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细部的构造防水及图示
地下工程防水构造

地下工程防水构造5.3.1底板上翻侧墙卷材防水层甩槎与接槎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外挑的结构底板,底板侧端采用模板支模时,防水层的甩槎部位应设置隔离层和临时保护层;接槎施工前,应将临时保护层和隔离层拆除,将防水层上翻铺贴在混凝土结构上(图5.3.1-1);a 甩槎b 接槎图 5.3.1-1 有外挑的结构底板卷材甩槎、接槎防水构造1-底板;2-保护层;3-底板防水层;4-垫层;5-隔离层;6-后切除保护层;7-侧墙防水层;8-卷材加强层2无外挑的结构底板,底板侧端采用砖胎模支模时,防水层甩槎的临时保护墙应高出水平施工缝不小于100㎜(图5.3.1-2);3接槎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底板设置多道防水层时,甩槎长度应错开150㎜。
a 甩槎b 接槎图 5.3.1-2 无外挑的结构底板卷材甩槎、接槎防水构造1-底板;2-保护层;3-底板防水层;4-垫层;5-砖胎模;6-卷材加强层;7-临时保护墙;8-侧墙防水层5.3.2变形缝应根据工程部位、防水等级采用多道设防措施,防水构造见图5.3.2-1、图5.3.2-2、图5.3.2-3。
图5.3.2-1 顶板变形缝防水构造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防水层;4-卷材加强层;5-密封材料;6-填缝材料图5.3.2-2 侧墙变形缝防水构造1-混凝土侧墙;2-中埋式止水带;3-防水层;4-卷材加强层;5-密封材料;6-填缝材料图5.3.2-3 底板变形缝防水构造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防水层;4-卷材加强层;5-密封材料;6-填缝材料;7-垫层;8-保护层5.3.3后浇带防水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图5.3.3):1后浇带迎水面防水部位应设置卷材加强层或其他加强措施;2后浇带须超前止水时,后浇带部位混凝土宜局部加厚。
a 后浇带两侧平直缝防水构造1-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2-遇水膨胀止水条(胶);3-外贴式止水带;4-垫层;5-卷材加强层;6-防水层b 后浇带超前止水防水构造1-先浇混凝土结构;2-后浇补偿收缩混凝土;3-填缝材料;4-中埋式止水带;5-丁基橡胶钢板止水带;6-卷材加强层;7-防水层;8-保护层;9-垫层图 5.3.3 后浇带防水构造5.3.4施工缝部位迎水面增设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不应小于300㎜,施工缝防水构造见图5.3.4。
防水工程细部构造做法BIM三维图

防水工程细部构造做法一、地下室部位防水(一)桩头防水1、混凝土垫层和砖胎膜施工前,接触的素土须夯实。
2、防水施工前,阴角部位使用防水砂浆倒R=50圆角。
3、防水施工前,桩顶须剔凿至混凝土密实处,并清理干净。
4、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时,应连续、均匀,不得少涂或漏涂,并应及时进行养护。
5、防水构造如下图1所示。
图1桩头防水节点图(二)止水螺杆防水细部做法1、地下室穿墙螺杆宜采用三段式止水螺杆。
2、防水施工前须剔除塑料垫块。
3、浇水湿润清除孔内杂物,周边浇水湿润。
4、用防水砂浆封堵内外侧螺杆孔凹槽并压实抹平。
5、防水构造如下图2所示。
图2止水螺杆处防水细部做法图(三)止水钢板节点1、“L”、“Z”、“T”、“十”等异形止水钢板均需提前在场外预制加工。
2、止水钢板焊接采用双面满焊,焊缝要饱满。
3、防水构造如图3所示。
图3止水钢板节点图(四)地下室外墙防水临时保护做法1、阳角防水附加层施工,待面层防水施工完成后,对顶部用沙袋或砌块进行成品保护。
2、防水施工顶部位置根据沙袋或砌砖的宽度进行确定,宽出100mm。
3、防水构造如图4所示。
图4外墙防水接头节点临时保护图(五)防水收口做法1、预留凹槽、檐口:浇筑时须预留防水收口20mm×50mm凹槽或做成60×60檐口,做凹槽时可采用预埋50mm宽板条的方式。
2、清理:将凹槽及檐口清理干净。
3、铺设卷材:凹槽及檐口800mm范围内的卷材必须采取满沾法。
4、收头处理:将凹槽及檐口防水收头处理用密封膏密封,檐口部位卷材铺至檐口底部即可。
5、防水构造如图5所示。
图5防水收口做法图二、厨卫部位防水(一)厨卫管根部防水节点1、厨、浴、厨房间应采取迎水面防水,地面防水应在结构层的找平层上面,并反上墙壁面高出地面150mm。
2、厨、浴、厨房间的地面应向地漏方向找坡1%~3%,地漏口标高应低于地面不小于20mm。
3、所有转角处一律做成半径不小于10mm的均匀一致平滑圆角,不得将圆弧做的太大,否则将会影响墙面装修。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的构造防水及图示

8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的构造防水及图示8.1 变形缝8.1.1 细部构造:1 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当计算沉降值大于30mm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3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宽度宜小于此值。
4 变形缝的防水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防水等级按规范规定要求选用。
