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案

合集下载

07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07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教学课题:5.2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⑵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⑶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⑷形成对数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判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教学重点:平均数的计算,标准差的意义与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标准差对事件进行科学的决策,体会样本数字特征具有随机性.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时,不仅需要估计总体的分布形态,还要估计总体的某一些数学特征,今天我们这一节课不来学习这部分知识.二.新知以教材实例分析说明: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香港风帆选手李丽珊,以惊人的耐力和斗志,勇夺金牌,为香港体育史揭开了“突破零”的新一页. 在风帆比赛中,成绩以低分为优胜. 比赛共11场,并以最佳的9场成绩计算最终的名次. 前7场比赛结束后,排名前5位的选手积分如下表所示:根据上面的比赛结果,我们如何比较各选手之间的成绩及稳定情况呢?如果此时让你预测谁将获得最后的胜利,你会怎么看?师投影如下表格,与学生分析交流:师根据以下实例来说明:如何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来估算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例 从某次测试中随机抽出60名学生,将其成绩分成六组[)[)[]100,90,,60,50,50,40 后得到分部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⑴求分数在[)80,70内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⑵请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本次考试中的成绩的平均分、中位数和众数.三.小结: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分两类:用样本的集中趋势统计量估计总体的集中趋势,用样本的离散程度统计量估计总体的离散程度,并且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必修3(北师大版)】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科书中介绍了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三种抽样方法,通过学习要弄清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然后在实践中酌情选用.对收集到的数据如何分析、估计,才能从中提取合理、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作出决策,要注意不应把统计处理成数字运算和画图表,重在掌握统计的思想方法.用样本估计总体是最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学习要弄清样本平均数、方差、标准差、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等基本概念是怎样来反映统计数据的,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领会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要通过系统的数据处理过程,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4)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培养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用数学方法进行理性分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教学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问题:什么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它反映一组数据的什么特征?什么是标准差?它反映一组数据的什么特征?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不需要了解总体的分布形态,而是更关心总体的某一数字特征。

例如:买节能灯时,我们希望知道节能灯的平均使用寿命,但是怎样了解节能灯的使用寿命呢?当然不可能把所有的灯进行一一测试,因为测试后灯也报废了,而且灯的数目太多。

于是需要通过随机抽样,把这批节能灯的寿命看做总体,从中随机抽出若干个个体作为样本,算出样本的数字特征,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20XX年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目录一、教学设计1.教材透视1) 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A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讲。

这是一节概念课,旨在深入挖掘样本,从形的角度出发,利用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提高学生数据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节课所学内容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为学生对相关问题作出统计推断和决策提供数理依据。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并能依据数字特征对总体作出评价、推断和决策。

通过研究本节课,学生可以逐步建立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2.学情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础知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教法厘定1) 教学方法选取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解、演示和实践三种方式。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样本的数字特征和总体的数字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样本的数字特征和总体的数字特征之间的联系;通过实践,让学生自主探究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的方法和技巧。

2) 目标检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目标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媒体利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思想。

4.程序预设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5.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设计板书,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和技能。

6.教学目标达成点检测表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的研究效果,需要设计教学目标达成点检测表,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计的数字特征教案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计的数字特征教案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计的数字特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样本数字特征的概念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引出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概念,解释其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

介绍样本数字特征,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样本估计总体的概念和样本数字特征的定义。

利用实例演示样本数字特征的计算和应用。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样本数字特征,理解其意义。

第二章: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样本均值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2.2 教学内容:介绍样本均值的计算方法。

讲解如何利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并解释其可靠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样本均值的计算方法和利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方法。

利用实例演示样本均值的计算和应用。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样本均值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样本均值,并尝试利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

第三章: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样本方差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3.2 教学内容:介绍样本方差的计算方法。

讲解如何利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并解释其可靠性。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样本方差的计算方法和利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方法。

利用实例演示样本方差的计算和应用。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样本方差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样本方差,并尝试利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第四章:样本中位数估计总体中位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样本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样本中位数估计总体中位数。

4.2 教学内容:介绍样本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讲解如何利用样本中位数估计总体中位数,并解释其可靠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样本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利用样本中位数估计总体中位数的方法。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人教版 教案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人教版 教案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一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要求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求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并作出合理的解释(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提高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样本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实际问题中三数的应用。

难点: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求法,实际问题中三数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用图、表来组织样本数据,并且学习了如何通过图、表所提供的信息,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分布。

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还需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研究。

这节课我们从三个数字特征——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1)三数概念1、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一组数据的众数。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值。

如:5、5、5、6、6、6、6、7、7、7众数为6 中位数为6平均数6710361045103107776666555=⨯+⨯+⨯=+++++++++=x也可以说平均数为各个不同数字乘以相应频率之和。

