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的诞生
聚酰胺(PA)简介

8
五、聚酰胺的性能
1、聚酰胺的基本特征
聚酰胺为白色至淡黄色的颗粒; 聚酰胺的密度为1~1.16g.cm-3。 制品坚硬有光泽; 聚酰胺的吸水率很大:基本随酰胺基团的密度增
大而增大。 吸水率:PA6>PA66>PA610>PA1010>PA11>PA12
22
3.产品性能
PA6
▪ 优异的强度和耐久性,优良 的刚性和耐热性的结合
▪ 优异的着色性能,完美的表 面外观,能够适用于复杂的 结构成型
▪ 良好的加工性,优异的流动 性及热稳定性使材料加工条 件更为宽松,使注塑件微型 化
▪ 极高的热稳定性,能在高达 270度的波峰焊锡中不挂锡
PA66
▪ 较一般热塑性树脂具有较高 的使用温度,耐热性优良, 耐寒性也好;
▪ 熔点260~265℃,玻璃化转变温 度(干态)50℃
▪ 密度1.13~1.16g/cm3
▪ 作塑料用的聚酰胺分子量一般为 1.5万~2万
▪ 尼龙66为半透明或不透明的乳白 色、结晶形、热塑性树脂,常制 成圆柱状粒料
▪ 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品种之一18
2.生产原料
PA6
己内酰胺
PA66 己二酸 己二胺
20
2.2己二酸
分子式: HOOC(CH2)4COOH 结构式为: 己二酸为白色单斜晶体,无色无嗅、微酸性,
易溶于甲醇、乙醇,可溶于水和丙酮中,而 微溶于环已烷和苯中,能升华。
21
2.3己二胺
分子式: H2N(CH2)6NH2 结构式: 己二胺为具有臭味的无色叶片状晶体,己二胺溶于水、
醇和芳烃类溶剂,难溶于脂肪烃类。 ▪ 分子量:116.21 ▪ 熔点41~42℃ ▪ 沸点204~205℃ ▪ 相对密度0.883(30/4℃) ▪ 折射率nD(40℃)1.4498
尼龙

4技术参数
清洗性及防污性
影响这两种性能的是是纤维的截面形状及后道的防污处理。而纤维本身的强度及硬度对清洗及防污性影响很小。
熔点及弹性
尼龙6的熔点为220℃而尼龙66的熔点为260℃。但对地毯的使用温度条件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差别。而较低的熔点使得尼龙6与尼龙66相比具有更好的回弹性,抗疲劳性及热稳定性。
尼龙
尼龙
纤维。然而,继续研究表明,从聚酯得到纤维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因为高聚酯在100 ℃以下即熔化,特别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只是在水中还稍稳定些,因此不适合用于纺织。
随后卡罗瑟斯又对一系列的聚酯和聚酰胺类化合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多方对比,选定他在1935年2月28日首次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出的聚酰胺66(第一个6表示二胺中的碳原子数,第二个6表示二酸中的碳原子数)。这种聚酰胺不溶于普通溶剂,熔点为263 ℃,高于通常使用的熨烫温度,拉制的纤维具有丝的外观和光泽,在结构和性质上也接近天然丝,其耐磨性和强度超过当时任何一种纤维。从其性质和制造成本综合考虑,在已知聚酰胺中它是最佳选择。接着,杜邦公司又解决了生产聚酰胺66原料的工业来源问题。
另一类是由己内酰胺缩聚或开环聚合得到的,其长链分子的化学结构式为:
H—[NH(CH2)XCO]—OH
根据其单元结构所含碳原子数目,可得到不同品种的命名。例如锦纶6,说明它是由含6个碳原子的己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得。
锦纶6、锦纶66及其他脂肪族锦纶都由带有酰胺键(—NHCO—)的线型大分子组成。锦纶分子中有—CO—、—NH—基团,可以在分子间或分子内形成氢键结合,也可以与其他分子相结合,所以锦纶吸湿能力较好,并且能够形成较好的结晶结构。锦纶分子中的—CH2—(亚甲基)之间因只能产生较弱的范德华力,所以—CH2—链段部分的分子链卷曲度较大。各种锦纶因今—CH2—的个数不同,使分子间氢键的结合形式不完全相同,同时分子卷曲的概率也不一样。另外,有些锦纶分子还有方向性。分子的方向性不同,纤维的结构性质也不完全相同。
尼龙的发明故事

尼龙的发明故事人们对尼龙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尼龙制品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它历史的人就很少了。
尼龙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
二十世纪初,企业界搞基础科学研究还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1926年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杜邦公司的出于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建议该公司开展有关发现新的科学事实的基础研究。