变形缝的几种复合防水构造形式见图8.1.1-1、图8.1.1-2、图8.1.1-3。
图8.1.1-1 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外贴式止水带L≥300 外贴防水卷材L≥400 外涂防水涂层L≥400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填缝材料;4—外贴防水层图8.1.1-2 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料复合使用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嵌缝材料;4—背衬材料;5—遇水膨胀胶条;6—填缝材料图8.1.1-3 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1—混凝土结构;2—填缝材料;3—中埋式止水带;4—预埋钢板;5—紧固件压板;6—预埋螺栓;7—螺母;8—垫圈;9—紧固件压块;10—Ω型止水带;11—紧固件圆钢8.1.2 变形缝施工。
1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止水带埋设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2)止水带应妥善固定,顶、底板内止水带应成盆状安设,止水带宜采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
采用扁钢固定时,止水带端部应先用扁钢夹紧,并将扁钢与结构内钢筋焊牢。
固定扁钢用的螺栓间距宜为500mm,见图8.1.2。
图8.1.2 顶(底)板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1—结构主筋;2—混凝土结构;3—固定用钢筋;4—固定止水带用扁钢;5—填缝材料;6—中埋式止水带;7—螺母;8—双头螺杆(3)中埋式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4)止水带的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
防水工程细部构造_图文

❖①不允许有孔洞、缺边、裂口;边缘不整齐不超过10mm; ❖②不允许胎体露白、未浸透;撒布材料粒度、颜色均匀; ❖③每一卷卷材的接头不超过1处,较短的一段不应小于1000mm,接头处 应加长150mm。
“防、排、截、堵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二) 卷材防水层施工
“防、排、截、堵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二) 卷材防水层施工
1.基层要求:基层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屋面工程的质量。 (1)基层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承受荷载时不产生显著 变形。 (2)基层找平层应平整、坚实、清洁、无凹凸形及尖锐颗 粒。(3)铺设屋面防水层以前,基层必须清扫干净。 (4)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5)在与突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以及在基屋的转角处应做 成圆
“防、排、截、堵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二) 卷材防水层施工
2) 热熔法施工: 利用火焰加热器熔化热熔型防水卷材底层的热熔胶进行粘贴的 施工方法。 施工要点: ①施工时,在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滚铺卷材,使之平展,并 辊压粘结牢固,不得空鼓。 ②搭接缝处必须以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胶为度,并应随即刮封 接口。 ③加热卷材时应均匀,不得过分加热或烧穿卷材。 ④厚度小于3㎜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严禁采用热熔法施工。
垂直屋脊铺贴
“防、排、截、堵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二) 卷材防水层施工
2) 施工顺序: 屋面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 较集中部位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 铺贴多跨和有高低跨的屋面时,应按先高后低、先远后 近的顺序进行。 施工段的界线宜设在屋脊、天沟、变形缝等处。
(二) 卷材防水层施工
地下室防水构造图集(图文运用)

地下室防水构造图集(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内容介绍1、疏水构造:防水层和地下结构施工之前,地下水位需事先降至施工面以下不少于500mm处,并持续至后浇带施工完毕。
软土地基上的结构,低于基础底板的坑槽,其垫层下宜设厚度为300~400mm,以砾石粗砂构成的疏水排水层,各疏水排水层以疏水排水通道连接,并引至降水点;排水通道排水坡度为0.5%~1%,地下室周边设置排水明渠,渠宽400~500mm,渠宽低于疏水层底不小于300mm。
2、结构自防水:地下室结构层应选用自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小于S8,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裂缝宽度≤0.2控制;钢筋迎水面保护层厚度≥50。
