟)1. 介绍高考作文的题目类型和要求;2. 分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三、积累高考作文材料的方法和技巧(20分钟)1. 引导学生积累各类作文材料的重要性;2. 分享积累材料的途径,如阅读、观察、思考等;3. 提供一些实用的积累方法和技巧,如写作笔记、整理分类等。
四、运用作文材料的技巧和策略(20分钟)1. 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运用积累的作文材料;2. 分析运用作文材料的常见错误和解决方法;3. 给予学生一些实例和练习,让他们尝试运用作文材料。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和重点;2.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作文材料;3. 要求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作文材料来提升作文的质量。
教学资源:1. 高考作文题目和评分标准的相关资料;2. 作文材料积累的示例和练习题;3. 学生笔记和教师反馈表。
教学评估:1. 学生对高考作文要求和评分标准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积累作文材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练习中运用作文材料的能力和效果。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材料的分享和交流;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3. 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作文材料库。
备注:教案中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适当调整。
此外,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或精简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课教案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课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运用作文素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结合素材进行有效论证。
教学内容- 作文素材的分类与特点。
- 如何高效搜集作文素材。
- 素材的选择与运用技巧。
- 实例分析与模拟练习。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开场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们认为一个好的作文素材应该如何选择?”“为什么同样的素材,不同的人写出来的效果会截然不同?”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素材的重要性和选择的标准。
讲授新知教师需要系统地讲解作文素材的分类,如历史典故、名人名言、自然现象、生活趣事等,并强调不同类型的素材在文章中的作用。
同时,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作文的主题和论点来选择合适的素材。
实践操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收集的素材,并讨论这些素材如何被有效地运用到作文中。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搜集和筛选素材,最后形成一篇短文。
案例分析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范文,分析作者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素材的。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看到不同素材在文章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它们是如何支撑文章论点的。
总结提升在课程的教师需要总结素材选择和运用的要点,强调素材要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避免堆砌无关的素材。
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大胆尝试,不断积累和创新。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话题,收集相关素材,并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在下一次课上,学生将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同伴评价。
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学生在素材搜集和运用方面的进步,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特别是满分作文的特点。
2. 学会分析满分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立意、结构、语言、素材等方面。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撰写出符合高考要求的满分作文。
二、教学重点1. 满分作文的立意与主题。
2. 满分作文的结构布局。
3. 满分作文的语言运用。
4. 满分作文的素材积累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构思出新颖、深刻的立意。
2. 如何构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作文结构。
3. 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提升作文语言的表现力。
4. 如何有效积累和运用各类素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强调立意、结构、语言、素材等方面的要求。
2. 展示几篇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点。
(二)范文分析1. 立意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满分作文的立意是否新颖、深刻。
- 讨论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具有深刻意义的主题。
2. 结构分析:- 分析满分作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讲解如何布局谋篇。
- 强调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过渡技巧。
3. 语言分析:- 分析满分作文的语言风格,如是否简洁有力、富有文采。
- 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词汇提升作文语言的表现力。
4. 素材分析:- 分析满分作文中使用的素材是否丰富、典型。
- 讲解如何积累和运用各类素材,提高作文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三)写作实践1. 给定一个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现场写作。
2. 指导学生按照范文分析的要点进行写作。
3. 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满分作文的写作技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撰写一篇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分,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情况。
2.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对满分作文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3. 结合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一、故事导入新课
从前有个国王,为了庆祝自己的七十大寿,请来了不少画师为他画像。
但这个国王相貌丑陋,瞎了一只眼,瘸了一条腿。
第一位画师将国王画得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有神,国王看了勃然大怒:“这画的是我么?推出去斩了!”第二位画师一看战战兢兢地给国王画像,他如实的将国王的相貌画了下来,国王看了十分生气,当即就把他杀掉了。
第三个画师认真地将国王看了几眼,思索了一番,很快就画好了。
国王看了连声叫好,并重重地赏了这个画师。
大家猜画师是怎样画得?
