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_CT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诊断中的价值_洪亮
pet ct检查报告

pet ct检查报告——解读与分析PET CT检查是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检查技术,它可以在人体内发现疾病的细微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信息。
PET CT检查的报告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它记录了疾病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等重要信息,对于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本文将从PET CT检查的基本原理、检查报告的结构和组成等方面,对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深入了解的内容。
一、PET CT检查的基本原理PET CT检查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注射少量的放射性药物进行扫描检查,来观察人体内代谢、生理和病理变化的成像技术。
PET CT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能够准确显示分子水平的代谢和生理活动,主要用于发现各种肿瘤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二、的结构和组成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报告概述:主要描述检查的目的、检查日期,断言与说明,简要概括本次PET CT检查的情况。
2、影像描述:主要描述影像的质量、区域、范围、强度等,以及病灶的大小、数量、位置和形态等特征,为接下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3、显示结论:对病灶的性质进行判断,如恶性或良性、转移或原发等,向医生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诊断结果。
4、报告结论:综合整个报告的内容,提出全面、准确的诊断结论,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病人的病史、影像学诊断及实验室检查等因素。
三、的解读和分析1、影像质量的评估:在报告中,应该对影像的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图像质量、图像分辨率、扫描范围和体位等因素,同时也需要对扫描区域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解。
2、病灶的定位和表现:在报告中,病灶的大小、形态、数量和位置等因素都需要进行描述,这些因素对于病灶的定性和定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定位准确、描述完整能够有效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3、病灶的性质判断:在报告中提出病灶的性质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恶性病变、良性病变、转移或原发等情况都需要进行准确判断,在诊疗中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张智显【摘要】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检出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颈部转移癌原发灶的检测以传统检查方法为主,近年来全内镜检查随机活检、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激光介导荧光内镜和基因检测等技术提高了原发灶的检口率.根据淋巴结转移部位、病理类型、N分期等对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现重点对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的传统和新近发展的诊治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0(016)010【总页数】3页(P1491-1493)【关键词】颈部转移癌;不明原发灶;诊断;治疗【作者】张智显【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昆明6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7.91;R73-37大部分颈部转移癌可通过临床检查及各种辅助检查找到原发灶,但是 2%~9%的患者经过全面仔细检查后仍然无法发现原发灶[1],此类患者查寻原发灶的过程是费时、费力的,中位生存期却大约只有 8个月[2]。
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尚无大型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因此存在很多争论。
转移癌虽容易明确诊断,但寻找原发灶则有困难。
原发灶隐匿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3]①机体免疫机制控制了原发灶,原发灶自行消退;②原发灶太小,不能被目前的检查方法所发现;③原发灶位置隐匿,暂时不易被发现;④原发灶恰位于放射野内,在转移灶放疗的同时被控制;⑤原发灶在颈部软组织内,颈清术时被一并切除或虽未被切除;⑥转移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原发灶不同,使原发灶尚未发现,患者就死于转移癌。
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metastaticcarcinoma,UPCMC)的定义包括:①一个或多个颈部肿块经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癌;②没有恶性肿瘤病史或不明病灶手术史;③没有明确的某器官系统相关症状;④没有原发肿瘤的临床和实验报告证据。
PET-CT活性参数用于评估实体肿瘤疗效的分析

PET-CT活性参数用于评估实体肿瘤疗效的分析发表时间:2019-09-23T10:51:17.0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0期作者:孙永凯曹阳王亮宋佰玉郝艳艳[导读] PET-CT是实体肿瘤疗效评估的有效方法,对实体肿瘤疗效评估较CT及MR具有优势。
