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日出印象》
赏析《日出印象》

赏析《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是一幅精美的壁画,它由著名的泰国画家Tawan Duchanee创作,他尝试将日出的唯美和优美的情怀表现在这幅作品中。
作品的主要色调以蓝、粉、紫三色为主,给人一种极其神秘的感受。
画面中清晰可见的是一架贯穿云端的飞机,它的存在也给这幅画增添无穷的动感。
此外,作品中又有几片云朵漂浮在辽阔的天空里,把整望画墙以低迷但又澎湃的情绪将整个画面勾勒得淋漓尽致。
总之,日出印象是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壁画。
它不仅将日出的美丽与情感集于一体,同时还对传统绘画艺术进行了深刻的创新。
作曲家都致力于表达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与体会,Tawan Duchanee也是如此。
他试图像一篇无声的文章一样,用自己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享受表达出来。
日出印象,不仅为人展示了一种美妙的心境,更提供了一种思考与值得反思的理念。
它教会我们生活中有诸多不易,但可以以心境淡雅而微笑着去面对,以美好的心态去体验生活,不论遭遇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
中外美术鉴赏bzy作业范文】

日出·印象第一次写美术鉴赏,不是很会,见解简单或许偏颇,还请见谅。
记得以前,老师跟我说过,鉴赏一幅作品要从艺术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年代和背景,再结合它的内容来理解领悟一个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内涵。
《日出·印象》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幅作品。
它是由法国画家莫奈创作,所以先说一说莫奈吧,他于1840年出生于巴黎,少年时代在面对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城市拉·阿布尔度过。
在这里他初次见到著名风景画家布丹。
此时,布丹正进行着他的沿着法国海岸线旅行写生的著名的长途跋涉。
布丹注重外光的油卤技巧给莫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布丹成了莫奈的良师益友并教授他学会画油画,这为他以后能创作出如此的画作打下了基础。
莫奈在巴比松画家户外作画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画天空、大气和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中的复杂色彩。
为了要画阳光在水面闪烁和树叶颤动,莫奈采用新法,把幽暗的色彩通通抛弃,改用跟点采派相似的手法,用纯色小点和短线,排布在画布上,从一定角度看,这些点和线就融为一体了。
这些话初步有了印象的风格,淡淡的又很朦胧。
1866年,莫奈在翁弗勒又画了一幅《防波堤》。
就这一幅《防波堤》中对空气与光的描绘看,莫奈的印象风格已经初步形成,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莫奈辗转来到雾都伦敦,这里独特的景色刺激了莫奈,给了莫奈以灵感,他渐渐开始尝试表现藏在烟雾中的景物,基本有了印象的感觉,后来,莫奈离开了巴黎,投入了乡间大自然的田野、天空与江河的描绘之中。
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莫奈看着美丽的海港,画了日出和日落两幅画作,这两幅画作中的一幅就是现在著名的日出·印象,那一幅晨曦中的海岸风景,海港笼罩在晨曦中,淡淡的橙黄色和淡紫色,天空中的微红在蓝色的海水和蒙蒙亮的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很羞涩。
水的波浪,采用不同的笔法,表现出那波浪的涟漪,。
那三只小船,在点色的雾气中模糊不清,船上的人物依稀能够识别,在波浪的涟漪映衬下,好像在摇摆着前进。
远处的塔吊,烟囱,船上的起重器,睡眠的各种倒影,模模糊糊,跟岸上的实物的模糊相映衬,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水面的一抹阳光,这一切景色仿佛就是在人的脑海里一闪而过的一幅画面,看过后不会很清楚的记住画面上都是什么,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印象”吧,印象用在这幅画上还蛮合适的,确实很贴切。
美术鉴赏论文---《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莫奈作者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
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印象派的名称即由他的《日出印象》一画而来。
生于巴黎。
初从布丹学习,并受容金和柯罗的影响;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
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
不注重对象的明晰的立体的形状。
主要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圣阿德列斯的阳台》、《花园里的女人们》、《日出印象》、《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干草垛》和组画《睡莲》等。
历史背景: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当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已经厌倦了新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陈旧的题材,宏大的场面,理性的构图,完美的人体,这一切新古典主义的核心传统都已经成为束缚,这些艺术家渴望冲破羁绊,尽情地抒写眼前的世界,抒发内心的向往。
