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课件
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说课稿 ppt课件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说教材
地位及作用
➢人教版《地 理必修1》 ➢第三章 地球 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 界的水循环
2020/11/13
水循环是实现能 量交换和物质转 移过程之一,为 后续海水运动等 奠定基础。
18
板书总结
存在形式
相互联系的
自
水体
空间分布
然
界
的 水
过程 环节
循
类型
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
①
意义
意义
② ③
④
2020/11/13
19
板书总结
存在形式
相互联系的
自
水体
空间分布
然
界
的 水
过程 环节
循
类型
环
水循环的过程和
①
意义
意义
② ③
④
2020/11/13
总结巩固 拓展提升
20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5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水体的各种类型及相互联系。 2、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2020/11/13
6
二.说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0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的忧患意识,节约 用水。
2020/11/13
8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2020/11/13
水圈的构成 水循环的过程
海陆间大循环
降水
下渗
蒸发
海洋
海上内循环
23
水循环的意义
((11))滚水滚循长环江促东逝进水陆。地为水什体么的长江不水断源更源新不,断维东流持入了海全而球 不水枯量竭的?动海态洋平水衡位也没有因江河入海而上涨?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PPT课件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江海西上师内范循大学环地示理意与图环。境学院
引导探究阶段(讲授新课)
•阅读并分析课本活动和资料干岛效应,思考人类活动 会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及带来的后果: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干岛效应:由于城市的主体为连片的钢筋水泥 筑就的不透水下垫面,因此,降落地面的水份 大部分都经人工铺设的管道排至他处,形成径 流迅速,缺乏天然地面所具有的土壤和植被的 吸收和保蓄能力。因而平时城市近地面的空气 就难以像其他自然区域一样,从土壤和植被的 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份补给。这样,城市空气 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孤立于周围地 区的"干岛"。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说课稿
说课设计
一、说课程标准 二、说教材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学情 五、说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一、说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 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 地理意义。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二、说教材
地位及作用 分析教材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合作学习阶段(讲授新课)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 探究:读图3.2(陆地 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 系)并讨论问题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长
洪水期
江
枯水期
洞庭湖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内涵
(1)组成气态水:数:量数最量少最,大,分布次之
固态水:存在于
或特殊条件下
(2)性质:________的圈层。
2.水体的类型及特征
水体
特征
海洋水 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__%
包括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 陆地水
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数量较少
(2)该河可能位于下图中的( )
A.①②
பைடு நூலகம்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 该题以河流相对流量曲线在一年内的变化曲线图 和河流分布区域图为背景考查气候特征对河流流量的影响。 由题目可知以下主要信息:①河流相对流量出现明显的季节 变化。②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不同气候带内的河流。解答本 题的关键为通过相对流量变化曲线得出河流所在地区气候应 为降水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的气候类型,有明显的干湿季变 化,且5~9月干燥少雨,10月至次年4月多雨。
降雨量
季形成汛期
中国分布 (主要)
东部季 风区
补给水 补给 补给结果及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中国分布
影响因素
源 季节
原因
(以我国为例)
(主要)
温带、寒带
的冬季积
季节性
雪,春暖后
积雪融 春季 融化,但因
水
积雪量较
气温高 低和积 雪量
东北 地区
少,仅形成
春汛
补给水 补给 补给结果及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中国分布
(3)冰川 ①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冰川面积占陆地面积约 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 ②冰川主要分布于高纬度两极地区和高山地区。 ③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不多。
《自然界的水循环》ppt课件

①雨水补给
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流流量变化与 降水量变化 相一致,我国 最为典型。 东部季风区
②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流量(立方米) 700 600 春汛:积雪 500 融水补给 400 300 200 100 0 (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思考:这条河流有哪几种水源补给形式? 这类河流一般分布在我国 东北地区 。 夏汛:雨水补给
系如何?