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PET-CT代谢活性参数的特点,进一步明确代谢活性参数在实体肿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PET-CT用于实体肿瘤疗效评估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开展临床应用。
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0例肿瘤患者的PET-CT的初诊及复诊的检查结果。
结果通过测量代谢活性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肿瘤代谢体积(MTV)、病变总体糖酵解(TLG)的数值,对比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PET-CT检查,病情缓解时各项代谢活性参数的数值均在下降。
结论 PET-CT是实体肿瘤疗效评估的有效方法,对实体肿瘤疗效评估较CT及MR具有优势。
关键词:代谢活性参数;PET-CT;分析;肿瘤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在实体肿瘤的治疗当中,化疗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很明显的毒副作用,为了能使患者的治疗收益更大,应该尽早制定出符合患者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PET-CT利用代谢活性参数的变化来评估肿瘤治疗的疗效,主要的代谢活性参数包括最大标准摄取值(SUV)、肿瘤代谢体积(MTV)、病变总体糖酵解(TLG),都是PET-CT检查中应用到的半定量参数,其中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最为常用,最大摄取值(SUV)是评价肿瘤糖代谢的一个半定量参数,是静脉注射18F-FDG以后局部肿瘤摄取18F-FDG的放射性活度与全身18F-FDG放射性活度的比值,并且通过体重进行校正。
SUVmax是在肿瘤感兴趣区内SUV最高的像素,因其受客观因素影响小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代谢体积(MTV)已逐渐成为研究热门.同SUVmax比较,MTV能更好的显示肿瘤整体摄取FDG的情况,能够反应肿瘤的负荷情况;病变总体糖酵解(TIG)是结合了肿瘤代谢体积及代谢高低(SUVmean)的半定量参数,能够反应肿瘤整体代谢的情况。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临床诊断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临床诊断陈金影;蔡虎;徐清华【摘要】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是一类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转移性,但是无法明确原发位点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原发灶不明转移癌是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列第4.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治疗以经验性化疗为主,患者预后普遍较差.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从而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用于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方法主要有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分子检测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并已逐渐应用于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本文就原发灶不明转移癌的临床诊断方法相关进展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7(009)001【总页数】6页(P67-72)【关键词】原发灶不明转移癌;分子诊断;基因检测【作者】陈金影;蔡虎;徐清华【作者单位】杭州可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88;杭州可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88;杭州可帮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88【正文语种】中文原发灶不明转移癌(carcinomas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指一类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转移性,但是经过详细检查和评估仍不能确定原发位点的恶性肿瘤。
大约有15%的癌症是由于转移灶的症状而被发现。
通过临床、影像和病理诊断可以明确大部分的原发位点,但仍有1/3的转移癌原发位点不明,即真正意义上的CUP[1]。
世界范围内,CUP大约占所有新发癌症的3%~5%,位列最常见的十大癌症之一,死亡率排名第4位。
CUP中位诊断年龄约为60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2⁃4]。
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2.8%的CUP患者存在家族遗传性[5]。
CUP具有病史短,非特异性全身症状;80%的患者有腺上皮分化;约30%的患者出现3~4个器官累及;预后差等临床特征[6⁃7]。
pet-ct报告

pet-ct报告PET-CT报告。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王小明。
性别,男。
年龄,55岁。
检查日期,2022年1月15日。
临床病史:王小明患有肺癌病史,曾接受手术治疗和化疗,近期出现咳嗽、胸闷等症状,需进行PET-CT检查。
检查目的:评估肺癌的复发情况,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检查方法:采用FDG PET-CT联合检查,口服禁食6小时后,静脉注射18F-FDG(5.18mCi),60分钟后进行全身PET-CT扫描。
检查结果:PET-CT图像显示,右肺上叶见一直径约2.5cm的肿块,代谢活性增高,SUVmax为8.2。
