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知识点

4.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 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
5.影响: 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 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②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 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了国际舞台。③中国提出的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广开来
二、“非洲年”——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1.开始: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__北__非__展开。 ①1951年底,__利__比__亚___宣布独立。 ②1952年,在__纳__赛__尔___的领导下,_埃__及__爆发革命,推 翻了_英__国_扶持的封建王朝。1953年,成立了_埃__及_共和国。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③1962年,__阿__尔__及__利__亚__人民推翻了__法__国__的殖民统治,
获得独立。 2. 高潮:_1_9_6_0__年,非洲有_1_7_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
年被称为_“__非__洲__年__”__。 3.结束:_1_9_9_0_年,_纳__米__比__亚___独立,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_殖__民__主__义__的枷锁。 4.“非洲年”的意义:①②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获得独立。 2. 高潮:_1_9_6_0__年,非洲有_1_7_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
年被称为_“__非__洲__年__”__。 3.结束:_1_9_9_0_年,_纳__米__比__亚___独立,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_殖__民__主__义__的枷锁。 4.“非洲年”的意义:①②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②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 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8.历史意义: (1)亚非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 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合作探
究 一、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出席亚 非领导人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
豪……今天我们说,我们的财 富已经归还我们了——纳赛尔
合作探 究
二、“非洲年”
2.高潮:
1960年,非洲出现17个独立的国家;被称为“非 洲独立年”。
二、“非洲年”
3.结束:
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所有非 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合作探
究 二、“非洲年”
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
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 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 展中国家”。或称“第三世界”。
周恩来
纳赛尔
卡斯特罗
召开的背景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地区争取国家 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亚非拉民族独立解放事业蓬 勃发展。
三、拉丁美洲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 美运动,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1977年,巴拿马与 美国签订条约,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邮政、司法等 主权,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ຫໍສະໝຸດ 沟通两洋的巴拿马运河国
巴 拿 马 运 河
际 黄 金 水 道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洲
万隆会议
非洲年 纳米比亚独立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历史根源:长期的殖民侵略和掠夺。 措施: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改变不合理 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等。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感悟?
国家独立、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政治前提,要 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统一、主权完整。
亚
洲
亚
非
拉 国
非
家
洲
的
新
发
拉
展
丁
美
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 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5.作用: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
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 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发展中国家 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 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认可
二、非洲年
1.民族解放运动:
(1)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2)1953年,纳赛尔成立了埃及共和 国 (1395)2年179月62,年纳赛,尔阿领尔导及利亚获得独立。
●
材料一:1903年美巴签订《巴美条约》,美国获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
占有和控制”运河及运河区的权利。1904年美国开凿运河,1914年完工,1920
年正式开放。运河区对宽16.1千米,在美国的控制下成为“国中之国”。
材料二:60余年间,美国共获利450多亿美元,而巴拿马仅得11亿美元。 巴拿马人民为收回运河和运河区主权进行了长期斗争。经过谈判,1977年9月巴 美双方签署条约,废除旧《巴美条约》,巴拿马逐步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 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 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符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23张)

一、万隆会议
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 (2)殖民帝国纷纷瓦解,亚非独立国家面临巩固独立、发展 经济的共同问题。 (3)亚非独立国家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时间: 1955年4月。 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参加国: 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成果: (1)十项原则。 (2)“万隆精神”:
沟通两洋的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运河是世界上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两条人工 水道之一,另一条为苏伊士运河。行驶于美国东 西海岸之间的船只,原先不得不绕道南美洲的合 恩角(Cape Horn),使用巴拿马运河后可缩 短航程约15,000公里(8,000英里)。由北 美洲的一侧海岸至另一侧的南美洲港口也可节省 航程多达6,500公里(3,500浬)。航行于欧 洲与东亚或澳大利亚之间的船只经由该运河也可 减少航程3,700公里(2,000浬)。 巴拿马 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米~15米不等,河 宽150米至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 26米,设有6座船闸。船舶通过运河一般需要9 个小时,可以通航76000吨级的轮船。巴拿马运 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 际舞台。 中国贡献: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年
非洲国家独 立前的情况: 多是欧洲国 家的殖民地
独立概况: 1951年,利比亚独立。 1952年,埃及爆发独立革命,1953年独立。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高潮:20世纪六七十年代。 非洲年:1960年。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马运河(英语:Panama Canal;西班牙语:Canal de Panama)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 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 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巴拿马拥有和管理, 属于水闸式运河。从一侧的海岸线到另一侧海岸线长度约为 65千米(40英里),而由加勒比海的深水处至太平洋一侧的 深水处约82千米(50英里),宽的地方达304米,最窄的地方 也有152米。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精品)-【好课堂】九年级历史下册互动探究教学课件+限时训练(部编版)

