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舍设置规范解读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是指在建设中小学校舍时,需要符合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安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下面将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方面,介绍中小学校舍建设的标准要求。

首先,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室的建设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教室的面积应该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并且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教室内的桌椅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保证学生的坐姿舒适,不影响他们的学习。

此外,教室的采光和通风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室内采光良好,通风畅通,保证学生的学习环境舒适。

其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的建设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图书馆的面积要能够容纳学校的师生,书架的摆放要合理,书籍的分类要清晰明了,方便学生查阅。

此外,图书馆还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阅览座位,提供给学生安静的学习环境。

再次,实验室是中小学校舍中的重要部分,实验室的建设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

实验室的布局要符合实验操作的要求,各种实验仪器设备要摆放整齐,保证学生进行实验时的安全。

实验室还需要配备足够的通风设备和安全设施,确保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

最后,体育场馆是学校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体育场馆的建设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体育场馆的场地要平整,符合体育比赛和训练的要求,场馆内的设施要齐全,保证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的安全。

总之,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是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学校在建设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小学校舍建设与维护规范

中小学校舍建设与维护规范

中小学校舍建设与维护规范一、建设规范1.1 确保安全中小学校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的安全。

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包括抗震防火等方面。

建筑材料的选择要符合国家规定,不得使用劣质材料。

1.2 整体规划学校的建设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整体规划。

包括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运动场地等各个功能模块的分布和布局。

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1.3 考虑环保在校舍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环保问题。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合理利用资源,提倡绿色建筑概念。

例如,在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

二、维护规范2.1 定期检修为了保证校舍的安全和使用寿命,学校应定期进行校舍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包括墙面漆面的刷漆、门窗的修理、水电设备的维护等。

2.2 建立档案建立校舍建设和维护的档案记录,包括施工图纸、验收记录、维修维护记录等。

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也有助于后续的维护工作。

2.3 聘请专业人员校舍的维护工作应由专业的人员进行,他们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能够快速检查和修复问题。

例如,聘请电工、水暖工等专业人员定期检查电路和水管等设施。

三、建设与维护的关系3.1 建设与维护不可分离建设和维护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相辅相成。

只有在建设过程中考虑到维护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提高校舍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2 维护提升建设质量及时维护校舍可以发现和修复潜在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扩大,从而提升建设质量。

例如,及时修复墙面漆脱落的问题,可以保障建筑的防水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四、中小学校舍建设与维护规范的意义4.1 保障学生的安全中小学校舍建设与维护规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

只有建立规范,严格执行,才能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4.2 优化学习氛围规范的建设和维护可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氛围。

例如,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图书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促进学校的发展规范的建设和维护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对整个学校的发展负责。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是指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对中小学
校的建筑设计、施工工艺、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标准。

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学校教学条件,保障
师生的安全和健康,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师生的实际需求。


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育需求,合理
规划教室、操场、食堂、图书馆等功能区域,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
学习、活动和生活能够得到充分保障和支持。

其次,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应当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学校是
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安全问题必须放在首位。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校舍
的结构稳固、设施设备完善、消防设施齐全,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类
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还应当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合理规划建
筑布局和采光通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校园的可持续
发展。

最后,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需要注重舒适和美观的设计。

校舍
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场所,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美观的校园景观可以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是保障学校教学条件,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中
小学校舍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学校建设规模与校舍用房的组成第三章学校网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第四章校舍建筑面积指标第五章校舍主要建筑标准第-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城市普通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加强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包括建制镇)新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改建、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与可能,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结合的关系。

第四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

学校的规划设计要便于分期实施。

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设备。

第五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学校建设规模与校舍用房的组成第六条学校建设规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批准的学校规模、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

二、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1完全小学: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45人。

2、九年制学校:18班、27班、36班、45班,小学阶段每班45人、中学阶段每班50人。

3、初级中学: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50人。

4、完全中学: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

5、高级中学: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

第七条校舍用房的组成一、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二、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完全小学:设置普通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辅助用房。