右肺门、纵隔多个淋巴结肿大,代谢活性增高,SUVmax为6.5。
骨盆、腰椎、肋骨多发骨转移灶,代谢活性增高。
PET/CT融合图像提示右肺上叶肿块伴多发淋巴结和骨转移。
诊断意见:1. 右肺上叶原发灶,伴多发淋巴结和骨转移。
2. 肺癌复发,临床分期为Ⅳ期。
建议:1. 根据PET-CT结果,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考虑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2. 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定期复查PET-CT,评估疗效和病情进展。
注意事项:1. 化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2. 避免感染、保持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结语:PET-CT检查结果提示王小明肺癌复发,临床分期为Ⅳ期,需要综合治疗方案。
医生将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希望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共同抗击疾病,祝患者早日康复!。
食管癌PETCT显像专题知识

PET/CT显像在食管癌原发灶诊疗中旳作用
• CT扫描—能够清楚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旳关 系,能够显示食管壁旳厚度,病灶 大小、肿瘤 外侵旳范围及程度
• 不能诊疗正常大小转移淋巴结,难以诊疗食管周 围转移淋巴结
PET/CT显像在食管癌原发灶诊疗中旳作用
• 食管内镜超声(EUS)是探测食管原发灶和癌旁 淋巴结旳另一理想工具,但检验成果旳精确性较 大程度地依赖操作着旳经验水平,对食管梗阻旳 患者则无能为力
PET/CT显像在食管癌原发灶诊疗中旳作用
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疗中旳作用
• PET/CT 一次检验可取得全身旳断层图像,在食 管癌合理分期、复发与淋巴结转移定性及疗效评 价等方面旳作用日益受到注重,PET/CT诊疗食管 癌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精确性均明显优于CT,这 是因为其检验成果及诊疗根据并不但限于淋巴结 大小和形态,以SUV值表达淋巴结功能代谢状态 旳变化使临床诊疗更客观
肿瘤复发或疤痕有困难。 • 对治疗疗效旳判断不敏感。
PET/CT旳优势
• PET/CT是将反应人体高辨别率解剖构造旳CT和
反应人体功能、生化代谢及进行分子影像研究旳 PET两者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所形成全新、最先 进旳功能分子影像设备,是目前在临床应用中最 佳旳分子影像设备,它旳优势在于经过一次成像 不但能提供精确旳全身解剖图像,而且能够同步取 得不同组织器官特定旳生物代谢分布图,对各组 织器官旳多种病灶进行精确旳定位并进行特征判 断或者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PET/CT具有PET 无法相比旳优势,所以近年PET逐渐被PET/CT取 代了。
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

doi:10.3971/j.issn.1000-8578.2023.23.0770原发灶不明肿瘤的诊断技术现状及进展戚鹏1,2,孙益丰3,4,徐清华4,5,周晓燕1,2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QI Peng 1,2, SUN Yifeng 3,4, XU Qinghua 4,5, ZHOU Xiaoyan 1,21.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 Shanghai 200032, China;2. 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3.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Medical Epigenetics, Institutes of Biomedical Scienc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4. Canhelp Genomics Co., Ltd., Hangzhou 311100, China;5. Xuzhou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Transformation, Department of Genetics,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Xuzhou 221004, 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ZHOUXiaoyan,E-mail:135****************戚鹏 医学博士,副研究员,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技术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专业委员会技术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技术学组成员。
18F-FDG PET/CT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

注射 F F G.闭光 、安静 休 息 4 ~ 0 i 行 全身 P TC —D 0 6 r n后 a E /T
检查 。检 查时 嘱 患 者平 静 呼 吸 。先 行 定 位 扫描 ,确 定 C T和 P T 扫 描 范 围 后 行 全 身 C 扫 描 , 扫 描 参 数 为 1 0 V、 E T 2k 1 0 A , i h为 1 , 建 层 厚 、 距 为 37 mm, 阵 5 2 4 m s Pt c . 重 5 层 . 5 矩 lx 52 1 ;再 行 相 同 范 围 的 P T扫 描 , . i 床位 , D采 集 模式 , E 3 mn 5 / 2 用 C T数据 行 衰 减校 正 ,图像 重 建 采 用有 序 子 集 最 大期 望 值 法 ( S M) 图像 融 合通 过 X l i 工作 站 显 示 。 OE , ee s r
Di g a nosi l S tc vaue of F-FDG PET/ CT n i m e a t i t o p n t satc um r of s i e
毛 庆 聪 , 丙 江 刘
( 警 浙江 总 队 医 院放 射 科 , 江 嘉 兴 武 浙 34 0 ) 100