1927年该公司决定每年支付25万美元作为研究费用,并开始聘请化学研究人员,到1928年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瑟斯(WallaceH.Carothers,1896~1937)博士受聘担任该所有机化学部的负责人。
卡罗瑟斯,美国有机化学家。
1896年4月27日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顿。
1937年4月29日卒于美国费城。
1924年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该大学和哈佛大学担任有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28年应聘在美国杜邦公司设于威尔明顿的实验室中进行有机化学研究。
他主持了一系列用聚合方法获得高分子量物质的研究。
1935年以己二酸与己二胺为原料制得聚合物,由于这两个组分中均含有6个碳原子,当时称为聚合物66。
他又将这一聚合物熔融后经注射针压出,在张力下拉伸称为纤维。
这种纤维即聚酰胺66纤维,1939年实现工业化后定名为耐纶(Nylon),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合成纤维品种。
尼龙的合成奠定了合成纤维工业的基础,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
用这种纤维织成的尼龙丝袜既透明又比丝袜耐穿,1939年10目24日杜邦公在总部所在地公开销售尼龙丝长袜时引起轰动,被视为珍奇之物争相抢购,人们曾用“象蛛丝一样细,象钢丝一样强,象绢丝一样美”的词句来赞誉这种纤维,到1940年5月尼龙纤维织品的销售遍及美国各地。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直到1945年,尼龙工业被转向制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军工产品。
由于尼龙的特性和广泛的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非常迅速,尼龙的各种产品从丝袜、衣着到地毯,渔网等,以难以计数的方式出现,是三大合成纤维之一。
尼龙面料成分

尼龙面料成分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其主要成分是聚酰胺材料。
它由化学家Wallace Carothers于1935年发明,被证明是第一个成功制造的合成纤维。
尼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面料,具有耐用、强韧、易清洁的特点,因此广泛用于服装、家居纺织品和工业材料等领域。
尼龙的成分主要是聚合酰胺化合物,也就是不同酸和胺的反应产物。
常见的聚合酰胺化合物有聚己内酰胺(PA6)和聚代克来内酰胺(PA66)。
两种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特性,但在制造尼龙面料时,通常都会与其他添加剂混合,以改善尼龙的性能。
尼龙的主要原料是石油,通过化学反应将石油中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聚酰胺。
制造尼龙面料的过程包括聚合、纺丝、牵伸和整理等步骤。
聚合是指将酸和胺混合,经过化学反应生成聚合酰胺。
在聚合的过程中,聚合酰胺链不断延伸,形成长链的分子结构。
这种长链结构使尼龙具有较强的强度和耐久性。
纺丝是将聚合酰胺熔融,通过细孔模具挤出成纤维。
纺丝过程中,聚合酰胺经过高温和高压的处理,形成纤维状的尼龙物料。
牵伸是将纺出的尼龙纤维加热,然后经过拉伸和冷却,使其增强和定型。
这个过程中,纤维不断拉伸,使其分子结构更加紧密,增加纤维的拉伸性能和耐磨性。
整理是指对牵伸的尼龙纤维进行缩短、修整和整理。
在这个过程中,纤维经过切割和整理处理,使其长度一致,并去除不完美部分。
尼龙面料作为一种合成纤维,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尼龙面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经受长时间的使用和反复清洗。
其次,尼龙面料具有较好的抗皱性能,不易变形。
此外,尼龙面料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拉伸性能,适合制作紧身衣物。
此外,尼龙面料还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可以经受各种环境条件的考验。
尼龙面料的缺点是它容易积聚静电,导致静电感和毛发粘附。
此外,尼龙面料对阳光和热很敏感,容易损坏。
因此,在存储和清洗时需要特别注意。
总之,尼龙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纤维,其成分主要是聚酰胺材料。
尼龙面料具有耐用、强度高、易清洁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纺织品和工业材料等领域。
尼龙

尼龙百科名片尼龙尼龙是美国杰出的科学家卡罗瑟斯(Carothers)及其领导下的一个科研小组研制出来的,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种合成纤维。
