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操作原则

合集下载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篇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3篇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旨在避免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保护实验人员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

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无菌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实验室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并定期消毒。

同时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已经进行了灭菌处理,保证实验器材的无菌。

2. 环境无菌无菌实验需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无菌状态。

实验室要保持环境洁净,实验室内表面要经常擦拭消毒。

同时,实验室要保证恒定的空气流动状态,防止细菌和真菌在空气中传播。

还要遵守实验室内各种鉴定微生物标准的以及有关无菌操作规程。

3. 人员无菌进行无菌实验前,实验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口罩、实验服等防护用品。

禁止吸烟、喝饮料、进食或是闲聊等行为。

实验期间,人员必须保持手部清洁、卫生,并随时戴手套,以防止手部对实验器材进行污染。

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时,必须使用灭菌工具对工具本身的消毒,同时寻找心中宁静,集中精神和注意力,高度关注操作细节。

4. 物品无菌实验周期间,涉及的实验器材等物品必须进行灭菌处理。

各种培养基、溶液必须使用新瓶,使用前进行严格的无菌处理,将任何有可能污染物质(例如手、空气、器具表面等)隔离于外;同时各种培养器、器皿要求必须有完整的灭菌包装,未经灭菌处理器具不允许进入无菌操作区域。

5. 实验操作要求无菌实验具有高要求性,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实验,掌握好关键步骤。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任何污染可能的情况。

实验结束后必须迅速处理残余液体,并进行严格的无菌处理,防止因为出现“遗留污染”,导致微生物扩散。

6. 守住无菌环境无菌实验过程中,必须严密守住无菌操作环境和生物安全。

实验结束后,要立刻清理环境,实验员工自己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其健康安全乃至实验室群体安全绝不可忽视。

因此,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无非是:实验房间充分清洁,无菌实验器材洁净;实验人员应该进行充分防护,实施严格无菌操作;物品无菌,对实验器材等物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需要在高度关注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细节下进行实验操作,保留优良的操作记录;在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下严密守住无菌操作环境和生物安全并规范结束实验。

无菌操作基本原则

无菌操作基本原则

无菌操作基本原则1、无菌操作的室内环境和空气应保持清洁。

在病室进行治疗、换药时,室内不能扫地或做晨间护理,减少人员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2、无菌物品必须放在无菌包、无菌容器中定点放置,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平时应遮盖严密,保持清洁干燥。

无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按灭菌日期先后排放,定期检查,过期物品必须重新灭菌。

3、无菌操作前,应穿整洁工作服或消毒衣,戴好帽子、口罩,认真修剪指甲、洗手或刷手。

手术或无菌插管等操作要戴无菌手套,为一个病人做治疗、换药后,应洗净双手后,方能处理另一个病人。

4、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正确使用无菌持物钳夹取。

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取出物品后,应及时包好或盖好,避免长时间在空间暴露。

取出后剩余无菌物品,不能再放回原处。

在操作中,如疑有无菌物品被污染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另行更换或消毒。

操作前均须铺好无菌治疗盘,避免手持无菌物品来回走动,造成污染。

5、拿取无菌容器时,应用手托容器底部或以两手端拿容器的底端,手不可触及无菌容器口缘。

6、拿取无菌容器时,未经消毒的手臂不可横跨无菌区。

手臂必须保持在自己腰部水平(或桌面)以上。

不可面向无菌区大声谈话、咳嗽、打喷嚏。

7、为病人做治疗、换药、手术,应先做清洁伤口,后做污染或感染伤口,最后做比较特殊的感染伤口(如绿脓杆菌感染)。

任何接触伤口的物品必须是经过灭菌的。

污染敷料和消毒敷料不得放在同一器皿内,换下来的敷料应放在弯盘或换药碗中,不可放在病床、桌子或扔在地上。

8、对破伤风、气性坏疽或绿脓杆菌感染等伤口,操作者应穿隔离衣。

换下来的污染布类、敷料应用双层黄色胶袋密封包装,送焚烧处理。

无菌技术原则六条

无菌技术原则六条

无菌技术是在实验室和医疗领域中用于避免微生物污染的一系列操作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无菌技术的六条原则:
1. 清洁和消毒: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和卫生是无菌技术的首要原则。