3、刚性防水层:刚性防水层设计关键控制刚性材料的开裂问题。
除通过掺入密实性防水砂浆(如:LB-7氯丁胶乳水泥砂浆、LB-21环氧乳液水泥砂浆)外,还可根据混凝土及水泥砂浆特性,加入各种抗裂、堵漏型外掺料,克服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开裂以及多孔透气的渗漏根源。
例如:聚丙烯单丝纤维、萘系减水剂、膨胀剂等。
4、涂料防水层:地下室防水工程不宜选用水乳型防水涂料,宜选用反应固化型涂料。
而且,考虑人员长期停留或人员经常活动的要求,应选用无毒无害的防水涂(如:LB-2沥青聚氨酯涂膜橡胶,LB-20SBS 单组份防水涂料)。
5、卷材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总体上比涂料防水层强度高且较耐老化。
但必须考虑卷材多道搭接,收口密封处理。
故本设计有专业提出防水卷材的搭接方法。
……排结合构造图基坑(或桩承台)、疏排水通管道断面图地下室深基坑抽、排水预埋井构造大样地下室外防外涂防水构造图地下室外防外涂防水构造图(I级设防)地下室外防内贴防水构造图(I级设防)外防外贴(涂)法地下室顶板与壁板转角位防水构造外防内贴(涂)法顶板与壁板转角位搭接防水大样。
8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构造防水

8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构造防水8.1 变形缝8.1.1 一般规定本施工工艺标准的适用范围为;适用于地上、地下、土木工程变形缝的建筑施工。
(1)变形缝应满足密封防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检修容易的要求。
(2)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不设或少设,可根据不同的工程结构类别及工程地质情况采用诱导缝、加强带、后浇带等替代措施。
(3)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
(4)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
当沉降差值大于30㎜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5)用于沉降的变形缝的宽度宜为20~30㎜,用于伸缩的变形缝的宽度宜小于此值。
(6)对环境要求高于50℃处的变形缝,可采用2㎜厚的紫铜片或3㎜厚不锈钢等金属止水带,其中间呈圆弧形。
(7)止水带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接头应采用热接,不得叠接,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
(8)中埋式止水带中心线应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止水带不得穿孔或用铁钉固定。
(9)变形缝设置中埋式止水带时,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表面清理干净,止水带损坏处应修补;顶、底板止水带的下侧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边墙止水带内外侧混凝土应均匀,保持止水带位置正确、平直,无卷曲现象。
(10)变形缝处增设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8.1.2 施工准备1.技术交底(1)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2)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发包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的要求,应在执行前向执行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3)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本施工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4)确定施工技术方案,针对防水变形缝的不同部位、不同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条件,编制满足设计要求、相关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方案。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的构造防水及图示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的构造防水及图示一、变形缝(一) 细部构造:1 变形缝处的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 用于沉降和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当计算沉降值大于30mm 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3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宽度宜小于此值。
4 变形缝的防水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防水等级按规范规定要求选用。
变形缝的几种复合防水构造形式见下图。