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它的合成是合成纤维工业的重大突破,同时也是高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目录[隐藏]尼龙尼龙的历史:特点尼龙的改性特色尼龙纤维尼龙尼龙的历史:特点尼龙的改性特色尼龙纤维[编辑本段]尼龙聚酰胺俗称尼龙(Nylon),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
包括脂肪族PA,脂肪—芳香族PA 和芳香族PA。
其中,脂肪族PA品种多,产量大,应用广泛,其命名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
是美国著名化学家卡罗瑟斯和他的科研小组发明的。
尼龙中的主要品种是尼龙6和尼龙66,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次是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尼龙612,另外还有尼龙1010,尼龙46,尼龙7,尼龙9,尼龙13,新品种有尼龙6I,尼龙9T和特殊尼龙MXD6(阻隔性树脂)等,尼龙的改性品种数量繁多,如增强尼龙,单体浇铸尼龙(MC尼龙),反应注射成型(RIM)尼龙,芳香族尼龙,透明尼龙,高抗冲(超韧)尼龙,电镀尼龙,导电尼龙,阻燃尼龙,尼龙与其他聚合物共混物和合金等,满足不同特殊要求,广泛用作金属,木材等传统材料代用品,作为各种结构材料。
尼龙是最重要的工程塑料,产量在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中居首位。
尼龙[1],是聚酰胺纤维(锦纶)是一种说法. 可制成长纤或短纤。
1928年,美国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 2岁的卡罗瑟斯博士受聘担任该所的负责人。
他主要从事聚合反应方面的研究。
他首先研究双官能团分子的缩聚反应,通过二元醇和二元羧酸的酯化缩合,合成长链的、相对分子质量高的聚酯。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卡罗瑟斯在制备线型聚合物特别是聚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提高到10 000~25 000,他把相对分子质量高于10 000的聚合物称为高聚物(Superpolymer)。
合成纤维发展历史

合成纤维发展历史
合成纤维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以下是合成纤维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 1907年:法国化学家奥斯卡·奥塞尔发现了人造丝,也被称为尼龙。
2. 1910年:荷兰化学家奥托·鲍尔发现了人造丝的第一个商业化应用,即人造丝制成的女士袜子。
3. 1930年:美国化学家华莱士·卡罗研制出了第一个合成纤维——聚酯纤维。
4. 1935年:德国化学家朱利叶斯·冯·布尔克发现了合成纤维的另一种类型——聚酰胺纤维,也被称为尼龙。
5. 1941年:美国化学家埃尔默·考丁发现了脲纶纤维,也被称为氨纶。
6. 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合成纤维的生产量大幅增加,尼龙成为最受欢迎的合成纤维之一。
7. 1950年代:莱克斯纳公司开发出了第一种聚酰胺纤维——莱克斯纳。
8. 1960年代:聚酯纤维的生产量大幅增加,成为一种重要的合成纤
维。
9. 1970年代:氨纶的生产量迅速增加,广泛用于弹力纤维制品。
10. 1990年代至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合成纤维的种类和性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如芳纶、碳纤维等。
总的来说,合成纤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最初的尼龙到聚酯、聚酰胺、氨纶等多种类型的发展,不断推动了纺织工业的进步和创新。
我国尼龙发展历程

我国尼龙发展历程
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高强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的特点,因此在工业和纺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我国尼龙发展的历程:
1950年代,中国开始研究尼龙的制造技术,并引进了苏联的
尼龙设备。
当时,由于技术条件有限,只能生产尼龙6(聚己
内酰胺)。
1970年代,中国尼龙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在国家政策的
支持下,尼龙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并逐渐实现自给自足。
同时,中国还开始生产尼龙6,6(聚己内酰胺-6,6),增加了尼
龙种类的丰富度。
198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尼龙产业进一步壮大。
新