工作区域和设备应定期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微生物污染源。

2. 隔离和限制:无菌技术要求将操作区域与非无菌区域隔离开来,以防止非无菌物质接触到无菌物质。

使用无菌操作台、无菌手套和无菌衣物等设备来限制微生物的传播。

3. 空气质量控制:确保操作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无菌要求。

使用高效过滤器和空气净化设备来去除悬浮微生物,并采取适当的通风措施,以确保操作区域的空气清洁。

4. 无菌物品使用:使用经过无菌处理的物品和器具,如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和无菌培养基等。

确保这些物品在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保持无菌状态,以避免微生物污染。

5. 适当操作和技术:采取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以减少微生物的传播。

包括正确的洗手程序、无菌装液技术、适当的接种和传递技巧等。

6. 监测和验证:定期监测和验证无菌技术的有效性,以确保操作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包括对工作区域、设备和操作人员的监测,以及对培养物和样品的检验和验证。

这些原则是无菌技术的基本要点,旨在确保实验室和医疗环境中的操作符合无菌要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医疗操作的安全性。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环境要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被污染及未开启的情况下,5月1日至10月1日期间有效期为1周,10月1日至次年5月1日期间有效期为2周,过期受潮应重新灭菌。

开包后的无菌包和开封后的无菌溶液有效期均为24小时,无菌盘有效期限不超过4小时。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

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无菌持物钳取放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内壁。

使用时应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倒转向上,用后立即放入容器中。

如到远处夹取物品时,无菌持物钳应连同容器一并搬移,就地取出使用。

无菌持物钳只能用于夹取无菌物品,不能用于换药和消毒皮肤。

无菌持物钳及其浸泡消毒容器每周清洁、消毒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门诊换药室或使用较多的部门,应每日清洁消毒一次。

每个容器只放一把无菌持物钳。

6、使用无菌瓶内的溶液时,不可将无菌敷料堵塞瓶口倾倒无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内蘸取,以免污染剩余的溶液。

7、无菌包内物品不慎污染或无菌包浸湿,外界微生物可渗入包内,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操作原则

无菌操作原则2008-6-23 15:4【大中小】【我要纠错】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镊)。

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操作注意事项:1. 实验进行前,无菌室及无菌操作台(laminar flow) 以紫外灯照射30-60 分钟灭菌,以70 %ethanol 擦拭无菌操作抬面,并开启无菌操作台风扇运转10 分钟后,才开始实验操作。

每次操作只处理一株细胞株,且即使培养基相同亦不共享培养基,以避免失误混淆或细胞间污染。

实验完毕后,将实验物品带出工作台,以70 % ethanol 擦拭无菌操作抬面。

操作间隔应让无菌操作台运转10 分钟以上后,再进行下一个细胞株之操作。

2. 无菌操作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及宽敞,必要物品,例如试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暂时放置,其它实验用品用完即应移出,以利于气流之流通。

实验用品以70 % ethanol 擦拭后才带入无菌操作台内。

实验操作应在抬面之中央无菌区域,勿在边缘之非无菌区域操作。

3. 小心取用无菌之实验物品,避免造成污染。

勿碰触吸管尖头部或是容器瓶口,亦不要在打开之容器正上方操作实验。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原则及注意事项

