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4.1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4.1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不等式。它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比较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做出正确,学生容易混淆,如“乘以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改变”等,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进行巩固;
-难点二: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出现错误,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
-难点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分析,并给出具体的解题步骤。
-重点二:详细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如可加性、可乘性、对称性等,并通过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重点三:以具体不等式为例,演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强调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特别是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2)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正确进行移项、合并同类项和系数化为1;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反复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情况?”(例如:比较两个人的身高)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与性质;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4.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1.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和猜想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明确知识点和解题方法;2.讲解、演示和引导法:通过示例讲解、演示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评价和反思法:通过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和课堂反馈等方式,促进学生评价和反思所学知识和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理解不等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通过例题引导学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让学生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进一步加深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

第三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包括图像法、代数法等,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题练习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第四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包括代数法、消元法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题练习,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第五步:团队合作练习组织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和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步:课堂总结通过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和思考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五、教学评价本次课程设计的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的质量评价;2.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表现的评价;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评价;4.小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4.1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4.1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在课堂小结环节,引导学生总结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解法及其应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6.分层作业,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7.教学评价,关注成长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思维发展。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然而,由于不等式的解法与方程有所不同,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不等式概念的理解程度,关注学生对不等式符号的认识和运用。
2.学生在解不等式过程中,对不等号方向变化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3.学生在运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困惑,如忽视等号的情况等。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
4.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自信心。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

2.4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2.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

3、让学生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过程,通过类比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学习重点: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学习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学习过程:【复习提问】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什么?下列四个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x2-4=0B、x+4= 2xC、 x+y= 2xD、2/x-1=1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若m>n,下列不等式不成立的是()A 、m +2>n +2B 、 m-5>n-5C 、 2m >2nD 、 - 3m >-3n【尝试归纳】观察并归纳下列不等式 (1)6+3x>30 (2)x+17<5x (3)x>5 (4)41010002.0>⨯x 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点?这些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 整式 ),只含有( 1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 一元一次不等式 )。

归纳概念要点。

【概念运用】1、请同学们说出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下列不等式中,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A 、4>1B 、3x -24<4C 、12x <D 、4x -3<2y -7 3、若 51)2(1>---m xm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______【例题讲解】例1.解不等式3-x<2x+6,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提醒:1.尝试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吗?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在过程上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何异同?解:两边都加-2x,得3-x-2x<2x+6-2x.合并同类项,得3-3x<6两边都加-3,得3-3x-3<6-3.合并同类项,得-3x<3.两边都除以-3,得x>-1.总结: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大致要分五个步骤进行:(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1。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 2.4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教学设计执笔人:晏琳 审核:八年数学组 时间: 2017.3.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养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三、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1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1) 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什么?(2) 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

①x -4<6 ②2x >x -5 ③6431<-x ④x x 513154+≥- (3)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二)、指导自学,小组合作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先个人思考,后小组合作学习。

导学案如下:1. 观察下列不等式:(1)6+3x>30 (2)x+17<5x (3)x>5 (4)41010002.0>⨯x 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点?2.归纳: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3.下列不等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1) 3x +2>x –1 (2) 5x +3<0(3)x 1+3<5x –1 (4) x (x –1)<2x4.解不等式3-x<2x+6,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通过自学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类似之处?有什么不同?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三)、学生讲解,教师点拨5.解不等式2(1—3X )>3X ﹢20,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6.解不等式22-x ≥3x -7,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重点点拨5题和6题。

(1)5题易出错的地方是:去括号时漏乘,移动的项没有变号。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

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第一课时设计思路说明:1.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本课使用类比教学的方法,从方程到不等式。

2.通过观察不等式的共同特征,并给这一类不等式起名字引入新课。

从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判断,学生思维具有连贯性。

3.通过类比,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解法。

巩固运用环节,给出相关习题,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合并认知,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结尾,随机抽查同学提问关于本节课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本课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间隔性复习。

教材分析这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在理解不等关系的基础上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形成过程。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和小组活动,理清学习的思路,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跟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应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不等式组的概念2.对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讲授与练习相结合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鼓励学生思考五、教学过程预习复习阶段1.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引出不等式组的概念。

新知引入阶段1.通过举例子,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2.引入对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讲授与练习阶段1.讲解不等式组的解法。

2.演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

3.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拓展阶段1.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2.引导学生拓展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

3.组织课外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小测验2.组织学生参加竞赛3.个人总结和学生评价七、教学资源教科书、练习册、课件、黑板、粉笔、计算器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意识到教师的课程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仍需加强。

本次课程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二章2.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案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第二章2.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课方案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课方案表一、基本信息学校课名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师姓名学科(版本)北师大版章节第二章第五节学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下册二、教课目的1、经过察看函数图象、求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从中领会、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一次函数图象的内在联系。