的尼龙生产线相继建成,提高了尼龙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990年代,中国尼龙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国际
市场的竞争加剧,中国尼龙企业开始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推出了更多种类和高性能的尼龙产品。
近年来,中国尼龙产业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尼龙市场的重要供应国之一。
不仅在纺织行业,尼龙也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等领域。
同时,中国尼龙产业也注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国尼龙产业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成熟壮大的过程,
在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中不断进步。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尼龙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尼龙的故事

尼龙的故事人们对尼龙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尼龙制品比比皆是,但是知道它历史的人就很少了。
尼龙是世界上首先研制出的一种合成纤维。
本世纪初,企业界搞基础科学研究还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1926年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杜邦公司的的董事斯蒂恩(Charles M. A. Stine,l882~1954)出于对基础科学的兴趣,建议该公司开展有关发现新的科学事实的基础研究。
1927年该公司决定每年支付25万美元作为研究费用,并开始聘请化学研究人员,到1928年杜邦公司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总部所在地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年仅32岁的卡罗瑟斯(Wallace H. Carothers,1896~1937)博士受聘担任该所有机化学部的负责人。
卡罗瑟斯1896年4月27出生于美国洛瓦的伯灵顿。
他开始受教育的是在得梅因公立学校,1914年从北方中学毕业。
卡罗瑟斯的父亲在得梅因商学院任教,后来担任过该院的副院长。
受他父亲的影响卡罗瑟斯18岁时进入该院学习会计,他对这一专业并不感兴趣,倒是很喜欢化学等自然科学,因此,一年以后转入一所规模较小的学院学习化学。
1920年获理学学士学位。
1921年在伊利诺伊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来在南边柯他大学任教,讲授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
1923年又回到伊利诺伊大学攻读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
在导师罗杰·亚当斯(Roger Adams,1889-1971)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关于铂黑催化氢化的论文,初步显露了他的才华,获得博士学位后随即留校工作。
1926年到哈佛大学教授有机化学。
由于卡罗瑟斯性格内向,他认为搞科学研究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于是1928年受聘来到了杜邦公司。
卡罗瑟斯来到杜邦公司的时候,正值国际上对德国有机化学家斯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1881~1965) 提出的高分子理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卡罗瑟斯赞扬并支持斯陶丁格的观点,决心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因此他把对高分子的探索作为有机化学部的主要研究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对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由来已久,而谈到高分子材料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时,就不得不提起一种在二战期间就风靡全球的材料——尼龙。
当然尼龙只是俗称,其真正的成分是聚酰胺(PA)聚酰胺主链上含有许多重复的酰胺基,用作塑料时称尼龙(一些场合直接将聚酰胺称作尼龙),用作合成纤维时我们也可称为锦纶,聚酰胺可由二元胺和二元酸制取,也可以用ω-氨基酸或环内酰胺来合成。
根据二元胺和二元酸或氨基酸中含有碳原子数的不同,可制得多种不同的聚酰胺,聚酰胺品种多达几十种,其中以聚酰胺-6、聚酰胺-66和聚酰胺-610的应用最广泛。