无菌操纵原则及留意事项无菌操纵原则:1.情况要干净,进行无菌操纵前半小时,须停滞清扫地面等工作.防止不须要的人群流淌,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应天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2.在履行无菌操纵时,必须明白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3.履行无菌操纵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留意空气和情况干净.4.夹取无菌物品,必须运用无菌持物钳.无菌操纵间四.进行无菌操纵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成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出无菌区取物.5.无菌物品必须保管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成吐露在空气中过久.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离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克不及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运用.凡已掏出的无菌物品虽未运用也不成再放回无菌容器内.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次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干净湿润,与非灭菌包离凋谢置,并经常检讨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时,个顶用物是否适量.7.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成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无菌操纵技巧及留意事项1.玻璃器皿的消毒和干净⑴新购玻璃器皿的处理新购玻璃器皿运用热番笕水洗刷,流水冲洗,再用1%~2%盐酸溶液浸泡,以除去游离碱,再用水冲洗.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试剂瓶.烧瓶或量具等,经清水洗净后应注入浓盐酸少许,慢慢迁移转变,使盐酸布满容器内壁数分钟后倾出盐酸,再用水冲洗.⑵污染玻璃器皿的处理①一般试管或容器可用3%煤酚皂溶液或5%石炭酸浸泡,再煮沸30分钟,或在3%~5%漂白粉澄清液内4小时,有的亦可用番笕或合成洗涤剂洗刷使尽量产生泡沫,然后用清水冲洗至无番笕为止.最后用少量蒸馏水冲洗.②细菌造就用的试管和造就皿可先行分散,用1kg/cm2高压灭菌15~30分钟,再用热水洗涤后,用番笕洗刷,流水冲洗.③吸管运用后应分散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小时,逐支用流水重复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④油蜡沾污的器皿,应单独灭菌洗涤,先将沾有油污的物资弃去,倒置于吸水纸上,100℃烘干半小时,再用碱水煮沸,番笕洗涤,流水冲洗.须要时可用二甲苯或汽油去油污.⑤染料沾污的器皿,可先用水冲洗,后用干净或稀盐酸洗脱染料,再用清水冲洗.一般染色剂呈碱性,所以不宜用番笕的碱水洗涤.⑥玻片可置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掏出后流水冲洗,再用番笕或弱碱性煮沸,天然冷却后,流水冲洗.被结核杆菌污染或不轻易洗净的玻片,可置于干净液内浸泡后再冲洗.2.无菌器材和液体的预备将玻璃器具中的造就皿.造就瓶.试管.吸管等按上述办法洗净烘干后,用一干净纸包好瓶口并把吸管尾端塞上棉花,装入干净的铝盒或铁盒中,于120℃的湿润箱中湿润灭菌2小时,掏出备用.对于手术器械.瓶塞.工作服以及新配制的PBS洗液,则采取高压蒸气灭菌法,即在15磅的前提下,加热20分钟.而对于MEM造就液.小牛血清和消化液等需用G5或G6滤器负压抽滤后运用.3.无菌操纵进程在无菌操纵进程中,最主要的是要保持工作区的无菌.干净.是以,在操纵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并卖力洗手和消毒.在操纵时,严禁鼓噪,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止血钳.镊子等.造就瓶应在超净台内操纵,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重复用酒精灯烧.对于吸管应先用手拿后1/3处,戴上胶皮乳头,并用酒精灯烧烤之后再吸液体.4.经常运用干净液的配制法⑴重铬酸钾干净液:可依据不合须要,选用下列的任何一种浓度.先将重铬酸钾溶于水中,再慢慢参加浓硫酸.留意,此时可产生高热,应防止容器决裂.重铬酸钾干净液除污力强,腐化性大,应防止接触皮肤和衣服.为防止接收空气的水分而演变,此液应贮存于带盖的容器中.如干净效率较差,可再参加少量重铬酸钾及浓硫酸,还可持续运用.直到液体变蓝绿色,即不克不及再用.配制重铬酸钾干净液时,宜用耐高温的陶瓷缸或耐酸珐琅或塑料容器.运用玻璃器皿时,应特殊留意防止产生高热而决裂,切忌用量筒来配制.⑵磷酸三钠将其配成5%~10%水溶液,可用于洗涤玻璃器皿上的油污,但经常运用腐化玻璃,使器皿概况隐约.毛糙.⑶硝酸干净液将其配成50%水溶液,可用于干净微量滴定筒.⑷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钠盐)将其配成5%~10%水溶液,可洗脱粘附于玻璃器皿内壁的白色沉淀物.⑸尿素溶液尿素是消融蛋白质的优越溶剂,实用于洗涤粘附有血液血清等蛋白质的吸管.试管等.。