图中埋式止水带式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处贴式止水带L≥300 外贴防水卷材L≥400 外涂防水涂层L≥400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填缝材料;4—外贴防水层图一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料复合使用1一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一嵌缝材料;4一背衬材料:5一遇水膨胀胶条:6-填缝材料圈一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1-混凝土结构。
2-填缝材料;3-中埋式止水带;4-预埋钢板;5-紧固件压板;6-预埋螺栓;7-螺母;8-垫圈;9-紧固件压块;10-Ω型止水带;11-紧固件圆钢(二)变形缝施工。
1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1) 止水带埋设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的中心线重合。
(2)止水带应妥善固定,顶、底板内止水带应成盆状安设,止水带宜采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
采用扁钢固定时,止水带端训应先用扁钢夹紧,并将扁钢与结构内钢筋焊牢。
固定扁钢用的螺栓间距宜为500mm,见下图。
图顶(底)板中埋式止水带的固定1一结构主筋:2一混凝土结构;3一固定用钥筋:4一固定止水带有扁钢;5一填缝材料;6-中埋式止水带;7-螺母:8一双头螺杆(3)中埋式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4)止水带的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
(5) 中埋式止水带在转弯处宜采用直角专用配件,并应做成圆弧形,橡胶止水带的转角半径应不小于200mm,钢边橡胶止水带应不小300mm.且转角半径应随止带的宽度增大而相应加大,2宜采用遇水膨胀橡胶与普通复合的复合型橡胶条、中间夹有钢丝或纤维织物的遇水膨胀橡胶条、中空圆环型遇水膨胀橡胶条。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节点构造共41页文档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得构造防水及图示
一、变形缝
(一) 细部构造:
1 变形缝处得混凝土结构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 用于沉降与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mm。
当计算沉降值大于30mm 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3 用于沉降得变形缝宽度宜为20~30mm,用于伸缩得变形缝宽度宜小于此值。
4 变形缝得防水措施可根据工程开挖方法、防水等级按规范规定要求选用。
变形缝得几种复合防水构造形式见下图。
图中埋式止水带式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
处贴式止水带L≥300 外贴防水卷材L≥400 外涂防水涂层L≥400
1—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填缝材料;4—外贴防水层
图一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料复合使用
1一混凝土结构;2-中埋式止水带;3一嵌缝材料;
4一背衬材料:5一遇水膨胀胶条:6-填缝材料
圈一中埋式止水带与可卸式止水带复合使用
1-混凝土结构;2-填缝材料;3-中埋式止水带;4-预埋钢板;5-紧固件压板;
6-预埋螺栓;7-螺母;8-垫圈;9-紧固件压块;10-Ω型止水带;11-紧固件圆钢
(二) 变形缝施工。
1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止水带埋设应准确,其中间空心圆环应与变形缝得中心线重合。
(2)止水带应妥善固定,顶、底板内止水带应成盆状安设,止水带宜采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
采用扁钢固定时,止水带端训应先用扁钢夹紧,并将扁钢与结构内钢筋焊牢。
固定扁钢用得螺栓间距宜为500mm,见下图。
图顶(底)板中埋式止水带得固定
1一结构主筋:2一混凝土结构;3一固定用钥筋:4一固定止水带有扁钢;
5一填缝材料;6-中埋式止水带;7-螺母:8一双头螺杆
(3) 中埋式止水带先施工一侧混凝土时,其端模应支撑牢固,严防漏浆。
(4) 止水带得接缝宜为一处,应设在边墙较高位置上,不得设在结构转角处,接头宜采用热压焊。
(5) 中埋式止水带在转弯处宜采用直角专用配件,并应做成圆弧形,橡胶止水带得转角半径应不小于200mm,钢边橡胶止水带应不小300mm、且转角半径应随止带得宽度增大而相应加大,
2 宜采用遇水膨胀橡胶与普通复合得复合型橡胶条、中间夹有钢丝或纤维织物得遇水膨胀橡胶条、中空圆环型遇水膨胀橡胶条。
当采用遇水膨胀橡胶条时,应采取有效得固定措施,防止止水条胀出缝外。
二、后浇带
(一) 细部构造:
1 后浇带应设在受力与变形较小得部位,间距宜为30~60m,宽度宜为700~1000mm。
2 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如必须断开,则主筋搭接长度应大于45倍主筋直径,并应按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后浇带得防水构造见图1-1、图1-2、图1-3。