下表为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众数为2.3,中位数为2.0,平均数为2.0问题: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我们如何来求出这三个数?如(2)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三数1. 众数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最高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上图中,众数为2.25.1)原始数据中的众数不同,为什么?在频率分布直方图,我们只能直观地看出数据的大概分布情况,从直方图本身得不出原始的数据内容,直方图已经损失一些样本信息。

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率,所以取最高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作为众数2)它有什么优缺点?能够体现了样本数据的最大集中点,但它对其它数据信息的忽视使得无法客观地反映总体特征。

《通过样本统计量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案

《通过样本统计量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案

《通过样本统计量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案通过样本统计量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案1. 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如何通过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在统计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一些重要特征,例如均值、方差等。

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将了解如何采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

2. 样本统计量的概念在统计学中,样本统计量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数字特征。

常见的样本统计量包括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等。

样本统计量是总体数字特征的估计值,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总体的数字特征。

3. 样本均值的估计样本均值是样本数据的平均值,通过样本均值可以估计总体的均值。

样本均值的计算公式为:\[\bar{X} = \frac{{\sum_{i=1}^{n} X_i}}{n}\]其中,\(\bar{X}\)表示样本均值,\(n\)表示样本容量,\(X_i\)表示第\(i\)个样本数据。

4. 样本方差的估计样本方差是样本数据离均值的平方偏差的平均值,通过样本方差可以估计总体的方差。

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为:\[S^2 = \frac{{\sum_{i=1}^{n} (X_i - \bar{X})^2}}{n-1}\]其中,\(S^2\)表示样本方差,\(n\)表示样本容量,\(X_i\)表示第\(i\)个样本数据,\(\bar{X}\)表示样本均值。

5. 样本标准差的估计样本标准差是样本方差的平方根,通过样本标准差可以估计总体的标准差。

样本标准差的计算公式为:\[S = \sqrt{S^2}\]其中,\(S\)表示样本标准差,\(S^2\)表示样本方差。

6. 总结通过样本统计量的数字特征,我们可以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估计。

本教案介绍了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标准差的估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概率与统计中的估计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的方法和步骤,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引入:介绍样本和总体的概念,以及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的重要性。

2.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方法:a.讲解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的概念b.讲解样本均值的性质(无偏性和一致性)c.讲解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公式d.给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计算样本均值并估计总体均值e.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3.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方法:a.讲解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的概念b.讲解样本方差的性质(无偏性和一致性)c.讲解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公式d.给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计算样本方差并估计总体方差e.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4.用样本比例估计总体比例的方法:a.讲解样本比例和总体比例的概念b.讲解样本比例的性质(无偏性和一致性)c.讲解用样本比例估计总体比例的公式d.给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计算样本比例并估计总体比例e.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样本比例估计总体比例5.综合练习:给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给的数据进行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举例子引出样本和总体的概念,以及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的重要性。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为什么需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2.教师讲解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样本均值的无偏性和一致性。

给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计算样本均值并估计总体均值。

3.教师讲解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样本方差的无偏性和一致性。

给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计算样本方差并估计总体方差。

4.教师讲解用样本比例估计总体比例的方法和步骤,讲解样本比例的无偏性和一致性。

给出一个实例,引导学生计算样本比例并估计总体比例。

5.综合练习:给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给的数据进行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 1.5 教学设计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北师大版)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必修3 1.5 教学设计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北师大版)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材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引出总体分布的估计问题,该实例贯穿本节始终,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学会列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折线图。

教师通过初中有关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了解频率分布直方图的规律性,即频率分布与总体分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求样本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理解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的方法;会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统计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事实,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重点】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数字特征的随机性和对实际问题进行判断决策时的应用。

电子课件调整、相应的教具带好、熟悉学生名单、电子白板要调试好。

一、导入部分下表是某次辩论赛中甲、乙双方辩手的成绩,如果以此来评定胜负你认为哪方是优胜者?为什么?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切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1、电子白板投影出上面实例。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先让学生分析,师生一起归纳。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利用随机抽样得到样本,从样本数据得到的分布、平均数和标准差(通常称之为样本分布、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标准差)并不是总体真正的分布、平均数和标准差,而只是总体的一个估计,但这个估计是合理的,特别是当样本容量很大时,它们确实反映了总体的信息。

n 个样本数据x1,x2,…,x n的平均数x=1n(x1+x2+⋯+x n) ,则有n x= (x1+x2+⋯+x n)设样本的元素为x1,x2,…,x n,样本的平均数为x,则样本的方差s2=1n [(x1−x)2+(x2−x)2+⋯+(x n−x)2]样本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即为样本的标准差,即s=√[(x−x)2+(x−x)2+⋯+(x−x)2设计意图: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新知,体验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的特点,从而突出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6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学会计算数据的标准差。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取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3)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

(4)形成对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初步评价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会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统计的作用,能够辨证地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样本平均数和标准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难点: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探究归纳,思考交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一次射击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 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总体的规律,我们要通过样本的数据对总体的数字特征进行研究。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板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探究〗:(1)怎样将各个样本数据汇总为一个数值,并使它成为样本数据的“中心
点”
(2)能否用一个数值来描写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一些统计知识,思考后展开讨论)
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各种数字特征,应当说,这些数字都能够为我们提供关于样本数据的特征信息。

