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丰富的文字,展示了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亚非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认识到新兴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知识盲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起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掌握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认识到新兴国家在世界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历程。

2.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插图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亚非拉国家的发展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课件: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亚非拉国家发展的相关视频。

4.作业材料:相关的历史案例和问题时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导入新课
2016年4月19日下午,在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 议上,年近90的卡斯特罗发表了《我终将离去,但理想不朽》的演说。
“我即将年满90岁。我从未想过会有这一天,这不是努力的成果, 而是一种幸运。每个人都会有大限来临的一天,不过古巴共产主义的 思想将永远留存。我们必须告诉拉丁美洲和全世界的兄弟们,古巴人 民必将取得胜利。”
——
国 际 黄 金 水 道 巴 拿 马 运 河
1.古巴独立: 美国
墨西哥
古巴
卡斯特罗
1959年,古巴人民在 卡斯特罗领导下,推 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 权,建立革命政府,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沟通两洋的巴拿马运河
2.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 全长约82公里,宽152~304米。工程前后历时30年,1914年正式开通 后,美国霸占了运河及其两岸狭长地带的运河区,变成“国中之国”。 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 梁”之称。
1.开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①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②1952年,在纳赛尔的领导下,埃及爆发革命,推翻了 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1953年,成立了埃及共和国。 ③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 得独立。 2. 高潮: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 称为非洲年。
学习目标 1.知道亚非国家取得国家独立后面临的共同问题,万隆会议体
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 2.了解“非洲年”和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意义。 3.简述战后拉丁美洲各国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所进行的斗争。 4.认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运动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亚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23张)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23张)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一、万隆会议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 (2)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亚非独立国家面临巩固独立、发展 经济的共同问题。 (3)亚非独立国家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时间: 1955年4月。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参加国: 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成果: (1)十项原则。 (2)“万隆精神”:
沟通两洋的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 水道之一,另一条为苏伊士运河。行驶于美国东 西海岸之间的船只,原先不得不绕道南美洲的合 恩角(Cape Horn),使用巴拿马运河后可缩 短航程约15,000公里(8,000英里)。由北 美洲的一侧海岸至另一侧的南美洲港口也可节省 航程多达6,500公里(3,500浬)。航行于欧 洲与东亚或澳大利亚之间的船只经由该运河也可 减少航程3,700公里(2,000浬)。 巴拿马 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 宽150米至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 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 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巴拿马运 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 际舞台。 中国贡献: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年
非洲国家独 立前的情况: 多是欧洲国 家的殖民地
独立概况: 1951年,利比亚独立。 1952年,埃及爆发独立革命,1953年独立。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高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非洲年:1960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马运河(英语:Panama Canal;西班牙语:Canal de Panama)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 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 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巴拿马拥有和管理, 属于水闸式运河。从一侧的海岸线到另一侧海岸线长度约为 65千米(40英里),而由加勒比海的深水处至太平洋一侧的 深水处约82千米(50英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 也有152米。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预习笔记一、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背景:二战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反对冷战、渴望。

2、时间:3、地点:4、成果:会议通过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

会议还产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

5、中国的贡献:周恩来提出的“”获会议认可。

二、“非洲年”1、二战后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2、1952年,以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英国扶持的王朝,使埃及完全独立。

3、1962年,推翻法国独立。

4、非洲最后一个独立的国家: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古巴在的领导下推翻亲美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1999年,从美国手里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知识点一、万隆会议时间:1955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背景:亚非国家取得独立,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问题。

中苏友好同盟: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

影响:提高了亚非国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只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二、非洲年利比亚独立:首先在北非开始,1951年利比亚独立埃及独立:1952年,埃及纳赛尔领导埃及获得独立。

阿尔及利亚独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非洲独立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摆托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巴拿马: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习题1.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刘少奇2.下列哪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 日内瓦会议B.联合国大会C. 亚非会议D. 中共八大3.第一届亚非会议召开的地点在()A. 万隆B. 慕尼黑C. 华盛顿D. 巴黎4.二战后,非洲大陆掀起了独立浪潮。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课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 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的民族 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为了捍 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亚非拉 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呢?
知识梳理
和平相处 万隆精神
政权
经济 亚非
独立
团结合作
纳赛尔 阿尔及利亚
纳米比亚 卡斯特罗
社会主义 美国
非洲年 殖民主义
<重点句子>
1.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 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 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 国际舞台。 2.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 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 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A. 纳米比亚的独立 B. 埃及的独立 C. 南非的独立 D.“非洲年”的出现
7. 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
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
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B )
A. 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 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A. 1952年 B. 1956年 C. 1960年 D. 1990年
4. 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
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
的标志性事件是
(D )
A. 埃及独立
B.“非洲年”
C. 阿尔及利亚独立
D. 纳米比亚独立
5. 某校九年级同学正在学习“尼赫鲁”“纳赛尔” “卡斯特罗”的相关内容。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