拉
非洲
丁
美
洲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 教育水平上:
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 距,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 “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
万隆会议(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的国家取得独立; 在冷战间亚非国家不愿卷入大国的军事冲突,而召开了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
1949年
一、万隆会议
(1)目的: 巩固政权、发展经济 (2)时间: 1955年4月
(3)地点: 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4)与会国 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
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 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5)内容: “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十项 原则
(6)重要方针: “求同存异”(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
(7)万隆精神: 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 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1999年
巴拿马 收回运 河区全 部主权
知识链接
“亚非拉国家”含义
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 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 称作“发展中国家”。或称“第三世界”。
温故知新: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亚非拉国家的命运有何相似之处?
——《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联系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说一说 “万隆精神”的含义。 体现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 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引导探究:周恩来在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 进行,为会议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共同的现实问题:如何 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 态不同。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和振兴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取舍和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复杂多样,学生对其了解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对全球治理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掌握其主要发展历程和成就;认识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非拉国家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及其发展历程。
2.难点: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亚非拉国家的发展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国家,分析其发展特点和经验。
3.讨论法:学生就亚非拉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亚非拉国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的查阅。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
3.课件的制作。
4.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亚非拉国家发展的了解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非拉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然后提问:“你们对亚非拉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哪些内容?”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其主要发展历程。
统编版义务教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_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

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在巴拿马城附近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处举行
交接仪式上,巴拿马总统莫斯科索(左)和 美国政府代表、前总统卡特交换有关文件
【小组合作探究】
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虽然崩溃,但很多亚非拉国家只是获 得了政治独立。
世界上仍然存在着的不合理的旧的经济秩序对这些国家不利。 此外,大部分亚非拉国家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科学技术 水平落后。它们需要继续依赖外国,受制于人,所以它们的发展 道路仍不平坦。
越来越多国家获得独立 独立后的亚非国家遇到哪些共同问题?
(锡兰)
巩固政权 发展经济
【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
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时间+地点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通过的原则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形成的精神 万隆精神
对发展中国家国家地位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 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9
拉美人民齐反美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古巴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独立后的拉丁美洲
古巴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是现存世 界为数不多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朝鲜、古巴、 越南、老挝)之一,而且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1902年5月,古巴正式独立,为什么还要 进行维护主权的斗争呢?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的高涨
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区 全部主权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 亚、纳比比亚等国家独立、 非洲年
万隆会议
亚非拉国家的新 发展
16-18世纪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20世纪上半期
新航路开辟后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程预习一、万隆会议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2.与会人员: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
3.内容: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4.“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5.“中国声音”: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6.影响(意义):①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②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③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二、“非洲年”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及发展:(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2)1951年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
(3)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
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
(3)1962年,阿尔及利亚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
3.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最终胜利:1990年,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三、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古巴革命:1959年等人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古巴走上了发展道路。
2.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1999年年底,人民成功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课堂探究阅读课本第89页《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以图示形式梳理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过程。
◆难易解读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意义:(1)使整个非洲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2)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众多非洲独立国家形成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952年,纳赛尔领导的埃及武装起义,其性质是 ( A) A.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独立运动 B.社会动乱 C.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D.反革命暴乱
4、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 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那就 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 回“政治尊严”的是( D )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5、在拉丁美洲,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 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A )
A.古巴
B.巴拿马
C.巴西
D.海地
非洲独立年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 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埃及共和国的成立 纳赛尔
1952年7月23日,以穆罕 默德·纳吉布和迦玛尔·阿 卜杜勒·纳赛尔为首的89名 中下层青年军官——埃及 “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反帝 反封建的“七月革命”。赶 跑法鲁克国王,推翻英国庇 护的埃及君主统治,成立 “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 政权。
三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共和国建立
1959年古巴 卡斯特罗革命
巴拿马运河
2.巴拿巴收回运河主权
1999.12.14. 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合作探究 亚非拉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仍然贫穷落后,历史根源 在哪里?你认为要改变它们的命运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历史根源:长期的殖民侵略和掠夺。 措施: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改变不合理 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加强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等。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 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 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非洲年
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
时间 独立的国家
影响
1950 利比亚 1952 埃及 1960 17个国家独立 1962 阿尔及利亚 1990 纳米比亚
归纳总结
亚洲 非洲 拉美
取得独立
所有国家摆 脱殖民主义 的枷锁
万隆会议 团结合作
古巴:挫败美国,走上发展社会主义 道路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 国际舞台。独立年”的是
A.1950年
B.1960年
C.1970年
D.1980年
B
2、发动战争者通常是被谴责的对象,但在下列人物 中却存在例外,他是( C ) A、远征俄国的拿破仑 B、侵略孟加拉的克莱武 C、发动埃及独立战争的纳赛尔 D、挑起科索沃战争的美国总统克林顿
第19课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一:万隆会议
07-
第三世界国家分布图 18
第三世界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 中的发展中国家,它们构成第三世界。
合作探 究
万隆会议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洲、 非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
合作探 究
万隆 精神
影 响
万隆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 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 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1956年7月26日 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苏 伊 士 运 河 首 航 情 景
运河全长175公里,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 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主要国际水道。1859年法国开凿, 1869年建成通航。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 水上航程。1882年,英国武装占领埃及,完全控制苏伊士运 河。1956年,英国对埃及长达70多年的殖民占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