不管丰水期还是枯水期都只有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二、 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
① 南方地区: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一年只有一个 汛期,属于单峰型。例如长江 ② 东北地区:春季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是 大气降水补给;一年有春、夏两个汛期,属于双 峰型。例如黑龙江、松花江 ③ 西北地区: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一年只有一个 汛期,属于单峰型。例如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塔里木河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1~3题 • 1.甲代表的水体是(C )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生物水 •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C )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 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箭头a、b 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C ) • A.a变大 B.b变稳定 •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②
水汽输送
⑧ 植物蒸腾 ⑦
蒸发
③
降水
降水
④ ⑤
下渗
地表径流
蒸① 发
地下径流
四.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概念和发生领域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水圈 、 大气圈 、
岩石圈 、 生物圈 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 的过程。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共13张PPT)

中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线性的。高一学 生将出现阶段性的高原期和飞速发展期,他 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将接近于成熟,能运用 抽象的适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考解 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 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 (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 响。 教育。
说课的基本步骤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 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 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这 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达到体验中感 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 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如果时间 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 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 美价值等。
自然界的水循环PPT教学课件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知识精析
1.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 发生 类型 空间
循环过程及环节
海洋 海陆间 与陆 循环 地之
间
特点
最重要的 类型,使 陆地水得 到补充, 水资源得 以再生
水循 环的 意义
典例
长江参与 了水循环 的地表径 流,夏季 风参与了 水循环的 水汽输送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构成及特征
(1)存在形式
水:数量最少,分布 水:数量最大
固态水:存在于
或特殊条件下
(2)地球上水体的构成:________、________和大气水
(1)气态 最广 液态 高纬、高山 (2)海洋水 陆地水
地表水:
、湖泊水、
沼泽水、冰川水、
(3)陆地水按空间分布分为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气孔闭合
蒸腾作用的意义:
一、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绿色植物通过哪些器官不断地与外界进行 哪些物质交换?
(根、茎、叶)(无机盐、水、CO2、O2 等)
1.绿色植物的根、茎、叶
2、右图为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 氧化碳的实验示意图。为使实验获得 好的效果,实验中选用的塑料袋颜色 最好是 ( B ) A.白色 B.黑色 C.红色 D.无色
(1)当白天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土壤中水分、 无机盐充分满足植物生长时,为使作物增产, 应采取的措施是 增加CO2浓度。采取该措施的主 要理由是 促进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夜晚适当降低大棚的温度,使作物的呼吸
作用减弱,减少有机物 分解。降低温度能使呼
吸作用减弱的主要原因是有化机反物应的减氧慢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共29张PPT)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引入
瀑 布
循环、运动
(设计意图:由图片引入水循环的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二、讲解内容
1、相互联系的水体
小 结
1、水圈构成 2、水循环的定义与类型 3、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4、水循环过程回顾
(设计意图;回顾、小结主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课后作业
1.河流补给是指河 水的来源。图中河流 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 种水体? 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 十分密切。假设河流 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 异,分析它们之间的 补给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地球水 循环的知识,对这部分内容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由于时隔太久和内容难度的加大,因此在教学 中有必要对初中内容进行适当的复习。 由于受年龄(高一)、 理解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的限制,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图片进行直观 上的理解,由于水循环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所以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注重知识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想象、联想力丰富,所以教学中要加 强课本与生活的联系,知识的运用。