5.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5.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B
1955年,中国政府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彻底消除了与会国之间的矛盾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美国放弃了冷战政策
D
二战后,巴拿马人民多次掀起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直到1999年,巴拿马才收回运河区全部的主权
体现了巴拿马人民维护主权斗争的艰难曲折
B
A. 提出和平共存五项原则 B. 倡导“求同存异”方针C.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 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8. (历史解释)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 716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
B
A.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周恩来提出“求同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2.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性地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
B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C. 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 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利比亚
1960
非洲年
纳米比亚
殖民主义
社会主义
1.图1是万隆会议,召开于______年,中国代表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的方针,从此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__________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图1
1955
周恩来
求同存异
知识点二: “非洲年”
3. (2022·广东模拟)右图中1958—1963年间联合国会员国数目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D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复杂多样,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掌握其主要发展历程和成就;认识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发展历程。

2.难点: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特点和经验。

3.讨论法:学生就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的查阅。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课件的制作。

4.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亚非拉国家发展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非拉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然后提问:“你们对亚非拉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其主要发展历程。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程预习一、万隆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与会人员: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3.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4.“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5.“中国声音”: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6.影响(意义):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年”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及发展:(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2)1951年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3)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3)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3.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最终胜利:1990年,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古巴革命:1959年等人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古巴走上了发展道路。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年底,人民成功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课堂探究阅读课本第89页《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以图示形式梳理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

◆难易解读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1)使整个非洲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2)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众多非洲独立国家形成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 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下列史 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D )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3、小刚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 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 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 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 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④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 了社会主义道路
同: 共同的历史遭遇
共同的现实问题
异:
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万隆精神
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 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 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捍 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 神”。
影响: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 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1999.12.14.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合作探究 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贫穷落后,历史根源 在哪里?你认为要改变它们的命运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历史根源:长期的殖民侵略和掠夺。 措施: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等; 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国 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非洲独立年”是指( A )
A.1960年 B.1975年 C.20世纪60年代 D.1990年
5、在拉丁美洲,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
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 )
A.古巴
B.巴拿马
C.巴西
D.海地
6、
中国贡献:
(1)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 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2)周恩来在会上 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 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是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 二是互不侵犯,三是互不干涉内政,四是平等互利, 五是和平共处。
二 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悟?
国家独立、统一是经济发展的政治前 提,要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统一、主 权完整。
达标检测·巩固新知 1、关于万隆会议不正确的说法是( D ) A. 周恩来出席了会议 B. 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D. 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三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 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经过数 年的武装斗争,最终在1959年推翻了美国支 持的独裁政权。后来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 的雇佣军入侵,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巴拿马政府收回巴拿马运河区主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 反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 与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 法等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
意大利 法兰西
北非
比利时
欧洲人在非洲的势力(1913年)
填表: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ຫໍສະໝຸດ 时间 独立的国家影响
1951 利比亚 1952 埃及 1960 17个国家独立 1962 阿尔及利亚 1990 纳米比亚
1956年,收回苏伊 士运河的主权 非洲独立年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 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不卷入美苏两大国的争端,也是面临的 共同问题。
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 亚非会议
共同问题: 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时间: 地点: 与会国:
1955年4月18日-24日 印度尼西亚 万隆 亚洲、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史事
中国代表周恩来在 会议上提出“求同存 异”的方针,保证了 会议的顺利进行,为 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 要贡献。
想一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促进了世界殖民 体系的瓦解”,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这些新兴民族国家在独立后面临着什么 共同问题?
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面临着什么样的压力?
原来都是殖民地或者附属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需 要获得外部的支持和援助。能给与援助的国家只有苏 联和美国,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对外援助都附有政治、 经济或军事的条件,这对于刚刚独立的国家来讲,是 否能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