无菌操作原则内容

无菌操作原则内容

无菌操作原则内容
无菌操作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环境要清洁。

在执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需要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并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

2. 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清楚哪些区域或物品是无菌的,哪些不是。

3. 穿戴整洁。

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需要穿戴整洁,帽子需遮盖全部头发,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并将手擦干。

必要时应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4. 无菌物品的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5. 无菌物品的保存和取用。

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

过期应重新灭菌。

6. 夹取无菌物品。

夹取无菌物品时,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7. 疑有污染不得使用。

如果怀疑无菌物品被污染,则不得使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

无菌技术的概念及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的概念及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的概念及操作原则
无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操作技术,用于防止外源菌的污染,并保持实验环境的无菌状态。

它主要用于细胞培养、微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各种实验中。

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如下:
1. 严格的个人卫生: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干净的实验服,并戴上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人员带入细菌等微生物。

2. 消毒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已经消毒的仪器、培养皿、培养液等物品。

一般情况下,使用75%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或者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物品的高温高压消毒。

3. 实验环境控制:实验室内必须保持良好的清洁环境,定期进行实验室清洁和通风,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4. 空气过滤:在需要进行无菌操作的环境中,可以采用空气过滤器,过滤掉悬浮的微生物颗粒,以减少空气传播的细菌。

5. 炉灭菌和紫外线消毒:实验室中可以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对试验装置和实验用品进行消毒,也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工作区域,杀灭细菌。

6. 快速操作和密封容器: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应该尽可能快速进行,以减少无菌环境的有效时间。

同时,将实验物品放
入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进入。

7. 传递物品的方法:在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传递物品,如用酒精烧灼工具,用无菌钳取物品等,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总之,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旨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外源性细菌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菌操作原则2008-6-23 15:4【大中小】【我要纠错】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

无菌包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镊)。

未经消毒的用物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份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无菌操作注意事项:1. 实验进行前,无菌室及无菌操作台(laminar flow) 以紫外灯照射30-60 分钟灭菌,以70 %ethanol 擦拭无菌操作抬面,并开启无菌操作台风扇运转10 分钟后,才开始实验操作。

每次操作只处理一株细胞株,且即使培养基相同亦不共享培养基,以避免失误混淆或细胞间污染。

实验完毕后,将实验物品带出工作台,以70 % ethanol 擦拭无菌操作抬面。

操作间隔应让无菌操作台运转10 分钟以上后,再进行下一个细胞株之操作。

2. 无菌操作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及宽敞,必要物品,例如试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暂时放置,其它实验用品用完即应移出,以利于气流之流通。

实验用品以70 % ethanol 擦拭后才带入无菌操作台内。

实验操作应在抬面之中央无菌区域,勿在边缘之非无菌区域操作。

3. 小心取用无菌之实验物品,避免造成污染。

勿碰触吸管尖头部或是容器瓶口,亦不要在打开之容器正上方操作实验。

容器打开后,以手夹住瓶盖并握住瓶身,倾斜约45°角取用,尽量勿将瓶盖盖口朝上放置桌面。

4. 工作人员应注意自身之安全,须穿戴实验衣及手套后才进行实验。

对于来自人类或是病毒感染之细胞株应特别小心操作,并选择适当等级之无菌操作台(至少Class II)。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引起aerosol 之产生,小心毒性药品,例如DMSO 及TPA 等,并避免尖锐针头之伤害等。