原来第三个画师画的是《国王打猎图》,只见国王一条腿跪着,一条腿弯着,闭着一只眼睛,另一只却炯炯有神,皑皑白雪映衬着国王黑色的脸,显得庄严又威风。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正如苏轼的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大家想不想写作文时既有内容也能像第三个画师一样得到阅卷老师的连声叫好呢?今天我们继续写作系列二,探讨祖文素材的积累与多角度的运用。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文素材的来源
前几天期中考试之后,我们班一位同学跟我说:“老师,我发现背诵政治对写作文用处可大了!以后得好好学习政治!”其实我想告诉大
家,不仅可以从政治教材里面寻找写作素材,其他各科教材里都有写作素材,①从各科教材中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作品等,。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内容情感真实。
③从平时的阅读资料中找,比如作文素材等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网络、电视中的精彩热点栏目,甚至手机微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写作也是如此“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料的眼力。
”
四、课文中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1、经典的文言文、诗词歌赋、名言名句、典故成语。
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历史事件、故事情节、典型环境。
3、作者的生平经历、典型事迹。
可能有同学会说:“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吧!”其实,现在时代不同啦,我们不仅要读好圣贤书,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尤其关注反应社会问题的视频以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的素材。
同学们特别喜欢《朗读者》,《朗读者》第八期的主题词是勇气,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勇气有时候是一瞬间的闪念,有时候是一辈子的执念。
勇气是在你看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临危不惧是一种勇气,视死如归更是一种勇气,历史如果没有勇气,就会失去了改写的英雄。
有勇气的人生是苍白无力的孤行,没有勇气的生活是暗淡无光的虚度。
人生苦短,唯梦想和勇气不可辜负!一起为勇气干杯,它是世界改变的力量!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位年轻人(投影)对,他是扫雷英雄杜富国,这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在面对雷场上复杂的不明爆炸物时,勇敢的喊出了“你退后,让我来”!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投影并齐读)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勇敢和舍己!
五、素材的整理和运用
讲到这儿,可能有同学会问,我的写作材料也不少,可是怎么就用不上呢?接下来,我来告诉大家整理和运用素材的方法。
(一)素材的整理
1、按体裁分类梳理(军事、体育、文艺、科研等)
2、按立意分类:感恩、责任、选择、宽容、爱国、执着等,紧扣时代脉搏,彰显社会主题。
3、按内容分,如下
1.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如龟兔赛跑、坐井观天、和尚挑水等
2.历史典型:指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如霸王别姬、苏武
牧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陆游、谭嗣同、鲁迅、毛泽东、爱迪生、贝多芬、梵高等
3、现实热点典型: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
如2018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的舍己奉献情怀,《我是演说家》《朗读者》《经典咏流传》等节目中好多典型人物和事件等等。
(二)素材的运用
1、直接引用
2、巧妙化用
3、多角度运用(发散思维)
4、不同材料求同思维
举例:1、直引诗句根据行文需要,直接引用课本中的诗词。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诗文《短歌行》中的诗句。
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属。
2、巧妙化用:有机融入,演绎意境。
我心目中的大自然,美好而宁静。
那里会有桃花源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那里会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那里会有河畔的金柳,如同夕阳中的新娘;
那里会有明月在松间映照,清泉从石上流过;
我疲惫的心灵啊,想要在这样的大自然中憩息。
3、合作探究
阅读项羽的相关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审题立意,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断。
要求通过联想和创意,找到素材与主题之间的契合点
1.学万人敌,胸怀大志2.巨鹿奏捷,歼灭敌军
3.鸿门之宴,刘邦脱险4.楚汉交兵,垓下之战
5.被困垓下,众叛亲离6.人心背楚,天下归刘
7.冲出重围,乌江自刎
成果展示:评价标准:满分20分,立意准确、语句通顺、论证严密。
满分例文展示(投影并齐读)
小结,对同一个材料,我们可以选取它的不同角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
怎么把现有的材料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呢?六字真诀:拉一拉,扣一扣。
但要拉、靠得自然,不露痕迹。
如果“扣”过来别扭,那就是失败了。
方法: 1、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2、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3、“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四)求同思维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思考这两则材料可以用于哪些方面的立意?
1、王继才王仕花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颁奖辞:
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
岛再小也是国土,家未平要国先安。
三十二年驻守,三代人无言付出,两百面旗帜,收藏了太多风雨。
涛拍孤岛岸,风颂赤子心。
2、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的颁奖辞: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
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
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联。
黄沙
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六、沙场练兵素材回放
近日,西安奔驰事件上了热搜,研究生学历的高知女性遇上一台还未开出4S店发动机就漏油的奔驰,还有三番五次看她好欺负就得寸进尺的4S店工作人员,女车主被逼无奈爬上了引擎盖维权。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即使在非常激动的情绪下,女车主也保持着十分清晰的思路,将整个事情的经过和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她自嘲是“撒泼”“泼妇”“丢脸”,但是行为虽然泼,言语上一点也不泼,坐在奔驰车上的每一句话都打在了关键点上,引发网友点赞:“姑娘学没白上,吵架有理有据的,支持!”
立意参考:1、维权,本不应如此之难2、维权等于要闹?
3、理性维权,合法权利不容侵犯
4、丰满的钱袋,冰冷的良心
5、油漏了,别把良心也“漏”了
6、不能让消费者维权这么难
7、别等到哭诉才重视,别等到曝光再调查
8、不读书,你连吵架都吵不赢
9、读书和不读书的人生差别到底有多大
七、总结
积累素材用慧眼,活用课本证观点。
两耳要闻窗外事,文采斐然美文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