中小学校舍设置规范解读

中小学校舍设置规范解读

中小学校舍设置规范解读可编辑中小学校舍设置规范解读一、普通教室1. 单间使用面积:初中≥56㎡、小学≥52㎡、教学点≥40㎡(96-09年农村标准)。

现行中小学标准分别是67㎡、61㎡。

2. 课桌椅、讲台、黑板规范、齐全、布置合理、整洁完好;每间教室至少配备2种不同高低型号课桌椅或配备高度可调课桌椅。

3. 左采光,照明灯具种类、数量符合规定(9+2或6+2)。

4.平均班额不超过标准(中小学班额省标准分别是50、45人。

中心城区学校及乡镇中心中小学:初中平均班额≤55人,小学≤50人)。

5.室内设施配置原则:齐全、规范、完好、整洁室内设施:包括课桌椅、黑板、讲台、多媒体终端设备、网络接口等,后墙宜设置展示板,有条件的宜设储物柜。

课桌椅: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规格符合《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标准。

每间教室至少配备2种不同高低型号课桌椅。

黑板: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教室采光:应为左采光,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教室照明:标准为:桌面平均照度300Ix。

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根据间数相应配置),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

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

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中小学校电气设计标准规定了黑板灯大致悬挂高度、水平距离,具体根据标准、黑板位置和实际确定)。

参考文件资料:《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及补充规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二、学科专用教室1.学科专用教室数量、使用面积标准:⑵《办学条件标准》对小学专用教室间数、使用面积要求(学校班数介于12-17、18-23、24-29、30-35之间的,分别按12、18、24、30配备,超过36个班的,需增加1间):⑶设3年级的教学点应设置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教室)和计算机教室。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24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24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24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24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是中国教育部家庭社会学校规划建设院等部门制定的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建筑设计,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对2024年发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首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了中小学教育用房、行政办公用房、教师宿舍、学生宿舍、综合功能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和围墙护栏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其中,教育用房是中小学的主要建筑,规范要求建筑形式应合理、布局合理、空间适宜、功能分区明确。

同时,规范还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不同类型的教育用房的布局、面积和设备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其次,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对中小学建筑的人居环境提出了要求。

规范规定,校舍建筑应遵循人性化和环保原则,保证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和安全。

规范要求建筑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合理设置阳台和楼梯,保证安全疏散。

同时,规范还对室内温度、湿度、噪音和照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舒适度。

此外,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还规定了中小学建筑的供配电、供水排水、供暖通风、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规范要求学校建筑应具备稳定的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的给水、供暖和通风系统,以及合理的排水系统。

同时,规范还要求学校建筑应设有必要的灭火设备和疏散通道,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

最后,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还对中小学建筑的施工、材料、装饰和环境美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规范要求学校建筑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标准,施工应按照规范进行,保证质量和安全。

同时,规范还规定了学校建筑的外观和室内装饰应符合相应要求,环境美化应注意绿化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的来说,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2024年版涵盖了中小学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从教育用房到人居环境、从供配电到消防安全,从施工到装饰美化,均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规范旨在使中小学建筑更加科学合理,提供更好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条文说明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城市正在加速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且在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始普及高级中学阶段的教育。

随着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校园、校舍的条件与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创造适合青少年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办学条件与育人环境,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学校建设标准,使学校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有章可循。

这是制定本建设标准的基本目的。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新建普通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改建、扩建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要视学校已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网、绿化等现状和具体情况,参照本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第三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是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出发制订的,在校舍各类用房的配置和面积指标上,首先要保证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基本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和生活用房,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场地。

同时,面对基础教育改革对校园校舍的条件与环境的更高要求,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创造与完善。

第四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都必须先规划设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建设。

校园规划设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城市规划的要求、周边环境情况和学校现状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

校园规划设计要便于建设单位根据需要和可能分期实施。

第五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认真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同时还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与相关建筑法规的规定。

第二章学校建设规模与校舍用房的组成第六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系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中小学学制和班额人数的规定、生源、实行最佳规模办学的程度、办学的社会效益及有利于合理确定教职工编制、便于教学管理等原则确定。

第七条校舍用房组成中各类用房的设置是根据教育日益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以及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考虑的。

校舍类规划建设标准说明

校舍类规划建设标准说明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类办学条件标准简表
1、普通教室生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2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3平方米。

2、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生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3.0平方米,初中不低于3.3平方米。

3、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生均使用面积:小学不低于1.5平方米,初中不低于1.2平方米。

4、学生厕所:(1)蹲位:小学男生厕所每25人设一个蹲位,每32人设1米长的小便槽,小学女生厕所每12人设一个蹲位;初中男生厕所每30人设一个蹲位,每40人设1米长的小便槽,小学女生厕所每15人设一个蹲位。