1928年,美国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杜邦公司成立了基础化学研究所。
杜邦公司为了弄清楚赛璐珞、蚕丝、橡胶等天然高分子物质的分子结构,并制造出与它们相类似的合成物质,以十分优越的条件破格将哈佛大学的卡罗瑟斯请到了公司。
他刚加入杜邦公司,就开发出了与丝绸具有相似结构的聚酰胺,虽然涤纶在此前已经问世,但作为纤维制品来讲熔点过低,所以他便决定以聚酰胺为主要研究对象。
经过研究,卡罗瑟斯发现聚酰胺进行冷延伸后张力会大幅提高,成为非常优秀的纺织品,这就是尼龙。
任何伟大的发现都会伴随着一些传说,尼龙的出现也不例外。
一名研究员为了测试涤纶实验材料的延展性能达到何种程度,抱着做游戏的心态拉着粘有一小团涤纶的玻璃棒在宽阔的房间里走来走去,竟意外地发现涤纶里抽出了又细又长的丝。
卡罗瑟斯从这件事情中受到了启发,他认为,既然熔点过低而无法制造纤维的涤纶具有这种性质,那么熔点很高的聚酰胺也应该具有这种性质。
果然和设想的一样,他发现聚酰胺中也能拔出细长的丝,而且这种物质与蚕丝十分相似。
可以看到,这样一次偶然的行为却能成为一项伟大发现的基础,其中离不开卡罗瑟斯过人的洞察力。
看到从涤纶中抽出的丝,便能从科学的角度联想到这种现象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他们之前已经发明出了叫做聚酰胺的这种纤维。
也就是说,正是这些有意无意的准备条件为伟大发现奠定了基础,仅凭空想是绝对没可能实现这种伟大的发明的。
尼龙在1939年的纽约万国博览会上成了最受瞩目的参展产品之一。
杜邦公司称其为" 比蛛网更纤细、比钢铁更结实的奇迹之丝",并安排了很多模特在玻璃展台里为参观者展示尼龙长筒袜。
1945年5月15日,尼龙长筒袜首次在纽约市进行销售,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就销售出了400万双。
要知道,当时尼龙长筒袜的平均价格是每双约1.2美元,相当于同类丝绸产品的两倍,却奇迹般地实现了持续热销,当年的销售额达到900万美元,一年的销售额更增加到了2500万美元。
几乎所有美国女性都至少购买了一双以上的尼龙长筒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尼龙又在降落伞等军需物品中得到广泛使用,民用商品因此受到了很大制约。
战争一结束,尼龙便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普及开来,因为它打开了一条新路,使人们即便不使用棉花、丝绸、毛皮等自然物品,也可以依靠批量生产的人工合成物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制衣材料。
除了袜子和内衣以外,尼龙在帘子、渔线、牙刷、手术缝合线等方面也有所使用。
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合成纤维已经稳定地进入大众市场。
在Rachel Carson写出“寂静的春天”(1962)以及不断增长的环保运动之后,消费者开始转向天然纤维,尤其是棉花和羊毛,此时的尼龙等合成纤维增速减缓。
1965年,合成纤维占世界纺织品产量的63%,到70年代初,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了45%。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得益于技术创新改善了他们的触感和性能,合成纤维重获一定的流行。
回顾尼龙将近一个世纪的辉煌,它的流行一定是和其自身特点有关的。
首先,它的机械强度高,韧性好,有较高的抗拉、抗压强度。
比拉伸强度高于金属,比压缩强度与金属不相上下,对冲击、应力振动的吸收能力强,冲击强度比一般塑料高了许多。
第二,它耐疲劳性能突出,制件经多次反复屈折仍能保持原有机械强度。
常见的在自动扶梯扶手、新型的自行车塑料轮圈等周期性疲劳作用的场合经常应用。
第三,它软化点高,耐热。
第四,它表面光滑,摩擦系数小,耐磨。
第五,它耐腐蚀,十分耐碱和大多数盐液,还耐弱酸、机油、汽油,耐芳烃类化合物和一般溶剂,对芳香族化合物呈惰性。
第六,它有自熄性,无毒,无臭,耐候性好,对生物侵蚀呈惰性,有良好的抗菌、抗霉能力。
第七,它有优良的电气性能。
电绝缘性好,尼龙的体积电阻很高,耐击穿电压高,在干燥环境下,可作绝缘材料,即使在高湿环境下仍具有较好的绝缘性。
最后,尼龙制件重量轻、易染色、易成型。
如今,尼龙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手机外壳和零件,使手机外壳更薄、更轻、更耐用,而且用它来制造游戏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部件,不但生产过程更加简单,而且制造出的部件非常持久耐用。
利用尼龙树脂还可以用作电缆绝缘层和保护套,可使线缆的绝缘层和护套做得更薄,有更好的强度,且无卤阻燃,适用于-70ºC 到125ºC 的温度范围。
对强腐蚀性化学品和高温的优异耐久性、良好的表面外观以及低加工成本,也使得它成为发动机以及动力传动系统密封型和非密封型罩盖和壳体的理想之选。
当然,这仅是尼龙庞大家族中应用的一小部分。
自尼龙问世之后,对合成纤维的开发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在合成纤维当中有一种超强力纤维,在这种纤维里面凯芙拉纤维的性能又是首屈一指的。