于是,一些新的绘画流派相继产生,其中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的就是印象派,他的领袖就是法国人莫奈,而这幅《日出印象》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同时更重要的是“印象派”这个名字便从这幅画得来。
1874年4月15日在巴黎市中心的一间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名为“无名画家展览会”的画展,这批青年艺术家中就有克洛德。
莫奈。
这个画展没有引起很大影响,参观的人很少,并且遭到了人们的批评和嘲讽。
因为这幅画无论从题材,构图,色彩,各方面都不符合当时的标准,简直是一团糟。
就像是孩子幼稚的涂鸦,信手几笔,毫不负责任。
有个记者借用莫奈的《日出印象》的标题,讥讽这个画展的画家都是“印象派”。
在这里“印象”可是个贬义词,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这幅画的轻视与嘲笑。
他们在批评这幅画的草率,肤浅,粗糙。
可以说一无是处。
也许是这幅画已经超越了当时整个时代的鉴赏力。
光与色的美丽世界若干年后,当人们在再看这幅画,我们惊呼这幅画觉得他简直就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莫奈作品日出印象赏析

莫奈作品日出印象赏析
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惊艳于自然景象,被公认为最出色的印象派画家之一,早期作品《日出》也深深影响这一流派的发展。
《日出》描绘了一幅舒适的江景图,画面的中心位置是一个梦幻般的红色日出,这种明快的色彩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风景之中,画面上不仅有宽阔的大江景色,还有被阳光照射的竹林,一起形成一幅迷人的画卷,把人们带入幻境中。
画中的日出比所有其他色彩都明亮,它象征着希望,每一天都会有美丽的日出,太阳又一次升起。
此外,画中还描绘了许多饱含表情的自然图像,色彩绚丽多姿,不仅人物塑造得真实生动,景象更是充满情感,给人以身临其中之感。
在画出一个个梦幻般宁静日出的独特色彩之时,莫奈融入了许多印象派有趣的手法,例如调色,通过色彩的明暗变化来建立画面的层次感,让细节更加丰满生动;尤其是色彩的运用,莫奈以一种容易被人理解的情绪性画面,勾勒出深刻的艺术意境,用色彩烘托出柔和美,营造出祥和宁静的画面。
此外,画家在描绘这幅画的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印象派的特点,如多色调的运用,25个不同的颜色和阴影,构成了深具内涵的艺术形式。
有着深厚审美趣味和国际风格的开放性,不断探寻未知的领略,开创了印象派风潮的新高度。
莫奈所创作的《日出》不仅刻画出宁静幽雅的大江景色,更重要的是它彰显着艺术家巧夺天工的创作力量和深厚审美趣味,在文艺复兴时期惊艳于自然界及艺术界,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印象派的发展。
莫奈作品日出印象赏析

莫奈作品【日出印象】欣赏【1】此画是莫奈描绘勒·阿弗尔港口的景象: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或淡紫色。
天空的微红被各种色块所渲染,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
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
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
船上的人与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到船似在摇曳缓进。
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
莫奈以轻快而跳跃的笔触,表现出水光相映,烟波渺渺的印象。
莫奈画过许多水题材的画,最具世界声誉的是这幅描绘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港口的画。
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
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莫奈选择他观察日出的地点,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不是山峦起伏的高原,而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勒阿弗尔港口。
有谁没见过日出?许多人在专门的地点,专门的时节观看日出。
但三十二岁的莫奈给我们的日出印象是静谧的,朦胧的,深邃的,富有韵律,富有节奏的。
一种素描的风格,一种诗的意境,更是一种朝暮间凌乱的唯美。
他熟悉勒阿弗尔港口的海岸景色,爱恋这里的水上生活,他甚至敏感这里的气候变化,所以这幅风景画充满了生活气息,人文的踪影。
水光相应,烟波渺渺。
几叶扁舟画龙点睛,给这幅画带来了生气,船上的人若隐若现,给画赋予了灵魂。
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
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
这种对绘画语言本身的探索为后世许多画家所接受,从而形成了以印象派为起源的大潮流,艺术踏上了迈入现代的旅程。
莫奈日出印象艺术鉴赏英语作文