例如前面一节在调查100位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的问题中,从这些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看出,月均用水量的众数是2.25t(最高的矩形的中点)它告诉我们,该市的月均用水量为2. 25t的居民数比月均用水量为其他值的居民数多,但它并没有告诉我们到底多多少。

〖提问〗:请大家翻回到课本第56页看看原来抽样的数据,有没有2.25 这个数值呢根据众数的定义,2.25怎么会是众数呢为什么(请大家思考作答)
分析:这是因为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的原因,而2.25是由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得来的,所以存在一些偏差。

〖提问〗:那么如何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估计中位数呢?
分析:在样本数据中,有50%的个体小于或等于中位数,也有50%的个体大于或等于中位数。

因此,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矩形的面积大小正好表示频率的大小,即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应该相等。

由此可以估计出中位数的值为2.02。

〖思考〗:2.02这个中位数的估计值,与样本的中位数值2.0不一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原因同上:样本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把原始的一些数据给遗失了)(图2.2-6)显示,大部分居民的月均用水量在中部(2.02t左右),但是也有少数居民的月均用水量特别高,显然,对这部分居民的用水量作出限制是非常合理的。

〖思考〗:中位数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一个优点,但是它对极端值的不敏感有时也会成为缺点,你能举例说明吗(让学生讨论,并举例)
<二>、标准差、方差
1.标准差
平均数为我们提供了样本数据的重要信息,可是,有时平均数也会使我们作出对总体的片面判断。

某地区的统计显示,该地区的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6㎝,给我们的印象是该地区的中学生生长发育好,身高较高。

但是,假如这个平均数是从五十万名中学生抽出的五十名身高较高的学生计算出来的话,那么,这个平均数就不能代表该地区所有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因此,只有平均数难以概括样本数据的实际状态。

例如,在一次射击选拔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甲运
动员﹕7,8,6,8,6,5,8,10,7,4;乙运动员﹕9,5,7,8,7,6,8,6,7,7.
观察上述样本数据,你能判断哪个运动员发挥的更稳定些吗如果你是教练,选哪位选手去参加正式比赛
我们知道,77x x ==乙
甲, 。

两个人射击的平均成绩是一样的。

那么,是否两个人就没有水平差距呢(
观察P66图2.2-8)直观上看,还是有差异的。

很明显,甲的成绩比较分散,乙的成绩相对集中,因此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考察这两组数据。

考察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的大小,最常用的统计量是标准差。

标准差是样本数据到平均数的一种平均距离,一般用s 表示。

样本数据1,2,,n x x x 的标准差的算法:⑴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x 。

⑵、算出每个样本数据与样本数据平均数的差:(1,2,
)i x x i n -=⑶算出(2)中(1,2,)i x x i n -=的平方。

⑷、算出(3)中n 个平方数的平均数,即为样本方差。

⑸、算出(4)中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即为样本标准差。

其计算公式为:
显然,标准差较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标准差较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小。

〖提问〗:标准差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标准差为0的样本数据有什么特点
从标准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都可以得出:0s ≥。

当0s =时,意味着所有的样本数据都等于样本平均数。

(在课堂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给学生简单的介绍一下利用计算机来计算标准差的方法。


2.方差:从数学的角度考虑,人们有时用标准差的平方2
s (即方差)来代替标准差,作为测量样本数据分散程度的工具:
s =
在刻画样本数据的分散程度上,方差和标准差是一样的,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多采用标准差。

(三)、例题精析
〖例1〗:画出下列四组样本数据的直方图,说明他们的异同点。

(1)5,5,5,5,5,5,5,5,5;(2)4,4,4,5,5,5,6,6,6
(3)3,3,4,4,5,6,6,7,7;(4)2,2,2,2,5,8,8,8,8
分析:先画出数据的直方图,根据样本数据算出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利用标准差的计算公式即可算出每一组数据的标准差。

解:(图略)
四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5.0,标准差分别为:0.00,0.82,1.49,2.83。

他们有相同的平均数,但他们有不同的标准差,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是不一样的。

〖例2〗:
分析: 比较两个人的生产质量,只要比较他们所生产的零件内径尺寸所组成的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的大小即可,根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抽样分别获得相应的样本数据,然后比较这两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以此作为两个总体之间的差异的估计值。

(四)、课堂精练:
P 39 练习
(五)、课堂小结:
1、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分两类:①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②用样本标准差估计总体标准差。

样本容量越大,估计就越精确。

2、平均数对数据有“取齐”的作用,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3、标准差描述一组数据围绕平均数波动的大小,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幅度。

(六)、作业:1.P 40 习题1-5 A 组 3、 4、10
五、教后反思:
2222121[()()()]
n s x x x x x x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