M i -og I i i g A0 Qn cn,LU B, a g n
(eate tf R dooy h i gPoi e C rsH sil C ieeP ol’ A i d P le Fre D pr n ai g,Z e a r n o o t , h s epe S e oc ocs m o l jn vc p pa n F n i
20 0 4年 l 2月 - 0 7年 2月 我 科 1 5 20 2 2例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经 F F G P TC — D E / T诊 断 的脊 柱 骨转 移 瘤 15例 , 所有 病 例 3 均 经 3 6个 月 随 访 ,部 分 单 发病 例经 手 术 证 实 。其 中 男 8 - 8 例, 4 女 7例 , 龄 3 — l岁 , 年 08 中位 年 龄 5 9岁 。 3 1 5例 中原发 于 肺癌 7 5例 ( 5 %) 5. 6 ;结 、直 肠 癌 1 例 ( .%) l 81 ;肝癌 7例 ( . ) 乳 腺 癌 7例 ( . ) 胃癌 6例 ( . ) 鼻 咽 癌 6例 5% ; 2 5% ; 2 44 ; % ( - ; 管 癌 4例 ( . ) 甲 状 腺 癌 3例 ( . ; 他 1 44 %) 食 3 % ; 0 22 %1. 4 ; 1 5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果
2.1 原发灶和新转移灶检出情况 37 例患者经 PET-CT 扫 描后, 找到原 发灶 25
例,检出率为 67.6%(25/37),包括肺癌 12 例,鼻咽癌 5 例,食管癌、喉癌、口咽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胰腺 癌、子宫体癌、结肠癌各 1 例。 其中,10 例经活检病 理证实,1 例为手术病理证实,14 例为临床诊断和随 访明确原发灶。 假阴性 1 例,PET-CT 检查未发现原 发灶,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假 阳性 2 例,PET-CT 分别提示胃癌、 甲状腺癌可能, 其中 1 例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为慢性活动性胃炎, 另 1 例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 状腺肿。 PET-CT 检测原发灶的敏感度为 96.2%(25/ 26),特异性为 81.8%(9/11),阳性预测值为 92.6%(25/ 27)。 至随访结束时, 共有 26 例找到原发灶, 包括 PET-CT 检 查 找 到 25 例 和 PET-CT 检 查 后 手 术 证 实 1 例。 2.2 转移灶不同因素对原发灶检出率的影响22低未分 Nhomakorabea癌4
2
2
诊断方法
病理
32
20
12
临床
5
5
0
0.077 0.065 0.509 0.935 0.122
表 2 不同转移部位原发灶来源比较
转移灶部位
例数
原发灶部位 头颈部 其他部位 检出率(%)
颈部淋巴结 11
7
4
63.6
其他部位
14
1
13
7.1
合计
25
8
17
32.0
2.4 PET-CT 检 查 对 CUP 患 者 临 床 分 期 和 治 疗 的 影响
PET-CT 在原发灶不明转移癌诊断中的价值
洪 亮 1,徐校成 1,潘建虎 2,陈占红 3,黄 健 3,曹文明 3,邵喜英 3,王晓稼 3 (1.杭 州 市 萧 山 区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浙 江 杭 州 311200;2.解 放 军 第 117 医 院 ,浙 江 杭 州 310013;3.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 杭州 310022)
转移灶部位、 病理类型以及转移灶是否经病理 学证实与 PET-CT 原发灶检出率 之间无相关 性,见 表 1。 2.3 头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其他部位转移原发灶来源 比较
找到原发灶的 11 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7 例 被诊断为头颈部肿瘤(鼻咽癌 5 例,口咽癌、喉癌各 1 例),原发灶为头颈部肿瘤的比例为 63.6%(7/11);而 14 例非颈部淋巴结转移者,仅 1 例原发灶来源于头 颈部 (甲状腺癌), 原发灶为头颈部肿瘤的比例仅为 7.1%(1/1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见表2。
PET -CT 仪 器 为 GE 公 司 生 产 的 Discovery PET-CT 扫描仪,18F-FDG 由 GE PETtracer 回旋加速 器生产,放化纯皆大于 95%。患者全身 PET-CT 检查 均在解放军一一七医院 PET-CT 中心进行。 所有患 者 PET-CT 检查前均禁食、禁 水 6h 以上,检 查当日 空腹 血糖浓度控 制在正常范 围内。 18F-FDG 注射剂 量按 5MBq/kg 计算, 注药后平卧休息 45~60min 采 集图像。 CT 采集条件:140kV,160mA,层厚 3.75mm, 显像范围为颅顶部至耻 骨联合以下 。 PET 采用 3D 采 集 模 式 ,头 部 扫 描 6min/床 位 ,体 部 扫 描 3min/床 位。 1.3 PET-CT 图像分析
通讯作者:王晓稼 收 稿 日 期 :2010-07-20 ;修 回 日 期 :2010-08-30
肿瘤学杂志 2010 年第 16 卷第 10 期
癌 患 者 行 PET-CT 检 查 结 合 临 床 资 料 的 回 顾 性 分 析, 探讨 PET-CT 在诊断原发灶不明转移癌中的临 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肿瘤学杂志 2010 年第 16 卷第 10 期
表 1 转移灶不同因素对原发灶检出率的影响
相关因素
原发灶
例数
P值
找到 未找到
转移灶部位
颈部淋巴结
20
11
9
其他部位
17
14
3
颈部淋巴结部位
左颈
10
3
7
右颈
8
6
2
双颈
2
2
0
病理类型
鳞癌
14
9
5
腺癌
13
9
4
低未分化癌
5
2
3
颈部淋巴结病理
鳞癌
12
7
5
腺癌
4
1.1 患者资料 2006 年 7 月至 2007 年 10 月,浙江省肿瘤医院
住院治 疗的 CUP 患者 37 例 ,其中男性 26 例 ,女性 11 例,年龄 23~76 岁,平均年龄 53 岁。 转移癌部位
787
Journal of Oncology,2010,Vol.16,No.10