Monet's "Impression, Sunrise": A Masterpieceof ImpressionismClaude Monet's "Impression, Sunrise" is a pivotal work in the history of art, marking the beginning of the Impressionist movement. Completed in 1872, this painting revolutionized the way viewers perceived and interpreted natural light and color. The subject matter, a scenic view of the French port city of Le Havre during a sunrise, is rendered with loose brushstrokes and vibrant hues,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the moment rather than its literal detail.The painting's title, "Impression, Sunrise," itself is significant. The word "impression" refers not only to the fleeting moment captured but also to the overall Impressionist style, which emphasized the artist's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light and color. The painting is a testament to Monet's mastery of this style, as he masterfully captured the dynamic play of light and shadow across the water, sky, and dockside.The use of color in "Impression, Sunrise" isparticularly noteworthy. Monet employed a palette of brightoranges, blues, and pinks to evoke the warmth and vibrancyof the early morning sun. These hues are applied with loose brushstrokes, creating a sense of movement and dynamismthat is both visually arresting and emotionally charged.The result is a painting that is both a visual treat and a profound meditation on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transient nature of time.The composition of the painting is equally impressive. Monet's use of negative space and the simplification of forms allows the viewer to focus on the essential elementsof the scene: the sunrise, the reflection of light on the water, and the silhouette of the masts and smokestacks.This approach not only enhances the painting's overall aesthetic appeal but also underscores Monet's belief thatart should convey the essence of a moment rather than its literal detail."Impression, Sunrise" is not just a painting of a sunrise; it is a testament to Monet's vision and innovation. It represents a seismic shift in artistic practice, moving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emphasis on realism towards a more subjective, expressive style that prioritized theartist's pers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world. This painting, more than any other, embodies the spirit of Impressionism: the pursuit of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a moment, the play of light and color, and the artist'sunique perspective.In conclusion, Claude Monet's "Impression, Sunrise" is not just a beautiful painting; it is a milestone in the history of art. It represents the birth of a new movement, one that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see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through art. Its impact on subsequent generations of artists and viewers alike is immeasurable, making i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paintings of all time.**莫奈《日出·印象》赏析:印象派的杰作**克劳德·莫奈的《日出·印象》在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印象派运动的开始。