5. 定期检测下列项目:5.1. CO2 钢瓶之CO2 压力5.2. CO2 培养箱之CO2 浓度、温度、及水盘是否有污染(水盘的水用无菌水,每周更换)。

5.3. 无菌操作台内之airflow 压力,定期更换紫外线灯管及HEPA 过滤膜,预滤网(300小时/预滤网,3000 小时/HEPA)。

6. 水槽可添加消毒剂(Zephrin 1:750),定期更换水槽的水植物外植体消毒和接种: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

在组织培养中,外植体如果是带菌的,在接种前都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是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的和重要的前提。

常用消毒剂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从室外取的材料,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数分钟,对表面不光滑或长有绒毛等结构不容易洗净的材料,自来水冲洗的时间要长,几个小时或过夜,并且用洗衣粉或洗洁精洗涤,必要时用毛刷刷洗。

洗后的材料用滤纸擦干,然后浸泡在消毒溶液中。

接种材料使用消毒剂后,要用无菌水洗涤3~5 遍,最后用无菌纸擦干净。

使用消毒剂的原则是既要达到消毒目的,又不能损伤植物组织和细胞,还要符合就地取材的原则。

对一些容易污染、较难灭菌的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时,用单一消毒剂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所以常选用两种消毒剂交替浸泡法。

一般,首先用75%乙醇浸泡外植体数秒钟至30s,然后置于0.1%氯化汞溶液5~10min 或含有2%活性氧的次氯酸钠溶液5~30min,然后用无菌水洗涤。

有时在氯化汞或次氯酸钠灭菌后,用无菌水洗,进一步剥去几层组织或器官如叶片后,再用次氯酸钠灭菌3~5min,无菌水漂洗3 次后,切割、用于接种。

用消毒剂对接种材料进行灭菌处理时,可以在灭菌溶液中加入1~2 滴表面活性剂,如吐温80或吐温20,它们可以湿润外植体整个组织,促进灭菌液充分接触表面组织,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有时还可以用磁力搅拌、超声振动等方法使消毒杀菌剂进入外植体。

消毒溶液对外植体消毒是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完成表面消毒的接种材料要尽快放置于培养基中。

植物外植体消毒和接种(以胡萝卜为例):1 .接种前,用75 %乙醇棉球或用2%苯扎溴铵溶液擦拭超净工作台台面,将培养基及用具放入工作台,开超净工作台紫外灯照射至少20 min,然后开送风开关,之后关闭紫外灯,通风10 min后,再开日光灯进行无菌操作。

2 .将胡萝卜块根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用小刀切去外围组织,切成小块分别放100 mL 烧杯中,用75%乙醇溶液浸泡30s,然后用0.1%氯化汞溶液分别浸泡2 、5 、10 min ,用无菌水洗涤3 次,无菌纸吸干水分。

取出培养皿,剪刀和镊子使用前插入90%乙醇溶液中,使用镊子时在酒精灯火焰上炽烧片刻,冷却后,切取髓部组织0.5cm 。

以上操作都要在试管口靠近火焰旁。

3 .将培养容器斜面向上,并使它们拉于水平位置,也可将培养容器放在左手中。

将塞盖用右手拧转松动,以便接种时拔出。

用火焰灼烧管口,灼烧时应不断转动试管口(靠手腕的动作,使试管口沾染的少量菌得以烧死)。

将烧过的接种针(环)触动培养基部分,使其冷却,以免烧死被接种的外植体,然后轻轻接触外植体,慢慢将接种针(环)抽出试管,打开培养容器盖,将外植体放在培养基上,每瓶放3 块。

封口,贴标签,注明姓名,标明时间和材料名称。

整理好接种室(箱)的台面,搞好清洁卫生。

4 .用水洗干净非洲澎蜞菊叶片,用滤纸擦干后置于100 mL 烧杯中,在超净工作台上加入75%乙醇溶液浸泡30s,然后用0.1%氯化汞溶液浸泡3 、5 、7 min,用无菌水洗涤3 次,将叶片切成长1cm ,按照上述同样的步骤接种于培养基上。