分别为淋巴结转移 25 例(其中颈部淋巴结 20 例,腹 股沟淋巴结 2 例, 腋窝淋巴结 2 例, 纵隔淋巴结 1 例),骨转移 4 例,腹膜转移或腹水 3 例,胸腔积液 3 例,肺和脑转移 1 例,胸痛 1 例。 32 例(86.5%)患者 转移灶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鳞癌 14 例,腺癌 13 例, 低分化或未分化癌 5 例;另有 5 例未做活检,但综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等,高 度怀疑为恶性肿瘤。 所有患者均无恶性肿瘤病史, PET-CT 检查前有 2 例患者曾行全身化疗各 1 个周 期和 2 个周 期,1 例患者曾 行腹腔灌 注化疗 2 次 ,1 例患者曾行放疗 2 次, 其他患者均未接受放化疗等 抗肿瘤治疗。 在 PET-CT 检查前一个月内,所有患者 均经仔细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胸、腹、盆腔 各部位有关的常规影像学等检查 (X 线、CT、MRI、B 超 等)。 全 部 患 者 在 PET-CT 检 查 前 均 未 明 确 原 发 灶。 1.2 PET-CT 仪器及扫描
摘 要: [目的] 探讨 18F-双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PET-CT)在原发 灶不明转移癌(CUP)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 37 例 CUP 患者进行 PET-CT 全身扫描,分 析 PET-CT 扫描图像、临床资料、转移灶部位和病理等以评价 PET-CT 的诊断价值。 [结果] ①37 例 CUP 患者经 PET-CT 检查,发现原发灶 25 例,原发灶检出 率 为 67.6%(25/37);假 阴 性 1 例 ,假 阳 性 2 例,PET-CT 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 96.2%(25/26)、81.8%(9/11)。 ②40.5%(15/37)患者发现的新转 移灶,72.9%(27/37)患者抗肿瘤治疗策略有所改变。 ③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其原发灶更多来源于头 颈部肿瘤(P=0.004)。 [结论] 结合转移灶病理等临床信息,PET-CT 在 CUP 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主 题 词 :PET-CT;肿 瘤 ;肿 瘤 ,未 知 原 发 灶 ;诊 断 中图分类号:R730.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70X(2010)10-0787-04
PET-CT 探 测 到 可 疑 原 发 灶 为 PET-CT 阳 性 , 未探测到任何可疑原发灶 (即使探测到其他部位转 移灶)为阴性。 可疑原发灶经随后的病理或临床确认 为真阳性,若证实不是原发灶为假阳性。 PET-CT 检
788
查 阴 性 患 者 至 随 访 结 束 时 (随 访 时 间 为 3 个 月~1 年) 仍未找到原发灶为真阴性, 如经其他诊断方法 (影 像 学 检 查 或 手 术/活 检 病 理 ) 发 现 原 发 灶 , 则 为 假 阴性。 根据 PET-CT 所检出的疑似原发灶,进一步行 活 检 或 手 术 以 得 到 病 理 学 确 认 ( 金 标 准 ); 如 果 无 法 得到病理学证据, 其他影像学和临床随访证实方法 也可接受。 1.5 统计学处理
The Value of PET -CT in the Diagnosis for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Site
HONG Liang1, XU Xiao-cheng1, PAN Jian-hu2, et al.
(1.Xiaoshan First People Hospital, Hangzhou 311200, China; 2.PLA 117 Hospital, Hangzhou 310013, China)
原发灶不明转移癌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site,CUP)约 占 所 有 恶 性 肿 瘤 的 3%~5%,患 者 大 多 预后较差 。 [1~3] 由于肿瘤治疗与原发 肿瘤的部位 、病 理类型、分期等密切相关,因此尽早确定肿瘤的原发 部位极其重要。 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ic-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和免疫组化等手段的 广泛应用,原 发灶检 出率显著提高。本研究通过对 37 例原发灶不明转移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value of 18F-FDG PET-CT for detecting 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site (CUP) . [Methods] Thirty- seven patients with CUP underwent 18F-FDG PET-CT whole body imaging. The PET-CT findings,clinical date, metastatic site and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sults] ①Of 37 cases undergoing PET-CT primary tumor was detected in 25 cases with primary tumor detected rate of 67.6%(25/37); false negative, 1 case; false positive, 2 cases. The PET-CT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rate was 96.2%(25/26), 81.8%(9/11) respectively. ②New metastatic lesion was found by PET -CT imagings in 40.5% (15/37) cases, the treatment strategy was changed in 72.9% (27/37) after PET-CT imaging. ③Neck lymph node metastasis cancer was found most in head or neck cancer (P= 0.004). [Conclusion] Whole body PET-CT imaging combined with pathology of metastatic les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e of CUP. Subject words: PET-CT; neoplasms; neoplasm, unknown primary site; dia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