描写莫奈日出印象的作文

描写莫奈日出印象的作文The tranquil and enchanting beauty of Monet's "Impression, Sunrise" has captivated art enthusiasts for generations. The painting, completed in 1872, depicts the breathtaking scene of the sun rising over the tranquil harbor of Le Havre, France.莫奈的《印象日出》展现着哈弗港的宁静景色,画面中太阳冉冉升起,朦胧的阳光映照在水面上,整个画面充满神奇和魔力。
The painting is characterized by loose, expressive brushstrokes and a vibrant, almost ethereal color palette. It evokes a sense of serenity and tranquility, while also capturing the ephemeral nature of the moment.作品以宽松、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和充满活力、近乎空灵的色彩调色板为特征。
它唤起了宁静和安详的感觉,同时也捕捉到了那一刻的瞬息瞬逝。
One cannot help but feel a sense of awe and wonder when gazing upon the painting, as the sun's brilliant rays pierce through the mist, casting a warm, golden glow over the water.当我们凝视这幅画时,不禁感到一种敬畏和惊叹,因为太阳的耀眼光芒穿透了薄雾,在水面上投下了温暖的金色光辉。
莫奈日出印象

莫奈《日出印象》赏析印象派:风格特点: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
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
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
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
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只能给人一种印象"。
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
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升起。
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
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
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
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
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
该画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
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
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出•印象》——莫奈
作者
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
印象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印象派的名称即由他的《日出印象》一画而来。
生于巴黎。
初从布丹学习,并受容金和柯罗的影响;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
曾长期探索光色与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
不注重对象的明晰的立体的形状。
主要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圣阿德列斯的阳台》、《花园里的女人们》、《日出印象》、《巴黎圣拉查尔火车站》、《干草垛》和组画《睡莲》等。
历史背景: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当一些前卫的艺术家已经厌倦了新古典主义的条条框框,陈旧的题材,宏大的场面,理性的构图,完美的人体,这一切新古典主义的核心传统都已经成为束缚,这些艺术家渴望冲破羁绊,尽情地抒写眼前的世界,抒发内心的向往。
于是,一些新的绘画流派相继产生,其中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的就是印象派,他的领袖就是法国人莫奈,而这幅《日出印象》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同时更重要的是“印象派”这个名字便从这幅画得来。
1874年4月15日在巴黎市中心的一间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名为“无名画家展览会”的画展,这批青年艺术家中就有克洛德。
莫奈。
这个画展没有引起很大影响,参观的人很少,并且遭到了人们的批评和嘲讽。
因为这幅画无论从题材,构图,色彩,各方面都不符合当时的标准,简直是一团糟。
就像是孩子幼稚的涂鸦,信手几笔,毫不负责任。
有个记者借用莫奈的《日出印象》的标题,讥讽这个画展的画家都是“印象派”。
在这里“印象”可是个贬义词,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这幅画的轻视与嘲笑。
他们在批评这幅画的草率,肤浅,粗糙。
可以说一无是处。
也许是这幅画已经超越了当时整个时代的鉴赏力。