2、能够用图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理解两种方法的关系,会选择适合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三、学习者剖析:学生的知识技术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为本节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确立了必需的知识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经过前方有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会利用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感觉到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必需性和作用;同时在从前的学习中,经过经历合作学习的过程,拥有了必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提高了合作与沟通的能力四、教课重难点剖析及解决举措教课重难点:要点: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研究.难点:综合运用不等式和函数的知识解决实质问题.1/5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教课方案解决举措:针对教课重难点,联合学生实质,借助几何画板软件动向课件,电子白板标明、聚光灯、拖拽,等功能,实现教课中的数与形的联合,让学生在动向、交互感观中打破教课重难点。

五、教课方案教课环节起止时间学生活媒体作用及分环节目标(’”教课内容析动’”)回首引入0’05”-3’02”上节课我们类比一元在回首中一次方程的解法,根学生思导入新据不等式的基天性考、并学课,同时质,学习了一元一次习本节浸透数学不等式的解法,本节课的学中的类比课我们来研究一元一习目标。

思想。

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播放PPT,借助幻灯片展现学习目标,利用白板标明,齐集学生注意力。

函数y=2x-5的图经过察看象,察看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函数图电子白板标明象,进一功能,提高学步理解一生注意力次函数的(1)x取哪些值时,2.活动探有关知2x-5=0?究、合作学识,让学习生从整体上感觉利2)x取哪些值时,学生先用一次函2x-5<0?合作交流,再总数图像可结提炼以帮助解升华决一元一(3)x取哪些值时,次方程、2x-5>0?几何画板动画一元一次课件,白板拖2/53’03”-22’25”不等式的动功能,直观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课教学设计
课题:4.3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经历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的学习,对不等关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本节的学习中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对不等式的性质的利用加深对解不等式的理解。

学生在学习中要能将本节内容与上节内容联系起来,强化数轴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整合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形成及其解集的表示,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经历将所给的不等式转化为简单不等式的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和构造过程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巩固过程。

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与上节课联系起来,重视将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从而指导学生体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让学生体会和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形成过程;第二是让学生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形成过程;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二)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四、教法分析:启发式
五、学法分析:探究、讨论
六、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活动内容:复习提问:
(1)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什么?不等式的解和解集呢?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本环节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进行,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

活动目的:通过问题,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以及不等式的意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不等式的解集,为后面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提供条件,同时让学生体会等式与不等式之间所蕴含的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第二环节新课讲授
探究活动一: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
观察下列不等式:
(1)6330
x
+> (2) 5
x> (4)
10 0.021004
x
>

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点?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对上述不等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其异同,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比,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培养其化归、转换的意识。

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发言讨论,教师在总结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向学生强调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主要特征。

活动2: 判断幻灯片出示的不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题略) 本环节采用接龙方式让学生进行判断课件的不等式是否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活动目的:让学生明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主要特征.
活动3:巩固概念,构造一元一次不等式
想一想:在前面几节课中,你列出了哪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试举两例,并与同伴交流。

让其中两位同学上黑板展示他们构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如4235
x x
-<+,并让其他学生判断是否为一元一次等式。

活动目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不仅会识别一元一次不等式,而且回味得到不等式的建模过程,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不等式。

活动的注意事项: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交流。

探究活动二:利用不等式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1:解不等式4235x x -<+,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提出问题:
1、你能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吗?试一试。

2、在解不等式的过程中是否有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的步骤?能否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
3、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中,应注意什么?
活动目的:利用学生构造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
1.体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感受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类似之处。

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不等号以及端点的情况。

例2:解不等式2723
x x --≥,并把它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解:去分母,得 ()()3227x x -≥-
去括号,得 36142x x -≥-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520x ≥
两边都除以5,得 4x ≥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本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其中两名同学进行板演,之后其他同学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并形成理论性的求解过程,感受与解方程之间的区别联系。

活动目的: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经历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即化为“x>a ”或“x<a ”的形式)的过程。

活动三:归纳总结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大致要分五个步骤进行:(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5)系数化1。

在(1)和(5)中,如果乘数或除数是负0 1 -1 -2 2 3 4 5
6
数,要把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去求解并相互交流做法,通过观察、探讨、交流、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活动内容:随堂练习
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它们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
(1)
1
3
2
x+
-< (2)()
422
x x
-≥+ (3)
145
23
x x
--
<
2.求不等式44124
x+≤
()的正整数解。

活动目的:学生先独立对演算,再小组讨论,教师通过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过程与步骤的理解。

活动的注意事项:每小组派一个学生上台演算,其余学生自行独立计算,教师就演算进行讲评。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元一
次不等式的解法。


(2)你学会了哪些数学方法?(类比的数学方法。


(3)你觉得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题步骤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如果乘数或除数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活动目的:课后小结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维的能力。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增强学生认识,加深学生印象,强化学生记忆。

活动的注意事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相互交流,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时通过互相补充修正。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习题2.4
板书设计
一、一元一次不等式定义
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