(二) 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d后再施工,但高层建筑得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混凝土14d后进行;
2 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后浇带部位与外贴式止水带应予以保护,严防入杂物与损伤外贴式水带;
3 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两侧混凝土;
4 后浇带混凝土得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三、穿墙管(盒)
(一)细部构造:
1 穿墙管(盒)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
2 穿墙管与内墙角、凹凸部位得距离应大于250mm、
3 穿墙管应采用套管式防水法,套管外应加焊止水环,见图1一1、图1-2。
1-1穿培份防水构造(一)
1—止水环:2—嵌缝材料;3—主管:4—套管、5—混凝土结构;6—填缝材料
图1-2套管式穿墙管防水构造(二)
1—翼环;2—嵌缝材料:3—背衬材料;4—填缝材料;5—档圈;6—套管:7—止水环;8—橡胶圈;
9—翼盘;10—螺母;11—双头螺栓;12—短管;13—主管;14—法兰盘
4 穿墙管线较多时,宜相对集中,采用穿墙盒方法。
穿墙盒得封口钢板应与墙上得预埋角焊钢焊严,并从钢板上得预留浇注孔注入改性沥青柔性密封材或细石混凝土处理,见图1-3。
图1-3穿墙群管防水构造
1—浇注孔;2—柔性材料或细石混凝土;3—穿墙管;
4—封口钢板:5—固定角钢;6—预留孔
(二) 穿墙管防水施工。
穿墙管防水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采用套管式穿墙管防水构造时,翼环与套管应满焊密实,并在施工前将套管内表面清理干净。
2 管与管得间距应大于300mm。
3 当工程有防护要求时,穿墙管除应采取有效防水措施外,还应采取措施满足防护要求。
四、埋设件
1结构上得埋设件预埋。
2埋设件端部或预留孔(槽)底部得混凝土厚度不得小于250mm,当厚度小于250mm时,应采取局部加厚或其她防水措施。
见下图。
3 预留孔(槽)内得防水层,宜与孔(槽)外得结构防水层保持连续。
五、预留通道接头
(一) 细部构造:
1 预留通道接缝处得最大沉降差值不得大于30mm。
2 预留通道接头应采取复合防水构造形式,见图1-1、图1-2、图1-3。
(二) 预留通道接头得防水施工。
预留通道接头得防水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中埋式止水带,遇水膨胀橡胶条,嵌缝材料、可卸式止水带得施工应符合本节变形缝施工中得有关规定;
2 预留通道先施工部位得混凝土、中埋式止水带、与防水相关得预埋件等应及时保护,
确保端部表面混凝土与中埋式止水带清洁,埋件不锈蚀;
图1-3预留通道接头防水构造(三)
1—先浇泥凝土结构;2—防水涂料;3—填缝材料;4—可卸式止水带;5—后浇混凝土结构
3 采用图(一)-2得防水构造时,在接头混凝土施工前应将先浇混凝土端部表面凿毛,露出钢筋或预埋得钢筋接驳器钢板,与待浇混凝土部位得钢筋焊接或连接好后再行浇筑;
4 当先浇混凝土中未预埋可卸式止水带得预埋螺栓时,可选用金属或尼龙得膨胀螺栓固定可卸式止水带。
采用金属膨胀螺栓时,可用不锈钢材料或用金属膜、环氧涂料进行防锈处理。
六、桩头
(一)细部构造:
桩头防水构造形式见下图
圈桩头防水构造(一)
1—结构底板;2—底板防水层: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6—桩墓受力筋;7—遇水膨胀止水条;8—混凝土垫层;9—桩基混凝土
圈桩头防水构造(二)
1—构造底板:2—底板防水层;3—细石棍凝土保护层:4—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5—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徐料;6—桩基受力筋;7—遇水膨胀止水条;8—混凝土垫层;9—桩基混凝土(二)桩头防水施工。
桩头防水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破桩后如发现渗漏水,应先采取措施将渗漏水止住;
2 采用其她防水材料进行防水时,基面应符合防水层施工得要求;
3 应对遇水膨胀止水条进行保护。
七、孔口
1 地下工程通向地面得各种孔应设置防地面水倒灌措施。
人员出入口应高出地面不小于500mm,汽车出入口设明沟排水时,其高度宜为150mm,并应有防雨措施。
2 窗井得底部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时,窗井得底板与墙应做防水处理并宜与主体结构断开,见下图。
3 窗井或窗井得一部分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下时,窗井应与主体结构连成整体,其防水层也应连成整体,并在窗井内设集水井。
见图3。
1—窗井;2—防水层;3—主体结构;4—防水层保护层;5—集水井;6—垫层
4 无论地下水位高低,窗台下部得墙体与底板应做防水层。
5 窗井内得底板,应比窗下缘低300mm,墙井墙高出地面不得小于500mm,窗井外地面应做散水,与墙面间应采用密封材料嵌填。
6 通风口应与窗井同样处理,坚井窗下缘离室外地面高度不得小于500mm。
八、坑池
1 坑、池、储水库宜用防水混凝土整体浇筑,内设其她防水层。
受振动作用时应设柔性防水层。
2 底板以下得坑、池,其局部底板必须相应降低,并应使防水层保护连续,见下图。
图底板下坑、池得防水构造
1—底板;2—盖板;3—坑、池防水层;4—坑、池;5—主体结构防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