(2)生均使用面积:小学0.19平方米,初中0.15平方米。

5、运动场地:小学有200米以上环形跑道(用地面积4375平方米)或不少于6道的60米直跑道(用地面积680平方米);初中有300米环形跑道(用地面积9600平方米)或不少于6道的100米直跑道(用地面积1230平方米)。

78项、计算机台数标准:
1、普通中学生机比8:1 小学生机比10:1(小学不含一、二年级学生)
2、满足信息技术教学1机/生(按最大班额)
注:以上两种算法哪个算出的数字大按哪个填(计算机每台按三千元算)
79项、网络多媒体教室标准:
网络多媒体教1:1,每个教室一套,表上所说一间为一个。

(多媒体教室按一万五千元算)
80项、网络宽带接入:
通信线路能够到达的学校都要接入,500人以上学校光纤接入,其它学校一般宽带接入。

装备类拟定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校舍设置规范解读
一、普通教室
1. 单间使用面积:初中≥56㎡、小学≥52㎡、教学点≥40㎡(96-09年农村标准)。

现行中小学标准分别是67㎡、61㎡。

2. 课桌椅、讲台、黑板规范、齐全、布置合理、整洁完好;每间教室至少配备2种不同高低型号课桌椅或配备高度可调课桌椅。

3. 左采光,照明灯具种类、数量符合规定(9+2或6+2)。

4.平均班额不超过标准(中小学班额省标准分别是50、45人。

中心城区学校及乡镇中心中小学:初中平均班
额≤55人,小学≤50人)。

5.室内设施配置原则:齐全、规范、完好、整洁
室内设施:包括课桌椅、黑板、讲台、多媒体终端设备、网络接口等,后墙宜设置展示板,有条件的宜设储物柜。

课桌椅: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规格符合《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标准。

每间教室至少配备2种不同高低型号课桌椅。

黑板: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为0.8~0.9米,中学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教室采光:应为左采光,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

教室照明:标准为:桌面平均照度300Ix。

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根据间数相应配置),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

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7-1.9米。

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中小学校电气设计标准规定了黑板灯大致悬挂高度、水平距离,具体根据标准、黑板位置和实际确定)。

参考文件资料:《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及补充规定,《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
二、学科专用教室
1.学科专用教室数量、使用面积标准:
⑵《办学条件标准》对小学专用教室间数、使用面积要求(学校班数介于12-17、18-23、24-29、30-35之间的,分别按12、18、24、30配备,超过36个班的,需增加1间):
⑶设3年级的教学点应设置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教室)和计算机教室。

2.室内固定设施要求:
⑴实验室及辅房主要设施:
常规实验室:一般应有书写板、演示讲台、电源系统、灭火设施、学生实验桌(水电到桌,物理只设一套水嘴及水槽)、凳。

小学科学:水、电(低压直流电)到桌。

至少每学科实验室有一间配备多媒体终端设备。

实验员室:办公桌椅、管理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接口、资料柜。

实验员室与准备室可以合用。

但化学准备室不宜与实验员室合用。

各学科实验准备室:实验准备台、水嘴及水槽、电源、灭火设施、仪器小车、储物柜、常用维修工具、维修工作台。

⑵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设施:讲台、无尘白板、服务器、交换机、稳压电源、网络信息口、UPS 电源、灭火设施;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台及座椅、学生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学生计算机台及学生凳。

⑶艺术类教学用房主要设施:
音乐室:黑板(五线谱示教板或五线谱黑板)、钢琴、节拍器、多媒体设备、教师座椅、学生座椅。

必要时可设合唱台、器具柜、音响系统、。

舞蹈室:钢琴、节拍器、音响系统、把杆、照身镜,宜采用暖性地面(木地板或地板革等),不得使用吊灯、吊扇。

有条件的宜设衣柜、鞋柜、多媒体设备。

美术(书法)教室:一般配备书写板、演示讲台、多媒体设备、教师座椅、教具柜、水嘴及水槽。

多间美术教室的宜按教学内容设置。

写生教室还应配静物台,写生架、写生板、写生椅,衬布及遮光窗帘;国画、书法教室应配书画桌椅、书画毡、书画文具等。

(注意:音美教室首先是教室,要满足班级教学需要)
⑸技术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书写板、演示讲台、相关设备和工具、学生工作台、学生凳、灭火设施、陈列柜、工具车、水嘴及水槽。