光与色的美丽世界
若干年后,当人们在再看这幅画,我们惊呼这幅画觉得他简直就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这幅画描绘的是画家的家乡阿弗尔海港的日出景象。
清晨的海港,海面上薄雾弥漫,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给清凉的雾气和粼粼的海面渲染
了淡淡的红色。
几艘小船正缓缓驶来,远处的货轮也开始工作了,整个海港在曙光中慢慢苏醒,阵阵暖意正随着那轮红日扑面而来,破晓前微凉的雾气也在渐渐散去。
这种清凉的感觉通过画家对光和色彩的把握及运用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他抓住了光与色彩瞬间的感染力,用寥寥数笔却使现实中的美景跃然纸上,表现得十分动人。
印象派的出现并不是空穴来风,它的出现有其复杂的渊源。
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增强,画家也开始越来越尊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希望表现自己眼前真真切切的世界和内心真实的感情。
而且这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吸收了自然科学对色彩的研究,人们渐渐发现,物体的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座教堂是灰色的,但是它在朝阳的照射下就变成了金色,当夜幕降临它又变成了黑色。
所以环境和光的变化,物体的颜色是随之发生变化的。
印象派画家就是抓住这瞬息万变,转瞬即逝的光与色的印象,然后用自己的笔记录下眼前的景色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莫奈觉得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价值和美好所在。
他专注于每一个细微的光彩的变化,它的画面以一种超乎想象的灵动性散发着色彩的生命力。
在他的画中,那些色块似乎在人们的眼前不停的跳跃,融合,使观众不知不觉中被带动被感染。
《日出印象》便给人这种感觉,我们似乎站在海港不远处一个公寓的窗边,眼前旭日正在冉冉上升,驱走清凉的雾气,带给我们新的一天。
日出印象
拂晓时分,一轮红橙橙的太阳缓缓升起,挣扎着冲出平静的水面,奋力地划破浓浓的晨雾,露出自己的面目。
朝阳,染红了天空,染红了云彩,染红了水面,染红了画布,染红了我们的视觉。
"莫道君行早",三艘小船,早已扬帆,摇曳缓进,沿水而行,由远及近,慢慢行驶出重雾,渐渐淡入到前景,静悄悄的,好像不忍惊醒远方还在沉睡的港都,隐约约的,好像不敢干扰眼前正在凝视日出的观众。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新的一天开始了。
这就是三十二岁的莫奈给我们的日出印象。
静谧的,朦胧的,深邃的,富有韵律,富有节奏的。
一种素描的风格,一种诗的意境。
有谁没见过日出?许多人在专门的地点,专门的时节观看日出。
为了看得清,他们选择金秋季节,天高气爽。
为了看得远,他们登高爬山,披荆斩棘。
他们身穿厚衣,全幅包装,提前一个几个小时,席地而坐,翘首以待,耐心等候,全为的是捕捉红太阳"跳"出地平线那一刹那。
一直看到朝阳高挂,金光夺目,一直看
到寒气退去,周身燥热,感慨着,兴奋着,激动着,回味着,那种情绪和看日落时的伤感,失落,惆怅完全不同。
观看日出给我们带来了人生感慨,而对艺术家是好的表现题材。
红日冉冉上升,阳光由柔而强,大地迎来光明,一个个连续的变化的瞬间组成了动态的画面,由他们构思自己的图画,让他们表现自己风格。
而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捕捉动态大自然的一瞬间,把它定格,将它画出。
不再把自己关在画室里闭门造车,不再重现虚构的传说故事,他们带着折叠式手提画架,背着木制颜料盒,搭起遮棚,要着干粮,到野外去写生作画,把亲眼看到的搬到画布上,把实际发生的记录在作品中,把室内绘画变成户外艺术。
莫奈选择他观察日出的地点,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不是山峦起伏的高原,而是他生活了多年的勒阿弗尔港口。
他熟悉这里的海岸景色,他脊恋这里的水上生活,他甚至敏感这里的气候变化,所以这幅风景画充满了生活气息,人文的踪影。
水光相应,烟波渺渺。
几叶扁舟画龙点睛,给画带来了生气,船上的人若隐若现,给画赋予了灵魂。
绘画不是摄影。
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反映外在世界,每一个细节,不管放大多少倍,都绝对真实,都忠于生活。
而一幅好的画,却能做到高于生活,用独特的表现手法,经过观众自己视觉的参与,更加栩栩如生,更加活灵活现。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我们常常更喜欢传统的经典的绘画,喜欢那匀和的色彩细腻的笔法,喜欢那维妙维肖,细致入微的表现。
其实这往往是把绘画和摄影的功能混为一谈。
而印象派,是对传统手法的反叛,小笔触,色彩分割的画法,近乱而远和,近粗而远匀,这开创了现代艺术的先河。
此后,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风起云涌,争奇斗艳,画家越来越注重于绘画的形式,而忽略甚至脱离它的情节内容。
一直到了现代的抽象派,绘画成了纯粹的色彩组合,而其内容已经无从可知了。
这一切都起源于莫奈,他不愧为印象派之父,首先把自然的真实性降低于色彩表现形式之下,把理想化的主题排斥在绘画目的之外,他为着运用色彩去作画。
从此艺术不再是描绘对象的附庸,而有着独立的品格和自主的权利。
历史上没有一个画家,象莫奈那样自觉地运用这样的原理,针对同一主题,专门描绘不同季节,不同光线和不同天气状态下的色彩变化,这类作品被称之"连作"。
他会在同一地点支上几幅画架,每天在依次特定的时间在特定的画架上作画,周而复始,来捕捉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色彩。
印象派解放了色,莫奈是一个善于运用色的大师,不既如此,他还是一个善于运用光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