这种纤维的强度丝毫不亚于之前防弹背心中所使用的钛和铁的合金纤维,重量却轻得与普通马甲没什么两样。
凯芙拉纤维防弹背心的前后和侧面都由聚酯纤维制成,内部则由8-10层凯芙拉纤维纺织物制成。
凯芙拉纤维在其他防弹制品和复合材料中也有广泛使用,而另外一种强度稍低但更加柔软的材料则被用来生产宇航服、消防服和防护手套等产品。
防水滑雪服和防水夹克等产品的排汗性能很好,但雨水却不易渗透到里面。
这种衣物的纤维表面有数不清的小洞,看起来就像很多层蜘蛛网重叠在一起的样子。
这些小洞的直径大概在0.02-15微米左右,大约是水蒸气分子的7000倍,却仅有雨滴的1/20000大小。
因此虽然雨水不能渗透过去,但水蒸气分子却可以自由地通过。
人造绒面革又称仿麂皮织物,也是一种神秘的新型纤维。
它的制造方法比较复杂,首先要将聚酯或尼龙纤维收取成比平时更细的纤维并织成布结构,为了使其具有皮革般的弹性,还要在内层涂上聚氨酯树脂作为隔热材料。
天然绒面革的表面密集排列着纤细的胶原纤维,人造绒面革对这一点也进行了模仿。
在纤维家族里,既有保温性能大大提高同时也很轻便的纤维,也有水洗后仍可以穿、被称为水丝绸的聚酯;既有改变形态后可以防静电的纤维,也有弹性可以和橡胶媲美、遇火不易燃烧的纤维。
此外,通用电气公司还利用聚酯开发出了聚碳酸酯。
聚碳酸酯即使被扔到水泥地板上也不会破碎,甚至可以用来钉钉子。
这种材料的优点在于透明性和强度,在其后的塑料广告里还经常可以看到"强度与聚碳酸酯几乎相同"或"与聚碳酸酯强度相同"之类的字句。
聚碳酸酯的用途非常广泛。
由于可以制成透明的防弹物质,经常被用来制造各国元首专车的防弹玻璃、飞机舷窗材料、劳教所除了铁窗以外的窗户、银行服务窗口的玻璃等产品。
另外,由于它的使用温度范围跨度假广,还被用于超音速战斗机、冰球场馆的观众保护台、水肺潜水面具等用品。
韩国人进行示威时防暴军警们手中经常拿着的盾牌也是聚碳酸酯产品,甚至连德国奥运会主赛场的屋顶也是用聚碳酸酯建造的。
这还不是全部。
由于聚碳酸酯的强度和透明性十分优越,在不宜破裂的温室用采光材料和隔热用双层玻璃中也有使用。
另外,因为可以进行蒸汽灭菌,不论奶瓶还是医疗器具中都可以使用。
最近,飞机客舱的小桌板和汽车尾灯上也出现了它的身影。
此外,与多种塑料材料混合以后,它还可用来制造防护用保险杠。
就2016年发布的市场报告来看,纺织和工业单纤维是尼龙纤维最大的应用领域,占2015年尼龙消费量的80%,预计未来五年将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亚洲东北部地区消耗世界上78%的尼龙纤维用于纺织,51%的尼龙纤维用于工业单纤维。
在这两种情况下,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国。
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纺织纤维市场将成长最快,每年约为4%的增长率。
下图显示尼龙纤维的世界消费量:未来五年,中国将占全球尼龙产量的40%左右,全球尼龙纤维消费量的51%。
预计中国今后几年尼龙产能将有所增加,产量将以年均近7%的速度增长,尼龙纤维的消费量预计未来五年将以每年约3.5%的速度增长。
这种增长将影响其他地区或国家,尤其是随着尼龙6树脂进口量的下滑。
亚洲东北部仍然是世界尼龙纤维制造业的中心。
2015年,亚洲占全球尼龙纤维产量的近三分之二。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尼龙纤维的产量以每年约7.6%的速度增长。
东南亚地区是唯一一个在同一时间内呈现正增长的地区。
日本、韩国、印度等其他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产量都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下降。
作为尼龙生产地区,北美和西欧预计最多保持稳定。
两者都是重要的尼龙纤维消费者,但这两个地区的增长速度都低于平均水平。
地毯和地毯占树脂消费量的16%,预计每年仅增长0.7%。
北美、西欧和中欧仍是地毯和地毯的主要生产国,约占尼龙纤维消费的78%。
总的来说,纤维消费年均增长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地区包括印度次大陆(约3%),东北亚(3%)和东南亚(2.5%)。
年增长率低于平年的主要地区包括北美(0.6%)和西欧(0.6%)。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此拉开序幕。
每一次变革都真真切切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人们的需求又反过来决定变革的方向。
高分子材料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今社会也不可能离开高分子材料。
市场的需求可以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有需求才会有生产的动力,引发激烈的竞争从而促进行业的进步。
我国作为尼龙消耗大国,需求量已达到百万吨级别,产量也必将逐年上涨。
如今,人们对环境问题也有了足够的重视。
如何高效、环保的生产也成为重要课题。
相信以后也必将有特性更好的高分子材料改善我们的生活。