淡水资源在水圈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人类可加以利用部分就更少了,那么 怎样合理利用呢?(分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培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 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 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 进行着,它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 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课件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课件《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课件1教学目标⑴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⑶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考情分析】高考中多以水循环示意图、区域图、热点材料为载体,突出查水循环的原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高考预测】1.以大型工程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及城市化建设为切入点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2.以区域图、水资源分布及利用图表为背景,考查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结合有关水资源的重要工程、重要政策,以案例的形式考查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水圈的组成1.图解水圈的组成2.特点: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知识点一: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双基落实】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各个环节________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在右中画出水循环环节箭头方向,标注各环节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真题选粹】(20XX山东卷)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
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他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A.降水B.下渗C.蒸发D.地表径流知识点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高频考点】【真题选粹】(20XX课标卷I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目标
1、知道水的三态变 化,说出水圈的构 成。 2、学会绘制“水循 环示意图”。
3、掌握水循环的过 程、环节、类型和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通过绘制“水循环 示意图”,学会绘制
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 法。 2、通过结合“水循环 示意图”、分析其过
程,学会分析相关地 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 断流问题,说明人类 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 决问题的方法。
分析教材
本节课出自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 第一节 ,由“相互联系的水体”和“水循环的过程 和意义”两部分内容组成。“相互联系的水体”部 分内容主要是对水圈的构成、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之 间的关系作了简要的介绍,为学习水循环的学习作 基础知识方面的铺垫。“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部 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紧紧围绕 “水循环示 意图”以海陆间循环为主介绍了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 要环节,分析了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有以下四个意义:
? 使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 塑造地表形态
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四类图片,每类图片得出一个水循环 意义。
启迪升华阶段
通过前面课上对书本上知识 的了解,播放关于现在许多水污 染以及水资源短缺给人类造成不 便的图片,再次引出 节约用水, 将学生的情感升华!
? 回答过后,讲解陆地水的补给关系。
? 与学生一起分析:冰川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 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洪水枯水期) 河流水与地下潜水的补给关系
? 【转承】地球上的水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周而复始的运 动着的,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自主探究阶段(讲授新课)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
巩固练习阶段
?【巩固】对刚刚讲过的知识进行一 个简单的小结,通过回顾让学生更 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练习】通过刚刚的回顾,给布置 作业,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体形态———固态、液态、气态
自 然
相互联系 的水体
水体分布———陆地水、大气水、 海洋水
界
的
水体联系———相互补给
1、树立科学的资源 观,养成节约用水 的良好习惯。
2、培养辩证唯物主 义世界观,理解事 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相互转化。
重点、难点
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难点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说教学方法
图示法 、小组讨论、 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 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表自 己的见解,培养交流合作 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 接受能力,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段阶景情设创 段阶究探主自 段阶华升迪启 段阶习练固巩
创设情景阶段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本节课内容:
通过图片让学生 思考,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自主探究阶段(讲授新课)
阅读课文: 1、完成学案——基础知识梳理。 、并结合知识纲要,预先思考材料中隐含了哪些相关
知识点。 (抽一名学生公布基础知识梳理答案。全班共同核对
并更正)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版块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 的来源。图中河流的 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 水体?
2 .河流和湖泊的关系 密切,假设河流水位 与湖泊水位有差异, 分析它们之间的补给 关系。
新课点拨阶段(讲授新课)
? 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本图 3.2,让学生思考右侧的“读图 思考”,并小组派代表回答。
水
循
水循环形式——海陆循环、内
环
水循环的过 陆循环、海上循环
程和意义
水循环的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谢谢大家
四、说学情学法
高一学生能运用抽象的、逻辑的推理方式去思 考解决问题,可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高一学生对一些地理表面现象的认知较多,对 原理性认知较少。学生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体 存在形态、基本掌握了物质三态变化;已有的技能 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 需要掌握的是水循环过程及其意义、河流的补给等 内容。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说课稿
横江中学:韦力
说课设计
一、说课程标准 二、说教材内容 三、说教学方法 四、说学情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一、说课程标准
新课标中对《自然界的水循环》 这节课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 环的地理意义。
二、说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 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什么是“水循环” ? 使用多媒体展示水循环示意图 ? 学生回答其中包括哪些环节 ? 我来具体讲解:1.海陆间大循环
2.陆地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 ? 给学生五分钟试画出水循环示意图,抽查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示 意图,我来点评。 ? 分析P55下面的“活动”,黄河断流现象。
新课点拨阶段(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