5 .绿豆种子用75%乙醇溶液浸泡30 s,然后用0.1%氯化汞溶液(加入吐温2 滴)浸泡3 、5 、10 min ,期间不断搅拌溶液,用无菌水洗涤5~6 遍,洗干种子外围水分,按照上述同样的步骤接种于培养基上。

无菌操作原则: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无菌操作间]无菌操作间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

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

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使用。

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七、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原则及注意事项无菌操作原则: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无菌操作间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

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

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使用。

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七、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无菌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1、玻璃器皿的消毒和清洁⑴新购玻璃器皿的处理新购玻璃器皿应用热肥皂水洗刷,流水冲洗,再用1%~2%盐酸溶液浸泡,以除去游离碱,再用水冲洗。

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试剂瓶、烧瓶或量具等,经清水洗净后应注入浓盐酸少许,慢慢转动,使盐酸布满容器内壁数分钟后倾出盐酸,再用水冲洗。

⑵污染玻璃器皿的处理①一般试管或容器可用3%煤酚皂溶液或5%石炭酸浸泡,再煮沸30分钟,或在3%~5%漂白粉澄清液内4小时,有的亦可用肥皂或合成洗涤剂洗刷使尽量产生泡沫,然后用清水冲洗至无肥皂为止。

最后用少量蒸馏水冲洗。

②细菌培养用的试管和培养皿可先行集中,用1kg/cm2高压灭菌15~30分钟,再用热水洗涤后,用肥皂洗刷,流水冲洗。

③吸管使用后应集中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小时,逐支用流水反复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

④油蜡沾污的器皿,应单独灭菌洗涤,先将沾有油污的物质弃去,倒置于吸水纸上,100℃烘干半小时,再用碱水煮沸,肥皂洗涤,流水冲洗。

必要时可用二甲苯或汽油去油污。

⑤染料沾污的器皿,可先用水冲洗,后用清洁或稀盐酸洗脱染料,再用清水冲洗。

一般染色剂呈碱性,所以不宜用肥皂的碱水洗涤。

⑥玻片可置于3%煤酚皂溶液中浸泡,取出后流水冲洗,再用肥皂或弱碱性煮沸,自然冷却后,流水冲洗。

被结核杆菌污染或不易洗净的玻片,可置于清洁液内浸泡后再冲洗。

2、无菌器材和液体的准备将玻璃器具中的培养皿、培养瓶、试管、吸管等按上述方法洗净烘干后,用一洁净纸包好瓶口并把吸管尾端塞上棉花,装入干净的铝盒或铁盒中,于120℃的干燥箱中干燥灭菌2小时,取出备用。

对于手术器械、瓶塞、工作服以及新配制的PBS洗液,则采用高压蒸气灭菌法,即在15磅的条件下,加热20分钟。

而对于MEM培养液、小牛血清和消化液等需用G5或G6滤器负压抽滤后使用。

3、无菌操作过程在无菌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工作区的无菌、清洁。

因此,在操作前20~30分钟要先启动超净台和紫外灯,并认真洗手和消毒。

在操作时,严禁喧哗,严禁用手直接拿无菌物品,如瓶塞等,而必须用消毒的止血钳、镊子等。

培养瓶应在超净台内操作,并且在开启和加盖瓶塞时需反复用酒精灯烧。

对于吸管应先用手拿后1/3处,戴上胶皮乳头,并用酒精灯烧烤之后再吸液体。

4、常用清洁液的配制法⑴重铬酸钾清洁液:可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下列的任何一种浓度。

先将重铬酸钾溶于水中,再慢慢加入浓硫酸。

注意,此时可产生高热,应防止容器破裂。

重铬酸钾清洁液除污力强,腐蚀性大,应避免接触皮肤和衣服。

为防止吸收空气的水分而变质,此液应贮存于带盖的容器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