器材依据所开设项目确定。

注意:桌凳、设施应满足最大班额,每一类至少1间应安装多媒体,中8(理、化、生、技术、史地、音、美、计算机),小5(科学、综合、音、美、计算机)。

辅助用房(仪器室、器材室、准备室、实验员室等),各室个数、面积依据班数查看《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及补充规定,见最后附表。

)种类全,橱柜足,仪器器材摆放规范,管理员熟悉标准、数据,帐物相符。

三、公共教学用房
1.公共教学用房使用面积标准:
2.公共教学用房室内固定设施:
⑴图书阅览室:
藏书室应采取通风、防火、防潮、防鼠及遮阳等措施。

配备书架、报刊架、出纳台、书柜、目录柜(采用计算机管理的不配备)、文件柜、陈列柜、办公桌椅、灭火器、装订设备等安全设备等。

提倡实行计算机管理,逐步配备计算机、录音、扫描仪、复印、刻录机、打印机、文献保护等设备。

阅览室应配备阅览桌椅、报刊架,开架阅览的应配备书架。

座位数量:小学教师阅览室同时兼作会议室的,按全体教师设座位(与会议室分设的阅览室设座比例可以与初中相同);学生阅览室小学宜按全校学生人数的1/20;
⑵多功能教室(综合电教室、合班教室、阶梯教室):各校在不低于规定面积标准情况下,可根据情况,确定多功能教室个数和每间的使用面积。

面积较大的多功能教室应设计为阶梯状。

应配备:书写板、座椅若干、讲台、电源、多媒体终端及投影设备、音响(扩音设备)、灭火器、中控系统。

⑶体育、健康用房:体育健康用房主要包括体育活动室(体育馆)、体育器材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体质测试室。

体育活动室(体育馆):中学30个班以上的体育活动室(体育馆)内应设置篮排球场、乒乓球场地、器材室、更衣室等,其余小型体育活动室主要用于雨雪天气的室内体育课、体育及文娱活动,可配备相关设施。

体育器材室:应配备器材陈列架、球筐、办公桌椅等。

心理咨询室:设置应为保护学生隐私提供方便,室内环境应温馨。

心理咨询室应独立设置,不得与其他室合用。

设施主要包括:沙发、茶几、计算机、打印机、电视机、影碟机、收录机、小型情绪调节器械、常
用心理测量工具和统计软件、心理图书资料、资料柜等。

卫生保健室:应配备诊察桌凳、诊察床,及规定的器材器械。

科技活动室:科技活动室一般配备学生操作台、凳和工具材料柜、陈列柜,活动器材依据开展的科技活
动项目配备。

四、学生生活用房设置标准
1.学生宿舍有取暖、降温设施,且楼房每层楼有盥洗室、卫生间,平房宿舍在宿舍区设置厕所和洗刷间(设施),盥洗设施满足需要。

2.食堂设施、餐厅餐桌椅、洗刷设备基本齐全;能为学生热饭;
3.宿舍、食堂生均使用面积分别不低于3㎡、1.5㎡。

4.学校能给学生提供饮用热水,且饮水器数量充足。

宿舍主要设施:公用设施包括取暖、降温设施,每层楼设盥洗室(浴室)(中小学设计规范盥洗槽应按每12人占600mm长度或一个水龙头计算);、卫生间;平房宿舍应在宿舍区设厕所、洗刷间(设施)。

寝室设施包括床铺、储物柜等。

宿舍应悬挂窗帘,有安全防护措施等。

食堂主要设施:初加工、烹调、备餐间、仓库应分设或分区设置,且食品加工必须生熟分开;加工设备主要有合面机、馒头机、蒸饭设施、炒菜设施、洗菜设施、面案菜案等初加工设施等。

餐厅主要设施:餐桌、餐凳满足学生就餐需要,洗刷设施齐全。

饮用热水设施:设有开水房或在教学区设有饮水机(电开水器),并有热水供应(中小学设计规范:教学楼内应分层设饮水处。

宜按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

附:1、某省普通小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
注:1、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2、综合电教室更名为多功能教室,与多媒体教室、农远教室合用。

3、机动教室、科技活动室为补充规定中新增校舍。

4、体育活动室24班以上调整为必配,面积为300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